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释为何即使某人没有借贷消费借贷利息多少,利息仍然是他进行现在消费借贷利息多少的机会成本

当前位置: >>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2-23章(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 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 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 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 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 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 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 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 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分析方法也不同, 因此有些经济活 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 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 低工资, 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 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 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 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 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 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 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看起来, 面粉 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 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 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 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自存量,又归于存量, 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 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 入 GDP? 解答: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 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 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 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 GDP。可是政 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 而往往是用于弥补 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 因而习惯 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 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 入 GDP。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 算投资活动。 6.为什么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而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金不计入 GDP? 解答:政府给公务员发工资要计入 GDP 是因为公务员提供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政府 给他们的工资就是购买他们的服务, 因此属于政府购买, 而政府给灾区或困难人群发的救济 金不计入 GDP,并不是因为灾区或困难人群提供了服务,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们 发生了经济困难,丧失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因此这部分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 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 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政府转移支付和 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 GDP 而后者计入 GDP。 7.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 GDP? 解答: 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 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 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商 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 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相一致, 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 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 100 美元,这 100 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 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 5 美元的营业税和 3 美元的折 旧,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 92 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 GDP 时,应把这 5 美元和 3 美 元一起加到 92 美元中作为收入计入 GDP。 8.下列项目是否计入 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解答: (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 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 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 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2)购买用过的卡车不计入 GDP,因为卡车生产时已经计入 GDP 了,当然买卖这辆卡 车的交易手续费是计入 GDP 的。 (3)买卖股票的价值不计入 GDP,例如我买卖了一万元某股票,这仅是财产权的转移, 并不是价值的生产。 (4)购买一块地产也只是财产权的转移,因而也不计入 GDP。 9.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GDP、NDP、NI、PI 和 DPI 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 影响?为什么? 解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 它由政府有关 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的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 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 GDP、NDP 和 NI,但影响个人收入 PI。社会保险 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 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因为一旦个人收入确定以后, 只有个人所得税 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10.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 GDP 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 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 GDP,对两国 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 台机器,价值 10 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 套服装,价值 8 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 2 万美元,从乙国看,计入 GDP 的有净出口-2 万美元;从两国 GDP 总和看,计入 GDP 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国并 成一个国家, 两国贸易就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 10 台机器, 从收入看, 甲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 从支出看, 乙地区增加 10 万美元。 相反, 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 800 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 8 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 8 万美元。由于甲乙两 地属于同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 18 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 18 万美元, 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 GDP 的价值都是 18 万美元。 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0 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 售价 10 万美元; (b) 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 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 40 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 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 万美元-10 万美元 =30 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 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1998 年和 1999 年的产量 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998 年 数量 书本 面包(条) 菜豆(千克)1999 年 价格 100 200 500 数量 10 美元 1 美元 0.5 美元 价格 110 200 450 10 美 元 1.5 美元 1 美元(1)1998 年名义 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 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解答:(1)1998 年名义 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 (2)1999 年名义 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实际 GDP=1 450 美元,1999 年实际 GDP=110×10 +200×1+450×0.5=1 525(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 525-1 450)/1 450≈5.17%。 (4)以 1999 年为基期, 1999 年实际 GDP=1 850(美元),1998 年的实际 GDP=100×10 +200×1.5+500×1=1 800(美元),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 850-1 800)/1 800≈2.78%. (5)GDP 的变化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 务价格的变动。 