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金融产品预先审批的限制类项目审批何时能解决

为何A股三闯MSCI失败
已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精选。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时间周三(6月15日)凌晨5点,明晟公司(MSCI)宣布将延迟把包括中国A股在内的诸多市场纳入其指数。中国A股将继续保留在2017年评估系列之中。  MSCI在肯定了中国A股市场进步的同时,也指出了A股纳入MSCI指数还存在一些问题:  QFII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以及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  QFII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20%的额度限制尚存。包括共同基金在内的,有法定义务满足客户赎回的这一类型投资者仍视此项限制为投资A股的重要阻碍,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圆满的解决方案。  中国交易所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新华英文对此表示称,MSCI推迟纳入A股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但可能缺乏远见。MSCI越早纳入中国A股,中国和全球资本市场就能越早获益,国际投资者也能获得更多机会。中国成为真正开放和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一段长路要走,需要时间。  然而周三市场打了MSCI的脸,三大指数低开后一路高走,收盘上证涨1.58%,深成涨2.82%,涨3.42%,虽没有收复6月13日当日跌幅,但是涨幅也是非常可观。  一句很形象的描述的就是:木有了MSCI,我们还有深港通,佬不和我们玩,我们可以自己玩。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怎会被一个编制指数的公司耍得团团转。  于是,一句流传在市场上的经验话“利空出尽是利好”冒出来。北大商业评论鲍迪克指出,加不加入MSCI并非实际是利好还是利空,但既然市场将它视为了利空,当然市场就会给你一个反向的耳光,市场在低位的时候发生利空是最大的利好,何况这还是一个非实质性的假利空,有利于缩短调整的筑底时间。  不过对于A股三次被拒,摩尔撰稿人@弦舞者
表示,其实加入不加入MSCI,既是国力的碰撞,更是文化的碰撞。我倒是觉得这次的再次失利,主要是文化原因,这是典型的东方中庸文化与西方契约精神的碰撞。  此外,作者对MSCI指出的A股纳入MSCI指数还存在一些问题做了一些自己独特的分析。作者认为,明年A股能加入MSCI,原因是中国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MSCI今年已经松口很多,只是象征性的再拖延一下。  以下为原文:  周三市场打了MSCI的脸,三大指数低开后一路高走,收盘上证涨1.58%,深成涨2.82%,创业板涨3.42%,虽没有收复6月13日当日跌幅,但是涨幅也是非常可观。  于是,一句流传在市场上的经验话“利空出尽是利好”冒出来。其实,有心的朋友持续跟踪市场若干年,就会发现,诸如“盘久必跌”和“低位放量要大涨”之类股市谚语根本站不住脚。根据统计,其概率是50%,也就是完全没有参考意义。那么为何此类话还那么被信奉呢?  原因都是人性来作怪,人性里面有一种心理叫做“选择性接受”。大概意思就是,你对一件事件一只个股会有一个事先判断,之后凡是支持的证据你都很容易接受,不支持的证据,你排斥,很容易忘记,长久以后,留在你印象中的都是支持的证据,看起来这样子的证据就非常的有效,这就是选择性接受。这个是人性问题,人人都会有这种特点,只是有些人能够尽量用客观数据说话,有些人则很容易被这些观点带走。  今天不在于说这个话题,其实加入不加入MSCI,既是国力的碰撞,更是文化的碰撞。我倒是觉得这次的再次失利,主要是文化原因,这是典型的东方中庸文化与西方契约精神的碰撞。  MSCI如是说:A股纳入MSCI指数还存在一些问题。  (1)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  窃以为:  ――这一条最近A股在改善,沪深交易所都出了停复牌新规,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制度,但是这个说实话有些应付差事。A股的上市公司停复牌之乱象由来已久,内幕消息多是通过停复牌制度来获利,对于以契约精神为信条的西方人显然不能理解这不按规则的随意停复牌,但对于我国的中庸文化来说,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最好(随意上市公司有利、大股东有利就好),这就是文化冲突。  自2015年6月第二次冲击MSCI失败之后,A股未就停复牌做什么根本性的整顿,直到今年快要凭MSCI了才想起这事临时抱佛脚,沪深交易所的停复牌新规是在日发布,距离6月15日仅仅就10个交易日,这让坚守契约精神的西方评审怎么接受?
