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17年养老保险费调整是多少

伴随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求日益明显,我国养老与健康保险市场正朝向回归本源与创新变革的新方向转变。为提升养老与健康保险服务实体经济与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中国保险学会的姚庆海会长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的郑秉文主任以个人名义联名发起成立学术平台“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
中国保险学会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以下文字由速记稿改编,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证网不承担转载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
  主持人(姚庆海):尊敬的黄洪副主席,尊敬的李培林副院长,胡晓义会长,王忠民副理事长,程凯副理事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由中国保险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由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国保监会黄洪副主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副院长;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先生;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先生;
  中国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袁序成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保监会重大决策委员会委员本次论坛联合发起人郑秉文教授;
  中国保险资产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先生;
  中国社科院民族与人类研究所王延中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郭红书记;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谭中和副院长;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教授;
  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保监会重大决策委员会委员郑伟教授;
  清华大学陈秉正教授;
  新华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万峰董事长;
  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林岱仁总裁;
  中国太平洋人寿有限公司董事长、保监会重大决策委员会委员徐敬惠先生;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女士;
  太平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毅先生;
  泰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李艳华董事长;
  长江养老保险公司苏罡总经理;
  平安养老股份有限公司甘为民总经理。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保险学会会员单位以及相关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各位重要嘉宾,由于本次嘉宾较多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参加会议的还有媒体的朋友们,在此,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围绕全面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提高人民的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健康中国”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上提出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明确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及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方向。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来要加强风险防范、服务实体经济、回馈保障本源,保险要研究如何在这个大形势下,做好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为民生保障服务,同时要研究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的需求。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和保险业对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健康中国”的实施,我和郑秉文教授研究要调动政产学研高端智库的力量,设立“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这也是我们落实总书记关于构建健康中国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领域,运用保险手段服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保险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工具,为充分发挥保险服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今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同时,提出了启动个人递延纳税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相关工作,这项工作正被各部委认真地研究推动,保监会也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保监会党委,特别是黄洪副主席,也多次开会研究。
  对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等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意见、办法,怎么样快速地落实需要高端智库支持,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就是为促进中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这个论坛是非盈利的社会智库,是以“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为主要品牌,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纽带,以学术会议为主要形式,以学术同行为主要对象,聚集政产学研关于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学术资源,提供决策建议。
  今天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参加这次会议,我觉得是高度关注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保监会黄洪副主席高度关注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建设,特别是注重发挥保险业在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保监会党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保险业服务民生、服务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今天黄洪副主席亲临大会,下面,我们有请黄洪副主席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黄洪致辞:
  尊敬的李培林副院长,尊敬的胡晓义会长,尊敬的王忠民副理事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在此与大家共同见证“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的成立,这是保险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社会保障理论研究,探索社会保障改革创新的重要学术平台。对于推动保险业更好地服务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有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和健康需要,财政投入持续增加,负担越来越重,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且无法惠及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人口。因此,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日益重要。
  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立足中国实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之路。从国际经验看,一些发达国家陷入民粹主义和福利陷阱,使财政不堪重负,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持续竞争力,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破产,最终还是损害全体国民的利益。希腊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我国实际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但我国人均GDP仅为8100美元。作为老龄化速度快、未老先富的发展中国家,不能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如果好高骛远,把提高保障水平的责任主要压在基本保障制度上,不切实际地扩大政府保障责任,将对国家财政形成沉重压力,可能将社会推入福利主义的陷阱,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甚至拖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并最终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在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立足我国发展水平,平衡好人民群众有保障、国家财力可承受、经济发展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保障基本的基础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提高质量的放大效应,坚持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打造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要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第三支柱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位不应只是锦上添花,更应是雪中送炭。基于我国阶段性特征,第三支柱不应只是成为额外增加养老金积累的简单补充,而是要承担起一定基础保障功能,加快发展市场化的第三支柱,尽快形成一支新的安全稳健的国家养老储备资金,才能有效弥补第一支柱替代率缺口和第二支柱覆盖率的短板,形成稳固可持续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其次,第三支柱的首要属性应当是保险属性,应当从具备收益保证、长期锁定、终身领取、互助共济等独特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起步。收益保证是指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契约型金融业务,能够有效抵御投资风险,向投保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证收益,帮助企业安全稳健地积累起一笔养老金。长期锁定,是指商业养老保险能够将投保资金锁定用于养老,避免投保人在获取短期收益后随意改变养老金用途。终身领取,是指商业养老保险能够向投保人提供分期直至其身故的养老金发放服务,确保投保人活到老领到老,避免因养老金提前用尽晚年陷入困境。互助共济,是指保险机构利用清算技术,统筹管理养老资金,实现养老保障风险分担。
  第三,应当在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形成一定积累后再适时拓展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的范围,俗话说没有学会走之前不要想着跑。通过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在第三支柱中建立覆盖广泛的养老资金安全垫,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要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要突出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清算技术、专业服务和风险管理等优势,积极参与经办基本医保、承办大病保险、放大保障效应、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基本医保制度运行效率、改善就医体验。其次,要提升服务质量,发挥主体作用,注重高质量发展,通过设计灵活多样产品,提供基本医保三个目录之外的健康保障、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第三,要管控费用漏洞,发挥自身技术网络等优势,参与医疗行为管控,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保障合理的医疗支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聚集了我国各方面研究养老和健康保险的优秀人才,可谓是群贤毕至,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把这一论坛建设成为我国养老和健康保险领域政策研究与学术交流的传播平台和高端智库。
  一是把握方向、服务大局。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国情,围绕养老和健康保险领域的重大课题开展政策研究。
