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 marshall mba的cpt开学第一学期就可以申请吗

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北美研究生申请录取和全奖通知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原创精华,申请结果汇总,内部消息分享
专业介绍,选课心得,一起来上公开课!
方法综述,美国各大公司面经,网友内推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May 2012暑假就要开始了,很多在美国读书的同学也要开始做实习了。一亩三分地找工求职版里geniusroger2000前几天分享了找暑假实习的经历:报offer 面经@Apple,Qualcomm,Broadcom,介绍了三家公司面试的风格。
另一位Cinder_Umbrella同学,以前也写过申请总结的,学EE,拿了两个offer,他来美国以后,想转CS,但是学校没有Computer Science Master program不开设研究生课程,地理位置也不好,但是他通过努力,还是找到了实习:EE半路出家近期找CS实习感想,另求讨论CS看个人天赋还是可以熟能生巧?。
这位同学感觉转专业学习coding还是很费劲的,对这方面话题感兴趣的可以来探讨。
实习也是学习的过程,欢迎各位同学来一亩三分地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分享感受和体验。
May 2012应Warald邀请,edwardlzk在一亩三分地找工就业版里分享他找实习的经历:《报一个LinkedIn的实习+面经,问Mountain View租房的情况》。edward在东海岸的纽约大学计算机系读信息系统的硕士,找的实习公司是在西海岸加州的LinkedIn。他也介绍了一下New York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这个项目的情况:
关于NYU MSIS项目,好多人都在问,我就在这边顺便介绍一下,其实这个项目就是在CS系下,和MSCS可以互转的,没什么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可以选了5-7门stern,我感觉下来Stern的课质量确实要高一些,不管是教室还是老师,还有周围的同学基本都是美国人,还有part-time MBA同学,这些人有在wall st工作的金融公司的小主管,有Google, IBM等技术公司纽约office的,总之是个network的好机会,stern课基本都会让你group work和presentation,也可以锻炼口语。那毕竟是商科的课,对以后要考技术吃饭的人来说短期的帮助不是很大。找工作还是看自己吧,个人感觉纽约技术岗位还不是很多,多是不知名的startups,在名气上也不如同城的哥大,而且我们这一届招了好多人,找实习情况不是特别好。
简单点说,学校提供了平台:可以修很多CS课程,有机会跟工业界人士认识、建立联系;找工作靠自己,所有学校都这样子。
edward是11Fall入学的,当时415以后这个项目发了一批录取,他有幸拿到了;而今年415之后,NYU发出去的,是大量rejection。放在去年申请还有机会的好多人,今年都被拒了。
May 2012一亩三分地历年有出各种手册来记录申请飞跃经验的传统。Warald博客上有历年出版的各种手册下载链接,论坛留学申请版里有单独的类别,点击经验总结这个类别可以逐篇阅读,申请12fall的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申请总结发在论坛里。
提醒今年申请刚结束的同学们,记得来论坛写总结~!如无意外,我打算六一出版下一年度的各种手册给13fall和后面年度的小盆友们看,请各位抓紧时间。
谢谢你的参与!
May 2012前几天刚看到新闻,一家中国人到新泽西州参加女儿毕业典礼,出了车祸,这家的爸爸当场挂了,其他四个受伤,包括两个重伤。这家的女儿在美国读完本科,要到纽约工作了,算是熬出头了吧,却遇到这种事。
warald是从文学城上看到的中文报道,说车不是这家人开的,失控撞上一辆卡车的车尾。我注意到的是“失控”这个词和车上的人都没有系安全带。
想起2006年的一起车祸,开车的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车上其他的四个人里,三个哈佛和麻省理工的本科,还有一个是著名文理学院毕业的本科,当时在纽约做金融工作。两辆车迎头正碰,按理说前排死亡概率最大吧,但是前排的两个都活下来了,他们都系了安全带。后排三个全死了,都没有系安全带。三个死者,一个哈佛本科,一个mit本科,一个也是牛本科+金融精英。同学们,这是2006年啊,那阵出国读本科的人少,人家就已经从哈佛麻省理工毕业了,家长如果擅长码字和包装,估计个个都是刘亦婷让大家膜拜吧?三个精英,全死了。
Warald还记得前几年有两个中国女生开车出了车祸,一个女生瘫痪了,父母在新浪开了博客。有人号召找律师告状,但是,我记得当时读了新闻报道,说车是“失控”开翻的,那告谁去?
开车“失控”这个词常见于各种报道,包括去年同样死掉人UMich车祸,记得也有文章提到。Warald觉得与其把话题转移到车辆本身,不如多想想司机的开车技术、经验和开车环境,可能对于后来人更有意义。毕竟,咱不能中国人出了车祸,就归罪于车辆机械故障或者车不经撞之类原因吧?
