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优先劣后杠杆比例比例是1:1,你投资500万,优先收益率年华8%,投资期2年,假

投资学第四章课后题目(不含答案,张元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投资学第四章课后题目(不含答案,张元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劣后」是个什么概念?经常用于什么场景?
信托?有限合伙?基金?什么情况下用?
泻药。好久不回答问题了,趁着假期鞭策自己一下。我不是学法律出身的,对于法律上的一些条款限制并不甚明了。但是劣后在金融领域是一个经常被用到的概念,以下仅仅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理解(layman's perspecitve :))。什么是劣后?劣后与优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是在金融产品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风险/收益安排。我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优先/劣后结构,但是他一定是一个天才。一般来说,从收益来说,优先级会保有相对确定且封顶的预期收益率;而劣后级没有确定的收益率目标,在最简单的优先/劣后结构中,支付完优先级的收益之后,产品投资所产生的一切剩余收益都归属于劣后级。当投资发生损失时,首先由劣后级吸收,如果劣后级被完全损失,才会损失到优先级。因此,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劣后级代表了风险最高的那一份,而优先级则是相对低风险的那一份。优先/劣后结构有很多变身或者进阶版本~~~比如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常见一种优先(senior)/夹层(mezzanine)/劣后(equity)的结构。国内有一个类似产品,就是2012年(2013年?记不清了。。。)上汽财务公司发行的上元系列个人汽车贷款ABS。它的现金流遵循一个Waterfall原则,也就是还完了优先级再还夹层,再还劣后级。其中优先级和夹层级的收益是固息的,这样就导致优先级收益有两层保障,评级大为提升。。。AAA。。。。如果客户需要,优先级还可以被做成完全固息、确定期限的AAA债券产品,而夹层级则吸收所有住房抵押贷款的早偿风险(prepayment risk,个人贷款中最常见的一种特有风险)。保证优先级的收益现金流和存续期稳定,牺牲掉夹层档的现金流确定性。而大部分的违约风险则将由劣后级来吸收。这就有点扯远了。总结来说,优先/劣后结构里面,投资的风险/收益被重新分配,变身成为风险较低但是收益确定的优先级,以及风险较高但是收益较高的劣后级。为什么要采用优先/劣后结构?任何一种金融产品,最终都是要投资到一种资产上去获得收益(否则就是旁氏骗局。。。),而任何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都一定会服从某一种概率分布。是的,哪怕一个票面确定的本币国债,持有到期后的预期收益率理论上也是一个概率分布,具体原因参见导致LTCM覆灭的俄罗斯国债违约和导致万国覆灭的国债贴息(两个极端的例子)。真实生活中的个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对于收益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期望。优先/劣后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优先级投资者对收益率的确定性要求。而对于劣后级的参与者来说,优先/劣后结构则满足了他们对于杠杆的需求。由于优先级投资者无法参与预期收益率之外的收益分配,对于劣后级来说,优先级其实就是一个固定利率的融资来源。只要劣后级投资者认为产品投资具有很大可能性获得超过优先级收益率的资产回报,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取远远超过自身投资份额的回报。对于一个足够分散的投资组合来说(无论是股票、债券、贷款、票据、大宗商品还是房地产),由于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会接近正态,只要劣后级的比例设置合理(相对投资组合波动率),优先级的收益率可以得到极大保障。在实践中,国内的监管也允许优先/劣后结构下的产品,在宣传时对优先级使用“预期收益率”,而收益不分层的完全主动管理产品份额则被禁止使用。国内金融产品中常见的优先/劣后结构首先是资产证券化产品了。如果没有收益和风险的重新组合分级,就完全不会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其次是分级基金。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基金公司宣传时不会才去“优先”、“劣后”的用词,一般来说,他们会被分别称为“稳健”份额和“进取”份额。