  二是凝聚力量,群策群力,要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学术观点、政策建议的切磋争鸣,积极邀请政策制定部门、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开展合作,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的专家参与保险业服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
  三是问题导向,讲究实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产学研结合,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题性、前瞻性研究,提出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早出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为社会保障顶层设计和重点项目等提供理论支持。
  四是创新进取、扩大影响。要大胆探索改革,加强内外沟通,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创新传播方式,有效发出声音,不断提升论坛的权威性、影响力和生命力。
  最后,预祝“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顺利起步,越办越好,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险理论体系,推动商业养老更好地服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我的发言完了,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黄主席的精彩演讲。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基础。所以,保险业要服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发挥专业优势。同时,我们构建智库要调动专家力量,研究实际问题,提出学术观点,为国家决策服务,黄主席对保险业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保险业要认真研究落实。再次感谢黄洪副主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院长多年以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多次参加我们养老金论坛,养老金论坛已经连续开了很多届,也是我们中国保险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这次我们李培林院长专程赶来,欢迎李培林院长讲话。
  李培林:尊敬的黄洪副主席、胡晓义会长、王忠民副理事长,各位来宾,媒体的朋友们:
  一年一度的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盛会今天如期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保险服务民生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这也是今年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的主题,今天我们还会见证由中国保险学会的姚庆海会长和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主任,共同发起的“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的成立。值此,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这次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大家知道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现象,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但是就老龄化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的速度而言,中国的老龄化确实史无前例,这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中国的未富先老,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水平远低于我们同等老龄化程度的国家;二是家庭的快速小型化,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失独家庭、空巢家庭大量增加,传统的家庭照料的功能在快速的弱化。这些结果要求我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智力资源对此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积极探寻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带来的诸多影响,尤其是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可能冲击,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制度设计,防患于未然。所以,养老金的风险也是我们要特别防止的系统性风险之一。
  毫无疑问,这些是我们相关智库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发挥智库的功能,就必须切实地加快智库的建设和创新,尤其是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创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这些重要论述既表明了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明了根本方向。因此,今天我们在此成立“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的积极面对,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各种新型智库快速兴起,在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论坛,这既是对传统智库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与传统智库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局面,但无疑都有益于中国智库体系的形成和软实力的升华。
  今天会议的另一项日程是《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式,我们知道这是郑秉文主任主持和组织编写的一份重要的年度报告,从2011年开始,每年一个主题,到今年已经是第七本了,涉及到社会保障研究领域各个方面,已经成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和业内的重要参考资料。今年的报告主题是《探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该说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今天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也是我们学术探讨的新生事物,如何把西方的理论和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也需要各位学者和业界精英的智力贡献和热心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为我们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的出版发行恰逢其时,相信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有益启发。而且通过今天的论坛可以展开更深入的交流,汇聚更多共识。
  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幸福,同时希望社会各界人士更多关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为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言献策,协心同力,推动这项事业健康长久。
  谢谢大家!&
  胡晓义: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受邀出席今天的会议,刚才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让我很受启发,也很受教育。
  “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的成立,我以为是在医养结合学术交流方面又多了一个汇集众智的平台。所以,我代表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向这个50人论坛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时,我还要祝贺《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的发布,这个报告的主题是长期护理保险,所以我就这个题目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对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我看各方面的认识已经越来越趋于一致了,是有充分的认知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家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刚才李培林院长也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而老年群体长期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明显的增加,这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为我们建立这项制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背景,我想还可以把我们的视角展得更开一点。我发现什么呢?在我们人类文明史几千年了,而最近几十年是我们人口结构变化的最剧烈的时期,是从原来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50多岁,不是光中国,全世界也是这样的。从50岁向80、90岁,向100岁的目标迈进,这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实。
  为什么呢?二战之后战争被控制、食品问题的解决、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解决了重度传染病的问题,这些人类的进步造就了这种结果。当然这是人类的福利,获得一种福利就要付出成本,那么就是老龄化。
  我说这件事情是想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将要面对一个结构性的改变,就是传统的所谓以60岁或者以65岁为起点的老年人的阶段,这个群体的规模会超过劳动年龄前的人口规模,甚至会超过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规模,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指出这个现实的目的是什么?是说我们需要改变一个观念,过去可能我们往往把老年人作为人生残余的末段来看待,就是能够打发掉了就算完了,这个观念可能要改变了,因为时段长了人口规模大了,我们的社会经济政策,在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培育和养成,更加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加大对老年基本服务的权重,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不只是把他作为残余的阶段看待。
  从这点认识出发,长期护理保险目标是什么?理念是什么?我觉得就不应该设定为被动的对于那种处于病态的老年人进行照护,从而使他了此余生,不能把理念设定在这个上面。而应当是主动介入人口结构的变化,配置更多的资源,努力使老年人能有安详、宁静、温馨的晚年生活。我这么说不知道能不能得到认可,但是两千多年前《礼记》讲几个有所的时候讲了一个老有所终,我觉得这也算是对老有所终的新解,就是让他能够有个宁静、温馨、安祥的晚年。
  长期护理保险虽然已经在多个国家都已经建立了,但是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个新的事物。我因为长期做社会保险工作,我思考了一下,我们社会保险现在叫五个领域有几种社会保险制度,可以从两个角度归类:一个角度是按照你是待遇的类型、你是现金的给付还是服务的提供,这可以分类。还有另外一个维度,可以从期限上分类,是短期的服务还是长期的。两个维度交错起来肯定有四个象限,我们现在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是填充了三个象限,就是在长期的待遇给付方面我们有养老保险,这是典型的长期现金待遇给付。在短期现金待遇给付方面,我们有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里面的津贴待遇,这是属于短期的现金待遇。短期的服务供给,包括医疗保险还有工伤生育的医疗照顾。第四象限是我们长期的服务供给有没有呢?而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这样一种需求,所以这是我们应该填充的领域。而我们现在面对的现象是,在医疗工伤生育的医疗照顾方面,我们资源比较丰富,包括专业人力资源都是丰富的,而在第四象限上,就是在长期护理保险上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各种资源,或者是资源没有向这个领域进行配置。
  所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社部从去年起要安排15个城市进行1―2年的试点来探索经验的原因。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确实也提出了很多亟待回答的问题,比如面对广泛的需求,我们怎么样科学地界定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到底什么人是最需要,也是我们有可能提供援助的。在社会援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家庭责任等等多种保障模式当中,我们如何取舍和统和,这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那么筹资和支付方式怎么样确定?怎么样构建?构建成什么样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此等等问题。我们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制度这些问题是都需要回答的。由我们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教授这里合作研究的这样一个题目,就是今天已经发布的这个题目。虽然不能完全回答在实践当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但是我以为是在基本方向上提出了主要的答案,如果归纳起来我认为这个报告里面,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方向的一些答案的最集中的是三个点,就是三个统计。
