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政治经济学战略哪个老师讲得好好

孤陋寡闻,发现曾经的财大一好老师……
孤陋寡闻,发现曾经的财大一好老师……
11:55&&转原文:
(胡景北,同济大学经济学教授)
寒假中就知道孙经纬离开上海财经大学、离开上海了。可回到上海才感到他真的离开了:既不能和他在一起喝咖啡,也不能拿起电话就聊天了。
我和孙经纬认识的时间不算长。最初相识好像是八、九年前一次下四国军棋。相知就更迟了,而且缘起于高级经济学教学。我们那时都在上海财经大学工作。最早提议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引入高级经济学的似乎是当时在那里负责硕士生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朱保华教授。孙经纬是最积极的支持者。学校研究生部召开会议讨论这个提议,参加者甚众,反对者甚多。我那时没有承担硕士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任务,也不担任任何职务,甚至学校也很少去。可也被召参加会议。在那个会上,我积极支持朱保华、孙经纬,支持使用原版的西方高级经济学教科书,指出负责研究生教学工作的林珏教授拿出来的梁小民编著的《高级西方经济学》与西方国家的《高级经济学》教材相距很远。那次会议后,孙经纬也许就把我视为他的相知了。但那次会议后,上海财大碰到的最大问题是谁来讲授高级西方经济学。原先讲授硕士生西方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等专业的老师退出了;西方经济学专业的三、四个教师不可能承担全校那么多课程。这时,孙经纬、王根蓓、伍山林、胡永刚老师勇敢地站出来开设高级西方经济学课程。没有他们,上海财经大学当年根本不可能在硕士生教育中引入高级西方经济学。这里,我必须说,他们上课非常辛苦。他们不是海归,甚至没有在国内的西方经济学专业学习过,缺乏严格的经济学或数学训练,但他们凭着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对学生负责的感觉承担这些课程。他们边自学边上课,边上课边自学。他们成功了,可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是惊人的。同时,他们的努力从来没有得到过相应的报酬。我担任上海财大经济学院院长期间,准备给硕士生高级西方经济学课程增加工作量报酬,却受阻于从事硕士生政治经济学教学教师的攀比和学校统一课酬规定。因此,我始终感到有愧于他们。我到过这几位教师的家,知道他们的物质条件明显低于许多其它老师。今天,在上海财大对海归实行特殊收入政策、海归也承担起高级经济学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作为一名老海归,一方面为最近回国工作的海归可以取得优越物质条件表示高兴,一方面也希望他们能够了解,除了物质条件外,他们还需要或者更需要展示出自己的精神风貌。
&&孙经纬本来在上海财大财经研究所工作,后来转到工商管理学院,先担任院长助理,后担任副院长。作为一名只有讲师职务的年轻人,他能够在教授、博导众多的工商学院脱颖而出,担任那里的领导工作,靠的是他对经济学、管理学教育方向的准确把握,他开设课程的高层次,他艰苦的自学努力,他的公正和自我牺牲。他很清楚当今管理学和经济学融合趋势,指出管理学的问题抽象到理论层次就是经济学问题,因此,工商教育要办好,非把经济学即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不可。我曾经说过,上海财大2003年之所以不再任命政治经济学教师、而任命我担任经济学院院长,是因为校内各个管理学科强烈要求强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我指的便是陈信元、孙海鸣、戴国强诸教授领导下的会计、工商、金融等学院的要求。在当时,他们对西方经济学的要求走得比程恩富领导下的经济学院远得多。
我不知道孙经纬何时认识西方经济学的。但让我敬佩的不是他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而是他一旦认识后,就开始了艰苦的自学。他曾到复旦大学数学系听课,他自学了大量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高级教科书,有的书读了好几篇。做过教师的人都知道读书和上课是两回事。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但上课就必须向学生讲解清楚;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讲解清楚。教师的水平也正表现在对难点的清楚讲解上。可高级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我自己就有许多难点没有搞清楚过,只是没有开课和讨论才掩盖着而已。孙经纬开过高级微观经济学I、II、III课程,用Tirole
的《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开过产业组织课程。博客上有种说法“上海财大有三多:食堂多、美女多,听孙经纬课的人多”。我已经离开了上海财大,无法证实这三多,但我知道孙经纬对课程难点是下了功夫的。这里我想提及的另一点,是孙经纬坚持用国外教材。当时希望我们编教材的人很多。上海财大那么多学生上西方经济学课程,加上考博、考硕的外校同学,需求量肯定是大的。但孙经纬明确反对,他认为我们自己编的不会比原版教材好,既然如此,为什么强迫学生用更差的教材呢?而奉命行事或为钱行事,在他看来,都不应当是大学教师的所为。
孙经纬对国内经济学、管理学教育改革的许多独到想法强烈影响了我。我在经济学院院长任上的许多做法和他商量过,有些甚至就出自于他。他对田国强教授担任经济学院院长的态度非常积极。在田国强上任初期的困难阶段,他全力以赴支持田国强。田国强最初一些改革措施,例如硕博连读,没有他参与决策的工商学院的支持是很难成功的。在我印象中,田国强任职最初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两人几乎每天要通一两个小时电话。当时有一种说法,上海财大只有两个人毫无保留地支持田国强,一个是他,一个是我。可我那时已经不能算上海财大的人了。为什么孙经纬全力以赴支持田国强?我的体会是孙经纬把田国强的改革视为实现自己对上海财大、对中国经济学、管理学教育的梦想,因此,无论改革对他个人的影响好坏与否,他都义无反顾地全力支持。应当说,在田国强主导的财大改革初期,孙经纬的作用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今天,当财大改革似乎已经走上不归路、当田国强得到一片赞誉、而我本人也沾到光彩的时候,孙经纬却默默无闻地离开了。我相信,未来能够给孙经纬最大安慰的,就是田国强、谭国富诸位院长和上海财大各位领导能够把上海财大建设成一流大学。
我对孙经纬的知,是我担任上海财大经济学院院长以后。那时我到办公室的时间多了,他本来便整天待在办公室,因此我们交谈频繁起来,我惊异地发现他对西方经济学的了解远远超过了我,发现自己和他在许多学术、社会、人生问题上“所见略同”。他向我提出过许多建议,给过我许多鼓励,也对我发出过许多质疑。例如对我去年那篇短文“面对骚扰威胁,我将微笑向前”,他直截了当地问我为什么把私事、公事搅在一起。我很快体会到他的质疑是从他对我个人的要求出发的:他不愿意看到我做错事情,不愿意听到我的各种理由。在他面前,错就是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辩解。一个人有他这样直率的朋友是很难脱离正轨的。
孙经纬离开上海是因为母亲不愿离开家乡又需要他养老。尽孝是中国古代士大夫退职的主要理由。李密的《陈情表》感动过一代又一代士人。然百年以降,因尽孝而退出官场、职场之人之事几不再见,因此很少有人相信孙经纬的理由。我没有问过他离开上海是否还有更深层原因。也许,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一些痛处需要保护,我们不必追问。无论如何,我确信他是抱着对上海财大的期望而离开他为之付出了自己最好时光的财大的。他曾经针对某个爱情事件评论说:“同情她的处境,尊重她的选择,自己要无怨无悔。”他的评论给我深刻印象。今天,我体会到,这个评论也许反映了他对学生、对上海财大、对世界的态度。一方面,尊重别人,一方面,自己无怨无悔地付出。当然,他还没有结婚,甚至可能没有恋爱过,他对爱情的评论似乎更带理想色彩,而欠切肤之感。不过,独身也许是他能够专心自学并且领导好上海财大工商学院的特殊条件之一。我在德国见到一些独身者,他们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和收入全投入社会公益活动。我孩子在那里参加的足球俱乐部、象棋俱乐部都是这样的独身者办的。然而,孙经纬独身,不是因为他孤僻:他是一个开放和活泼的人;自然也不是因为缺乏愿意与他交好的女性,而是他(还)没有遇到让他倾心的女性。他和我谈过我的短文“一般均衡和爱情”,我知道他在爱情上和在人格上持理想主义。不过,理想主义者遇到喜剧是偶然,落到悲剧是常态。所以,理想主义者必须有悲剧的心理准备,才能够坦然地对待人生。孙经纬是有这样准备的。可即使如此,我仍然衷心地希望孙经纬能够在千万人群中,寻觅到自己的另一半,在爱世界的同时又能够特别的爱上某一个人。这是因为我相信,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生命的真谛就在于追求,追求美好,追求至善,而这同时意味着追求爱情。
& 我没有到车站或机场为孙经纬送行,就以这篇短文送他,已经在千里之外的他。
—————————————原文--华丽分割——————————————————
下面的评论(择选):
·转贴!!!
