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的w可以穿过小法w无冷却

妖姬的W能过小法的E吗?_百度知道
妖姬的W能过小法的E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可以的啦……装上基本一套被带走
可以,关于这个操作,我有实际遇到过,妖姬可以用W技能闪出小法的E技能,LZ请放心。
我说的现在,昨天我玩妖姬打小法,我竟然跳不出去,人一道小法E的上面就被眩晕了,
我贴着他E最大距离跳的,结果一碰到E就晕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劫用w能穿过小法的e吗_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1,899贴子:
劫用w能穿过小法的e吗
劫用w能穿过小法的e吗
Lightspeed稳定无线/Hero技术精准传感/250小时持久电力/轻质便携更快出击!
盲僧蔚之类的不行
可以的 闪现类的都可以
瞬移都可以
无移动路径的位移技能都可以,包括卡特的E,剑圣的Q
可以是可以,但要是你快捷施法手速太快撞晕上就尴尬了。
未来的水神前来顶贴并回复十五字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问个问题 妖姬的W跳出小法的E会不会被晕【诡术妖姬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0,587贴子:
问个问题 妖姬的W跳出小法的E会不会被晕
会,回来不会
青铜星玩家
百度移动游戏玩家均可认证(限百度账号),
瀚海霁炎宵:有一次我是adc奥巴马辅助豹女 对面adc女警 辅助时光老头 这时打野的菊花过来了 但是他没有红buff他带了反眼 发现对面没有在河道插眼于是就上了 女警闪现加e走掉了 对面时光老头慌不择路 结果不小心摔倒了 请问我该扶吗?
因为你的w会穿过边缘
假如是卡萨丁的r就不会
位移分两种。。一个是有弹道的 比如赵信啊阿卡丽啊
一个就是没弹道的比如卡特和劫
小法晕的是有弹道的。。 妖姬第一段w有弹道 第二段没有了
第一段会,第二段不会
。。。。。
不明白同样是穿透为什么小鱼人的Q不会被晕!
可以跳出去 但是 出去了也会晕倒 只是不在 晕的范围内
会的 所以妖姬对线怕被禁锢沉默
回复 qqqpx123 : qqqpx123 :第二段是没弹道,不会碰到,假如你是w过去被e圈子里面,w回来不会碰到。你是走过去被e,w出不来的
小法的e穿过去,就会晕,不是像武器那样跳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看历史,建议参考看下沈志华的中苏关系的演讲;&br&看政治,建议参考下任剑涛的政治学讲座;&br&看神棍,建议参考下刘小枫老师或者齐泽克老师的讲座;&br&看经济,也有像张五常、弗里德曼的电视讲座。&br&&br&这些人虽然观点不一,立场不同,但至少都是学者,是做学问的。即便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在钱财和品格间人家好歹会更喜欢品格。&br&&br&另外,有个很残酷的现实:知识和教养本来就是少数人的专属,是枯燥无味的,是专业的;人文启蒙往深了走,就像理工科的各种函数,各种模型理论什么的,正常人都难以感觉有趣。&br&&br&学术真不是像通俗读物一样提升逼格的,真的不是....真想秀优越感,不吃苦怎么行。
看历史,建议参考看下沈志华的中苏关系的演讲; 看政治,建议参考下任剑涛的政治学讲座; 看神棍,建议参考下刘小枫老师或者齐泽克老师的讲座; 看经济,也有像张五常、弗里德曼的电视讲座。 这些人虽然观点不一,立场不同,但至少都是学者,是做学问的。即…