理财产品。很多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证券的银行理财产品在结构上会通过集合资金信托构建优先/劣后结构,劣后份额的投资人同时也是产品的管理人或者投资顾问。另一种是被异化的优先/劣后结构,也就是融资性信托/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这一类产品的机构一般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或者融资来源枯竭的工业企业。一般来说,投资者只认购这类产品的优先级份额,年化收益率8%-15%,而融资人自身认购产品的所有次级,表达了偿还债务的善意。虽然整个产品的结构和收益规定都与普通的优先/劣后结构相同,但是由于融资性信托的借款人是单一的,因此风险也是单一的,所以实际上是一个0-1分布。一旦发生违约,无论是否有劣后级,优先级都会出现损失(参见近年所有发生信用事件的信托违约,它们清一色采用了这种异化的优先/劣后结构)。但是,由于采用了优先/劣后的结构,这种融资性信托仍然能够对其优先级份额推广预期收益率,这就是一个监管与现实的差异了。
得票数最多的答案说的已经非常好了,补上一个通俗的例子便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如有错误,请指正~------------------------------------------王小明是个炒股高手,据小明自己统计,他炒股的资本增值率在每年15%左右,但他总觉得只拿自己的钱炒股挣的不够多。有一天,小明找到了煤老板李富贵。王小明:李总,最近股市很活跃啊,大家都说牛市要来了,我这里有一个特别好的计划,咱俩合伙炒股,一起挣钱怎么样?李富贵:王先生啊,我听说过你,大家都说你年轻有为,是金融界的新秀。你好好给我说说你的方案,不要觉得我不懂金融就糊弄我啊~小明:哦是这样的,我现在有1000万,自己炒着股票也挺舒服的,但是李总你也知道,股市上那都是大鱼吃小鱼,1000万也就是个大点的散户罢了,我想,咱们按照3:1的比例出资,你出3000W,我出1000W,再加上操盘由我来出力,这样咱们就有4000W了,很多事办起来就方便了。李富贵:这个我明白,小王你操盘我还是很放心的。不过说句不好听的,我听说股市风险很大啊,一不小心就赔光了。我一向不太喜欢风险,如果赔了咱们怎么承担损失呢?王小明:我准备按照现在金融行业广泛使用的优先/劣后结构来,你当优先,我当劣后。具体来说,赔了先赔我的那1000万,等我的1000万赔完了再赔你的。而且如果你还怕有风险的话,等赔完了我的1000万,你有一次机会选择收回你的3000万,这样你就损失不了了。李富贵:这么好?你不是在忽悠我吧?虽然我不懂金融,但我也知道风险和收益对等的道理。嗯……既然这样的话,那赚了钱一定是你拿大头吧?王小明:赚了钱的话呢,是这样分配的:如果最后收益低于8%,咱们直接按出资比例分钱;如果高于8%,你的3000万所获得的高于8%的部分都归我。小明暗暗算了算:(如果最后收益15%,那么你的3000万份额就拿8%,我的1000万份额除了拿本身的15%之外,我还能拿另外的3000万的7%,合起来我能拿到1000万的36%这么多)李富贵:嗯……听起来还不错……咦不对啊,亏了的话我一分钱收益都没有,挣了钱也没我的份,我最多只能拿8%,你这个方案我没法接受,你至少得给我保本保收益吧?王小明:这个嘛……也行,那不管赚了赔了,不管赚多少,你的3000W都拿8%收益你看怎么样?李富贵:这样还凑合……哎哎不对啊,这不就相当于我按照8%的利息借你3000万炒股了吗?王小明:这么说其实也没啥错,很多基金的优先份额真的就是包装成债券,银行理财等形式卖出去的~李富贵:8%的利息也挺高了,也不是不行……对了,我听说股市上有个东西叫融资融券,也可以借钱炒股,利息也差不多是8%,你干嘛不去融资呢?王小明:李总你有所不知啊,首先融资只能融一倍以内的,我有1000万,只能融到不到1000万,没法再多融了,其次融资之后只能买蓝筹股,哪有跟你合伙这么灵活~李富贵:这样啊……那我可不能这么轻易借给你了,如果收益达到8%以上,超过部分的收益我要分成,就分20%好了~王小明:李总这你就不地道了,我一点没蒙你,你还不念我的好……这样吧,收益率8%改成7%,我再给你超出部分20%的分成,你既有稳定的收益又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样总行了吧?李富贵:嗯……行吧,你们搞金融的就是点子多~
楼上二爷已经回答得很详细了,我再补充下。简单点说,劣后就是投资组合中的一种安全垫,投资组合亏完劣后的本金之后才会开始亏优先级的本金。当投资组合超过预期收益,优先端的资金仍然收取固定回报,剩余收益都给劣后端。当投资组合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则劣后端资金会用来补贴优先端,以保证优先端的收益。相当于优先端把钱“借”给劣后端,对劣后端而言是一种杠杆操作,杠杆比(优先劣后比)越高,赚钱的时候劣后端就赚得越多,同理亏的时候劣后端就亏得越快,这跟炒期货、融资融券是一样的道理。