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塘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茶叶业开垦荒地发展

开阳茗鹤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作者:时间:[ 17:10:29] 0
&nbsp&nbsp
  贵州开阳茗鹤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08年成立的,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独资企业,公司法人代表:卢建华,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3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顾问3人:舒英格,贵州大学农学院茶叶研究中心副教授;刘江,开阳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陈伦峰,浙江上洋机械厂茶叶机械及茶叶加工研发中心工程师、中心副主任,高层管理人员4人,均中专以上学历,中层管理干部3人,技术骨干5人,其中:评茶员1人,检验员1人,化验员1人,制茶师2人,茶园管护及其他管理人员20人)。现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茶园示范基地3500亩,带动农户种植茶园1500亩。公司规划到2015年,建设高标准基地茶园5000亩,带动农户5000户,种植茶叶10000亩,打造高寨乡万亩茶园基地。
  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园地选择的好坏是能否建成高标准名优茶基地的先决条件。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喜酸、怕碱;喜深、肥、松,怕浅、瘠、硬;喜湿,怕涝等特点。所以,茶园地的土壤要求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4.0—6.0之间;土壤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较高,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底土无硬盘;地下水位在1.0m以下;土壤质地以砂粘粒配比适当的砂质壤土较好,这种土壤蓄水、排水、保肥、供肥和勇气性能均良好,茶树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优。地形的变化则影响茶园微域气候和土壤条件。一般海拔在1100——1500米的地区,由于气温降低,温射光增多,昼夜温差和温度增大,这有利于名优绿茶品质特征的形成。公司茶园基地建设在开阳县高寨乡久场村、杠寨村、高寨村。高寨乡属省级一类贫困乡,又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少数民族占本乡人口数的37%。基地平均海拔1350米,年日照时数1000小时左右,年均降水量约1200毫米左右,雨热同季,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节风湿润气候;基地土壤发育于第四纪黄壤成土母质和玄武岩坡积而成的黄砂壤土,PH值为5左右,土壤内富含有机质和硒元素,土壤重金属含量符合标准,2010年12月被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认定为贵州省无公害产地,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项目拟实施区由高山与丘陵相交混的地形地貌组成,属中山山地地貌,冷热空气交界较大,常年云雾缭绕,多雾寡日,植被完好,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适宜于茶叶生长。公司规划在高寨乡久场村、杠寨村、高寨村流转土地5000亩,现已流转4100亩,种植茶叶3500亩。茶园四面环山,即可减轻或防止灾害性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破坏,又可增加茶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危害,特别适宜种植生产优质茶叶。
  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成立4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至2011年底,公司共投入资金180余万元,修建进园公路4.6公里,机耕道10.8公里,茶园便道8.5公里。投入小水池建设资金50余万元,修建集雨池40口3200立方。投入120万元新建加工厂房1300㎡,且安装茶叶加工全程监控设施。投入20万元架设高压输电线路600米,安装160KV变压器一台。投入资金28万元购进了一条日产150公斤的连续化、清洁化扁茶生产线。投入100余万元修建综合办公楼500㎡,职工宿舍600㎡,化验室、审评室、包装车间、更衣室、茶青检验室等配套设施齐全。
  联 系 人:卢建华
  联系电话:
  地 & &址:开阳县高寨乡久场村
网友评论: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200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黔ICP备000005
联系电话:(3;联系邮箱: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黔北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下载积分:980
内容提示:黔北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00:04: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黔北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官方公共微信“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怎么加
作者:代后攀时间:[ 13:28:27 ] 0
  “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加什么?怎么加?8月22日,贵州省农委与贵阳市政府举行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论坛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领域行业先驱共同研讨如何运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创建一个全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贵州省农委总经济师向青云在论坛致辞中指出:贵州省农委与农业部科教司签署了《共同推进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备忘录》,这在全国是第一家,8月18日,举行了平台启动仪式。同时,贵州省农委还制定了《贵州农业云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贵州“互联网+”现代农业专项行动计划》,从顶层设计上对全省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进行全面系统谋划,推动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下一步,将围绕本省生态畜牧业、茶叶、辣椒、火龙果、猕猴桃、马铃薯、薏苡、食用菌、大鲵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在全省基本实现对优势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农业园区、企业的“互联网+”全覆盖,建立起基于云平台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农业综合管理及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农村电子商务以及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等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论坛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的邓飞简要分析了我国农业面临的五大挑战:一是价格“天花板”。目前,三大谷物价格,国际比国内低约30%,肉类价格只有国内的一半。二是成本“地板”:外出务工人数达2.69亿,农业从业人员2.63亿,劳动力持续减少,农业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三是补贴“黄箱”。“黄箱”补贴不能超过8.5%,但我国目前已逼近该水平。四是资源环境“红灯”。化肥、农药、地膜、重金属污染,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五是进口压力巨大。201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扩大到505.6亿元,进口谷物1952吨。今年上半年,谷物净进口增加68%。