  第一,统筹多层次的体系架构。第二,统一覆盖的范围和标准,而不是再把职工建一套制度,居民建一套制度,将来再考虑整合的问题。第三,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我认为这三点方向是正确的,是我们今后的试点和展开的时候需要加以思考的。
  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面对新的挑战,长期护理保险又是这样一个跨越养老和医疗领域的新的事物,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界及社会组织,包括全体人民,共同的参与。
  对于公众而言,无论是有老人的家庭,还是没有老人的家庭,他们对这项制度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是这项制度得以贯彻和持续的基础。
  最后祝愿“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办好,为改善民生福祉、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绵绵不绝的智力贡献。
  谢谢各位!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胡晓义会长精彩演讲。胡晓义会长长期在中国人社部做领导,负责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相关的重要工作。胡晓义会长对长期护理保险近年来,特别是人社部去年启动15个试点城市试点以来,对理论上和实践上做了认真的探讨,特别是和郑秉文主任共同对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金等等发起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时期,我们寿命在延长,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如何让老年人发挥作用需要做好长期护理。这些问题刚才胡晓义会长阐述了很多重要的观点,需要我们在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加以借鉴,特别是调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广泛的参与到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关注,特别调动医疗和养老资源等等,当然商业保险在医养结合方面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观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落实,再次感谢胡晓义会长。
  下面,请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王忠民:尊敬的黄洪副主席,李培林副院长,胡晓义会长,各位同仁:
  我首先三点感谢,感谢庆海和秉文能够以自然人,而且是未老人的特征成立了一个“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无疑把我们老年人应该集中起来的服务和健康作为一个社会论坛的形式可以集思广益,可以拿出有针对性的和措施,对于已步入老年的我来说期盼已久,希望得到它的福利。
  第二感谢秉文每年出一本书,今年聚焦点是养老服务,而且把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做了这么厚的一本东西,刚才让我秉文给我题了一段赠语,一下子想到30年前,秉文写了“30年前共议社会所有制”,我们一块议了几本书,那个时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0年后共商社保与投资基金大计”是我们这几年干的事情,所以“再干30年,共享发达社会主义新生活,就是这个平台想推出来的东西”。
  今天是圣诞前夜,圣诞老人也是个老人,老人应该得到应有的待遇,圣诞老人今天期盼先得到礼物,所以我获得这个论坛这本书是我今天作为老人最好的待遇,但是今天圣诞老人也要给出礼物,我想了想我只能以下面的发言给出圣诞老人的一些见解。
  这本书到现场粗粗翻了一下,给我的感觉是,提出了一个出口函数,如果我们从经济学角度,从金融学角度,从养老、从整体的社会保障来看,我们今天可以随处发现我们有很多恶性循环,走不出去。甚至我们用通俗的语句说是陷阱,你走进去以后甚至走的越来越深,没有往上出的动力和往上出的机制。在数学当中,由于近几年大数据特别热,大数据里面又热在有没有有效的算法,算法里面在对死循环、对恶性循环、对陷阱类的东西,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灰犀牛之类的东西,数学当中的术语叫出口函数,凡是没有出口函数的算法、这样一种运行、这样一种背后的数据反映的任何一个机制下的逻辑关系的时候,我们说是没有出口函数的死循环。
  好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个死循环―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是养老服务当中带给我们最大的问题。本来平衡的一代一代人,突然之间后续的年轻人少了,而且锐利的、迅速的变少。刚才胡晓义部长也说了,我们年龄长了,我们因为医疗、我们因为大家养老的各种体制,我们因为一切东西,结果我们现在百岁以上的老人激增――前两天看到一个电视上的革命的老先生,都一百零几了。刚才培林和黄洪主席也都给出了一些人口老龄化的数据,这个时候发现给予我们的财富、财务支持,给予我们老人的各种服务,包含亲情的服务、包含技术的服务、包含你所期盼的服务,所有的这些东西居然成了最短缺的东西,永远赶不上你的心理需要、现实需要、病痛需要和每天有人跟你说话的需要。你可以通过视频,但在视频已经觉得天涯若眼前的时候,你已经看不到亲情和他之间的关系,我们会想用机器人来解决,我相信机器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中国人过去是用一种把未来拉到现今、现下的方法解决,就是谁不厚待老人,甚至对老人去世了不厚葬,都是社会价值的谴责者、毁灭者,这产生了一系列厚葬制度,即使老人在世的时候病的时候在最短缺需求和服务的时候你都没给他,但是只要厚葬了你还挽回了自己的一点面子和挽回了自己作为后代的那样一种责任感。问题是我们今天老龄化如此的趋势,我们发现我们走不出去,我们可能已经跌入了一个老年想让他有所养、想让他有所为、想让他有所依、想让他有所乐,突然发现我们面对这些所有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都赶不上。
  这个时候,我们说一个老人要具有的基本服务和高水平的享受性的、幸福性的服务,注意,我们十九大已经把人民的幸福列为我党和全社会的最主要的目标,如果上升到这个层面,这个老人的幸福感和幸福从哪来居然成了社会最短的供给渠道,从人口老龄化的角度看。
  如果从财务支持的角度,今天你突然发现,当你到了老的时候,你如果其他渠道解决不好,还可以用更多的财力向社会市场,这个社会的市场可以是当地市场、全国市场、全球市场买某种服务――比如你得了特别病。我们近年来听到许多特殊病的名字,什么重症肌无力,那个癌症定义的边缘都不知道,像我们这种掉头发的病都不叫病了,太常见了。
  当我们看到如此多的东西来临的时候,你能不能有足够的财务支持能力,来享受你这个病可以被及时诊断,及时获得医疗健康的建议和及时用药、及时手术,如果不行的话,所有的医院都有一个对老外开的东西,结果说我给你付跟老外一样的钱就可以定了,所有医院都有对领导开的东西,如果早早的把更多费用交在那,也可以被当做领导对待一次。但是这个系统对背后的财务支持能力很高,我们发现是私募股权基金、是合伙人在做,我们走全球医疗保障系统的时候费用相当高,我们走不了这个系统。
  如果把所有的财务支持能力看成是起点找到了一些基准,找到了一些逻辑方法,比如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账户和其他账户,让你能够赶上未来投资以后使用。结果我们发现,我们所有以起点积累的东西,未来第一个目标经常会受到冲击,就是它能不能战胜通胀?因为通胀是你未来拿这个钱去买到你需要的服务,那时候它的价格是什么样的水平?如果赶不上,你积累的这些东西已经成了贬值的过程,这是最低要求。我们最害怕的是通胀率高的时候,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今天服务费用一定比所有的制造品,一定比所有的产品,特别是比电子品,甚至奢侈品涨的都快。今天你作为储备性质的所有的财务支持能力,面对今天涨得如此之快,而你的特殊需求往往是在特殊市场当中的护理和服务的时候,那个就无价了。结果我们面对这两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走到一个死循环当中,我们今天想尽办法积累更多的财务支持能力,结果我们永远走不到满足自己的财务支持能力的角度。
  如果把这个看成是一种恶性循环,看成是一种走不出去的飞来倒去的话,今天这本书给了我们启示,它可以用某种制度设计,特别是用某种金融架构的制度设计,注意,我没有只提保险,我提的大金融,今天来的保险界的人很多,但是我们说首先是保险,在保险为龙头下的其他金融也应该跟上,才是这个出口函数的确立。
  我们看一个例子,今天说老年服务。我上半年又去了一趟瑞士,发现一个特殊的服务互换市场,交叉互换。年轻、有能力、有水平,你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到一个养老院里面提供志愿服务,但是你的所有志愿服务已经记载下来,你是无回报的,记载下来的大数据信息是,当你老了的时候,你可以跨时空、跨对象,接受另一个志愿者给你的老年服务,这个服务既可以是具体的洗脚、剪指甲、理发,更可以是陪聊,陪你解决心理问题,陪你解决思想上的疙瘩,如果一个人思想上有疙瘩,光给他洗洗脚、按按摩不解决问题,得让他思维畅通,这是高端服务啊!我们发现有一些擅长此道的年轻人,就可以跟老年之间交流这样的东西,我们当时只注意洗脚是对老人孝道和解决老人服务当中的一大问题,是一大问题。
  如果把所有的服务,用服务划时空做交叉互换,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把今天你的服务和明天你要得到的服务,把你今天价格水平下的东西和你明天得到的关系处于一个互换市场。用互换逻辑解决是金融衍生品当中最主要的东西,这个主要的金融工具做什么,是把今天、明天,把时空下的所有东西,用互换的东西链接在一起,最后你可以得到你此时付出和未来得到的相互之间的数量和质量的逻辑关系。
  我们在想,一个社会越成长越发展,我们今天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领域当中,把今天养老服务的东西,用本书和本会议主题的保险方式解决,我们在用互换的方式解决。如果说回到我们今天看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的时候,它能不能用公司里面股票的期权和那样的逻辑,用股票在市场当中的波动的东西给你其中一定份额,那才是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当中最根本的,而所有做了这个东西,又需要社会给他延税和免税机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这个东西金融产品成长和发展,金融出口的形成以及围绕一旦有了金融出口函数,就让原有的循环突然之间会跳一个量级,会多一个维度,会多一片天地,这就是出口函数的根本所在,打破死循环,打破恶性循环,打破走不出去的根本所在。
  如果我们把这个逻辑稍微延伸一下。金融循环这样一个出口函数,是我们通过数学的逻辑在大数据、老人服务当中的算法当中提供出来的。但是在现实的金融产品当中,我们必须辅助于两个维度的东西,才可以让它真正成为出口函数。第一,让它和所有最有成长性的市场中的股权、债权、金融的所有场景结起来,结对起来才能从今天的投资获得未来的回报,而且这个回报不仅战胜通货膨胀、战胜了平均收益率,还会战胜机会成本下的今天的所有投资,如果这样的链接就是我们今天所有在养老社会保障当中以养老账户为中心的链接无数个金融产品,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金融成长的东西当中,所以账户就是我们今天养老金当中真正的出口函数点的基础逻辑。
  背后的逻辑就会要求谁的财富、谁的未来、谁的幸福,你必须对他有足够的关注、足够的关切、足够的责任和足够的发展,这才是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真正落实的帐户的基础。当然,因为你未来享受的所有服务和支撑他的所有财务都是基于社会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的问题,如果全社会的老人都在无所养、无所医、无所乐的情况下,我相信所有的老人都是一片死海,我们看到的是死气沉沉,我们看到的是自杀,我们看到的是痛苦死,而不是安乐死的时候,那个时候问题就成了社会的。
  如果我们前面做的金融的账户和金融产品的投资都是所有养老领域,特别是养老服务领域当中的出口函数的话,我们为什么不给予它减税、延税、社会的保护和社会的激励制度呢?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面临所有的死循环是因为没有出口函数,今天从服务领域当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出口函数,这就是一定要和金融端口链接,而金融端口链接的所有基础条件,是那个个人账户是不是你的,是不是你关心的,是不是你的责任和义务,最终能够和所有的金融端口随机有机会的关联起来,由于这样的关联起来,就会形成庞大的咨询、管理、投资这样的服务,中国金融业也会因此庞大和发展,最关键的是我们的税收制度,因为它的社会外部性的自然结果一定给予它,赶快给它税收的基本逻辑,如此的话,中国的养老事业、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才能走出死循环,才能找到自己的出口函数。
  谢谢各位!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王忠民副理事长精彩演讲。听王理事长演讲我觉得每次都有新的思想火花,针对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怎么样解决养老问题,转化思维,提出了一个新的出口函数,用金融的手段进行资金、资产、服务各个方面作为一种互换,场景的互换、时间跨度的互换、对象的互换,这种资源配置的力量,运用金融手段在激活社会进行社会正效应,发挥社会的正能量,激发社会的爱心。我觉得金融在服务美好生活,金融与美好社会生活建设,金融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方面,王理事长开拓了我们的思维,需要深入的挖掘,也给我们在座的年轻人,以及中年人,以及老而年轻的人,包括像王理事长,虽然刚刚到60岁,但是我觉得他思想永远年轻。非常感谢王会长的精彩演讲。
  下面,有请新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万峰董事长演讲,大家欢迎。 &
