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港投资官网 的创办人周凱旋是一個怎样的人

李嘉诚的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是一家怎样的基金公司?其投资思路是怎样的?
以前都没听说这个基金,现在才知道它是李嘉诚旗下的,而且投资过很多明星项目,例如Facebook,Skype,Siri,Waze,Spotify,Summly, 等等。最近又领衔投资了移动聊天应用 Invi()。成绩如此华丽的投资公司,却异常低调,连官方网站都没有。投资圈的朋友有熟悉这家基金的吗?说说它的团队、投资理念、运作模式吧。
感谢@陈弢 邀请!作为略知一二的人,首先上一段《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揭秘李嘉诚投资公司维港投资:重点在以色列 不看大陆"  又一个以色列创业公司被互联网巨头收购了,这次缔造一夜暴富神话的是来自以色列的智能众包导航应用Waze,而收购方则是一直在地图领域寻求并购的谷歌。在与苹果、Facebook展开长达一年之久的争夺战之后,这笔交易的金额从之前的不到10亿美元,推高到13亿美元。  这起收购引起中国业界普遍关注,还因为Waze的背后有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投资身影,2011年10月,Waze获得来自于凯鹏华盈(KPCB)和HV的第三轮3000万美元投资。而除了Waze以外,Face-book、Siri、Skype、Spotify等投资案例,都有李嘉诚团队的参与。从地产商到科技新贵的幕后推手,这位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正在缔造一个个科技神话,而这些成功的投资案例,已经让这位老人加入了以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为代表的科技教父之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拿到李嘉诚团队的投资。  李嘉诚旗下的投资公司名叫Horizons Venture(维港投资,下称“HV”),是一家主要投资高新科技中早期项目的创投公司,一直由商界名流周凯旋打理。这家被认为眼光很独到的投资公司一直非常低调,连官方网站都没有,不过他们却能用自己遍布全球的团队,找出一般投资人难以挖掘的项目,而HV在以色列的科技投资布局,更是引人关注。  一名接近HV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称,李嘉诚的维港投资团队成员只有4名,团队从2007年到2013年至今为止,一共投资了40余家企业,“他们只专注于高新技术的企业,不会投资非技术领域的项目。”  通过分析HV已经被披露的20余个项目可以发现,HV热衷于投资基础工具类项目,如图像、视频、文字的处理类技术,而这些项目都有被大公司收购的潜质。HV所投公司创立都不超过3年,投资的金额很少超过1000万美元。  HV选择投资项目的时间,大多在初创公司从获得天使投资到进入下一阶段融资之间的空白期,有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初创公司的这段空白期正在变得越来越长,而从价格和时机来看,也这正是创投进入的绝好机会。  此外,李嘉诚在以色列的布局较多。上述人士称,HV所投资的40余项目中,以色列项目占据了近一半,“HV不看大陆的项目,目前连硅谷的项目都很少参与,他们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以色列。”  据了解,2011年李嘉诚团队就开始和以色列的初创公司进行接触,并聘请了一名来自伦敦的以色列人Gilad Novik到以色列寻找项目。Gilad Novik深谙以色列创业投资之道,从2011年开始,在以色列发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HV已经披露的以色列项目有:视频软件开发应用Magisto,众包导航应用Waze,数据流量压缩应用Ona-vo,移动搜索和网页文字声称在线视频应用Wibbitz。  以上五个项目中有三个都是与Magma Ventures共同合作投资。由于HV从首次接触企业到最终决策,通常都是几天时间之内的事情,所以HV在以色列以快速的决断力著称。Yahah Zilka还表示,李嘉诚的全球投资战略,以及亚洲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已经被以色列创业者奉为神级的创投教父,能拿到李嘉诚的钱就是对企业的认可和成功。目前HV在以色列退出的项目,只有Waze一家。关于李嘉诚先生在以色列的布局和HV的投资情况,请见一位圈内朋友在China Venture上的报道:《未北千: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局》本文作者未北千,曾留学以色列,熟悉犹太商圈,发起创立中国犹太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ChinaVenture 特约评论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ChinaVenture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请尊重原创!「以色列最著名的财经网站globes.co.il在2012年年初对2011年以色列风险投资行业进行了年终回顾,谷歌董事长施密特通过谷歌旗下创投平台Innovation Endeavors在1年内投资了8家以色列初创科技型企业,从而成为以色列创业投资市场的年度创投人物,紧随其后的创投机构包括Pitango(由现任总统佩雷斯的儿子创建),以色列红杉等。出人意料的是,李嘉诚旗下的高科技创业投资基金Horizons Ventures以5笔投资成为以色列创投市场新贵。一向以地产、通信等大手笔投资闻名世界的李嘉诚,突然发力以色列高科技创投市场,看似不相干的投资跳跃却昭示了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棋局。电信撬开以色列市场,高卖低买成就投资传奇  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之路要从和记电讯的全球布局开始说起。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企业,主要业务是提供移动电话及固网电讯服务,在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有电信业务。以色列作为欧洲市场(多数跨国企业将以色列视为欧洲市场)一直备受和记电讯重视。和电国际控股子公司Partner Communications于1997年在以色列成立,并于1999年1月以“Orange”为品牌推出GSM流动电讯服务,于2004年12月推出3G流动视像通讯与互联网服务。2007年,Partner Communications 的全资公司获以色列电讯局颁发为期二十年的当地固网通讯服务牌照,并于2008年9月开始试行推出固网和互联网供应商服务。2009年,和黄以13.81亿美元(约107.6亿港元)向Partners Communications的第二大股东Scailex出售所持Partner的51.3%股权,从而退出以色列电信市场。  在以色列生活过的中国人肯定都熟知Orange品牌,其推出的054号段以个性化服务和收费标准低成为多数年轻人的首选,已经成为了以色列最大的电信公司。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李嘉诚的公司,这位东方富商每天都在大笔赚着最精明的犹太人的钱。  李嘉诚的这次出售,应该说是明智之举,高位抛售partners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不过,李嘉诚的和黄并没有就此放弃以色列市场。另一边,Scailex在接手Partners之后,因以色列宏观经济下行和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3年后的Orange表现已大不如前。在2012年2月,Scailex实际控制人Ben Dov以债务问题寻求股权转让之后,和黄随即开展谈判并迅速接手,将向Suny和Scailex分别买入50%和25%股权,总价为1.25亿美元(约9.7亿港元),从而再次入主以色列电信市场。同时,和黄还强势更换Partners Communication主席,获得了绝对控制权。  以13.81亿美元高价卖出,1.25亿美元低价回购,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一进一出净赚97.9亿港元,李嘉诚不愧投资超人这一名号。此外,强势回归后的和黄获得了partners的更大控制权,随着以色列经济的复苏和电信产业的高增长,和黄的收入远不止100亿港币。基建(港口),海水淡化,能源——李嘉诚以色列投资触角延展  在以色列电信行业的投资成功,坚定了李嘉诚对以色列的经济增长预期,并适时向该国基础设施和工业等领域进行大手笔投资。  早在2004年,当以色列政府表达了私有化该国两大港口的意向之后,李嘉诚就在和访问香港的以外长沙洛姆会谈时表达了购买其中的一个港口或全部买下的投资意愿。不过这次潜在投资因以色列政府碍于工会力量放弃私有化港口而无果而终。不过,李嘉诚的以色列工业投资之路并没有停下脚步:2009年,和记黄埔的子公司和记水务购入了以色列海水淡化公司SDL Desalination49%的股权。SDL在2008年的以色列Soreq海水淡化厂竞标中胜出,将建造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水淡化厂。预计可在约25年间每年提供1.5亿立方米水源,并在25年后将拥有权移交以色列政府。至此,李嘉诚正式进入了以色列基建和工业行业。  随着2009年以来以色列东部大型海上油气田的发现和政府对陆上油田勘探工作的加大投入与支持,李嘉诚通过控股的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以及与英国石油公司(BP)合资的Sunrise项目与以色列政府谈判,希望介入到以色列的油气开发行业中来。 发力以色列创投行业,完善以色列投资布局  以色列始于80年代的高科技立国策略催生了一大批高科技创业企业,也带动了以色列创投行业的活跃。投资以色列初创企业成为了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完成产业多元化和提升公司研发能力的重要手段,李嘉诚的和黄也锐利地看到了这一趋势。在进入以色列创投行业之前,李嘉诚已经通过其控制的私人投资基金Horizons Ventures投资了包括Facebook,Siri(2010年被苹果公司收购),spotify,skype(Ebay收购,后被微软收购)等诸多知名互联网企业。在获得丰厚投资回报的同时,也树立了Horizons Ventures国际一流风投的名声。辉煌的投资业绩让李嘉诚通往以色列的高科技投资之路一帆风顺。  Horizons Ventures(HV)在以色列没有办公室,和以色列初创科技公司的接触最先是通过2010年招至麾下的Gilad Novik开展。Novik是常住伦敦的以色列人,深谙以色列创业投资之道,在HV任科技投资副总裁。