  面对严峻的挑战,邓飞强调:要把“互联网+”变成农业发展的新动力。那么“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加什么?对此,邓飞建议“互联网+”三个维度:一是互联网+农业四个环节,即精准生产、扁平流通、透明管理、个性服务。二是互联网+农业资源要素,即农户与企业、土地与资源、资本与金融、市场与信息、技术与人才、体制与法律。三是互联网+农业七大行业,即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饲料工业、农机化行业、农垦、农产品加工业。同时,邓飞也建议抓好“基于市场、信息透明、品牌价值、组织创新、顶层设计”等五个着力点。
  “互联网+现代农业”怎么加?论坛上,农业部信息中心的刘桂才提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措施。
  农场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
  农场是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或生产企业,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为主,经营各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对此,刘桂才提出了“三结合”措施。
  一是与农场生产结合。在农业机械作业方面,基于GPS、GIS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到农场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自动驾驶、施肥、喷药和播种等。在农业灌溉方面,采用农田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灌溉的智能化、可控化。在田间管理方面,把遥感、视频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田间作物生长监测和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人工远程精准田间管理。在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依托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数字化天气雷达、病虫害数据录入系统及病虫害数据管理测报专家系统,实现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与预防的智能化。
  二是与农场经营结合。在农场企业化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农场总部与下属分场的管理网络和农场的ERP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农场总部和下属分场之间的采购、管理、财务和生产计划管理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依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按照产业链建立原料、半成品、成品各生产环节的质量追溯系统,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追踪。在农产品流通方面,通过建设农产品宣传与电子交易平台,可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与交易。
  三是与农场资源管理的结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管理、经营、使用的可视化管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林地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指挥和水利防洪系统,实现对林地管理、森林防火和水利防洪指挥的信息化。
  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高效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的设施,创造一种最适合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或人工模拟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以实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作物周年生产,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高效设施农业是进行集约化种植业生产和养殖业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生产。对此,刘桂才建议:
  一是与设施温室环境控制结合。在作物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棚室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园区温室内的温、光、水、营养元素等因素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实时、智能调控温室环境。在畜禽养殖场环境控制方面,通过计算机控制畜禽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畜禽群密度和均一度以及整套设备运行状况,实现了全程标准化、智能化运行。在水产养殖方面,利用最新的农业物联网技术,配置水产养殖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二是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结合。作物育苗方面,运用农作物育种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工厂化育苗。在作物水分和营养液灌溉控制方面,通过对基质含水量、植物根系分布、生长速度、地上部生长状况等监测,依托农业专家系统进行模糊综合判断,实现肥水灌溉的智能化控制。畜禽养殖方面,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畜禽养殖自动送料、饮水、产品分检和运输,畜禽发情、配种、分娩、死亡自动监测与管理。在水产养殖方面,采用物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搭建的养殖管理平台,实现对鱼、虾、蟹、鳖、参、贝等不同养殖品种的池塘管理、饲料投喂、饵料配方、疾病预防等进行计算机化的日程管理。
  三是与设施农业经营结合。设施农业生产者及组织通过搭建设施农业管理与经营服务平台,实现对设备、物资、生产、技术、质量、销售、财务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另外,借助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供求信息发布、农超对接、农产品在线交易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
  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简称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对龙头企业,刘桂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与生产环节结合。龙头企业依托互联网手段,通过便捷的网络通讯渠道将市场供求变化和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传输到田间地头,辅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并积极引导小农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是与加工环节结合。龙头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原料采购、订单处理、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质量管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上信息的顺畅交流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和高效化。