  万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会议,其实这在我们业界也是翘首以盼多少年的。我本人和林岱仁先生1982年开始从事商业保险工作,那个时候我们就参与研究集体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保险,我们当时最主要的一个产品是集体企业养老金保险,那个时候我们就和劳动部等有关部门就开始积极沟通、去探讨,怎么促进或者完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回想到现在已经发展35年了,35年当中我们的社会保障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商业保险在发展,我们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也在发展,但总给人的感觉是,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会保障,商业保险研究商业保险。今天我觉得50人论坛的成立,是否意味着我们终于走在一起,共同研究我们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或者说我们是为了共同的目标终于走到一起了,我作为从业者真是盼望我们和政府有关部门和权威机构,共同研究商业保险如何在社会保障制度当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第八部分专门讲了社会保障,而且提出了在未来一段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特别是这次报告当中又提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追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我的理解是,如果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那么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发展的问题,解决生产力的问题。现在变成人民对生活美好追求和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我觉得我们主要问题是解决民生的问题。也就是说,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强大了,经济已经增长了、发展了,但是老百姓的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社会财富的分配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的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和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仍然需要适应广大老百姓或者广大人民群众对这方面的美好追求。
  所以,我想就今天话题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是不是应该要研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了?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这么多年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能够解决全世界最大人口、全世界最大的老年人口、社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我们已经从基本的保障不断提高到中等的或者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了。但是,我们现在的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持续,或者能够承担得了?我是说现在绝大部分完全由国家承担的模式,未来的发展是不是最好的,或者说国家能不能承担得了?
  从养老保险来看,国家承担的负担越来越重,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包括《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过去6年研究的结果显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社保基金的财政负担问题,或者说未来,我不讲现在,未来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如何解决?靠什么方法解决?当然有人说,这种方式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采用,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最了解的就是欧洲的高福利国家、高福利社会,但是现在怎么样呢?前面刚才也讲到了,希腊2012年就是因为社会养老的问题政府承担不了,想要提高退休年龄一年,想要稍微降低点税金结果引发了社会的骚乱,最后政府倒台了。
  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由一个年轻型的社会逐步步入老年社会,这个老年社会我们和世界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是未富先老,我们是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有数据预测到2035年我们老年人口会达到3.5亿,而且也有人预测说,那个时候我们GDP相当大的比重可能都要用于养老支出,我们这个问题就是说现在这种模式能不能承担得了。所有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不说了,但是面对未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是政府关注的,社会大众关心的。它也成为一个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是觉得这几年来,我们虽然没有正式的提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但是我觉得从政府、从有关部门,其实已经开始在悄悄的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推出一系列的举措。比如说新的国十条第二章第四款讲到:“商业保险要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我觉得这个定义,或者这个给商业保险的定位,就为我们在社会保障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非常大的使命或者说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
  大家都知道,原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讲的是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补充,今天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个事情,未来国务院定位的不是补充了,是我们要逐渐成为重要支柱。还有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现在进行的一系列,包括我们推行的企业年金制度,包括这两年推出的职业年金制度,包括前两天发布了企业年金新的管理条例,我觉得这些都属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的研究。特别是我们50人论坛应该更好地承担起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问题。
  第二、关于商业保险如何在社会保障当中承担更多责任?
  我认为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制当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本身就是它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大家都知道社会保障三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其实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商业保险都是可以参与的,而且从世界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又都是商业保险承担的,只不过在这里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决定了你所参与的比重问题,你所能扮演的角色。所以我说从定位上来讲,从商业保险的使命上来讲,它就应该更多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保障比值。
  第二我觉得商业保险完全有足够的优势来承担这个使命,这个我就不想多讲。我国从1982年恢复商业人身保险到今天已经35年,我们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现在已经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我们已经有充分的人才、网络、机构,并且有雄厚的资金,我们可以承担得起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三我们是不是探讨一下,社会上有没有商业保险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障责任的可能。我在前几次论坛上讲过一组数据,经过研究发现,这个数字应该是2013年的数据,美国养老保险资产占GDP比重106%,16万亿美元。我们是多少?我们是2000亿美元,1万多亿人民币。2000多亿美元占的比重是多少?3%。同期的储蓄存款,我们的同期储蓄存款占GDP比重47%,美国只占5%。如果我们再加上同期的理财产品,合计的数据是64万亿,这个还是人民币,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美国是保险养老,我们是靠储蓄和理财养老。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什么呢?说明社会有巨大的资金可以去解决养老的问题,或者社会上有这么多的财富,我们怎么把它转化为保险资金,或者怎么转化为养老保险资金?我们大家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我们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在那倒来倒去,其实倒的是什么?倒的都是他的养老钱、医疗钱。我们怎么把这笔钱当中转化成一部分,成为我们的养老保险资金。我觉得其实就解决了我们现在社会所面临的养老保险或者医疗保险的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能转化10%,就是6.4万亿,多大的一个数据,多大的市场,但是对社会的资金并没有影响。如何转化?有人说我觉得其实不用国家出一分钱,就出政策,出一些政策就可以引导或者是鼓励老百姓把自己的储蓄存款,把自己的理财资金投入到养老保险上去。比如说国家对这个产品实行免税,比如说国家对这类养老产品投资收益实行免税,比如说国家对这个养老基金发放特定高息债券。总之,通过政策让这个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收益能够高社会理财产品或者银行的存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我相信老百姓会喜欢的,因为毕竟保险公司做的安全性社会上那些P2P安全得多。
  那保险公司有没有这种能力做呢?其实保险公司做养老保险是我们的特长,我们可以做固定年金,可以做确定年金,可以做生命年金,可以做变额年金,可以把这笔理财资金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养老年金。现在美国为什么养老年金市场那么发达?这就是商业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的,这就是我们的专业、特长,所以保险公司做这方面也不需要增加什么成本,为社会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就是它的业务性质和业务专长决定的。
  所以,这个事情其实就存在这么一个现象,我们怎么能够推动它?我们促进这个制度的完善或者政策的落地,我相信就可以解决现在养老不足的问题,甚至说我们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个事情我觉得是需要我们认认真真研究的一个大的问题。
  我是前年到英国去参加中英财长经济论坛,我参加的是养老论坛。我介绍中国的养老保险,英方介绍英国的养老保险,我突然发现英国实行了这么多年的高福利、高养老金退休的问题,其实他们正在悄悄的进行着改革,他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由原来的全部政府承担已经转化为一部分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当时跟他对话的时候,我说你进行了多少年,他说我们已经进行了20年,我们现在才看到了成果,我说欧洲其他国家呢?说其他国家没有做这件事情,但是已经在关注着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当时说你们这个改革对我们中国来讲,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保障改革非常有借鉴意义。我想说的是,整个世界发生了变化,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体,中国保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体,但是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延续到民生的问题,我们保险的问题延伸到我们为社会保障、养老和健康服务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的研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在这个领域我们会发挥更好的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也期待50人论坛成立以后,我们能够务实一些,能够研究一些实际的问题,为有关部门真正的提供一些智能性的建议或者方案,真正能够发挥我们两家优势,而为国家大策、国家大局做好我们的服务。
  谢谢!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万峰董事长的精彩演讲。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这个课题刚才万峰董事长讲到了保险业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点上保险业是长期负债,解决了中国现在的问题:金融市场体系结构性问题,缺乏长期资金有效的形成机制,长期资金来源不足造成资本市场波动,缺乏机构投资者,中国的金融体系内在的不完善,酿造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保险业参与到养老、医疗领域,可以积累大量的长期资金,这个长期资金正好补足了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短板,补足了养老体系的短板,正好形成了良性循环。借鉴王忠民理事长运用金融手段调动资源激活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特别是政策支持下,更好地发挥保险和金融机制作用,提高社会的幸福程度,提高社会的运行效率,让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再次感谢万峰董事长。
  下面,有请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林岱仁总裁演讲,大家欢迎!
