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时提出的假设有哪些

重考已过。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做出选择,将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既定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最大限度产品组合的集合。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D&&) A.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B.世界上资源最终将消耗光 C.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贫困&&&&&D.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D&&)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 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B&&&) A.通货膨胀&&&&&&&&&&&&&&&&&B.该国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被利用的资源减少&&&D.该国生产处于最适度的水平 5.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C&&&) A.边际分析法&  B.最优分析法&&&&&&C.规范分析法&  D.实证分析法 6.局部分析是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B&&&) A.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它部门的影响 B.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略其他市场 C.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D.单独分析需求的变化 7.以下属于存量的是(A&&) A.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总人口是13亿7千万 B.某人2001年共存款5万元 C.每年的出口量 D.某一时期的变量 三、判断题 1.微观经济学中的成立的命题完全可以推而广之在宏观经济学中成立。 错误。比如对微观经济学来说,个体增加储蓄导致财富增加;但在宏观视角,高储蓄降低了消费水平,导致总需求不足,结果可能引起社会总财富的下降。 2.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正确。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名词解释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任意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3.需求交叉弹性:是指商品X的需求量对商品y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X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商品Y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4.恩格尔系数: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于19世纪中期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该家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D&&&) 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B&&) A.减少&&&B.增加&&&&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3.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D)外均保持为常量 A.技术水平&&&&&B.投入价格 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4.供给规律可以反映在(&&&&D) A.消费者不再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5.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 A.B的需求量向上移动&&&&&&&&&&B.B的需求量向下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C&&) A.需求曲线上移&&&&B.需求曲线下移&&&&&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7.所有下列因素除(&B&&&)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 8.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B&) A.使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价格上升& B.使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价格上升 C.使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价格下降& D.使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左移并使价格下降 9.下面所述不正确的是(B&&) A.如果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价格将上升 B.如果需求减少供给不变,价格将上升 C.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减少,价格将上升 D.如果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价格将上升 10.下面所述不正确的是(&&D&) A.如果供给减少需求减少,均衡数量将减少 B.如果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均衡数量将不确定& C.如果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均衡数量将不确定 D.如果供给增加需求增加,均衡数量将不确定 11.钻石项链的需求价格弹性(&A&&&)大米的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B.小于&&&&&&C.等于&&&&&&&D.小于或等于 12.若需求曲线为一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当价格从高到低下降时,卖者的总收益将(&C&) A.在开始时趋于减少,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增加&&&&&&B.不断增加 C.在开始时趋于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D.&不断减少 13.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B&&) A.正&&&&B.负&&&&&&C.0&&&&&&D.1 14.&若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大于零,则(&B&&&)。 A.X和Y是互补品&&&B.X和Y是替代品 C.X和Y是必需品&&&D.X和Y的需求曲线都具有正斜率。 15.对低收入群体来说,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为(&BDF&&&)(多选) A.必需品&&&&B.奢侈品&&&&C.劣等品&&&&D.钻戒&&&&E.大米&&&F.iPhone5 三、判断题 1.如果价格可以自由浮动,则短缺不会长期存在。 正确。 2.其他不变,收入改变,需求曲线移动。 正确。 3.猪排与牛排是替代品。如果猪排降价,对牛排的需求就会增加。 错误。猪排降价,对牛排的需求会减少。 4.照相机与胶卷是互补品。如果照相机降价,胶卷的需求就会增加。 正确。照相机降价使照相机的需求量增加,人们需要使用更多的胶卷,从而导致胶卷的需求上升。 5.牛肉可以做成牛排,牛皮可以制成牛皮鞋,所以牛排与牛皮鞋是替代品。 错误。具有相似功能的物品才是替代品,牛排和牛皮鞋不是替代品。 6.如果我们观察到面粉价格上升了,那么就可以预期到面包的供给曲线将左移。 正确。面粉涨价,提高了面包的成本,只有相应地提高价格,生产者才愿意提供涨价之前的面包数量,这就意味着供给曲线的左移。 四、简答题 1.简答政府进行价格管制的基本方式及经济后果。 政府价格管制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了保证缺乏购买力的那部分消费者也能得到他们的最低需要量,制定出某种商品价格上限,也叫限制价格。最高限价的经济后果就是市场会出现短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往往采用配给制这种非市场分配方式配置资源。这是低效率的资源分配方式,使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最低限价就是政府规定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限,也叫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是政府为了维护某些生产者的利益而规定的最低售价。保持最低限价一个常用办法是政府收购过剩产品,为市场创造需求,使均衡价格正好等于政府制定的最低限价,但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 第三章&&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名词解释 1.效用:是消费者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即消费者因消费某种物品而得到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使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加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是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5.