下面是停复牌新规发布和A股未被纳入MSCI期间的走势:
  这样来看,A股是不是有些太任性了?  1年之内没什么实质性动作,在要冲关的前几天才公布个新规,然后紧跟着三大指数的大涨。过了几天,听说MSCI取消了记者招待会,失望,来个大跌;公布未纳入,心里想反正你不要我,我要让你看看我的厉害,再来个大涨。这和大学期末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和男女朋友间的任性耍脾气有异曲同工之处。  看起来感觉是开玩笑的这么一说,其实真正对中西方文化有研究的朋友会体会这其中的文化异同。这种任性真的能解决假如MSCI的问题?  我看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加重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这第一点,A股是可以在之后的一年完全改变的,因为这一条不涉及核心利益问题。  (2)QFII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QFII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20%的额度限制尚存。包括共同基金在内的,有法定义务满足客户赎回的这一类型投资者仍视此项限制为投资A股的重要阻碍,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圆满的解决方案。  窃以为:  ――如果说第一条可以改,是因为不涉及核心利益问题。那么这一条就是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了,我不认为A股会在这条上完全让步,能有改观就是不错了。而且这条,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即使明年纳入了,这一条的问题也不会得到解决,因为这条是国家利益问题(东方视角),不是什么境外投资者利益问题(西方视角)。  试问,人民币加入SDR了,但是加入之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之路是更进了一步还是退了一步?  汇率问题乃是国之根本,涉及到国家利益,岂是说让步就让步,最后假如了SDR,我们的国家利益依旧摆在第一位。但是这个在西方人眼里就不可理解,契约上说的好好的,怎么能说变就变?  同理,QFII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涉及到外汇管理的问题,如果随意进出,那么就等同于自由化,那A股面临的挑战就非常之大。  有些企业家喜欢上市,觉得有面子,圈钱方便,有些企业家坚决不上市,因为可以实际掌控公司。你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是,真若放开资本流动,华尔街上那些狼扑过来,我们的很多上市公司恐怕要被玩死,控制权落入别人手中。  要是个烂公司就算了,要是民族企业、金融企业,那问题就大了。所以在第二条上,我认为A股不可能让步。  有些人会拿出沪港通、深港通(待)、沪伦通(待)来说事。这些哪叫什么放开资本流动限制?!拜托,这完全是有控制、有监管的,完完全全在天朝的掌控范围内。有额度限制,有标的限制,天天还要出数据,这叫什么放开资本流动限制?  西方投资者不认这套,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如果买了个基金,赎回的时候还要受各种限制,那还搞个毛线,等我全部赎回了,价格早就不是当时我想赎回的价格了。所以西方投资者很关心这个问题。  (3)中国交易所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窃以为:  ――这一条又涉及到文化问题。历史上,审批制和备案制,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这都是体制问题,骨子里是文化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相关的学术著作。就中国的金融产品而言,连这种最基本的对冲产品都被阉割掉了,让成熟市场的投资者来玩一个产品不健全的市场,显然是不合适的。成熟的市场、期权、掉期这些基本的金融产品以及衍生品都比较健全,策略可以套期保值、套利、对冲等等上百种,到A股来两眼一抹黑,想搞个对冲没法搞,要设计个金融产品还要审批,盖几个章半年没了,这还投资个毛线。  东方中庸嘛,你好我也得好,光你好可不行,不太安全的还是要审批核准才行,这样才能我也好。  西方契约,专注规则嘛,成熟市场就应该产品健全,健全了设计的产品自然在规则之内,为毛还要审批盖章?这又是文化的冲突。  我认为,明年A股能加入MSCI,原因是中国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MSCI今年已经松口很多,只是象征性的再拖延一下,经济实力强大就是牛逼,这相当于有个牛爹,儿子不灵不要紧,有爹罩着,早晚出头,就是搞得再差也比你牛逼的穷人家的娃强。  但是,A股明年能把今年MSCI提出的第一条问题解决了就不错了,至于第二条、第三条,我看MSCI本来也没多指望A股能完成。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摩尔金融精选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
06/16 09:3906/16 20:4506/16 16:2106/16 10:4406/16 10:0406/16 09:2506/16 09:2406/16 09:19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作者:杨溪
&&&编辑:尹文武
摘要: MSCI给出的理由有三:QFII 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以及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QFII 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20%的额度限制尚存、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昨日凌晨5点,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宣布延迟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这已是A股连续第三年被MSCI拒之门外。如今A股的&入摩梦&又一次碎了。
为什么被拒绝的总是我们?MSCI给出的理由有三:QFII 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以及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QFII 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20%的额度限制尚存、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实事求是地讲,以A股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这一次真的梦想成真了,倒真让人心有不安。在经历暴跌一周年之后,A股行情近乎腰斩。中小投资者&很受伤&,A股自身也无法做到全身而退。一个时而暴涨时而暴跌的市场,终究是不成熟的。赶集一般的新股发行、仓皇而逃的大股东减持和脑袋一热推出的熔断机制,都是这个稚嫩市场的切面。
比起中国要求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A股要求被MSCI接纳更没底气。比起中国电影冲击奥斯卡,A股冲关MSCI更是比太平洋还遥远。所谓三思而后行,眼下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想清楚,比如随着经济步入L型、人民币汇率承压,如何重建投资者信心,A股慢牛的内生动力又该向何处寻?
