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目前风投的回报要求风投回报率一般是多少少,计算的方法和期限等?

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多长_百度知道
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多长
我有更好的答案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值。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采纳率:89%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风投的回报率是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风投的回报率是怎么回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风险投资的特点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Equity),而不是借贷资本(Debt)。风险投资为风险企业投入的权益资本一般占该企业资本总额的30%以上。对于高科技创新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一种昂贵的资金来源,但是它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虽然说相对比较便宜,但是银行贷款回避风险,安全性第一,高科技创新企业无法得到它。   风险投资机制与银行贷款完全不同,其差别在于:首先,银行贷款讲安全性,回避风险;而风险投资却偏好高风险项目,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意在管理风险,驾驭风险。其次,银行贷款以流动性为本;而风险投资却以不流动性为特点,在相对不流动中寻求增长。第三,银行贷款关注企业的现状、企业目前的资金周转和偿还能力;而风险投资放眼未来的收益和高成长性。第四,银行贷款考核的是实物指标;而风险投资考核的是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队伍是否具有管理水平和创业精神,考核的是高科技的未来市场。最后,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它一般投向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而风险投资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它投资到新兴的、有高速成长性的企业和项目。   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平均投资期为5-7年)流动性差的权益资本。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不会将风险资本一次全部投入风险企业,而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地分期分批地注入资金。   风险投资家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与银行家不同,他们不仅是金融家,而且是企业家,他们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在向风险企业投资后,便加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就是说,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   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持有约30%的股份,他们的利益与风险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风险投资家不仅参与企业的长期或短期的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目标的测定、企业营销方案的建立,还要参与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为企业追加投资或创造资金渠道,甚至参与企业重要人员的雇用、解聘。   风险投资最终将退出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虽然投入的是权益资本,但他们的目的不是获得企业所有权,而是盈利,是得到丰厚利润和显赫功绩从风险企业退出。   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退出有三种方式:首次公开发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显然,能使风险企业达到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是风险投资家的奋斗目标。破产清算则意味着风险投资可能一部分或全部损失。   以何种方式退出,在一定程度上是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风险投资家就制定了具体的退出策略。退出决策就是利润分配决策,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退出可以使风险投资收益最大化为最佳退出决策。  风险越大,可能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大。  总的回报率可分为股利收入部分和价格变动部分:   总回报率:r = (收入/最初投资 + 价格变动/最初投资)*100% = (收入+价格变动)/最初投资*100%
采纳率:30%