  林岱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也十分的感谢姚会长和郑主任能够搭建这么一个学术平台,也再次向两位的辛勤付出表示敬意!
  在祖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我们相聚于此,共同探讨我国健康与养老保险方面的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应对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挑战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养老和医疗》,刚才听了前面几位领导的发言以后,各位领导应该说对整个养老和健康大的方面的制度体系各个方面做了很多分享,我想围绕商业养老保险,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保险公司,围绕着商业养老保险谈一点看法。
  第一、我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应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支柱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出现规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虽然我国现在到2016年底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但应该说我们国家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是我们国家60岁以上人口增长非常快,很多资料介绍我们已经达到2.3亿人,超过了很多世界上一个国家的总人口,而且每年还有800―1000万的增长。所以在这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刚才万总也说了,当然我们也相信国家,特别是胡部长在这儿,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咱们国家这几年确实发展非常快。特别是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咱们几十年的时间使我们10亿多人口都有了社会保障,城镇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也走了职业年金。就算农村农民,几千年农民也没有养老的事情,都靠养儿防老,但是咱们国家也解决了农民养老,哪怕待遇低,但是逐年提高,但是起码这个制度体系有了,所以确实我们国家这几十年整个的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还有大病保险、新农合,也实现了全覆盖。这些方面,确实在社会保障的第一支柱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好。
  但是大家也知道,咱们从全球来讲,怎么有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第一支柱,还有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问题是我们第一支柱发展的非常好,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发展的又非常慢,所以形成了现在一支柱独大,二支柱、三支柱很小,或者基本没有。我认为长期来看,对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长期发展来讲是不利的。特别像现在的第三支柱,按照目前统计来看,也就是占整个退休养老保险的1%的水平。随着发展以后,离退休人员的替代率也在逐年的下降,大家也知道,咱们刚开始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替代率70%、80%,现在是低于50%,这样就使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下降。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老龄事业等等战略目标的提出,对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提供最大的支撑面。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商业养老保险是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是以养老风险保障、养老资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无论是从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落实若干意见的精神,践行保险姓保,不辜负国家对商业保险重视的角度出发,我是希望咱们共同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尤其是个人养老保险能够进一步提升、加快发展速度,能不能用三五年的时间,起码现在有1%,是我们第三支柱在整个养老替代率里达到10%,第一步先这么一个水平,这样可能对保障老年人、退休人员的水平会起到比较大的补充作用。
  第二、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核心是长周期的有效管理
  因为商业养老保险涵盖积累期和领取期,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同时克服不同的年龄阶段、风险的分布和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关键是能否实现跨周期的管理。一方面要根据客户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适应客户不同年龄阶段的风险偏好,实现积累期和领取期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还要将养老资金的运用与一般意义上资金运用区别开,更加注重资金运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第三、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前提是安全性
  当前我国仍处在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加强民众金融风险教育阶段,能否确保商业养老保险的安全,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是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前提。所以,这个方面作为商业养老保险我们有这个优势,当然现在可能大家也知道,整个对商业养老保险这块的发展,咱们中国不管是从各个部委的角度,还是从很多专家学者的角度,可能对整个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特别是个人养老保险,到底由谁为主来发展,现在还有一定的分歧。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商业养老保险,特别是个人养老保险这块是可以保险公司、银行、基金、证券都做。但是可能具体到中国来讲我个人有个看法,可能中国现阶段不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阶段,还是跟国外整个金融、经济发展阶段相比,还不是完全一个水平。
  所以,可能在现阶段还是应该以商业养老保险这个体系为主,来加快个人养老保险的发展。因为,你到了一定阶段以后,比如最简单的,如果完全放开,假设用理财性的产品做个人养老保险,我想可能跟中国现阶段就不相适应,为什么?我想中国绝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要保本的,假设他作为一个养老的钱拿出来做了理财产品,最后说血本无归,我想可能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是接受不了的。但恰恰这一点来讲,保险就有这个优势,保险可以通过分红险、传统险可以有个最低的基本的保证利率,这样从安全角度来讲,我认为在目前阶段保险公司做个人养老保险还是首选。因为从安全这个角度,因为中国资本市场还是发展阶段,还不是完全成熟的阶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第四、不管是从销售、精算、服务等配套能力建设来讲保险公司也是具有第三支柱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是可以由充分保障的
  因为一方面当前基本养老一支柱独大的形势下,要想在短期内形成一定规模、积累一定的资金,发挥第三支柱的作用,必须加强前端政策的宣传、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组织的力度,保险公司具有丰富的保险保障产品的销售经验,涉税业务经营的经验,特别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销售人员队伍,这样可以快速地把个人的养老保险业务推开。
  国家前两年刚开始大病保险由政府来主办的,但是后来国务院决定把它交给商业保险以后,使得大病保险有了的快速的发展。现在大病保险覆盖的人口超过10亿,我们中国人寿一家承保的大病保险4亿多,全保险行业我看到数据是接近11亿。这个数据说明什么?保险公司做这种分散型的个人养老保险具有优势的。因为非常重要的是有一个庞大的销售队伍,像现在整个寿险业起码有三四百万人,我知道光中国人寿销售人员接近200万,有这么一个庞大的销售队伍,那对快速地宣传党的政策各个方面非常有利,要是其他单位没有这么多的分支机构,没有这么多人员,说实在我个人感觉党的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党的政策能不能被广大老百姓接受也还有一个过程。我在工作中也感觉到,现在有很多年轻同志,并不希望把钱存到多少年以后用,他们的这种思想观念还是比较超前的,现有的钱赶快用,甚至还要把未来的钱先用。所以真正说就是出台这个政策,能不能推得开,也不一定像大家想象那么容易。
  比如说税优医疗型的健康险问题,国家先开始在一个城市进行试点,从今年7月1日开始全面放开,但是大家知道目前这个业务开展的怎么样呢?跟我们原来的预期说实在的差距很大,承保的面和承保人都很小。所以真正的个人养老保险即使政策出台,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销售队伍的跟进也不一定能够做得起来。
  因此,我想这个方面可能是咱们保险有这方面的优势,包括在精算方面、服务方面。
  最后,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关键还是科学完善的支持政策。
  大家知道,国际上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整个个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给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有的是在缴费期给了一定的政策支持,税延。也有在投资收益方面给的政策支持。将来保监会各个方面对养老保险的资金投资及监管上可能也要给一些政策,甚至包括我们要交的管理费,甚至还有保险保障基金,那么对税延的养老保险将来要给予一定的豁免。这样把这些全部放在增加投资收益收益,增加老百姓对这种业务的吸引力,否则的话特别是投资收益这块要是没有一定的水平可能这个业务不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对整个开展也是比较难的。
  总之,我就对完善养老和医疗,特别是针对个人养老保险这方面谈这么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林岱仁总裁精彩演讲,林岱仁总裁就商业保险参与个人养老体系发表了重要的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商业保险有强大的销售队伍、良好的精算专业人士和满足个人保障需求的产品,这些对保险参与到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保险参与养老更大有可为,再次感谢林岱仁总裁。
  徐敬惠:尊敬的黄主席、胡会长、王理事长、袁主任、姚会长、郑秘书长,以及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也感谢论坛的组织方让我来发表一下意见,我就简要讲四个观点:
  第一、养老与健康保险是保险业的战略发展重点
  我想在十九大报告学习贯彻中,大家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这一点。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唯一的提供者,又是养老金的先行者、主力军和多面手。可以用全方位、多角度来服务国家的健康及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国外有很多的成熟经验,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案例。但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在不同发展阶段应用的适配性、有效性。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预计未来养老和健康保险将作为保险业发挥它的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一个主战场,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是认为,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老百姓最关心的健康养老需求中主要的承担者。
  第二、保险业历来重视养老和健康保险的发展