Warald无意于引起“系了安全带就不会死吗?”“车祸责任到底是什么?”之类的口水战。车祸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即使是当时坐在车里的,恐怕也未必能说准确了。我们一群旁观者,既没条件、估计也没精力替警察叔叔和保险公司判定车祸责任,还是吸取点经验吧:
1)系好安全带
2)开车注意安全。这不光是个“意识”问题,还是具体的技术问题。如何才能做到defensive driving,一亩三分地两个帖子:《&车行天下&的专题 — 讨论行车安全》和《UMich中国学生车祸—-和讨论行车安全》,有提及。
USC学生在家门口附近被枪杀,这种事情谁遇上了,都很倒霉,但是遇到车祸跟被枪杀还是不同的。无论开车还是坐车,系上安全带;学习一下如何具体实施defensive driving,都很容易。现在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了,希望下面这个新学年,不要再听到车祸消息,即使听到,Warald希望“失控”和“不系安全带”这类词语别出现吧。
关于本文标题”少死一半“,Warald的确没有仔细统计,但是觉得不夸张,我印象里在美国身亡的中国人,固然有被谋杀的,或者是杀人然后自杀的,但是车祸死掉的,好像更多。Warald觉得在美国的中国人,能系上安全带+学会defensive driving,意外死亡人数就会大大降低。
– Warald (Email: )
博客: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May 2012国际学生在美国就业,一般需要工作签证也就是h1b。2009年,Warald撰写过《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综述》一文,对其进行了介绍。
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因为金融行业的问题,经济大规模滑坡;在09年夏天开始触底反弹。过去的两年里,随着就业市场的惨淡,h1b名额都是拖到年底左右才用完;换言之,h1b签证名额不是最大的问题,国际学生就业机会少才是瓶颈。
日美国移民局再次开门处理2013年度的h1b申请:
1)头几天收到的申请是从大约去年11月积攒到今年3月底的,累计有22000多份申请,其中5000多是高学历(硕士和博士)名额的申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倍 – 你也可以认为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美国给外国人提供了至少22000多个就业机会。
2)高学历h1b名额使用情况与去年大体持平,增长主要体现在普通名额(本科学历)的使用上,增长了接近3倍。
3)截止上周,65000个普通签证名额已被用掉了一半,20000个留给美国硕士或博士的签证名额已被用掉了60%多。
根据过去几周的消耗速度,估计2个月以内,h1b签证会被用完;这个使用速度,已经跟2006年左右就业高峰时的形势类似了。你也可以认为,目前的就业市场复苏强劲,接近上一次峰值。下面的问题,是随着facebook的上市,IT行业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国际学生就业形势能否能超过06年的水平。
Warald预计:
1)h1b申请会再度紧俏,暑假中后期找到工作的,只能延迟到明年再申请h1b了
2)我在《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综述》一文中描述的哄抢h1b签证的现象,明年很可能再次出现;ICC会再度出手从印度搬运阿三们来抢h1b。– 而ICC搬运阿三抢h1b,干扰美国就业市场,造成表面的虚假繁荣,就是我说的“非正常情况”,另外,考虑到今年的高学历名额使用情况没有显著变化,而普通名额消耗迅速,Warald感觉ICC应该已经出手了。
3)facebook等公司在华招聘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土鳖”直接来美工作,也会占用h1b名额,具体事例请参考一亩三分地招工求职版里的《facebook在中国大陆直接招本科生去加州总部工作的实例和经验总结》,这种情况会导致签证名额更加紧张。
目前的就业形势,各个专业迥异:CS一枝独秀,大部分专业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作。这些情况,我在《数据分析各专业在美国找工作难易程度和工资水平》一文中已经做了初步的量化比较。
Warald感觉h1b签证制度很难被改革,好在STEM专业opt可以延长到29个月,可以暂时顶一顶。两三年以后的就业形势和h1b签证申请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就业持续红火而h1b制度不改革,那有限的名额将会再次成为国际学生的枷锁。
– Warald (Email: )
博客: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May 2012一亩三分地里有位头像是“我只吃饭不洗碗”的同学,本科是中国矿业大学物理的,11fall申请到了美国东北大学(NEU) ECE master admission,最近找到了Mathworks的实习,做quality engineer,也就是软件测试。他的找实习经验总结帖子也在就业求职版有,点这里阅读。
说起Mathworks可能很多人不知道,CS专业的尤其觉得陌生,但是说到它的旗舰产品: Matlab和Simulink,估计学工科的就要表示大名鼎鼎了。这个公司人,在纯做软件的公司里规模不小,总部所在地是natick,马萨诸塞城外一大购物中心。这个公司喜欢招没有经验的学生做长期(往往超过半年)的intern/Co-op,如果表现好,公司内部可以转正。Mathworks在Language of Technical Computing领域占统治地位,加上目前仍然是个未上市的私人公司,所以公司很稳定。
Warald写这个帖子的用意,并不是来介绍mathworks这个公司如何,而是看了不洗碗同学刚发的《找实习,找实习,找实习,怎么找实习。。。》一文,觉得有一个地方他做的很好:紧跟牛人、跟努力上进的人扎堆。
不洗碗介绍了跟他扎堆的几个同学:
…… 我们一起上自习的有四个人,算我有俩ECE,一个CS,一个IS。四个人结果都不错,我的最弱。
CS的是牛人,上交的MS,但是运气不好他分到了春季的coop,所以暑假只能找intern。实习要比COOP难找多了,他是他们系第一个找到intern的,貌似也是唯一一个。offer拿到了西门子,施耐德?,还有一家startup。
IS的也是牛人,复旦软院。每天在图书馆待到12点然后末班地铁回家,这几年他们系第一个amazon。
我那ECE的同学,是武大小牛人。他本科是EE,算是有点基础。他特别认真学习,上课还没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他就把整本教材都看完了,第一学期的时候就把careercup做了一遍,一周看完设计模式。反正就是各种努力。我如果看到题目不会就问他,他一般都这么回答:这题我做过,有x种解法,第一种O(x)时间O(x)空间。。。然后把他做题时的笔记给我看。没到这时候我就想:都是同专业的学生,差距怎么这么大。拿了不少面试最后从了摩托罗拉。
跟勤奋上进的人扎堆,对不洗碗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可以看出我是最弱的一个了,但是你知道他们都在看书做题投简历,你还好意思在家睡觉到十一点么。而且就算无聊了大家也可以一起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和什么的。有牛人在前面带路我等小弱跟在后面也会轻松不少,但是自己的努力还是最重要的。
Warald记得他去年入学的时候,注册了一门online course,在论坛里感叹online course是不是太水了,后来就被淹没到作业里挣扎求生存了,可见:1)不洗碗同学当时一点都不牛,也是靠自己努力一步步提高实力的,2)美国学习负担还是很重的,尤其是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不洗碗在一亩三分地里有个著名长贴:《等下一个天亮,记录留学的点点滴滴》,里面有他从11年开学到现在的各种总结,从学习到生活到游玩,啥都有。喜欢读别人故事、或者想参考他留学经验的,可以去阅读。相信不洗碗同学面对众多粉丝们的阅读兴趣,也会更新下去