投资回报率(ROI)是指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企业从一项投资性商业活动的投资中得到的经济回报。它涵盖了企业的获利目标。利润和投入的经营所必备的财产相关,因为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投资和现有财产获得利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回报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风险投资股权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renren-inc.com&&&&&&&&&&&&&&&&首先,我要申明以下内容都来自吴军老师“谷歌方法论”专栏,我只是为了加深学习印象将其中的一些内容摘录出来,并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欢迎对内容感兴趣的的朋友们订阅专栏,一起学习顶级人物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来信补充 | 硅谷三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做事原则作者:吴军今天的来信补充,为你介绍硅谷三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做事原则。就像华尔街已经等同于美国金融业一样,在创业者眼里, “沙丘路”(Sand Hill Road)便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代名词。 沙丘路位于硅谷北部的门洛帕克(Menlo Park),斯坦福大学向北一个高速路的出口处。沙丘路一共只有两三公里长,风险投资公司真正聚集的地方却不到一公里, 那里聚集了几十家美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至少有一半是由这条街上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红杉资本和凯鹏华盈。今天,我们先简单介绍这两家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先说说红杉资本。红杉树,英语里叫Sequoia,在加州到处可见,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可能也是最长寿的)生物。这种红杉树可以高达100米,直径8米,寿命长达2200年。1972年,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在硅谷创立风险投资公司时,就以这种最大、最长寿的树命名,寓意是一清二楚的。红杉资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它投资成功的公司占整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的1/10以上,包括苹果、Google、思科、甲骨文、雅虎、网景(1999年被美国在线收购)、YouTube和Whats App等IT巨头和知名公司。红杉资本的投资对象覆盖各个发展阶段的未上市公司,从开创期到马上就要上市的公司。红杉资本内部将这些公司按发展阶段分成三类。第一类:种子孵化阶段(Seed Stage)的公司。 这种公司通常只有几个创始人和一些发明,要做的东西还没有做出来,有时公司还没有成立,处于天使投资人投资的阶段。红杉资本投资思科时,思科就处于这个阶段,产品还没搞出来。第二类:早期阶段(Early Stage)的公司。 这种公司通常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概念和技术,并做出了产品,但是在商业上还没有成功。当初它投资Google时,Google就处于这个阶段。当时Google.com已经有不少流量了,但是还没有挣钱。第三类:发展阶段(Growth Stage)的公司。 这时公司已经有了营业额,甚至有了利润,但是,为了发展,还需要更多的资金。这个阶段的投资属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红杉资本在每个阶段的投资额差一个数量级,分别为10万~100万、100万~1 000万和1 000万~5 000万。相比其他风投公司,红杉资本更喜欢投快速发展的公司(而不是快速盈利的), 尽管风险较大。苹果、Google、雅虎等公司都具备这个特点。那么如何判定一家公司有无发展潜力呢?据我了解,红杉资本大致有两个标准。1.被投公司的技术必须有跳变,就是我常说的质变或革命。2.被投公司最好处在一个别人没有尝试过的行业,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比如在苹果以前,个人电脑行业一片空白,在雅虎以前,互联网还没有门户网站。这样的投资方式风险很大,因为还没有人证明新的领域有商业潜力,当然做成了回报也高。此外,红杉资本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创始人中要有一个第一代移民。对于想找红杉投资的人,红杉资本有一些基本要求,就是要把自己做的业务用几句话讲清楚。什么叫做用几句话讲清楚呢?红杉资本的投资人会给你一张名片,看你能不能在名片背面空白处写清楚。讲不清楚的人,要么表达能力太差,要么自己脑子就不清楚,要么就是忽悠人,无论是哪一种,红杉资本都不会投资。红杉资本的一位合伙人比尔·科夫兰(Bill Coughran)曾经是Google的高级副总裁,并在2005年的时候是我的老板。他和我分享了红杉资本对好项目、好公司的看法:1.公司的项目(发明、产品)带给客户的好处必须一目了然,而不是讲一大堆故事。2.技术上要有绝活,即核心竞争力。3.好的业务永远是花小钱就能做成大生意的。比如说当初投资思科,是因为它不必雇多少人就能搞定路由器的设计,投资苹果和Google也是类似。那些要靠烧钱才能维持的生意,红杉资本是绝对不干的。对于创始人,比尔补充了两点:1.公司和创始人的基因要好。当然这里不是指生物基因,而是作为企业家的基因。红杉资本认为,一家公司的基因在成立的三个月中形成,优秀的创始人才能吸引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才能奠定好的公司基础。2.要能够通过灵活快速打败大公司,而做到这两条的前提不仅是要求创始人聪明能干,更要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需要做什么。接下来,再聊聊凯鹏华盈。凯鹏华盈成立的时间略早于红杉资本。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它一共融资了二十多次,加起来大约200亿美元,推出后的总收入是8000亿美元,平均每一期资本都有40倍左右的回报。一个基金一次做到这一点不难,难的是几十年一直如此。那么凯鹏华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今天介绍一个大概情况,以后会专门讲一次它的主席约翰·杜尔的投资理念。简单地讲,凯鹏华盈投资有这样三个特点:1. 创始人办公司的动机,杜尔等人非常看重一个新公司是否能够对世界带来正向的进步。 