他就像李嘉诚进入以色列科技公司的一把神奇钥匙,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投资意向基本都在2011年达成,有滞后宣布的),HV左突右击,投资了5家互联网企业。李嘉诚2011的以色列投资案例观察HV的投资路线,我们可以其关注的互联网领域以图像、视频处理类公司为主,且被投公司创立都不超过3年;此外,HV还喜欢和以色列当地的创投机构合作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开发;同时,HV在以色列创投界已经树立了投资高效的良好名声,从首次接触企业到最终决策,经常都是几天时间之内的事情。  众包导航应用公司Waze总裁 Noam Bardin说,在接受李嘉诚投资之前, Horizons Ventures因为投资过Facebook,Skype等众多明星高科技企业而被以色列创业者熟知。现在拿到了李嘉诚的钱,他们也感受到了成为和黄商业帝国旗下企业的资源共享为企业成长带来的诸多利益,特别是在帮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方面,更是给以色列企业一个他人无法企及的高起点。而李嘉诚在以色列的创投伙伴Magma Ventures创始人Yahah Zilka也认为,李嘉诚的全球投资大战略,快速的决断能力,以及亚洲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已经被以色列创业者奉为神级的创投教父,能拿到李嘉诚的钱就是对企业的认可和成功。  可以想见,已经在以色列创投行业打出品牌效应的李嘉诚HV基金,必定是继续在这块创业的热土上披荆斩棘,挖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并将其产品带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  从电信,到工业,再到深水区的科技创投行业,从单笔上百亿港币回报的大生意,到投资百万美元的微型公司,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局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推进。现在,以色列市场已经成为李嘉诚和黄商业帝国的重要一环。自认曾经受过犹太经商智慧启发的李嘉诚,成为了比“老师”更加老道的商人,让犹太人也不禁佩服东方商人的智慧。让我们拭目以待,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局还有多少惊人手笔。HV的运作模式,详见其领头人周女士@周凱旋的回答。如下是我的回答:HV团队人员确实很少,总部在香港海港中心,团队非常低调,周女士基本不参与日常运作(从周女士最近的回答中得知,她还是较多参与基金的日常运作的,因此我必须修正从圈内朋友那儿得知的答案),HV团队人员很勤奋,基本上每月都去以色列看很多企业,我认为HV关注以色列,和红杉、Lightspeed等在以色列设立办公室是英雄所见略同。顺便说一下,我当初一在以色列看到Waze的时候也非常想投这家公司,因为我在看国内一个类似的模式的公司,可惜的是,我同事告诉我,李先生和KPCB已经投了,所以晚了一步!不过坦率讲,这类公司如果在中国,真不会有那么高的估值,毕竟只是一个社交类地图导航应用。但是如果依照卖给Google和Facebook的逻辑,这估值还真不算贵。大家也多想想背后的联系,都是犹太人的公司,老实讲,在互联网,犹太人网络还是很强的。以色列这类公司不少,在我们打车软件扎堆上市之前,其就有GeTaxi,得到上千万美金的投资,但要落地到中国,挑战就很大了。更多的,我不方便透露,等几个月后的新闻稿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感谢@陈弢 邀请!作为略知一二的人,首先上一段《经济观察报》的报道:&br&&blockquote&"揭秘李嘉诚投资公司维港投资:重点在以色列 不看大陆"&/blockquote&  又一个以色列创业公司被互联网巨头收购了,这次缔造一夜暴富神话的是来自以色列的智能众包导航应用Waze,而收购方则是一直在地图领域寻求并购的谷歌。在与苹果、Facebook展开长达一年之久的争夺战之后,这笔交易的金额从之前的不到10亿美元,推高到13亿美元。&br&  这起收购引起中国业界普遍关注,还因为Waze的背后有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投资身影,2011年10月,Waze获得来自于凯鹏华盈(KPCB)和HV的第三轮3000万美元投资。而除了Waze以外,Face-book、Siri、Skype、Spotify等投资案例,都有李嘉诚团队的参与。从地产商到科技新贵的幕后推手,这位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正在缔造一个个科技神话,而这些成功的投资案例,已经让这位老人加入了以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为代表的科技教父之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拿到李嘉诚团队的投资。&br&  李嘉诚旗下的投资公司名叫Horizons Venture(维港投资,下称“HV”),是一家主要投资高新科技中早期项目的创投公司,一直由商界名流周凯旋打理。这家被认为眼光很独到的投资公司一直非常低调,连官方网站都没有,不过他们却能用自己遍布全球的团队,找出一般投资人难以挖掘的项目,而HV在以色列的科技投资布局,更是引人关注。&br&  一名接近HV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称,李嘉诚的维港投资团队成员只有4名,团队从2007年到2013年至今为止,一共投资了40余家企业,“他们只专注于高新技术的企业,不会投资非技术领域的项目。”&br&  通过分析HV已经被披露的20余个项目可以发现,HV热衷于投资基础工具类项目,如图像、视频、文字的处理类技术,而这些项目都有被大公司收购的潜质。HV所投公司创立都不超过3年,投资的金额很少超过1000万美元。&br&  HV选择投资项目的时间,大多在初创公司从获得天使投资到进入下一阶段融资之间的空白期,有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初创公司的这段空白期正在变得越来越长,而从价格和时机来看,也这正是创投进入的绝好机会。&br&  此外,李嘉诚在以色列的布局较多。上述人士称,HV所投资的40余项目中,以色列项目占据了近一半,“HV不看大陆的项目,目前连硅谷的项目都很少参与,他们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以色列。”&br&  据了解,2011年李嘉诚团队就开始和以色列的初创公司进行接触,并聘请了一名来自伦敦的以色列人Gilad Novik到以色列寻找项目。Gilad Novik深谙以色列创业投资之道,从2011年开始,在以色列发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HV已经披露的以色列项目有:视频软件开发应用Magisto,众包导航应用Waze,数据流量压缩应用Ona-vo,移动搜索&a href=&///?target=http%3A//Everyting.m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veryting.m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和网页文字声称在线视频应用Wibbitz。&br&&blockquote&  以上五个项目中有三个都是与Magma Ventures共同合作投资。由于HV从首次接触企业到最终决策,通常都是几天时间之内的事情,所以HV在以色列以快速的决断力著称。Yahah Zilka还表示,李嘉诚的全球投资战略,以及亚洲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已经被以色列创业者奉为神级的创投教父,能拿到李嘉诚的钱就是对企业的认可和成功。目前HV在以色列退出的项目,只有Waze一家。&/blockquote&&br&&strong&关于李嘉诚先生在以色列的布局和HV的投资情况,请见一位圈内朋友在China Venture上的报道:&/strong&&br&&blockquote&《未北千: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局》&/blockquote&&em&本文作者未北千,曾留学以色列,熟悉犹太商圈,发起创立中国犹太经济文化研究中心&/em&&br&&em&   ChinaVenture 特约评论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ChinaVenture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网,请尊重原创!&/em&&br&&br&「以色列最著名的财经网站globes.co.il在2012年年初对2011年以色列风险投资行业进行了年终回顾,谷歌董事长施密特通过谷歌旗下创投平台Innovation Endeavors在1年内投资了8家以色列初创科技型企业,从而成为以色列创业投资市场的年度创投人物,紧随其后的创投机构包括Pitango(由现任总统佩雷斯的儿子创建),以色列红杉等。出人意料的是,李嘉诚旗下的高科技创业投资基金Horizons Ventures以5笔投资成为以色列创投市场新贵。一向以地产、通信等大手笔投资闻名世界的李嘉诚,突然发力以色列高科技创投市场,看似不相干的投资跳跃却昭示了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棋局。&br&&strong&电信撬开以色列市场,高卖低买成就投资传奇&/strong&&br&  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之路要从和记电讯的全球布局开始说起。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企业,主要业务是提供移动电话及固网电讯服务,在包括欧洲大部分国家,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有电信业务。以色列作为欧洲市场(多数跨国企业将以色列视为欧洲市场)一直备受和记电讯重视。和电国际控股子公司Partner Communications于1997年在以色列成立,并于1999年1月以“Orange”为品牌推出GSM流动电讯服务,于2004年12月推出3G流动视像通讯与互联网服务。2007年,Partner Communications 的全资公司获以色列电讯局颁发为期二十年的当地固网通讯服务牌照,并于2008年9月开始试行推出固网和互联网供应商服务。2009年,和黄以13.81亿美元(约107.6亿港元)向Partners Communications的第二大股东Scailex出售所持Partner的51.3%股权,从而退出以色列电信市场。&br&  在以色列生活过的中国人肯定都熟知Orange品牌,其推出的054号段以个性化服务和收费标准低成为多数年轻人的首选,已经成为了以色列最大的电信公司。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李嘉诚的公司,这位东方富商每天都在大笔赚着最精明的犹太人的钱。&br&  李嘉诚的这次出售,应该说是明智之举,高位抛售partners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不过,李嘉诚的和黄并没有就此放弃以色列市场。