MSCI不是救命草,A股本身尚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推进A股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让市场熟起来。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面对MSCI,我们始终应当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待条件成熟,两情相悦一拍即合是再好不过。况且人家没把话说死,MSCI说了,将继续保留中国A股在2017年纳入新兴市场的审核名单上。梦想还要有,万一实现了呢?为了实现梦想的改革要继续,谁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正在盯着中国这片巨大的资本市场呢?&&&&&&&&正文
A股第三次冲关MSCI失败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今日凌晨5时,MSCI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这意味着A股第三次冲关MSCI失败。MSCI称,A股暂不纳入的原因包括QFII每月资本赎回不超上年净资产20%的额度限制尚存;中国交易所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预先审批的限制未解决;QFII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进展、交易所停牌新规仍需时间观察。MSCI也肯定了中国A股市场的进步,比如,A股实际权益拥有权问题圆满解决。MSCI称,将继续保留中国A股在2017年纳入新兴市场的审核名单上。假若中国A股市场准入状况在2017年6月之前出现显著的积极进展,MSCI不排除在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纳入A股的可能性。(北青报记者朱开云)
责任编辑:郭丹(EK007)
推荐阅读:河南省驻马店市一同性恋男子被关进当地精神病院接受强制治疗19天,最后求助警方,才得以脱身。一位父亲责怪女儿工作不认真,一气之下将女儿推入江中。女儿慌忙爬起,竟被岸上的父亲再次推入江中。
精彩图集:
5月29日,伊能静孩子遭网友恶毒诅咒,但她依然称祝福他们被爱照耀。5月29日,关凌为二胎女儿圆圆举办百日宴,刘涛等好友送上视频祝福。驻马店平舆新桥底下,一女子跳河轻生,不料被淤泥困住。轿车第一次闯关不成功后,立即倒车,撞向隔离绿化带。涉事银行称因存钱当日的监控已被覆盖,无法还原当日存钱经过。证书是参加学校各类活动时获得的荣誉证书,还有些专业类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京公网安备&版权所有&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一些市民发现后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质疑桥梁的质量。
女儿在17年前,被逼嫁给当地人,生活很艰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明晟公司宣布推迟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5日讯,明晟公司15日凌晨宣布推迟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表示中国A股将继续留在2017评估列表中。 东方财富网15日讯,明晟公司15日凌晨宣布推迟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表示中国A股将继续留在2017评估列表中。
  明晟公司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国为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对中国A股市场的准入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显著的改善。这些制度改善意在扫除之前被视为A股纳入的几个主要障碍,其中包括:(1)有效解决实际权益拥有权问题;(2)加强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以回应这个近来被投资者视为最关键的问题;(3)改革QFII制度,旨在放宽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两项限制。
  MSCI的董事总经理和全球研究主管Remy Briand指出:“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议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积极进展体现出中国当局努力提升A股市场准入标准至国际水平的坚定决心。期盼当局继续制度改革的政策动力,着手解决剩下的市场准入问题。”
  Briand表示:“国际机构投资者希望在中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之前看到A股市场准入情况得到更进一步的切实改善。MSCI将履行我们的标准惯例,密切关注近期所公布新政的执行进展并收集市场参与者的反馈。”