一亩三分地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提供丰富、靠谱、新颖的留学和就业信息,也严厉惩罚个人攻击、拍人等行为,就是要创造一个大家可以来follow牛人、努力上进的环境。按理说这样的环境是大家需要的,但是貌似随着网络的发展,拍人、攻击、喷粪、互掐的网站越来越多,环境和氛围积极向上的地方反倒越来越少了。呜呼哀哉。
最后,引用不洗碗同学的两段感悟,我觉得写的很好:
在图书馆待到12点,只知道上课考试看书,那样的生活毫无乐趣,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也不是说这就是留学的全部。但如果你底子不好,转专业到码农,并且想要以后靠这个混口饭吃,你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很多,要不凭什么你在这学两个学期就比其他人学四年还要牛逼呢。
一亩三分地里很多人发找到实习的帖子,也不能否认现在码农的就业形势不错。但是你也要知道多少人没找到工作回国的,申请人数是大幅度增加的,以后萝卜越来越多,坑越来越少,你来了不努力,不去拚,凭什么能有所作为。不光要看到那些“弱”的人轻描淡写的谈如何找到实习,也要看到人家平时怎么看书怎么做题的,怎么通宵赶project,怎么连饭都不吃复习final。
May 20126月初北京版聚
/bbs/thread-.html
5月份上海版聚
/bbs/thread-.html
夏天seattle版聚
/bbs/thread-.html
要飞来美国的、要找人聚的,到版聚旅游版开贴找人吧。
May 2012前段时间热传《Facebook来华招聘:年薪20万美元+美国绿卡》,一亩三分地里也有讨论。其实美国公司在中国招人一直都有,不是什么新鲜事。且不说美国有专门的L签证用于跨国公司调外国人到美国本土工作,直接从大陆用h1b来美国工作的,尽管是少数情况,但是的确有。比如一亩三分地招工求职版里就有人写过:《矮穷丑告诉你怎么无内推,用土鳖本科去申美帝工作》。
最近国内有大四的本科生直接拿到了facebook的job offer,10月1要到加州工作,工资待遇等是按照从美国本土招人给的。Warald邀请这位同学来讲授过程和求职经验,详情请见:《一个土鳖本科的Facebook求职之路!》 – 这里,“土鳖”一词是相对于“海龟”而定义的,清华本科第一也是土鳖,对这个词语敏感的,就不要争执土鳖是自谦还是其他用意了。
这位同学(facebookist)的背景,大体是国内top10学校的中上游学生,本科学软件的,做过编程项目,但是没啥牛成果牛论文,在同学当中算不上是牛人。facebookist的同学们出国的很多,应该知道他是谁,尤其是直接来美国就业这种事情。
还有,以前地里有人出来写总结,总是有人恨不得把人家人肉出来然后找点“人家本来就牛”之类的理由解释过去或者大喊着“这怎么可能?肯定是假的”,让Warald很无语。在warald看来,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是否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下去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至于别的因素,就算你觉得matter a lot,估计你也无法改变。感兴趣的,参考我以前发的一个文章《一亩三分地里正在烧2700万美元》,90%的人连坚持5周的课程都做不到,反倒是些在国内、在美国要全职工作,或者正在美国读书的人能坚持下来。要说时间的宽裕程度,国内到了大四的,估计比这些人宽松很多吧?
anyway,Warald不是要judge别人,也没兴趣去这样做。我这里要说的是:
1)无论你是否觉得是奇迹,总是有人能把奇迹上演。
2)你的未来要自己去努力争取。你可以大喊一声“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或者“这人能成功有原因A、B、C,都是我没有的,所以我不可能做到”,你也可以研究别人的哪些地方是你可以复制和模仿的,然后自己也努力做好。
一亩三分地论坛算法编程版里有一群人在踏踏实实的提高自己,学习的记录点开版面:/bbs/forum-84-1.html 就能看得到,继上次集体学习算法课之后,最近careercup做到了21题了,udacity的课程已经上了三周了。
Apr 2012我爸爸80年代初从部队复员,据说家乡那里退伍兵最喜欢的出路是去供销社 – 不知道供销社是啥可以问你父母,大体相当于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年代的超市吧,当时是铁饭碗,最稳妥最红火的选择。我爸说去工商局税务局的,是当兵时期犯过错误的,被发配过去的。然后过了不到十年,进入90年代,曾经是“金领”的供销社消失了,工商税务却nb了。
95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爸一份公务员的工资,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压力很大,而他的弟弟妹妹们在大型国企,工资福利很好。我爸爸做公务员,工作时间最长,工资反而最低,跟国企工人差距明显。过了十年,国企不行了,职工老了没人管,我的姑姑叔叔们年龄大了,孩子要花钱了,日子紧张的不得了,工资却多年来涨幅很小,而我爸爸这样的老公务员,现在反而工资待遇比工人们好多了。
Warald读大学那阵儿,同学当中谁去做公务员要被笑话死的,大家觉得这种职业,彻底的没出息,就算从功利的角度看,也没多大意思,大家都觉得在北京上海著名外企做白领最好。结果本科毕业几年后,公务员就成最nb最hot的职业了,至于白领,大家只能LOL。
这些变化,影响是很大的。当年你觉得自己选择了条稳妥的路子,或者觉得略有小成、生活幸福程度很高,但是10年以后,翻天覆地了。曾经以为很稳妥的选择或者道路,过上十年一看,都是笑话+扯淡。
为啥说是扯淡?当年觉得去供销社很稳妥,物资流通还能少吗?国企大厂子还能倒吗?外企员工工资比公务员高多了,那可是白领啊!掌握能源命脉的大国企咋能会不好呢?啥,公务员还能不好?这可是国家部门,稳定+待遇优厚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得靠公务员这个职业推动啊 — 哦,sorry,我说反了,最后这个例子不算。。。
当年觉得自己想法如何的好、如何的合理,现在一看,彻底不成立了,而且只需要短短的十年,你就可以从幸福程度比较高的人,变成背负艰辛生活的。
世界变化太快,普通人伤不起,因为着实没啥资本可吃,能吃的那点父母资本也太少了,从意气风发到变成社会负担,时间不要太短,10年就够了。
Warald写这个文章,不是来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也不是要抱怨人生选择无法预测或者批判社会现象,抱怨或者批判是心理上的发泄,发泄完了,改变不了什么。
沿着这些例子,得出“计划不如变化””风水轮流转”之类的结论符合逻辑,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与其顺其自然,不如积极对待。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你今天觉得稳妥、合理的决定或者选择,可能过几年,就是笑话+扯淡了,到那个时候你不再年轻,中国社会也明显的年龄歧视,年龄大了,机会就更少了 — 能爬上去的,还是少数,成功的“管理层”、“老板”,跟大部分人无关。
要想无远虑,就不能盯着眼前的。最稳妥的选择,往往是回报率最低的。年轻的时候,努力一点,追求高点,这样10年后,哪怕自己的选择不是最好的,至少手里有些本钱有些积累。如果在事业、职业起步时期,就奔着最稳妥最保守、回报最低的的选择去,在人生最能拼搏的时候没有积累,将来万一有“消耗”的阶段,可能会步履维艰。
有感而发于某人拿到申请结果之后的选择。
– Warald (Email: )
博客: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北美研究生申请录取和全奖通知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原创精华,申请结果汇总,内部消息分享
专业介绍,选课心得,一起来上公开课!