如果只是能够降低成本赚钱,或者与人不同换一种方法做事情,凯鹏华盈对此并不太喜欢。无论是它过去投资的公司,比如苹果、思科、Google、基因泰克、Facebook,还是最近我看到并参与的几个公司,比如能够省电90%的IoT芯片、能够打印金属材料的3D打印,甚至它投资失败的一些项目,都具有这个特点。2. 基金在投资后要深度参与,并利用以前投资过的公司帮助新公司,或者让新公司互相帮助, 简单地讲就是一种网络效应。当然,对于这一点,一些创业者觉得凯鹏华盈过于干预,并不喜欢。凯鹏华盈有时甚至喜欢找个CEO把创始人换掉。这里我不评论这种做法的好坏,但这是一个特点。3. 相比红杉资本不强调聚焦,不对未来作判断, 凯鹏华盈比较聚焦,并且喜欢预测未来,这让它有时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但也错失了不少机会。 比如2000年后,它受到戈尔和民主党政要的鼓动,押宝新能源,满盘皆输,而且错失了社交网络的机会,凯鹏华盈是所有基金中最后投资Facebook的,那时后者的估值已经极高了。事实上,Facebook很早找过凯鹏华盈,但是后者的心思根本不在社交网络上,后来该基金公开承认这是它最遗憾的一件事。当然凯鹏华盈在iPhone诞生的初期押宝iPhone的生态系统大获全胜。如果说红杉资本和凯鹏华盈代表老一代的风险投资,那么大家熟知的Y孵化器(Y Combinator,简称YC)则代表新的一种模式。从名称来看, YC属于孵化器,但是它挣钱又是靠其天使基金,因此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一个特殊的结合体。YC由硅谷的创业教父、畅销书《黑客与画家》的作者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创办。格雷厄姆本人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著名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DS)学习艺术,该校是北美最好的独立艺术院校,同时在康奈尔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然后他改学理工科并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格雷厄姆认为科技的发明创造和艺术创作有着相同之处,并且致力于发现富有创造性的年轻人。格雷厄姆做孵化器,或者说做孵化—投资混合体的方式和之前的投资人都不同,他不看重场地等物质条件, 而强调人的潜能和经验在创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在格雷厄姆看来,找到有潜能的年轻人是成功的第一步,不过这些年轻人未必有经验,因此投资人能够给他们的最大帮助就是提供这种经验。格雷厄姆知道自己的经验有限,便设法聚集了一批有经验的人(我们权且统称他们为专家)来帮助他辅导创业的年轻人。当然,格雷厄姆也将自己投资所占的股份分给那些专家一些。YC虽然号称孵化器,却没有什么场地,仅有的一点点场地大部分还是小会议室。在那里,Y孵化器对所投公司创始人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你可以把格雷厄姆孵化公司的理念看成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办大学的理念——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2005年成立到2017年,据估计YC总回报率大约是30~50倍左右,即使按照30倍的下限计算,YC的投资回报也比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平均水平高很多。在YC投资的公司里,最著名的是网上房屋租赁公司Airbnb和云存储公司Dropbox。今天通过介绍硅谷的三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做事情的原则,你可能已经感悟到了我们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顶级投资人看重什么素质和能力,希望对你有所启发。第053封信 | “风投之王”约翰·杜尔的投资哲学(上)作者:吴军这周我和你介绍世界上三个投资未来最成功的投资人的投资哲学,他们分别是风险投资基金凯鹏华盈的主席约翰?杜尔(John Doerr),莱格?曼森投资基金的主席比尔?米勒(Bill Miller),以及在股市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彼得?林奇(Peter Lynch),他们的投资理念和我在去年《硅谷来信》中介绍的股神巴菲特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这三个人的投资思路对我的投资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今天我先介绍约翰?杜尔。杜尔是凯鹏华盈的第二代掌门人。第一代则是凯鹏华盈的英文名称KPCB中的那四位早期合伙人,即克莱纳(K)、珀金斯(P)、考菲尔德(C)和拜尔斯(B)。不过,杜尔成功投资的公司比他的前任们一点不逊色,包括康柏电脑(Compaq)、网景(Netscape)、赛门铁克(Symantec)、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亚马逊和Google等。投出了这么多改变世界的公司,杜尔也获得了“风投之王”的称号。那么他投资的秘诀是什么呢?杜尔的徒弟(凯鹏华盈目前的一位合伙人,我们权且称他为W吧)和我分享了杜尔投资的方法和特点,我把它们总结为下面四个层面:1.顶层:投资未来,注重项目对世界的影响力。2.创始人和团队层面:看创始人的基因。3.时机层面:寻找潜行的公司。4.投后管理:强调网络效应。下面我就展开来讲讲。先说说投资未来,这一点谁都不会怀疑,但是真到了操作上未必做得到,很多人投资未来的结果就是赌博。杜尔投资未来是否有赌博的成分呢,是否仅仅是运气好呢?或许有,据W先生讲,杜尔投资非常“大胆”,别人不敢投的项目他常常会投,因此,他投资的失败率在凯鹏华盈内也算是高的。但是,像他那样能不断投出改变世界的公司,就绝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的了。根据W先生讲,杜尔经常会问创业者这样三个问题。其一,假如我们认可了你的想法,按照你希望的金额给你投资,你能否告诉我两年后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一个创业者讲,我会比现有的人,或者现有的公司做得更好,杜尔是不认可的。