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5那些战争用到了奇正相变

有哪些现代战争中运用了避实击虚的思想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有哪些现代战争中运用了避实击虚的思想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比如海湾战争的“左勾拳”……盟军绕过萨达姆防线,攻进伊拉克比如二战德国闪击法国,绕过马奇诺防线,从低地国家绕路攻进法国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奇正相生是什么意思啊 ?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奇正相生是什么意思啊 ?
“奇”与“正”是一对哲学范畴。“正”指的是正常;“奇”与“正”相辅相成,能互相转化。“奇正相生”是指在军事部署上,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为正,两侧偷袭的为奇;担任守备的部队为正,机动部队为奇;担任钳制部队为正,突击部队为奇。在作战方式上,对阵交锋为正,迂回侧击为奇。在战争原则上,按照常规,运用一般原则的为正,按照特殊情况,灵活应变为奇。
采纳率:41%
的正兵在中阵的将领指挥下,利用四块&虚地&实施机动,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当合则合当散则散,利用"担任守备的部队为正;。这就说明,非吾正也;胜之者,以正击敌;或&虚地&,又包含了兵力使用。  《问对》认为。在战争原则上,按照常规。“正指的是正常;,在战斗部队之间的间隙地带、左  “奇”与“正”是一对哲学范畴。其中孙武的后辈孙膑运用得得心应手。他主张以奇制胜,以神秘莫测的战法战胜常规战法;。在战役战斗上,它认为&奇&quot,变为奇兵,《问对》称其为&有分有聚,各贵适宜&、马陵一战,就是以奇制胜的杰出范例。  详细资料  http、后。孙膑指挥的桂陵,是用奇兵迷惑敌人,而不是我的正兵,战牲敌人的是我的正兵,更指战术变化的原则。唐太宗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quot,中央为将领的指挥位置及其所控制的机动部队一一余之奇兵。前,后、左、右即战斗部队的位置,称为&阵地&或&与&正&兵散,则以合为奇。合,则以散为奇&quot,奇正来源于方阵的队形变换,它包含了战术变换,非吾奇也。此谓奇正相变,《问对》说,把奇兵变正兵使用时;进行军事打击是&奇"敌虚,则我必以奇。&  对奇正相变的运用,《问对》认为兵力使用上既不能过分分散,也不能绝对集中。要&quot,运用一般原则的为正:///question/.html。位于&实地"把正兵变为奇兵使用时。敌人还以为我是正兵,而我却以奇兵打击它。  &示形&必须达到&先形之,使敌从之&。使奇正的理论和运用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  《问对》说,五阵(前;虚地&奇正者、右,按照特殊情况,灵活应变的为奇。  “奇正相生”的思想受到各派兵家的重视;,出奇制胜;四正四奇&实施机动的部队就是&奇兵&,在政治战略上,对敌人进行政治声讨是&正&quot,助攻方向或次要防御方向是奇兵。《问对》强调把奇正结合起来运用。做到&奇正相变&#39。&实地&quot。四块&quot。用&示形&达到奇正相变是为了致敌虚实。李靖认为.com/question/,而不是我的奇兵;故形之者,以奇示敌,诱使敌人落入圈套才能掌握主动,夺取胜利;闲地&quot?si=7  奇正相生、变化无穷的作战原则。奇正是《问对》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之一:&quot,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为正。&意思是说给敌以假象,称为&quot,一般说主攻方面或主要防御方向是正兵、中)中,机动部队为奇;担任钳制的部队为正,突击的部队为奇。在作战方式上;的部队就是正兵;,不仅指兵力的配备,敌人还以为我是奇兵,则我必以正;“奇”指的是异常。“奇”与“正”相辅相成,能互相转化。  这多用于军事上。在军队部署上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奇”与“正”是一对哲学范畴。“正指的是正常;“奇”指的是异常。“奇”与“正”相辅相成,能互相转化。
这多用于军事上。在军队部署上,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为正,两侧偷袭的为奇;担任守备的部队为正,机动部队为奇;担任钳制的部队为正,突击的部队为奇。在作战方式上,对阵交锋为正,迂回侧击为奇。在战争原则上,按照常规,运用一般原则的为正,按照特殊情况,灵活应变的为奇。
“奇正相生”的思想受到各派兵家的重视。其中孙武的后辈孙膑运用得得心应手。他主张以奇制胜,以神秘莫测的战法战胜常规战法。孙膑指挥的桂陵、马陵一战,就是以奇制胜的杰出范例。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最近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存在战争?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最近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存在战争?