假设一个结构化融资产品,优先劣后比为10:1,优先端收益固定为10%,那么大致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整个投资组合最终综合收益超过10%,则优先端资金赚取的收益,每超过10%一个百分点,都会给劣后端在10%的基础上增加十个百分点的收益,假设投资组合整体收益是11%,则劣后端最后的收益是21%;2、如果整个投资组合最终收益是10%,则优先劣后端的收益都是10%;3、如果投资组合最终收益大于0但小于10%,则劣后端则要将自己的收益和本金贴给优先端,以保证优先端的收益,这个例子中,当投资组合的收益为0时,劣后的本金就得全部贴给优先端了,再亏的话,优先端10%的收益就无法保证了,甚至开始侵蚀本金。因为对房地产及政信类信托接触比较多,下面详细谈谈这类信托的结构化设计。假设某个房企集团拿了一块地10个亿,房企通过给项目公司股东借款10个亿将土地款付清。现在准备通过信托融资套回5个亿。那么信托可能会这样设计:成立一个10个亿的信托计划,项目公司土地抵押,集团担保,优先端向社会投资人募集5个亿,劣后端5个亿由该集团公司用其对项目公司的5个亿债权来认购,或者房企去找5个亿的过桥认购劣后进信托户兜一圈,反正最后5个亿还会回来。用《让子弹飞》中县长筹钱打土匪的例子来理解这种信托结构是再合适不过了: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交钱。得钱之后,将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县长就是信托公司,豪绅就是房企,百姓嘛。。就是百姓。10个亿的信托资金给房企后,房企的5个亿就回来了。其实这笔融资就是房企抵了价值10个亿的土地,跟信托借了5个亿,抵押率50%。信托干的就是一笔简单的典当行的买卖,那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主要是为了包装信托产品方便销售。没经验的投资人一看优先劣后比1:1,感觉这个安全垫好厚啊,完全没有侧漏的风险,买买买。房地产信托的增信与风控措施其实是比较简单无脑的。关键就是“多重保险”。即要求每一单项风控措施看上去都能保证借款本息。集团为项目公司融资担保,那么就要求集团的现金流要能覆盖所有债务的本息,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就能覆盖本息那简直堪称完美。土地抵押,抵押率50%,这在一、二线城市还是非常保险的,出现极端情况要处置土地的时候,打折打到5折还没人要的情况还是极少出现的。等等,不过,当整个楼市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大集团被火烧连营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土地因为太贵,真到火烧眉毛的时候却难以变现。当然了,目前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虽近尾声,但还没停,不过中国房地产捡钱的年代已经结束,就像股市一样,以后房地产的机会都将会是结构性的。
应该是相对于优先权的。通常优先权先行收益和清偿,劣后权后收益和清偿。但是优先权风险小,收益不如劣后权大。劣后权风险大,收益也更丰厚。在项目损失时,优先权部分先行清偿,劣后部分自然就等于“贴钱”保证优先权投资人收益。通常发生于信托中。信托公司会把产品设计为大部分优先权,小部分劣后权,通常我看到的例子中,信托产品购买人(投资人)都是购买优先权部分,而融资人持有劣后权部分。
仅对优先/劣后结构的历史做一点介绍,具体内容上面都解释很清楚了,若还不明白,找本有关结构化产品的书看看就好了。言归正传,优先\劣后结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垃圾债市场随着CDO的发明逐渐而出现,但当时的CDO并不火,直到遇到了CDS这个大杀器,真是春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次贷危机什么的都是后话了。至于CDO这是哪家天才机构发明出来的,我想对美国垃圾债市场历史有所了解的人而言,这也不言而喻了。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劣后就是优先亏损。相当于分级基金里的b类。劣后同时也是优先获得收益权的。
简单来说,劣后与优先相对,亦即在偿付优先度上排在优先级/普通级之后。常见的如分级基金,假设一个债券基金分A、B两级,A级是优先级,B级劣后。如果基金出现亏损,A级将优先得到偿付,B则在A级得到收益后才被偿付(具体额度、分级方法取决于基金条款)。简单来说,A级风险较低,B级风险较高。(当然,较低的风险也是放弃部分期望收益获得的,因此A的价格会比B高)。一般而言,劣后部分会被基金自身或者投行持有,很少卖给普通投资者,因为其风险比较高。投行以低价接过这些高风险class后,可以对其风险进行部分或全部对冲,取得其想要的风险收益组合。
本金风险从优先LP到GP递增,收益/投入递减。这个结构利于大投资方保护本金,也利于合伙人努力工作获得超额回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文/21世纪经济报道 钟辉
无风险收益率下降,权益类投资接棒“非标债权”类投资,成为资金投资的新宠,专注债权业务的银行也不例外。
