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西公路金口郭到华坪永胜高速公路扩建招投标

WINGSUIT FLYING
江西周边推荐
当季热门推荐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地质公园环行徒步穿越攻略[组图]
  威尔逊在书中写到:&瓦山是宗教名山峨的姊妹山,海拔高度为11250英尺。&&从峨眉山顶望去,瓦山象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之中&。&从近距离看去,瓦山是由一层层垂直的石灰岩峭壁构成,仅在一个地方存在缺口,瓦山具有一个奇特的平台状峰顶。&在大瓦山顶,威尔逊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瓦山顶是一个呈微微波状起伏的高原,面积有许多英亩。这里被高大的杜鹃灌丛所装饰,还有残余的银杉树及其幼树。许多杜鹃生长在倒下并腐烂的银杉树干上。在杜鹃之下,苔藓姿意生长,编织了漂亮的但靠不住的地毯。一些空地上生长着秋牡丹和樱草等。山顶有条小溪蜿蜓而行。&威尔逊实在找不到美丽的词汇来表达,他引用了自然科学家贝伯尔的话把瓦山顶恰如其分地描绘为&世间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
  大瓦山山顶地面相对窄小,西北可见瓦屋山,东北可望峨眉山,西眺,俯临大峡谷及其支峡。这便是师在山顶拍摄到的景象,雄奇诡异。近处是白熊沟,远处是贡嘎山。
  另外金口大峡谷最大的看点是大渡河两岸的支沟,无一例外都是呈绝壁深涧一线天的隘谷,其谷底宽度常常不足20米,而两岸崖坡高数百米至千米,这些景色极为绮丽的支沟隘谷,都是穿越、的绝佳胜地。峡谷两岸山脊的平均高度都在2600米左右,当人在峡谷中行走时,会很容易感觉到幽、深、雄、奇。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之所以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又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其突出的核心是大峡谷地质地貌景观的独特,因为大渡河峡谷集中了长、险、深、窄、陡、急、雄、奇、幽等特点。
  大瓦山雄姿:壮观、震撼、神奇!
  三、乐西公路背景介绍:
  今天,当汽车奔驰在乐(山)西(昌)公路不同等级的沥青或水泥路段上,感受着旅途的快捷,一路饱揽着川西独特山水景致的同时,倘若绕开峨边新场&金口河境内的吉星、金口墩、桃子坝、香花岗、永胜大天池、蓑衣岭&汉原境内的岩窝沟、黄木这段依旧尘土飞扬的泥石土路,还有多少人记得近70年前那段悲壮筑路史和一幅幅凄凉的历史画卷&&
  二战时期,也是我国处于最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
  据资料记载,1939年,粤汉铁路被日军切断,仅当时主要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运送的战略物资也难以运抵。为了打通通往国际公路的最直捷通道,国民党政府决定在西康省境内修筑连接川康的乐西公路。
  1938年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公路监理处组织测量队勘测乐西公路。从查勘的三条路线中确定了大渡岸的&第一线&,自经苏稽,峨眉、高桥、金口河、黄木厂、马烈、富林、农场、洗马沽、擦罗、拖乌、大桥、冕宁、沪沽达西昌。
  1939年8月,在乐山成立了乐西公路工程处,由肖庆云和曾做过西汉、汉渝公路总工程师的孙发端,先后担任乐西公路总工程师。
  1940年春,战事紧急,还在路线复勘中,蒋介石就下令限乐西公路一年内通车,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
  1940年4月,乐西公路全线展开建设施工。蒋介石亲自接见并任命从美国康耐尔大学学成归国,时任中华民国交通公路总管理处处长的赵祖康兼任施工总队长。
  在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原始、地形复杂、工程十分艰巨、生活和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全线动土850多万立米,凿石240多万立米,架设桥梁2600米,铺设路面117万平米,历时仅一年半就建成通车。其中民工完成了全路土方的75%,石方5%,路面70%,成为修建乐西公路的主力军,与滇缅公路的修筑同创了筑路史上的奇迹。