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以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 “ 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 1998 年 GDP 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1 450/1 450 =100%,1999 年 GDP 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 4 800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800 300 3 000 960 30试计算:(1) 国内生产净值;(2) 净出口;(3)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 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 GDP=c+i+g+nx 中可知 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 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 BS=T-g,从而有 T=BS+g=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 接税、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等因素, 因此, 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即 y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 S=yd-c=3 310-3 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 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 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 200,消 费是 3 800,贸易赤字是 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解答:(1) 用 s 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 sp),用 yd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 100-3 800=300(亿元) (2) 用 i 代表投资,用 sp、 sg、 sr 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 则 sg=t-g=B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 代表预算盈余,在 本题中,sg =BS=-200。 sr 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 题中为 100,因此投资为 i=sp+ sg+ sr=300+(-200)+100=200(亿元) (3) 从 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 15.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 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 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 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 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存在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 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 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 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 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 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 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解答:C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时。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2.当消费函数为 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解答:A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 0.3,投资支出增加 60 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 GDP 增加 ( )。A. 20 亿元; C. 180 亿元;解答:DB. 60 亿元; D. 200 亿元。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 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 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 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 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 资就小于零。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在 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 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 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 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的关系, 这就是边际消费倾 Δc dc 向(可以用公式 MPC= 或 MPC= 表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 Δy dy 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可以用公式 APC=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cy Δc 于 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不增加消费即 MPC= =0,也不会把 Δy 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 Δc Δs Δc Δs Δs Δc Δ y=Δ c+Δs,因此, + =1,所以, =1- 。只要 不等于 1 或 0,就有 0< Δy Δy Δy Δy Δy Δy <1。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 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 1。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 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 引起价格变动。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 对的是
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 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 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在 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7.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 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 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 y=c+i+g+(x-m)而不是 y=c+i+g+tr +(x-m)? 解答: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 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 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 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 重复计算。例如,政府增加 10 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 0.8,则会使消费增 加 8 亿元。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 8 亿元,而不是 18 亿元。但是如果把 10 亿元转移支 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 10 亿元,一次是 8 亿元。 8.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 平? 解答:他们的理由是, 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 储蓄倾向较高, 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 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 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 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 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9.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 值? 解答: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 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 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 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 向的。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 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 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 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 再影响总 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例如增加 10 亿元政府购买,一开 始就能增加 10 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 10 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 10 亿元,如果边 际消费倾向是 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 8 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 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 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 也是通过改变人 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 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 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 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10.平衡预算乘数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解答: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 支变动的比率。在理论上,平衡预算乘数等于 1。也就是说政府增加一元钱开支同时增加一 元钱税收,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一元钱,原因在于政府的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如果用 公式说明,就是 Δ t=Δ g(假定转移支付 tr 不变),而收入的变化是由总支出变化决定的,即 Δ y=Δ c+Δ i+Δ g, 假定投资不变, Δ i=0, Δ y=Δ c+Δ g, Δ c=βΔyd=β(Δy-Δ t), 即 则 而 因此,有 Δ y=β(Δy-Δ t)+Δ g=β(Δy-Δ g)+Δ g(因为 Δ t=Δ g),移项得到 Δy(1-β)=Δ g(1-β) 可见, 1-β Δg = =1,即平衡预算乘数(用 kb 表示)kb= =1。 Δ g 1-β Δy -β(1-t) + =1 1-β(1-t) 1-β(1-t) 1 Δy这一结论也可以通过将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直接相加而得kg+kt=11.为什么有了对外贸易之后,封闭经济中的一些乘数会变小些? 解答:在封闭经济中,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是 1 1-β 而有了对外1 贸易后这一倍数变成了 (这里 β 和 m 分别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显 1-β+m 然乘数变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到购买进口商品上去了。 12.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解答: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 总需求。 