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β=100,V BE =0.7V. 怎么估算静态电器功率电流估算。

模拟电路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模拟电路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杨​素​行​主​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模拟电子技术课后答案(1到9章)最经典的考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答案(1到9章)最经典的考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已知如下图所示电路中,三极管均为硅管(UBEQ=0.7V),且β=50,试估算静态值IB、IC、UCE.答案是Ib=(12-0.7)/【100+(1+50)*1】=75uA,请问分母上这个(1+50)*1是怎么来的?应该是(1+β)*Re,但不知道怎_百度作业帮
已知如下图所示电路中,三极管均为硅管(UBEQ=0.7V),且β=50,试估算静态值IB、IC、UCE.答案是Ib=(12-0.7)/【100+(1+50)*1】=75uA,请问分母上这个(1+50)*1是怎么来的?应该是(1+β)*Re,但不知道怎么来的,
对于图a;∵ 发射极电流 = ic + ib = ib * β + ib = ib * (1+β) ;∴ ib * Rb + 0.7 + ib * (1+β) * Re = 12 (v)∴ ib =(12-0.7)/ [ Rc +(1 + 50)* Re ]=(12-0.7)/ [ 100 + (1+50) * 1 ]=0.0748(mA)---因为代入的电阻值是kΩ,不是Ω;
其他类似问题
Ib=Ucc-Ube/Rb+(1+β)Rc这个(1+β)是发射极电阻折算到基极的方法。
Ib=(Vcc-Vbe-Ve)/Rb
Ve=Ib×(1+β)×Re推得
Ib=(Vcc-Vbe)/【Rb+(1+β)Re】=(12-0.7)/【100+(1+50)*1】=75uA
扫描下载二维码三极管导通的压降一般为0.6到0.7v,那导通时的电流是多少呢_百度知道
三极管导通的压降一般为0.6到0.7v,那导通时的电流是多少呢
还有如何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压降和电流呢,例如这个图中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三极管的导通压降在0.6到0.7之间呢,当在这之间的时候导通电流是多少,这个图是我自己画的,我知道应该通过选取2k和1k这两个电阻和5v电源以及单片机端口的输出电压相配合,使导通压降保持在0.6到0.7之间,但是如果我不知道2k和1k这两个电阻的大小,需要自己算我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算呢,是根据电流还是电压。顺便问一下89C2051的管脚输出电压和电流都是多少。PS:这个图是我在一个大的电路图里抽出来的自己感觉应该画的对吧&
提问者采纳
这个电路三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要么给它足够的基极电流使它饱和导通,要么不提供基极电流使它截止。89C2051的P3.1是带上拉电阻的I/o口,这里显然是做输出用。P3.1输出高电平时靠内部上拉电阻可输出5V,但没有什么负载能力、低电平时最大0.5V,最大灌电流20mA。所以电路中1K电阻应该去掉,否则P3.1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不会截止。2K的上拉电阻应该根据三极管的负载电流和放大倍数计算,并保证P3.1灌电流不超过20mA。比如继电器电流为100mA、β=100时,R&(5-0.7)/(I/β)=4.3K ,用2K电阻可以保证三极管饱和。
单片机为高电平5v时,2k电阻两端电压相同没有电流,单片机的5v都加在三极管上,但三极管实际电压只有0.7v,导通,单片机输出0.5v时三极管要0.7v导通,电流流入单片机3.1口,2k电阻使电流不超过20mA。问题1: 如果单片机高电平输出3v电压,三极管会导通吗。问题2: 为什么如果有1k电阻时,p3.1口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无法截止,如果有1k电阻,那p3.1口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会导通吗