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在保证总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是边际替代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效用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它是(&A&&&&) A.主观的&&&B.客观的&&&&C.客观和主观的统一&&&D.既非客观,也非主观 2.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要有的数量已经满足了,这时(&&B ) A.边际效用最大 &B.边际效用为零&&&C.总效用为零&&&D.边际效用为1 3.一个消费者想要1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1单位Y商品,原因是(&A&)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B.商品X的价格较低 C.商品X紧缺&&&&&&&&&&&&&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4.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D&)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D.为正值,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5.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至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同时下降 6.同一条无差别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 A.效用的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的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的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的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7.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C.互补的&&&&&&&D.互不相关的 8.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C&&&) A.商品价格的比率&&&&&&&B.要素价格的比率 C.边际替代率&&&&&&&&&&&D.收入水平& 9.若张某消费牛奶和面包时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1/4单位的面包,则(&&B&) A.牛奶价格为4,面包价格为1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B.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4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C.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牛奶的消费 D.以上都不对 10.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在获得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15,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B&) A.20&&&&&B.30&&&&C.60&&&&D.70 11.预算线反映了(&&A&&) A.消费者的收入约束&&&&&&&&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人数&&&&&&&&&&&&&&D.货币的购买力 12.商品X、Y价格与消费者收入按相同比例下降,预算线(C&&) A.向左下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不变动&&&&D.转动 13.若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组合点低于他的预算线,则消费者(&A&&&) A.没有完全用完预算支出&&&&&B.用完了全部预算支出 C.超出了预算支出&&&&&&&&&&&D.处于均衡状态 14.某人消费苹果和香蕉。假定他的收入增加了一倍,苹果与香蕉的价格也上升了一倍。那么,他的预算线将(A&&&) A.保持不变&&&&&&&&&&&&&&&&&&B.向外移动,但斜率不变 C.向外移动,但更陡峭了&&&&&&D.向外移动,但更平坦了 15.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C&&&&) A.大于预算线的斜率&&&&&&&&B.小于预算线的斜率 C.等于预算线的斜率&&&&&&&&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预算线斜率 16.需求曲线从(&A&)导出 A.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 C.无差异曲线&&&&&&&&&&&&&&&&D.预算线 17.恩格尔曲线从(&B&&&)导出 A.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 C.无差异曲线&&&&&&&&&&&&&&&&D.需求曲线 三、判断题 1.如果一种商品满足一个消费者坏的欲望,说明该商品具有负效用。 错误。效用不包含伦理判断,一种物品只要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它就有正效用。 2.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相应下降。 错误。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并不一定下降。只有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才开始下降。 3.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错误。无差异曲线表示同一个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4.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中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可相交。 错误。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中的两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实际所得。 错误。消费者剩余不是消费者的实际所得,它等于消费者的主观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因此,消费者剩余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而不是实际所得。 6.消费者均衡点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两个交点的任一点。 错误。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 四、计算题 1.某消费者在一个月内需消费100个单位的商品X和50个单位的商品Y,如果X的价格从2元上升到3元,Y价格不变。为使该消费者维持原来的消费数量,他的收入需要增加多少元? 解:&设收入为I,收入增加量为△I &&&&&&&&由预算线方程知:100*2+50PY=I &&&&&&&&&&&&&&&&&&&&&&&&&&&&&&&&&&100*3+50PY=I+△I &&&&&&&&&&&得△I=100 2.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X和商品Y的收入为900元,两种商品的格分别为20元和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2XY2 (1)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为多少? 解:Px=20,Py=30,I=900 &&&&&&由U=2*xy^2,得MUx=2Y^2,MUy=4xy &&&&&&&由消费者均衡条件得 &&&&20x+30y=900 &&&&2y^2/20=4xy/30 &&&&解得x=15,y=20 (2)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是多少? 解:将x=15,y=20代入U=2xy^2,得U=12000 3.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在X商品和Y商品的消费上如何分配收入? 解:&设x的价格Px,y的价格Py,收入为I &&&&&由效用函数知MUx=y^4,MUy=4xy^3 &&&&&由均衡条件知MUx/Px=MUy/Py &&&&&即y^4/Px=4xy^3/Py,变形得Px*x*1/4=Py*y&&&&&@ &&&&&将@代入预算方程1/4Py*y+Py*y=I &&&&&Py*y=4/5I &&&&&所以将收入的1/5用于x商品,收入的4/5用于y商品。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使递减的。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D&) A.APL是递增的&&&&&B.APL为零&&&&&&C.MPL为零&&&&&D.MPL为负 3.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L,K)而言,当TPL达到最大值且已开始递减时,MPL处于(&A&&&)阶段 A.递减且MPL&0&&&&&&&&&&&&B.递减但是MPL&0 C.MPL=0&&&&&&&&&&&&&&&&&&&D.无法确定MPL值 4.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C&) A.