  据统计,自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长达525公里的乐西公路全线正式竣工通车,共征集了川康地区彝汉等各族筑路民工二十万余人。由于缺粮、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致伤亡人数竟多达三万人,平均每公里就有50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金口河区永胜乡当年参加蓑衣岭路段筑路的民工年近90高龄的骆国洪老人回忆,特别是岩窝沟一段,全为民工蹲在箩筐里用绳索吊至悬崖上,悬在空中冒着生命危险施工,据说平均每天有五六组民工(每2人为一组)十余人因绳索被磨断而坠落山崖粉身碎骨,惨烈牺牲。而金口河境内海拔2800多米的蓑衣岭则是全线工程艰巨,气候环境最恶劣(90%时间都是雨雾缭绕或冰天雪地,施工人员在此须常年穿着蓑衣,&蓑衣岭&也因此而得名)、施工条件最差、粮食、药品补给最困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段,仅此路段伤亡的民工就达3000多人,连施工总队长赵祖康也因过度*劳而瘦得皮包骨头,并患上了咯血病。
  乐西公路通车时,施工总队长、与詹天佑、茅以升并称为&中国交通工程三杰&的赵祖康感慨良多,亲笔题写了悲壮的&褴褛开疆&纪念碑并撰文,于民国三十一年九月立于蓑衣岭至今。其碑文为:
  &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其月之间,开凿工竣,蚕虫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爱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
  这条堪称&血肉筑成的长路&,谱写了中国筑路史上一页凄凉而悲壮的史诗。
  历史的流逝似乎已淡忘了那段悲壮的记忆。如今,绝大多数路段已被水泥沥青逐步抹去了血肉筑就的痕迹。然而,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那为抗战而奋战大西南交通建设的毅力和精神,以及那千千万万个长眠在乐西公路荒山野岭的英灵,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乐西公路岩窝沟段:心惊肉跳!
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西部,属罗霄山脉北支,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 10′ -114° 17′ 和北纬27 °25′ -27° 35′ 之间,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自江西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绵延120余千米,总面积约970平方千米。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也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船底顶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罗坑镇的船底顶山海拨1586米,是曲江的最高峰。船底顶山有草地,石坡,溪谷,湿地,悬崖,丛林,山脊等等,风光特别。
十八重溪在距福建省福州约20公里的闽侯县南通镇境内,发源于县南古崖山尾东麓,为大樟溪下游
十八重溪溪水
十八重溪溪水
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62平方公里,其间水平长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条,取名“十八”,形容其多。
口碑排行榜&&&&&&&&&&&&
您的位置:&&>&&&&>&&&&>&&&&>&正文
乐西公路简介
  为了打通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最直捷通道,1938年原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康省境内修筑连接川康的乐西公路。乐西公路起自乐山,经苏稽、峨眉、高桥、金口河、黄木厂、马烈、富林、农场、洗马姑、擦罗、拖乌、大桥、冕宁、泸沽,到达西昌。
