0利润是虚假广告投诉吗?

虚假广告那么多,为何广电总局,各电视台不查,不禁!广告商是诈骗犯,他们就是从犯,都要负法律责任!..._百度知道
虚假广告那么多,为何广电总局,各电视台不查,不禁!广告商是诈骗犯,他们就是从犯,都要负法律责任!...
  会查,只是这类虚假广告宣传处较多,在处理上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导致屡禁不绝。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规定,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电视台和广电总局都是串通好的,电视上让播的广告都是得通过广电审核的,如果不合格有三种结果,一种是广告商的后门的某某局局长或某某市长,二是在审查时不合格产品好像给多少钱就让播(所谓的表面上是正常收费其实就是送礼),三就是广告商认识审查员或是审查员的亲戚,反正他们总能靠各种不正当方法进行交易,前几年不是开始说一部新拍完的电视剧或动漫,他们主动找电视台播的话,电视台要收他们以及多少钱吗,(那是为了保证收视率,收视率不好会带低电视台整个收视率,钱就是为了发生这种情况时弥补电视台亏损的那部分,如果收视率好的花话电视台就会把钱返还给制作商),但是那帮不要脸的广电前几年开始说播一集应该也给他们点钱,我都想问问,你他妈都干啥了就好意思要钱审核时就算有不和谐内容只要送礼...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阶级,各个方面的问题全部暴露在阳光下了,各级政府各级领导都是官官相卫,老百姓无法改变。朋友,想开点。
亲,我可以把你这一段话理解为是一种抱怨。这就犹如一个犯了重罪的罪犯,被抓坐牢,几个月后走了出来,请问是否国家要为自己的法律负责任?
广电总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不能再让保健品虚假广告忽悠消费者_新闻中心_媒介网
不能再让保健品虚假广告忽悠消费者
来源:四川日报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保健品行业产值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行业产值达到3120亿元。由于受高额利润驱使,行业违法行为也在与日俱增,虚假广告宣传便是其中表现突出的一项违法行为。
广告法修订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在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增保健食品、医疗广告准则,要求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广告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不得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行业协会或者专业人士、患者的名义作推荐、证明。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我国保健品产业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促使保健品行业成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保健品行业产值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行业产值达到3120亿元。由于受高额利润驱使,行业违法行为也在与日俱增,虚假广告宣传便是其中表现突出的一项违法行为。
检视近年来出现在媒体上的保健品广告,保健品功效被夸大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部分广告宣传中,保健品几乎无所不能,能够减肥、降糖、增高、提智、补钙、抗癌,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致使许多该去医院找医生开药治疗的慢性病或者疑难杂症患者,被广告忽悠长期吃保健品;而一些本来健康,无需服用保健品的青少年,却总在补脑补钙。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为规范行业发展,从1993年开始,我国先后出台多部法律和行业规范,但保健品市场乱象却没有得到根治。有关专家将原因归结为,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与保健品直接相关的只有《食品安全法》,虽说在出现保健品问题后有《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作为依据,但缺乏相关细则,可操作性不强。
保健品行业虚假违法广告大量存在,对消费者危害不小。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2012年全年和2013年1月至3月期间,对全国118个省级电视频道、171个地市级电视频道和101份报刊的监测数据,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属于虚假违法广告。而这些广告涉及的保健食品不仅没有保健功能,甚至还会使一些公众轻信功效、贻误病情。保健品虚假违法广告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牟取暴利,在媒体上刊播广告,大肆夸大产品功效;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有的企业故意混淆保健品与药品的界限。
广告法修订草案首次为保健品广告宣传划定&红线&,笔者认为新的法律语境对保健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三点:一是让虚假广告违法查处有法可依,增加企业违法成本,有助于强化企业道德自律意识;二是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减少消费者被广告忽悠中招的概率;三是将保健品广告宣传纳入法治轨道,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 便更正、删除或按规定办理。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今年6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快播开出2.6亿元天价罚单
中国商业电讯专栏
Copyright (C) 2011 本站归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产品地图 ||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87 || 客户服务热线:010-28
本站由 北京中世天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独家代理  电视购物频道有卖连号人民币的,请问如果人民币是真的,利润点在哪里?如果是假的,怎么可能允许播出?