另一边,Scailex在接手Partners之后,因以色列宏观经济下行和自身经营不善等原因,3年后的Orange表现已大不如前。在2012年2月,Scailex实际控制人Ben Dov以债务问题寻求股权转让之后,和黄随即开展谈判并迅速接手,将向Suny和Scailex分别买入50%和25%股权,总价为1.25亿美元(约9.7亿港元),从而再次入主以色列电信市场。同时,和黄还强势更换Partners Communication主席,获得了绝对控制权。&br&  以13.81亿美元高价卖出,1.25亿美元低价回购,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一进一出净赚97.9亿港元,李嘉诚不愧投资超人这一名号。此外,强势回归后的和黄获得了partners的更大控制权,随着以色列经济的复苏和电信产业的高增长,和黄的收入远不止100亿港币。&br&&strong&基建(港口),海水淡化,能源——李嘉诚以色列投资触角延展&/strong&&br&  在以色列电信行业的投资成功,坚定了李嘉诚对以色列的经济增长预期,并适时向该国基础设施和工业等领域进行大手笔投资。&br&  早在2004年,当以色列政府表达了私有化该国两大港口的意向之后,李嘉诚就在和访问香港的以外长沙洛姆会谈时表达了购买其中的一个港口或全部买下的投资意愿。不过这次潜在投资因以色列政府碍于工会力量放弃私有化港口而无果而终。不过,李嘉诚的以色列工业投资之路并没有停下脚步:2009年,和记黄埔的子公司和记水务购入了以色列海水淡化公司SDL Desalination49%的股权。SDL在2008年的以色列Soreq海水淡化厂竞标中胜出,将建造以色列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水淡化厂。预计可在约25年间每年提供1.5亿立方米水源,并在25年后将拥有权移交以色列政府。至此,李嘉诚正式进入了以色列基建和工业行业。&br&  随着2009年以来以色列东部大型海上油气田的发现和政府对陆上油田勘探工作的加大投入与支持,李嘉诚通过控股的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以及与英国石油公司(BP)合资的Sunrise项目与以色列政府谈判,希望介入到以色列的油气开发行业中来。&br&&strong& 发力以色列创投行业,完善以色列投资布局&/strong&&br&  以色列始于80年代的高科技立国策略催生了一大批高科技创业企业,也带动了以色列创投行业的活跃。投资以色列初创企业成为了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完成产业多元化和提升公司研发能力的重要手段,李嘉诚的和黄也锐利地看到了这一趋势。&br&&strong&在进入以色列创投行业之前,李嘉诚已经通过其控制的私人投资基金Horizons Ventures投资了包括Facebook,Siri(2010年被苹果公司收购),spotify,skype(Ebay收购,后被微软收购)等诸多知名互联网企业。在获得丰厚投资回报的同时,也树立了Horizons Ventures国际一流风投的名声。辉煌的投资业绩让李嘉诚通往以色列的高科技投资之路一帆风顺。&/strong&&br&&strong&  Horizons Ventures(HV)在以色列没有办公室,和以色列初创科技公司的接触最先是通过2010年招至麾下的Gilad Novik开展。Novik是常住伦敦的以色列人,深谙以色列创业投资之道,在HV任科技投资副总裁。他就像李嘉诚进入以色列科技公司的一把神奇钥匙,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投资意向基本都在2011年达成,有滞后宣布的),HV左突右击,投资了5家互联网企业。&/strong&&br&&strong&李嘉诚2011的以色列投资案例&/strong&&img src=&/c21e0fc5f2cde3ab6360b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c21e0fc5f2cde3ab6360b1_r.jpg&&&br&&strong&观察HV的投资路线,我们可以其关注的互联网领域以图像、视频处理类公司为主,且被投公司创立都不超过3年;此外,HV还喜欢和以色列当地的创投机构合作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开发;同时,HV在以色列创投界已经树立了投资高效的良好名声,从首次接触企业到最终决策,经常都是几天时间之内的事情。&/strong&&br&&strong&  众包导航应用公司Waze总裁 Noam Bardin说,在接受李嘉诚投资之前, Horizons Ventures因为投资过Facebook,Skype等众多明星高科技企业而被以色列创业者熟知。现在拿到了李嘉诚的钱,他们也感受到了成为和黄商业帝国旗下企业的资源共享为企业成长带来的诸多利益,特别是在帮助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方面,更是给以色列企业一个他人无法企及的高起点。而李嘉诚在以色列的创投伙伴Magma Ventures创始人Yahah Zilka也认为,李嘉诚的全球投资大战略,快速的决断能力,以及亚洲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已经被以色列创业者奉为神级的创投教父,能拿到李嘉诚的钱就是对企业的认可和成功。&/strong&&br&&strong&  可以想见,已经在以色列创投行业打出品牌效应的李嘉诚HV基金,必定是继续在这块创业的热土上披荆斩棘,挖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并将其产品带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strong&&br&&br&&blockquote&  从电信,到工业,再到深水区的科技创投行业,从单笔上百亿港币回报的大生意,到投资百万美元的微型公司,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局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推进。现在,以色列市场已经成为李嘉诚和黄商业帝国的重要一环。自认曾经受过犹太经商智慧启发的李嘉诚,成为了比“老师”更加老道的商人,让犹太人也不禁佩服东方商人的智慧。让我们拭目以待,李嘉诚的以色列投资大局还有多少惊人手笔。&/blockquote&&br&&br&&strong&HV的运作模式,详见其领头人周女士&/strong&&strong&@周凱旋&/strong&&strong&的回答。&/strong&&br&&br&如下是我的回答:&br&HV团队人员确实很少,总部在香港海港中心,团队非常低调,周女士基本不参与日常运作&strong&(从周女士最近的回答中得知,她还是较多参与基金的日常运作的,因此我必须修正从圈内朋友那儿得知的答案&/strong&),HV团队人员很勤奋,基本上每月都去以色列看很多企业,我认为HV关注以色列,和红杉、Lightspeed等在以色列设立办公室是英雄所见略同。&br&&br&顺便说一下,我当初一在以色列看到Waze的时候也非常想投这家公司,因为我在看国内一个类似的模式的公司,可惜的是,我同事告诉我,李先生和KPCB已经投了,所以晚了一步!不过坦率讲,这类公司如果在中国,真不会有那么高的估值,毕竟只是一个社交类地图导航应用。但是如果依照卖给Google和Facebook的逻辑,这估值还真不算贵。大家也多想想背后的联系,都是犹太人的公司,老实讲,在互联网,犹太人网络还是很强的。以色列这类公司不少,在我们打车软件扎堆上市之前,其就有GeTaxi,得到上千万美金的投资,但要落地到中国,挑战就很大了。&br&&br&更多的,我不方便透露,等几个月后的新闻稿吧!
感谢@陈弢 邀请!作为略知一二的人,首先上一段《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揭秘李嘉诚投资公司维港投资:重点在以色列 不看大陆" 又一个以色列创业公司被互联网巨头收购了,这次缔造一夜暴富神话的是来自以色列的智能众包导航应用Waze,而收购方则是一直在地…
我比较懒,就事论事来回答问题的话,很简单:当然是机构持有股票而不是董事个人。须知红杉这类的机构属于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募集别人的钱来投资的,所以必须反应自己投资人的利益。你引用的网页中提到:&br&&br&&红杉资本中国管理(SCC MGMT I)是以下三家机构的一般合伙人,通过这三家机构持有诺亚财富股票,包括中国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 China I, L.P. 简称SCC I)、红杉资本中国合作伙伴基金I(Sequoia Capital China Partners Fund I, L.P. ,简称SCC PTRS) 和红杉资本中国主体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 Principals Fund I, L.P.,简称SCC PRIN I.),通过这三家来分别持有诺亚财富股票数量为4,646,840股、533,950 股和719,210股,占总股本比例分别为16.6% 、1.9% 和2.6% 。 &&br&&br& OK, 非常清楚,注意到SCCI/SCC PTRS/SCC PRIN I.的企业性质了吗?其性质为Limited Partnership,也就是有限合伙制。这种机构的大部分钱是募来的,比如加州公务员养老基金啊,耶鲁大学基金啊等等,这些投资Limited Partnership的基金或个人我们一般把他们叫做LP(不是老婆,是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伙人),这些人不参与投资基金管理,只在最后基金清盘的时候分基金赚的钱的80%和自己的本金(行规,其实还有很多其他规定我就不耽误时间讲了,下次吧)&br&&br&其实这三只基金是有分工的,注意到他们的持股比例差异很大了吗?SCCI是主力基金,SCC PTRS和SCC PRIN应该都是红杉管理层自己的基金(就是自己的钱啦)。清楚没?你这里需要明白的是,诺亚的股份是SCCI/SCC PTRS和SCC PRIN I.直接持有的。&br&&br&OK,下一步就容易混淆了,你所引用的文章还提到SCC MGMT I是上述三家机构的一般合伙人,并且进一步提到:&br&&br&“SC China Holding Limited(SCC HOLD)是红杉资本中国管理(SCC MGMT I)的一般合伙人,所以通过后者间接持有诺亚财富股票590万股,占诺亚财富总股本的21.1%。&br&&br&SNP China Enterprises Limited(SNP)是SCC HOLD的董事,且全资拥有后者,因此通过后者间接持有诺亚财富股票590万股,占诺亚财富总股本的21.1%。&br&&br&沈南鹏是SNP的董事,且全资拥有后者,因此通过后者间接持有诺亚财富股票590万股,占诺亚财富总股本的21.1%。”&br&&br&恩,第一次看肯定都疯掉了,这特么到底什么意思啊,几重几重结构的!其实超级简单,只需要搞清楚一般合伙人的概念: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s),我们刚才说,有限合伙制企业大部分的钱是募来的,这些人叫LP,不参与基金管理。那么这些不相干的LP是怎么走到一起来投资一个基金的呢?理所当然他们都是被基金的管理者找到一起来的,这个基金的管理者就是一般合伙人。通常来将,一般合伙人必须在基金总盘子中持有一部分股份来实现利益的绑定,这个比例一般不大,1%是较为普遍的。清楚没?两秒停顿。。。OK继续&br&&br&前文提到的SCC MGMT I就是红杉投资诺亚所用三只基金的共有GP,而SCC MGMT I自己也是一个有限合伙企业!他的GP是SCC HOLD,SCC HOLD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他的董事是SNP,SNP作为一个有限公司,他被沈南鹏(NS)全资拥有。这下关系全部理顺了。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几重架构呢?税收是个主要目的,还有就是监管等等。&br&&br&剩下一个问题,NS到底通过这次投资个人持有多少诺亚财富的股份呢?这个问题你引用的网页是回答不了的,里面所讲的“因此通过后者持有诺亚财富股票590万股云云”是错误的说法,应该是原文他们理解错了,你可以发信去叫他们改正。我比较懒,暂时就不去翻原文了。NS持有多少诺亚的股份取决于他在各级公司的持股情况,作为GP自然是在几个基金里面有GP的股份的,但这不是全部,他还很有可能在SCC PTRS和SCC PRIN I里面持有股份,并且他在SCC MGMT I的LP层面可能也有股份。这些都是我的推测,不负任何责任。&br&&br&基本就这些吧,欢迎提问。
