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国制造业危机大国么

钟志华: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 但非强国
  和讯网消息 日“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0大会”,在省佛山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组成员、秘书长钟志华在此次会议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了全球的20%左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国,但是基础比较薄弱。
  钟志华表示,“和中国,它在制造业方面是处于不同的阶段,而且基础也不一样,德国是要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因为基础不一样,定位不一样,所以战略也是不一样的。两国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德国由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它是聚焦在高端的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去面向全球的竞争,中国现在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了全球的20%左右,应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国,但是还不强,基础比较薄弱,比如说我们的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在能耗、产业升级方面,也有很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HN008)
09/14 11:3309/14 10:4109/14 09:5309/14 09:1109/14 09:1009/14 09:0009/14 08:5909/14 08:5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当前位置: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要真..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而不是生产加工中心,关键在于&(&&&&)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C.加大资金投入D.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中国摆脱生产大国到创造大国,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点评:中国要想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把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要真..”主要考查你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精神&&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竞争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的素质提高要靠教育。要实现我国发展的目标,就要走科教兴国之路。 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①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业技术领域,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航天事业成就辉煌;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民办教育迅速发展。②差距: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我国科教和教育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现代化建设还有一定距离。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优先发展科教和教育,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教育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发展教育途径: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要靠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培养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一、培养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又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相对传统经济,知识经济实现了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转变。知识经济形态的重点就是创新、再创新。为了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创新精神是推动国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劳动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创造性劳动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这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培养国民的创造精神是发展国民生产力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创造力的竞争。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怎样理解科技创新:(创新的重要性)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③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对经济和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怎样才能使我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① 改革基础教育,构建基础教育体系;②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创新人才;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创新活动,鼓励和表彰优秀成果;④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科、研一体化进程。 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敢于质疑,大胆创新;②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习惯;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多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④广泛阅读,开拓视野,提高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首先,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运转着,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这些疑问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后来,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能提出问题,说明在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其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的都是真理。许多科学家对旧知识的扬弃,对谬误的否定,无不自怀疑开始的。伽利略则始于对亚里士多德“物体依本身的轻重而下落有快有慢”的结论的怀疑,发现了自由落体规律。怀疑是发自内在的创造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对课本我们不要总认为是专家教授们写的,不可能有误?专家教授们专业知识渊博精深,我们是应该认真地学习。但是,事物在不断地变化,有些知识现在适用,将来不一定适用。再说,现在的知识不一定没有缺陷和疏漏。老师不是万能的,任何老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能说全部都是绝对准确的。对待我们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我们应做到:不要迷信任何权威,应大胆地怀疑。这是我们创新的出发点。
第三,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创新的欲望。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欲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创新,我们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相信一点,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四,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有求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把将结果进行比较。求异者往往要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
第五,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创造实质上是一种冒险,因为否定人们习惯了的旧思想可能会遭致公众的反对。冒险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冒险。而是一种合理性冒险。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伟人,但我们至少要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
第六,对学习研究的事物要做到永不自满。一个有很多创造性思想的人如果就此停止,害怕去想另一种可能比这种思想更好的思想,或已习惯了一种成功的思想而不能产生新思想,结果这个人变得自满,停止了创造。
发现相似题
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要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26615899619144867257911165567张国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是正确发展之路
&&来源:&&&&分享到:
  央广网科技12月21日消息(记者王丹蒙)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今日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是正确的发展之路。制造业是强国之本,取得如今的地位来之不易。
  张国宝称,制造业的发展遵循了中国的国情,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中国在钢铁、建材、纺织等领域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并且制造业也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领域。他表示,“不能产生错觉,从而削弱了制造业的地位。”
  同时,张国宝也表示,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耗能高、环境污染等等。应根据“十三五”规划继续调整制造业结构,重点关注半导体芯片、数码技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将制造业大国发展为制造业强国。
编辑:王忻作者: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中国十年内要成为制造业强国 现实离理想还有多远?(组图)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CFP  随着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正式落地,中国政府再次高调部署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以期中国在十年内“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6月1日推出《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及“三步走战略”解读,强调政府设计的这一“制造强国”蓝图。  “中国制造2025”已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Jing Ulrich)6月1日在摩根大通“新经济,新市场”第十一届全球中国峰会上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新的中国制造跟过去80年代刚刚中国开始扶持制造业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成功要点就是新一轮的中国制造意味着:第一是创新,第二是使中国的制造业一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李晶分析称,中国制造业未来在国际合作中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中国券商机构分析师们日前也先后发布有关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由此带来的相关行业影响、投资机会报告,解剖中国制造的“理想与现实”。  中信建投分析师武超则5月29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已经开始向工业、制造业等传统领域延伸。