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 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 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 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 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 是间接影响总需求, 也是通过改变人们 的可支配收入, 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 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 一样大的。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 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 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 1 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 1 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 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可是增加 1 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 1 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 收入增加 1 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 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 0.8 美元,这 0.8 美元才是增 加 1 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 1 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 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13.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yd,投资 i=50,政府购买性支出 g=200, 政府转移支付 tr=62.5,税收 t=250(单位均为 10 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答:(1)由方程组 错误! 可解得 y=1 000(亿美元),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 1 000 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1 1 投资乘数:ki= = =5 1-β 1-0.8 政府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β 0.8 税收乘数:kt=- =- =-4 1-β 1-0.8 β 0.8 转移支付乘数:ktr= = =4 1-β 1-0.8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b=kg+kt=5+(-4)=114.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 1 200,试问:(1)增加政 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 各需多少数额? 解答: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 1 000,现在需要达到 1 200,则缺 口 Δy=200。 Δ y 200 (1)增加政府购买 Δ g= = =40。 kg 5 200 200 (2)减少税收 Δ t= = =50。 |kt| 4 (3)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 1 可知, 同时增加政府购买 200 和税收 200 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1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 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 金额 tn=50,投资 i=60,政府购买性支出 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 nx =50-0.05y,求:(1)均衡收入;(2) 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 资从 60 增至 70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当净出口从 nx=50-0.05y 变为 nx = 40 -0.05y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解答:(1)可支配收入:yd=y-tn=y-50 消费:c=30+0.8(y-50) =30+0.8y-40 =0.8y-10 均衡收入:y=c+i+g+nx =0.8y-10+60+50+50-0.05y =0.75y+150 150 解得 y = = 600,即均衡收入为 600。 0.25 (2) 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600=201 (3) 投资乘数 ki= = 4。 1-0.8+0.05 (4) 投资从 60 增加到 70 时,有y=c+i+g+nx=0.8y -10+70+50+50-0.05y =0.75y+160 160 解得 y= = 640,即均衡收入为 640。 0.25 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640=50-32=18(5)净出口函数从 nx =50-0.05y 变为 nx = 40-0.05y 时的均衡收入:y=c+i+g+nx= 0.8y -10+60+50+40-0.05y = 0.75y +140 140 解得 y= = 560,即均衡收入为 560。 0.25 净出口余额:nx=40-0.05y=40-0.05×560=40-28=12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 10 亿美元,会使 IS( A.右移 10 亿美元; B.左移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 10 亿美元,会使 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 10 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 L = ky - hr ,货币供给增加 10 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 )。LM()。 A.右移 10 亿美元; B.右移 k 乘以 10 亿美元; C.右移 10 亿美元除以 k(即 10÷k); D.右移 k 除以 10 亿美元(即 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右上方、 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 LM 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 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 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 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 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 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 和收入, 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 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 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 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 IS―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 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 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 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 绕 IS―L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7.在 IS 和 LM 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 么? 解答: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这是因为 IS 和 LM 曲线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因此, 两 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它并没有 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甚低, 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 IS 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 O 较近,当这样的 IS 和 LM 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 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 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解答: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 但不一定 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 因此, 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 经济生活,使经济达到物价平稳的充分就业状态。 9.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 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 花费 100 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 120 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 125 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 130 万 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 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 120 解答: 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 120 万美元, 实际利率是 3%, 其现值是 ≈113.11(万 1.032 美元),大于 100 万美元,故值得投资。 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 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 ≈115.50(万美元),也值得投资。 1.034 130 ≈114.39(万美元),大于 100 万美元,也 1.033 125120 125 如果利率是 5%,则上面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是: ≈108.84(万美元), 1.052 1.053 130 ≈107.98(万美元), ≈106.95(万美元)。因此,也都值得投资。 1.054 10. 假定每年通胀率是 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 值得投资吗? 解答:如果预期通胀率是 4%,则 120 万美元、125 万美元和 130 万美元的现值分别 是 120/1.042≈110.95(万美元)、125/1.043≈111.12(万美元)和 130/1.044≈111.12(万美 元 ) , 再 以 3% 的 利 率 折 成 现 值 , 分 别 为 : 110.95/1.032≈104.58( 万 美 元),111.12/1.033≈101.69(万美元),111.12/1.034≈98.73(万美元)。 从上述结果可知,当年通胀率为 4%,利率是 3%时,第一、第二个项目仍可投资,而 第三个项目不值得投资。 同样的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得到:由于年通胀率为 4%,实际利率为 3%,因此名 120 120 125 义利率约为 7%, 这样, 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为: ≈ ≈104.81(万美元); 2 1.145 1.07 1.073 125 130 130 ≈ ≈102.03(万美元), ≈ ≈99.18(万美元)。 1.225 1.074 1.311 11. (1)若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5r, 找出利率为 4%、 5%、 6%、 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 S=-40(亿美元)+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3)求 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5r, 则当 r=4 时, i=100-5×4=80(亿 美元); 当 r=5 时, i=100-5×5=75(亿美元); 当 r=6 时,=100-5×6=70(亿美元); i 当 r=7 时, i=100-5×7=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 S=-40(亿美元)+0.25y, 根据均衡条件 i=s, 即 100-5r=-40+ 0.25y, 解得 y=560-20r, 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 y, 当 r=4 时, y=480(亿美元); 当 r=5 时, y=460(亿美元); 当 r=6 时, y=440(亿美元); 当 r=7 时, y=420(亿 美元)。 (3)IS 曲线如图 14―1 所示。图 14―1 12. 假定: (a)消费函数为 c=50+0.8y,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5r; (b)消费函数为 c=50+0.8y,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10r; (c)消费函数为 c=50+0.75y,投资函数为 i=100(亿美元)-10r。 (1)求(a)、(b)、(c)的 IS 曲线; (2)比较(a)和(b), 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和(c),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1)根据 y=c+s,得到 s=y-c=y-(50+0.8y)=-50+0.2y, 再根据均衡条 件 i=s, 可得 100-5r=-50+0.2y, 解得(a)的 IS 曲线为 y=750-25r; 同理可解得 (b)的 IS 曲线为 y=750-50r, (c)的 IS 曲线为 y=600-40r。 (2)比较(a)和(b),我们可以发现(b)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 IS 曲线 上就是 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 IS 曲线更平坦一些。 (3)比较(b)和(c),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 0.8 变为 0.75)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 了,即(c)的 IS 曲线更陡峭一些。 13. 假定货币需求为 L=0.2y-5r。 (1)画出利率为 10%、8%和 6%而收入为 800 亿美元、900 亿美元和 1 000 亿美元时 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150 亿美元, 价格水平 P=1, 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 入与利率; (3)画出 LM 曲线,并说明什么是 LM 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 200 亿美元, 再画一条 LM 曲线, 这条 LM 曲线与(3)相比, 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 LM 曲线,若 r=10,y=1 10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解答:(1)由于货币需求为 L=0.2y-5r,所以当 r=10,y 为 800 亿美元、900 亿美元 和 1 00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 110 亿美元、130 亿美元和 150 亿美元;同理,当r=8,y 为 800 亿美元、900 亿美元和 1 000 亿美元时的货币需求量分别为 120 亿美元、140 亿美元和 160 亿美元;当 r=6,y 为 800 亿美元、900 亿美元和 1 000 亿美元时的货 币需求量分别为 130 亿美元、150 亿美元和 170 亿美元。如图 14―2 所示。图 14―2 (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即 L=MS,由 L=0.2y-5r,MS=m=M/P=150/1=150, 联立这两个方程得 0.2y-5r=150,即 y=750+25r可见,货币需求和供给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为y=1 000,r=10 y=950,r=8 y=900,r=6……) (3)LM 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即预防需 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 收入 y 和利率 r 的关系的图形被称为 LM 曲线。也就是说,LM 曲线上的任一点都代表一定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在这样的组合下, 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 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根据(2)的 y=750+25r,就可以得到 LM 曲线,如图 14―3 所示。图 14―3 (4)货币供给为 200 美元, LM′曲线为 0.2y-5r=200, y=1 000+25r。 则 即 这条 LM′ 曲线与(3)中得到的这条 LM 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 250 个单位。 (5)对于(4)中这条 LM′曲线,若 r=10,y=1 100 亿美元,则货币需求 L=0.2y-5r= 0.2×1 100-5×10=220-50=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 MS=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 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14.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 M 表示,价格水平用 P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 L=ky-hr 表示。 (1)求 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 LM 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 k=0.20,h=10;k=0.20,h=20;k=0.10,h=10 时 LM 的斜率的值。 (3)当 k 变小时,LM 斜率如何变化;h 增加时,LM 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若 k=0.20,h=0,LM 曲线形状如何? 解答: LM 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 (1) 组合情况。实际货币供给为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 ,假定 P=1,则 LM 曲线代M PM P数表达式为ky-hr=M 即M k r=- + y h h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 k/h。 (2)当 k=0.20,h=10 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 0.20 h= 10=0.02当 k=0.20,h=20 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 0.20 h= 20=0.01当 k=0.10,h=10 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 0.10 h= 10=0.01(3)由于 LM 曲线的斜率为 ,因此当 k 越小时,LM 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kh当 h 越大时,LM 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 k=0.2,h=0,则 LM 曲线为 0.2y=M,即y=5M此时 LM 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 y 的直线,h=0 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 是 LM 的古典区域的情况。 15.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 消费 c=100+0.8y, 投资 i=150-6r, 实际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求 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 (1)求 IS 和 LM 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答:(1)先求 IS 曲线,联立 错误! α +e 1-β 得 y=α +βy+e-dr,此时 IS 曲线将为 r= - y。dd于是由题意 c=100+0.8y,i=150-6r,可得 IS 曲线为r=即100+150 1-0.8 - y 6 6r=250 1 - y 6 30或 y=1 250-30r再求 LM 曲线,由于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求 L=0.2y-4r,故货币市场供求均衡 时得 150=0.2y-4r 即r=-150 1 + y 或 y=750+20r 4 20(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 和 LM 曲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 可通过求解 IS 和 LM 的联立方程得到,即 错误! 得均衡利率 r=10,均衡收入 y=950(亿美元)。第十五章是( )。 A.LM 陡峭,IS 也陡峭; B.LM 和 IS 一样平缓; C.LM 陡峭而 IS 平缓; D.LM 平缓而 IS 陡峭。 解答:C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货币供给增加使 LM 右移 Δ m?1/ 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LM 的移动量,则必须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 陡峭而 IS 平缓; B.LM 垂直而 IS 陡峭; C.LM 平缓而 IS 垂直; D.LM 和 IS 一样平缓。 解答:C 3.政府支出增加使 IS 右移 kg?Δ G(kg 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 IS 的 移动量,则必须是( )。 A.LM 平缓而 IS 陡峭; B.LM 垂直而 IS 陡峭; C.LM 和 IS 一样平缓; D.LM 陡峭而 IS 平缓。 解答:A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解答:B 5.“挤出效应”发生于()。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政府支出增加,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解答:C 6. 假设 LM 方程为 y=500 亿美元+25r(货币需求 L=0.20y-5r,货币供给为 100 亿 美元)。 (1)计算:1)当 IS 为 y=950 亿美元-50r(消费 c=40 亿美元+0.8yd,投资 i=140 亿 美元-10r,税收 t=50 亿美元,政府支出 g=50 亿美元)时和 2)当 IS 为 y=800 亿美元- 25r(消费 c=40 亿美元+0.8yd,投资 i=110 亿美元-5r,税收 t=50 亿美元,政府支出 g =50 亿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从 50 亿美元增加到 80 亿美元时, 情况 1)和情况 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 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 50 亿美元增加到 80 亿美元时, 为什么情况 1)和情况 2)中收入的增 加有所不同。 解答: (1)由 IS 曲线 y=950 亿美元-50r 和 LM 曲线 y=500 亿美元+25r 联立求解得, 950-50r=500+25r,解得均衡利率为 r=6,将 r=6 代入 y=950-50r 得均衡收入 y= 950-50×6=650,将 r=6 代入 i=140-10r 得投资为 i=140-10×6=80。 同理我们可用同样方法求 2):由 IS 曲线和 LM 曲线联立求解得,y=500+25r=800 -25r,得均衡利率为 r=6,将 r=6 代入 y=800-25r=800-25×6=650,代入投资函 数得投资为 i=110-5r=110-5×6=80。 (2)政府支出从 50 亿美元增加到 80 亿美元时,对 1)和 2)而言,其 IS 曲线都会发生变 化。首先看 1)的情况:由 y=c+i+g,IS 曲线将为 y=40+0.8(y-t)+140-10r+80=40 +0.8(y-50)+140-10r+80, 化简整理得 IS 曲线为 y=1 100-50r,与 LM 曲线联立 得方程组 错误!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 r=8,均衡收入为 y=700。同理我们可用相同的方法来求 2) 的情况: =c+i+g=40+0.8(y-50)+110-5r+80, 化简整理得新的 IS 曲线为 y=950 y -25r,与 LM 曲线 y=500+25r 联立可解得均衡利率 r=9,均衡收入 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在 LM 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会受到 IS 曲 线斜率的影响。