孙经纬是我尊敬的一个人。你可能惊诧谁是孙经纬?你提出问题了,这次应该是我做出判断,你肯定是非财人士,至少是非财研究生了。为什么?因为财大的研究生如果不知道孙经纬,那么你就真的孙经纬了。孙经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否也。孙经纬是两院院士?否也。孙经纬是归国教授、博士生导师?非也。那么孙经纬肯定是财大的校高层人员了?更是非也。那么孙经纬为什么出名呢?“超凡脱俗”。
超,超然远避而不处也。大气之处也!记得当时上孙经纬老师的高级宏观经济学,在讲Ramsey增长模型之时,孙老师用带有一种极高评价的口吻说,Ramsey在26岁的时候就做出了这个模型,可惜天妒英才。谈论孙经纬老师源自于我们师兄妹的聚会,昨天师兄妹给送行,吃饭之中开始讨论孙经纬老师的传奇。如果说孙经纬老师,最大的传奇在于孙经纬老师的婚姻。孙经纬老师至今未婚,而从入学以来,我们就听着孙经纬老师的婚姻传奇。第一次听说孙经纬老师的婚姻传奇来自于另外的一个老师,其说孙经纬老师牛呀,我们给介绍上海移动小姐,他都不要呀,由于本人性来好色,故此对孙经纬老师更是产生一种崇拜之情,超凡之人呀。第二次孙经纬老师的婚姻传奇来自于“经世济国”BBS,不知道是那一个多事的校友在经世济国研究生版给孙经纬老师发布了一篇征婚广告,条件如下“第一,实惠的美女(因为孙经纬老师身为山东人,俊朗挺拔,“恐龙级”的人物配不上孙老师,况且孙老师还兼着院长助理,在需要夫人出席的场合,不能出现如某核心一样的不匹配);第二,英语过CET-6,最好是GRE2300,(孙老师看英语论文和写作英语论文的时候,其妻子或者女朋友可以进微薄之力);第三,高级宏观经济学一定要过90分,因为孙老师对经济学是唯一的爱好,如果经济学不好,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可谈。”这则征婚启事在财大的师界和研究生界广为流传,第三次听说孙经纬老师的婚姻在昨天,说一个上海大亨的女儿(海龟)看中了孙经纬,孙经纬却提出了一些不得不让他们拒绝的条件:1、结婚后不要孩子。(养家很难就没有时间做学问)。2、必须和他父母一起住,其父母远在山东。3、不能干涉孙经纬的习惯(吸烟很多,喜欢在咖啡厅备课)。关于孙经纬老师的婚姻我们就说到着吧(孙老师已经35岁多了,看来要。。。),超凡!
超凡之二:学业。孙经纬,攻读Phd6年至今还是一个Candidate,评着其能力,在国内肯定是Phd的top了,而其却一直没有结业,究其原因在于其不做论文,为什么不做,没有人知道。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较大哪个“阎讲师”。
超凡之三:财大最拥挤的课堂。孙经纬老师的课题号称为财大最拥挤的课堂一点都不夸张,其上课之时都会爆棚。而这归功于其前一夜在咖啡馆通宵达旦的备课。孙老师是从来不在家里面备课的。。。
·习惯了潜水,终于想说点了。孙老师和胡老师我都听过他们的课。那时,我们是他们的实验田。面对天书一样的高微高宏,每一个财大的青年才俊都感到害怕的。我记得我当时微观选的是胡景北老师的,宏观选的是胡永刚的。但胡景北老师的课我经常听不懂,不知道胡老师口音的原因,还是我智力的原因,总之,感觉他很多问题讲不清(呵呵,胡老师,不好意思),很多学生跟我一样,听完胡后去听孙经纬老师的,呵呵,感觉只有听多了,才感觉有信心啃下那本天书。后来,宏观也差不多,胡永刚老师的课听后去听伍山林老师的,呵呵,现在想起来也很有意思的,好像研究生期间就学那两门课了,好多专业课都没这么大影响了。顺便说一个细节:胡景北老师讲的特别快,有一次一个学生提议他讲慢一点,胡老师说我怕耽误浪费你们的时间。那个敦厚,可亲的学者形象我估计一辈子也忘不了了。
—————————————————华丽分割———————————————————
我是从哪看到的这个老师呢?
嘿嘿,百度打入“王人己 第一财经”,就看到啦!
也说明偶选的老师不错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在上海财经大学 (SUFE) 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按时间排序
毕业党即将从事与财经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工作之前对学校的憧憬也好埋怨也好都烟消云散了财大人生的插曲偶然的驿站各人找到想要的或者真正想要的就好了
上财的发展日新月异,下面从九个角度来分析:一、通识教育1921年,学校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提出,大学教育应力求达到通才与专才平衡,使“通才不致流于空疏,专才不致流于狭隘”。1937年,校长裴复恒在校刊发文,明确以“培养健全之人格,建立忠实之学风”为办学方略。在上财本科生所修课程中,通识教育类课程学分占50%,分为7大模块:语言与跨文化沟通、经典阅读与历史文化传承、哲学思辨与伦理规范、艺术修养与运动健康、经济分析与数学思维、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社会分析与公民素养。上财通识教育资源包括学校自主开设的通识课程、科学人文大讲堂、暑期通识课程、慕课通识平台,以及聘请海内外名校名师等。2015年暑期,上财就与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联合,一共开设了30多门暑期通识课程,其中20多门是海外名校教授执教的全英文课程。二、留学深造2015年,上财应届毕业本科生留学深造人数为41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21.85%,其中,162人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top50大学深造,约占留学深造人数的40%。历届深造的学生中,部分在获得海内外博士学位之后,执教于海内外著名大学,其中包括杜克大学、纽约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威廉玛丽学院、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多伦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2016年的春天,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量化分析研究中心充满了捷报频传的明媚喜悦。在刚刚过去的申请季里,中心老师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写了上百封推荐信,改了十多篇PS,更别提数不清的一对一指导,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申请方向和学校了。终于,国际顶尖高校的录取offer纷至沓来,让这一切都有了认可和回报。 秉承最大化利用优质资源的理念,管科中心采取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优质的师资以及教学科研资源面向全上海乃至全国对运筹与管理感兴趣的学生开放,欢迎他们来中心上课、听讲座、参加科研讨论班,参与科研项目并在中心老师和海外教授指导下写论文。中心的课程体系难度基本等同于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同期的博士课程。 管科中心培养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背景,走过了不同的求学际遇,却在中心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共同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他们不仅横跨了上财的多个学院,有些更是来自复旦、交大、中科大、北理工、牛津以及巴黎第六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他们每个人都拿到了海外顶尖高校的offer,甚至屡屡打破各大高校的录取限制,创造了国内大学学生出国申请的新记录。 庄*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本科 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博士全奖(本专业今年在大陆录取的唯一一名学生) 巴*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本科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GSB)、斯坦福大学高等计算所(ICME)博士全奖 (打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OIT专业多年不在大陆录取本科生攻读博士的惯例) 邓*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本科 普渡大学商学院,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 Santa Cruz)博士全奖 林* 南京大学本科,牛津大学硕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及西北大学博士全奖 周*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本科 华盛顿大学Foster商学院博士全奖 李* 清华大学数学学院本科,巴黎第六大学硕士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明尼苏达大学等博士全奖 梁* 中国科技大学统计学院本科生 卡耐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博士全奖。 张*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本科生 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MS&E)系、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Ross商学院等的博士全奖。杨*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学院研究生,斯坦福大学高等计算所(ICME)专业硕士录取,南加州大学博士全奖。······(以下略)三、就业2015年,上财选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9.50%进入金融业,15.2%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88.82%),6.9%进入咨询业,这三项占全体就业毕业生人数的72%(不含定向委培),就职于证券、基金等资本市场领域的有数百人。四、学术科研上财的发展方向是LSE(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上财正在发展成为一所小型的高精尖的“文、理、商、法”均衡发展的研究型大学。上财在”文、理、商、法“领域都有世界一流潜力学科:A) 文:经济学(经济学属于文理学院范畴)经济学院国际顶尖期刊论文发表捷报频传来源:经济学院最近,经济学院海归教师、存量教师及博士生在国际顶尖和一流经济学期刊发文捷报频传,呈爆发式涌现,仅过去两个月来就有10篇论文成果被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等国际顶尖和一流经济学期刊接受发表,实现了学院全职教师在AER、Econometrica、RES、JPE及QJE等5大国际顶尖经济学期刊均有论文发表的“大满贯”记录。 