  明晟公司称,MSCI与全球市场参与者就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项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咨询。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当局为进一步开放A股市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表示肯定,并且特别指出实际权益拥有权的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明晟公司同时强调,大多数投资者认为,QFII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以及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而且,QFII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20%的额度限制尚存。包括共同基金在内的,有法定义务满足客户赎回的这一类型投资者仍视此项限制为投资A股的重要阻碍,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圆满的解决方案。最后,中国交易所对涉及A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有鉴于此,明晟公司表示,MSCI将继续保留中国A股在2017年纳入新兴市场的审核名单上。假若中国A股市场准入状况在2017年6月之前出现显著的积极进展,MSCI不排除在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纳入A股的可能性。
  发布前夕市场利空因素接踵而至
  A股冲关MSCI前夕,市场利空因素接踵而至:6月15日的A股冲关MSCI以“低规格”发布;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刊文评论吹风,称应以平常心看待A股是否纳入MSCI;有分析指出,境外投资者最忌讳的反竞争条款没有改革的迹象;A股产品“预审权”问题仍未解决;索罗斯押注A50,大举做空……
  在此之前,香港《明报》援引MSCI知情人士透露,宣布结果当日不会举行记者会,只设全球电话会议,类比于去年情形。而更令人感到希望渺茫的是,该报道还援引MSCI董事总经理谢征傧观点,取消ETF等A股挂钩衍生产品海外上市的预审权对于A股入摩至关重要。
  此外,该报道援引新鸿基金融集团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称,他在MSCI讲座得知,去年A股动荡期间,有A股挂钩ETF产品在新加坡上市被拒绝,这才导致MSCI重新审视此条款,并加入今年入摩条件。
  目前,国内监管结构对于A股相关的衍生产品实施限制措施,对包含A股的金融产品,需得到沪深交易所的批准,即便产品仅在海外发行交易也不例外。
  MSCI希望能够获得授权在境外设立A股对冲相关衍生品。分析人士认为,这项要求更多是MSCI公司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并非是机构投资者的要求,中国监管层希望能够引入长期资金,对对冲基金态度一直比较谨慎,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个条件做出任何行动。
  《巴伦周刊》也指出A股纳入MSCI明晟基准指数时机未到,因上证综指估值依然过高以及A股最终开始追踪中国不断放缓的经济,这意味着股市可能还有进一步的下行空间。
  索罗斯空头“押注”A50
  据媒体报道,在“超级6月”,索罗斯等国际大鳄已在期货市场暗中加注,规模已达千亿元,对赌15日揭晓的A股“入摩”,单计新加坡A50期指及南方A50ETF新增仓位便高达近500亿港元。
  A股“入摩”吸引大量环球资金,近期外资较为看好A股,资金持续流入香港上市的A股ETF,南方A50由5月底至今新申购单位达5.78亿个,流入资金达64亿港元。然而,被称为“国际赌场”的新加坡富时中国A50期指,却在赌A股入摩不利,其未平仓合约(OI)于5月23日突破10万张,至5月30日不寻常地暴增至逾50万张,并持续涨至上周的逾57万张,总值逾50亿美元,仓位规模之巨,料股市将会非常波动。
  新加坡交易所周一21:00数据显示,A50期指未平仓合约为57.68万张,其中当月合约占绝大多数,为57.28万张。A50期货指数每张合约每点为1美元,2.5点变动一次,每一跳是2.5美元,以周一16:00点9045点计算,57.68万张未平仓合约总值近52.17亿美元。
  Markit和彭博追踪的数据显示,同样是南方富时中国A50ETF,其做空比例在5月短短一个月时间就飙升至之前的五倍,达到6.1%,为2015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上一次空头如此大幅下注后,A股在两个月后就陷入严重股灾。
  在美国交易的iShares安硕中国大盘股ETF的空头头寸比例也飙升,5月底达到18%,创下两年新高,较一个月前增加3个百分点。
  机构:行政干预过多 主要客户反对
  招银国际策略曾认为,MSCI很有可能给予“有条件”的纳入A股,但入摩的最大门槛仍在于投资界担忧行政力量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投行美银美林的报告称,很多被动型国际基金乐见中国A股加入MSCI国际指数,而相当一部分主动型基金则持相反意见。美银中国股票策略师崔伟在报告中称,“本次A股加入与否,对市场任何正面或负面影响都是短暂的。”
  崔伟指出,MSCI的角色主要反映市场参与者的意见,而据该行与客户的沟通,印象是很多被动型基金经理乐见A股入MSCI,但有相当多比例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则持相反意见,而MSCI大约5/6客户属主动型基金。
  市场影响:风险或已提前释放
  A股本周一已暴跌,有分析认为,即便此时不能纳入,风险也已提前释放。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最新观点认为,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对本轮A股能否冲关MSCI指数看得较为理性,MSCI冲关未果将客观上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出相应的修补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的开放,只有符合国情的改革才有出路。