  三是与销售环节结合。利用射频技术和传感技术,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物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引入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技术,龙头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市场决策,积极应对市场风险;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和网络化营销模式,实现农产品销售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的制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构建高效低耗的流通产业链。
  四是与消费环节结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对消费的农产品的来源、经过的环节、增值的过程都通过产品标识或者信息编码的方式传递给最终消费者,让原本游离于产业运行体系之外的消费者能够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关质量信息,促进放心消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服务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大户和技术能手为骨干,由从事某种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体,对内以提供服务为主,对外则实行商业化经营,讲求经济效益,以减少市场风险和增加农户收益为根本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实现“互联网+”,刘桂才也给出了答案:
  一是与和合作社管理结合。用现代化网络通讯、计算机及空间信息技术建设合作社办公系统,实现合作社办公、成员及土地位置地理分布等管理的信息化;依托物联网,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
  二是与合作社对社员生产指导结合。建设农业专家系统,方便、智能、准确地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管理,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
  三是与合作社对社员市场服务结合。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手机等手段,为社员提供产前种植品种、农资服务,在产中提供种养技术指导、病害诊断与防治等,产后提供市场价格与行情等服务。
  四是与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结合。建设合作社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站对外宣传合作社及其农产品,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并提供在线销售,开展电子商务。
  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个体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也称为专业大户,它是围绕某一种农产品从事专业化生产,其种养规模明显大于传统农户或一般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如何实现“互联网+”,刘桂才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与生产结合。在机械作业方面,基于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场或种养机械设备相结合,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蔬菜作业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灌溉数据、运行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生理、生化、农残成分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根据数据,实现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在养殖方面,依托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建立养殖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畜禽喂食、清扫栏舍、调控栏舍内的温湿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是与管理结合。在蔬菜安全质量管理方面,以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为基础,建立绿色蔬菜供应链安全质量监管系统,实现以绿色蔬菜流通供应链安全质量监管为核心,集成家庭农场或养殖场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批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一体化的绿色蔬菜生产、配送、质量监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对动物生产过程、屠宰加工阶段、销售与物流环节中涉及与产品安全性相关的因素进行记录,实现对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提供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三是与种养大户经营结合。家庭农场主或种养大户通过自建网站,或者社会搭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以及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
  “‘互联网+现代农业’需要技术支撑”、“‘互联网+现代农业’需要做好落地服务平台”、“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与外界连接的速度与强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工程部主任陈天恩、讯唯电商首席运营官王军龙、先锋支付首席执行官刘刚在论坛上也分别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新农人代表、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女孩王淑娟和翼龙众筹——联想控股战略投资总经理樊晗分别用实战案例向大家分享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
——责任编辑:令狐昌平
——信息来源:人民网
网友评论: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200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黔ICP备000005
联系电话:(3;联系邮箱:都匀毛尖香四海 黔茶出山正逢时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走笔
作者:田高时间:[ 15:22:55 ] 0
  上苍垂爱黔南,将她的秀美山水窖藏在时间隧道深处,如同她孕育的都匀毛尖,静静躲在艳丽浮华背后,默默让光阴发酵,在深山里芳香馥郁。不经意间,这片浸淫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绿叶,己经芳菲数千年。如今,沁人心脾的都匀毛尖已穿越大山,香飘四海……