我比较懒,就事论事来回答问题的话,很简单:当然是机构持有股票而不是董事个人。须知红杉这类的机构属于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募集别人的钱来投资的,所以必须反应自己投资人的利益。你引用的网页中提到:"红杉资本中国管理(SCC MGMT I)是以下三家机构的…
2004 年第一次采访周小姐,撰写了她的早年历史。过去十年,她的投资生涯极尽精彩(投资了包括 Skype, Joost, Spotify, Waze, Facebook, Summly, &a href=&///?target=http%3A//everything.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Everything.me&i class=&icon-external&&&/i&&/a& , Siri 等著名项目),可惜没有人仔细写过。是个待人温和,但观点犀利的美人。&br&&br&当年的报道如下:&br&&br&&b&周凯旋路线&/b&&br&&br&下午3点40分,拍照时间。&br&&br&40名中学生相继走上刚刚搭好的移动台阶,他们的脸上自信而略带紧张。移动台阶前,已摆好十一把座椅,椅背之上贴有纸条,上面写着相应的嘉宾的名字。&br&&br&这是日,东方君悦酒店的地下二层走廊的最东侧,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颁奖现场。&br&&br&从人们聚拢于此之始,几名手持相机的记者就一直围拢在一个身穿深色衣裤、脚登平底布鞋、别着“嘉宾”胸针的高个女子身边。显然她并不在意旁观者,只是穿梭于人群中,和每一个碰面的人热情的打招呼,时不时笑出声来。在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激光发生器的发明者查尔斯·汤斯及其夫人交谈几句后,她将两位老者引至座位上,旁边就是她自己的位置,椅背上的名字为“周凯旋”。&br&&br&周凯旋是谁?一个获得一等奖的上海中学生听到此问题后犹豫了一下,不太自信的说:“做IT的吧?”&br&&br&他并不知道的是,他所身处的这座位于长安街显要位置的东方君悦酒店连带其周围十万平米的东方广场的缔造者,正是周凯旋。而如果有什么给他留下了周“做IT”的印象,那就是周所创建的网络新贵TOM(现正式易名TOM集团,其互联网业务TOM Online Inc正进行港美分拆上市),直至今天,作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的她仍拥有24.6%的股权。&br&&br&尽管TOM当年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曾让万人空巷,而由于李嘉诚的背景,在日后它也一直成为业界关注的对象,但周仍未改其行事低调作风。在香港,身为商人及慈善家的她,像娱乐明星一样备受关注:她前去参加歌星张国荣的葬礼,或观看张爱玲小说《十八春》改编的舞台剧,都会成为香港媒体议论的话题。&br&&br&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她那令人目炫的身价:在近年香港女富豪的排行榜上,周始终占据第二的位置,有媒体称其拥有40亿港元的资产,这一数字在2000年TOM登陆香港创业板时更是被放大为百亿以上。&br&&br&这些数字,放在香港这个拥有颇多超级富豪的弹丸之地,还并不足以傲视群雄,但关键在于,香港这个资本乐园仍然是一个标准的男权社会,女富豪本来就凤毛麟角,即便拥有数亿家财,大多也靠夫婿之功——继承遗产或离婚赡养。&br&&br&至今单身的周凯旋或许是个例外:她的“第一桶金”东方广场,完全依靠个人打拼完成。她富有想象力地将东长安街北侧由王府井至东单路口的十万平米土地变为浑然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并以此结识李嘉诚,从中获得投资总额的2.5%即4亿港元作为佣金。在此之前,她仅是董建华家族企业东方海外集团旗下一家公司负责投资的董事。&br&&br&但这依然未能改变外界对她的偏见——由于与“香港超人”李嘉诚交谊甚笃,并曾供职于香港特首董建华的家族企业,周也被视为“善走上层路线”:2000年TOM首次公募时,其网站刚刚推出四个月,它之所以能够引发香港投资者万人空巷的认购热,主要因为李嘉诚的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作为该公司大股东。&br&&br&对于坊间的种种议论,周选择了沉默,甚少面对媒体的聚光灯。不过,在最近接受《环球&a href=&///?target=http%3A//.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企业家&i class=&icon-external&&&/i&&/a&》专访时,周凯旋出人意料地坦然,有问必答:既直白解答TOM 久被误解的历史,又耐心与记者探讨艺术电影与哲学,思路清晰,说话干脆,偶尔伴以简捷的手势,但毫不给人以强势之感。&br&&br&“如果我没有这份坦然,是很容易受伤害的。”周说。&br&&br&但在骨子里,周仍然不愿面对外界的纷扰。有时坐在饭桌上,很多并不熟悉的人以比自己还熟的口吻讨论TOM,每次她都只是听,不愿做任何反驳。如果被问到是不是如此,她的回答也只是“你认为是就好了”;“他们根本不需要问我,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已经做出判断了。”&br&&br&&strong&“边缘人”&/strong&&br&&br&若想理解周凯旋,或许应从一套漫画开始。20多年前,她上中学时看过的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作品《怪医黑杰克》中的主人公,正仿佛是她个人性格的写照。&br&&br&“黑杰克”之名,源于欧洲海盗旗上的骷髅头。漫画之中,黑杰克是一个面孔上留有狭长疤痕、少言寡语的医生。虽然其医术高明,但因痛恨腐败的医疗体制而拒绝获得一张医生执业牌照,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因行事风格独特,知其者少,谣言者众。事实上,黑杰克是一个讲求原则也尊重他人原则的人,还会时不时做出具有人情味的事情,但都不为人知。周凯旋说,当年阅读之时,黑杰克的孤独令她久久难忘。而坚持个人原则、为他人所不能为、不在意误解,也正是周行事的本色。&br&&br&1992年,由于香港地产商将投资重点转向大陆,北京的地产业急剧升温,其中最为抢手的地界,正是多年来北京商业的象征:王府井。在这种投资热潮之下,资金实力并不十分强的东方海外也意欲前来分一杯羹。而被派来寻找项目的,就是当时连“容积率”等基本地产名词都不懂的周凯旋。&br&&br&虽然从未涉足过地产领域,但周的眼光与勤奋早已获得董建华认可:当年,董建华设立维港有限公司,拓展国内业务。周凯旋发现,由于当时香港建筑业发达,内地有很多商家试图将自己的散装水泥打入该市场,但运输是个瓶颈,于是她经手的第一单生意是在广西卖散装水泥运输船。在研究过广西与香港两地的水泥价差后,她以高出预期100万的价格完成了交易。&br&&br&从“赚的第一笔大钱”开始,周就展现出她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1985年周将30件兵马俑文物送到英国展览。在公司许可下,周凯旋在天津定制了一批兵马俑纪念品,以几十倍的价格销售出去。&br&&br&来到北京,她一边广泛阅读各种地产方面的资料,一边用最原始的方式寻找机会:不停围着长安街、王府井和金鱼胡同转圈。周认为,当时最重要的能力并非地产知识,而是寻找到投资机会的敏感。而她,则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投资策略:应该怎样做?需要怎样的团队?在资金方面和在与政府的合作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挑选谁做伙伴?&br&&br&其时,被广泛视为最有投资价值的一块土地,是王府井北端的东安广场。资金规模远胜于东方海外集团的新鸿基投资抢先将这一建筑面积2.14万平米的项目纳入囊中,并先后投入34亿港元,兴建起一座总建筑面积21.58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br&&br&就在所有的投资商都将目光盯紧王府井时,周凯旋意识到,按照所有人的游戏规则玩,只能敬陪末座——即使能找到一个绝佳项目,也会因资金限制而玩不起。周的选择是:长安街和王府井之只差2分钟的路程,但长安街两侧的地段尚无人问津。&br&&br&“这就是我做生意的常用方法:超越界限思考。”周凯旋说。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个思考方式的问题,还是一个对自信的考验:“别人有框框,你不一定要参加他的游戏,你一定要有玩自己游戏的自信心”。&br&&br&改变方向后,周很快即与她的搭档、董建华的表妹张培薇选中了东长安街上的仅六层楼高的儿童电影院。当时她的忧虑并非是选错了项目,而是楼太小,董建华可能不会看重。但周对自己的眼光充满信心,她盘算好,若董嫌小,她就自己找资金做这个项目。&br&&br&由一幢六层小楼,变成十万平米的地标性建筑,这个“圈地运动”是如何实现的?其中的关键是,如果要重建儿童电影院,就必须将周边一万平米整体开发,但仅开发一万平米,不良的交通环境又将成为项目前景的瓶颈。仔细研究后,周索性将其周围土地全部签下,这不仅解决了自建交通的难题,更在占地面积上大大超越了全部对手,气魄惊人。&br&&br&“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原因是说不清楚的,”在回忆做决定那一刻自己的想法时,周认为很难将其条分缕析,更根本的理由是自己必须如此选择:“大家都认为做东方广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的角色要我尽量实现它。”