其中,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发表方面,继一个星期前姚澜助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博士)的合作论文“Do Markets Erode Social Responsibility?”刚被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接受发表,现又有苗彬助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的合作短文“Comment on 'Risk Preferences are Not Time Preferences': Separating Risk and Time Preference”被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接受发表,将发表于“Comments and Replies”栏目。 与此同时,学院师生有6篇论文近期被我校国际一类经济学期刊接受发表,分别是: 唐前锋助教授(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与我院经济学系在读博士生的合作论文“A New Perspective on Kesten's School Choice with Consent Idea”被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接受发表。 Myungkyu Shim助教授(今年新引进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韩国籍)的合作论文“Financial Prices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Large Cournot Markets”被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接受发表。 喻俊助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博士)的合作论文“Bundling Decisions in Procurement Auction with Sequential Tasks”被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接受发表。 刘丹助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的合作论文“Market Potential and the Rise of US Productivity Leadership”被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接受发表。 金飞助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与我院特聘教授李龙飞教授的合作论文“On the Bootstrap for Moran's I Test for Spatial Dependence”被Journal of Econometrics接受发表。 陈强讲师(今年新引进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的合作论文“Asymptotically distribution-free tests for the volatility function of a diffusion”被Journal of Econometrics接受发表。 此外,张征宇副教授(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系自主培养的博士)的论文“Semiparametric estimation of partially linear transformation models under conditional quantile restriction ”和“Ident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partially linear censored regression models with unknown heteroscedasticity”分别被我校国际二类期刊Econometric Theory和三类期刊Econometrics Journal接受发表,其中前者为独立作者,后者为与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系在读博士生合作。 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上财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并跃居亚洲第二名2016年6月,荷兰蒂尔堡大学发布“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在年间,上财经济学科在该排名默认35本国际权威经济学期刊上的高质量论文发表数在大中华地区继续保持第1,亚洲和世界排名则大幅上升:亚洲排名由第6跃居第2,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世界排名则由第62升至第54。若按照最新单年排名,则上财更为靠前,2015年世界排名第31位,超过约翰o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南加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许多世界名校。B) 理:1、统计学(统计学属于文理学院范畴)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培养创新“试验田”来源:统计与管理学院“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统计与管理学院通过多维度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探索建立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早在2013年,学院就开始筹划着组建统计学实验班,开启拔尖型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9月,这只“靴子”终于落地,学院成功组建首届由30位同学所组成的统计学实验班。实验班旨在培养希望继续求学深造、在未来统计学研究领域中有所建树的学术精英,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改革不但是对学院培养模式从维度上的一次扩充,更是因材施教的一次典型案例。实验班所要进行的“实验”是人才培养的“实验”,把大学由“知识工厂”变回“人才摇篮”。“实验班参照北美一流高校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致力于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研究能力,与我院统计专业硕士、学术硕士培养计划无缝衔接。”统计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纯杰介绍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统计与管理学院将继续以世界一流大学的统计学科为标杆,通过学术领军人才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探索统计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统计学高端创新人才和熟悉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B) 理:2、理论计算机(理论计算机属于文理学院范畴)微软亚洲研究院理论计算机组原首席研究员陆品燕教授,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华人唯一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是CCF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大陆学者近年发的理论计算机顶级论文有一半是他的贡献。虽然陆教授博士毕业只有六年,但已经被哈佛大学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牛津大学欧洲科学院院士公认为未来理论计算机的领袖,早就成为各大高校争相邀请的人才。对陆教授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校领导和人事部门的支持下,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采用了个性化引进。而且不单引进他本人,还全力配合他引进一个团队。而陆教授选择来上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有何斯迈、葛冬冬、江波这样可以和他交流的大脑,还有开放式办学吸引到的优秀学生。陆教授来上财后,又推荐了一位曾获国际奥数金牌的俄罗斯天才学者。陆教授的这个世界一流的理论计算机团队必将会引领上财计算机快速成长为一流学科。C) 商:商学(商学属于专业学院范畴)D) 法:政治学(政治学属于文理学院范畴)政治学国际一流期刊上的上财学者下表为国际政治学期刊排名(由澳大利亚政治学会发布)上财学者近期在上面发表论文的期刊,用红色下划线标注(不完全统计)全职教师Min Tang近期在国际政治学一流期刊发文情况Narisong Huhe & Min Tang. “Contingent Instrumental and Intrinsic Support: Exploring Popular Regime Support in Asia.”Political Studies.ForthcomingMin Tang & Narisong Huhe, “Does Decentralization Bring the People Back to the Govern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ecentralization on Political Trust.” Policy & Politics.ForthcomingMin Tang, Narisong Huhe, & Qiang Zhou, “Contingent Democratization: When Do Economic Crises Matter?”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ForthcomingMin Tang & Narisong Huhe, “The Contribution of Decentralization to Variant Patterns of Political Trust in East Asia.”Political Studies.ForthcomingMin Tang & Narisong Huhe, “Alternative Framing: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Political Support in Authoritarian China.”