  1939年8月,在乐山成立了乐西公路工程处。1940年4月,乐西公路全线展开建设施工。在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原始、地形复杂、工程十分艰巨、生活和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全线动土850多万立米,凿石240多万立米,架设桥梁2600米,铺设路面117万平米,历时仅一年半就建成通车。其中民工完成了全路土方的75%,石方5%,路面70%,成为修建乐西公路的主力军,创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迹。
  据统计,自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长达525公里的乐西公路全线正式竣工通车,共征集了川康地区彝汉等各族筑路民工20万余人。由于缺粮、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筑路死亡逾4000人,平均每公里死亡8人,堪为世界建筑史、中国筑路史死亡之最。乐西公路因此被称为“血肉筑成的长路”,堪称抗战交通生命线。
  乐西公路通车时,施工总队长赵祖康亲笔题写了悲壮的“褴褛开疆”纪念碑并撰文,于1942年9月立于蓑衣岭。其碑文为:“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其月之间,开凿工竣,蚕虫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爱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
  乐西公路是中国抗战公路的典型路线。乐西公路与西昌到云南祥云的一段公路相连接,合称川滇西公路。乐西公路所经之地,历来被人称作天堑所在,山岭陡峭,奇峰不绝。其间,著名的安顺场,是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之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抢渡大渡河的壮举,也发生在此。乐西公路全长525公里,途中需要翻越两座海拔分别为2800米和2600米的高山——终年多雨的蓑衣岭和当时极为神秘的彝区菩萨岗。
  乐西公路连接滇缅公路、第三国际通道康印公路,是原国民政府准备从重庆迁都西昌的战略公路,也是支持驼峰航线的重要公路补给线。公路时为国内公路建设最重要的一条国际通道联线,蒋介石7次谕令赶工抢修。乐西公路是全国已成公路中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该路之公路文化是中国公路文化的先驱和典范,其“蓝缕开疆”碑、亭、刊、文等,以其系统性、多元性在中国公路文化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1949年后,乐西公路依然是四川省的一条重要公路动脉(国道108和省道306),尤在支援成昆铁路、攀钢基地、西昌卫星基地等建设中发挥了母路和公路主骨架的作用。乐西公路见证了川人抗战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是中国公路和四川省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
  乐西公路修建背景
  1938年10月,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大举进攻下,国民党军队步步后撤,直至广州和武汉也相继沦陷,原国民政府被迫撤到重庆。其时,中国与国外主要的联系通道——粤港交通遭受日军封锁,贯穿南北的平汉铁路、粤汉铁路亦告中断,重庆和外面的联系不得不依靠公路和水运来解决,而和国外的联系则必须借助当时已经开通的滇缅公路。但是,川滇之间的公路交通很不顺畅,从重庆到云南过境,必须绕道(贵州)千里,方可到达,极为不便。乐西公路修通后,川滇之间的交通状况将大为改善,距离将大大缩短,从而使中国有一条通向国际的陆上通道。
  1938年底,乐西公路的修建被提上议事日程。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公路监理处组织力量进行了公路的初步勘测工作。当时,勘测的三条线路包括:第一线:走大渡河北岸线。自乐山经苏稽、峨眉、高桥、金口河、皇木厂、马烈、富林、农场、洗马姑、擦罗、拖乌、泸沽、冕宁,最后到达西昌。第二线:走大渡河南岸线。自乐山经沙湾、沙坪、金口河、罗回、盐井溪、大田坝、海棠、洗马姑、擦罗、拖乌、大桥、冕宁、泸沽到达西昌。第三线:北段乐山至海棠与第二线相同,南段自海棠经腊梅营、大干沟、王家屯、越西、越小相岭、甘相营、泸沽到达西昌(其中,海棠至泸沽一段路原来是经商者去西昌的驿道,也是重庆行营公路监理处推荐的路线)。
