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打铁匠,目前你不知道的赚钱方法打什么赚钱

在线招聘虽然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但是虚假信息却从来没有断过。[]
5月23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宁开幕[]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
& &&&& & 正文
“现代打铁匠”1年打出1亿产值
【字号:&&】【】
  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而厦门更是占据着“核心区”的关键位置。从苏州“走出去”的厦门宝麦克斯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6年的发展,已成为“苏州宝馨科技”在“珠三角”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布点――
  一位技术员正在查看电脑编程操控情况。□吴铭摄
  中国江苏网8月20日讯厦门以舒适的“慢生活”被世人称道。暑期,中山路、厦门大学游人如织,鼓浪屿的船票一票难求,需要至少提前三天预订。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福建自贸区三片区之一,也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这里的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
  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的厦门宝麦克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厦门宝麦克斯”),是苏州宝馨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宝馨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8月11日、12日,本报“追梦‘一带一路’,探访苏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嬗变之路大型新闻行动”采访组第十四站来到厦门,对厦门宝麦克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实地探访
  业务找上门车间零库存
  一座壮观的集美大桥,跨海连接着厦门市区与集美、翔安、同安等厦门岛外区域,厦门宝麦克斯的厂区,就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
  厦门宝麦克斯主营业务是运用数控钣金技术,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精密工业数控钣金结构件产品和低压开关柜,2009年注册后就边建厂房边试产,2010年上半年正式投产,目前该公司已经成功跻身珠三角地区钣金生产企业第一方阵。
  公司三层楼厂房,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从一楼到三楼,都是生产车间,我们的办公室、食堂就设在车间旁边,方便职工,”厦门宝麦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说。
  走进一楼2600平方米的制造车间,就进入了宝麦克斯数控钣金生产的第一道数冲工序作业区。因为实行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偌大的车间内,穿着工作服忙碌的工人并不多。在激光切割区域,一位技术员正在查看电脑编程操控情况,另一位在检查刚切割下的钢板是否符合规范。物料周转区、折弯区、贴膜区等不同工序都设置了明显的标识。紧邻大车间的小房间内是一台激光检测扫描仪。李春介绍说,这台从加拿大进口的设备,检测精度与图纸的吻合度可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那么精细,是目前厦门钣金企业内唯一的高精度激光检测扫描仪。
  对于钣金制作,前一道工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下一道工序,影响整个产品质量。在二楼的焊接、喷涂车间,“替前工序把关,为后工序铺路”的红色横幅十分抢眼。三楼是组装车间,三四十个组装完毕的电器柜组整齐地排列着,等待最后的验收。
  “2009年注册,2010年建成投产,至今生产未停过,每一件都是为客户实行高端订制的产品,公司基本上实现‘零库存’,”李春介绍说,这些高大的机电柜组,多数由全球顶级电工企业――厦门施耐德公司订制。因为从一开始就定位在生产钣金高端产品,厦门宝麦克斯依托苏州总部的优势,在业务开发方面没有花费太多精力,许多客户都是主动找上门来。
  发展轨迹
  吃住免费蓝领平均月收入5000元
  总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上市公司――苏州宝馨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继菲律宾之后,厦门是该公司“走出去”发展的第二个生产基地。
  “苏州宝馨科技拥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采购商,他们一直希望我们公司将产品的生产从长三角转移到珠三角,以节约成本,为此,公司董事会经过考察后,决定在厦门设厂,”李春回忆说。