“互联网+”将推动新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 4.0 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服务将成为中国制造 2025 及工业 4.0(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简称“SaaS”)将进一步带来数据消费的价值,解决传统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甚至带来由需求驱动供给的改变。  而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此前的《2014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报告》称,在综合对比了全球25个主要出口国的竞争优劣势之后,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国家,但由于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升,且生产力增长滞后,中国的领先地位“面临压力”。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的近25%,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产出最大的国家。  2014年全球前25名出口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图片来源:波士顿咨询   但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公开表示,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有一批重大技术、重大装备亟待突破,还缺少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通常认为,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  Analysys易观智库日前发布《工业4.0专题研究报告》称,中国工业虽然是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但是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区域发展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发展不平衡,处在没有总体完成工业2.0(大规模制造机械化)和工业3.0(工业自动化),就需要面对工业4.0(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形势。  易观智库认为,中国当前的制造业仍处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的产业链中端,产业价值链中扮演加工、组装为主的角色。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变缓,中国用工荒,用工成本提高将促使低端制造业企业向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迁移。中国制造业需要由制造、组装、贴牌向着产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拥有核心专利的自主高端品牌方向发展。  中国低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这是一场技术革命,走向智能制造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唯一选择。”东方证券分析师佘炜超认为,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主线。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制造技术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效率的关键;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东方证券预计,未来5年关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分产业、分地区、鼓励本土化的支持政策将纷至沓来,中国智能制造将真正进入政策黄金时期。在迈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10年,国家政策将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化解当前制造业的诸多矛盾,提升制造业的效率、效益和层级。  实际上,《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五大重点工程,包括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创新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动装备制造“走出去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高华证券分析师金戈则把《中国制造 2025》规划视为将“主要依靠资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附加值低”的中国制造业升级至“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高附加值”模式、从而加强中国长期竞争力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高华证券认为,中国与上世纪 70 年代初的日本类似,目前正处于工厂自动化行业“黄金时期”的早期阶段。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人投资回收前景吸引力加大推动自动化加速渗透;另一方面,政府优惠政策对行业尤其是本土龙头企业有利。  在长江证券分析师刘军看来,“智能装备”是此次政策核心,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预计后续配套政策(机器人“十三五”规划、行业发展路线图)将陆续出台,拥有资金、技术优势的企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这与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王华君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中国智能装备行业需求、景气度、催化剂将持续超预期。  而从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路径上来看,东方证券佘炜超认为,第一个10年推进智能制造的着力点应该是:“从单机自动化走向智能化工厂,提高某一领域产业效率和竞争力;发展系统集成商(智能工厂总包商),创新制造模式;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扶持本土品牌,发展数控系统、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等关键硬件。”  易观智库则预测称,未来高度定制化、小批量的订单将大规模出现,产品的库存周转将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控制。周转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低端制造业领域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实现工业4.0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生产、制造的标准化、模块化以及数字化,需要解决企业对密集劳动力的过分依赖,降低从生产到销售终端全流程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易观智库建议称,中国要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企业,将大数据、云计算科技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中国的企业未来将能够紧贴市场,与用户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并且深入洞悉用户的需求。  《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数据来源:波士顿咨询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十分突出。据统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只有 26.5%,远低于发达国家 35%-40%的水平。中国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日本的 9 倍、德国的 6 倍、美国的 4 倍。更为严峻的是,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体系缺失, 80%以上高端技术依靠从国外进口。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 中国制造产品大都处在“制造-加工-组装”这个微笑曲线的价值最低环节。  武汉大学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从而使得产品的利润率较低,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总体上还只是“世界工厂”。通过对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70%以上的15个国家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对比分析,中国整体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13位,仅高于泰国和印度,与瑞士、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的差距极大。  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对比。图片来源:武汉大学   从全球比较来看, 制造业工资、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以及汇率等其他因素经历多年的稳步变化正在悄然重绘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版图。西门子、 SAP 主导的德国工业 4.0 战略,以及 GE 主导的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都是在新技术浪潮下改变世界制造业版图、重拾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级战略部署。  德国和美国的制造业发展路径及经验值得中国政府及企业参考。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其基础产业——制造业所维持的国际竞争力。德国政府在《高技术战略 2020》将“工业 4.0”( Industry 4.0)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实施工业 4.0 战略为德国制造业寻找撬市场潜力的杠杆,即一方面在制造业中装备 CPS 系统,另一方面推广 CPS 技术及产品,进而达到增强德国装备制造业的目的。  主要出口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变化一览。图片来源:波士顿咨询  东方证券分析称,德国工业 4.0意在将传统工业生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将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并最终实现工厂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迈向工业 4.0 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精力。德国“工业 4.0”提出了八个方面的优先行动领域,即“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管理复杂系统、建立全面宽频的设施基础、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专业发展、监管框架及资源利用率”。  而另一世界制造业强国美国则选择落子“工业互联网”,抢占世界制造业版图的制高点。佘炜超认为,相比于德国的“工业 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方案更加注重软件、网络、大数据等对于工业领域的服务方式的颠覆—— 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服务恰恰是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经济最为擅长的。  美国工业互联网推进的战略思路是“创新+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管理+人才开发”。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战略,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法案,着力兴建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在最新的分析报告中认为,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温和的薪酬增长、高效的生产技术、低廉的能源价格以及美元汇率走低使得中美两国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越来越近。而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中国仅比印度、泰国等国家的整体竞争水平略高,尚无法与日本、韩国在高端制造业和制造业的高端转移环节形成优势竞争格局。日本与韩国的竞争力体现在包括劳动力素质和整体商业环境上,而在劳动力工资水平方面,受到更低人力成本的印度、泰国、越南、印尼的竞争冲击,未来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中将难以与这些国家抗衡。  虽然《中国制造 2025》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支持和保障,但是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多项细化支持政策需要尽快出炉。  安信证券分析师衡昆建议,后续可以关注相关金融扶持以及与“中国制造 2025”衔接的中期财政规划和财政资金的使用。加速折旧和重大技术设备采购保险等更详细的政策将陆续出炉;并预计各省政府也将出台相关政策。  东方证券则预计,未来5 年关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分产业、分地区、鼓励本土化的支持政策将纷至沓来,“中国智造”真正进入政策黄金时期。我司是做PCB线路板湿制程水平机设备的厂家,从我司开厂以来,一直都是...