方法综述,美国各大公司面经,网友内推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Jun 2012国际学生在美国读书,毕业时期找到工作的时候,自然要考虑让公司办理工作签证(h1b)。同时,在h1b被批准之前,一般大家都在用opt。opt有一年的时间,如果专业属于STEM,公司加入e-verify,可以扩增到总共29个月。从时间上来看,没有h1b,只用opt,很多同学也可以撑两年半,如果对留在美国不感兴趣,这两年半的时间,大体也能完成“在美国工作两三年,挣回学费、积累工作经验”这一目标。
从去年开始,美国就业市场红火,很多国际学生找到了工作。Warald前段时间发过文章《美国就业形势大好, h1b签证名额将很快用完》,上周也写了《美国高学历h1b签证名额两周内会被用完,可能下周末就要用完了!》,提到了这周末可能不光是高学历h1b名额,连普通名额,都可能用光。最近找到工作但是本周末之前提交不上申请的人,只能祈祷下周还有少数名额剩下了。一句话,我三年前写的《 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综述》一文中描述的哄抢h1b现象,今年(2012)算是小规模重现,而明年,估计会更激烈。
一亩三分地论坛里,有人问Warald:
刚毕业,现在刚到公司上班,公司征求意见:
可以现在申请H1B(但公司估计时间有点紧),也可以继续用OPT(少交税,算到明年10月份能多拿1万多美元薪资),明年4月申请H1B.公司OPT可以延长到29个月.
我这个公司成立14年左右,有约是500人左右?
我如果选择用OPT,明年4月申请H1B,有什么要与公司商谈或不利的吗?
今年办了H1B,因扣税工资有减少外,是否还有其它什么不利?
有了H1B,是否今天失业,明天就必须马上回国?不像OPT第一年有3个月的失业期?
恳请W大解答!谢谢.
Warald认为,opt跟h1b相比,优点很多,唯一的缺点是时间太短,只是个临时性的过渡。
1)持续用opt在经济上是最划算的,因为你依然是学生(F1)身份,少交很多税(social security tax & medicare tax)。这里Warald也提醒:OPT期间,在公司开始上班的时候,你首先要填写W4表格,计算withhold多少tax时,得把这个考虑进去,免得被多收了钱。
2)如果使用opt的话,你总共失业时间不能超过90天,比如你有30天的时间用来找工作了,那还有60天没使用,然后在opt期间你被裁掉,那你的身份依然有效,你只需要在这60天之内找到工作,并且常用的各种挂靠身份手段比如volunteer、unpaid职位等依然可以使用,另外,opt允许你给任何雇主工作,你换公司会非常容易。
3)h1b身份期间被裁,就麻烦的多了:公司会给你一个termindation date,这个日期的当天半夜之后,你的h1b签证就失效了。裁员的时候,公司可以当天赶你走、当天terminate,但是一般做法是在通知你被裁员之后的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之间的某天才算正式的termination。一般的应对办法是转成其他身份,比如有老公老婆的,换成他们的f2、h4,或者办理其他签证包括F1或者B2。如果你找到了新工作,只能重新办理h1b transfer,然后才能给新雇主工作。– 这里也提醒,如果你已经在办理绿卡了,情况可能会更复杂,详情请仔细阅读我写的关于绿卡申请入门知识的博文。
如果有可能,Warald建议你尽快办理h1b,不要磨蹭、不要算计tax上的便宜,因为今后几年,h1b申请的形势应该会恶化。这也包括只打算在美国短期工作几年就回国的同学,你不知道具体啥时候才准备回国,万一工作两年,来了一个绝佳的跳槽、升迁或者创业的机会,而你办理h1b遇到麻烦,那就不值得了。另外,绝大多数公司是在h1b开始之后才给你办绿卡,opt期间,你也会被HR们认为就是“实习生”而已。
最后,h1b和opt二者的不同,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长期使用opt,应该是h1b签证被申爆、没有名额可用的无奈之举。如果可以办理h1b而你坚持要用opt,公司肯定要怀疑你不想多待、随时想走人。
– Warald (Email: )
博客: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Jun 2012最近IT的boom刺激了更多的人投资或者是投身到IT技术创业中,很多小公司冒了出来,投资人、创始人、早期员工都怀着梦想等着公司创造点神话呢。
上周wall street journal一篇文章里描述了最近出现的一个现象:这些小公司跑到美国学校里,招聘低年级的本科生 –
不是瞄准要毕业的大四学生,而是选择更为“幼齿”的同学。
布朗大学计算机系一个学生说学校周围很多公司用各种甜头诱哄本科生去工作 – 高级餐馆吃饭、免费的limo ride、抽奖拿iPad甚至直接给500刀,他自己大三的时候就被猎头和布朗的校友“骚扰”,大四接受了风头正盛的dropbox的job offer,加入到一帮mit的本科生的队伍里去。
Peter Thiel是facebook早期的投资人,出钱成立个fellowship program,给20个学生每人两年10万美元,让他们跳离学校,直接去做项目。
USC一位叫Sahil的本科生,做了一个iphone app,打动了Pinterest的创始人之一。对方主动联系,还直接开车到伯克利趁着Sahil看球赛的时候去见他。Sahil还没开始念大三了,就休学了。
还有一位更狠的,18岁就加入了一个公司了。。。
Warald赞成花10万美元年薪雇佣一个NB(或者非常有潜力迅速NB)的员工,效果很可能比五六万一年招两个人要好,在技术创新上,并不是人数越多、经验越多就越好;Warald相信有很少数的人很exceptional。但是如果成了“现象”,只能说这些创业型公司可真有钱烧。不由得想起dropbox起步的时候,好像除了一个秘书和一个系统管理员角色的,其他的清一色都是mit大三大四的学生。。。。
WSJ的文章:《Revenge of the Nerds: Tech Firms Scour College Campuses for Talent》,里面有更多的介绍。
Jun 2012Warald这里说的“彻底不沾边”的理工科专业,指的是材料、化工、化学、生物之类的专业。以往一亩三分地论坛招工求职版里爆出转专业找到计算机工作的例子,往往是学EE出身的,而EE类的众多专业,很可能围绕着计算机系统,多多少少跟CS有交集。
材料化工生物等专业,跟CS差距巨大。比如大家都说“培养动手能力”,这些专业说的是摆弄仪器、试剂、培养液之类的东西,来点“化学反应”,或者是杀杀兔子、拨弄神经;而CS指的是用计算机做点东西,算是。。。“虚拟反应”?