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35:5 (2013): 559-576.Min Tang & Dwayne Woods, “Conditional Eff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Democracy – The Relevance of the State.”Democratization, 21:3 (2014): 411-433五、综述如果喜欢上海,喜欢财经,那么上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上财学习氛围浓厚,国际化程度较高,课程设置前沿,海归博士多,地理位置好(相对于郊区大学城)、校方办学理念开明、学术研究较为前沿等。人文熏陶、学科视野等一方面可以靠自身修为,另一方面上财已开展通识教育,在这方面已有成效。 至于出路,上财毕业生薪酬全国第三、本科生留学比例约20%。上海滩的金融界几乎就是上财校友开拓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国际集团、上投摩根基金等等诸多机构的筹建人、首任一把手全部都是上财校友。目前在任的也有贵州省省长、工行董事长、招行行长、中信集团总经理、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以及数不清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高管等等。 至于学术,上财的学术是相当不错的,比如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甚至新发展起来的政治学,在国际一流期刊的论文发表,都是居全国领先地位。引进的理论计算机学者,大陆学者近年发的理论计算机顶级论文有一半是他的贡献。数学学院院长则担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顺便说一下,上财会计学其实一直以来都不逊色于厦门大学:1、两校同时设立会计学博士点;2、两校同时成为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3、两校同期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首批两名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两校各一名;5、上财的会计学协同创新中心是第一所;6、1990年至今上财在国际一流会计学期刊发表了8篇论文,居全国第一;7、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曾任上财会计系主任;8、新中国第一位会计司司长、78年后第一位会计司司长都是上财校友。 下面这位是本科浙大外语学院,研究生上财金融学院,毕业后去了财政部,可以听听她的看法。说到财政部,顺便再啰嗦几句,其实上财在北京的机关、企业等也有较深的人脉,解放后和78年复校之后都有大批毕业生分配到了这些单位,比如国家统计局现有两位副局长、两位总师毕业于上财。 六、学子  在水一方 的日志 — Windows Live   日   我活着呢~   不过是另外一种生活而已。   上财的金融研究生可真不是好读的,每周十门课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时间,突然间要过没有娱乐的生活,真是不适应阿!亲爱的要考上财的同学(程和方)尤其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据说高宏高微时给博士生开的课程阿,很多学校的研究生都从中级学起,上财的自大阿,害死人了。   真的觉得自己跳进了火坑,这里的人不是经济学的,就是工科的,对我来说难以攻克的堡垒,对家人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不平衡阿~ 不都说浙大的学风首屈一指吗?明显上财的好啊,上课提前一个小时去,都只能做到教室的中后部,恐怖~~   有时真不知道自己来干嘛了?!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谈恋爱,天啊,可想而知,刻苦学习这种词汇是决不会出现在辞典中了。   consequently,我活着,和spaces的更新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请同情我~~   并且请上帝原谅我,因为我正在金融计量学的课上更新我的spaces,我容易吗? 七、业界金融皇冠上的明珠——投行精英毕业院校统计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大陆从业者毕业院校统计八、非财经专业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届本科就业去向九、师资
我以为我会暴富(?o??o?) ?但是我没有_(:_」∠)_——一只2013级会计学院汪
我只想说当时高考五所学校去不了,上海财经就是其中之一。。。山西10年
想赶快毕业的体验
以前写的一篇,想来放在这好像也合适~一个普通财大人普通的四年1作为拼了命学习的千万人之一他高中时候没有人看好他可他最后运气倒不错2来到了很多人都去不了的上财他高中毕业时说他自己有梦想他要当金融家,要经济匡时3他第一天来到学校。他迷迷糊糊跟门卫说,哪里是财大啊?门卫说,这就是啦。4他立志要加入很多学生组织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懵懵懂懂报了很多里面也有很多组织都要了他5他开始例会开始翘课开始写策划、做海报、发传单6他开始忙不过来啊他有点想读书,有点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他开始喜欢一个女孩子然后告诉她7女孩子没有答应他他失落了好久,晃过了大一然后他想当部长8他觉得这部门太有爱了他喜欢这跟爱情不一样,跟亲情不一样的感情他觉得他找到了家9他看到有的人是特长生有的人大一就开始实习有的人兼职外快活色生香10和他们不同,他喜欢这些小小部门里来来去去的人他喜欢站在讲台上看一群人讨论个什么他喜欢跟这群人唠唠嗑找找茬11也许以前的人也有这么做过也许大家都不太认可这做法可他觉得,大学嘛,不就是图个开心12到了大二要学的变多了他还是每天忙不过来要做学生工作的事情可他还是享受着13他觉得在2013年夏天是他最幸福的日子他又失恋了,可是他当了部长有了一群比他小一岁的孩子们14也许就是这个结点让他对大学有了一点点不一样的期待一点点不一样的感受15因为他是个大写的男人粗狂的细腻着16他学着配合搭档学着参加十大歌手学着教他的孩子们学点东西17他参加商赛得了不上不下的名次他学着创业试着看更多书可是他挂科了18他开始思考人生为什么这么不公平那么多人不学习,挂的却是我19他忘了这些人挑灯夜战的复习他忘了那些人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努力他想起他来到大学还有很多使命20人生这么长怎么会没有使命他一定也是的21他刷完最后一次早锻他吃完最后一碗小馄饨他走完最后一次国定操场22好像周围的东西慢慢变得不一样他要开始实习了他要考虑梦想和现实了23他看着周围的人要出国,考研他决定留在学校实习,学习他不想花爸妈的钱去旅游,他知道家里不行24他参加了蓝园杯,穿礼服在里面闹开始走在CBD的楼宇中他在最好的办公楼做最简单的事25他穿梭在地铁他想不清楚为什么要怎么做可是大家都这么做,那就这么做26好像指向的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但至少也不是错的谁知道呢,先做着吧27有人建议他考研,可他喜欢的可是历史和心理有人建议他出国,可他还是不着急有人建议他去当主席,很吃香的28他想不明白了人生居然只剩这几条路他决心未来一定要变得不一样29他好像没法像小学那会畅想人生了他有时候听到笑忘歌会滑过一滴泪,可他都说那是汗30他又看到有人毕业毕业的人很多满身荣誉,可他们都付诸一笑财大这地方,无数人来了又走31他又初恋了,他很快大四了他明白大四都被叫做大四狗可他都叫自己大四哥哥32他安静看身边的人,跟以前变得有点不那么一样周围的人们都做了好多事情打游戏,创业,跳舞,下棋打球对就对了,错就错了,叫做青春就好了33他开始找工作被拒绝很多,被伤害很多终于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工作34他开始知道生活对大家都不容易父母曾经也是,到了现在原来每一个人的二十岁都还是一样,都挺不容易35他开始写论文开始找老师要准备毕业程序36毕业也是麻烦的事情最后还会推着他离开学校情不自禁的告别37他参加了毕业典礼他开始回忆过往四年过往二十多年,他很怀念那些38他看看自己好像四年过后也没学会什么但是也懂了很多东西他没得过奖学金什么的可他有那么些时候觉得知足他觉得室友开始变得可爱他觉得老师们变得和蔼图书馆的猫都懂事了起来39四年就要结束毕业倒计时只剩40天他记得以前学士服都有些大他哼起五月天的干杯会不会,有一天时间真的能倒退退回你的我的回不去的悠悠的岁月……40四年前他对财大说你好四年后他在同样的地方说再见那时候他跟他的孩子们像个家把跟他们无关的名和利关在门外他只希望一切都继续下去看着他们嬉闹瞪着眼睛开玩笑来来往往虽然他明知道这做不到虽然他明知道这做不到 过目难忘突然想起他换成她,也差不多时间总是在转来来往往,又是一个圈完
两年来,没有怦然心动的爱情,没有会心一笑的友情,没有诗和远方的情怀和不忘初心的教导高中三年期待了太多,将上财想象的太过美好。或许毕业后我会不舍会怀念会责备当初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自己,但此时此刻实在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赞美它
非常差!财大在读研究生一枚,考研期间在北大准备一年,曾经对北大也不少抱怨,虽然没资格哈哈,但是来到财大一年,简直觉得北大好上天了!第一,财大特别务实刷分考证找工作,凡事太过了都不好,功利性太强,知识面太窄;第二,行政管理太低效无计划,选课系统坏了能修一个月,这系统就是给学生做也早就修好了。校门口修地铁突然就堵了一扇最经常进出的大门,无事前通知。被迫走其他门,又他妈突然把路挖了修路,无任何事情通知,堵门之前那么久干嘛去了!非得两门一起折腾!这就算了,路断了连个指示牌都没有,自己摸索怎么绕去吧!第三,行政人员趾高气昂,尤其宿舍宿管,其他接触不多。宿管是经常敲一下门还没来及回答人家就自己刷卡进来了,没有任何尊重隐私的素质。我们在一楼自习室学习,动不动进来指手画脚,想开门通风也不能,因为经常听见她们咋咋唬唬!你当这么凉爽的天气我们想开空调换气呢!第四,学生都像被奴役习惯了,唯唯诺诺一再忍受,连自己的权利也不敢主张,而且,也没人关心学生论坛,没有学生主张权利的组织。怪不得北大清华是一流学府,看看人家论坛去吧!第五,无关的话题,上海的交警真多,经常看到农民工骑电动车带人被罚款。甚感自己也活的不易。
赫赫,就那样,不杂样。反正财大没对我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说起来不是之前有校友会啥的,说不定学校还不知道我们这些校友在干什么呢。有些过来当J1的老师也很水,有些一看就是不学无数只会钻营溜须拍马的玩意。
看到前面很多回答,提到最多的是财大的务实。但难道不是务实的人(至少是爹妈务实)报考了财大吗?财经大学这四个字写在志愿书上就不是追求诗和远方~不过还是心疼第一志愿北清复交落到财大的本科生几秒钟,作为研究型学校,本科生享受到有意思的课程并不多。不过,一流学生二流老师的说法应该已经过时了吧,就财经类而言,财大现在的师资怎么也落不到二流。作为一个硕博连读,我很感谢上财,给了我最规范的学术训练和最前沿的学术氛围,以及在经济类会议中报校名时的自信,虽然经常被大神老师们刺激得怀疑自己的智商和哭泣自己的局限性。如果有一天我怀念这个学校,我怀念的应该是聊到idea下巴抬高眼睛发亮的那些可爱老师,虽然他们很多人很不喜欢给我们上课。。。