单片机P3.1输出高电平时,就是一个上拉电阻,且阻值比2K大的多,相当两个电阻并联。通过上拉电阻形成的输出电压与负载有关,负载很小时接近电源电压(5V),负载很大时则很低。1、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应该算出高电平时的基极电流,再根据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及负载情况来判断其工作状态。2、1K电阻存在时,即使单片机P3.1低电平是0V,2K和1K电阻构成的分压偏置也会给三极管一定的基极电流,使它不会截止。使三极管导通的基极电流主要是2K电阻提供的,1K电阻的存在对三极管导通没有影响。
假设继电器的电流为100mA,放大倍数50倍,这时当3.1口高电平时基极电流是多少哦,当1k电阻存在时3.1口为低电平这时基极电流是多少,如何计算,怎么分压偏置。你所说的负载指的是哪个极上接的器件。
三极管放大状态:Ic=βIb
即 Ib=Ic/β三极管饱和状态:Ib&Ic/β所以:假设继电器的电流为100mA,放大倍数50倍,Ib&100/50=2mA P3.1口高电平不能提供这个电流,必须由上拉电阻提供即 R&(5V-0.7V)/2mA=2.15K实际要留一定裕量,可取1.5K左右。不要再考虑1K电阻的事,对于这个单片机输出口,那样连接是错误的。这个电路中,三极管的负载当然指的是继电器,它接在集电极。
p3.1口为什么不能提供这个电流呢,他的输出口电压可以达到2v,而三极管导通只需要0.7v。单片机管口可不可以看成一个电压源啊,他不是能输出电压吗。
上面的讲述,根本没有涉及到p3.1管口,那他是如何参与进来的。当3.1口为高电平时,是不是象我说的那样,2k电阻两端都是5v电压,没有电流流过。这时三极管基极电压为5v,但是三极管基极电压0.7v就导通了。所以实际只有0.7v电压,
前面说了,该单片机的P3.1口高电平是通过上拉电阻提供的(类似于三极管共发射极电路做输出),而这个上拉电阻阻值较大,所以提供不了多大的电流。只有那种互补输出的口才能够提供较大的高电平输出电流。不论哪个单片机的接口都不能视为电压源,它都有电流限制。看下面链接第9页参数VOH就会明白:89C2051中文资料_百度文库去掉1K电阻,三极管的基极会把P3.1的高电平拉低到0.7V。
我想知道当管角高电平时,管口有没有电流流进基极。当管角是低电平时有没有电流流进基极。那个全是英文呵。你的意思是不是当高电平时2k提供的电流流向基极了,当低电平时2k的电流流进单片机了,还是说当高电平时,基极的0.7v电平拉低了管口电位,当低电平时,管口拉低了基极电位
P3.1口输出高电平时就相当一个几十K的上拉电阻,只能提供很小的电流,表中电流80uA时输出电压降至2.4V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三极管的发射结相当一个二极管,它的正向电压约0.7V。所以在P3.1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会把电压拉低至0.7V。由于P3.1的拉电流不够让三极管饱和导通,需要外加电阻提供足够的基极电流。而P3.1输出低电平时,由于低电平电压低于三极管的起始导通电压使三极管截止,此时外部上拉电阻的电流流入P3.1形成灌电流。
最后一个问题,麻烦你了,问了这么多次导通过程明白了,但是当p3.1口为高电平时,管口被三极管被拉低成0.7v那这时管口算是低电压还是高电压呢。还有从你个说明书里能看出每个管脚的输出电流是多少吗vcc=5v时,IoL=20mA是啥意思
P3.1做输出时,输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由程序控制,程序给出的高电平就是输出管截止,端口电压由内部上拉电阻和外部电路共同确定。比如现在接的电路,端口电压会被三极管发射结钳制在0.7V,但它的逻辑状态还是高电平。该资料中有所有应该提供的参数,但没有每个管脚的电流值,只有I/O口做输出时的电流值。IOL就是输出低电平允许的电流,最大20mA。
这个20mA指的是灌入电流吧
如果单片机是w79e2051那么p3.0和p3.1管口外部需不需要接电阻,实际的板子上即接了一个上拉电阻又直接在管口接了一个电阻。好象是限流电阻。可是这样管口低电平时三极管无法关闭呵
按原理图不能在该端口串电阻,仔细核对原理图与实物,如果串接了电阻,阻值是多大?