&br&&br&这些朴素的想法不仅打动了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更仅用五分钟就获得李嘉诚的嘉许。一直困扰周凯旋的资金问题也得以解决,东方广场的总投资额最终达到20亿美元。&br&&br&或许是因为周的选择总与众不同,从1992年寻找项目伊始,她一直为各界的误解所包围:最初她每周飞往北京上班,被不少人笑为在香港找不到工作。而在李嘉诚的资金进入之后,势利的旁观者又对此项目的启动者东方海外视若不见。建设过程之中,诸如“李嘉诚强迫麦当劳拆迁”、“与陈希同、王宝森事件有牵连”、“香港经验不适合内地”及“地下古人类遗址保护”等持续不断的谣言中伤,也长年为东方广场的前景蒙上阴影。&br&&br&“边缘人”——这是周凯旋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但她对此不以为然:“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那就要浪费很多精力‘跨越鸿沟’,是不值得花的力气。”数年间,她每周一清晨六点赶到香港的机场,乘坐港龙航空的飞机飞往北京,甚至与许多空姐变成朋友。&br&&br&在东方广场的兴建过程中,有一件事尽显周凯旋的巧妙的行事风格:东方广场占用的十万平米土地之上,有160余个各级单位,还有1800余户居民住宅。为能最快解决拆迁问题,她先对居民发布公告,按照搬迁时间将补偿金分为三等,在居民全部搬走后,再集中精力说服各级单位,后者在居民搬走后再无拖延时间的借口。这让向来被视为难题的拆迁工作仅六个月即告完成。&br&&br&虽然第一次操盘地产生意即成绩斐然,但用六年时间做完东方广场后,周凯旋深感疲惫,也意识到这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随后虽接到很多地产项目建议,她已再无意愿操作,转而开始寻找下一个全新的领域。&br&&br&&strong&100亿&br&&/strong&&br&修建东方广场时,周凯旋曾在中国大饭店住过一段时间,可直到搬走后,她才知道地下一层还有个巨大的商场。&br&&br&事实上,周并非一个粗心之人。在做事时,周极为谨慎,不放过任何细节。这与她在拔萃女书院所受训练有关。当时学校每天给她们一篇3页纸的英文文章,让她们在15分钟内压缩为60字。后来她在中国做贸易,为了途中不出差错,她着货用火车从天津运到香港,几天几夜完全一个人盯下来。&br&&br&周更不缺乏好奇心:早在1995年,周凯旋就学会了使用电子邮件。但在当时,她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商业机会。那时她看好的是IT业另一领域:信息系统软件(Information System)。&br&&br&1996年7月,周凯旋投资创办Alexus。一年后,她在Alexus下创办深圳口岸电子报关公司易网通(EC Link)。这基于一个简单的思路:进、出口商需要一个电子系统来简化报关手续。由于有拥有众多码头的和记黄埔作为合作伙伴,这块业务的收入很快达到千万元一级。现任TOM互联网集团(TOM Online Inc)总裁王雷雷在加盟之前也有着经营系统集成的背景。&br&&br&之后恰逢网络狂潮席卷全球,香港创业板建立,李嘉诚认为这是大规模整合资源的绝佳机会,于是将易网通注入电子商务,合并和记黄埔及长江实业之下的新城电台附属网站及节目制作部门,这就是最初的TOM。&br&&br&日,TOM在香港创业板的高调登场,堪称当年资本运作的代表作:数十万人排队认购,收回表格50余万份,超额认购近625倍。“李嘉诚”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太过火热,使其股价很快攀升至15.35港元,公司市值超过300亿港元——当时拥有公司32.29%股份的周,身价也一举达到100亿港元。&br&&br&受到过度追捧之后,TOM股价的直线下滑再度引发投资者广泛置疑:日才买下&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域名,4个月之后即告上市,毫无扎实业绩的情况下,纯属投机行为。不过,作一个假设,如果周没有及时推出网络公司并将其上市,同样会被视为愚蠢。&br&&br&不可否认,TOM在成立之初看似并无明确方向:当时王雷雷的工作是将&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做成一个文化为主的门户网站。不过,TOM集团果断进行人员洗牌,任命王先先为TOM集团CEO,大规模进行非互联网业务领域的收购,同时给予王雷雷更大的施展空间,坚持网络业务发展,都非单纯做秀之举或财务游戏。&br&&br&未辱使命。高盛出身的王先先在互联网低潮期内动作不断,先后收购了上海美亚在线、鲨威体坛、&a href=&///?target=http%3A//163.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163.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亚洲周刊》、风驰传媒、PC Home、城邦、广州鸿翔、春雨、齐鲁等三十多家大中华区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这不仅令TOM集团的收入在两年间增加17倍,更将其打造为国内媒体巨头。&br&&br&同时正是在王雷雷的领导之下,TOM互联网集团终于依靠在短信领域的异军突起逐渐逼近三大门户,也让占集团25%收入的网络公司能二次上市。&br&&br&2001年10月搜狐的短信收入已经达到百万级时,TOM只有6000元的收入,但通过与十余家手机厂商进行业务捆绑,以及大规模推出新的短信产品,2003年上半年时,TOM已经成为国内短信业务的前三名。强调执行的王雷雷打造了一支学数学出身的短信业务研发队伍,每天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找出效果最好的短信产品,然后增强推广力度。有此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短信领域成功突围的经验,TOM正用类似的手段进入网络游戏领域。&br&&br&&strong&理想主义&br&&/strong&&br&围绕周凯旋的争议之声永远不会减少。2003年12月底,TOM集团收购由周凯旋100%拥有的无线音信互动服务(IVR)公司雷霆无极,再一次引发观察人士诟病:1.5亿美元收购周凯旋仅用50万人民币创办的公司,属于利用关联交易自肥大股东行为。&br&&br&周凯旋对本刊坦承,这次收购“是一次关联交易,这是没有人可以抹煞的”。但她也认为,更为关键的是TOM集团收购雷霆无极的目的为何:是股东要从公司里拿取资金,还是以此作为公司业务的加速器?她的答案是后者。&br&&br&关于交易的缘由,王曾出面澄清:周凯旋曾将进入IVR业务的想法提交董事会,但当时因互联网业务包袱沉重,董事会内并未通过。在此情形下,看好其前景的周选择自己投资。而此番TOM集团对雷霆无极的收购,则是认为时机成熟,希望介入这一领域。&br&&br&一定程度上,市场对周的置疑源于对其缺乏了解。周凯旋向有做投资的习惯,其中有相当多年轻人创办的公司,未来仍有可能有异军突起者被TOM收购。而其公司股东,亦有可能还是“王秀玲”与“王雷雷”——周凯旋表示,她将名誉之事视为负担,所以通常找些可以信赖的朋友代劳(“王秀玲”与“王雷雷”是最常用的两个名字)。但对于项目的判断,完全由自己把握——“我对自己的资产很珍惜。”&br&&br&2002年年中,周在台湾遇到一个朋友,他正负责和中华电信合作IVR业务。对方兴致勃勃地给她介绍IVR的前景,并告诉周,自己马上就能拿到一张在中国内地经营IVR的牌照。周凯旋认为不会使用互联网的人仍然很多,IVR恰能将网络产品与电话进行极佳结合,因此深感兴奋。在对方无意与之合作的情况下,只好自立门户。&br&&br&而作为TOM 第二大股东,董事会看重此资产,她当然支持。只是,整个过程她未予谈判,而让董事会找独立的第三方顾问公司,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案。至于收购金额及付钱的方式,她完全采纳董事会方案。&br&&br&周凯旋称,过去几年间,自己的投资风格也在转变。以前她投资时更多起到孵化器的作用,事无巨细提供帮助,但现在更像风险投资,自己的工作已经变为帮助身边的人发挥出&a href=&///?target=http%3A//.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企业家&i class=&icon-external&&&/i&&/a&精神。&br&&br&“风险投资家经常是以小搏大,但我还会以小搏小”,她作出投资并非只图回报:“看到一个人的成功我就很高兴。”据周身边人士介绍,虽然经常挂名为周投资公司的股东,但王雷雷也对其很多投资并不赞同:回报率太低。&br&&br&这正是周凯旋“理想主义”的一面——只要与她略做接触,就能发现这一企业家少有的特质——她每天只睡5个半小时,绝大多数时间用来阅读和写作。她的阅读对象以文史为主,鲜少涉猎商业读物。&br&&br&甚至注册公司时,她也与众不同:TOM的两大股东,周拥有90%股权的舒曼国际有限公司(Schumann International Limited)和亨德尔国际有限公司(Handel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及其多年合作伙伴张培薇全资拥有的舒伯特国际有限公司(Schubert International Limited),名字均取自著名古典音乐家。&br&&br&过去五年间,周最热衷的投资热点是艺术品。这一领域不仅回报率偏高,她本人对于发掘这些“破铜烂铁”也充满兴趣:“即使卖不出去也可以自己用”。&br&&br&&strong&距离&/strong&&br&&br&“我小的时候读书时理科成绩不太好,参加你们的活动很紧张,怕你们问我一些科学的东西,”在“明天小小科学家”的颁奖现场,突然被要求发言的周凯旋说道:“今天的竞赛,有一等奖的朋友,有大奖的朋友,有拿不到奖的朋友,以后你们可能是科学家,以后也可能像我一样,也可能像台上各位朋友一样选择自己的角色。我觉得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在生活当中找寻自己的角色是很深的学问。”&br&&br&台下的中学生很难理解,这几句极尽朴素的话中,已涵盖了周凯旋最基本的理念,甚至就是其成功的原因:找到,并尊重自己的角色。&br&&br&周认为并无什么三言两语就可总结的成功经验,而多数人的失败,则是因为认不清自己的角色,或不能安心于此。她所做的,不过是经常思考自己当前角色带来的任务,然后乐在其中。做东方广场时,受命于此的她不会因不懂或项目困难而选择退缩;而做TOM时,她也不会对王和王雷雷的工作干预——“如果一出戏的所有角色都让一个人来演,这部戏还有什么意思?”&br&&br&周凯旋称,她选择合作伙伴的基本原则是双方能够开心合作。这不仅是对于实现业绩的能力的考量,还需对方具备合作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的增值。&br&&br&她之所以在TOM的危机关头对年轻的王投以信任票,缘于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周对王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王最后说:“周小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穷家的小孩儿要有志气。”