  从两个方面来看,先看我们的监管部门,中国保监会在成立不久,就专门成立了相关的职能部门,来专门研究、积极协调政府各个部委,推动养老与健康保险的发展。最近有一两个文件有标志性的,而且历史上没有过的,就是出台了2014年的50号文件,国办发《关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7年又发了59号文,《加快商业健康养老保险的发展》。从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既能够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志,也充分彰显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功能、定位和使命、责任。
  从另外一方面看,在整个行业里面,刚才万总、林总发言中讲到,实际我们有很多的优势,也提供了很多老百姓欢迎的产品。整个行业在收入的增长上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健康保险的增长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积累了大量长期保险资金,还服务了实体经济。中国太保作为一家国企基因、保险情怀的专业机构,我们公司上市十年来,始终是专注保险主业,坚持发展保障型、服务型、价值型的业务,取得了一些收获。当然我们在这个领域中间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要发挥好我们能够涵盖健康、养老、寿险、资管全牌照、全资质、全专业的服务能力。
  第三、把握民众对养老和健康保险需求的整体性、连续性、互补性的特征,发挥好我们商业保险的专业优势。
  我理解老百姓对养老和健康的需求不是孤立的,对一个个人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对一个家庭有不同的变化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养老和健康的需求肯定是整体的,不需要被分割成若干的碎片,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机构、不同人员提供服务。所以整体性要求不仅仅是要获得保险金的给付,更重要的是得到相应的一揽子的健康养老保障的服务。刚才胡会长讲的象限,四个象限中间,现金的、服务的、短期的、长期的,实际上这四个象限中间商业保险是可以全覆盖的,现在覆盖不够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能覆盖,是我们有个成长的过程,我们在不断的提升。我想将来肯定会做的更好。
  这个过程有一些要求:连贯性的要求,就是根据它的生命周期以及家庭的变化。它在每个阶段里面都有不同的需求在累计。互补性要求,主要是跟社保体系中间的互补,它的特征非常之明显。社保能做的,我们有我们的特点,社保不能做的,我们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商业保险在经营养老服务提供健康保障方面有它的独特优势,因为今天主题中间有个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在15个试点城市中间太保积极参与,现在在10个以上的城市都有我们的服务,我们也在体会,我们在跟政府沟通的时候,政府部门问你们商业保险公司参与这么积极,你太保在这个中间还拿了这么多试点城市,你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认为行业的优势主要是产业链的延伸,这个已经有很多的机构在实践。第二我们有整合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长护里有不同的功能板块,比如说失能失智的评估,保险机构不可能有自己的,但是可以整合,提供相应的实体服务的品种也是可以自己做,也可以采购社会上的。再有就是可以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规划,就是我可以一对一的对个人和家庭提供从健康到养老完整的服务建议,就是刚才林总讲的,我们现在销售队伍不仅是量的扩展,主要是质的提升。现在我们销售队伍中间也在努力打造围绕老百姓健康养老的需求,你去识别、你去规划、你去建议,你可以给他提供不同阶段的保险产品,以及后期兑现的实物的给付。
  所以,对一个商业保险公司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好生命表的数据基础和独一无二的精算技术,提供涵盖百姓所有人身风险和健康保障需求的产品。这里面讲到了税延养老,最早是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在批复这个文件中间提出的,将近十年了,现在可能是呼之欲出,但是我们更希望在这么长时间酝酿中间,有更多的受益人群能够参与试点,而不是局限在上海或者个别地区,只有当有更多人群参与其中之后,才能对制度的有效性或者制度的普惠性发挥它的试点的优势或者是试点的效应。税延养老产品当然跟社会保障体系是很好的弥补,我想这个都是相得益彰的,当然我们更加呼吁国家在政策支持力度上能够进一步加大。
  第四、不断提升养老和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是我们保险业的初心和使命
  所以我们也会积极地运用好“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这一社会智库的平台,加强理论的研究,立足全局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的经验、适合的经验,来服务我们中国的养老健康事业发展。
  谢谢大家!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商业养老保险在发挥整体性、连续性和社保的互助性等等优势,在作用方面需要整个的来构建完善的养老产业、健康产业链,同时能够建设风险收敛型社会,保险发挥风险管理功能,长期稳定风险管理功能,整合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权益、收益、成本风险管控,这个风险管控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就是王理事长说的良好的资源配置,风险约束性社会的构建需要引入市场机制,需要引入商业保险的服务,需要激活各位主体参加的积极性,包括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使我们社会成本降低,我们生活更加美好。再次感谢徐敬惠董事长。
  下面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论坛联合发起人郑秉文先生,来做“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的背景以及未来展望、研究规划的发布,有请。&
  郑秉文:黄主席、胡部长、王理事长,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论坛的背景和发展想法做个汇报,讲这么几点:
  第一、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是我们发起这个学术平台的初衷
  两个月前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了历史性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民生工作。
  一周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在民生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站在新起点的阶段,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还需要不断深化理论和政策研究,持续努力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十九大精神感召下,中国保险学会的姚庆海先生和我一拍即合,决定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而建立一个非社团、非组织化、非常设的学术会议平台,联合发起召开“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在保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领导和部门支持下我们召开了今天的会议。
  第二、关注和研究养老与健康这两个短板是这个学术平台的主要研究领域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正、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事儿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这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那就是在十九大报告当中说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难题,也就是说,民生补短板主要就是这五个领域或者说存在五个短板。十九大报告在基本方略的第八条中标题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当中,对七个问题做了详细论述,其中第三个问题就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第五个问题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姚庆海先生和我发起的论坛所关注的领域就是养老和健康这两个短板,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
  第三、商保和社保相结合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九大重要论述为我们建立这个50人论坛指明了方向。“兜底线”是指社保的定位,“织密网”少不了商保的参与,“建机制”指的就是社保与商保之间建立起互动的机制,建立起一个覆盖商保和社保的顶层设计。“多层次”是指商保参与整个社保体系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大家知道,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由国家建立一个支柱的(大概只有新加坡)。姚庆海先生长期在商保领域工作,有丰富的宝贵经验,是这方面的专家,又在统领商保领域的中国保险学会研究工作。我常年工作在社保研究的学术一线,学术背景是社保。我们团队是积极主张社保与商保相结合的研究团队,今天发布的大家拿到手的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就是商保和社保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因此,姚庆海先生和我共同发起构建这个学术平台,是我们两人共同学术兴趣的结果,是我们两人分别领导的两个团队共同使命的追求,是新时代感召下,为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而做出的努力,是为商保与社保相结合而做出一个尝试。
  第四、在改善民生上保险回归本源应该包括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
  在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和这次会议重申了金融的天职,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可以说在总书记提出的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的原则中,排在首位的是金融要回归本源。对保险来说,它的本源就是保险本身,就我个人理解,金融的本源是服务经济发展而不是被利益绑架后的吸血。对保险而言,如果说经济领域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是防止触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那么在民生领域保险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领域,必然包括养老和健康。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平安中国和健康中国,在平安中国这个概念中必然包括养老,在健康中国这个战略中必然包括商保的健康保险。
  第五、当前保险回归本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好两个《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两个文件,一个是早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一个是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人们热盼着延税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早日启动。
  第六、论坛的宗旨
  我这里就说两句话:一句话,2015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坛把它作为自己的目标。第二句话,正如胡晓义部长讲的那样,借鉴发达国家医养融合发展的有益经验,也是本论坛重要发展的宗旨。
  第七、论坛的形式
  论坛采取常态化学术机制和举办非常态化的学术活动相结合,这是第一。第二论坛力争多开一些研讨会、发布会,做一些研究报告,尽量做一些指数研究和标准的研究,服务保险、服务商保和社保的结合,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将论坛作为重要的发布平台。
  第八、关于论坛机制
  由于十九大召开到现在两个月左右,时间紧,这次会议后姚庆海先生和我将与业内各位大咖共商论坛的具体工作安排和机制协调,最终确定论坛的成员名单。
  以上讲的正确的地方代表联合发起人姚庆海先生,不正确的地方由我负责。
  谢谢!