为正&&&&&&&&B.为负&&&&&&&&C.为零&&&&&&&D.上述任何一种都对 5.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C&&) A.预算线的斜率&&&B.等成本线的斜率&&&C.边际技术替代率&&&D.边际报酬 6.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X,纵轴表示生产要素Y的坐标系中,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表明(&A&) A.PX/PY=2&&&&&&B.QX/QY=2&&&&&&C.MPL/PL=MPK/PK&&&&&&D.上述任意一项 7.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B.成本增加&&&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D.上述都是 8.随着某要素投入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描述如下(ABCD)(多选) A.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B.边际产量最先由递增变递减 C.当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D.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9.如果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变动,那么,该要素合理投入量应处于(AC)(多选) A.生产要素投入的第二区域 B.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增的阶段 C.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减并且大于0的阶段 D.平均产量递增,而边际产量递减的阶段 E.平均产量递减,而边际产量递增的阶段 三、判断题 1.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要素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正确。短期生产函数就是有一种投入要素不变。 2.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并带动其下降。 正确。边际产量曲线穿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并带动其下降。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之一是生产要素均为可变要素。 错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之一是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连续增加。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存在技术进步。 错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之一是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 四、简答题 1.简述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的原因。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简单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2.简述规模收益变动规律。 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产量的绝对减少。 3.简述生产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哪些阶段? 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开始生产的最初阶段,由于要素的投入带来了生产专业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合理、先进的管理进一步发挥各要素的组合功能,所以最初阶段企业的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随着规模的进一步递增,生产要素的组合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因此,规模收益转为常数;如果继续增加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下降。 五、计算题 1.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为,处于短期生产,当K=5时,求:,处于短期生产,当K=5时,求: (1)劳动的总产量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2)分别计算劳动的总产量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达到最大时的劳动投入量。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项收入时,所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2.经济利润:厂商的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指超过正常利润水平的那部分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 1.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B ) A.固定成本   B.隐含成本&&&&&&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2.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 A.可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含成本 3.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为(&B&&&) 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 C.长期成本&&&&&&&&&D.总成本 4.MC曲线是由(&&D&&)决定的 A.TFC曲线的斜率&&&&&&&B.TVC曲线的斜率 C.TC曲线的斜率&&&&&&&&D.既是TC曲线的斜率也是TVC曲线的斜率 5.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将(&&D&&) 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C.保持不变&D.一直趋于下降 6.边际成本是指(&&D&&) A.总成本除以产量 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 C.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D.增加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7.当(&C&)时,厂商如果要使成本最低,应停止营业 A.AC&AR&&&&B.P&AFC&&&&C.P&AVC&&&&D.MR&MC 8.平均固定成本(&&A&&)(多选) A.属于短期成本 B.属于长期成本 C.随产量的增加不发生任何变动,即平均固定成本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D.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三、判断题 1.如果产量减少到零,短期内总成本也将为零。 错误。如果产量减少到零,短期内总成本也不为零,因为不变成本已投入。 2.在MC与AC的曲线关系中,当MC等于AC时,AC达最高点。 错误。在MC与AC的曲线关系中,当MC等于AC时,AC处于最低点。 3.在MC与AC的曲线关系中,当MC大于AC时,AC下降。 错误。在MC与AC的曲线关系中,当MC大于AC时,AC上升。 4.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正确。 5.所谓平均收益就是单位商品的价格。 正确。 第六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一、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资源自由流动,信息完全。 2.寡头垄断:既含有垄断又含有竞争但更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一种产品只有少数几家厂商生产,而任何一家的竞争活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几家的产量和利润。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B&&&) A.他的产品的供给曲线表示&&&B.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C.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D.行业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2.当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时(&D&&) A.P=MR=SMC=LMC&&&&&B.P=MR=SAC=LAC C.P=MR=LAC的最低点&&D.以上都对 3.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A&&&)边际的成本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确定 4.属于产品差别的是(&A&&) A.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B.不同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C.不同种产品在价格方面的差别 D.不同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5.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有可能 6.