先挖个大坑&br&这个题真是给我准备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23a419f851e119e13f35aedaac045ed_b.jpg&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223a419f851e119e13f35aedaac045ed_r.jpg&&&/figure&从上赛季的常用英雄还有打野中单AD的,这赛季就只剩辅助了。&br&&br&我其他位置实力实在打不了大师王者局,打打钻一局问题不大。大师王者局每次遇到打自己不擅长位置的,10局有8局会爆炸,没办法,打到这种段位要混分太难了。见过不少妹纸辅助被大腿带到钻石分段的,但到大师王者还是很少见。&br&&br&我只说说大师王者局的体验,总的来说就是,分是很难混的,不主动搞事想躺赢几乎是不可能的。从选人开始就要自己思考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队伍胜利的几率更大,队伍缺坦缺控制,那就牛头泰坦女坦布隆,对面刺客多,那就风女,还要考虑怎么搭配自家队伍的阵容更好。&br&像这种局选辅助考虑因素的顺序是,英雄熟练度>保护性英雄>配合自家阵容=克制对面阵容>套路。这种局的C,只要不是客串位置的C,你给他输出环境,那就是成吨的输出,而对于下路主动搞事的辅助对面给你搞事的机会很多都是故意给你的,要么对面打野在附近,要么上单TP好了,反正支援来的很快,你一套技能用来主动性进攻,那么他们抓人成功的几率高了一半,我玩风女的话主动接各种控都是保证自己吃了这个控制不会死的情况,然后队友利用机会反打。进攻性辅助缺点就是如果不是双排的队友,或者打野或者AD,如果一波被蹲,很容易下路炸穿,而保护性辅助即使输了一小波也可以让AD安稳补刀发育,我风女的胜率64.4,遇到的印象深的就是几个500把以上的锤石胜率还有54到58的,58是我见过最高的。&br&&br&以下以自家队伍在下边红色方为例&br&&br&用勾心斗角形容这种局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比心机,比细节占了很大一部分。身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辅助,你要考虑的因素有,下路双方召唤师技能,双方小技能CD,对面打野在哪块半区,自家打野在哪里,如果对面有支援我们打野大概能在什么时候能支援到位,中单有没有消失,是回家了还是来下游走了或者去上游走了还是去和打野一起去拿蓝了,拿蓝了会不会和打野一起来下四包二,或者上单TP好了支援五包二然后拿小龙。自家的上单在干嘛,TP好没好,双方上单同时TP对战局的影响力,自家中单状态怎么样,需不需要个给中单发信号来支援,如果对面准备四个包下,如果打不过是不是要放一塔,提醒队友去包上换塔。对面辅助什么时候插的眼,大概什么时候会消失,给打野说明一下下路剩下的召唤师技能以及眼位。对面打野有没有在反蹲,对面辅助有没有在演。或者下路刚对拼完一波技能都交了,要时刻注意对面打野的动向,不出现在其他线上绝对不搞事,自家AD的什么时候强势,比如奥巴马第一波回家掏出锯齿短匕,或者德莱文回家掏出暴风大剑,这时候如果你是刚出水滴的EZ或者刚出了一个比尔吉特沃弯刀的VN,对面即使输你300经济,你还是打不过的。&br&&br&如果已经几乎可以保证下路2V2对拼了,抢等级是关键,高一级的就是爸爸,比如开局第二波小兵,身为辅助你也要帮着A小兵抢2,满血的近战兵A几下不会死的,抢二了有机会打一波就打一波。双方火拼起来辅助记得要先在前面拉住小兵仇恨(你主动a一下小兵,小兵的仇恨就会转到你身上),站在AD前方吃第一波伤害,保证自己不会死的情况下多帮AD吃伤害,挡一些AD躲不了的弹道技能,像对面EZ要贴你们家AD脸放Q或者对面莫甘娜要贴脸Q你们AD时,你个满血辅助就好好走到你们AD前面挡这些技能,不要在一边酷炫的走位了。打完第一波团记下对面闪现的CD,保护性辅助的闪现一般是250S也是就4分钟多一点,因为保护性辅助一般都点了洞悉这个天赋,AD闪现就是5分钟CD。