应该是串联了电阻,电阻上是五色的,棕色,黑色,黑色,棕色,棕色。但是分不清那头是开端。我推测一个棕色的是开端,这样阻值是1k,
如果两个棕色的是开端,阻值就是110欧姆,这个阻值实际电阻有吗,图中的R30和R31就是那两个电阻
我是根据这个确定的阻值,没问题吧,
实物的单片机是w79e2051
w79e2051的输出方式和89C2051不一样,w79e2051可以提供同样大小的拉电流和灌电流。所以驱动图中三极管时,89C2051要用上拉电阻、不能用端口限流电阻;w79e2051则要用端口限流电阻、不能用上拉电阻。仔细核对两个电阻是否同时存在,同时使用上拉电阻和限流电阻是不合理的----端口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不会截止(当然,导通程度不够时继电器可能会释放而不影响使用)。
w79e2051的输出方式和89C2051不一样,它可以承受同样大小的拉电流和灌电流。因此驱动图中的三极管时,使用89C2051应该用上拉电阻、不能用限流电阻;使用w79e2051时不能用上拉电阻、应该用限流电阻。仔细检查两个电阻是否同时存在。同时使用上拉电阻和限流电阻是不合理的,因为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不会截止(当然,如果导通程度不足以保持继电器吸合的话不会影响控制功能)。
我这个控制电路是不是非常奇怪啊,一般的单片机控制三极管的电路都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图中的三极管是pnp,那电路在管口接一个电阻就合理了吧
用输出高电平控制外部电路时:没有足够的拉电流就采用上拉电阻,有足够的拉电流就采用限流电阻。不应该同时采用两种电阻。PNP管还是采用共发射极接法时,它的发射极接电源正,基极需要接限流电阻到单片机端口(否则电源正-&PNP管基极-&单片机端口-&地会形成很大的电流烧坏端口),还是只需一个电阻。此时低电平三极管导通,逻辑关系与使用NPN管时相反。
通过你的讲解两种三极管的导通原理和方法我已经掌握了,但是板子上的电阻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既有上拉又有限流,实际做的时候测试一下再看看吧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你说的0.6-0.7V是三极管基极导通电压。根据PN结的特性,在正向导通后,PN结电压与电流基本上呈现指数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认为PN结电压恒定为0.7V左右,PN结通过的电流只与外电路相关。在这个图中,你只需要知道三极管的BE之间为0.7V,BE的电流需要根据外电路和这个0.7V来计算就可以。这个0.7V,你可以认为是不可控的,是固定的。而电流是可以通过外接电阻的大小来调节。而基极电流的大小的确定(也就是2K,1K电阻的确定),需要考虑三极管的放大能力、电路功能、和负载的大小来综合判断。此电路2k电阻的选取方法:首先,你选择了一个三极管的型号,则放大倍率的范围就知道了。也知道要驱动的负载大小(例如 100mA)可计算出基极电流“最少”应该为 &100mA/(放大倍率最小值)。大约为2mA.那么基极电路中,5V,电阻,0.7V压降,回路中的电流最小应为2mA。可计算得到电阻最小应为 (5-0.7)/2=2.15K。 取标准值就是2k。当然,还有就是依靠经验判断来选取电阻大小。单片机输出口的驱动能力,你还是研究一下相关资料,网上很多。注意的是,高电平输出电流和低电平输入电流是不一样的。
单片机为高电平5v时,2k电阻两端电压相同没有电流,单片机的5v都加在三极管上,但三极管实际电压只有0.7v,导通,单片机输出0.5v时三极管要0.7v导通,电流流入单片机3.1口,2k电阻使电流不超过20mA。问题1: 如果单片机高电平输出3v电压,三极管会导通吗。问题2: 为什么如果有1k电阻时,p3.1口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无法截止,如果有1k电阻,那p3.1口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会导通吗
三极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路电流估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