做得更好这件事情,现有的公司自己改进提高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行业里再增加一个重复的竞争者。事实上,在微软之后,所有做PC操作系统的人,都声称微软的Windows有所不足,并且自己把那些问题解决了。在Google之后,所有做搜索的人都说自己比Google做得更好。但结果是,无论他们声称的事情是否属实,行业里并不再需要他们的这样一些多余的公司,因为世界该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其二,为什么微软不做这件事,或者Google不做这件事?这个问题由于杜尔问多了,很多创业者知道VC一定会这么问,也准备好了答案,比如很多人会说,微软是大公司,有大公司病,即使是做研发的速度也没有我快,或者说,这件事不再是他们商业模式的核心,他们看不上,等等。创业者通常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去发挥。这其实不是杜尔需要的答案,杜尔问这个问题主要是看创业者是否有深思熟虑的考虑。绝大部分时候,一些年轻人想到一个点子,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自己就爱上了自己的想法,但是那些想法其实大公司不仅考虑过了,而且尝试了,有些失败了,有些放弃了。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时,贾里尼克教授经常扮演类似的角色(关于贾里尼克教授,大家可以读《硅谷来信》第264封信,或者《数学之美》),在我们兴高采烈地提出一个想法时,教授常常很平静地讲,这个想法10多年前我们在IBM已经试验过了,不管用,因为有甲、乙、丙三个因素你们没有考虑到。迅速地告诉我们什么事情不能做,不仅省了我们大量的试错时间,也教会我们思考问题的大局观,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我常听到一些创业者抱怨VC,说不支持他们的想法,这可能是因为想法太新,VC没听懂。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时候是创业者自己没有深思熟虑,而VC对这一类的想法已经见多了。其三,对于第二个问题,如果创业者回答自己有先见之明,或者有更新的技术,微软或者Google还没有意识到他的价值,还没掌握那些技术,等等。杜尔会问, 如果微软或者Google做了,你是否会被他们碾压死?你的壁垒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妨举两个我自己的例子来回答。早在2003年,布林有一天给我们发邮件,说他的一个朋友希望能够根据人脸识别出人,让大家讨论一下。我就讲,这件事我几年前在AT&T的时候周围就有同事在做,做了十多年,但是有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一个是人脸侧过来,哪怕五度就识别不了了。第二个是人不同的表情,甚至刮没刮脸(有的外国人胡子很长)也识别不了。布林讲,有道理,看来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技术。后来他综合大家的意见和担心,请了世界上学术界顶级的教授们来做了一些报告,最后他决定不做了。三年后,布林又决定做这件事情,并且启动了项目,到今天做得非常成功。这三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重要的并不是技术的改进,当然技术在改进,最关键的是Google相关的数据获得了剧增,这就不仅有可能做到那些老牌实验室十几年做不到的事情,而且有天然的壁垒让IBM、微软这类的公司难以模仿追赶。杜尔需要的是布林考虑问题的这种方式。2012年,我回到Google,我的老板辛格博士讲,做一件微软等IT公司做不到的事情吧。考虑和调研了两个月后,我决定做复杂问题的计算机自动问答。为什么选复杂问题?因为不仅行业里其它公司难以做到,而且学术界几十年也没有解决。那么我们为什么有可能解决呢?并非技术更好,投入的人更多,而是我们有数据,并且已经搭建好一个非常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平台。后来我们果然很快做到了,而竞争对手们一直跟不上来。对于杜尔的这个问题, 他希望看到创业者能够从新的维度,新的高度接近过去前人考虑过,但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不是说自己发现了别人都看不到的大金矿。 对于这种通过新的维度,新的高度进行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对世界的贡献。如果仅仅是拷贝和重复别人的工作,自己能够做得成本更低,这种投资杜尔是不做的。据W先生讲,杜尔在投资时很少以成败论英雄,这是他投资失败率很高的原因。在历史上,凯鹏华盈最大的失败投资是对双轮电动滑板车赛格威(segway)的投资,这就是杜尔主导的。这种基本配置的零售价也要6000美元,上路对自己不安全(因为相比汽车速度太慢),对行人也不安全(因为速度太快),充一次电只能跑20~30公里的高科技交通工具,事先不仅大部分投资人不看好,连消费者都不看好。但是,杜尔还是投资了,因为他觉得在很多短途交通上,并不需要汽车,这种小型环保的交通工具如果能够普及对世界的正面帮助更大。此外,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游说下,杜尔搞了一个新能源的投资基金,事实证明也是投资全面失败。戈尔一直在宣传通过二氧化碳减排扭转全球变暖,还为此拍了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纪录片。杜尔认为这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且决定用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把戈尔请到凯鹏华盈做了合伙人(现在是顾问),专门投资太阳能和其它新能源的公司,期望明天的世界能和今天不一样。但是由于太阳能发电的效率有限,加上涉及到很多供电储电的难题,以及太阳能板在生产时和报废之后的环保问题,这些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其实都很值得商榷,但是杜尔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原因是他并不希望钱仅仅是继续生出更多钱的工具,而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杜尔的这个投资理念对我影响很大,因此,我通常也是这样问创业者的—— 按照你的希望给你投资后,世界会有什么不同,哪怕有一点微小的,但是是正面的改变,也是好的。