这让一直自视为“边缘人”的周凯旋颇受感动:虽然和记黄埔是国际级大公司,但TOM更像“富人的亲戚”:“你抱着自己很大的观念,在内地是无法发展的。”&br&&br&从少年时就读于拔萃女书院,到远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周从未接受过应该依赖于人的教育,甚至,刻意与人保持距离:“很多人说‘我们要很紧密’,这其实是个很大的负担,找到大家最合适的距离才最舒服。”&br&&br&不过,对干将的充分信任并不等于周完全撒手不管。在TOM重新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周也坚定地扮演了“Supporter(支持者)”的角色。在一次与王一起会见分析师时,周被很多次问到TOM 整合方面的问题,她始终未予回答。直到离开时,她才反问一句:“你们懂不懂什么叫整合?”满场沉默,没有一个分析师能给出确切答案。周继续问道:“既然你们都不知道什么是整合,为什么还要要求我们的整合符合你们的思路?”&br&&br&事实上,“我们收购的,都是各个领域最好的公司,难道还要我来教他们做生意吗?”周问,“提供一个好的管理及运营机制才是合适的整合方法。”几年之间,她已经打造出一个由王、王雷雷、平安保险前首席运营官汤美娟任首席财务官、网络界重量级元老沙正冶任董事的豪华团队。&br&&br&周自言并不喜欢与人交往。除去身份必须的,她尽量减少名衔带来的负担:为此先后辞去东方广场和TOM 集团的董事职务。&br&&br&这种看淡浮名的洒脱,需要与自己内心平静相处的能力。20年来,周凯旋只戴一付贝壳状的耳饰,对于一个女性而言,这几乎不可思议。但周讲,那是她喜欢了很久,用第一个月打工的钱买下来的。只要自己认为够了,就不再需要其他。只在周末,她才戴另一付比较休闲的单只耳饰。&br&&br&但内心的孤独感并不意味着自私。她唯一愿意以自己名字承担责任者,是周凯旋基金会。周本希望将这个以女性为主要关照对象的组织命名为“明天基金”,但思忖良久,她问自己:基金会的使命是帮助女性获得自信、找到自己的角色,如果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用,怎么推动女生的自信呢?&br&&br&“我不关心我有多少钱,我只清楚这些财富的价值是什么”,周说这是她现在工作的最大的动力。这在她看来,并非是帮助别人,而是互相扶持。&br&&br&上中学时,周凯旋偶然看到了日本导演今村昌平的电影《楢山节考》,在她看来,这是一部关于资源分配不均下的人性的电影:有的人为食物牺牲家人,也有人为了家人牺牲自己。影片最后,老婆婆为了家人坦然前往没有任何食物的山顶,让生平很少哭泣的周流泪不止。
2004 年第一次采访周小姐,撰写了她的早年历史。过去十年,她的投资生涯极尽精彩(投资了包括 Skype, Joost, Spotify, Waze, Facebook, Summly,
, Siri 等著名项目),可惜没有人仔细写过。是个待人温和,但观点犀利的美人。当年的报…
一般设立多层次公司结构有如下原因:&br&1、某种程度上避免披露实际股东;&br&2、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转让公司股权的税负(某种意义上的逃税,如&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fc1d975d0f67db0cf1d986& href=&///people/fc1d975d0f67db0cf1d986& data-tip=&p$b$fc1d975d0f67db0cf1d986&&@Oleg Vodnik&/a& 所讲);&br&3、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公司利润上缴的税负(避免双重征税);&br&4、特殊架构的考虑(比如VIE结构)。&br&&br&这家公司的情况适用于以上2、3条(中国与卢森堡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一般设立多层次公司结构有如下原因:1、某种程度上避免披露实际股东;2、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转让公司股权的税负(某种意义上的逃税,如 所讲);3、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公司利润上缴的税负(避免双重征税);4、特殊架构的考虑(比如VIE结构)。…
谢邀。&br&&br&我没关注过KFN,以下内容未必全部准确。&br&&br&1)KFN是干什么的?&br&&br&KFN是个以私募债权投资为主要策略的上市投资平台。投资范围为全球,无投资策略限制,但是核心策略是Mezzanine & Private Credit / Natural Resources & Special Situation. &br&&br&2)KKR和KFN有什么区别?&br&&br&KKR是私募公司,通过旗下的私募基金进行投资。KKR在旗下的私募基金里面做GP--既负责管理,也部分出资。KFN是KKR曾经公开发行的一只REIT,目前是个上市的投资平台。虽然KKR也负责KFN管理并持有部分股权,KFN并不是KKR旗下的基金之一;&b&KFN不是基金&/b&。KFN的资金周转靠先投资私募债权和垃圾债,然后打包成CLO再卖掉。&br&&br&3)KKR为什么要通过KFN来投资这些领域?&br&&br&KFN的每个主要策略KKR其实都有对应基金。KKR Mezz I 有10亿美元,KKR Natural Resources Fund 有12.5亿美元,KKR Special Situations Fund还没final close,估计也会募到10亿+美元。当然,KFN作为独立投资公司还是有优势的。主要优势一个是open structure - 股东可以随时在公开市场卖出股票实现redemption - 这比较适合私募债权投资周期短的特点;另一个优势是投资灵活,不像基金有策略限制(基金一般对单笔投资,单一领域投资,单一地域投资都设上限,所以有些大些的deal要找LP做co-investment,时常误事)。&br&&br&4)KKR为什么把KFN买回来了?&br&&br&媒体报道有推测是因为KFN的市场表现不佳,我觉得那是小事。主因是KFN和KKR前述的几个基金产生竞争了。KKR Mezz I和KKR NRF都是2010年vintage,KKR SSF是今年vintage。KFN自己的规模接近30亿美元,这三个基金的规模也超过了30亿美元,市场就那么大,这不是自己左右互搏了吗?KKR不愿意在这些领域的exposure这么大。&br&&br&所以KKR母公司出面,把KFN现在的porfolio买过来,realise之后就把整个平台retire掉,由几个基金以后专职分别执行这几个策略。&br&&br&5)KKR出35%的溢价,合理吗?&br&&br&我认为合理。私募债权投资杠杆很大,exposure还是要严控的。对KKR来说,通过基金投资利润更高,策略执行更严格,风险控制更好。溢价高点儿讨好的也是自己的投资人。Retire KFN, good move.
谢邀。我没关注过KFN,以下内容未必全部准确。1)KFN是干什么的?KFN是个以私募债权投资为主要策略的上市投资平台。投资范围为全球,无投资策略限制,但是核心策略是Mezzanine & Private Credit / Natural Resources & Special Situation. 2)KKR和KFN有什…
先说VC机构的钱是从哪里来的。VC的运作机制和大多数PE一样,主要的资金都是募集来的。出钱的金主叫LP(Limited Partners),负责管理基金的主要人员叫GP(General Partners)。基金本身并不是一个公司,严格意义上只是一个资金帐户。GP会注册一个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这个帐户上的资金。我们平时说的“合伙人”,一般是指GP。简单的说,VC的钱是LP出的,GP负责管理这笔钱,当然,为了保证利益绑定,通常GP也要在基金中出少量的钱,这个比例不高,通常是5%以下。
&br&&br&GP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资金最开始募集的时候的合伙团队,这个团队的主要人员通常要求有很好的投资/创业背景和基金募集能力。这些人有时候也叫“创始合伙人”(Founding Partners),在运作过程中,有时候也会有新的外部合伙人加入,或者内部表现优秀的员工被提拔为合伙人。他们可以看作基金管理公司的直接股东。创始合伙人从LP融资完毕,基金就可以开始运作了。这时候,基金管理公司每年要从基金中拿出2-3%的现金作为日常费用支出(管理费),基金管理团队日常的工资、奖金、差旅、办公应酬费用,都是从管理费里面出钱。通常基金越大,管理费越多,基金管理团队过得越滋润,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基金管理公司拼命把基金规模做大的原因之一。
&br&&br&此外,当基金投资的公司退出清算时,如果有收益,这个收益的20-25%会分给基金管理公司,这部分钱叫Carry。剩余的归LP所有。
&br&&br&基金管理公司是一种小型的、非规范组织,所以内部利益分配完全是由合伙人商议/博弈而来。并没有什么成规。有的基金由一个主要合伙人说了算,一言堂,利益分配也是一边倒。比方说有一个主Partner拿走收益的80%剩下再分。也有比较民主分配比较均匀的。合伙人里面通常还会分“大趴”和“小趴”,大趴一般是创始合伙人和后来加入的比较有实力的合伙人,他们在基金中的股份和分成比例较高;小趴一般是表现好的员工提拔,或者早先相对没有那么有实力的合伙人,他们在基金中股份和分成比例较低。但无论如何,只要是GP,都有股份和收益分成。在有些管理公司里,MD(Managing Director,董事总经理)实际上也是小合伙人,有Carry拿。当然也有个别比较诡异的基金管理公司MD实际上是大合伙人。
&br&&br&总的来说,通常Founding Partner& Partner &MD,但也有少数MD最大的,比方说国内著名的QM。有时候还会在Partner和VP之间加一层ED(执行董事)。也就是说,通常Partner& MD & ED & VP。
&br&&br&至于其它职位,AV俱乐部(Associate & VP)都是苦逼打工的啦。一般是Associate&Manager&VP,有时候Associate和Manager是一个意思,还有叫投资总监的(Investment Director)实际上和VP也差不多。总之VC一般都是小机构,多的不过一二十个人,比较扁平。大部分机构这些人都是没有项目分成(Carry)的,顶多项目做得好奖金多发点,个别比较慷慨的机构会给VP Carry。
&br&&br&大体上,VC是“人少钱多”的机构。国内VC单个基金常规规模在2-8亿美金之间。如果以2亿美金规模计,每年零花钱(管理费)大约有500万美元,分给10人左右团队,当然很爽。不过这中间的大部分,会被合伙人拿走,AV们还是很苦逼,发点工资奖金完事。
&br&&br&不过总的来说,VC还是比较好的行业,因为经验、人脉、资历都随着从业年头积累。慢慢混到小爬,日子也就过得比较滋润了。如果能力强运气好能投几个上市公司,分下来的钱基本也能保证后顾无忧。所以这个行业,想进的人多,出来的人少。
先说VC机构的钱是从哪里来的。VC的运作机制和大多数PE一样,主要的资金都是募集来的。出钱的金主叫LP(Limited Partners),负责管理基金的主要人员叫GP(General Partners)。基金本身并不是一个公司,严格意义上只是一个资金帐户。GP会注册一个基金管理公…
一篇文章,與你分享 編按:尼克達洛伊西奧(Nick