杰凯磁力泵是根据众多用户要求,在磁力泵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新技术,并经公...
我们做化学镀过滤是一种新型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其工艺简便、节...
我司环保水处理与楼顶废气处理泵80%都是用的杰凯的,一直以来运行稳定...
杰凯槽外立式化工泵产品适用于-20℃~+120℃温度...
大流量大流量连轴卧式自吸泵广泛运用在电镀、电子、化工...
·本机主体采用FRPP、 PVDF 材质注塑成型
1、 本机采用双塔过滤桶设计。第一塔主要用于将药水中...
·本机主体采用FRPP、 PVDF 材质注塑成型
·本机采用FRPP塑料材质注塑成型,可用于大部分的化...
您当前位置: -
- 行业动态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来源:东莞市杰凯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更新时间:阅读:2376次
“ 中国制造”的危机
&&&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据美国IHSGlobalInsight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目前仍远低于美国,从制造业人均产值衡量,我国目前仅为美国的1/8,这凸显出我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行业,而美国制造业则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行业。
&&& 中国制造业有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内部困境主要表现在,随着劳动力、土地、税收等各种成本的上升,以低端产品为主、利润空间有限的中国制造的收益越来越低。最近的数据是,2013年中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2609元,自2010年来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工资增速。专家称,随着中国劳动人口的绝对下降,未来农民工工资将持续快速增长。这对主要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影响重大。
&&& 二战以来,东亚地区呈现出一条颇为清晰的产业转移路线。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韩,到台湾,到东南亚国家,再到中国大陆。随成本上升发生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生产的典型模式。
&&& 可以发现,能够留住企业总部和研发、技术、营销、品牌等核心上游链条的日韩地区,在生产线很多转移出去后,经济社会仍能保持持续发展。而像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完全靠来料加工的地区,一旦生产成本上升,生产线被转移出去,便失去了在全球分工中的重要地位。
&&&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山寨”和低质仍然是中国制造给人的重要印象。
&&& 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承担了太多功能的社会来说,虽然上下都明知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但环境保护在中国一直是第二位的。最近一两年来,全国各地大面积雾霾频发,终于“倒逼”得对环境污染开始“动真格”。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批污染严重企业的关停和环保达标要求,势必影响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 向“中国智造”挺进
&&& 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必须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使我国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从粗放型制造向绿色制造、从低技术制造向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展,这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 近年来,国内不少泵阀企业的转型意识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并已经着手探寻高端、智能化的道路。
&&& 据了解,近年来,在温州泵阀产业中,比拼新产品、新技术的氛围浓郁,谁都不敢在产品创新上有所疏忽。据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温州泵阀在设施装备、人才资源、品牌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力得到了不断扩大,行业总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中上水准。但是,主要产品还是以通用阀门为主,因为通用阀门使用广泛,用户众多,但是,科技含量不高,利润较低。几年来,随着国内同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间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向超零界、高低温、核电、煤化工等高端阀门产品进军。
&&& 超达阀门集团总工程师邱晓来说,正在转型升级中的阀门行业,谁不在科技进步上下足工夫,谁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因此,超达阀门集团几年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近3年来,集团先后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近5200万元,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9项,先后获专利74项,其中6项发明专利,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2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新技术让企业累计增加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
&&& 浙江石化阀门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亿元,上马年产5000台高低温阀门,日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该项目可以为该企业带来每年超过2亿元的增加值;嘉利特荏原泵业先后投入7000万元研发12个创新项目;南方阀门有限公司在超零界火电阀门研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慎江阀门有限公司的核电阀门生产也已经上马;方圆阀门集团的煤化工阀门已经投入批量生产……
&&&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这些高端阀门在国内都可以替代进口阀门,出口应用在一些大型的石化核电项目中,可以说,科技进步让泵阀业正向着“高端装备”方向崛起。
杰凯官网网址:&
此文关键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装备制造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