明天我会和大家分享杜尔另外三个判别是否投资的思路。祝春祺第054封信 | “风投之王”约翰·杜尔的投资哲学(下)作者:吴军昨天我们聊了杜尔投资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看创业者做的事情能对世界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比较高层面的思想,或者叫做"道",那么在"术"的方面,他对创业者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看。我常讲,投资就是投人。人没有看准,所做的事情再正确也没有用,因为二流的人会把一流的事情做成二流,甚至是三流。杜尔在投资时也非常看重人本身的潜力,用他的话讲就是 要找有企业家潜力的创始人。在杜尔看来,创始人和企业家还是两回事。一些创业者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公司就成了企业家了,这是不对的。能称得上是企业家的人要具有下面四个基本能力:1. 设计、实现和运营一种生意的能力,这其实是大部分创业者本身在做的事情;2. 能够在上述过程中组织和管理生产,控制风险,并且盈利;这一点今天大部分创业者是没有的。很多创业者甚至认为盈利不是他的事情,融资花钱甚至烧钱才是创业,这是不对的。任何好的生意最终都是要能盈利的,而任何好的企业家都是要能实现盈利的。企业家要懂得如何销售产品,通过有效管理来控制成本,以便产生利润,而不是一味地花钱,只支出,不收入。3.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欠缺(困难)和风险。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张三和李四做的事情差不多,但是张三找到了一个特殊的机会,李四却没有找到,这并非张三运气好,而是张三具有李四所没有的能力。否则仅仅看到了大家都能看到的机会,不能说明具有超出凡人的能力。另外,不但要看到机会,还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和困难。比如最早做电商的8848,倒是看到了机会,但是低估了在线支付的困难,买卖双方因诚信缺失导致的生意中断等等,最后虽然起步早,但生意却失败了。4. 判断力,当需要一些资源的时候,知道从哪里找,是该合作,还是该收购,或者是自己开发。办企业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万事俱备,经常缺这个,少那个,面对这种情况,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解决办法要靠自己想。如果解决问题的思路错了,成功的机会就少了一大半。杜尔希望创业者有以上四种能力。另外,杜尔强调要找能够成为明天企业家的创业者,他给出的公式是:今天的创始人=明天的企业家。为什么要找明天的企业家呢?因为一个能够快速发展的生意需要在未来具有足够大的市场,如果现在市场已经饱和了,那么发展的空间就有限。 既然那个市场今天还很小,甚至不存在,怎么做那个市场,今天的企业家的经验其实帮助也有限,因此他需要找具有明天企业家潜力的人。 在杜尔投资的诸多创始人中,最优秀的无疑是佩奇、布林和贝佐斯,他们在20年前都符合“明天的企业家”的要求。明天企业家做事的风格一定和今天的企业家不同,否则直接让今天的企业家创业就好了。杜尔曾经给Google和太阳公司前CTO施密特博士牵线,并促成了后者出任Google的CEO。然后,杜尔对施密特讲,这家公司“形状”非常好(Good Shape),你不要把它给管坏了。意思是说,不要太干预佩奇和布林这两个创始人的想法。2004年Google IPO时,施密特接受采访时讲,他花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与佩奇和布林的磨合,完成了上一代企业家对未来企业家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人明显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呢?杜尔说,有些人天生的基因有缺陷,注定成不了企业家。比如如果创业失败找了下面理由的人,显然有问题,这些理由是:1.资金链断了;2.缺乏盈利点,比如市场都是免费的东西;3.我们遇到经济危机;4.市场还没有准备好。上述困难,其实Google和亚马逊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但是都克服了,一个只知道找客观原因,不审视自己的人,不是合格的企业家。创业除了人靠谱,项目好,时机也很重要。我常常讲要找第三眼美女,那是讲成功的阶段,但是真等到大众都觉得一件事情靠谱,自己想要花钱购买时,就有点太晚了。杜尔认为,风险投资的最好阶段是所谓的“潜行”(sneaking)阶段,也就是说在发展,但是大家并没有太关注到。 在这么早的时候投资,风险自然很高,而且很多事情看不清楚,因此一定有人反对,而反对并非说明事情不好,只是说明一些人看清楚了,另一些人还没有看清楚而已。杜尔投资了不少这样的项目,当然失败率就会高一些。不过,只要那些项目有可能改变世界,一个项目成功之后的回报要远比很多失败的付出高很多。而当一个项目所有人都说好的时候,常常已经过了最佳的投资点。今天很多风险投资基金作决策时,凡事都要经过投委会讨论,这其实不是风险投资的风格。在任何时代,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的人永远是少数,一个基金的投委会如果有10个人,恐怕有一半是比较平庸的,当10个人中大部分人都能够看得懂,同意投资时,其它的基金可能早已经在前一轮投资了。在投资领域,需要洞察力,而不是靠民主决策。据W先生讲,每次他和杜尔一同开会时,杜尔的很多看法都和大家大相径庭,并不是说谁对谁错,谁更高明,而是说杜尔看问题的视角常常和大家不同,大家不注意的地方杜尔会多看两眼,以便发现所谓潜行的公司。同时,对大家不注意的风险也多看两眼,以便防患于未然。W先生讲的这样一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他讲,有一次他们复盘一个凯鹏华盈投资的企业,这家公司发展得很好,听完汇报后大家问杜尔有什么问题或者担心。杜尔讲,唯一的担心是毛利率太高了。大家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知道毛利率越高的企业越好,于是就问杜尔为什么这么讲。杜尔说,SGI公司(Silicon Graphics)就是这么死掉的。SGI是和太阳公司同时代的图像工作站和服务器公司,做出的产品当时被认为是技术水平最高,最有竞争力的,因此它的毛利率极高,高达70%,在一段时间里,它发展极快,大家甚至认为它会取代太阳公司,成为最大的大型机和服务器厂家。