D'Aloisio)在Yahoo公布收購Summly新聞摘要app當天,成為谷歌搜索引擎第三個最多人查詢的題目。Nick
15歲時,已經成為全球最年輕得到風險投資的創業家。他的故事上周登上了全球各大傳媒的頭版(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彭博、電
視名嘴Charlie
Rose電視訪談節目等等)。在英國長大的他,激勵了無數少年躍躍欲試創業。科技世界、風投世界裏充斥?不可思議的神話故事。成功,真是這麼容易的嗎?且
看創辦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的周凱旋,道出一段鮮為人知、趣意盎然的「湊仔」經驗。&br&&br&我一直認為,以英國詩人奧
登(W.H. Auden) 的「如果我能告訴你」(If I Could Tell
You)來形容「風投世界」裏的尋尋覓覓特別合適,「時間只會說,我早告訴你;只有時間知,我們的代價。」(Time will say nothing
but I told you so. Time only knows the price we have to pay.)&br&&br&還記
得收到我們公司的「機會探子」對小Nick(Nick
D'Aloisio、尼克達洛伊西奧)的通訊記錄後,我確沉吟了一陣子,因為對「湊仔」的興趣實在不大。在風投世界的死亡谷裏,好的科技「創意」屍骸遍
野。儘管小Nick的人工智能撮要方法,在廢話泛濫的資訊大海內應用面可十分廣,但是押注在只有15歲的未成年人身上,風險豈是輸掉25萬美元這麼簡單?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大師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損失規避」決策理論的計算研究提醒我們,商譽的損失往往倍強於收益。&br&&br&而今問題是:小Nick值不值得我們投下資金和心血?&br&&br&「維港投資」的經驗法則是:「當有疑問,聚焦技術。」&br&&br&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的撮要有兩個主要的挑戰:其一是如何確定文本關鍵詞的相關性及建立一個內部的語義表達庫?其二是機器學習系統能否學判斷文句的邏輯,俾能重排有意義的句子,成為清通簡明的摘要?&br&&br&本
以為,和小Nick開Skype會議,這小子必定把自己的技術吹噓得天下無雙,沒想到,他是這樣一個意外的驚喜。15歲的小Nick比社會上的「政要」或
「企業大腕」的思維邏輯更成熟、更清晰。他先把自己的科技缺點和產品化的艱難一一細說,再而「一輪嘴」滔滔形容他理想的文字世界應是如何的模樣。結語是:
「我認為TLDR (英文「太長未讀」的縮寫)將是手機內很大的商機」。&br&&br&我無發問,默默聽?。直覺告訴我,這小子必非池中物,但紀律告訴
我,這是要下工夫、費時間的「投資在人」項目。我邊盤算,是否以「即時撇賬」的入賬方法投資,邊回應小Nick說:「你的意思是,你對撮要技術普及的難點
有新解決方法,但技術未成型,你的『公司』實只有你一個人,你估計18月後可應用時,將可改變手機閱讀的內容銷售模式,這偏離我們的選項原則,我得請示才
能定案。」&br&&br&掛線時,這小子還開我玩笑,說你撮要得挺不錯嘛!&br&&br&既然決定投資,最為重要的是找法律顧問,讓他列出和未成年人商業合作要注意的事項,好給所有同事參考。同步進行的,則是物色有經驗的營運高手和願意當小Nick綠葉的新公司主席,有大型關係網絡的顧問當「導師」,有耐心的「保姆」陪同他出席各地會議。&br&&br&不信不信還須信,小Nick有令人震驚的洞察力、游說力和領導力,知道有能力的團隊才可事半功倍。他通過電郵和Skype成功組織他心中的網上夢幻團隊,和新加入的主席並肩遙遠控制軟件設計和編碼。&br&&br&與
此同時,小Nick馬不停蹄地周遊大型科技會議,推廣他的技術和拜訪能助他發展的「天使」押小注在他身上。「公司」是他的「陽光空氣」,他愛其事業的程度
令人動容,碰到難題時坦誠地不恥下問,經得起逆境的衝擊,不沮喪地尋找解決方法。兩月間,他的「友情客串導師團」全是科技行內赫赫大名頭牌人物,而傳媒也
愛報道這「天才小子與企業大家」的故事。&br&&br&於我,這18個月的「湊仔」經驗,絕對是個有趣的回憶。Summly方程式在
Appstore大熱推出時,每分每秒都收到他興奮澎湃的捷報。小Nick急着乘勝追擊,聯絡下一輪發展資金。適逢我正前往拉斯維加斯參加電展會議的一個
閉門飯局,他拚命游說我向主持人爭取把他「擠」入內。飯桌上,他出盡渾身解數,不厭其煩地對有興趣的同行推銷他技術的未來。回三藩市45分鐘的夜機上,應
他要求,我把他安排坐在風投名家Marc Andressen身旁,好繼續他的「推銷工作」。但未起飛,疲累的他卻靠在Marc的肩上呼呼睡着了。&br&&br&在
眾多有興趣者中把Summly售出給Yahoo,也是小Nick對自己前途的理性選擇。他對Marissa(Marissa
Mayer、梅麗莎.梅爾、雅虎行政總裁)充滿仰慕,期望在Yahoo的日子裏,能學習到更大型的技術發展管理。他還說,日後有意參政,19歲再歸學堂時
已是有彪炳商績、有領導團隊經驗和有理念的未來政星。若真如此,我熱切祝願他成功。兼有非凡能力和謙卑心的人,今天已「瀕臨絕種」,社會迫切需要有真能力
的人服務未來,不要禍患積於忽微;盲人騎瞎馬,終局只是無方、無策、無果。&br&&br&小Nick說,要在Yahoo上班前到香港一天,親口對我和維港團隊的同事說:「你改變了我的一生」。其實,有機會見證15歲小Nick 的成長傳奇,我們深感榮幸、與有榮焉。
一篇文章,與你分享 編按:尼克達洛伊西奧(Nick
D'Aloisio)在Yahoo公布收購Summly新聞摘要app當天,成為谷歌搜索引擎第三個最多人查詢的題目。Nick
15歲時,已經成為全球最年輕得到風險投資的創業家。他的故事上周登上了全球各大傳媒的頭版(包括《華爾…
&b&《零重力:高科技、风险投资与上市》&/b&
&br& 史蒂夫·哈蒙(Steve Harmon)著
&br& 中国标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7月出版
&br& 英文版简介:Zero Gravity: Riding Venture Capital from High-Tech Start-Up to Breakout IPO
&br& 出版商:Bloomberg Pr (October, 1999)
&br& ISBN:
&br&&b&推荐理由:&/b&本书从实际出发,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最新的统计数据,对创业投资的最新动态和最有价值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分析了创业投资家们对创业投资的最新看法,阐述了孵化器、创业投资的长期趋势等,并对创业者如何制定创业计划书、准备与创业投资家的面谈、准确定位自己的企业、说服创业投资家们相信他们的企业是可以成功的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书中内容大量取材于创业投资公司的实践案例和创业投资家的真知灼见,为创业者如何寻求风险资本提供了切实的行动指南。
&br&&b&《一个风险投资家的自白:高风险企业创始融资纪实》&/b&
&br& 茹西安·琨德林(Ruthann Quindlen)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br& 英文版简介:Confessions of a Venture Capitalist
&br& 出版商:Warner B
&br& 1st edition (May 15, 2000)
&br& ISBN:
&br&&b&推荐理由:&/b&本书的作者茹茜安·琨德林是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这两个高科技大潮的弄潮儿,她也是微软和美国在线创业初期的积极倡导者。20世纪70年代末,她在软件行业中就很活跃。1994年以来,琨德林投资了网络基本设施、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数字化媒体公司等多家公司。
&br& 《一个风险投资家的自白》是一本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创建人、CEO、初创企业、人才、市场、商业模式、融资、首期公开募股的书。本书对于梦想建立自己企业的人来说,非常难得:它会告诉你,创业投资家看重企业创建人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技术和商业构想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情况。
&br& 在美国风行一时的《创始》一书的作者、拍卖公司(OnSale)创建人杰瑞·凯普兰说:“《一个风险投资家的自白》是一个硅谷内幕知晓者最坦诚的自白,是初露锋芒的创业者们不可缺少的指南。忘却商学院那套书本知识吧,这里才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新启动企业能生存,能走向首期募股上市,有些则成为墙头花。”
&br&&br&&b&《风险投资周期》&/b& &br&&br& 保罗·冈珀斯(Paul Gompers)、乔希·勒纳(Josh Lerner)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br& 英文版简介: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 2nd Edition
&br& 出版商:The MIT
&br& ISBN:
&br&&b&推荐理由:&/b&本书讲述了创业投资整个运行周期的各个阶段,我们可以对“创业投资背后还有什么”这个命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于希望争取创业投资的企业家来说,创业投资有以下一些基本的特点:(1) 要求创新的科技和商业概念;(2)要求具有实证性的商业模型;(3) 有严格的内部运行规则;(4) 要求对股东利益的忠诚; (5) 很注重经营团队;(6) 认同创业者主导企业,但对风险和利益反应强烈; (7) 一般是几家组合进行投资;(8) 从一开始就着眼于退出。创业投资与创业企业的轨迹,构成了一个“人”字。两者分别从金融领域和实业领域出发,在一定时期结合。“人”字的顶点是创业投资的退出,而不是创业者的退出。  
&br&&br&&b&《开创事业—创立、管理新企业的企业家指南》(第5版)&/b&
&br& 威廉·J·斯托尔兹(William J. Stolze)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br& 英文版简介:Start Up:
&br& An Entrepreneur's Guide to Launching and Managing a New Business
&br& 出版商:Career P
5th edition (August, 1999)
&br& ISBN:
&br&&b&推荐理由:&/b&这是一本关于创业者生涯和创立、经营新企业相关问题的书。本书与同类书籍相比,有信息量充分、涉猎问题广泛、理论与案例相触、历史与未来相得益彰等多方面特点。文字简洁明快,语言活泼生动,是一本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译著。