刚打完第一波小团如果赢了可以推线过去,然后在下路第二个草丛放个绕后TP眼再回城,呼叫上单TP下来继续怼一波,你们推线进对面塔后对面再出来兵线肯定是出塔的,你们把兵线控好就可以找机会开团然后上单TP了。如果上单没TP,作为辅助回去如果能出眼石,那么你就直接去中路做视野,给中路河道附近两个眼,对面野区给一个眼,然后回城补眼石继续去下路,放一个针眼在三角草丛就行了,保证中路的视野是辅助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你们AD带个针眼放在下路,两个针眼加AD身上的饰品眼和你们身上三个保留眼,够用了。你干这些事的时候你们下路兵线都是一直进塔的,AD的安全有保证,补刀也不会落。如果兵线是向对面推的,你就别瞎跑了,不然你出现在其他地方你家AD很容易被对面怼爆炸,对面发现你在其他地方,你家AD要是想强行吃兵,基本都会被直接越兵线怼死,要么亏一到两波兵,那也很亏。&br&&br&然后如果是你们下路一塔破了,那你就给你们AD一个保护眼,然后去搞事,要么帮打野做视野,要么跟着打野GANK,或者自己GANK,不过这里面要注意的细节也有很多,不是简单一两句就能说清的。如果是对面下路一塔破了,那就带着AD去推中或者推上或者拿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想在哪块地方搞事情,那么作为辅助你一定要先把那一块的视野点亮,并且尽量排视野。比如你们AD辅助打野要包上推上塔,你就先过去,在对面三角草丛插眼扫描排眼,对面石头人插眼,你们河道挨着上单的那块草丛放针眼排眼。这就基本保证了两块很重要的地方没对面视野了。等你们打野或者AD收完野来的时候就不容易被发现。&br&&br&打团方面就不容易简单说清了,保护性辅助的主要工作就是好好保护双核心或者三核心,坦的辅助就是尽量多帮队伍挡伤害,然后尽量保证残血存活多扔几套控制。&br&&br&高端局辅助和打野才是队伍节奏的核心引领者,视野到的地方就是节奏开始的地方。&br&&br&高端局辅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人用来补刀的精力你要用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全局信息,利用这些掌握的信息创造机会,要主动控制视野去带节奏。相对于操作,意识和信息的掌握能力才是高端辅助分出胜负的核心。&br&&br&对了,我开发过不少稀奇古怪的辅助套路,有机会好好写写,比如我很早之前就开发过小法辅助,那时候e技能还是秒晕的,后来看到s赛里也被人拿出来简直开心的不行,火男辅助我也很早就用过,不过这次s赛的女枪辅助真是被惊艳到了,这我还真没想到可以这么用。像现在版本的火男火女辅助我觉得在某些特定的阵容下都是可行的,还有这个版本的小法辅助绝对可以当黑科技用的!!!至于怎么用有机会我再细说吧,哈哈,还有末日辅助也是可以的等等&br&&br&&br&我注意到知乎上玩辅助的小伙伴不少,可以在这个回答下多交流交流啊,哈哈,也希望大家多点赞,有动力我再多写点关于辅助的东西&br&&br&&br&这么多赞了,谢谢大家的厚爱。&br&&br&那我就补一下这个版本小法辅助的技巧。&br&&br&现在又能站上辅助位的原因就是q技能加强了,辅助位也能消耗,能成长,可以伤害到两个单位