  “从中长期来看,A股终将会被纳入MSCI指数,这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或早或晚罢了。”李立峰称。
  此外,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则表示,此次不纳入的结果对A股的短期影响是负面的,之前博弈A股纳入MSCI的资金可能面临反向交易的风险。但考虑到A股近期已经有所调整,这一单一事件的影响比较有限。
  A股市场周一大幅下跌,且与5月31日的上涨几乎呈对称态势。在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普遍将当时的上涨看成是对A股被MSCI纳入的乐观预期所推动。各路乐观的机构用概率化的语言给出A股被成功纳入的可能性。有认为这可能性高达70%的、80%的,也有认为可能性仅为50%或者根本不可能被纳入的。本周一A股跟随外围市场深幅下跌,对于MSCI纳入的预期已经有所下降,因此MSCI此次再度放A股鸽子,可能只会再带来一些短期的冲击且力度会比较有限。
  截止周二收市,华泰证券策略等一些比较旗帜鲜明提出A股纳入MSCI概率很高的机构,也开始加强淡化该事项对A股可能带来的影响:A股纳入MSCI对市场有短期情绪的提振,中期才会带来增量资金,长期才会影响A股微观结构。
  瑞银证券高挺认为,A股不纳入MSCI市场或会失望,但也取决于MSCI公布决定之后的解释,包括暂不纳入的理由。 A股不一定下跌,取决于MSCI何时再评估,是否会启动更频繁的评估等。
  对于大盘走势,国信证券分析师郦彬表示,MSCI纳入与否尽管短期会影响市场情绪,但并不会改变A股原有趋势。摩根史丹利华鑫证券研究部主管章俊也表示,无论这一次成功与否对A股市场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不过本次MSCI再度婉拒A股,有分析指出,投资者也不必急躁或惊慌,A股落选MSCI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1、端午假期不利因素累积,个别大行亦是调低了A股入选MSCI的概率,周一A股不出意外的出现了大幅调整,沪指跌逾3%,2900点再次失守,创业板指更是重挫6.03%,个股跌停潮再现。不少分析称,在A股是否纳入MSCI的关键时期,敏感资金或已逃离,近两日A股的表现也算是将A股“落选”的利空消化掉了,而A股再受落选利空消息影响,不失为一个好的抄底时机。
  2、再来看前两次A股被MSCI拒之门外的表现:日,A股被拒,当日沪指微涨0.12%;日,A股再次被拒,当日沪指微跌0.15%;且这两日A股盘中沪指并未大幅波动。可见,市场对于A股是否纳入MSCI,更多是情绪上的释放,资金的选择还是相对理性的。
  监管层努力不断
  中国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历程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6月12日曾表示,中国A股纳入MSCI的指数是一个“历史必然”。祁斌表示,“中国的A股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大的新兴资本市场和最快速增长的市场,理论上讲,缺失了A股的全球指数是不完整的。”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霍瑞戎明确表示,“MSCI新兴市场指数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参与,对MSCI本身也是一种缺憾。作为监管部门,我们的认识和市场的认识是共同的,对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件事,我们是乐观其成的。”
  MSCI在2015年拒绝将A股纳入其指数,并提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额度分配程序、资本流动限制和投资收益所有权等。
  为了使A股能够被纳入MSCI,中国监管机构近一年来一直在制度上不断完善,以求接近MSCI提出的相关要求。准入额度分配流程方面,QFII和RQFII基本额度分配将由基金管理规模来决定,申请及额度审批流程更加透明、简化;资本流动限制方面,QFII投资本金取消汇入期限要求,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调整为3个月,汇出频率调整为以日为单位,QFII项目准入从之前的12个城市扩展至16个城市,进一步便利了QFII资金的进出;受益属权界定方面,5月6日,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就QFII、RQFII名义持有问题进行了相关解答,消除了海外投资者在受益权属界定上的疑虑。
  此外,针对今年4月MSCI在2016年A股分类建议征询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停牌制度以及在境外设立A股衍生产品限制等问题,对于停牌问题监管层在近期做出了回应,两大交易所已经发布了新的停牌制度,控制自愿性停牌的发生,稳定制度缺陷对股票交易的影响,严控停牌时限,加强对停复牌机制的监管,其中指出,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月。
  有没有MSCI A股都要砥砺前行
  有分析指出,此时对于A股而言,修炼内功比外力推动更为重要。
  只要进一步放开资本管制,扩大QFII、RQFII覆盖范围并减少额度申请审批环节,逐步放开境外投资者在金融产品可投资种类方面的限制,健全资本市场的基本规则,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制度,解决MSCI关注的衍生品预审权问题,逐步减少审批环节以促进市场活跃度,完善相关法律及配套资源建设,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就不必担心国际资本会拂袖而去。