Warald最近得知一位这类实验学科出身的同学找到了计算机软件工作,觉得对某些同学可能很有启发意义,于是邀请她来分享成功经验。
因为经历特殊,很容易被人肉出来,这位同学注册了个叫majiamajia的ID发帖。Warald这里可以透露的消息是:她是女生,国内本科专业为纯实验性学科、没有上过任何计算机相关课程,在美国没有什么曲折的转学或者转专业经历,就是很简单的读了个实验学科的硕士然后直接找CS的工作。
— 听上去神奇吧?在她的找工作总结帖子《非EE非CS非牛人转CS找工经历》,她描述了自己转专业的动机:
机缘巧合被师兄带着上了门基础编程,就喜欢上了coding。反正自己人生第一次感觉到了学习的那种激情,所以决定干脆一条心多选一些CS的课程,毕业之后找CS的工作。
Warald这里也提醒:跨系跨专业选课是有可能的,但是比如说要拿材料的硕士学位,你就得上足材料系的功课,系里都有拿学位的课程要求,并不是说你甩开膀子所有功课都选Computer Science的也能拿个材料的硕士学位毕业。
那么,决定“暴力转方向”的她,基础到底如何呢?
研究生期间我上的CS相关的课有一门基础编程,再就是数据结构,然后是算法,操作系统的课自己旁听了一段时间但是时间紧迫没有完全认真学完
总共修完三门课程,加上一门旁听的。
很明显,这种背景在IT行业的就业大军里,只能是垫底的,她的专业根本与CS无关,很多公司一看简历,直接就扔了,她也遇到了这些问题,但是依然很努力的练习算法和编程题目,为面试做准备:
很多公司看到我的专业就直接拒我,有一段时间也特别迷茫脾气暴躁常常对老公发脾气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认真做过这么多题努力学了这些课之后到底行不行,够不够格去找码工的工作。不过我一直没想过放弃或者回国,每天还是不断的做题从早到晚
求职两个月,她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后来amazon、adobe也提供了面试机会,就没再去。最近,h1b顺利也办下来了。
前段时间,一亩三分地论坛的老ID,zhangboupc也发过一个帖子:《非EE/CS类专业国际学术转码农的签证解决》,里面也提到了不转专业找CS工作的思路。而这次来分享经验的这位女生,则是用无关专业直接“暴力”求职的,找到的工作是纯软件的,与本专业无关。
大家有问题的话,Warald建议直接回到她在一亩三分地论坛的主题贴子下:《非EE非CS非牛人转CS找工经历》,也提醒各位:一亩三分地论坛(/bbs/forum-84-1.html)里有一批同学,一起上免费的CS公开课、一起做编程和算法题目,有问题一起讨论、也可以顺便参加战拖组的活动(/bbs/forum-91-1.html)来监督自己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这些公开课课程设计的很好,并不需要基础,高中生都可以参加。
Jun 2012以下是Warald 2012年度秋季入学的申请战果总结。跟往年的汇总一样,Warald要隐藏个人信息为客户保密,也尽量选取了这些案例中比较interesting的故事来讲,这样对我留学服务感兴趣的看汇报,不感兴趣的读些故事看看是否有启发吧。
以往的年度里,使用warald留学申请服务的人,分为申请全奖的(一般是申请读博士)和申请自费读书的(申请读硕士)两部分,界限分明,而今年则出现了新的特点:
1)有能力自费留学的客户数目上升,必须要全奖的客户数目减少
2)越来越多的全奖客户,选择了混申也就是自费master和全奖博士都申请,考虑的出发点是:实力强弱是一回事,但是如果申请不到自己满意的学校读博士,就尽量去个好学校,自费读完硕士。
3)申请硕士的同学,更加在乎未来的出路和就业,“转申CS、或者顺便申一下CS”也是今年趋势。
4)上个年度申请失败后选择跟我合作的人数比往年明显多,而13fall申请现在才刚开始,从来找warald定位的人群看也有类似苗头,估计以后这种申请挂了找我“接盘”的案例会更多,因为申请难度在增大。
使用我留学服务的同学,背景也迥异。有的能拿牛校全奖,有的拿到top50自费硕士录取能高兴的下楼梯跌了一跤(引用某人的话),Warald考虑的是“某人的申请目标,根据其背景条件,能否完成?”而不是单纯的“只签实力强的“。
下面的内容跟往年一样,依然按照每个申请人分一个编号来写。今年我没按照专业排,也没有按照全奖或者自费划分,因为今年的申请多样化。
先上说明:
1)总结里说的全奖即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全免+美国学校每月给工资作为生活费,读书不用自己掏任何钱,Warald说到的“offer”指的是全奖,要拿全奖,一般情况下,得申请读博士(PhD)才有;申请读硕士(Master),通常没有任何奖学金或者奖学金偶尔有一点,读书基本得靠全自费,拿到的自费硕士录取,通常被称为master admission或者简称为AD。在一亩三分地里,offer和ad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国内有些留学机构,把ad也说成是offer。
2)国内top2学校就是北大、清华,七大名校还包括中科大、南大、浙大、上海交大、复旦。说“七大名校”其实也就是后面这五个。排名不分先后。
3)国内知名重点,指的是西安交大、华工、哈工大等有多年出国传统的学校;普通重点比如山大、厦大、大连理工等,出国的学生当然是有的,但是大部分专业规模不行
4)warald没兴趣给国内学校划排名、分档次,只是根据美国硕博申请的情况,凭个人印象,来粗略划分
《1-5》上海交大五个客户
warald在上海交通大学接了5个申请eecs专业的客户,多数人是master和phd混申。早在今年2月份,全都拿到很满意的结果,无论背景强弱(比如GPA/排名普通、gre分数低、科研工作做得少或者很偏应用 etc),全都有top10的博士全奖。 这五个人里有几个是同学,一起结伴来签约的。因为phd的申请结果太好了,即使是当初混申自费master的,也把手里的admission都清仓了,坚决选择phd offer。我3月写了一个文章:《Warald太喜欢上海交大的同学了,拿了二十五六个phd offer》
选校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另外一项成功关键是扬长避短的描述科研背景。比如gpa不高的这位同学,我研究了他申请的小方向上教授们科研基金的情况,知道某个top10的学校,今年很有钱,所以选作冲击的学校;另一位同学,项目做的过于应用,就在Statement of Purpose直接承认没有科研高度,但是举出项目过程中自己做的出色的地方,选校时,冲击目标选择很看重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看硬件指标、同时也更喜欢申请人是本科而不是研究生的学校,这样就减低了本科生只有几个应用性质小项目、科研薄弱的影响。这两个人都只有一个牛校offer,如果去年没有选作冲击目标来申请的话,也就没有这么成功的结果了。从我的工作角度来说,当初之所以申请这两个学校,是仔细斟酌过的。