永远在施工的体验…红瓦楼…法学楼…医务室…新食堂…绿叶…清真…面食部……【手动心疼】羽毛球馆…粉红色新宿舍楼+体育馆…①至④号楼…第八宿舍…第一食堂…研究生楼…泰晤士…科研楼…二教…北四和第五宿舍…静思园…新校门…这两天在修国定新校门的路…噢对了,新园和新园外面不知道什么楼…还有哪里?欢迎补充!接下来是不是快递中心…明年是不是南四…----嗷明年100周年校庆,但是我明年毕业了【微笑】
本人是15届上海财经大学的学生,浙江考生。当年填志愿时一直在想报浙大还是厦大,然后最后一天突然想到了上财,也没怎么考虑清楚,本着不浪费分数的态度就草率地改了志愿。后来结果出来,只比投档线高了五分,进了个弱势专业。一年读下来,最深的感触是上财的人很拼,上财的人很接地气。cpa、acca、考证、实习,功利的风气弥漫了整个大学。而且在上财选择很少,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不想从事财经类会很难回头,你只能硬着头皮去喜欢它。这也是我存在的情况,所以有的时候想想还是很心痛。
她叫SUFE,我们自己都会经常开这个名字的玩笑,但是当这个词汇被注入了太多的回忆后,念起来,我们想到的是被一条武川马路隔开的三个校区,可热闹可僻静的绿叶步行街和一只只以这里为家的猫……以及我们的大学点滴。一个被我视作大学膜拜对象的学长把大学的选择标准分为三类:地域(实习机会),资源(学院connection),同学(大牛氛围)。这是他的原话,是站在商科的角度。我们这些学金融的,就是这么俗不可耐。而他自己在香港念商科,戏谑称跟这三个重要标准都不沾,当然,这只是谦词,人家毕竟在大学时去过世界最顶级的学府求学与最顶级的公司工作。我就按照学长的划分来聊聊SUFE。正值高考志愿季,来写一篇很硬的软广。地域上海,这是一座美妙的城市。很像香港。这里环境很优雅,市中心就不用说了,有小资有情调,有历史有人文,即便是郊区,也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这里生活很方便,几乎遍地都是全家、好德和其他各种便利店,当你半夜流落街头,也不怕饿着或没地方呆。这里商业氛围浓烈,即便你不是学商的,也可能因为各种公司来招人而开始另一种职业生涯,我随便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牌子的名字,欧莱雅,保洁,联合利华……都驻扎在上海高校变成了俱乐部。而上财,安静的呆在五角场的商圈旁,和复旦隔着一条极其梦幻的大学路,离同济也不远,离陆家嘴、南京路都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实习比上课早上还可以多睡会。所以小点就小点吧,我们位置好呀,而远在闵行的某校就稍显可怜了(摸摸),每次要跋山涉水去找同学。其实我们一点也不嫌SUFE小,我们喊她小破财,只是因为小破财这个名字很可爱。我先来说说地域之于实习。很多人进大学并没有想好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读理科的,可能想着先学好数理化,将来要么做研究要么转专业;读工科的,可能想着深造或者直接就业;读商科的,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直接就业,但有些人因为没有想清楚做什么而选择了继续深造。当然,很多人也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或者已经想清楚了深造的目的而深造。于是乎,这么多的没想清楚,实习就是帮助你早点想清楚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就业是大部分人离开校园的下一站。有些人可能开始置疑,大学不应该踏踏实实学知识、做学问么?我举双手双脚赞同,学知识在大学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而且功利点来看,如果绩点(大学成绩的叫法)不好,哪条路都走的不顺。但实习和学习并不绝对矛盾。这么多的暑假寒假,没课的大三大四,我所了解的很多大学生生活,都是窝在寝室打游戏、刷剧(理工科尤甚,男寝尤甚,欢迎拍砖)。如果这样利用空闲时间,那还不如实习。没有peer pressure与氛围,要靠自己走出这样的舒适区确实不易。当然,假期可以用来读书充电,可以用来游学,选择很多,对自己狠一点的人一般一样都不会落下。我在此只讨论实习。上文对理工科、男寝投去的偏见,也许是因为我都没亲身体验过,但就我所看到的现象背后的成因,我觉得一是理工科直接就业导向不如商科强,实习机会也不如商科多,二是男生更贪玩,大学环境太放松,而且寝室“文化”也不同,女生去相约刷夜的时候,男生也正相约刷夜,只是一个刷馆,一个刷lol。从我一进大一就听说了传说中的“四大”,当然作为金融学院的我,到大二才弄清楚是哪四大。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那是我们笑称毕业相聚的地方。大一时,我们为了外联任务开始西装革履,到了大二,我们面试实习已经驾轻就熟,大三了,坐拥几份不错实习的我们已经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当然,也有一些就业氛围更浓或者自身规划做得更早的人,大一时就开始忙活实习。站在大三看以前,确实很多实习既不能写进简历,也似乎学不到什么东西,但积累起来的经验,认识的人告诉你的业内知识,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你。当你到了大三,你以为可以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实习也只是打杂。所以,越早准备越好,every effort counts。这里就涉及我对于实习的小小看法。我认为大学里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疯狂询问、了解、尝试,先认准几个你可能感兴趣的实习。比如银行,比如事务所,比如企业,想办法亲自去体验,在实习中去和在职人士交谈,去感受每一份工作的工作状态,尽可能在一份实习中归纳出更多的内容。当然,这一阶段也可以用多和学长学姐、在职人士交谈,去参加各个公司的workshop、招聘event替代,这一阶段后,一般可以锁定一到两个目标。第二阶段就是通过高质量的以及长期实习,为了进这一行业或某家公司而做准备。而在上财,我们处在这么好的地段,这么多唾手可得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大面积的信息集,从而更快速的成长成熟。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谁就拥有更大的主动权。我在大学里,几乎每两个月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规划产生,就是因为所接触到的信息集在不断的更新。而地域之于实习之外,还有社交与眼界。我们地处五角场,这里有三校,我财,旦旦,同济。弄个联谊会,不需要像闵行某校,换三班地铁两班公交才能来与我们汇合,我们只用过几个马路,三校舞会便可随意参加。嫌弃我们的男女比,隔壁就是同济帮你中和(虽然我见到的身边的妹子在复旦的男票居多)。上海有跨校辅修,你可以周末去旦旦学新闻,也可以去同济玩珠宝鉴赏,当然,我们也拿出了王牌专业会计与你们共享。(千万不要嫌弃会计如此经济实用的专业)但毕竟,地域只是一个外部因素。你会说,就算我没有这样的好条件,但我也可以凭借自身努力,早起倒无数趟地铁,或者去别的城市,去寻找机会。我欣赏你的毅力。但顽强的毅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奢侈品。我们只不过是被裹挟着向前的一粒粒尘土。可以细想一下,你如今的成就有多少来自环境对你的塑造,也许你很优秀,那也只不过是你把环境赋予你的所有运用到了极致。资源很多人说,想以出国深造为目的的就别来上财了。因为我们毕竟名气不够大。这是非综合性大学的劣势。但我想说,我财已经给了学生们可以给的最好的学院connection。我们金融学院的院长王能老师是哥大金融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老师师从诺奖得主,也是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信息学院新引进的老师葛冬冬教授是斯坦福大学博士,这些只是我所知道的几个比较知名的院长,也是我想针对出国这个话题刻意提及的简介。上财本身就小,样本量不大,所以我们出国深造的成绩若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定会显得逊色。但若你是优秀的,学院、老师有很多途径帮助你与国外名校搭建关系,为你背书。学院和老师也会很尽心地帮你。我自己不是出国党,但看到的学长学姐的出国成绩都很不错,我们也有机会申请到世界最顶尖的项目,或是最顶尖的学校,或是全额奖学金。下面吹一吹我们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带外地同学在财大食堂吃饭,大部分给我的反馈都是你们食堂怎么装修得跟餐馆一样。我一般都会说,哦,这不是装修最好的(hhh欠揍脸)。诚然,我们埋怨过每个假期都翻修食堂,但不管怎样,我们的门面工程还是做的很好的。我自己住在皇后楼,三人间但实际上是两人住,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每层都有好几间浴室。而宿舍门口就是最大的食堂,地下一层还有新入驻的全家,24小时营业,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饿肚子,刷夜也有了新地方。而教学设施方面,学校也是不断翻新。图书馆被外校同学称赞漂亮。我们的自修教室都是根据同学需要开放,就算供不应求,食堂、全家、寝室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化,食堂自助结账、图书馆自助选座位,上财的微信公号,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为什么要强调硬件设施呢,学生不是应该吃苦耐劳一点吗?但这至少说明我财对我们这些学生的重视。我再多提一点我对民主的感受。大学三年以来,学生的声音得到重视令我印象深刻。举个例子,有一次大学英语A班的选课,因为教学改革导致A班同学选课的优先级受限制,有同学联合反映了这个问题,并通过在朋友圈转发的方式,最终教务处和校领导开会与我们面对面洽谈来寻求解决方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民主不一定好不一定坏,但大学里,把学生的诉求当一回事,把我们当作“顾客”来对待,确实是财大这种官僚作风并不严重的校园能给学生的优待。而软件设施方面,我提几个老师。在财大三年,遇到过好老师,遇到过“坏”老师。既然是广告,我还是在此向一些我接触到的上财公认的好老师表示敬意。大一的数学分析课,我们无比幸运的遇到了可爱傲娇的王琪老师。他对学生的要求之严,会让你感觉到要把大一过成高三还不够,但在这样的“关切”之下,你会发现考试起来也确实会更轻松。我曾经在办公室被王老师训哭过(黑历史……),但他也是一个能在办公室等你去问他问题、找他办事一直等到过了饭点的老师(可以看出来吃饭对他很重要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拖堂到12:30)。把学生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爱。刘新老师,记得课评里说,来财大就要上一上他的课。刘老师是教人文政治方面的,他会把所有的积累都融会贯通在课堂里。刘老师很具个性,他在鞭挞一些不良现象与风气的时候,既风趣幽默,又“苦口婆心”,用尽一切办法想把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所具有的经验更多的传达给我们。而对待最后的课程论文,他会先花时间与你沟通,最后会精心评改。又是一个肯花时间给学生的老师。我很幸运,信息学院赵龙强老师的课我选过两门。这是在大学唯一一个让我可以只需上课,无需自学的老师。