  德国施耐德集团是苏州宝馨科技的长期合作伙伴。作为全球顶级电工企业,仅厦门施耐德,每年对钣金产品的需求量就达上亿元人民币。当时厦门周边钣金生产基础薄弱,除了一些小型企业之外,几乎没有规模企业,苏州宝馨科技在厦门地区设厂的规划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厦门宝麦克斯进驻厦门翔安产业区的时候,也是该产业区起步之时,宝麦克斯是进驻的第二家企业。“刚来这里时,道路、交通、宿舍、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零,”厦门宝麦克斯总务科长杨正峰是第一批从苏州到厦门创业的员工,他回忆说,“厂房建成后开始招工是第一道难题。厦门当时因为钣金企业少,要招熟练操作工、技术人员很难,岛外的人来面试,看了一下周边一辆公交车也没有,转身就离开了。”
  为了解决创业之初的人才问题,李春从苏州总部带了50位专业人才到厦门。如今,这些人才基本上都成长为公司的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除此之外,该公司又从陕西西安、厦门岛内招来一批技术人才。伴随厦门制造业的发展,厦门钣金企业也逐渐多起来,产业区的建设也日益完善。如今,厦门市区公交车、BRT快速交通等直接通到了宝麦克斯公司门口。在厂里,吃住免费,一名“蓝领”平均月收入5000元左右,高于厦门平均收入水平。
  “数控钣金,形象地说就是现代打铁匠,总公司规划的目标,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实现”,李春说,“2010年是投产第一年,产值为1000多万,第二年实现3000万,去年达到7000多万。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完成4000多万,预计将实现1亿元产值。”
  企业心声
  借力“一带一路”让企业走向全球
  由于钣金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其下游几乎包括所有的制造业,如通讯电子行业、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仪器仪表行业、家电行业等。
  为了满足客户对精密钣金件的生产需求,厦门宝麦克斯目前申请通过了7项专利,配备了日本村田数控冲床、日本东洋数控折床、日本三菱激光镭射机等国际知名品牌精密钣金生产设备,以及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仪等精密钣金检测设备。李春介绍,公司目前的订单已排到2个月后。
  2014年是厦门宝麦克斯奠定行业身份的一个关键年:去年1月,被“厦门ABB低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授予“优良的供货及积极的服务态度”荣誉称号;当年6月被认定为施耐德集团全球绿色供货商,成为施耐德全球工厂的合格供应商。
  “获得这两大行业‘大佬’的认可,成为其全球采购的生产企业,说明了我们向成为‘数控钣金架构专家’的企业目标跨出了一大步,”李春说。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消费大国,作为制造业基础行业之一的钣金行业也取得了空前发展。目前全行业拥有超过3万企业,200万从业人员。近几年,厦门钣金企业遍地开花。数控钣金涉及钣金产业的高端领域,虽然竞争比一般的钣金企业少一些,但其利润空间也紧跟着原材料、人力等成本的上升被日益压缩。
  作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也将日益突显。去年开始,厦门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口岸、贸易、投资、华侨华人、人文历史、民间交流六大独特优势,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双向投资贸易、海洋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
  “目前,厦门施耐德的数控钣金件已有60%从我们这儿采购,菲律宾施耐德也有一定量的订单转向我们。紧跟市场,从厦门走向全球,这是我们现在的目标,”李春说,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我们的发展空间将不断往海外延伸,力争实现30%外销、70%内销,其中外销主要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内销部分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
  记者手记
  经济特区里的慢生活
  飞机降落过程中,透过舷窗望下去,大海环绕下,厦门这座闽南城市的小巧精致逐渐清晰。从深圳来到厦门,同样是经济特区,两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深圳是快节奏、创新活力,四处可见“华为”“中兴”等大企业,而厦门则是慢生活、恬静舒适,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里,咖啡厅、酒吧、茶楼随处可见。其实厦门和丽江、拉萨、哈尔滨、重庆并称为全国五个最“懒”的城市,其它四个全都在内地,唯独厦门在东南沿海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显得十分另类。