今天Google的总部其实就是当年SGI的总部。但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碎之后,SGI迅速走向破产。杜尔讲,SGI由于毛利率太高,以至于任何利润率低,但是应该做的事情它都没有做,从此错失很多机会,而一旦经济走入低谷,原有市场的需求开始改变,它的业绩马上出现断崖式下跌。而由于习惯了高利润,SGI不知道怎么过苦日子,甚至没有挣扎的能力,直接走向破产。杜尔对行业和技术的判断其实很多人未必能学会,也并不觉得很重要,但是他看问题特殊的角度对我很有启发。另外,对于那些“潜行”的公司,杜尔认为做风险投资不需要太多钱,因此凯鹏华盈每次融资通常控制在8-10亿美元,虽然它可以轻易地融到好几倍的钱。杜尔在风险投资上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设法把赚钱作为一种可复制的常态,而不是个别天才好运气的结果。 在杜尔负责凯鹏华盈的二十年里,该基金一共投资了不到300个公司,上市了将近100家。相比之下,硅谷地区风险投资基金所投公司能够上市的比例只有1%左右。另外,杜尔时代的凯鹏华盈每一期基金最终的投资回报在40-50倍左右。长时间做到这样的回报可不是靠蒙上Google或者亚马逊这样几家企业可以做到的。那么杜尔是怎么做的呢?除了我以前介绍的对优质的企业不断双倍砸钱外,还有一条就是让所有被他投资的公司相互帮助。如果你打开凯鹏华盈所投资公司的清单,看看它们是如何退出的,除了一部分上市了,更多的是被它投资的其它公司收购了。杜尔特别强调他所投资的公司之间的关系网,如果你接受了他的钱,就要准备帮助其它和你一样被他投资的公司。你可以把这种关系理解成一种广义的校友关系。对于未来,杜尔认为他所投资的人应该互相帮助,引领未来。这样一来,杜尔投资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公司了,而是一群未来精英的关系网。在杜尔的投资理念中,你看不到那些在二级市场(即股市和债券市场)上投资人在财务上算细账的做法,而是把注意力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上。我估计我们这些人都不可能成为杜尔,甚至难以达到他对优秀企业家的要求,但是他对人的看法,对好项目的看法对我们非常有参考价值。第055封信 | 股神彼得?林奇成功的秘密武器作者:吴军我们前两天讲了约翰?杜尔的投资哲学,总的来讲他是一个投资未来的人。今天和你分享的这个人也是投资未来的,不过他不是通过发掘那些别人看不到,或者没有机会投资的小公司,而就是直接在二级市场上挑选投资对象。我们常常讲巴菲特是股神,其实巴菲特更多时候是管理大师,他寻找那些好企业中暂时有问题、有困难的公司,通过控股之后换掉管理层,实现扭亏为赢,长期增长。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是一位真正的股神,在他管理富达基金里的麦哲伦基金(Magellan Fund)的13年间,他做到了29.2%的年平均复利回报,十三年下来,麦哲伦基金的价值由2,000万美元成长到140亿美元。这个人的名字你可能并不陌生,他就是华尔街的传奇小子彼得?林奇(Peter Lynch)。林奇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他所发现的一个衡量股市的指标——PEG,即市盈率和增长率的比值。为什么PEG管用呢?要说明它的用途,先要说说PE,即市盈率。在林奇之前,最流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投资理论来自于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和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这两个人都注重公司内在的价值,并且花时间研究投资候选的内部情况,即所谓的基本面。他们都主张在某支股票价格低于实际价值时买进,然后长期持有股票。费雪的名言是,“最佳卖出股票的时间就是永远不卖”。稍微不同的是,费雪寻找新行业的成长型公司,而格雷厄姆看重稳定盈利的公司。至于如何衡量一个公司的价格是否到了该买的时候,市盈率(PE值)是大家最常用的指标。但是,市盈率有一个问题,就是过去的表现未必代表未来,如果一家公司今天的市盈率是10倍,看上去不错,值得买入,但如果明年利润减少,变成了20倍,似乎就不大妙了。相反,如果一家公司今天的市盈率是50倍,看上去很糟糕,但是如果成长很快,明年的利润提升,市盈率降到了30倍,是否该买入呢?这个问题不容易说清楚,在林奇之前,大部分投资人在上述情况下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林奇和费雪一样,也喜欢成长型的股票,在这一点上,他和巴菲特、格雷厄姆等人不同。但是和费雪所不同的是,林奇发明了量化衡量一家公司股价是否合理的指标PEG,以至于他可以快速过滤值得投资的高速增长公司。PEG就是拿今天的PE值,除以几年平均的增长率。比如一家公司的PE值是50,今后五年预计的成长率是50%,那么PEG就等于1。在成长型的企业中,对于PEG大于1的公司,就不值得投资了,比如某家公司的P/E值是30,远远高于股市的平均水平,而今后五年预计的增长只有20%,这样的公司,林奇看都不看。PEG后来被证明是PE值之后最重要的衡量一家公司股票价格是否合理的指标,或者说信号。这个信号林奇在管理基金时,从来不公开。事实上,他很少讲自己的投资方法,退休后才向外界公布他的那些秘密武器,于是,PEG这个信号就马上被所有的基金采用了。当然,这个信号也就马上失效了。讲到这里,我想总结一下今天我要阐明的第一个结论: 任何为大众所知的信息,在投资上都是没有价值的。这件事可以从信息论上严格地证明,这里不多说了。今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这个道理。在股市上,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假如一个信号,比如说林奇的PEG能够预测哪家股票值得买,但是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家公司的股票马上就会疯长,购买者必须花很高的价钱,以至于买入之后也是无利可图。因此,真正发现股市秘密的人,从来不会开讲座教人炒股,而是像林奇那样闷声发大财。PEG只能帮助筛选股票,并不能保证股票就能涨。对于筛选出的股票,林奇会用一种叫做须鲸的方式买进卖出。须鲸是鲸鱼的一种,它们没有锋利的牙齿,以磷虾等小动物为食。在捕食的时候,它们会不加选择地、快速大量地连海水带磷虾一起吸到嘴里,然后把水吐出,用鲸须把食物留下。林奇的做法非常类似,他几乎每周都会作出一个小的决策,看到一个投资机会,就会先买下一些股票,然后用时间来考验它们。