另外,今年top10某校给中国的全奖明显多于往年。去年年底,我一个在该校就读的前客户,听导师提到系里2012年funding比较充足,尽管当时这个教授是从扩招自己的科研小组角度来展望的,但是我这个前客户感觉到导师非常有信心,系里今年很可能多发offer,就告诉了我。我也依据这个“消息”,给所有有点实力的客户全都申请了这个学校。交大这五个人当然没有个个都拿到该校的offer(我另一个top2学校的客户也没能拿到),但是有好几个人赶上了。
我这些客户并不是人人都只申请名校;申请过程中,也很难做到指哪打哪;选校时我精心考虑的因素、埋下的伏笔,未必能全都实现,也可以坦白的说,申请名校,失败的概率比成功的概率大。但是一旦选校名单里有部分学校有这些“后台、背地里”的信息,再经过我的全局规划和设计,加起来,成功概率会大大增加。
《6》经历坎坷的非美国硕士,申请博士全奖
申请人毕业于国内七大名校,本科期间,成绩中游偏上。本科DIY申请,毕业后去了某国一个名气很小的学校读博士,因为个人原因,中途退学回国,学校给了硕士学位,读书期间没有任何论文发表。在国内工作多年,很不如意,做的事情我觉得是打杂跑腿性质的,跟技术不沾边,更别提管理了。跟我签约的时候,在某个小单位临时混着。人生低谷,大概就是这种情况了。
当年的博士导师人很好,提供了推荐信,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导师也对他公开了推荐信内容,我看了一下,里面没吹嘘也没贬低,用很平实的语言描述了科研项目里解决了某个问题,培养了一些基本能力。至于网申系统里的各种ranking/percentage,估计填写的都不会高了。
很早就被一个前50的学校面试,委员会集体决定结果,面试之后拖了一个月才给offer,50以后的offer还有3个。没有任何套辞,给offer的都是委员会制的学校,估计全靠Warald在Personal Statement里描述的个人故事和大龄申请人读博的strong motivation了~~
经历过这些事情,他对国内没有眷恋,很希望在美国能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也提了一些建议。every dog has its day,希望他下面能顺势时来运转。
《7》北京某知名重点高校CS本科
该校每年申请赴美留学的人很多。这位同学gpa80多几分,硕博混申,以master为主,phd只申请了少数几个好学校,这种申请策略本质上就是赌一把phd,也是目前部分申请人的想法:很想读博士,但是只想读好学校的博士,如果完不成这个心愿,干脆放弃PhD,自费读完硕士早点工作。
这位同学尽管是本科,但是干活很努力、编程很快,科研导师很器重,把他推荐给了访问过的一个50来名的学校,不过不但没有拿到奖学金,连录取都没有。可见这种短期“访问学者”的推荐信,作用很有限。
最后warald给拿到了两个全奖:一个专排30多的学校和一个综排30多的。两个offer都是415压线拿到的,都被明确告知不是第一人选,得有其他人拒了才能轮到。
第一个offer是申请的重点,因为我有内线告诉我某个教授人很好、喜欢中国学生、正好也有钱,这个教授主页上的科研介绍比较陈旧,但是我通过内线拿到了教授最近做的一个presentation,presentation里讲了他下面的科研重点方向和可能要尝试的几个方法,所以我们的套辞就非常有针对性 –
其实这个offer的第一人选也是我的客户,我知道肯定要据的,套辞工作是确保offer从我的左手顺利转到右手。
第二个offer则是意外结果了,本来申请的是自费硕士,拿到录取之后,我通过另外一个内线,打听到负责招生的老师人极好、有信必回、正好也缺学生,所以就去墨迹了一段时间,后来有人拒了phd offer,老师就把他硕士转博士,给全奖了。
这也是我给客户申请的一个常用手法:如果某个学校有老师着急招人,就用多个客户去申请,这样某个客户如果先拿到offer,又有了更好的选择,拒掉之后,我尽量让另一个客户拿到。其他竞争选手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很可能已经接受别的offer,中途退出竞争了,而我知道具体某天、某个老师肯定有offer要再次发出,就可以让等offer的客户从容跟进,而且通过前面跟老师的接触,了解的信息很多,跟进套辞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
这种手法当然也不是一试就灵,也会失败,无法指哪打哪,但是至少目前为止,每年我都有客户得益于此。
《8-9》国内top2学校某专业两个同班同学,申请自费硕士
背景弱的这个gpa刚过80分生死线,先跟我签约;背景略好点(gpa高几分)的同学听说了,也跑来签约了。– 想想今年上海交大那几个凑伙来签约,再想想我去年在清华某学院也接了两个住同一宿舍的好友,而且每年都有男女朋友一起来找我的例子,估计今后这种“同去同去!找W大签约去!”的还会有吧 LOL
两个人除了上课,都没有多少项目背景,零星做过一点小东西,我在申请材料里进行了修饰描写。两个人都有EE top10 master admission和其他若干录取。
背景略好点的这个还有插曲,尽管申请的是清一色的master,但是被一个top30学校的教授看上了,给了全奖要求读phd,尽管读phd也可以不读完中途拿硕士走人,但是他没答应。家里不差钱,就是不想读,他还觉得跟哥们去同一个学校最好,连租房、机票等若干杂事都不用操心了,因为哥们人勤快嘛,可以全包了~~
《10》混申金融工程(MFE)和统计master admission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Courant Institute金融数学硕士项目跟CMU MSCF和Princeton in Finance一起,是MFE类专业里最强的“三大”;stanford统计系和哈佛统计系,是统计专业的两大顶峰。这些项目,招生都很少。
我今年给一个本科生拿到NYU和stanford录取,这个申请人就读的学校历史上应该没有人被这两个项目录取过,至少大学四年里没听说过,算是一个记录了。我3月份发过帖子:今年拿下的NYU Courant Institute’s Mathematics in Finance Master录取 和 stanford统计系今年的录取数据 – warald给客户拿到了admission。其他名校录取,当然也是有的。