  主持人(姚庆海):感谢郑秉文主任对论坛八个方面的精彩阐述,我都完全同意。
  十九大提出要观大势、谋大局、干实事,论坛就是要集中高端智库力量,发挥新型智库作用,集中我们政产学研的专家力量做好相关的服务,这点我们论坛下一步要竭诚为各方面,为中国的养老中国的健康保障事业服务,发挥商业健康和商业保险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方面集中多出好的成果,多让大家提出建议,同时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
  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精彩演讲,下面我们把论坛的主持交给中国资产管理协会曹德云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有请曹会长。
  主持人(曹德云):在今天上午第一单元里面,几位领导和老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就养老与健康保险发展的功能意义、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以及操作路径和具体措施做了高瞻远瞩的重要阐述,我想这将成为推进此项工作的重要指导。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上午论坛的第二单元,由论坛的6位核心成员进行精彩发言。这6位核心成员也是十分精彩的组合,我觉得这个组合有三个特点:第一,产学研相结合。第二,医养健相结合。第三,资产负债管理相结合。所以这6位核心成员的精彩发言十分值得我们期待,我相信将会给我们带来十分精彩的观点,也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迪。这个板块的时间是1小时,希望每位演讲嘉宾控制在10分钟左右。
  首先,有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同时也是保监会重大决策专家委员会的委员,请他就商业年金问题给大家作精彩发言,大家欢迎。
  郑伟: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上午好!
  10分钟之内跟大家汇报三个问题的思考,主题是商业年金。第一商业年金为什么重要;第二商业年金有没有发展空间,有没有可用的资源;第三是商业年金需求有什么样的特点趋势,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第一、商业年金为什么重要?
  过去我们比较习惯于养老要靠政府,在几年前美国有个机构做了东亚六个地区的调研,在大陆受访者当中,认为养老主要靠政府的比例在六个地区是最高的。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挑战非常大,今天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去讲关于缺口问题,但是在这样的可持续性挑战背景下,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长期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的。
  十九大报告在讲社会保障的时候,大家注意用的定语“保障、适度、可持续”,保障、适度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可以认为它是强调不能太高也可以强调不能太低,但是我从当中读出的味道是不能太高。
  接下来几张图表,是从今年新发布的《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里呈现的数据。我们看最后一列累计结余,每年其实是在逐年增加,不管是职工这部分还是企业这部分都是逐年增加。所以表面来看我们社会保险第一支柱可能没有什么压力。但是我们看背后的数据其实挑战非常大。比如我们企业养老保险的抚养比,若干年前3.16个在职职工养1个退休职工,下来已经下降到2.8个,并且继续往下走。再一个征缴率,100个人里头原来有90个人缴费,到现在100个人里头只有79个人缴费,而21个人不缴费。
  另外,在基金的征缴收入,大家注意看,从增长率来看,从2012年开始,上面那张表收入的增长率就已经开始低于支出的增长率,并且从绝对数来看,从2014年开始,基金的征缴收入已经不及当年的基金支出,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财政的补助只考虑征缴收入,从全国范围来看,即使搞了全国统筹,2014年开始也出现了收不抵支。另外基金的结余原来月数是19.7个月,到2016年已经降为17.2个月,诸有此类的数据还有很多。
  这种情况之下,虽然我们报告当中显示的基本养老金的替代其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已经发现随着最近这两年调待的比率从10%降到6.5%、5.5%,我们替代率已经由67.5%降了两个百分点,而且这个替代率实际上口径是缴费基数。我们知道,缴费基数和社平工资有非常大的差距,大约只有63%这样的水平,如果对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还要打63折。
  养老金调整无外乎考虑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我们做了简单的测算,以缴费工资为基数对标,如果目前养老保险制度不做改革,本世纪末这个替代水平会降到35%左右,如果以社平工资为参照,不做改革,替代率会降到20%左右,所以这样的背景下,先不讨论潜在资金缺口能不能弥补的问题,即使能弥补,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趋势应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靠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好一些,强制性的。企业年金这块覆盖面2016年的数据大概是6.7%、6.8%这样的水平,前几天发了企业年金的办法,这个办法和之前办法相比有一个不同的提法,就是国家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所以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有个态度在这个地方,但是这个市场想要进一步的激发需求端的需求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第三支柱的商业年金非常重要。所以我特别同意前面几位领导和嘉宾观点,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当中三个支柱都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商业年金就不可或缺。不展开讲,当然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积累期、领取期,积累期可能有多个市场主体参与,但是领取期阶段,应该说商业养老保险有独特优势的。
  第二、商业年金有没有发展空间,有没有可用资源
  之前我们利用微观数据库做了一个测算,以2013年数据,因为2013年数据相对发布比较完整。我们看三个层次替代率,第一层次只考虑公共养老金,第一支柱。第二层次考虑公共养老金加上私人养老金,这个私人养老金包括了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第三层次再把除了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之外再加上资产,包括金融资产,特别是他的房产,在一定的框架下做一定的测算,我们发现2013年数据,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大约35%,加上了私人养老金之后这个替代率增加了一点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意味着目前在我们市场上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如果我们把金融资产、房产这些资源加上去,在一定的假设下做测算,我们发现这个替代率可以有个非常大的提高,可以提高到69.8%,这个问题也呼应了万董事长讲到的,老百姓还是有很多资源可以参与多层次的养老保障的。
  第三、商业年金需求有什么特点?