  到1939年4月,乐西公路改由原国民政府交通部负责实施勘测修建。经过勘测技术人员的反复勘测比较,认为原先提出的第二、第三线方案不太理想,而第一线的选择比较安全经济。最后经由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纳了按第一线施工的方案。
  1939年8月,在乐山成立了乐西公路工程处,由肖庆云和曾做过西汉、汉渝公路总工程师的孙发端,先后担任乐西公路总工程师。由于战事紧急,1940年春蒋介石下令,限还在路线复勘中的乐西公路一年内通车,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4月,乐西公路全线展开建设施工,蒋介石又亲自接见并任命了从美国康耐尔大学学成归国、时任中华民国交通公路总管理处处长的赵祖康兼任乐西公路施工总队长。
  1941年底,历时仅一年半、长达525公里的乐西公路全线正式完工通车。在乐西公路第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后,赵祖康亲自坐上卡车,进行实地试车,经过36小时40分钟的艰难行程,终于从乐山到达西昌。据史料统计,在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原始、地形复杂、工程十分艰巨、生活和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由于缺粮、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从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工程完工,伤亡人数竟多达3万人。特别是在岩窝沟一段,全为民工蹲在箩筐里用绳索吊至悬崖上,悬在空中冒着生命危险施工,每天都有民工因绳索被磨断而坠落山崖粉身碎骨,惨烈牺牲。而在海拔2800多米的蓑衣岭则是全线工程最艰巨,气候环境最恶劣(90%时间都是雨雾缭绕或冰天雪地,施工人员在此须常年穿着蓑衣,“蓑衣岭”也因此而得名)、施工条件最差、粮食、药品补给最困难、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段,仅此路段伤亡的民工就达3000多人,连施工总队长赵祖康也因过度劳累而瘦得皮包骨头,并患上了咯血病。
   蓑衣岭
  蓑衣岭
  蓑衣岭是乐西公路最高点,海拔2800米。从大渡河边的金口河至岭顶相距55公里,两点高差达2000米,平均坡度达5.5% 。穷山秃岭,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终年多雨雾少晴天,行人过岭,必需带蓑衣、斗笠等雨具,所以叫蓑衣岭。乐西公路赶工冬季。蓑衣岭工程由工程处第七总段承建,2万多民工来自四川10个县,赶工冬季,后勤补给不济,曾发生一夜冻饿病死200多人,是全路死亡最多地方。为纪念筑路死难民工,乐西公路工程处于蓑衣岭立“蓝缕开疆”纪念碑和蓑衣岭纪念碑。
  岩窝沟
  岩窝沟
  岩窝沟位于川康两省交界处约6公里,蓑衣岭南麓,呈V型状,地形险要,一边临悬崖,一边临深渊,海拔2000米,沟口宽约200米,沟深达200米。沟两边是悬崖峭壁,无路可通,俯瞰沟底,深邃黝暗,令人战栗。石块下落几秒钟才闻回声。曾有人建议沟口造悬索桥,以工料艰巨作罢。现采用绕沟而行,长达6公里。有几处开半山洞,有一处明挖达26米,部份石方集中地段用单车道,全部石方达20多万立米。
  岩窝沟荒僻无人烟,供应困难,包商都不愿前去。直到1940年10月中旬,才由公路总管理处组织的第一石工队担任沟西,第二石工队担任沟东,三千多名工人开展大兵团作战。开山机运不进,只有采用人海战。除几处悬崖采用半山洞外,其余均用明挖,可以扩大工作面,多上工人,日夜两班作业。为了提高开山效力,集中几十个炮眼用黄炸药连珠炸。沟的两边密密麻麻站满了工人,几百只手挥舞着大锤与钢钎敲打的叮当声,几百个人挠巨石喊着吭唷吭唷粗壮的号子声,无数大石块滚入沟底的冲击回声,间隔着一阵阵爆炸声,山呜谷应,灰尘迷漫,汇成一曲雄壮的开山交响乐章。沉睡着亿万年的荒谷,顿时变成千军万马的战场。