在 1)这种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绝对值较小,IS 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 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 IS 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 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 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 1)情况相反,IS 曲线比 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 IS 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 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7. 假设货币需求为 L=0.20y,货币供给量为 200 亿美元,c=90 亿美元+0.8yd,t= 50 亿美元,i=140 亿美元-5r,g=50 亿美元。 (1)导出 IS 和 LM 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 增加 20 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 c=90+0.8yd,t=50,i=140-5r,g=50 和 y=c+i+g 可知 IS 曲线为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 =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1)由 L=0.20y,MS=200 和 L=MS 可知 LM 曲线为 0.20y=200,即y=1 000(2)这说明 LM 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 y=1 000,联立式(1)、式(2) 得 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 r=8,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 20 亿美元将会导致 IS 曲线发生移动,此 时由 y=c+i+g 可得新的 IS 曲线为y=90+0.8yd+140-5r+70=90+0.8(y-50)+140-5r+70 =26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与 LM 曲线 y=1 000 联立得 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 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而均衡收入仍为 y=1 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 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 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 LM 曲线与横轴 y 垂直, 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 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图 15―1。 图 15―1 8. 假设货币需求为 L=0.20y-10r, 货币供给量为 200 亿美元, =60 亿美元+0.8yd, ct=100 亿美元,i=150 亿美元,g=100 亿美元。(1)求 IS 和 LM 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 100 亿美元增加到 120 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 c=60+0.8yd,t=100,i=150,g=100 和 y=c+i+g 可知 IS 曲线为y=c+i+g=60+0.8yd+150+100=60+0.8(y-t)+150+100 =60+0.8(y-100)+150+100 =230+0.8y 化简整理得y=1 150(1)由 L=0.20y-10r,MS=200 和 L=MS 得 LM 曲线为 0.20y-10r=200 即y=1 000+50r(2)(2)由式(1)、式(2)联立得均衡收入 y=1 150,均衡利率 r=3,投资为常量 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 120 亿美元,则会引致 IS 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 y=c+i+g 可 得新的 IS 曲线为y=c+i+g=60+0.8yd+150+120=60+0.8(y-100)+150+120 化简得 y=1 250,与 LM 曲线 y=1 000+50r 联立得均衡收入 y=1 250,均衡利率 为 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 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 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 曲线是一条垂 直于横轴 y 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草图 15―2 表示。 图 15―2 9. 画两个 IS―LM 图形(a)和(b),LM 曲线都是 y=750 亿美元+20r(货币需求为 L= 0.20y-4r,货币供给为 150 亿美元),但图(a)的 IS 为 y=1 250 亿美元-30r,图(b)的 IS 为 y=1 100 亿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 20 亿美元,即从 150 亿美元增加到 17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 据此再作一条 LM′曲线, 并求图(a)和(b)中 IS 曲线与这条 LM′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解答:(1)LM 曲线为 y=750 亿美元+20r,当 IS 曲线为 y=1 250 亿美元-30r 时, 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 750+20r=1 250-30r, 解得 r=10,=950; y 当 IS 曲线为 y=1 100 亿美元-15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为:750+20r=1 100-15r,解 得 r=10,y=950。图(a)和图(b)分别如下所示(见图 15―3):图 15―3 (2)若货币供给从 150 亿美元增加到 17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 L =0.20y-4r,货币供给为 170 亿美元,可得 0.20y-4r=170, 即 LM 曲线为 y=850+ 20r。当 IS 曲线为 y=1 250 亿美元-30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 850+20r=1 250-30r,解得 r=8,y=1 010。当 IS 曲线为 y=1 100 亿美元-15r 时, 均衡收入和利率由 850+20r=1 100-15r 得到,解得 r=7.1,y=992.9。所作的 LM′曲 线如图 15―3(a)和图 15―3(b)所示。 (3)图形(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图 15―3(a) 和图 15―3(b)中的 IS 曲线的斜率不同。图 15―3(a)中的 IS 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 LM 曲 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图 15―3(b)中 的 IS 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 LM 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 变动大一些。 10. 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 IS 方程为 y=1 250 亿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 150 亿美元,当货币需求为 L=0.20y-4r 时,LM 方程如何?两个 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 L′=0.25y-8.75r 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示上述情况。(2)当货币供给从 150 亿美元增加到 170 亿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解答:(1)LM 方程可以由 MS=L,即 150=0.20y-4r 得到,解得 y=750+20r。产品 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可以通过联立方程 y=1 250-30r 和 y=750+20r 得到,解得 r=10,y=950(亿美元)。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 L′=0.25y-8.75r 时,LM′方程为 150=0.25y-8.75r,即 y=600+35r,均衡收入 y=950。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见图 15―4):图 15―4 (2)当货币供给增加 20 亿美元时,在图(a)中,LM 方程将变为 y=850+20r,在图(b) 中,LM′方程将变为 y=680+35r。LM 和 IS 联立求解得 r=8,y=1 010。LM′和 IS 联立 求解得 r=8.77,y=987。可见,(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a) 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中的利率系数(4<8.75),因此,同样增加货币 20 亿美元,(a) 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11. 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 L=0.20y,货币供给为 200 亿美元,消费为 c= 100 亿美元+0.8yd,投资 i=140 亿美元-5r。 (1)根据这些数据求 IS 和 LM 的方程,画出 IS 和 LM 曲线。 (2)若货币供给从 200 亿美元增加到 220 亿美元, 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 LM 利率、 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 LM 曲线移动量? 解答: (1)先求 IS 方程, 根据 s=i, 得-100+0.2y=140-5r, 解得 IS 方程为: =1 200 y -25r。再求 LM 方程,根据 M=L,得 200=0.20y,即 y=1 000(亿美元)。可解得均衡收 入 y=1 000(亿美元),均衡利率 r=8。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图形如下(见图 15―5):图 15―5 (2)若货币供给从 200 亿美元增加到 220 亿美元, LM 曲线将向右平移 100 个单位(因 则 为此时 y=1 100 亿美元)。均衡收入 y=1 100(亿美元)时,均衡利率 r=4,消费 c=100+ 0.8×1 100=980(亿美元),投资 i=140-5×4=120(亿美元)。 (3)由于 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 LM 曲线垂直于横轴(y 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 LM 曲线移动量。 12.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 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 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 IS―LM 图 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 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 LM 曲线右移,导 致利率 r 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 支出相应减少,这使 IS 曲线左移。如图 15―6 所示,y0 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 加货币供给使 LM 移至 LM′,利率由 r1 降至 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 IS 左移至 IS′,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y0,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图 15―6 13.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 IS―LM 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解答:(1)政府减税,会使 IS 曲线向右上移动至 IS′曲线,这使得利率上升至 r1,国民收 入增加至 y1, 为了使利率维持在 r0 水平, 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右移至 LM′ 曲线处,从而利率仍旧为 r0,国民收入增至 y2,均衡点为 LM′与 IS′曲线的交点 E2。 (2)货币存量不变, 表示 LM 不变, 这些减税使 IS 曲线向右移至 IS′曲线的效果是利率上 升至 r1,国民收入增至 y1,均衡点为 LM 与 IS′曲线的交点 E3。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 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 国民收入增至 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 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 因此, 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 但只增至 y1(y1<y2)。 上述情况可以用图 15―7 表示。图 15―7 14.