今年我做MFE的一大感受,是essay很重要。MFE里有几个top10的项目除了PS、Resume/CV之外,要求写essay,这些essay往往都是简单的一句话要求,随便写写很容易,但是要写好,非常难。我写essay,追求故事interesting能激起读者兴趣、显得申请人很smart能在困境里找出creative solution。现在MFE申请人里牛人很多、美国本科很多、成绩优秀的人很多,PS/Resume固然能展示实力,但是essay这种内容灵活能体现个人特点的东西,我觉得会有加分。这些essay如果写的很好,申请其他学校的时候,也可以整成一个文件提交上。
因为这个申请人就读的学校没有名气,我还做了其他的工作来反映实力,这里就不提了,招数留着给以后的客户用
《11》文科申请国际关系与发展(International Affairs/Relation/Development)硕士录取
这个女孩2011年度申请过一次,国内一个留学机构给作废了,全是rejection,今年找我做的。我很少做文科申请,签约前也坦言是第一次做她这个专业,客户还是签约了。
普通重点大学,gpa & 85,g/t过了的线,有一些课外活动和volunteer的经历,申请期间去了某大陆某欠发达国家扶贫 – 这个也被我在申请材料里大写特写,好吧,这也算是“背景提升”。她“扶贫”期间消失了一段时间,好多事情是我跟她妈妈一起处理的。推荐信提交尤其的拖拉,过了deadline一个多月才提交上,我和她妈妈心急如焚。
拿到了CMU的录取和部分奖学金,和JHU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的录取,客户很喜欢JHU,拿到这个dream school之后,我们就没有理睬其他的学校。
我建议她在“扶贫”的国家里直接签证,因为一个中国女孩站在不同的肤色和面孔堆里,她的善举更容易被“放大”;我也建议她提前来美国上暑假英语课,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她已经拿到了签证。
我去年也做过一个文科自费硕士的申请,申请到了康奈尔和宾夕法尼亚等多个学校的录取,那个女孩也是本科期间做了很多诸如帮助自闭症儿童之类的工作。国内现在愿意做慈善事业的女孩子,是不是越来越多?我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2》金融本科,只申请顶级牛校的录取
国内金融类名校本科生,班里成绩top10%左右,GMAT/TOEFL成绩很好,自己申请了今年秋季的MSF(金融硕士),这个也是她的“主线”申请。msf的学校都是分多轮录取的,她赶在年底之前提交了所有msf学校的第一轮申请。后来发现了我的博客,就跟我签约再开辟第二条战线来“辅助”申请。
她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名校控,要的就是大牌牛校录取,商谈合作的时候明确提出只对哈佛、耶鲁、牛津这几个老牌传统牛校感兴趣,具体申请哪个专业比较灵活。因为签约时间很晚(已经12月了)而名校的申请截止时间早,到了12月还能用GMAT申请的硕士项目没几个,所以基本就是碰运气 – 其实即使是正常申请,基本全是harvard+yale这样级别的选校名单,也依然是碰运气。客户家里提供了高额悬赏,并且提高了我在失败情况下的保底收入,客户和父母心态上明白这种申请是碰运气,另外她们也觉得MSF那边不至于全挂了。— ... Jun 2012这几天最轰动的新闻就是一个叫Luka Rocco Magnotta的变态兼A片演员把一个断脚和一个断手邮寄给加拿大两大政党的总部。加拿大警方一路查了下去,发现了奸尸、分尸、把人吃掉的情节。今天Warald上网看新闻,发现遇害者是中国留学生叫Jun Lin,33岁,来自武汉,在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
中国人在海外除了被枪杀、被撞死、被同胞杀死抛尸、或者杀人后自杀之外,又多了这条死法。。。感觉赶得上以前看的恶俗影片《德州电锯杀人事件》里的恐怖程度了。
留学生数目这么大,statistically,各种事情都会出现的,不过不会有比这更惨的情况了吧。不知道这位同胞是咋被盯上作为目标的,Warald也无法想象他家里亲人听到这种消息会是什么样的打击,希望加拿大警方能查出更多信息,看看有什么是其他人可以引以为鉴的。– 尽管我可能是错的,但是我觉得作为陌生人被绑架劫持的概率不高。
这里有个链接。这个事件的新闻到处是,Warald也没仔细看,光是分尸+包裹邮寄手脚这情节就把我震翻了。。。对这件事情感兴趣的,自己去跟吧。
http://www.huffingtonpost.ca//jun-lin-victim-body-parts-montreal_n_1562238.html
【update】看到有中文报道说两个人认识了,怀疑是同性情侣。不知道真假。
/news//1805432.html
May 2012过去两周内,专门预留给高学历(硕士博士)人士的h1b每周分别被使用了个名额,截止5月25,已经有17500个名额被用掉了,离20000的上限只剩下2500个了。可以想象,现在很多公司正在催促律师尽快提交申请。从5月25算起,2500个名额应该撑不到三个星期,most likely,2周也就是下个周末前可能就被用完了。
普通名额的h1b总数65000,小部分预留给新加坡和智利人,中国人印度人能用的,只有约58000个名额。截止5月25,用掉了48500,剩下不到10000个名额,并且在过去的三周里,使用加速(分别为每周、5300个),这样看来,也撑不了多久了,下周末用完了不奇怪、用不完才怪。
h1b申请,每年的4月1日开始接受申请。Warald记得去年高学历名额10月20号左右被用完的,撑了接近接近7个月;普通名额去年到11月20几号才用完,撑了接近8个月。而今年,不到2个月半月就要被用完,可见现在就业市场远胜去年。
— 美国H1b签证分为普通和高学历(硕士、博士)两种。具体的介绍,请参考Warald的文章《 H1-b工作签证简介、回顾和形势综述》。
另外,貌似有人了解h1b签证的信息来源是国内的中文媒体报道。Warald觉得,国内的很多文字编辑、记者,压根不了解美国的留学、签证和移民制度,写出来的东西,如果只是直接翻译英文反倒是好的了,一旦加上他们的注释理解,往往有很多误解。
Warald建议直接看英文网站跟踪。H1b数据的来源只有一个地方,就是美国移民局USCIS,这个官方机构的网站上更新h1b使用情况。想了解每周使用情况的,可以去查看。嫌麻烦的,就来看我的博客总结好了~~
– Warald (Email: )
博客: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May 2012一亩三分地找工求职版里,zhengyino1被intel在oregon的分支电话面试了,她热心分享了面试时遇到的21道题目,在这里可以看到:
人生中第一面就是dream company—-Intel phone interview
EE的同学们,去看看你能做过几个?