对于表现不好的,会毫不犹豫地卖出,对表现好的,会进行仔细研究,逐步加仓,最终只留下极少数股票长期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和巴菲特每年只做几个大决定不同,林奇喜欢积少成多,每天或者每周做一些小决定,以免一次大的决定做错了,导致巨大的损失。至于一点点加仓的方法是否会让购买股票的成本增加。林奇认为,市场并非经济学家们想象得那么有效率,因为大部分人属于长期不知不觉的人,在较长时间里看不到一支成长股的价值,并不需要急于求成,买进的机会总是有的,而一旦找到好的股票,它们则可以给你长期带来利润。林奇的这个做法是否有理论根据呢?有的,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结论——最多的资源要用到最有效的地方,这在信息论里面被称为霍夫曼最佳编码原理。如果你在磁盘上这样存储信息,单位空间能存的信息最多,今天压缩编码的原理就是基于这个理论。当然,和通信中编码所不同的是,编码之前常常知道哪些信息最常用,最有效,哪些最不常用,最无效,而林奇事先并不知道哪些公司长期来讲是好公司,哪些只是昙花一现,因此,它把考察和选择交给了时间,而不是主观的判断。林奇的这种做法包含着两个朴素的哲理:第一个就是坚决止损。如果你从《硅谷来信》开始读了我们大部分专栏内容,就会发现我一直强调我做人的一个原则,给每个人一次机会,但是不上两次当。林奇在投资中就是如此。第二个则是在商业上通常表现为强者恒强,因此对好的公司要不断投资。 而几乎所有的散户的做法都和林奇相反,他们卖掉手中挣到利润的好股票,留下一堆潜水的股票,即当前交易价低于自己的购买价,他们以为自己不卖就没有损失。从这里面你可以看出,随大流的思维永远不可能成为时代的精英。林奇的很多想法总是逆潮流而行。林奇很少讲具体操作的方法,但是并不吝啬分享他的投资哲学。他用鸡尾酒会的四个场景描绘他投资的方法。场景一:当人们在酒会上知道你是投资人,却没有人愿意和你谈起股票,他们宁可围着牙医讨论牙齿保健时,说明股市可能上涨。场景二:当股市从前面一个阶段涨了15%,但是人们宁愿和你讲它的风险,而不是未来的收益时,说明大部分人还没有看到股市的潜力。场景三:在股市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后,当酒会上的人们知道你是投资人后,就开始围着你转,而过去酒会上的明星们也跑来凑热闹时,说明股市有点过热了。场景四:当酒会上的其他人反而向你这个专业投资人推荐股票时,下跌就要来临了。这个思维逻辑,是不是和大家正好相反呢?这是我要讲的第三个结论,不仅在投资上如此,在生活中我也常常用这个原则审视我所做的事情,判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当然,林奇讲他的“鸡尾酒会理论”并不一定什么时候都灵,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切忌盲目迷信权威的说法,包括他自己的说法。林奇在46岁时就收手不干了,这就给大家留下两个谜。首先,为什么他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时要退休?其次,如果他做下去,是否会遇到滑铁卢?对于第二点,马尔基尔认为一定会的。但不管怎样,林奇在证券史上留下了不败的神话。应该讲,懂得什么时候收手,说明林奇看透了钱,是一个极有智慧的人。总结一下林奇的智慧,有这样四点:1. 不要从众,既然大部分人在股市上都是赔钱的,从众一定不会有好结果。2. 要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回报,就需要找到别人不知道的信息,PEG就是如此。3. 当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时,多一些尝试是无妨的,但是,要懂得止损,同时,要有耐心把好的东西长期持有。在这一点上,我把它扩展到交友的方法上了。4. 最多的资源要用到最有效的地方。在工程上也是如此,不要把80%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小事上,而要集中精力,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希望林奇的智慧对你有所启发。最后请你思考一下:能否从彼得·林奇的四条智慧中拿出一条谈谈你的看法。明天,我会介绍另一位百战百胜的投资大师比尔?米勒。我的思考:林奇的这个PEG是我在股票财务分析上常用的方法,但效果一般,也可能是我没有找到如何用好的方法吧?第056封信 | 投资大师比尔?米勒的成功秘诀作者:吴军我昨天介绍了彼得?林奇,并且讲他是真正的股神,因为他真的靠交易股票挣钱,而不是像巴菲特那样靠善于管理公司。类似地,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比尔?米勒(Bill Miller)也和林奇一样,属于股神级的人物。比尔?米勒这个名字你可能不一定熟悉,他所管理的基金,莱格·曼森的价值信托基金(Value Trust)你也未必听说过,这没有关系。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价值信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15年()回报超过标普500指数的基金,这个纪录至今没有人能打破。要知道2/3的基金一年内的回报不如标普500指数,80%的基金三年的回报不如这个指数,而能连续三年的回报超过标普500的,更是少得可怜。从这些数据,你就能估量一下米勒的水平了。在历史上,价值信托曾经是雅虎、亚马逊,和Google这些快速成长的科技巨头最大的股东之一,它一度持有Google 6%的股票。这说明米勒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水平,事实上靠运气连续15年打败标普500的概率只有一亿分之一。米勒成功的秘诀概括起来讲就是搭上通往未来的顺风车。米勒的投资关注点是未来能够有几十年发展,并且取代现有的某些产业,成为经济支柱的那些产业。而在那些产业中,米勒只投资领头羊。 米勒被投资界关注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率先投资了互联网,特别是雅虎公司,到了90年代末,他重仓了大家当时将信将疑的亚马逊公司。当时,无论是雅虎,还是亚马逊,根据巴菲特的理论都不值得投资,即使根据彼得?林奇的方法考虑了成长率,也不值得投,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利润,而且没有人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可以盈利。那么为什么米勒会投资那些公司呢? 因为他觉得那些公司有内在的价值值得他投资。