用 IS―LM 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 币政策的作用。 解答:按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 LM 曲 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 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 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将变得很小, 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 这是 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 使本金遭受债券价格下跌的损失, 因而手中任何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 人们不愿再让 货币保留在手中,即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 线从而 LM 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这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 入。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 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 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 相反, 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 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增 加的货币将全部被用来购买债券,人们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 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即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 效。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 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 持有 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 价格极高),因而只会下跌而不会上升,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 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 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 LM 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则 IS 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 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 能使利率进一步下降, 因为人们再不肯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有在手中, 因 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 投资和国民收入就是不可能的,货币政策无效。 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 货币政策的作用。 15.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 IS―LM 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解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 IS 曲线向左下 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 IS―LM 图形上的表现 也不相同,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1)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 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图 15―8(a)中,投资需求曲线从 I0 左移到 I1。如果利率不变,则 投资量要减少 I1I0,即从 I0 减少到 I1,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 曲线要左 移, 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 LM 曲线不动)的条件下, 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 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 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 I1I0。在图 15―8(b)中,设 IS 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 从 IS0 左移到 IS1,结果使收入从 y0 降到 y1,利率从 r0 降到 r1,在图 15―8(a)中,当利率 降为 r1 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 I1,而是下降到 I′1,因此少降低 I1I′1 的数额。图 15―8 (2)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 样会使 IS 曲线左移。假定左移情况也是图 15―8(b)中的 IS0 曲线移动到 IS1 曲线,则收入 和利率分别从 y0 和 r0 降到 y1 和 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 求曲线仍为 I0,但是由于利率从 r0 降到 r1,因而投资得到刺激,投资量从 I0 增加到 I′0,这 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第十六章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 )。 )。 )。 )。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8.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 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 GDP 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 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 原因是当总需求由 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 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 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 收入, 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 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 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 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 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 其差额越大, 自动 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1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中得 1-β(1-t) 出。 边际税率 t 越大, 支出乘数越小, 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 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 0.8,当边际税率为 0.1 时,增加 1 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 3.57 美 1 元=1× , 当边际税率增至 0.25 时,增加 1 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 1-0.8×(1-0.1) 1 2.5 美元=1× ,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 1-0.8×(1-0.25) 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 为确保经济稳定, 政府要审时度势, 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 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 在货币政策方面,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 降低利率, 从而刺激总需求, 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 在总支出过多、 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 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 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 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以前普 遍采用的政策原则。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实行 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 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 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这种思想在理 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 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 衡也就难以实现。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 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 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 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 财政思想。 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而 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 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 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 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 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 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 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11.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那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向变动? 解答: 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 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因为 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 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 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 12.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 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解答: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 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地增加,这是政府的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是形成 通货膨胀, 这是国家征收的通货膨胀税; 而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 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政府的债 务筹资。 13.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 i=50(投资) 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单位均为 10 亿美元)t=0.25(税率)(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 BS。 (3)若投资增加到 i=100,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 y?=1 200,当投资分别为 50 和 100 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为多少? (5)若投资 i=50,政府购买 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 1 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 盈余为多少? (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 BS?而不用 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答:(1)由模型 错误! 可解得均衡收入为y=100+0.8tr+i+g 100+0.8×62.5+50+200 = 0.2+0.8t 0.2+0.8×0.25=1 000 (2)当均衡收入 y=1 000 时,预算盈余为BS=ty-g-tr=0.25×1 000-200-62.5=-12.5(3)当 i 增加到 100 时,均衡收入为a+b?tr+i+g 100+0.8×62.5+100+200 450 y= = = =1 125 1-b(1-t) 1-0.8(1-0.25) 0.4这时预算盈余 BS=0.25×1 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12.5 变 为 18.75,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从而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 y*=1 200,当 i=50 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BS*=ty*-g-tr=300-200-62.5=37.5当 i=100 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没有变化,仍等于 37.5。 (5)若 i=50,g=250,y*=1 200,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BS*=ty*-g-tr=0.25×1 200-250-62.5=300-312.5=-12.5 (6)从表面看来, 预算盈余 BS 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 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 策。然而,如果这样简单地用 BS 去检验财政政策的方向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 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 BS 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 50 增加到 100 时,尽 管税率 t 和政府购买 g 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 BS 从赤字(-12.5)变成了盈余(18.75),如 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就是错误的。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 充分就业收入在 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 在此收入水平上, 预算盈余增加, 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 反之, 则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 y*=1 200,当 i=50 时,充分就业预算 盈余 BS*为 37.5,当 i=100 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 y*衡量的 BS*也没有 变化,仍等于 37.5。但在本题(5)中,尽管 ty*未变,但 g 从 200 增至 250,故充分就业预 算盈余减少了,从 37.5 变为-12.5,因此,表现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 BS*而不是 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14.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 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 H、Cu、RR、ER 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 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 M 和 D 代表货币供给量和活期存款,则H=Cu+RR+ER(1) M=Cu+D(2)即有M H=Cu+D Cu+RR+ER Cu/D+1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 D,则得M H=Cu/D+RR/D+ER/D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u/D 是现金存款比率,RR/D 是法定准备率,ER/D 是超 额准备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15.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 rc=Cu D=0.38, 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 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 100 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1+rc 1.38 解答:货币乘数为 km= = =2.46。 rc+r 0.38+0.18 若增加基础货币 100 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Δ M=100×2.46=246(亿美元)。 16.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 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 1 000 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 400 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 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 400 亿美 元。) (3)中央银行买进 10 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 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 于是,货币供给 M=1 000+400/0.12=4 333.33(亿美元)。 (2)若法定准备率提高到 0.2,则存款变为 400/0.2=2 000(亿美元),现金仍是 1 000 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 1 000+2 000=3 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 1 333.33 亿美 元。 (3)中央银行买进 10 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 10 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1 Δ M=10× =83.33(亿美元)。 0.12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 IS―LM 模型中,由 P(价格)自由变动,即 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 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 对总需求量的影响, 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 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 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 IS―LM 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 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 17―1 来说明怎样根据 IS―LM 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 17―1 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 IS―LM 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 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 P 的数值为 P1 时,此时的 LM 曲线 LM(P1)与 IS 曲线相交于E1 点,E1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 y1 和 r1。将 P1 和 y1 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D1。 现在假设 P 由 P1 下降到 P2。由于 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 LM(P2)的位置,它与 IS 曲线的交点为 E2 点。E2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 y2 和 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 E2,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D2 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 P 的变化,LM 曲线和 IS 曲线可以有许多 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 y 和 P。于是就有许多 P 与 y 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 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 AD 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 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 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 价 格水平越高, 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 需求总量越大。图 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 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 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 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 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 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 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资本存量一定时, 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 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 在劳动力市场 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 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 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 纵坐标、 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 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 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 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 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 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 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 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 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 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 线。 总之, 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 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 总供给曲线。 5.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 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 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解答:宏观经济学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的说明, 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 17―2 所示。