我们都被高中老师惯坏了,所有东西放到你的面前,到了大学,这样的老师几乎没有了,而赵龙强老师是一个。讲课上面的生动幽默我就不多说,赵老师在对教学任务上,也多次向我们传达,我们应该学什么对以后的工作深造有最直接的帮助。我记得,因为他太受同学喜爱,他为课程文件设的密码被大家记在心里,因为那是他的生日,0529。还有太多太多好老师,愿意帮我去我没有权限的数据库查资料,愿意跟我课下聊天专门来为我指出合适的道路,愿意打电话来告知我讲义里某处纠正……太多太多,好到内牛满面,不胜枚举。而暑期课程也是我们学校、学院花重金打造的,请的都是顶尖教授、国际化教学,教授的课程也都是实用与情怀并存的。有南京大学的同学看到我们的暑期课程宣传,还专门计划过来蹭课。(绝不是黑)资源的最后一方面,我想比较一下上海和北京。我相信,很多高考生会在上财,央财,对外经贸这三所大学中间徘徊,因为类型相似,分数线在很多省份也相似。除去对上海或北京这两座城市的特殊感情,我客观的来为我财做做广告。在北京,央财、对外经贸本身就形成竞争关系,而还有清北人在;在上海,我们上面就只有复交,同济跟我们不构成直接竞争。竞争什么呢?教育资源、实习机会、就业机会、政策扶持、财政扶持……还有归属感。我承认,北京的金融机会比上海多(虽然上海被称作金融中心,但北京毕竟是政治中心,金融机构会想尽办法向那里靠)。但在如此多的直接竞争下,在上海,在上财,你能更多体会到学校带给你的便利与荣誉感。陆家嘴那么多机构里面,我财各种形式的校友,无处不在。上大学前,有一个善良的大叔告诉我,陆家嘴那些高管,哪个没在上财混过的?谢谢大叔的善良,我们会争取让母校以我们为荣。同学走到哪里,我最感激的,都是那个地方让我结识的人。刚进入大三下,我跟一个男生聊天,当得知他们男生目前都在忙的事情之后,我惊讶得不是一点两点。找工作的忙实习,考研的忙学习,出国的忙背单词,这是男寝的景象,与我印象中的足不出寝、紧盯屏幕大相径庭。这就是上财,你的peer pressure会让你玩都玩的不安心。我是一个拖延症极其严重的人,考试前一天还有可能在神游,但这时一刷胖圈,就会被刺激得神游不下去,乖乖滚去复习。因为可以看到大家都在知识的海洋里挣扎扑腾。我在上文已经提到过环境的重要性。就算你再贪玩,当兄弟姐妹们都在为未来奋斗的时候,你还忍得下心去毫无节制的放纵吗?这才是真正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毕竟离了父母老师监督的我们,进入大学,自控力突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你的peer们,就是你最大的帮手。因为小破财的迷你,你可以很方便的认识各个专业的同学。而各个专业最后可能走的路也都是串联的。这可以为你消除一个担心,那就是即便录取时调剂了专业,你也可以较为方便的走你自己想走的路。我们是财经一家亲。我认识的外语学院的学姐,从大一开始规划金融的路,如今走的风生水起,毕竟学校专业高度集中。如果你真的立志于商业金融,上财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我们有非综合性大学的劣势,也似乎少了一点人文情怀。但旁边就是复旦,你可以凭需自取。今年的毕业五年薪酬榜我财又前进了一名,成了全国第二,除了第一的清华大学,我们力压群雄。虽然工资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说明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毕竟这个社会,资源、金钱会流向少部分更“优秀”的群体。当然,对于这个排名结果,我认为部分原因是我们的专业集中度高,都在财商领域,而综合性大学就略有劣势。我自己作为一名保研党,大三下身边结识的多是保研打算的朋友。我财虽好,但世界这么大,我们还是想要出去看看。每年去到清北复交的学长学姐还是很多的,因为其他学校对我们是认可的,毕竟,学生质量在这里呀。像我认识的一只只,都优秀得令你永远不会丧失奋斗的动力。之所以要为上财打广告,因为我爱这里,也因为希望更多和财大有缘分的优秀人才能来这里。人才之于大学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而当我们可以走出更多的优秀精英,拥有了更多的社会影响力,又可以继续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良性循环。希望我们永远以上财为荣,也能让上财以我们为傲。希望更多校友能帮顶,让更多人看到这篇广而告之。多一个优秀的报考生,我财就多一个未来的精英,也多一份起飞的希望。那时再提起上财,也就会多一份认可。广告先打到这里,肯定还有许多许多的补充。我财的好哪是几千字就说的完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欢迎报考上海财经大学。———————————————我是分割线——————————————————————个人微信号:muziyaoqing,欢迎骚扰~话天南地北,海阔天空也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木子尧青 ,会写前途,会写青春。实用与情怀并存hhhhhh。原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公众号 木子尧青 谢谢其他阅读:————————————————————被盗文事件解决了,亲身体会了一次,更意识到保护版权、支持原创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只是默默睡前刷知乎日报看各路大神的奇思妙想觉得,哎呦不错哦原来这些事情还可以这样或那样看直到刷到昨天发现了一则关于母校的帖子,觉得心里痒痒的实在忍不住于是插上几句仅供马上将要择校的学弟学妹作为参考,无任何主观意图。不过毕竟毕业太久(虽然每次跟人聊天说起某件事是多少年前的时候总会算错以为自己大学刚毕业 )而且毕业之后校长随之退休再后来就没有机会回去过了,参考价值有多少自己也不甚清楚,所以是真的仅供参考不是客气而已。背景介绍:2008级统计系妹子一枚,毕业后到某藤校读了个统计的master(没错就是那个以中国人多而出名的藤校,专注统计十几年 ),master毕业后辗转各个行业,目前就职于美国某金融监管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给老板以及老板手下的各位经济学家搬砖并和同事一起做 research,rule review。。。(这么多标签上来不被认出来才叫奇怪,认出来的亲偷偷跟我说就好不要跟着大家一起人肉,我们还是好朋友)有些长得不像前言的前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因而培养出鲜明各异的人群为整个社会输送各式各样的人才。总被人取笑说你们就是财大气粗说穿了除了赚钱还是赚钱。至少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以为的,所以在高考填志愿之前看志愿申报书的时候,上海财经大学有幸成为了被我第一个叉掉的学校,至于为什么是第一个那是因为上海的字母顺序在中央的前面而已。彼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埋首做科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得不说我国教育在这个方面洗脑是颇为成功的,相较于美帝过半的小孩从小的目标是律师、政治家、体育明星而言,活生生把一个从小想做主持的软妹子洗脑成为了一个要建设社会的科学追随者实属不易。那个时候真正地认为财经也好语言也好都不会给这个社会增加些什么,读了有什么用。(现在觉得这两者的存在也是推动世界融合与前进的原动力啊)带着年轻人的稚气和勇敢开始了与家人的斗智斗勇。父母一辈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看法,他们总觉得小姑娘应该学一些语言啊,财会啊这些好持家不费力的工作,将来方便就业更方便顾家,天天呆在实验室算是什么情况,化学试剂有毒,物理学起来太吃力,医学病毒要是感染了可怎么办啊。而我坚定的想要去一个理工科的学校去做真真正正可以改变人生活的事情,比如建房子,比如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再比如看星星顺带预言什么时候会再来一起小行星撞地球。最终的商量结果是第一志愿填了某国内颇有名气的工科学校,选的专业清一色的土木工程啊,自动化啊,机械工程啊这种似乎直男才会喜欢的专业。然而第二第三志愿都是家人的志愿上财和另一所地处首都闻名中外的语言大学。填完志愿后就被母上大人扔到武汉学了几周的新东方,讲了些什么完全不记得,非得说还记得些什么的话那就是那些依稀的关于几个创始人的调侃,毕竟是新东方特色嘛。再后来接到我妈电话,跟我说第一志愿分数比抛档线低几分抛不出去,所以只能抛第二志愿了。我当时的内心是略带些震惊和麻木的觉得怎么会,转头一想不好我连第二志愿有哪些专业都不知道。于是带着七分巧合三分运气算是擦线进了这所江浙沪包邮地区大红大紫的学校。彼时学校在包邮地区真的是当红炸子鸡,分数线居高不下,后来听说前面一年比隔街的复旦以及隔大半个上海的交大都略高几分时我内心的震惊可想而知。实在难以理解这种热情因何而起,又会在哪种情况下缘何而灭。进入学校的第一次开班会交档案之前有个小调查,问全国在你心目中排名前五的大学是哪几所。我记得异常清楚,第一所我写的中国科技大学,第五所写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中间夹杂有清华,交大和浙大(求各学校的朋友们别拍,完全按照想象中与理工科科研相关的程度写的,真的只是想象而已没有任何说其他学校不好的意思)。并不知道最后是否真的有人看过这个问卷,如果有的话看到我的答案的人应该无语至极吧。生活作为一名大弗兰人,在学校最不能忍的估计是只要酱色的菜必定是甜的坑,一踩一个准。在风味还存在的那些日子里最喜欢的是风味的鲫鱼汤还有盖浇饭每次就算要排着长长的队也无法浇灭为美食而坚定的决心。生乐的木桶饭和沙县小吃也是我的心头好。后来发现盛环有了老鸭粉丝汤之后去武川路吃饭的次数也稳步提升,新源的炒河粉总是政治经济学课后超强的安定剂。早饭一定要是面食的蛋饼配上小笼还带有汤汁的小笼比烫手的山芋还要难拿,但是很难放弃好不容易早起排队抢到的美味。就像前面不少校友提及的地处五角场商业中心,吃饭逛街唱歌桌游只有想不到没有玩不到。呆着呆着呆不住了就叫上同学一起逛街,或者有时独自去走走逛逛也很惬意。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每天晚上固定牌友固定牌局打八十分打得风生水起,最惨的一次明明一手满是拖拉机的好牌生生打到了380分。一言不合就去好乐迪或者上海歌城刷夜,那么热烈欢乐的曾经。如果说最怀念的一定是前两天朋友圈疯传的已经关店的阿康,那是多少人的青春和回忆。还有政立路口为躲避城管而到处游窜的花式黑暗料理,在我毕业了一年以后还有大叔问彼时还是我男朋友的前男友说跟我一起出国的同学这几天回国了怎么没看到我,那时的我为了实习还在Grand Central的地铁站天天迷路,从不同的出口走上街道再艰难的朝河边行进。还有百联又一城后面的瓦罐煨汤,老鸭粉丝汤,小杨生煎。。。喜欢精致点的食物那你一定无法抗拒第一食品的魔力:Beard PAPA,望湘园,馋嘴蛙,各式火锅,西贝悠面村。。。估计等我口水流干也列不完那么多好吃的却可惜真的好久没吃到了。校园生活也非常丰富,除了校友们提及的社团活动还有很多志愿者活动机会,院系内部和院系之间也会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每年轰动全校的十大歌手,话剧比赛,辩论赛,体育比赛,文娱晚会,联谊会,甚至还有织毛衣教学活动。你愿意的话还可以在学校各处喂萌萌哒的喵星人,我的最爱当然还是大白啦~院系与学校各部门之间举办的各种活动弹性非常大,你可以尽情参加你喜欢的活动,或者化身策划者来与大家一起举办各式各样你喜欢的活动。看着学弟学妹抱怨宿舍条件很差,作为学姐内心其实是有些崩溃的。大四那年全校宿舍都开始装空调,只有我们在那里看着人家装空调。