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数量不同 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以上都不对 7.对垄断厂商来说,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B&&) A.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B.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不相等&&&&&&D.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8.由于垄断会使效率下降,因此任何垄断都是要不得的,这一命题(B&&) A.一定是正确的&&&&&&&&&&&&&&&&&&&&&B.并不正确 C.可能是正确的&&&&&&&&&&&&&&&&&&&&&D.基本上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 1.简答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1)市场上交易者的数量:参与者越多,竞争程度可能就越高,否则竞争程度就可能低。(2)产品差异程度:产品差异越小,竞争程度就越强。(3)行业的进入限制:行业进入限制少,竞争程度就越强。(4)价格决策形式:厂商价格控制能力强,市场竞争程度就弱。(5)市场信息通畅程度:市场信息越通畅,竞争程度就越强。 2.市场结构可以有几种分类?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3.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是什么?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交易双方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第二,参与经济活动的厂商出售的产品具有同质性。第三,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要素资源也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第四,交易双方对交易具有完全信息。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第一,厂商数目唯一,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全部供给。第二,完全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第三,完全垄断企业的产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四,完全垄断市场上存在进入障碍。 4.垄断竞争是如何定义的?垄断竞争市场有哪些特征? 垄断竞争是垄断和竞争的混合,指许多厂商在市场中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一、产品有差别;二、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厂商;三、厂商进入或退出是自由的。 5.垄断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垄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主要生产资源的控制造成资源性垄断;(2)技术专利的法律保护形成的技术性垄断;(3)政府的许可授权造成行政性垄断;(4)规模经济的要求。大规模的初始投入形成进入壁垒,以及规模经济使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持续下降,必须大规模生产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一家厂商的产出已经满足市场需求,就形成了自然垄断。 6.什么是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实行价格歧视的目的是要获得经济利润(或称垄断利润)。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须具备三个条件:(1)市场存在不完善性;(2)市场需求弹性不同;(3)市场之间的有效分割。 第七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引致需求:由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叫做引致需求。 2.洛伦茨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C&&&) A.农民拥有的土地&&&&&&&&&&&&&&&&B.企业家的才能 C.在柜台上销售的产品&&服装&&&&D.煤矿工人采煤时付出的劳动 2.当经济学家关注经济中所有成员的福利改善时,一般用下列哪一个概念(&C&) A.效率&&&B.名义工资&&C.实际工资&&D.货币收入 3.洛伦茨曲线用来表示(&&C&&) A.贫困的程度&&&&&&&&&&&&&&&B.税收体制的效率 C.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D.税收体制的透明度 4.洛伦茨曲线越是向横轴凸出(&&A&&) A.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不平等&&&B.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平等 C.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不平等&&&D.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平等 5.基尼系数可以从洛伦茨曲线中计算,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B&) A.洛伦茨曲线向45度线移动&&&&&&&&B.收入分配不平等增加 C.收入分配不平等减少&&&&&&&&&&&&&D.不平均没有改变 6.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时,基尼系数为(&&A&&) A.1&&&&&&&B.0&&&&&&C.0.5&&&&&D.2 三、判断题 1.土地的供给曲线中,有一段&向后弯曲&。 错误。劳动的供给曲线中,有一段&向后弯曲&。 2.A、B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和0.3,说明A国收入分配要比B国平等。 错误。基尼系数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四、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如何度量收入分配不平等? 每个人在经济社会中所拥有的资本不一样,所拥有的土地资源也存在极大的差别,各个人的天赋和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勤劳的程度不同,因而在经济社会中人们所能得到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一个经济社会如果收入分配过于不平等,国民收入的大部分落到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一贫如洗,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反之,如果一个经济社会收入分配过于平均化,每个人无论工作的勤劳程度如何、工作业绩如何,都只能得到同样的收入,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缺乏效率的社会。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对于市场机制(即价格调节市场的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市场机制造成的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性:如果某人或者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危害或利益,而该个体又没有为这一后果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则这种危害或利益就被称为外部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人寿保险公司知道吸烟对健康不利,但是却无法确定哪些投保人吸烟,(&C&)问题会体现在(&&)更愿意投保 A.逆向选择,非吸烟者&&&&B.道德风险,非吸烟者 C.逆向选择,吸烟者&&&&&&D.道德风险,吸烟者 2.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例如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D&&)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三、简答题 1.市场失灵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 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居民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内各部门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二、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D&&&) 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 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D.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2.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D&)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 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凯恩斯的《通论》 3.宏观经济学(&&B&&) A.解释为什么家庭消费者为他们的抵押品偿付的利率要高于政府所偿付的利率 B.