  分析称,应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结果。此时不纳入并不代表全球投资者对A股全盘否定,不必如丧考妣失望至极。不妨把A股纳入MSCI的闯关之行视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契机和推进器,只要A股市场机制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有步骤推进,必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参与到A股市场中,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MSCI再度宣布暂不纳入A股 未排除例行周期外提前纳入可能
  明晟MSCI在北京时间15日凌晨五时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这已经是A股第三次闯关MSCI无果。
  MSCI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国当局为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对中国 A 股市场的准入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显著的改善。这些制度改善意在扫除之前被视为 A 股纳入的几个主要障碍,其中包括:(1)有效解决实际权益拥有权问题;(2)加强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以回应这个近来被投资者视为最关键的问题;(3)改革 QFII 制度,旨在放宽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两项限制。
  MSCI 的董事总经理和全球研究主管 Remy Briand 指出:“将中国 A 股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的议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积极进展体现出中国当局努力提升 A 股市场准入标准至国际水平的坚定决心。我们期盼当局继续制度改革的政策动力,着手解决剩下的市场准入问题。”
  Briand 表示:“国际机构投资者希望在中国 A 股被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之前看到 A 股市场准入情况得到更进一步的切实改善。MSCI 将履行我们的标准惯例,密切关注近期所公布新政的执行进展并收集市场参与者的反馈。”
  根据MSCI的公告,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当局为进一步开放 A 股市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表示肯定,并且特别指出实际权益拥有权的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另一方面,大多数投资者强调,QFII 额度分配和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以及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而且,QFII 每月资本赎回不超过上一年度净资产值 20%的额度限制尚存。包括共同基金在内的,有法定义务满足客户赎回的这一类型投资者仍视此项限制为投资 A 股的重要阻碍,认为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圆满的解决方案。最后,中国交易所对涉及 A 股的金融产品进行预先审批的限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有鉴于此,MSCI 将继续保留中国 A 股在 2017 年纳入新兴市场的审核名单上。假若中国 A 股市场准入状况在 2017 年 6 月之前出现显著的积极进展,MSCI不排除在年度市场分类评审的例行周期之外提前公布纳入 A 股的可能性。
  MSCI在3月底的声明中曾表示,A股可否纳入取决于国际投资者对QFII政策变化的正面反馈,包括对市场准入和资金流动方面的效果、受益所有权问题的解决办法、防止大规模自愿性停牌以及证券交易所施行的反竞争措施完全取消等四项条件。
  不过,在一些机构眼中,A股市场正在朝着入篮迈进。彭博社分析指出,中国已经在前三点问题上做出了相应努力。而国家外汇局2月份放宽了QFII投资上限,并规定开放式基金可在日内将资金转入或转出股市;中国证监会5月6日回应受益所有权问题时称,认可“名义持有人”和“证券权益拥有人”的概念。不久前沪深交易所颁布新规,为中国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原则”限定了3个月的停牌红线。有鉴于此,高盛在本月初表示认为A股纳入的概率大幅提升至70%。
  此外,在近期所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首次赋予美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并准备在美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金瑞基金(Krane Funds Advisors)首席投资官Brendan Ahern认为,这则消息的意义甚至超过了人民币国际化本身。