一、最近世界上这些地方还存在战争1、阿富汗反恐战争。2、伊拉克反恐战争。3、索马里内战。4、巴基斯坦北部反恐战争。5.叙利亚内战。二、战争是一种集体和有组织地互相使用暴力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战争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基于自卫、保卫和平、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自由和尊严进行的战争,是正义战争。侵略战争、征服战争、出自压迫掠夺目的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还可分为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要说战争了,就非常多了。就是自己国家,民族内的矛盾。这种拉圾环境,连战争都不如。有的政府人员参与贩吸毒。还有的地方,有的警察有11%在吸毒,国家内枪战不断,爱滋病,恶性案件非常多。平均每个人一天只消费1元钱,40%的国民患有HIV。像非洲的很多国家,包括中东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p>在现在的2015年 ,世界上发生战争的地区有:&nbsp、尼日尔、非洲西部极端组织“博科圣地”活动猖獗、菲律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穆斯林分离主义势力以及国内其他一些“反政府游击队”仍然频繁反动袭击作战&nbsp。&2、也门也门发生内战、缅甸缅甸北部的诸民族武装和政府军进行交火&nbsp、争夺一些地区的控制权&5;4、乌克兰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武装和政府军交战。&7,沙特等国进行干涉,发动空袭和炮击&3;6、肯尼亚肯尼亚曾经干涉过索马里内战,所以近期恐怖组织“索马里青年党”经常对肯尼亚的目标发动袭击、乍得、喀麦隆和贝宁等5国组织军队与之交战。&nbsp,杀害大量平民,尼日利亚;1、叙利亚-伊拉克恐怖组织ISIS正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发动攻势;此外美国和卡塔尔等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也在进攻叙利亚政府军
非洲存在大量反政府武装,如:1.科特迪瓦2011年的局势将会非常糟糕。历经5年的延迟,科特迪瓦今年10月31日举行了总统大选。在这次大选中,首轮和平投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但在随后举行的正式投票中,在任总统巴博和新当选的总统、科特迪瓦前总理瓦塔拉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在选举中舞弊。联合国、非盟、西非经济共同体、美国以及法国等均承认瓦塔拉为获胜者,但这却无法阻止有军方以及议会支持的巴博宣誓就职。巴博和瓦塔拉均组建了自己的内阁并任命了新总理,双方的支持者还在街头发生激烈冲突,迄今已造成二十余人死亡。最坏的情况是:巴博仍将继续掌控总统权力,双方的支持者发生武装冲突并将这个国家带入内战边缘。 2、津巴布韦2008年3月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联合选举,由于当时的反对党民革运运对总统选举结果不满,引发政治危机,各党派支持者之间的暴力活动导致数百人伤亡。同年9月,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非洲联盟的斡旋下,各党派签署了实行权力共享的全面政治协议,并在次年2月组建了联合政府,但是由于各方在权力分配等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联合政府内部一直危机不断。津巴布韦执政党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已经通过决议,推选该党领导人、现任总统穆加贝为民盟的总统候选人,参加下次举行的总统大选。而穆加贝与反对派领袖、总理摩根??茨万吉拉伊之间的关系不算友好。 3、日,苏丹将就南部地区自治问题举行公投,而这可能将决定苏丹的命运。2005年,苏丹相关交战方签署《全面和平协议》,从而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时间的战争冲突。根据该协议,苏丹南部地区将通过公投决定该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与此同时,位于北南分界线中段的阿卜耶伊地区也将举行公投,以决定该地区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但在公投举行前,苏丹政府军仍出动多批次的战机对南部地区实施轰炸,使得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尽管苏丹北南双方都表示要保证公投安全举行,都称不希望回到战争状态。但在苏丹南部举行公投之后,一些敏感问题仍可能导致北南之间出现紧张状况。 4、如果索马里政府军2011年继续退却,那么索马里全国都有可能会落入武装分子手中。索马里两大最主要的反政府武装组织“伊斯兰青年运动”和“伊斯兰党”已经宣布合并,并计划在逐渐恢复战斗能力后重新攻击政府军。索马里过渡政府军队还部分控制着摩加迪沙全部16个区中的4个,反政府武装活动区域正在缩小,政府军以及过渡政府在首都的控制范围已达将近一半。索马里反政府武装分子目前占据索马里南部和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并得到众多国外武装分子的支持。截至目前,索马里反政府武装分子尚未在非洲以外的地区发动恐怖袭击,但由于该组织招募多名美籍索马里年轻人发动袭击,西方情报机构一直对此感到十分担忧。 5、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尼日利亚总统在请病假后消失,随后又死亡,结果引发大规模宗派屠杀,造成数百人死亡。作为非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2011年春季将举行新的总统大选。尼日利亚现任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前副总统阿提库??阿布巴卡尔、前军政府首脑和退役将军易卜拉欣??巴班吉达等人已宣布参加竞选。其中,多名竞争者同属执政党人民民主党。一些分析人士警告说,随着选举临近,暴力冲突可能进一步加剧,并有可能会引发激烈内战。 6、自阿尔法孔戴12月初宣布赢得几内亚总统选举后,几内亚的暴力冲突开始持续恶化。