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贷款业务相关管理办法也要求,银行贷款资金转款专用,严格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向股市。因此,从法理上来说,银行自营资金和信贷资金不能直接流向股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银行对接股市的主要是理财资金。而对银行理财资金对接股市,相关监管办法尽管有严格规定,但实际操作中仍有一定创新产品设计的空间。
按照现行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9】65号)第十八条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理财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
“监管办法对理财资金直接投资二级市场是比较严格的,银行实际操作中通过一些通道方式间接投资一级半市场,或其他创新金融产品的权益类投资,还是可行的。”一位国有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通道方式做权益类投资,目前监管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去年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提出‘穿透原则’,但这里是否使用‘穿透原则’并没有明确说明,而且管理办法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并没有正式实施。”
那么,银行理财资金对接股市的方式到底有哪些?本报记者以招商银行的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结构为案例,进行剖析。
模式一:私募基金MOM委托投资
所谓MOM,是指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Manager
ofMangers),即资产管理人通过长期跟踪、研究其他投资经理的投资过程和风格,挑选多位符合自身要求的投资经理,以子账户的形式进行委托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招商银行内部材料显示,招行作为委托投资方,将理财资金委托给私募基金进行投资。理财产品采用管理人之管理人模式(MOM)进行投资管理,通过对合作机构的研究评价,筛选多元投资风格类别的优秀投资人构建投资组合。
“在合作机构的选择上,要对合作机构的过往投资业绩进行综合评分,然后再根据评分情况从多角度进行考核。”一位招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评分标准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衡量管理人相对市场超额收益的ALPHA指标,衡量管理人投资收益率波动的年华波动利率指标,衡量管理人经β系数调整后的超额收益的特雷诺指标,衡量管理人相对市场指数最大跌幅的相对市场最大回撤指标,权重大约为50%、20%、20%和10%。”
据记者了解,招行通过私募基金MOM委托投资模式主要是“睿远”系列理财产品。睿远理财计划是招行推出的A股掘金系列下的理财产品,属于净值型理财产品。
以日成立的“招商银行钻石财富之睿远稳健十一期理财计划”为例,该产品为不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产品,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资产和证券类资产,投资比例前者为60%-100%,证券类资产不高于40%。其中权益类资产通过信托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通道投资于股票市场、股票定向增发、风险缓冲型定向增发项目、可转债、高收益债、对冲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组合。
“权益类投资最终投资标的也不仅仅是股市,还有其他标的,具体投资都是按照系列产品类资金池的模式进行配置的,在现阶段证券市场行情比较好的情况下,肯定会偏重股票投资。”上述招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睿远稳健十一期”不保障本金和理财收益,属于不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型产品。在招行内部的产品评级为R2级别,属于稳健性产品。
据记者统计,自2102年以来,招行共发行“睿远稳健型”产品共十一期,累计发行规模超过450亿;此外,还发行“睿远平衡型”产品共两期,累计发行规模为120亿。“睿远平衡型”的投资范围与“睿远稳健型”类似,但其证券类资产投资比例提高至“不高于60%”,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为40%-100%,在内部的产品评级为R3,属于平衡型产品。