  事实上,相比经济特区的头衔,厦门更为人熟知的是它休闲旅游城市的美名。一年四季,除了鼓浪屿、南普陀寺这些景点之外,就连环岛路、厦门大学、中山路都游人如织。除了海滨,闽南独特的文化韵味也是吸引游客来这里的原因之一。行走在岛上一条条弯曲小街巷中,传统的闽南生活气息,混杂着当地各色水果小吃的香味,总是那么醉人。到了晚间,各地方言从一个个街巷中传来,这是从全国各地赶来度假尝美食的游人。
  厦门的美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的实力。其实,厦门的经济发展并不弱。在仅仅1565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创造出3000多亿元的GDP。背靠福建、面向台湾,广阔的市场纵深再加上直通海外的便利空港交通,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知名企业来此投资,宝馨科技就是看中这些优势才成立厦门宝麦克斯。
  但发展归发展,厦门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这种观念也深深根植在每一个厦门人的生活观念中。宝麦克斯总经理李春介绍,宝麦克斯刚落户厦门招工时,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厦门人宁愿收入少点,工作环境不能打折扣,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环境优雅的岛上来到公司所在的翔安工作,如今,这里的环境大为改善,这种影响才慢慢消除。
  苏企名片
  厦门宝麦克斯
  厦门宝麦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是苏州宝馨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注册资金5000万元,厂房面积2万多平方米。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运用数控钣金技术,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精密工业数控钣金结构件产品和低压开关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精密钣金结构产品的研发、设计、测试、装配、售后维护等技术支持和全方位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中低压设备配件、电力设备、通讯设备、各种机箱、机柜等,广泛用于电力、医疗、通讯、电气、金融、新能源及其它工业设备。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7000万元。
  □特派记者陈秀雅顾志敏发自福建
“现代打铁匠”1年打出1亿产值
&&责任编辑:王宛璐、马燕&&
在经过了连续几天的暴雨之后,南京溧水区的多处农田被毁,房屋被淹,防汛形势非常严峻,当地也启动了防汛的紧急预案,一共6000多人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记者来到溧水区灾情最严重的洪蓝镇青锋村,这里也是石臼湖的西北圩,积水已经没过了人的脚踝,很难再往前行走了。为了到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记者乘坐村民们的小船前往,经过十多分钟的行程后,终于来到了大堤上。
题图为暴雨中的南京、苏州、常州街头。苏阳王建康陈ド阕蛉眨叽竟费と嗽闭谧急阜姥次У参镒省U沤芸捉萆鄣ど惚┯辍⒋蟊┯辏〗刂2日14时,太湖水位4.48米,超警戒水位0.68米。苏南运河常州、无锡和苏州水位分别为5.62米、5.08米和4.71米,分别较前一日上涨1.04米、0.81米和0.61米,超警戒水位1.32米、1.18米和0.91米,其中苏州站超历史最高水位0.11米……1日、2日,我省江淮之间及沿江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
考完的学生们走起了红地毯赵杰摄英国脱欧、巴黎恐怖袭击、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二孩政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热点昨天都出现在了南京外国语学校2016小升初英语能力测试题中,不过,很多都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校方表示,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有望取得好成绩。据悉,今年有近2700名小学毕业生参加考试,将录取340人。因为南外小升初明年改面测,今年是笔试的最后一年。
最近的南京梅雨天潮湿闷热温度高,不少乘坐地铁的市民都在途中出现意外,有的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眩晕,有的甚至出现了中暑症状。地铁警方提醒,颅脑疾患病人、老年人以及体质不好的乘客乘坐地铁出行时,尽量避开早晚高峰,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和补充能量的小食品。
因为张柏芝而备受关注的张柏芝妈妈,本...
你可能还想看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长春老铁匠 希望收徒弟守护打铁老行当
编辑:杜胜男