按投票排序
先回答你的问题:电视购物频道所销售的人民币是真的。关于利润:首先电视购物广告是按秒计算的,所以只有暴利的商品电视购物才会销售。钱币珍藏册的价格在电视购物平台的虚高是必然的。电视购物的最大欺骗性在于,用一般的钱币(当然真的)冒充精品,以高价出售。相同档次、相同规格的钱币在某宝上低价位都可以购到。人民币礼品成本包括:崭新未流通的人民币、包装盒、广告投放、人力成本、门面租金、利润等,都要全部加进去,售价自然就上去了。譬如电视购物广告投放,一晚上几十分钟的广告,就要好几万元,每天卖出的一半都抵了广告。自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能抬高售价,由消费者来买单。再简单说说人民币收藏:收藏市场讲究的是“物以稀为贵”,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流通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剧烈时代变迁期,特殊的历史年代和背景,这才造就了它的价值。所以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保值、升值还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人民币藏品的价格高低与稀缺程度成正比:譬如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全套纸币,若6张人民币的三四个尾号是相同的数字,就成为“豹子号”,若是稀缺的五同号、六同号,譬如:0、22222……则更加罕见,具有唯一性,价格自然也相应地低不了。其他各种就不一一举例了,有兴趣可以多了解了解。题主提到了连号人民币,连号的人民币是从人民币中挑出来的,你可以直接去银行自己兑换,而且是免费兑换。从这点来看,流通中的连号人民币的价值可想而知。PS:《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违反此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营人民币产品必须取得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流通人民币许可证和装帧许可证。
我专门研究过,为了找他们如何钻法律漏洞,我曾经翻着各地卫视台一遍遍看广告。总结如下:1. 此种货币均为真币。2
此种商品一般是人民币,港币,台币混搭,以豹子号,连续号,生日号做卖点,照面额等额出售。3
请注意,是按面额等额出售,也就是100台币卖100人民币,100港币也是100人民币。赚得就是利率差价。4
买了觉得上当能否起诉?胜率几乎为零,不要问为什么,很复杂外行不用知道,记住结论即可。5
他们是否违法买卖人民币?一般不违法。
本人深层接触过大陆电视购物,总结一句话:人傻钱多可以来买,就是明着忽悠你的。大家知道一个电视购物频道的威力有多大吗?举个例子。一个市级购物频道,一般日销售额在30万以上(按照目前开办的一些频道,我的接触肯定不会低于这个数),月销售额就是至少千万,一年就上亿;利润通常是在30%以上,低于30%的产品肯定是货真价实的名牌产品,是用来聚人气的,不会天天做,只是偶尔大的节日或者所谓的周年庆会搞一下。电视购物的旺季是在秋冬季,日销售额要比上面的30万翻倍,两到三倍一点问题没有。电视购物=开辟货源+电视展示(直播、录播两种)+话务系统+物流配送;周而复始,天天这样运转,一般话务系统会有40部话机以上规模,直播的时候可能会全员运转,录播的时候可能有一半会有呼入,所以电视购物很多都是以直播的形式,或者假直播吧,直播的威力比较大。目前各卫视白天播的专题均是假直播的模式,给人造成很火的假象。电视购物的主要购买人群是30岁以上家庭主妇,白天主要是以服装、化妆品、珠宝首饰为主,晚上因为男人也在家,所以可能卖些数码产品。为什么说电视购物是忽悠成分大呢?1、几乎不会见到品牌产品,虽然有些产品号称是品牌产品,比如茅台酒呀,美的电饭煲、联想的手机等,但是实际上这些产品来源都不算是正规渠道,就算是正规渠道,这也不是面向大众市场的,生产的销售渠道就是电视购物,只供货给电视购物,然后外销。2、几乎不会见到低于100元的产品,偶尔有低于的,也是组合的形式卖,大家发现没?举个例子,一瓶蜂蜜50元,他们至少按箱卖,一箱就是300元,然后再送点别的不值钱的东西,你就会心动,尤其是农村大妈,城郊大姐;3、电视购物更多的是销售收藏品,什么玉器、紫砂壶、各种精木雕刻品,等等吧,这些东西纯利润能达50%以上,甚至更高。笔者亲眼见过,一个紫砂壶可能进价200元,卖1999元,但是购买的人大有人在,如果是直播的形式,可能半个小时销售在20个左右,这就是4万元,这还只是市级购物频道。4、几乎所有产品都会有赠品,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因为人都会占小便宜呀。电视购物最早是由台湾传入大陆的,所以目前大部分购物频道,背后都有台湾佬控制,他们坐在家里看订单赚大钱,一群80、90后冲锋陷阵,月工资2K3K,而且还要通宵上班,很可怜。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如果你孝顺老人,就把家里的电视购物频道屏蔽掉,并且告诉他们,永远不要在电视购物上买东西。我是行外人这样写,遇到行内人,可不太好,所以我还是匿名吧。
以前在广播中听到个叫中国珍钞大全的做广告,搜了一下,他里面有几张民国一千元的钞票,由于当时币值大,所以实际价值也就是几十块一张,完全可以抵其他连号钞旧钞的价格了。略有跑题,仅作参考。
一般说,电视购物上成册卖的纸币、钱币都是真货,据说是在北京攒的货,品相什么的还凑合,但是你自己去按那册子里的收一套费时间。最关键的是肯定有利润,而且不低。建议是别买。
利润点就是打包销售,不会给你单卖某一种的。
这个你得接触懂电视购物的资深行内人士,可以推荐你一个认识渠道,TV购物电视直销一站式服务平台,进去打电话问问
去买的都傻子,除非是老版的。
像05年发版的人民币(现在银行都不会给你),你亲朋好友谁在银行,问一下就有了。
15年的人民币连号也不是很难的事阿……
这种东西买完倒是也能升值,等个几十年肯定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假广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