最好在第七级的时候点两级e&br&&br&先说一下小法辅助的优缺点,优点就是团控强,可以分割地形,消耗能力不错,单体爆发高,2v2能力强,e技能进可攻退可守,配合GANK效果好,释放难度不高。现在q技能只要伤害到对方英雄就可以增加法强,下路用q技能可以很好的消耗和增加自己的成长,带上三个蓝色回蓝符文和回蓝天赋基本不缺蓝。六级后2v2控制后配合ad爆发很容易直接带走一个,造成对面迅速减员。缺点就是没回血,吃到控制很容易被秒。&br&&br&小法最好搭配前中期输出很高的ad,比如奥巴马,德莱文,寒冰,女枪等。e技能是核心,扔的时机和位置很大程度决定了小法辅助厉害的程度。你可以框住一个,将另一个留在外面,你和ad可以围殴在框里的那一个,对面另一个人要么绕着框走一段路再输出,要么只能看,你也可以框住两个,w技能扔在里面靠中间点,中一个人的问题不大然后aqr配合ad的爆发砸血少的脸上就是了。另一个核心的地方就是当你扔掉e技能的时候就是你最弱的时候,这时候注意猥琐就是了,即使少吃几个兵,当然如果ad要浪,你就远处扔扔qw就行了,他要死就让他死→_→不陪他送。哈哈,发育不错的辅助小法一个冰霜女皇的指令,配合法穿杖就可以秒只剩70%血的脆皮了。天赋点12
18,雷霆领主。符文就AP符文,多带点护甲少带点魔抗就行。还有就是注意自己不要被开,做眼时一定保证自己的安全,毕竟小短腿。&br&女枪大招配合小法e是神技(??ω??)??&br&&br&还有牛头w,奥巴马e,女警e,波比e,小炮w都没办法穿过小法的e哦,除了ez和闪现,神技&br&&br&叫上一个大腿德莱文走上上分之路吧,框住了按着打就是啊,哈哈&br&&br&接下来还能写点啥有意思的呢?&br&&br&听讲座实在无聊……补一个提莫辅助吧,虽然改版了还没玩过。&br&&br&1,2,3,4 提莫队长正在送命ヽ(???)?&br&&br&提莫辅助在钻石局以下的排位都是有一定可行性的&br&&br&首先说一下提莫辅助的优缺点&br&优点:输出高,能致盲,六级后蘑菇开视野,伤害都不错,后期补出大面具蘑菇的伤害就很恶心了,风筝能力强,移速还不错。自带嘲讽,能为ad分担火力(斜眼笑)&br&缺点:太脆,没位移,六级前容易炸,容错率低,对ad的保护能力太弱,逆风局很难玩。&br&符文红色法穿,黄色成长生命或者护甲,蓝色护甲或者魔抗,精华带攻速。天赋带雷霆或者热诚冥火都行。&br&提莫辅助最大的优势就是持续输出高,前期输出比ad还要高一截。可以主q副e也可以qe对点。&br&如果对面是ps或者牛头辅助,绝对绝对绝对不要玩提莫……因为是点控,走位躲不了,真的会被按在地上摩擦的(?_?)。&br&最核心的要点就是走位……小提莫一旦吃到硬控就基本gg了,躲过对面辅助控制技能后就和你们ad一起多上去a对面AD或者辅助。&br&蘑菇埋的好的提莫才是好提莫(??ω??)??,尤其是当对面没回复技能的时候,吃两个蘑菇就肯定要回家了。六级后在你们中路附近多给两个蘑菇,至少保证一个蘑菇在身上,不然被对面打野恁死的几率大大的。有些时候蘑菇的位置得靠点灵性ヽ(???)?。躺着拿五杀也不是不可能。&br&下路蹲草也是很核心的,尽量站在草丛的旮旯里,不然真的容易被不明aoe弄死的……尤其是当对面没强制位移的时候,一直在草里的提莫真的恶心……十五分钟对线下来,估计对面买的真眼都要花四五百。&br&辅助提莫核心装备就是冰霜女皇的指令,法穿鞋,大面具,冰杖补不补出来看经济吧,或者直接法穿也行,眼石……劣势局一定要有,优势局看你自己习惯吧,建议出。&br&为了防止造成不良影响……也防止你们坑我()手动斜脸捂眼点赞表情),还是先玩几十把匹配练练 &br&&br&坑了千万别说是我教的(嘘)
先挖个大坑 这个题真是给我准备的 从上赛季的常用英雄还有打野中单AD的,这赛季就只剩辅助了。 我其他位置实力实在打不了大师王者局,打打钻一局问题不大。大师王者局每次遇到打自己不擅长位置的,10局有8局会爆炸,没办法,打到这种段位要混分太难了。见过…
&p&这个问题,前面 &a data-hash=&38f7f6a09f3& href=&//www.zhihu.com/people/38f7f6a09f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8f7f6a09f3& data-hovercard=&p$b$38f7f6a09f3&&@李松蔚&/a&