根据招行内部的材料显示,截至2014年5月份,睿远稳健1期-5期,分别运行1041天、671天、487天、290天、166天,实现年化收益率分别为8.41%、7.54%、8.53%、6.46%和15.9%。
“这是一年前的数据了,在牛市的带动下,2014年下半年后发行的睿远稳健7期、8期年化收益率早就都超过30%了,1期-5期的净值增长也很快。”上述招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这个产品都卖得很好,几乎不用营销,客户都在抢,睿远系列今年已经新发行5期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招行“睿远系列”2012年-2014年上半年的两年半时间累计发行规模仅约100亿,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一年中累计发行超过470亿。
模式二:量化对冲基金结构化投资
在“睿远”私募基金委托投资的基础上,招行进一步衍生了多元的投资策略,其中包括以提高高收益债券和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的“道远”系列,和投资对冲基金的“宏远系列”。
“‘弘远系列’今年才刚刚推,主要是与市场上优秀的量化对冲基金合作,将一定比例的理财资金配置对冲基金,提高产品收益率。”上述招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以日成立的“招商银行弘远稳健一期理财计划”为例,该产品为不保本浮动收益类型产品,内部评级为R2级别,属于稳健型产品。“弘远一期”投资范围为证券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分别为0-95%、5%-100%。
其中,证券类资产主要投资于中金基金浦金对冲资产管理计划的优先级份额,该计划为结构化分级产品,优先级份额享有本息优先偿付权利,劣后级份额投资比例不低于20%,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多个量化对冲投资策略,策略主要通过算法交易投资于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可转债等高流动性资产。
事实上,招行类似于“弘远”系列以结构化投资的方式投资证券市场的理财产品,还有“睿安系列”和“智远系列”,三者均为“睿远系列”的衍生系列理财产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招行“睿安系列”理财产品,是在“睿远系列”的基础上,继续在股债混合投资策略上进行创新,通过提高股票类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开发而来。“智远系列”理财产品则与市场上优秀的投资机构合作,投资于定增项目的混合型产品,其中采用“一定比例固定收益+浮动收益”的模式。
“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上市公司定增,也是通过认购结构化信托计划或资管计划的优先级,一般都有相关方的兜底协议,不论最终投资收益如何,必须保证优先级银行理财资金的固定收益,一般是年化8%左右。”上述招行资产管理部人士称,“如果产品推出时,投资收益比较高,优先级的理财资金还有后端分成的超额收益。”
事实上,除了量化对冲基金和定向增发外,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把理财资金对接股市的投资标的还有阳光私募伞形信托配资、打新基金配资和券商两融收益权等,其投资方式均一样:银行理财资金认购优先级份额,享受固定收益。
“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方式,尽管银行理财资金虽然投向了股市,但对银行来说,不需要承担风险,享受固定收益,风险有劣后份额承担,其实质跟债权投资没什么不同。”一位国有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做这种‘假股真债’投资方式的动力,除了能做低风险收益相对又高的业务提高资产收益率外,这种投资在银行内部和监管认定中,都属于权益类投资。变相提高权益类投资比例,可以规避银监会对银行理财非标债权不超过35%的监管红线。”
尽管结构化投向股市的银行理财对内属于权益类投资,但部分银行在对外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还是把其作为“固定收益资产”部分,而非“证券投资资产”。
比如,上述招行“睿远稳健十一期”,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资产和证券类资产,其中固定收益类资产的范围除了国债、金融债、央票、企业债、公司债、短融、中票、私募债、同业存款、资金拆借、债券回购外,还包括股票二级市场结构化优先级、定增基金优先级、定增项目优先级、股票收益权等固定收益工具和投资固定收益资产的信托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资产管理计划。
模式三:TRS总收益互换协议投资