[导读]老田说,太上老君是打铁匠的鼻祖,他们把自己的铁匠炉叫做“老君炉”,只要点上火,就成了“神火”,用它烧制出来的铁器不仅耐用,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老君炉&旁的守候
老田说,太上老君是打铁匠的鼻祖,他们把自己的铁匠炉叫做&老君炉&,只要点上火,就成了&神火&,用它烧制出来的铁器不仅耐用,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走过半个世纪,开炉打铁前,老田和徒弟们都会念叨&炉中生烈火,锤下定乾坤&,这句看似简单的口诀在他看来却尤为重要,这是对自己职业的尊敬。
将铁坯放在火中,烧红,待到火候,用铁锤敲打,并不时翻动。反复数次,铁坯就变成了各种铁器,再次回炉后,夹着回火的铁器在水里淬火,最后在砂轮机上磨出锋利的刀口,一把刀形成了。
后工业时代,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它在与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进行一场艰巨的抗争。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的新书《最后一个铁匠》,主人公老铁匠就是老田。
曹保明觉得,当今城镇化飞速发展,有些传统文化越来越濒危,农耕文化从乡野走进城镇,老铁匠手艺在典型的农耕文化向城镇化转变时期,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当我们从中了解到闯关东时期的吉林文化时,长春城市边缘古老的铁匠作坊越来越少。
当传统&叮叮咣咣&的打铁声逐渐从我们的生活走远,日新月异的科技将这一切手工艺传统所取代,老田说,他依然活在自己热熔、打扁、剁尖、做弯、蘸火的世界中&&
下料、热熔、打扁、剁尖、做弯、蘸火&&
整个步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熊熊的炉火、当当的响声、铮铮的铁骨&&
小巷深处,田洪明从13岁学习打铁到现在已经干了51年
时代变迁,但他仍不愿放弃守了一辈子的职业
打铁匠曾是城市建设和生活中最不可少的手艺人之一,在曾经的长春,没有几家的菜刀还有农耕器具不是出自打铁匠之手,走到街头巷尾,都会看到打铁匠的身影,而那时候,铁匠也算是高薪职业,打上一个马掌也得3毛钱。
记忆中的打铁匠,通常的装束就是戴个帽子,胳膊上套着一副套袖,腰上系着一个皮质的围裙,再然后,就是拿一个铁锤不停地&叮叮咣咣&,开始凿着一件又一件的铁制品。
如今,大家不需要钉马掌了,也不需要买镐头、锄头等农耕器具,种地开始机械化,一些铁制品也都可以在生产资料市场买到。纯手工的铁制品工艺也渐渐地被机械化所取代,打铁匠这一职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还有铁匠这个职业。
然而,在长春,还有一位64岁的打铁匠,他也是目前长春市唯一一名手艺精湛的打铁师傅,目前,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已经为他的这门手艺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铁匠田洪明作为特殊工种还曾获得了政府颁发的5000元津贴。
挑扁担从山东来到长春安家
1970年,田洪明师傅挑着扁担从山东来到长春,刚到长春,他没有找到什么谋生的工作,于是又干起了老本行,开始四处走街串巷打铁。最早学习打铁,他是和爷爷一起学的,没想到这个手艺后来成了他的饭碗。
后来,田洪明在长春结婚,生下两男两女,大儿子也曾随他学过两年打铁,现在每当活多时,一家人就齐上阵,帮田洪明打铁,而最让他得意的就是,妻子熟练地掌握蘸火的技巧,是他的好帮手。
从20岁到长春,田洪明就没有离开过,就这样从最初的走街串巷打铁,到后来开了一家打铁铺,每一步干得很扎实。从13岁学习打铁,到现在,田洪明已经干了51年了。
曾经&&长春四大打铁名匠他是其中一个
记忆中,从1979年到1992年,是田洪明打铁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曾经在长春有四大打铁名匠,田洪明就是其中一个,如今,他是长春唯一一个还继续打铁的老铁匠了。每次要开炉打铁的时候,田洪明都要念叨一遍&炉中生烈火、锤下定乾坤&。
现在了解铁匠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就在2007年,田洪明所在的长青三社拆迁,他此前投资建设的1000多平方米的铁匠铺也列在拆迁的计划中,无奈,他只好把收留的8名徒弟遣散,那时候,他本以为招收徒弟,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铁匠手艺,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由于没有地方再开铁匠铺,他只好在拆迁附近搭了活动板房开始烧制。
每天,只要到铁匠铺里&叮当&的凿上几声,田洪明就觉得十分踏实。田洪明说,他的铁匠铺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也多亏了他的这门手艺。当时他所搭建的活动板房也与周围鳞次栉比的楼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的这个活动板房再次被列入了拆迁的计划中。那时候,因为附近都是工地,很多正在建设的工地都需要用镐头、两齿撬棍还有一些器具,这些物件因为专业性比较强,一般的地方都没有卖的,所以工地里的工头想到了找田洪明来铸造。