大家可能没有感受过上海酷暑时候的宿舍热得像蒸笼一样,大二那年暑假母上大人来看世博顺便中午在我寝室小憩了一下就中暑了。大三那年为了实习毒日当头依旧小风扇摇呀摇热的满身痱子。但是这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宿舍了好么,读研究生了以后每个月的房租比在财大一年的宿舍费换一个货币符号还要多。虽然两室一厅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浴室,但是性价比而言真的是本科宿舍高太多。学校一年的宿舍费拿到外面能找到租个一个月就已经很不错了呀。当然我门当时住在静思园,因为之前是同济的研究生宿舍所以条件比大家抱怨的几幢老旧的女生宿舍要好不少(据说没有浴室需要去澡堂洗澡,但我没去过那个区的宿舍所以此处无法比较)。校园相比其他大学而言确实是小小的,感觉自己呆过的学校校园都是小小的。但总是可以安慰自己浓缩就是精华。去往三教的路总是狭窄堵塞,走路的摩肩擦踵,骑车的下车推着摩前轮后轮走。体育设施善乏可陈,体育馆小小一个,游泳池也相当拥挤,每次上游泳课几个班一起像往锅里扔下的白花花的饺子,还都是肉馅的。听说风雨操场关掉了,国定路的大操场也重新修缮了,学生活动中心换了个地方。听说越变越好但毕竟太久没能回去,希望知道的学弟学妹能帮忙更新一下。学术终于说到了我想说的重点。讲话不会抓重点的毛病又来了。私以为财大在学术方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做到了中西合壁注重学生在不同方向上发展的学校之一。师资力量也是少有的齐备,老师都非常的认真负责,如果有同学要质疑学校老师的学术和教学能力的话,我第一个要为统计系的老师们喊冤,当然还有教过我其他课的王延明老师,钱婵娟老师,李贵老师,刘春丽老师,杨芳老师等等等等。每个老师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系统性地了解到了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王延明老师,深入浅出,内容翔实。以至于当年实习的时候开会时我脱口而出的会计分录让小老板相当惊艳(作为上财求学期间从未动过心思考任何证件地存在简直就是异类,在那种场合能说出来我也觉得挺神奇的)。我们自己系的老师就更加不用说了,海龟老师个个都是典型学霸,自身学术背景强大,研究能力也不容小觑。本土型老师也都经验丰富,研究教学都颇有建树。而且每一位都非常关心同学的成长。记得第三个学期刚开学上数分三,依旧是路万忠老师的课,我保留了在高中养成的课间睡觉养神的好习惯,但是那天老师特意走过来把我敲醒问我说是不是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没有复习,人家其他班的几个同学都考97,98你怎么考的那么差,一下就把我震醒了。因为高中毕业以后就以为再也不会有老师来关心你的成绩或者表现了,至少不会主动来跟你聊你是不是复习了这种事,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点在于我确实没有复习也没有认真。那会依旧沉浸在我没法学理工科的深深叹息里无法自拔。但是从那次以后我便告诉自己,怨天尤人并不会让我过得更好,也不会让我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改善现状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至少为该努力的事情去努力。所以事后刷起了各种习题集,即便是学期结束老师不再教我们的课了以后我依旧会偶尔找他问题目求思路,而老师也一定会耐心讲解。这在我看来就是好老师,不仅负责而且充满关怀。王学民老师的多元统计分析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当然还有王黎明老师和王绍利老师以及我的导师杨楠老师。三位老师在课题上的悉心指导才帮助我们顺利完结一项又一项的课外项目设计。财大的课外研究项目虽不知比起其他院校如何,但是作为当事人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并且极大地帮助和促进了我做研究的兴趣与基本功的建立的,至少时至今日我依旧受益于当初所培养出的研究习惯而得以跟上同事们的步伐。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千村调查活动,统计建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营销创业大赛,后勤研究调查等等课外项目都可以是非常好的尝试。包括有些学院的老师甚至复旦大学的老师会向本科生提供助研的工作机会,这些都是需要学弟学妹们自己去研究和发现的。如果真的是对学术充满热情,那么这些经验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记得毕业前与当时还是统计与管理学院的院长艾春荣老师聊天的时候听他提起过学院将以不同的导向型来开设课程设立专业,为研究型,工作型等不同方向配置相应的师资力量与教学纲要,不知道当初的愿景如今是否实现了呢?鉴于说申请最好的商学院很难,这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即便是ivy league毕业的美国本科生能直接进入顶尖商学院学习的人都少之又少,何况国际学生。换句话说,想要申请顶尖的商学院你的竞争对象有哪些?他们对于学生的期待又有哪些?竞争对象多为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且十分有追求的人(相信我工作了那么多年还愿意继续回来读书的人绝对都是真爱),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不是为了求学而求学)或者是某些profile非常人可望其项背的人,或者某些运气不错也许你看来并没有比你强多少的人。就是这样,顶尖的地方他们需要撑门面的大牛,也要大打差异牌,因为他们并不喜欢“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鉴于并非留学中介,这方面并未有过调查只是亲身经历而来的感触所以看看就好。毕业之后马上进入高大上的项目或者找到一份投行或者券商的工作然后就一劳永逸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吗?其实是,也不是。能有好的profile固然是件非常棒的事情,但是人生没有保险箱,进入了就一劳永逸。接下来的每步路如何走都至关重要。有时候思维也要开阔点来看,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要一条路走到黑。有认识的财大学姐研究生毕业以后去了三藩的游戏公司然后跳槽到Facebook,当我还立志做一个数据科学家并且要面试前才发现有个学姐没多久前跳槽到那里的时候惊叹她很有长远的眼光。也有听说有学长毕业之后工作了几年转头申请到了顶尖商学院的MBA。当然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工作,也都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成长。其实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先好好培养对于自己所学方向的兴趣与爱好,若是实在不行那就换一个你喜欢的,这才是一所学校在学术上能为你做的事情。财大在这一方面恰恰做得非常的好。我真的很少听说在高校中转专业有比财大更flexible的了,只要你明白你要什么,拼了命的去争取(此处指拥有足够高的绩点有些热门专业可能会加试,但是这确确实实的是又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呀),你就可以换到你想要换的地方。条条框框分外分明。在推送中有这么一段话让我觉得略有些介意(没有针对的意思哦只是希望辩证的看待留学出国的问题),说“财大的出国党算得上财大最优秀的人群,他们目标清晰,在大一大二就决定好未来的路,什么时候考托福雅思GRE,计划井井有条,执行力也强”。首先按照划分法的话我确确实实算得上是“出国党”,毕竟我这会还只身在外并未归来。但是我肯定不是最优秀的人群,因为在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确定自己该走哪一条路。中上的绩点,不够殷实的家境,不够对自己狠的决心,哪一条都够不着优秀这个定义,更不要提最优秀了。考托福没上百,第二次险险够着但是口语二十分都不到。如果这样都算优秀,那我觉得财大所有的同学都是相当相当优秀的。(虽然本来就都很优秀)。其实最终出国的打算也是跟着同学朋友慢慢慢慢形成的。身边的人都在准备着出国,于是你自己便也跟着一起做了。非常感激上财有这样一群积极上进共同努力的好同学,激励着我朝着一个我本来并不清晰的目标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未能进入上财,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不要让自己的想象束缚了自己,勇于尝试不一样的事情,不管身处何处都要冷静地思考接下来我还能朝哪个方向努力,以及不管遇到什么状况都不要慌,冷静分析然后判断再做出当下最合理的反应,这个是学校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东西。同样的,像我这种专业学统计近十年,一度将数据科学家作为毕生目标最终却一个转弯因缘际会掉入了经济学家的圈子里的人最终极的原因也是受益于上财以财经为“通识教育”之基础的稳健扎实的教学风格与氛围。人就是这样,对自己的母校自己可以开玩笑各种吐槽,却容不得别人说她半句不是,尽管那个人也是自己人。因为只有自己才深深的明白母校给予了我们什么。工作鉴于国内没有正式工作过,实习期间拿过一个非正式offer鉴于当时想要出国读书于是不得不放弃,但是站在过来人的角度有几点认为如果自己当时知道就好了的tips跟学弟学妹分享一下。上财在就业上给我最直接的帮助在于让我有了需要寻找实习的意识,并且幸运的拿到了影响我一生的实习。作为一个大条慢热的存在我其实在别人找实习找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依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当所有人都在激烈讨论四大的网申系统有多么费事的时候我连四大是哪四大都说不出来。我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枉为财大的学生。如上文所提及过我没有想过要考任何一个证件,连计算机二级证都没有,(普通话和四六级是强制考的所以不列入考证范围)。但是当所有人都拿到各式各样的面试开启了各种实习旅程的时候也打动了我,觉得确实有必要在真正开始工作之前感受一下工作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氛围。可是刚开始找实习的时候都是碰了满鼻子灰,没有经验也没有脑子。大家都申请四大那我也申请四大,结果到最后只收到了KPMG一家的笔试通知,有别于其他人早已成竹于胸做过无数遍模拟题的坦然与笃定,我在考试前一天才听说有机经这么个东西,然后着急忙慌的去打印店打了一份出来顺道在地铁上看了起来。然后呀,当然是就没有然后了呀。当时真的是一脸懵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旁边大家都在三五成群的讨论的热火朝天。回到学校还被朋友们笑话了一圈说没准备去凑什么热闹。后来学院杯篮球赛得了冠军,于是大家一起出去庆祝,刚好有个在外资银行实习的学姐说她跟HR挺熟的可以帮忙递简历,于是厚着脸皮请人帮忙递了份简历,依旧迟迟没有消息。直到某天晴朗无风也没有课,接到HR的邮件通知问我有没有兴趣去面试,我无比兴奋地拉着同学去买了双足足十公分地细高跟,配着我人生第一套正装套裙觉得自己高兴得要爆炸了。