探讨利率平均水平波动的决定因素 C.指出利息超过15%是不公平的 D.指出通货膨胀时借入者会剥削借出者,获得不公平的利息 4.以下变量除了(&&&C&),都是流量 A.个人可支配收入&&&B.消费支出&&&C.个人财富&&&D.GDP 5.&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 A.一定对&&&&&&&&&&&&&&B.一定不对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D.以上答案都对 6.在经济学的定义中,投资包括(&A&) A.任何企业存货的增加&&&&&&&&&B.储蓄账户上的现金增加 C.购买普通股票或优先股票&&&&&D.购买耐用品,如汽车、冰箱等 7.在下列四种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D&&) A.公司用于联系业务的小汽车&&&&&&B.工厂用于运送物品的小汽车 C.旅游公司用于载客的小汽车&&&&&&D.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小汽车 8.在核算国民收入时下列哪一项会被计入&投资&项目(&&B&&) A.购买私人用汽车&&&&&&&&&&&&&&&B.购买新房屋 C.购买洗衣机&&&&&&&&&&&&&&&&&&&D.购买金币 9.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0.在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转售二手拖拉机&&&D.生产商今年计划明年生产的拖拉机 11.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A.&&&&B.1&&&&C.&&&&&D. 12.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电脑&&D.以上都是 13.下列(&D&)项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 C.红利&&&&&&&&&&&&&&&&D.养老金 1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8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110元,消费等于43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B&&)元 A.500&&&&&&&&&B.470&&&&&&&&C.460&&&&&&D.400 15.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的表达式为(&&&A&&) A.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总需求=消费+储蓄+税收 C.总需求=消费+投资&&&&&&&&&&&&&D.总需求=消费+政府支出+出口 16.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 B.今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一定比去年多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高&&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17.消费支出包括(&&ABC&)部分(多选) A.耐用品消费支出&&&&&&B.非耐用品消费支出 C.劳务支出&&&&&&&&&&&&D.非公司业主收入 18.三部门经济模型包括(&ACD&&)部门(多选) A.家庭&&&&&B.国外&&&&&C.企业&&&&&D.政府 三、判断题 1.根据萨伊定律,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 错误。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 2.凯恩斯认为供给创造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需求,总供求必相等。 错误。根据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需求,从整个社会看,总供求必相等。 3.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错误。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计入去年GDP。 4.居民购买住房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错误。居民购买住房属于投资支出。 5.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是一国国民的收入。 错误。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是一国的生产能力。 6.今年的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则今年的实物产量水平比去年提高了。 错误。今年的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如果物价水平没有变化,则表明今年的实物产量水平比去年提高了。 7.今年的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则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高了。 错误。今年的名义GDP大于去年的名义GDP,如果实物量并无变化,则表明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高了。 四、计算题 1.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8.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让其开采了6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2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6万美元工资给工人,让其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50万美元。计算:(1)用支出法计算GDP;(2)用收入法计算GDP;(3)用生产法计算GDP。 解: & & 2.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 2.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 3.投资乘数: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导致收入和就业量增加的倍数。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若现期GDP水平为4000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2900亿元消费,计划投资为1300亿元,则可预计(&B&&) A.GDP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下降&&&&B.GDP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上升 C.GDP处于均衡水平&&&&&&&&&&&&&&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2.一般来说,如果(&B&&),居民将增加他们的储蓄量 A.预期的未来收入小于现期收入,或利率下降 B.预期的未来收入小于现期收入,或利率上升 C.预期的未来收入大于现期收入,或利率下降 D.预期的未来收入大于现期收入,或利率上升 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2 4.在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D.边际储蓄倾向为0.2 5.在一般情况下,当MPS=&0.25时,则投资乘数为(&&C&&) A.2&&&&&&&&&&&&B.3&&&&&&&&&&&&&C.4&&&&&&&&D.2.5 6.在一般情况下,当MPC=&0.8,则投资乘数为(&B&&&) A.1&&&&&&&&&&&&B.5&&&&&&&&&&&&C.2&&&&&&&&&&&&&D.3 7.政府支出乘数(&&A&&&) A.等于投资乘数&&&&&&&&&&&&&&&&&B.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C.比投资乘数小1&&&&&&&&&&&&&&&&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8.政府计划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20亿元,如果乘数为4,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应该增加(&&B&) A.40亿元&&&&&&&&&B.30亿元&&&&&&&&&C.120亿元&&&&&&&&&D.360亿元 9.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元,实际的国民收入是98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在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后,经济将(&&A&&&)。 A.过热&&&&&B.萧条&&&&C.稳定&&&&&D.极度衰退 10.乘数的作用必须在(&D&)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三、判断题 1.政府增加投资就一定能增加一国国民的收入。 错误。政府增加投资能增加一国的产出。 四、计算题 1.假设两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单位: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解:(1)由Y=c+i=100+0.8Y+50,可求:均衡收入Y=750 由C=100+0.8Y,可求:消费C=700,储蓄S=50 (2)由ki=△Y/△i=1/1-b,可求:&DY=250 若投资增加至100,增加的收入&DY=250 第十一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名词解释 1.