整个施工期,田洪明亲手凿了1000多个两齿撬棍,还有各种脚钳子,以及他自己原创的器具,这些器具工地里的工人使用起来很顺手,田洪明的手艺再次得到了认可,大家认为这个老头的手艺不错,就渐渐有了恻隐之心,通过一系列的商量,最终确定把田洪明的这个简易铁匠铺保留下来。
上世纪70年代铁匠是高薪职业
3月12日,长春的风有些冷,在走错了一段小路之后,记者终于在世纪大街与吉林大路交会处前行100米的小路口找到了这间铁匠铺,这里是用活动板房搭建的,屋里看似很杂乱,可是在田洪明的眼中却是很有序的,他可以很娴熟地从屋里随手拿起一件铁器,开始认真地锤凿起来。
田洪明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从记者进屋开始,他就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的打铁趣闻。平时,邻居看他穿得脏兮兮,有的人很排斥,对于大家的这些异样眼光,田洪明很坦率,打铁的这份工作就是这样,不是那种光鲜亮丽的,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这样,虽然脏,但却少不了这行。田洪明说,一路坚持下来,他虽然也遭到了非议,但是他却很满足,因为只要一天不打铁,他就浑身不自在。
说着,田洪明拿起一根半截的钢筋,放进炉灶,然后猛地拉起风箱,炉内的炭火着得很旺,他把钢筋伸进火堆里,烧制的火候恰到好处,便把取出烧得通红的钢筋放在铁砧板上,用尽臂力敲打着,每敲打一下,火星四溅。即便是这样,他一刻不敢耽误,卖力地为钢筋铸型。
很快,圆头的钢筋就被他敲成了尖头。一遍又一遍,手中的铁锤砸下去,铁匠的身体随着铁锤的反弹跃起,下落,再跃起,再下落。汗水、炉火、风箱、红铁、青烟、抡圆的胳膊,整个步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凿完一个铁器,田洪明把砸好的铁器放在水桶里冷却,此时,屋内已经很冷,吹上一口哈气,都感觉冻鼻头。可是田洪明却不觉得,他干活的时候浑身散发着热量,自己就像一团火一样。闲暇的时候,田洪明手指着炉灶旁的两个小箱子笑着说,&这两个箱子跟了我一辈子了,它们就是我的全部家当。&原来,这两个箱子是当年田洪明(闯关东)的时候挑来的,里面是他的凿铁工具,也正是这套家伙事,帮他娶了妻子,又赚了四个儿女的学费。直到拆迁,他所经营的铁匠铺拆迁,也帮他换取了三套回迁房,还有10多万元的拆迁补偿金。
提起这些,田洪明十分满足,他说,从最早大家排斥铁匠,到后来铁匠成为&上九流&的工作,他始终是自豪的,因为那时候,他打上一个马掌,就能赚上3毛钱,一月下来,也能赚上几十元,这在上世纪70年代,可是相当高薪的工作了。
现在再看看这套工具箱,已经看不清楚原来的颜色。就连风箱的拉杆也从最初的椭圆形经过多年的拉伸,变成了现在的半月形,一般的拉杆都已经磨没了。
&如今,他有了收徒的想法,他觉得虽然已经不敢承诺学了铁匠这门手艺可以赚多少钱,但至少不会让凿铁的这门手艺失传。&
刻苦虚心最终成为一名打铁匠
铁匠的手工技法也有一定难度的。田洪明说,现在工艺很简单,大部分靠机器直接成型。而传统打铁的工序很复杂,需要耐心和臂力。比如打一把起钉子用的两齿撬棍,就要经过下料、热熔、打扁、剁尖、做弯、蘸火六道工序,而这中间剁尖能否均匀,上下平直,并且坚韧耐用,则全凭借铁匠师傅的经验把握。一丝偏差,作品就不再完美。
提起自己学习打铁的过程,田洪明说那是很苦的。13岁虽然是跟着爷爷学习,但一丝不敢懈怠,后来他也随着别的师傅学习过,那时候有个规矩,就是有些技法是不外传的,有时候师傅在屋内打特殊的器具,别人是不允许看的。说着,田洪明拿起一个铁器,他说,这就是唤头,早些年,街上的理发师吆喝用的器具,这种唤头只要拨动一下,机会发出一阵阵清脆的铁器声响,这也是一个信号,大家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理发师来了。
然而,就是制作这个唤头,田洪明就摸索了一年多。当时因为师傅不教他如何做,他就慢慢琢磨,根据器具的器形还有薄厚程度制作,最终在经过数十次失败的尝试之后,他终于掌握了基本的技法,成功地凿出了唤头。他说,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打铁师傅,光有蛮力是不行的,还得有思想,还得琢磨出具体的技法,才能做出各种器具。
最早在跟师傅学习的时候,田洪明说,吃饭的时候一定赶在师傅之前吃完,而且还得把师傅要用到器具都一板一眼地摆好,在师傅手工的时候,更要把器具都摆好,把所有的打铁的工具都整理好,最后在每天收摊的时候,更要帮顾客都包好做好的器具。也正是因为虚心,田洪明渐渐地学会了打铁的精髓,最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铁匠。
技法&打铁需要自身硬更要趁热下手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学习打铁,最主要的是因为打铁的工作埋汰,而且还要耐得住烫。每干完一天活,田洪明的帽子和衣服上,总是被火星烧出大大小小的窟窿,胳膊和手腕上,也时常会被烫伤。
最早田洪明学习打铁时,火星会崩到手上,如果忍不住痛,直接把铁锤扔到地上,那么,正打的这个铁器就算是废了。因为打铁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和火候,一旦错过了最佳时间,不仅器形无法完成,还容易毁了一块原铁,所以作为铁匠首先就要耐得住打铁时火星迸发出来的烫。