  历史文化
  翻看历史,黔南产茶见诸史料己逾1500年。即使封存自唐宋以来黔南茶历朝历代进贡宫廷的历史,仅就近百年间都匀毛尖茶两次走进世博会并获大奖,都充分展示了黔南茶的优秀品质,演绎了云贵高原喀斯特深山中的无数动人传奇。
  以都匀毛尖为正源的黔茶,屡屡见诸各类典籍。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即称美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明代,黔南茶被列为贡茶,崇祯皇帝以其形似鱼钩赐名“鱼钩茶”。清代的《清宫秘档》中,“黔南茶”词条赫然在目。在走进宫廷大内的同时,黔南茶从崇山峻岭间蜿蜓的古驿道运往码头口岸,香飘大江南北。它们的名称汇成一个同样值得载入中国茶史的辉煌序列:都匀鱼钩茶、贵定云雾茶、独山高寨茶、平越茶、定番贡茶……
  都匀毛尖,既包含了历史上苗岭山脉中段都匀所产之茶,也包含了今之黔南所产制的绿茶。悠久历史自不待言,加快建设都匀毛尖茶文化,已成众望所归的共识。
  品牌建设
  曾经,都匀毛尖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早在500年前就已被列为“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行销海内外,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大奖章,1982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素有“北有茅台,南有毛尖”之美誉……
  这些年来,这一优势品牌却没有充分发挥其品牌效益。有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中,都匀毛尖名列第18位,品牌价值9.63亿元,虽在贵州众多茶叶品牌价值中名列第一,但销售市场却没有应有的地位。
  对此,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赵克志书记、陈敏尔省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贵州茶叶品牌提升问题,并就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到黔南州进行专题调研,把都匀毛尖列入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其作为贵州“三绿一红”主打品牌之一,都匀毛尖作为首席绿茶品牌,被赋予“引领黔茶出山”的重任。
  2014年,黔南州出台了《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到2016年,黔南州将用3年时间,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使都匀毛尖品牌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前十名。
  锐意发展
  2007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黔南掀起百万亩茶园向荒山进军的号角。
  近年来,黔南州通过抓基地,扩规模,抓品牌、扩影响,重科技、促提升,重招商、抓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都匀、贵定、平塘、瓮安等重点产茶县(市)正开足马力,强势推进。全州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逐步由过去的地方性传统产业步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进的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2014年黔南州茶园总面积达到103.77万亩,新增茶园面积19.44万亩,增长10.3%;茶叶总产量达13873吨,增加3033吨,增长28%;综合产值达32亿元,增加产值17.87亿元,增长53.7%。新增茶青交易市场27个,茶叶加工厂25座,引进规模茶叶企业44家,引进投资16亿元。培训茶农及茶叶技术人员1万人次。通过都匀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贵定云雾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瓮安富硒绿茶产业园区、平塘大塘茶叶示范园区等园区建设,基本形成了以都匀、贵定、惠水为“主体”,瓮安、平塘为“两翼”的茶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到13.78亿元。
  在2014年的黔南州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通过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用顶层设计以立法形式促进都匀毛尖的发展,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第一个为茶产业立法的地区,为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发布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等15个黔南州地方标准,为黔南州茶产业的生产、加工等提供了更新、更全面、更科学的标准技术支撑。
  未来愿景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绿茶基地”的战略思路,规划到2016年全州有机茶标准基地发展到200万亩,投产茶园100万亩,实现茶叶加工能力3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实现纳税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涉茶收入2000元以上,黔南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毛尖茶基地。
  为了实现扩大茶园基地面积的目标,州、县两级财政部门牵头负责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明确州级财政和重点县(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其它县(市)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的茶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产业以奖代补、基地和加工厂建设贷款贴息、营销网络建设、茶文化及品牌宣传等;建立健全茶产业投融资体系,解决企业发展资金担保及土地开发项目融资等问题。
  强力推进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培育工作,继续狠抓基地建设,重点突出“百里毛尖长廊”,并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一步完善全州茶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同时,将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投身都匀毛尖茶市场开发和营销。
  今年9月23日,是都匀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纪念日,省州将共同举办“都匀毛尖·世博名茶·获奖百年”活动。借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百年纪念之际,邀请昔日参展国与获奖品牌企业共同聚首都匀,重温昔日荣光,再创品牌辉煌。
  在黔南州“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围绕着大市场、大竞争,都匀毛尖茶将顺应大势、走出大山,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新时代焕发千年芳香。
——责任编辑:罗毅
——信息来源:黔南日报
网友评论:
已有0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200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贵州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黔ICP备000005
联系电话:(3;联系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耕地开垦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