  乐西公路工程人员称之为“魔鬼住所”。岩窝沟是乐西公路最艰巨的工程,也是乐西公路最后攻克的堡垒,由工程处第三总段承修。工程经沿线半山峒由悬崖上吊人下去爆炸施工,路堑则须硬生生开凿20多米深岩层。赶工打通集中了3000多人昼夜施工,不完全统计125人因爆破和坠崖死亡,平均每公里死亡20多人。其时,沟里有一条标语:“用我们的血肉,去填平岩窝沟”。
  五洞桥
  五洞桥
  乐西公路西出嘉州,自峨眉高桥入高山宽谷,筑石拱桥于大为茅杆河。桥长五十五米,连跨五孔,孔径十米,于一九四零年建成。始称临岩桥,乃缘乡土临岩土扁所建而名。长虹饮涧,五孔昭昭,俗称五洞桥沿用至今。
  五洞桥垒石壮固,坚致精巧,气势凝重,堪为全路石拱桥之最,乐西公路工程处引为范典。尔后七十余载,桥通衢乐西,服务抗战,福泽桑梓,雄姿巍然。岁月有痕,物流臻繁。省道三零六线峨眉段灾毁整治,邻五洞桥新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2013年4月动工,翌年5月落成。乐西公路西出嘉州,自峨眉高桥入高山宽谷,筑石拱桥于大为茅杆河。桥长五十五米,连跨五孔,孔径十米,于一九四零年建成。始称临岩桥,乃缘乡土临岩土扁所建而名。长虹饮涧,五孔昭昭,俗称五洞桥沿用至今。
  五洞桥垒石壮固,坚致精巧,气势凝重,堪为全路石拱桥之最,乐西公路工程处引为范典。尔后七十余载,桥通衢乐西,服务抗战,福泽桑梓,雄姿巍然。岁月有痕,物流臻繁。
  峨眉河桥
  位于乐山西古道第一大镇--苏稽镇,峨眉河穿镇而过,昔古石梁桥济渡。抗战伊始,乐西公路复构四川后方外援走廊,峨眉河大桥兴焉。烽火梁桁,物资紧缺,然计虑持久抗战,故建筑永久式之桥梁,藉适地理,以壮观瞻。
  大桥设计为五孔双悬钢筋混凝土桥梁,简约大方,丰仪优美。桥长一百零一米,净宽六米,载重十五吨,乐西公路工程处第一桥工所承建。大桥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动工,虽国力窘仍鼎力而为。所需技工三百余名,从汉渝路筹调,钢材、水泥均购于重庆,木材采自深山,石材采自六十里外。围堰抽水打桩,日进维艰;抗洪抢修鹰架,血汗交迸。工程备尝艰辛,历时一年有半,于一九四二年大桥落成。 
[责任编辑:宣玲玲]
相关阅读:&&
 |  |  | 
重要文献汇集
国台办文献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乐西公路,这条蜿蜒在中国西南边陲大小凉山崇山峻岭中的公路,它起自四川省乐山市,跨青衣江、经峨眉、龙池、过大渡河、金口河、绕蓑衣岭,至岩窝沟,入西康省,止于西昌,全程525公里。这条公路1939年8月底开工,1941年初开通,修筑乐西公路时各类死亡(冻死、饿死、掉下悬崖、病死)4000人以上,平均每公里死亡人数高达8人,在工程最艰巨的岩窝沟,平均每公里死亡20人。 因此,乐西公路是一条血肉筑成的抗战公路。
  两年前,我与几位朋友曾经自驾走过一趟乐西公路。
  乐西公路蓑衣岭,本来是我们出行的主要目的地,但因大瓦山的小插曲及蓑衣岭修路封路,一行人中只有恒山老师和他夫人完成心愿,我们只沿着这条路前进了一段就被拦了下来,虽然如此,一路的险峻以及绮丽风光仍然令人难以忘怀。
  从2图的路牌开始,我们进入乐西公路。
  乐西公路上行驶途中我用小五拍摄的照片。
  1939年,祖国半壁河山沦陷,日本鬼子狂轰滥炸陪都重庆。
  为了更加便捷地沟通陪都重庆与滇缅公路的连接,并从乐西公路直接开辟最早的中印公路(西昌到印度列多),国民政府决定1939年8月开工修筑一条四川乐山到西昌的战略公路。修筑乐西公路,既是抗战物资运输的需要,又是国民政府在战略上预备打通从陪都重庆迁都西昌的要道。当时国民政府最高统帅蒋介石曾6次口谕、手谕赶工,并曾将修筑乐西公路提升到军令的高度,否则“照军事韦命论罪”,这在中国公路修筑史上实为罕见!
  据史料记载,为筑乐西公路,工程处先后分别从乐山、夹江、犍为等19个县及西康省汉源、荥经、西昌等17个县征调民工24万。
  汽车行驶在窄窄的盘山碎石路上,偶尔有惊险却也被窗外的迷人风光掩盖,可是,当初为了修这样一条抗战公路,却历经千辛万苦。
  乐西公路沿途经过的蓑衣岭和菩萨岗,正是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不毛之地”,同时这条公路还要经过汹涌的大渡河,筑路极端困难。加上沿途气候恶劣,没有村寨,粮草常断......筑路过程之艰辛,难以想象。
  直到现在,一路上依然人烟稀少
  编辑图片时,我一直在想是否将这些电线抹掉,后来决定留下它们,一来有时候有电线的存在线条还挺美的,二来觉得它可以说明在抗战胜利多年之后乐西公路上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站在高处回头望,大瓦山顶白云如絮,这一路的辛苦太值了!