  不过,指数被纳入MSCI并不一定会带来持久的涨势。国信证券针对土耳其、韩国、匈牙利等13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显示,基准股指被纳入MSCI国际指数后,存在一定的宣告效应,五个交易日内各国股市平均约有2%到5%的上涨,但后续并不持续。
  【相关评论】
  民生证券:以平常心看待MSCI“考核”结果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洲)6月15日早间,民生证券管清友、张瑜第一时间对A股延迟纳入MSCI进行了点评。他们在点评中指出,我们当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结果,毕竟未来的结局是确定的。
  他们在点评中强调,未来资本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国内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将继续加速,A股纳入MSCI是早晚的事,正如我们越来越关注海外市场一样,全球投资者也越来越无法忽视A股的存在。
  以下为全文:
  迟来的或许更美好,平常心看待结果
  ――A股延迟纳入MSCI点评
  事件:MSCI公布2016年市场分类审核结果,延迟把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继续保留在2017年审核名单。
  ① 不必气馁,以之为鞭策。尽管之前我们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详情请参考我们近日发给客户的观点),当本次MSCI再度婉拒A股,内心还是有所震惊,毕竟去年提出的问题,我们都给予了其认可的努力,但我们也不必气馁,这说明海外投资者对我们的要求与期望在提高,A股市场的体制机制建设依然需要进步,我们当以其为鞭策,而不是妄自菲薄。
  ② 评估措辞更为积极、具体。今年的评估措辞比去年相比,对于我们努力的评价更为积极,甚至用到了“圆满”、“满意”等词,对于待解决问题的描述更为具体,甚至到一些具体操作细节层面。
  ③ 去年旧问题的解决得到MSCI的认可。对于去年提出的额度分配、资本流动限制及实际权益拥有权等旧问题,我们都给与了相当积极的解决,国际投资者与MSCI也很认可。
  ④ 今年新问题的提出。对于今年提出的市场准入与资本流动、大范围自主停牌、内地交易所对金融产品的预先审批限制等新问题,我们仍在努力中。
  ⑤ 从短期来看,即便A股纳入MSCI,由于初始比例较低,增量资金也会非常有限;长期随着纳入比例的提升,增量资金总量会增加,但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海外经验来看需8-10年),增量效果也将被大大稀释。
  ⑥ 我们当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结果,毕竟未来的结局是确定的:未来资本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国内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将继续加速,A股纳入MSCI是早晚的事,正如我们越来越关注海外市场一样,全球投资者也越来越无法忽视A股的存在。
  上海交大高金学院副院长朱宁:A股中长期走势不受是否纳入MSCI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A股是否被纳入MSCI指数都不会改变中长期A股市场走势,中期仍是震荡走势。对于近日热议的“沪伦通”机制,他建议推行初期进行额度限制,待逐步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大双向额度。
  “A股被纳入MSCI指数之后,境外机构投资者需要增加配置A股,会有额外增量资金入场,形成正面推动。”朱宁说,“但是这些增量资金规模是否大到能够推动境内股市上涨?我觉得影响有限。”
  朱宁进一步表示,最近QFII额度的使用情况等,也传递出部分国际投资者仍对于人民币、中国经济走势等持有保留和观望态度。
  就在刚结束的陆家嘴论坛上,监管层确认正在进行“沪伦通”可行性研究。“我对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都持积极态度。”朱宁表示。一方面,国内金融改革,往往会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改革,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动力;另一方面,他更为倾向于“小步、快跑”式的金融改革方式,因为任何一个领域、部分的改革,都有可能引发其他领域的变革。
  对于“沪伦通”的具体推进,朱宁建议,可以先对沪伦通进行额度限制,待逐步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大双向额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推行初期对本国资本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对于讨论较多的中英金融合作具体内容,朱宁认为,英国对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较为积极,这可以作为双方合作的一个大方向。比如,在伦敦推离岸能源人民币,另外,结合中资金融机构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可以建设离岸的财富管理中心等,有序帮助中国资产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
  上周末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演讲时提出“进一步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等内容,朱宁表示,在境内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薄弱、回馈投资者有限的大背景下,对于这个理念非常支持。