另外,打铁还要掌握一定的力度,铁匠就靠一把小小的铁锤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而抡铁锤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铁匠铺,有一座用来煅烧铁坯的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有一个大的用手拉的风箱,主要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一般称为掌控火候。火炉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对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较高,一百公斤煤炭中大约只有十来公斤煤可以用来打铁,能够打铁的炭叫铁炭。
铁匠铺师傅的淬火和回火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淬火和回火技术,全凭实践经验,一般很难掌握。各种铁器,虽然外型制作十分精美,但是如果师傅的淬火或回火的技术不过关,制作的铁器也是很不耐用或者根本就不能用。打铁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铁。田洪明说,有句俗语&打铁先要身板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每至烘炉生火之时,都是温度骤升,拉一阵风箱,汗水满头,抡一番铁锤,便会挥汗如注。那十几斤重的大锤抡番起落,需要超人的力量与气度。
也正是常年的打铁锻炼。让田洪明的身体也是特别硬朗,他说,只要能动一天,他就要打铁一天,每天只要炉灶一开,他就有了动力。他现在的身体很好,一顿饭能吃三四个馒头,还能吃上半斤猪头肉。
改变&铸造特殊器形铁器参展农博会
虽然田洪明的打铁生意越来越差,可是他却没有放弃,每天在研究着。田洪明突然拿出来一个竹板,上面镶有七片铁板,用手一摇动,还会发出阵阵响声。田洪明说,这是他偶然一次听二人转受到的启发,当时讲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其中有一句是曹国舅的云阳板,他一听,当时的表述说云阳板是用竹子做的,他觉得这个说法不是很贴切,于是,就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出了一个他觉得真正的云阳板的样子。
田洪明说,虽然八仙过海是个传说,但是他觉得,云阳板是当时艺人用的简板,根据传说鲁班把当时制作云阳板的檀香木制作成了各种器具送给了九佬十八匠,后来剩下的一块为阴板,与阳板一起做成了阴阳板,后来八仙在渡海时又变成了云阳板,所以在上面肯定是有铁器的,就想到了做一个这样设计的云阳板。
不仅如此,田洪明还根据历史上的传说,做出了造型特殊的铁老鼠,他的这个作品,还参加了去年的农博会,在农耕器具展馆做了展出,当时反响特别好。田洪明说,每一件作品都是他亲自铸造的,如果被大众认可他就觉得很满足,也让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未来&希望能有地方开铁匠铺收徒弟
虽然他苦心经营的铁匠铺现在只剩下两间屋大小,但对于田洪明来说,他现在唯有坚持,而坚持却更像是他的使命推着他继续前行。时不时,一些工地上的工人会找到田洪明让他铸造或者修补一些铁器,再或者有的人心中有想法,想要铸造一个造型特殊的铁器,都会找田洪明来帮忙。虽然一天只能赚上10元或者几十元,但都令他十分高兴,至少他觉得自己有存在的价值。
打铁铺的生意日渐冷清,打铁这个传承千年的古老行当,也逐渐被城市人遗忘。田洪明不免担心起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田洪明说,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看似简单,但并不易学,很少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此前与他学习的那几个徒弟,现在有的做起了瓦匠,有的更是当起了司机。
未来,田洪明希望打铁手艺得到大家的重视,他说,最希望以后能有地方让他开一家像样的铁匠铺,然后招收更多的徒弟,让打铁技法得到传承。而他坦言,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铁匠,没有三五年的功底是不行的,所以他也想在有生之年多培养一些这样的人,至少以后再做一些器具,都能有人信手拈来地铸造。
田洪明在自己的铁匠铺里数了数,现在他有10个砧板,老话讲,一个砧板可以收一个徒弟,他可以招收10个徒弟。他说,在徒弟学成之后,他都会送上一把锤子和钳子,每人还会再送上一个风箱,这是他们收徒的规矩,他也会照做。当年他学徒的时候,师傅曾给了他承诺,而如今,他已经不敢承诺学了铁匠这门手艺可以赚多少钱,但至少不会让凿铁的这门手艺失传。
您觉得这篇文章: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杜胜男]
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未经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已经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吉和网”或“东亚经贸新闻”。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长春羿尧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吉ICP备号-2 吉B-2-4-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道做什么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