所谓总收益权互换协议,即Total Return Swap(TRS),是指交易双方对协议期限内投资约定标的所获得的固定或浮动收益率进行互换。
招行理财产品的TRS总收益互换协议投资主要体现在“鑫系列”理财产品中,该系列产品主要通过TRS总收益权互换,实现境内和跨境资产管理,除了境外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外,还包括固定收益、商品、外汇及相关衍生品投资。
以港股为例,招行向境外交易对手支付在香港市场融资购买指定证券的融资和交易成本,交易对手则向招行支付标的证券在协议存续期间的收益。
招行的内部材料显示,基于TRS协议的招行“鑫系列”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固定收益投资和主动投资,其中固定收益投资包括债券、协议存款,两融、定增优先级,股票收益权等,投资比例为80%-100%;主动投资用于直投权益类资产,包括通过信托及资管计划投资股票市场、境内外对冲基金。
以日成立的“招商银行日益月鑫进取型理财计划B款”为例,该产品募集资金用于投资于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资金拆借、逆回购、银行存款等,并可参与证券公司两融收益权、股权收益权转让业务、股票结构化投资优先级业务、定增基金优先级、资产证券化等固定收益属性的证券市场相关投资业务。“日益月鑫B款”属于不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在招行内部评级为R3平衡型产品。
除了直接对接股票市场外,通过TRS协议,招行“鑫系列产品”可享受境外投行、境内券商或基金子公司的股票市场指数投资的收益。该指数投资分为被动指数投资和主动指数投资,主要包括策略指数、对冲基金、ETF、个股、期货、信用商品、外汇、另类投资等。
“‘鑫系列’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收益互换协议实现跨境投资,投资地域包括香港、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其他新兴市场。”上述招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了解,招行“鑫系列”理财产品大量运用ERC算法、MVO算法、多空策略、因子驱动等量化对冲策略,通过“波动控制率+参与控制率”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投资通道除了TRS外,还包括QDII、QDIE等跨境投资方式和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专户等境内投资方式。
事实上,民生银行此前也曾发行“挂钩资管的总收益互换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定期存款产品,同时TRS理财产品为民生银行投资的专项资管产品提供质押担保,并通过TRS协议,将利息较低的定期存款收益互换为利息较高的资管产品浮动收益。
“民生这款TRS产品主要是以不占用非标资产额度的资产与非标资产投资收益互换,目的是为了规避35%的理财非标监管红线,并没有享受到股市的投资收益。”上述国有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称,“TRS就是一个通道,资金最终投资方向,就看总收益互换交易对手的投资标的。”
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同业创新产品与大资管时代下的跨平台金融产品设计解析
金融机构混业背景下的资管同业业务前沿产品创新
主讲人:大型券商资产管理总部负责人
1、银行与券商协同业务产品创新分析2、银行与基金子公司协同业务产品创新分析3、银行与信托公司协同业务产品创新分析4、券商、基金、信托之间的业务产品创新分析5、银行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业务产品合作6、金融机构协同业务产品创新的关注点第二讲
商业银行的资管投行业务与跨平台合作业务解读
主讲人:任职于某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1、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现状分析2、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结构化金融实务分析3、一款经典伞形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解析4、商业银行投资定向增发业务的模式探讨5、商业银行参与的股票质押融资业务6、商业银行参与私募基金(PE)模式分析7、商业银行与险资业务合作模式报名:(1)发送“姓名+邮箱”到159-
(2)咨询电话:021-
(课程详细介绍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先劣后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