  但他也提示,要注意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比如,一些特例案例是否会增大监管成本、或寻租机会。他建议监管者要具备“博弈论”思维,意识到市场是动态的,防范出现因上市公司采取逃避监管成本最低的方式而产生的扭曲和资源错配。
  对于今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朱宁认为,全球宏观经济前景不乐观,国内经济增速下滑或难以避免。但中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种独特的市场经济,“即便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保持6%左右的增速,都是合理的、值得高兴的高增长,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化解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资源错配和扭曲的情况。”
  在中国经济“三去一降一补”的过程中,金融如何更好地发挥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是近期热议的话题,也有监管层领导在上周末演讲中提出让市场充分竞争、允许有序破产的观点。
  对此,朱宁表示:“如何化解刚性泡沫?首先,从监管体系角度而言,要允许投资者损失、机构破产或倒闭;第二,在企业或机构破产过程中,必须遵循有序合法程序。破产制度,是促进整个体系新陈代谢的正常过程;第三,金融改革要扮演重要作用,利率、投资收益等要能够真正成为传递风险的信号,使得破产风险这一信用债的最大风险,能够被反映出来。”
  朱宁进一步表示,金融改革需要与宏观审慎监管结合,这将面临三个挑战:首先,监管层内部信息共享和协调;第二,宏观审慎监管和政府大目标之间的协调。也就说,政府有短期目标,这一目标有可能和宏观审慎监管目标不一致,两者之间关系需要调整;第三,国家监管和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协调,这对下一个阶段中国的国际合作关系很重要。
  【观点汇总】
  海内外机构点评MSCI推迟纳入A股
  中国证券网讯 MSCI在北京时间15日凌晨五时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这已经是A股第三次闯关MSCI无果。对此,海内外各大机构第一时间对此事件给予了点评。
  民生证券:以平常心看待MSCI“考核”结果
  民生证券管清友、张瑜第一时间对A股延迟纳入MSCI进行了点评。他们在点评中指出,我们当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结果,毕竟未来的结局是确定的。
  中金:A股融入全球市场大趋势不会改变
  中金公司王汉峰点评指出,暂不纳入的决定对A股市场的实际影响有限。而考虑到最近市场波动较大,且外围市场氛围较为负面,未来几周事件较多,这样的消息对A股市场情绪有短期负面影响。不过长期来看,MSCI对A股说不的决定,并不会改变A股融入全球市场的大趋势,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督促中国加快完善A股机制、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的步伐。
  麦格理副总裁:A股变化时间太近
  麦格理(Macquarie)公司分管ETF销售及策略的副总裁克里斯-约翰逊(Chris Johnson)表示:“A股监管虽然已经有了改变,不过这些变化看起来似乎才刚刚发生。”约翰逊表示,明晟公司的新闻稿并没有指出中国官方在向全球投资者提供A股可接近性方面作出的“重大改进”。他表示:“它基本上描绘了一幅有关中国市场的相当正面的画境,但对外国投资者而言还不够好。”
  港券商:A股未纳入MSCI存负面心理影响 但下跌空间不大
  6月15日凌晨5时,MSCI宣布延迟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香港券商称,A股此次闯关失败,大市将即时受压。瑞银则指出,不纳入市场可能会失望,但A股也不一定会下跌.
  国信证券:加入MSCI后新兴市场各国股市表现比较
  MSCI即将宣布是否纳入中国A股,本文总结比较了土耳其、韩国、匈牙利等13个新兴市场国家加入MSCI指数后股票市场的表现情况:
  本次宣布将要纳入A股的主要是MSCI全球指数及其下属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于1988年开始发布,我们考察了除1988年创始国以外,后续国家纳入MSCI指数后本国股票市场的表现,包括土耳其、韩国、匈牙利等13个国家样本。
  我们主要研究了加入MSCI指数对本国股市影响的两种情况:(1)宣告效应,即宣布加入MSCI后短期内市场表现;(2)纳入效应,考察加入MSCI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股市收益率表现。
  结果显示:(1)存在一定的宣告效应,宣布加入MSCI指数后的五个交易日内各国股市平均约有2%到5%的上涨,但后续并不持续。(2)纳入MSCI指数后大概率上涨。纳入MSCI指数后半年和一年后,本国股市上涨的概率高达77%和69%,平均上涨的幅度为8%和27%。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华股财经为深圳市大赢家网络有限公司旗下财经网站,是以提供股...
8080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何时能攻克乙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