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2.LM曲线:表示在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的是(&D&) A.货币需求曲线&&&&B.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C.IS曲线&&&&&&&&&&D.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2.IS曲线表示满足(&D&&&)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 3.当投资支出和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B&&&) A.与利率不相关&&B.与利率负相关&&C.与利率正相关&&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 4.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 B ) A.货币流通速度会降低   &  B.利率会下降 C.货币流通速度会提高  &   D.利率会上升 5.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 6.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B&)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7.利率和收入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以下三类不同的动机:(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货币的动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越大。(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和收入成正比。(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量和利率反方向变动。 2.怎样理解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区域LM曲线的特性?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这就是&凯恩斯陷阱&或&流动性陷阱&,由于在这一极低的利率水平上,货币投机需求量已趋于无限大,因此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这会使LM曲线也成为水平线。这一区域称&凯恩斯区域&,也称&萧条区域&。理由是,如果利率一旦降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就是这种情况,因而LM曲线呈水平状这一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 四、计算题 1.假定消费函数为C=50+0.8y,投资函数为I=100-5r,求IS曲线。 解: & 2.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币供给M=150,价格水平P=1,货币需求L=0.2y-4r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需求以及国外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构成。 2.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决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结论均正确 2.总需求曲线(&B&)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使其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使其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使其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其左移 3.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A&&) 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4.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时,(&&&B&) A.总需求曲线水平&&&&&&&&&&&&&&&&B.总供给曲线趋于垂直 C.总供给曲线水平&&&&&&&&&&&&&&&&D.总需求曲线垂直 5.若总需求增加,总供给曲线(&B&)时,则产出增长效果最大 A.垂直&&&&&&&B.水平&&&&&&&C.向右上方倾斜&&&&&&&D.左移 6.若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C&&) A.水平的&&&&&&&B.向上方倾斜的&&C.垂直的&&&&&&D.难以确定 7.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B&)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价格水平、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8.给定其他条件,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D&&) A.产品价格上涨&&&B.税收增加&&&C.原材料价格上涨&&&D.劳动生产率提高 9.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A&) A.工资提高&&&&&B.价格提高&&&&&C.技术进步&&&&&D.需求增加 10.在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B&&&) A.供给&&&&&&B.需求&&&&&&C.工资&&&&&D.技术 11.在垂直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B&) A.供给&&&&&&B.需求&&&&&&&C.利率&&&&&D.以上均正确 三、判断题 1.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减少,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上升,将会使总需求减少。 正确。 2.古典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就业水平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正确。 3.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错误。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水平,生产要素等并不一定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会存在失业。 四、简答题 1.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总需求方面任何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比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名义货币供给量、税收额、税率、进口、实际货币需求等因素的自发变动。其他因素不变时,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名义货币供给量的自发增大,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税收额、税率、进口、实际货币需求等因素的自发增加,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反之,则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2.简答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形态及政策含义。 总供给曲线的形态分为三种,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经济学派的说法,在长期中经济水平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凯恩斯理论的背景是社会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口和闲置的生产能力,因此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政策含义是: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西方学者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向上倾斜,这种形状的总供给曲线可以代表经济的常规状态。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宏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贴现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实现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进而影响总需求,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项目中,(&&B&&)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员发薪水 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A.社会福利支出&&&&&&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购买&&&&&&&&&&D.货币供给 3.(&&B&&)在经济中不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 A.累进税率制&&&&&&&&&&&&&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 C.