  我们做过另外一个小的研究,以咱们国家30个地区过去这些年的相关数据做一个测算,我们发现居民的商业年金需求和人口结构的变量和社会保险的变量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人口结构这方面,老年抚养比,城镇化率提高对于居民年金需求都会产生正面影响。社会保险又分养老和医疗,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提高年金需求会相对下降,他们之间是替代关系。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和年金需求是互补关系,如果有更高的社会医疗保障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年金保险的需求。另外收入和预期通胀也会对年金需求有一定的影响,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大的趋势,人口结构方面肯定是老龄化,社会保险方面,第一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障的水平基本是持续下降的趋势,医疗保障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之下我们相信会有所提高。所以所有这些未来的指向其实都是中国居民商业年金的需求会有一个正的增长。
  这个结论如果能够成立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一在政策导向方面,既然有正外部性,是不是应该考虑基于一定政策的激励,特别是全球范围内还存在一个问题叫年金迷题,就是经济学里讲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去管养老问题,这方面政府政策导向是不是应该有一定的作为。
  第二商业年金既然有潜在增长的趋势,那么在供给侧方面是不是有改革的创新和它相呼应,达到供需平衡的效果。
  第三在政府监管方面,包括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包括不同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包括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英国和美国经济学家Nicholas Barr和Peter Diamond他们在2010年的一篇报告里头讲到,“如果认为因为私人养老金由私人部门提供,所以减轻了政府对养老金的责任,那么这个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虽然我们强调要发展商业养老发展商业年金,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是政府角色的弱化,相反其实是更重要的强化。比如刚才前面几位嘉宾提到英国的例子,他们在普及宣传商业年金的支持政策,在提供税优的激励,在实施严格的监管,甚至提供兜底保障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在未来在商业年金市场发展的领域,中国的政府还是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只有各方力量汇聚起来才能安然渡过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
  谢谢大家!
  主持人(曹德云):十分感谢郑教授,通过对发展现实的深入分析以及数据的实证分析,向我们阐明了一个结论,就是商业年金的发展仍然有巨大的空间,当然这个空间变成现实生产力仍然需要政策的支持、监管的鼓励和产品的有效供给。郑教授的发言对我们下一步做好商业养老险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下面,有请太平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毅先生,就新时代、新平台、新作为给我们作精彩演讲,大家欢迎。
  彭毅:尊敬的姚庆海会长、郑秉文教授、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很高兴参加“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大会。这是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建立的新平台,显示了我国养老与健康保险事业发展有了新气象,必将在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方面展现新的作为。作为一家养老保险公司的代表,能够参与和见证这一盛事我倍感荣幸!
  太平养老成立于2004年,是中管金融机构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专业经营养老金业务和员工福利保障业务的重要子公司。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保监会、国家人社部、中国保险学会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紧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需要,积极践行集团“三年再造”战略和“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养老资产管理和民生保障管理综合服务提供商”,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无论是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团险核心业务,还是净利润均实现接连翻番增长。目前,我们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600亿元,团险总保费约45亿元,服务年金客户超过1万家,服务团险企业客户超过9万家。自2010年以来,我们开始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积极参与江苏、山东等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致力于培育和开拓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我们先后承办了江苏南通、苏州、吴江、山东济南等地的长期护理保险业务,覆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约600万人口,年筹资总额达到5.6亿以上。此外,我们还不断加强长期护理保险理论研究,参与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与制度选择”课题,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完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向未来,我国养老与健康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59号)等政策文件,行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今天,“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的成立,恰逢其时。作为论坛的一员,我们将积极参与论坛的活动,努力支持论坛的建设,并就如何在这一新平台展现新作为提三点建议,和大家共勉。
  一是建议把论坛办成学习研究的平台。作为行业高端学术论坛,应要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直面行业发展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发挥好平台的作用。正如刚才几位领导和老师指出的,当前三支柱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支柱独大,但保障力度不足、国家负担比较重,二支柱覆盖范围较窄、增长乏力、税延实施效果低于预期,三支柱尚未正式落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待进一步完善。为此在这里提三点建议:一是在第一支柱方面,建议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根据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已经启动,但总体投资运营工作进程仍有待提速。建议尽快研究完善资金统筹模式,提升统筹层面,进行集中统一委托管理。同时,建议逐步扩大基金的投资范围,兼顾安全性及收益率,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二是在第二支柱方面,建议加快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与参与率。建议进一步降低企业年金计划建立门槛,提高税收优惠力度,促进广大中小企业自主建立年金计划,提高覆盖率。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运营政策,拓宽投资范围,适当提高权益类和另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放开境外投资,加快推进企业年金配置全球化资产,提高基金投资收益水平。三是在第三支柱方面,建议不断完善税收优惠配套制度体系设计。建议适度提高税收优惠力度,提升消费者参与意愿,提高参与率。研究完善个人账户管理,充分尊重个人对养老账户的支配权,以个人账户为载体,从最终受益人的角度不断完善账户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产品设计与供给,在契约型保险业务发展同时,建议实施推出信托型的个税递延养老产品,并将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纳入税延范畴,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二是建议把论坛办成创新探索的平台。作为养老与健康保险领域的重要智库,论坛应站在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发展的前沿阵地,抓住行业发展重点,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如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建议在现有试点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加大对商业保险机构的扶持力度。建议人社、财政、民政、卫生、老龄委等相关部门联合,结合现有城市试点情况,尽快研究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及相关专业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建议政府对整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商业保险公司的竞争选拔、进入和退出机制,制定对商业保险公司的优惠政策。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符合长期精算平衡规律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形态行业范本,并将该产品独立核算,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商业保险公司适时开发和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特别是中高端人群的长期护理需求。
  三是建议把论坛办成交流合作的平台。论坛聚集了国内养老与健康保险领域以及社会保障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和行业高管人员等,为政、产、学、研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期待论坛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年会和各种研讨活动,就市场热点、客户痛点及发展难点等举办专题研讨,加强成员间的信息分享和沟通交流,促进成员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我国养老与健康保险事业加快发展。
  进入新时代,保险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新时代的新平台,论坛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论坛建设成为养老与健康保险领域研究有高度、探索有力度、交流有深度的高端智库平台。
  谢谢大家!
  &&& 主持人(曹德云):十分感谢彭总,他以新时代、新平台、新作为作为发言的主旨,介绍太平在养老和保险和健康保险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分析了当前的政策环境,也特别了三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加强政策推动、加强理论研究、加强交流合作,特别是在推动第一支柱扩大投资范围,第二支柱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第三支柱加快税优的推进以及提高税优力度,我想这些工作也将成为整个行业,包括监管部门,包括市场,同时也成为论坛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方向。
  接下来,有请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艳华女士来做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全面对接医养三支柱做大民生工程最佳服务方》,掌声欢迎。
  李艳华:各位尊敬的领导好,姚会长,郑主任,非常感谢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发起这样一个论坛,我们收到这样一个邀请感觉非常的激动,而且也非常期待这个论坛在我们未来的发展中给我们更多的帮助。因为前面领导以及各位专家,包括保险的前辈,万总、林总,都做了分享。
  大家知道这项工作,医养对中国老龄化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在座的也有50后、60后,我们当时响应国家的号召独生子女,其实也面临着我们自己将来养老怎么办的问题。这些学者们都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我们只是拿了一些结果的数据来这里进行对比。所以我想我们第一支柱有财政的压力。第二支柱方面,我们做了十年的企业年金,我们知道哪些企业做了,哪些企业没有做,其实这个覆盖率也是很低。第三支柱如何做大做强,目前我们在尝试中感觉这个空间非常大。
  在医疗方面也一样,我们2016年卫生总费用达到4.5万亿,占GDP的6%。再看看发达国家占GDP的10―15%,同时商业保险支付仅占卫生总费用的2%,所以这个市场巨大。我96年到泰康,20多年我们看到了个人的需求。所以大家看到的PPT上的这些数据我不详细说了,而且专家研究的更精细。
  我们现在制定一些政策,在市场说开拓的时候大家都感觉有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到底这些依据显然觉得不足,但是我们确实无能力做这些研究,今天正好理论专家和教授都在这里,我觉得大家在一起会把这个市场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养老保险费调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