怀着近乎景仰地心情来到了陆家嘴,这一次不是游客不是路人而是一个迈向白领的小姑娘,那种略带骄傲的雀跃感我相信大家得到第一份面试的时候都一样。面试我的是我日后的大老板,北大数学毕业,工作后去澳大利亚读了个MBA然后回国继续工作。与很多听说的面试并不相同,没有激烈的厮杀也没有凶残的群面,就是交流。他问我答或者我问他答。聊了二十多分钟之后接下来有人要进来开会了,于是我们换到了楼下的茶水间继续聊。最后他跟我说你是我面试的第一个人,也会是最后一个,剩下这些简历我本来打算面的,现在就决定不面了,你最早什么时候能够来上班?一切来得非常的突然,所以说很多事情七分靠缘分三分靠运气。遇见这位老板是我前二十年的人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他教会了我要站出格子之外考虑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从大的框架上来了解问题又从细节上学会处理,告诉了我什么叫做大局观,也给我各种机会锻炼我的能力。而这也是我觉得我能够分享给学弟学妹的:(1)实习在乎质量而不在乎数量,相信我工作以后没有人在意你曾经是实习了一次还是十次,他们只关心你现在能力如何;(2)做能够学到东西的事情,如果只是每天让你打印复印清扫垃圾而你只是放不下每天的饭贴车贴和一百出头的工资的话那你能够得到的也就是这点工资了;(3)以诚待人,不要总这山望着那山高,左顾右盼却无法静下心来将手上该学会的学会;(4)吃苦耐劳,年轻的时候多辛苦些总是在那里的,不断的挑剔抱怨挑剩下的也就是无法给你足够成长空间的重复性无意义劳动了;(5)懂得取舍,学生的本分是好好上课,没有什么好的老板会通过要求实习生翘课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人力要求,我确实听说过五花八门的代点到服务做笔记服务以及写作业服务(我财同学确实有令人佩服的商机发现头脑)但是你翘的课都是你今后想补也补不上的精华以及如果他有事情需要有人五天都在的话可以招两个实习生互补或可以有其他更多更好的安排比如招个稳定的full time;(6)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己及人的意识,很多东西告诉你了这是苹果这是橘子看到梨以后你能迅速反映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大概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之类之类的多向前迈两步比别人思考的稍微更深入一点点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在这份实习中收获颇丰,让我从思想上成长成为了一个较有自己头脑的个体,不再盲从或偏信。也对我之后的选择打开了新的盒子,目前来看幸好不是潘多拉的宝盒。之后的实习于工作经验都是到了美国以后了,估计对大部分人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但是还有两点我觉得很值得纳入各位今后的考虑范围。第一点长远意义高于眼前利益: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实习是某非常著名且我倾心已久的非政府组织的无薪实习(人家实习生从来不给工资还在去年被告了,这事我还点了个赞 ),如果当时有一份并没有什么意思的带薪实习放在我面前的话也许我会犹豫一下并选择前者(说得好像我有的选一样 ),毕竟那个时候确实经济非常紧张,举家借债让我出来读书压力非常之大(希望小朋友们最好慎重,这真的可能是目前而言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和最大的赌注)。但是这份实习却在之后成了我相当大的助力,毕竟听上去就有些高端洋气的感觉,还向我提供了多维度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第二点告诉自己一定能行:什么东西都是可以学的,比如说写码(伪码农上线了),比如说做眩眩的PPT,比如说如何跟人据理力争(至今仍被嫌弃太容易被打发,先去厕所哭一会)。毕业之后现在某家央企实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老板并没有想让我成长的意思转正又遥遥无期,果断的寻求了朋友的支援在商学院某了份研究助理的差事,之后进入了一家市场份额近乎垄断的媒体数据公司的数据科学部门做数据整合工作。此时开启了我想要成为数据科学家的梦想之旅然而面来面去终究缺乏足够的运气。能数得上号的科技公司面了一小半,剩下的一半当时几乎找不到对口opening中途还穿插了麦肯锡之类的咨询公司还有高盛这种花街小霸王,有些漫无目的毫无方向之感,但是更多的也是因为时机都没能对得上。百无聊赖之际参加了某著名考试主办的local chapter(像我这种不考证的异常值反倒在离开财大之后开始考证了也是略有意思的一件事)遇见了我现在公司的同事。作为一个工作经验不足三年,没有靠谱证件只有藤校光环的年轻人我明白人们总会笑而不语。但是人家愿意给我面试机会我又何乐不为呢。在完全没有听说这个公司的情况下开始了面试(直到昨天下午工作了小半年的我才真正搞清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所以作为一个圈外人没有听说过实在太正常不过了),一路聊下来觉得自己要挂了干脆不做他想,结果意外得到了这份看似最不相关的工作。老板在面试的时候给了一个托福口语19分的人英语full credit。一方面是因为他人确实是nice,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实不紧张好好说终归只是一门语言而已,就像国内五花八门的方言大家还不是都学得惟妙惟肖,自信往往出奇迹。(我现在英语依旧一般,每次家里什么东西坏了要维修啊,生病了去看医生啊之类的总要现查好字典才能说得明白)鉴于没有系统的以市场经济作为主体研究学习过,learning curve真的陡得没边了。一边赶项目一边学新知识,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很多时候知识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不言放弃的毅力了。有成长空间的工作就是值得付出的工作。有人给了你机会,你就要真心诚意地去报答给你机会的这个人,竭尽全力去做好份内应该做的事情。不顾后果的竭尽全力也是我在上财的校园里学到的在工作中最好的信条。也许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也可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新的思路吧。作为一个非典型上财学生,我却和所有人一样深爱着这所学校,虽然最开始她并不是我最爱的甚至都算不上是与我三观相合的,但是在我人生最重要的几年中她给予了我勇气和信念,也提供了我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陪伴着我一路走来她也焕发出别样的风景。如果你愿意请与她一同成长,就让我们共同见证什么叫做真正的“厚德博学,经济匡时”。马上就要百年校庆了,希望有意向的小朋友积极报考上海财经大学!
临近毕业季有很多想说的。地位。我是上海考生,从2012年上财在上海的考分来看,上财可以和同济齐名。上财在上海可以碾压其他财经学校,在财经领域的工作可与复旦交大学生一拼。上财本科找工作是不愁,但也绝没外界说的那么神,2016年出校门的月工资也就7、8000左右。月工资能在1、2万的,不多,那都属于非常牛逼的人了,在大学期间得很努力才行。功利和未来。上财人是功利的,功利就是指看中实习、工作、绩点、证书。这可能由于学长学姐就是这么功利,一届届传下来;可能由于我们的学科太实用,四大早早就开始招聘实习生,有非常多的实习机会……总而言之,上财是功利的。
功利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在大四的时候,看着其他学校的人忙碌找工作,而你早已敲定工作或出国,开始旅游看世界;它可以让你早早地变成熟、认清现实,认识在上海打拼的不易,让你能够更加体谅自己的父母;它可以激励你向前,让你知道比自己强的人有很多很多。但同时,它也有可能让你失去那些大学应有的浪漫,那些电视剧中“最美好”的大学四年,甚至,它有可能让你失去一些人文情怀,让你失去思考梦想的时间,变得朝着所有人认为成功的方向走,它可能让你失去追逐梦想的勇气,因为在财大找个好工作不成问题,而放弃好工作去做真正喜欢的事情是需要勇气的。总而言之,若你是个本本分分踏实努力的人,上财或许很适合你,你可能觉得如鱼得水,它就是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地方,那些社团部长、学生会主席,那些早早进入名企实习拿到offer的人在背后都付出了很多很多。但你若是个非常浪漫天真,有很多想法和人文情怀的人,甚至,你家境很好,不愁吃穿且想寻找人生目标,那么你可能更适合复旦那种综合类的学校。
虽然财大的整体氛围比较功利,但它有人它人文情怀的地方。上财有室内乐团、舞蹈协会、棒球社、话剧社、等等,有许多卧虎藏龙的同学时不时露一手让你惊叹一把。每年的“十大歌手”比赛产生多少校花校草和迷妹。还有毕业季的狂欢,一年一度的岁月如歌,草坪音乐节,财大的亮灯仪式,毕业礼服晚会等等等等,这些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财大都是有的,这些具有人文情怀的东西,你参与进去,你会发现上财真的是一个特别有活力、人才济济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人埋头苦读,并未理会,所以可能感受不到财大的这些人文情怀。生活条件。上财比起其他学校来说,的确是小,且建筑都是80年代左右,也不是很新。但是生活简直方便到家,而且内部设施和管理非常好。每个寝室配备空调,每层楼都有浴室和多个卫生间,有洗衣机和杀菌机,每天有专门阿姨来打扫,东西坏了有人来修,在寝室不出门就可以网上交电费、充校园卡、交网费。学校中央有各种快递的集送地,管理很规范,出学校20分钟有个沃尔玛,但我几乎都不去,应为网上买东西(一号店)太方便了。由于学校很小,都可以不用自行车,食堂有7个,每个都非常好吃。可以说上财的食堂是上海拔尖的了。保安大叔和宿管阿姨会把你当亲人一样嘘寒问暖,遇到腿脚不方便的同学,保安大叔还车接车送。总而言之,在上财你可以什么都不用操心,过着像猪一样的生活。老师和同学。上财的同学很牛,老师也很牛。大学不能再像初高中那样把知识硬塞给你,大学每门课平均下来课时是蛮少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真正讲的好的可能是讲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将一些融会贯通的东西。而且可能看上去普普通通扑扑素素和和蔼蔼的一个老师,百度一查,牛逼的不要不要的。但可能这种老师期末考试不那么容易。但到大三大四,很多同学愿意选“水课”,没什么用,也不喜欢,但老师不点名,给的成绩高。这样选课也是为了有多一些的实习时间。所以世上没有两全的东西,看你想要什么。在财大会有很多的选择、很多的取舍,你要早早想清楚,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只想说一句 财大是一个刚来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失望 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她的好的学校我财虽小 情怀爆棚来自一个即将离开的大四狗客户端
最开心的四年
毛概 思修 法基
马哲统统闭卷
为什么要加个英文缩写。。
美女太多,看不过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测哪个老师讲得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