图 17―2 萧条状态与高涨状态的说明 从图 17―2 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AD 是总需求曲线,AS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 曲线的交点 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 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 AD 向右移动到 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S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 AD′的交点 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 价格水平为 P′,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 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 17―3 表示。 在图 17―3 中,AD 是总需求曲线,AS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 E 决定的产量 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 AS′S,总 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这个产 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图 17―3 滞胀状态的说明 6.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 AD―AS 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 同。 解答: 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 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 AD―AS 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 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产出)为横坐标的 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 描述的是微观领域的事物, 而宏观经济学中的 AD―AS 模型描述的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 其二, 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 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而总 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还可 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 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 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学中的 AD―AS 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不仅 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 而且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 果。 7.设总供给函数为 yS=2 000+P,总需求函数为 yD=2 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解答:(1)由 yS=yD,得 2 000+P=2 400-P 于是 P=200,yD=yS=2 200,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左平移 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D=2 160-P于是,由 yS=yD 有 2 000+P=2 160-PP=80 yS=yD=2 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 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yD=2 640-P于是,由 yS=yD 有 2 000+P=2 640-PP=320 yS=yD=2 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向左平移 10%的总供给方程为yS=1 800+P于是,由 yS=yD 有 1 800+P=2 400-PP=300 yS=yD=2 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5)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8.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解答: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家庭消费需求的变化; (2)企业投资需求的变化; (3)政府购买和税收的变化; (4)净出口的变化; (5)货币供给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自然灾害和战争; (2)技术变化; (3)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 (4)工资水平的变化; (5)对价格水平的预期。 9. 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 C=200+0.75Y,投资函数为 I=200-25r, 货币需求函数为 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 1 000,政府购买 G=50,求该经济的总需 求函数。 解答:收入恒等式为 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其中,得 Y =200+0.75Y+200-25r+50,化简后,得Y=1 800-100r(1) 式(1)即为该经济的 IS 曲线方程。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M/P=L,将货币需求关系式和货币供给数量代入其中,有 1 000 =Y-100r, 其中 P 为经济中的价格水平P上式化简为:Y=100r+1 000 (2)P式(2)即为该经济的 LM 曲线方程。 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将式(1)、式(2)联立,并消去变量 r,得到 500Y=900+P上式即为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 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 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 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 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 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 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所以结构 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 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 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消 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 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 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 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通常包 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 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 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 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 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 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 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 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 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 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4) 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 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 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 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 这些无疑会引起劳 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解答: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 通货膨胀率不太高、 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 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 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 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 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 菲利普 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 其一,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 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 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 例如, 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 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 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 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一般地, 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 了产出水平的提高。 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 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 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 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 出的效果。 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的就业、 产出的增加而获得的 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他唯有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才能得到就业 机会,那么显然,他受益于通货膨胀。 第二种情况: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 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 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 胀,则原来的总需求所能购买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 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 下降,失业会上升。 6.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解答: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 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现 用图 18―1 来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图 18―1 需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间借贷解释关于利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