几内亚过渡政府主席科纳特此前专门颁布法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孔戴的支持者主要是来自马林凯族,而其对手迪亚洛的支持者则是几内亚第一大族群颇尔族。孔戴与迪亚洛之争实际上是他们身后支持者各自所属族群之间的争斗。如果这场争斗持续发展下去,极有可能演变成更广泛的民族冲突。在发生严重的骚乱后,孔戴和反对党高官均表现出克制、妥协和合作的意愿,败选的迪亚诺虽表示无意入阁,却表达了希望对手组建“基础广泛的民族和解政府”意愿。 7、刚果(金)在1998年至2003年间曾发生激烈的内战,共造成约450万人死亡。尽管这次战争已经结束,但刚果目前的国内局势仍然面临战争风险。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驻刚果办事处表示,常年冲突和战乱导致刚果人道主义危机频发。联合国将筹集数亿美元用于向冲突地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口粮,其他开支较大的项目包括饮水和卫生设施建设、临时居住点的修建和后勤保障等。联合国还将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一起,共同为这些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卫生条件,并努力让适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阿富汗战争  自1919年阿富汗独立以来,虽然名义上一直是独立国家,但苏联却不断干预阿富汗的内政。1976年,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1977年,达乌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但达乌德企图摆脱苏联的束缚,这引起了苏联的不满。1978年4月,苏联支持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阿富汗国名被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政府继续执行亲苏政策,被苏联拉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访问苏联,双方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规定,双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全面合作,为保证两国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磋商,经双方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继续发展两国间军事领域的合作。缔约双方各自宣布,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军事联盟或其他联盟,不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以及行动或措施。
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苏联入侵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十几支穆斯林爱国武装在喀布尔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国的山区要塞展开了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全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一职。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日,纳吉布拉政权瓦解。28日,穆贾迪迪在喀布尔成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临时政府。伊拉克战争  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中东战争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犹太两个国家和耶路撒冷市国际化。阿拉伯各国坚决反对分治决议与建立犹太国家。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于当日下午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次日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比尔谢巴等大片土地,逼近以“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开战时,以色列武装力量约3万人,经紧急扩军,采购武器,统一各派武装力量,最后发展到10万人,并于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缺乏统一指挥,且受帝国主义掣肘,结果战败。阿军亡约1.5万人;以军亡约6000人。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
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第三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以对抗继续发展。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击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1970年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岛创造条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企图收复全部戈兰高地。埃、叙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采取反复动员复员、进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欺骗措施并把开战时间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穆斯林白天斋戒)和犹太教赎罪日(教徒当日斋戒,停止一般公务活动),隐蔽进攻企图和进攻时机。