对了,她想“拽个人搞EE的复习题!让dincy大神做仲裁”,有兴趣的同学去参加!yy_debby说:看着越来越多的EE贴心里真开心啊。
May 2012勤奋好学的各位注意了!一亩三分地里小K组织集体学习活动了:
2012FALL的童鞋们,申请差不多告一段落,等结果的等结果,有心满意足结果的,都开始计划下一步肿么办了吧~
申请CS MS的,找工作的学长会语重心长地反复强调:“算法、算法、算法!” 也会谆谆教导说:“多练、多练、多练!”
现在,版上面组织线上编程学习的活动,这是个长期的活动。
我目前有一个大致的计划:
6.11-7.16 学习Stanford线上课程,同步做题目、写算法作业;
4.16-9.13 练习算法题目,主要针对CareerCup上面的题目 — ongoing
目前是活动的第一阶段,报名截止日期是本周末6.10晚上23:59.
线上学习的课程:
===============================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algo
===============================
这个课程本身就是线上同步学习的,也是从6.11开始的,Stanford教授同步每周更新video lecture,会在课后安排一定的算法问题或者编程题目(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Stanford的课程,他们只能用自动工具来评分),也有exam,时长为5周。如果最后,有幸通过课程的童鞋,可以得到所谓的certificate。
跟着我们一起学习吧!大家一起比较有动力!
由于大作业是通过自动工具评判的,线上论坛讨论作业的优劣就比较必要了,这样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algorithm,一个好的解法是在不断改进与探索中诞生的。官网上有discussion forums,我们这个版上也开放讨论帖,这个论坛上讨论的好处是——一切都是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跟在版上后面讨论,比较好的回答,我们会适当加分,是个不错的攒积分的方式呢~
最重要的是,相信5周的课程结束,能对algorithm从理论到实践有不少的提高~
出于方便查看的目的,每周我会发一个新的帖子,5周时间一共5个帖子,每周的课程、作业、编程,统一在相应的帖子里面讨论。
有很多童鞋反映在官网看不了视频,woaibai上传了视频到优酷,可以到这个地址查看~
/bbs/thread-.html
点这里报名,到一亩三分地里跟大家讨论!
May 2012美国研究生院录取,一般分为Fall semester(秋季学期)和Spring semester(春季学期)两个入学时间,以秋季为主。个别学校也提供winter和summer semester/term的录取,但是录取规模非常小,也未必招国际学生,warald就忽略不谈了。
以前关于申请春季学期入学有什么特点、跟秋季相比有何不同之类、哪个申请难度更大之类的话题,常见的答案是:秋季学期录取的学校多,招生多,申请人也多;春季学期有些学校(尤其是牛校)不怎么招生,所以可选的学校少、招生数目少,但是申请人也少。
根据warald掌握的信息和行情来看,2013年度美国研究生院入学申请,秋季入学申请的竞争难度肯定会比春季入学大,而且可能会大很多。
12fall申请难度比11fall大,这个是今年申请的共识。Warald在三月份写过两篇关于申请形势的文章:《之成王败寇只在个别学校的招生政策》和《你才是哥大的!你全家都是哥大的!- 悼念一个时期的逝去》。
4月15之后,warald收到一些今年申请失意者的电子邮件,我一般都问询一下背景和申请结果,然后果不其然的看到很多columbia、usc,或者是neu、wpi等,从选校里很容易看出去年他们制定的申请策略:以某些广为流传的“水校、ad狂”保底,立足不败、冲击名校,然后就真的失败了。同学们在买机票、毕业聚会,憧憬着美国的新生活,他们得操心下面该怎么办,考研?出国?就业?如果明年再失败一次,咋办?
13fall入学的申请难度会远高于今年,我这里说的不但包括、而且也侧重提醒以自费硕士录取(master ad)为目标的申请人。
1)国内有更多的人申请
2)有美国学位(尤其是美国本科)的中国申请人数量将达到一个历史最高值
Warald在今年4月写过《美国研究生申请数目比去年增长18%,热门学校更高 – 知道为啥今年申请难度更大了…》,去年也写过《解读2011年度CGS的申请统计数据》,不出意外,2013年,中国人的申请数目会再创新高峰。– 关于13fall申请形势的特点和预测,Warald过段时间会写,敬请留意我的博客。
如果有可能, Warald建议你考虑申请13spring入学,能早点入学就不要拖到13fall。2013年的这波高峰还是要等到秋季入学才会出现,就算有部分人看到warald这个文章,打算改成13spring,也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修完本科学位都需要时间,而现在已经是5月底了。
有可能申请春季入学但是应该等到秋季的例外情况,可能只有一种:你实力雄厚,或者是心比天高,目标是某些只在秋季招生的学校/硕士项目。
Warald提醒所有打算申请春季入学,尤其是实力不强甚至背景有明显弱点的同学:13spring的选校和整体申请策略,稳妥一些、不要太冒险。如果不顺利的话,你就要掉到13fall的人潮当中了,并且竞争对手的数量更多、质量更高,你13spring看不上的学校,13fall未必能申请的到。
Warald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漫谈形势、展望短期未来:打算来美国留学的,要趁早!》,里面清楚的说了:如果你严肃考虑在美国工作几年,别磨蹭,早点来美国。现在可以再添加一点:即使你不考虑在美国就业,也建议你别磨蹭。
– Warald (Email: )
博客: ,微博:/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班第一学期开学寄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