  从1941年1月底乐西公路通车,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在3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乐西公路先后担负起转运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国际援助物资的重任,成为中国重要的抗战物资运输通道。
  解放后,乐西公路为攀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筹备奠定了最早的交通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川康地区经济的发展。如若不是因为有乐西公路,这些高压电线的架设一定不会那么容易!
  在乐西公路蓑衣岭上,有一块乐西公路修筑主持者、国民政府交通部总管处长赵祖康题写的“褴褛开疆”纪念碑,这块碑在萧萧风雨中默默伫立着,它讲述着筑路者们的艰辛与悲壮,也记载着筑路者们的英雄壮举。同时,也昭示了中国公路开发边陲、发展经济、支持抗战的丰功伟绩。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当下!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吧!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用脚步丈量生命的长度,用相机记录生命的宽度,用思想塑造生命...
旅行作家 ,自由撰稿人,搜狐旅游专栏
环球旅行作家、绿色生活家
旅游名博,搜狐金牌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游达人& 自驾穿越乐西公路
[原创] 自驾穿越乐西公路
最后更新于: 10:38&
日期日期 天数天数 2天费用费用 1600元人数人数 8人
促成这次行动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时候我父亲在位于市石棉县的石棉矿上班,每年暑假我都要到那里去。那时没有雅西高速,国道108线也非常难走。一般去的路线是乘火车沿成昆铁路从到乌斯河,再坐汽车经汉源到石棉县。1981年由于发洪水,成昆铁路过乌斯河站后一段铁路被冲断,乌斯河至汉源县城的省道也因塌方阻断。我们只得坐车绕道皇木镇走老的乐(山)西(昌)公路,翻大相岭山脉,经豆腐石(今马烈乡)到汉源县富林镇。记得当时坐的是那种老解放汽车,人都站在车厢里,围栏还是木头的。道路颠簸,大家抓住车厢围栏,左右摇晃。车辆爬行在半山腰的公路上,看着山下的,一边是,一边是悬崖。心里那个恐惧,至今记忆有新。如今,从到汉源县城已有多种道路选择。一可经G95到接G5到达,全高速;二可经峨眉、峨边、金口河、乌斯河到汉源,路也比较好走。但由于小时候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一直想找机会重温一下。二来今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怀着对修建乐西公路这条抗日公路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决定自驾穿越一次。这次行动原计划是五一节出发的,后查了一下天气。5月1、2号、雅安、都要下雨,刚好4月25、26日周末两天天气很好,决定提前出发。25号一早,两辆车分别从成都西门和南门出发,在G5京昆高速雅安段汇合后到汉源出口下。往乌斯河方向行驶,过洪福隧道左转上山便进入乐西公路。如今这一段一直到豆腐石(马烈乡)都嵌成了水泥路面,道路虽不宽,但很平整。不过驾车一定要小心慢行,特别是弯道,许多地方都要找地方才能会车。随着道路往山上延伸,山下的汉源湖和新县城尽收眼底,也变得越来越小。在豆腐石街上找了一家饭馆吃了午饭,继续按去轿顶山的指路牌前行。我们次行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去如今称之为第二的轿顶山。过豆腐石场镇后,水泥路变成碎石路,灰尘很大。又行驶了几公里,便到了去轿顶山和皇木的分道口。此处距皇木16公里,到轿顶山23公里。我们暂时离开乐西公路。去轿顶山的道路正在改造,路基加宽了些。不过,由于施工,道路有些泥泞,越往上走,路越烂。如果是轿车,排量小的话,要上去有些够呛。好在山上虽有些雾,还没下雨。若遇下雨,情况会更糟。问过施工工人,他们说要今年年底才能修好。明年去的话,路况会很好,不过到时景区会不会收费就难说了。当晚,我们夜宿山顶。当然是住帐篷,上面没有任何食宿接待。