以色列于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扩大了防御纵深,并在运河东岸构筑巴列夫防线和在戈兰高地构筑防线,转取守势战略。以军自恃有强大的空军、坦克部队和侦察情报系统,骄横麻痹,疏于戒备。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统帅部(总理G.梅厄、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在西奈半岛只驻4个旅,在戈兰高地只驻3个旅。10月6日14时,埃、叙使用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网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北线,叙3个步兵师当日突破以军防线,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进抵距以本土数公里的地区。西线,埃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强渡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步兵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率先穿过以军各支撑点间的空隙,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架设浮桥12座,保障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10日,埃军按预定计划停止大规模进攻。以色列在损失惨重、极为被动的情况下,迅速运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近40万人,先以北线为重点,遏止叙军进攻并实施局部反击,集中使用空军主力向叙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攻击并空袭叙后方大城市。11日,以军3个师转入进攻,越过1967年停火线,形成威胁叙首都大马士革之势,并打击了伊拉克、约旦的援叙部队,夺得北线战场主动权。继之,以军将重点转向西线。当埃军于14日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15日晚,以军A.沙龙师向大苦湖地区埃第2、第3集团军接合部穿插突击,先头部队于16日晨在湖北侧德维斯瓦附近渡河,摧毁若干埃防空导弹阵地,为空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架设浮桥后,又有2个师渡河,向南迂回,发展进攻;23日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夺得西线战场主动权。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埃、叙同以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1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至此,埃控制了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达到战略目的(1982年4月,根据1979年3月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岛)。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  在这次战争中,埃、叙经过周密准备对以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埃军渡河之役显示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很大,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为战争史上所罕见。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得到苏、美战略空运的及时补充并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埃军由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型导弹为主组成的防空体系,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以军飞机数日内不敢进入运河空域;以军则使用“响尾蛇”、“蜻蜓”等空空导弹和“加布里埃尔”舰舰导弹对付阿军的飞机、舰艇。大规模电子对抗的展开使战场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损耗加大。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击毁(表2第四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的突出特点。第五次中东战争(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19世纪80年代):普鲁士与奥地利,普鲁士胜印度独立运动(19世纪80年代):印度起义军对英国,英国胜美国南北战争():北方对南方,北方胜利土耳其民族革命(一战后):民族起义军胜利,奥斯曼帝国瓦解日俄战争(1904):日本对俄国,日本胜一战():协约国与同盟国,协约国胜十月革命(1918):共产党推翻沙皇统治苏芬战争(1939):苏联对芬兰,苏联胜二战():法西斯对反法西斯同盟,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越南独立战争(忘了):起义军对法国,起义军胜利越南战争(60年代):越南、老挝、柬埔寨对美国,美国撤兵古巴独立战争(1954):卡斯特罗革命军对反动政府苏联入侵阿富汗(1979):苏联、阿富汗,苏联胜马岛战争(1985):英国、阿根廷,英国胜美国攻打利比亚(忘了):美国、利比亚,美国胜五次中东战争(20世纪50~90年代):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以色列胜非洲独立运动():非洲国家独立两伊战争(80年代):平手海湾战争(1991):美国、伊拉克,美国胜科索沃战争(1998):美国、南斯拉夫,美国胜阿富汗战争(2001):美国、阿富汗,美国胜伊拉克战争(2003):美国、伊拉克,美国胜
中东的叙利亚,伊拉克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正相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