因此,米勒也称自己为价值投资者 ,这也是为什么他投资的明明是成长型股票,却称自己的基金为价值信托的原因。当然,他所说的价值投资,和巴菲特、芒格或者是更早的格雷厄姆完全不同,他看重的不是现金流和短期内产生利润的能力。那么在米勒眼中,什么是价值投资呢?米勒讲,价值投资就是找到(一个公司)最有用的价值,而不是根据财务指标来判断它们是否太贵,或者很便宜,因此,也能根据(一个公司)股价降了就觉得它有价值。有些人觉得,价值型公司(比如那些利润高的蓝筹股)便宜,因为PE值低,而成长型公司贵,因为PE值高。当然,也有些人的看法反过来。其实,一家公司属于所谓的价值型的,还是成长型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家公司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以雅虎为例,米勒认为它最大的价值(Best Value)是代表了互联网时代(2005年之前确实如此);而对于亚马逊,他认为最大的价值是该公司代表了未来的商业。 米勒是最早提出亚马逊的市值一定能超过沃尔玛的人。今天,亚马逊的市值是沃尔玛的好几倍,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亚马逊一年的营业额,还抵不上沃尔玛一个月盈利的零头,而且亚马逊的股价也是忽上忽下,但是米勒依然大量买入并长期持有,他在年间,多次讲亚马逊的股票其实还很便宜,虽然那时该公司的PE值高达200-300。等到Google上市,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Google 6%左右的股票,因为在他看来,Google具有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所有人使用互联网的入口。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Google的发展,但是我们在Google内部,看到米勒如此看好我们,自信心强了很多。米勒讲的“最大价值”,其实和约翰?杜尔关注的一家公司改变世界的可能性是一致的。米勒认为,不是每家公司都存在“最大价值”。实际上,具有米勒所说的"最大价值"的公司通常最终改变了世界。米勒和杜尔只是在不同的领域(一个在二级市场,一个在一级市场)投资类似的公司而已,这可以讲是英雄所见略同。通常我们讲,投资要分散风险,因此,很多人会买一大堆股票。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买非常多的股票,一来管不过来,二来它们最后的结果其实和买股指基金差不多,不会更好。因此,无论是巴菲特、林奇,还是米勒其实都是重仓那些他们喜欢的股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分散风险呢?米勒讲,“我们不仅要拥有那些基本面完全不同的股票,而且要拥有(各种)在不同估值体系下有价值的股票,既包括高PE值的成长型股票,也包括低PE值的保值股票。大部分投资人只关注一类股票,比如有的专门做(股息很高的)保值型股票,有人专门做快速成长,但是PE值很高的股票。但是,很少有人根据不同的估值体系做多样化的投资。不论是哪一种估值体系中的股票,我们买它们的理由都一样,就是它们有价值,而且被低估了”。米勒特别强调,他和大部分价值投资者所不同的地方在于,那些人并不愿意看利润不高的股票,而他会从那些看似很贵,其实很值的股票中挑选好的购买。我把他最后这一点简单地概括成,不要看一个东西贵不贵,要看它值不值那个钱。米勒在2007年退休,然后担任了莱格·曼森的主席,不再参与股票投资,因此今天的莱格·曼森价值信托其实和他已经无关了。到了2010年之后,米勒又用自己个人的钱重仓了比特币,或许他看好加密货币的未来吧。米勒的投资秘诀,可以总结为三点:1. 投资其实是寻找具有所谓“最大价值”的公司。这些公司是可以创造未来的。2. 什么东西贵还是不贵,不能看价格,而要看它们值不值那个钱,如果没有最大价值,即使看似便宜,也不要捡。3. 所谓分散风险,其实就是要让自己的投资具有互补性。 具体到米勒的基金,它不仅仅强调在不同公司之间,甚至不同行业之间保持多样性,还按照不同的衡量标准保持多样性,因为衡量标准本身也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情。相比巴菲特,这周我们介绍的三位投资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看重未来, 毕竟代表未来的趋势的公司发展一定比宏观经济的平均值要高。需要指出的是,投资是没有一个标准的、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好方法,事实上杜尔、林奇和米勒各自所采用的方法都不相同。杜尔是根据和创始人接触,洞察创业公司所做的事情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力;林奇是找到了衡量公司利润和发展速度的方法,通过时间来淘汰不合格的公司;而米勒则是寻找具有所谓最大价值的公司,并且保持估值方法的多样性。和巴菲特类似的是,林奇和米勒都会重仓他们看重的股票,并且会长期持有,这一点应该对所有人有所启发。最后从投资讲回来,我有四点启示可以和你分享:1. 做人也应该有米勒所说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到底能提供什么别人提供不了的价值。2. 我们做一件事,不要简单重复他人的工作,要看看这件事是否能对社会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这就是杜尔所看重的影响力。我在第040封信中讲,完成精英教育要做5件事,第一件就是看透钱,通过钱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3. 平衡好利益(利润)和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4. 对没有意义的事情,要坚决止损,对自己所相信的事情,要长期投入做下去。 对那些损友,要早早断绝关系,对于挚友,要维持一辈子良好的关系。希望你也能从这三个人身上悟出你的人生经验。祝近安我的思考:投资就是寻找那些能够活在未来,顺应时代发展,与伟大同行的公司和人。
11:13:46 11:08:37 22:04:52 17:04:43 14:30:57 11:10:42 15:28:24 11:55:18 11:37:35
Copyright (C) 中国微交易投资社区@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投回报率一般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