晚上,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正感叹自己人品不济,好在第二天一早雨过天晴,看到了些景色,虽短暂,确也让人感到轿顶山作为继之后蜀中第二个360°观景平台的壮观。拍过照片,收拾行囊。从山上下来,重上乐西公路,继续向皇木驶去。过了分道口后,道路变窄,由于没人维护,路面坑坑洼洼,两旁的树枝伸向路中,不时擦挂着车身。16公里的路走完,用了一个多小时,车身还受伤不轻。所以,如果只去轿顶山玩的自驾游客一定要从马烈乡那边上去,不要走皇木这边。到皇木镇已近中午,有些担心能否于当天完成穿越乐西公路,回到成都。一打听路况,汉源县皇木镇到永利乡10余公里已修成水泥路面,只有余下30余公里路况较差,到乐山金口河区永胜乡后都是好路了。大家信心大增,决定赶到永胜乡吃午饭。出皇木镇2公里,便到了乐西公路中最艰险的一段—岩窝沟。岩窝沟以山高、路险、沟深闻名,宽度不到5米左右的山路,蜿蜒崎岖,旁边的悬崖深不见底。公路旁边矗立的几块巨石上,如今还有当年遗留的钢钎铁锤和一些深浅不一的凹坑。据峨边县史料记载,当年打通岩窝沟7公里长的路段中就死亡民工1400多人,其中,仅坠崖身亡者就达40余人。不过,如今这一段已全部铺成水泥路面,临崖一侧还修筑了水泥挡墙,只是在弯道要特别注意对面来车。&&&&过永利乡后,水泥路就结束了,道路更加狭窄,蜿蜒向上,基本是土路。路面被一些农用车压出深深的车辙,必须小心翼翼地前行。但由于一边是悬崖,选择有限,我的SUV车还是被刮了几次底盘,可以如果是轿车的话,损失更惨。就这样以每小时不到2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20余公里,终于到达了蓑衣岭。此处位于金口河大瓦侧,海拔2800多米,气候、环境恶劣。该岭是当时川康两省的界山,终年云雾弥漫,雨水滴零,行人翻越,必备蓑衣、斗笠等,故名蓑衣岭,是当年修筑乐西路最为艰难的路段。1940年10月,集中了民工与石工2万人在此施工。这样多的工人,与给养都成问题。山上搭了200多间临时工棚,才勉强解决了住宿。每天所需粮食达4万公斤,连同材料工具等都需从乐山运入。据当时统计,大约每3个人做工就需1个人运输给养。加之蓑衣岭气候恶劣,工人衣服单薄,工棚简陋,赶工紧张,兼之给养不足,冻死、病死的人数达3000多人,连施工总队长赵祖康也因过度操劳而瘦得皮包骨头,并患上了咯血病。 1940年12月乐西公路建成通车时,时任中华民国交通公路总管理处处长兼乐西公路施工总队长赵祖康先生感慨良多,亲笔撰文并题写了悲壮的“褴褛开疆”纪念碑,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九月立于蓑衣岭至今。&&&&& 过了蓑衣岭,便进入乐山金口河地界,道路变宽,也平顺了许多。下午2点半在永胜乡吃罢午饭,继续走乐西公路回程,此后的道路全是水泥路或柏油路。原本打算经吉星、新场上省道306到峨眉的,结果遇道路铺设柏油施工,耽误了一个多小时,下到山脚边已快6点。只得走金(口河)峨(边)路到峨边县上S306,遗漏了乐西公路金河到新场这一段。好在我曾在2000年1月骑摩托车走过那一段,组合起来算完成了这次自驾穿越乐西公路。此后在峨眉上G95,转成乐高速回到成都,已是晚上9点半。谨以此行向当年修建乐西公路的筑路工人致敬!并以此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相关标签:
关联景区:
旅友评论仅供旅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成都熙和驿站短租公寓由四位个性女子开办,怀着共同的梦想,从无到有,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和帮...
成都怡心怡心公寓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怡心小筑物业管理完善的成熟居住小区,环境优美,交通...
成都地球村酒店公寓春熙路2店地处天府广场南侧一号线地铁口(梨花街12号)“城市理想”楼,闹市静区!生活...
版本:第五版
版本:第二版
版本:第一版
数据加载中。。。。
旅行目的地:
旅行分享:
旅游超市:
游多多客栈:
Copyright (C)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游多多客栈APP
下载多多客栈APP
限时 手机专享特惠
游多多客栈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蒗至永胜高速公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