持之以恒、创新和发展推销技能是创业成功的钥匙。《开创事业》一书的作者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是一个创业者自己在创业时都不可能没有考虑过的。
&br& 作者还涉及到了在现实和未来经济条件下所必须涉及的专利、知识产权等等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作者本人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和对初创企业进行指导的顾问、学者拥有自身创业的丰富经历,以此来告诉读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失败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比较验证,将创业问题剖析得真实、可信。
&br& 《天使融资—如何筹集和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
&br& 杰拉尔德·A·本杰明(Gerald A. Benjamin)、乔尔·B·马古利斯(Joel B. Margulis)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br& 英文版简介:Angel Financing: How to Find and Invest in Private Equity
&br& 出版商:W 2Rev edition (October 19, 1999)
&br& ISBN:
&br& 推荐理由: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开创性的、行之有效的融资战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调查,并提出了大量极具实践价值的建议。对所有需要进行早期资本筹集活动的人来说,本书是一本精确的学术著作,同时又是一本通俗的指导读物。
&br& 《天使融资》讲述的是成功的创业者、私人投资者和中介组织在从事这类商业活动时必须遵循哪些行为模式,告诉大家怎样才能高效率地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及该如何去做。其中,既有创建了全国最大的私人投资网络数据库的专业人士给大家传授经验;又有被认为是领头专家的公司给大家传授技艺,这些公司知道如何接近投资者,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本书描述了一种只适用于私人投资交易的资金筹集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是有意识地管理监管日益严格、程序日益复杂的融资过程,从而有效而便捷地筹集到资金的极佳方法。
&br&&b&《科技风险企业—硅谷的商业模式》&/b&
&br& 莫汉·索内(Mohan Sawhney)、兰杰·古拉提(Ranjay Gulati)、安东尼·保尼(Anthony Paoni)、凯洛格科技风险企业小组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br& 英文版简介:TechVenture:
&br& New Rules on Value and Profit from Silicon Valley
&br& 出版商:W 1st edition(April 12, 2001)
&br& ISBN:
&br&&b&推荐理由:&/b&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硅谷中典型科技风险企业的运作与发展,涵盖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作者对于初创企业面临的问题非常了解,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方面造诣较深。书中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按照初创企业的不同类型,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中国的相关企业、研究者以及其他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士而言,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br&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风险企业—硅谷的商业模式》中文版由内地著名创业投资公司—维欣风险投资公司(VCChina)的专业人士组织翻译,有助于保证该书的译文质量。
《零重力:高科技、风险投资与上市》 史蒂夫·哈蒙(Steve Harmon)著 中国标准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7月出版 英文版简介:Zero Gravity: Riding Venture Capital from High-Tech Start-Up to Breakout IPO 出版商:Bloomberg Pr (October, 199…
我是VC行业的一名投资经理,算基层员工。基金偏中早期投资,主要看互联网行业。&br&单纯写一天的工作可能会有失偏颇,我直接把我过去的一周的日历写给你。&br&&br&&b&周一:&/b&&br&&br&早上10点-11点半 行业小组例会&br&会议参与者看一个细分行业的几个同事;&br&内容是看上一周发生的融资案例情况;&br&讨论的方式就是一个一个案子过,有人对什么细分类目的案子感兴趣就多问问情况;&br&然后比对下国内的类似行业情况,大家把信息共享下;&br&或者其他家基金投资了什么项目,为什么投资,我们见过没有;&br&如果见过了当时决策是怎么样的,没见过的话是否要见一见。&br&&br&中午11点半到下午3点 周例会(根据案子多少时间可能会延长或者缩短)&br&周例会就是类似决策会,所有人把上周大家看过的值得推进的案子在会议上和老大讲;&br&听听老大的意见,看下一步对案子的操作该怎么处理;(回绝、确认投资、或者再看看)。&br&&br&例会结束之后开始安排接下来的日程安排;&br&比如有的同事准备第二天出差了,提前会和项目方确认时间和地点等;&br&有的同事例会上说的项目被否的话就要想怎么和创业者沟通;&br&反过来如果项目继续深入推进的话就和项目再约时间之类的;&br&&br&&b&周二:&/b&&br&&br&上午:拜访公司&br&之前基金投资的一家公司里的一位VP出来创业做了家公司;&br&正好我在看他新创业的这个行业的项目,所以他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坐坐;&br&同去的还有他所在的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的朋友,一共不到20个人;&br&一上午在他们公司聊了聊行业,具体的运营模式、趋势变化和执行建议之类;&br&&br&中午所有人一起午饭,同桌的还有之前聊过的一个项目,不过我们没有投资;&br&但和项目方CEO成了朋友,这个项目马上这一轮融资要确定了;&br&他手里有两个OFFER,一个来自一家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一个是基金的;&br&午饭的时候和他讨论了下该怎么选择的问题;&br&&br&下午3点回到公司处理上午漏看的邮件,比如管之前投资过的公司要Q3的财务报表之类的;&br&&br&晚饭约了一个之前的老同事,现在也在VC行业工作;&br&席间沟通了一些对于最近大家都关注的行业的看法,以及具体的案子情况。&br&&br&&b&周三:&/b&&br&&br&上午10:00-11:30项目约见&br&10-1之前朋友介绍了一个项目给我,当时太忙没安排开就改到10-1之后聊;&br&在我们办公室的会议室,聊的内容就是他们项目的情况,团队情况,和融资想法;&br&&br&下午13:30-15:00项目约见&br&之前微博上一个人信我是否对他们项目有兴趣,并且给我了他们的商业计划书;&br&所以约来公司聊下,内容同上;&br&&br&会议之后和行政同事说要帮忙订机票和酒店,周四出差上海(我在北京);&br&同时会议之间穿插各种电话、邮件和微信信息……&br&&br&&b&周四:&/b&&br&&br&早上7:00-9:00北京-上海飞机;&br&落地后10点开始已经投资的一家公司的2013年Q3董事会;&br&除了项目方的几位核心人员之外,还有后面几轮的投资者一起;&br&公司发展状态不错,但竞争加剧,公司在正常业务发展之外考虑是要开始下一轮融资;&br&午饭和开董事会的公司人一起会议室盒饭解决。&br&&br&下午14:00-18:00 2家公司拜访&br&之前上上周基金老大转我了2个上海项目,和公司都约了来出差要见面聊聊;&br&&br&19:00-21:00&br&约了很久不见的同行业朋友2-3一起晚饭,算定向的关系维护;&br&大家都是做VC的,案子上免不了的大家互相介绍或者互相跟投之类;&br&&br&21:30回到酒店开始处理一天的邮件,有基金财务同事统计近期有股份变动的案子情况的;&br&有其他同事看公司的时候征询意见的;当然也有创业者的项目邮件。&br&&br&&b&周五:&/b&&br&&br&早上10:00-11:30&br&在上海办公室约见项目,项目第二次沟通;上一次沟通发生在10-1之前;&br&更新了下项目方近一个月以来的进展,同时和项目方除了CEO之外的核心团队有了初步沟通;&br&聊下来感觉不错;记录下来案子情况,下周上例会和老大们说下。&br&&br&中午上海办公室附近和上海同事午饭,类似团建;&br&虽然VC这个行业一般每家基金人都不多,但团建这样的活动还是需要的。&br&&br&下午14:00-16:00&br&之前已经投资的上海的项目沟通,沟通内容主要是项目近期进展;&br&同时这个已经投资的公司和我前一天晚上同事咨询的项目有合作关系;&br&所以问问CEO对那个项目的看法,帮助做一些判断;&br&&br&晚上18点飞机回北京,现在在机场无聊看看知乎,然后码了上面这些字……&br&希望有用。&br&&br&PS:后面的2天,也就是周末还需要写几封比较长的邮件和PPT,比如上午那个的案子情况;&br&还有就是最近Q3刚结束,已经投资公司的情况梳理PPT。&br&&br&=============更新下============&br&关于VC行业看这里:&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风险投资(VC)是高帅富行业吗?&/a&&br&&br&关于VC行业的薪酬看这里:&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风险投资(VC)公司职员的收入构成如何?&/a&
我是VC行业的一名投资经理,算基层员工。基金偏中早期投资,主要看互联网行业。单纯写一天的工作可能会有失偏颇,我直接把我过去的一周的日历写给你。周一:早上10点-11点半 行业小组例会会议参与者看一个细分行业的几个同事;内容是看上一周发生的融资案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7487 人关注
345 个回答
1287 人关注
499 个回答
10696 人关注
299 个回答
122 人关注
158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凯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