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保险&D.农产品维持价格 4.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B&&) A.实现财政收支平衡&&&&&&&&&&&&&&&&&B.实现充分就业 C.尽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预算盈余&&&D.合理安排政府支出 5.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6.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一般会(&B&&&&) A.减少税收,减少政府支出&&&&&&&B.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 C.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D.增加税收,增加政府支出 7.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D&&)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市场的贷款利率较低&&&&&&&&&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8.若商业银行未保留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准备金将(&B&) 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的目的是(&C&)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10.简单来说,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将导致货币供给量(&B&) A.不变&&&&B.增加&&&&C.减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11.简单货币乘数成立的条件是(ABC)(多选) 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 &B.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支付都以转账方式进行 C.没有现金漏出& &&&&&&&&D.法定准备率为零 1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ACD)(多选) A.增加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B.增加净税收 C.增加转移支付&&&&&&&&&&&&&&&&&D.降低所得税率 三、判断题 1.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形成财政预算赤字。 错误。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形成财政预算盈余。 2.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抵消过去年份的财政盈余。 错误。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抵消以前年度的财政赤字。 四、简答题 1.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改变政府购买水平;二是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整税率。改变政府购买是政府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经常使用的手段。 2.简答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二: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又有两种方法:一是向中央银行借款,由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这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称为货币筹资,会引发通货膨胀;二是发行公债,称为债务筹资,不会引起直接的通货膨胀。 3.试述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如何调节经济。 分萧条经济和膨胀经济两种情况。在经济萧条时,为刺激经济的复苏,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在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储备的条件下,法定准备率的下降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多余的储备,使它们得以增加贷款。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将发生一轮一轮的增加,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又会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国民收入水平的倍数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用提高法定准备率的方法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投资的增长,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十四、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在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2.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 3.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二、单项选择题 1.失业率的计算是用(&&C&&&) A.失业者的人数除以就业者人数&&&&&&&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者的人数 C.失业者的人数除以劳动力总量&&&&&&&D.就业者人数除以失业者的人数 2.某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满意现有工作而辞职,在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此种失业为(&A&)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3.设原先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个月后消费价格指数为102,则年通货膨胀率为(&B&) A.2%&&&&&&&&&&B.4%&&&&&&&&&&&&&&C.5%&&&&&&&&&&&&&&&D.12% 4.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B&&)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 5.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需求旺盛,则此时的通货膨胀是(&&B&&) A.结构型&&&&B.需求拉动型&&&&C.成本推动型&&&&D.混合型 6.通常情况下,(&B&)状态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B.有效需求不足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失业与通货膨胀 7.通货膨胀将使(&&A&&)的价值贬值 A.债券&&&&&&B.黄金&&&&&C.汽车&&&&D.房地产 8.如果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那么,受害者将是(&&&D&&) A.领取固定工资的人&&B.退休金领取者&&&C.债权人&&D.前三个都对 9.制止通货膨胀最有效的办法是(&&C&) A.扩张的货币政策&&&&&&&&B.扩张的财政政策 C.紧缩的货币政策&&&&&&&&D.紧缩的财政政策 10.按照价格上升的严重程度,可将通货膨胀分为(ABCE)(多选) A.温和的通货膨胀&&&&B.严重的通货膨胀 C.恶性的通货膨胀&&&&D.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E.超级的通货膨胀 11.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滞胀&的基本指标是(AD)(多选) A.存在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B.存在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C.经济高速增长 D.经济低速增长 三、判断题 1.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正确。 四、简答题 1.试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以及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是西方学者企图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一种理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Cost-push&Inflation),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第十五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2.经济增长:不是指现存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所带来的产值的增加,而是指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产值的增长。 & &打赏 微信支付 扫一扫给作者一点小费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者行为研究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