老师和 &a data-hash=&342d47c5da88fbd261ce64& href=&//www.zhihu.com/people/342d47c5da88fbd261ce6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42d47c5da88fbd261ce64& data-hovercard=&p$b$342d47c5da88fbd261ce64&&@肥肥猫&/a& 老师已经回答得很好了。这个问题引来这么多关注,实在是因为很多坐办公室的人,经常觉得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却非常疲惫,这并不是矫情而非常普遍。如果你还以劳动强度来界定一个工作的,
并觉得只有搬砖和进行高强度的思考,才容易感到疲惫,那你就错了。其实琐碎的办公室工作最容易让人疲惫。&/p&&br&&p&疲惫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宏观点的原因,是关于工作的意义感。正如松蔚老师所说,在琐碎的工作中,人感觉不到自己和工作、和他人的联接,因此会怀疑工作的意义。现代社会分工操蛋的地方在于,这种分工完全是按照工作的需要而不是人的需要来设计的。大部分人很难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而且,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是带着感情的,而工作中的联结,是类似于机械似的协作关系。再说,有些人明明适合当厨师、修车师傅、动物饲养员,但一来社会不需要这么多人干那些事,二来干那些事的,工资都不高,找不到男女朋友啥的。酷、有趣又有不错收入的工作严重缺乏(总觉得以后会好些),所以大家只好都往办公室赶了。&/p&&br&&p&微观点的原因,是办公室的工作并不符合大脑的认知加工特性。最主要的问题,在办公室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没法专注,经常被打扰,没法做更深的信息加工。&/p&&br&&p&这里又要说到米哈里. 希斯赞特米哈伊的福流(flow)理论了。米哈里是用物理中的“熵”来形容人在心理上的无序状态。当我们没有办法专注地做事时,我们的思想会回归到一种无规则或混乱的状态,既“熵”的状态。一旦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我们的自主性、效率和创造性都会降低。我们会怀疑自己的价值,会变得沮丧而焦虑。于是我们不得不百无聊赖地打开网页,或者查看手机上的QQ或者微信,被动地躲到娱乐的避风港。当然,我们也会努力把自己从“熵”的混乱状态拯救出来。我们要不停地把注意力从重新电话、同事、新任务,各种分心和打扰中拯救回来,让注意力重新变得集中,让思维重新变得有序。&/p&&br&&p&这得多消耗能量啊。这种能量消耗,远远比有序的创造性工作为甚。所以米哈里才会把福流当作人类的最优体验。&/p&&br&&p&这里赞叹下人类的进化机制。为了开疆拓土,发现和创造新的东西,原来进化就需要我们专注、成长和创造。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让我们产生虚度光阴的空虚感。&/p&&br&&p&怎么才能既让人创造价值,又不那么累?这得从组织方式和工作设计上下功夫。&/p&&br&&p&比如,增加工作的自主性。保证人对工作的控制感。再比如,增加工作反馈,让人你能够直接看到工作成果。再比如,创造能让人专注的工作环境,别领导没事就“小陈小陈,这事怎么回事?”可是这样领导就没控制感了。&/p&&br&&p&总之这些想法现在看起来都挺乌托邦的,但我觉得有些会慢慢改进,我们总会设计出更符合人性、符合心理加工过程的工作形式,那时候,后人看待我们的办公室工作,大概就像我们看待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工人一样,带着怜悯和同情。&/p&
这个问题,前面
老师已经回答得很好了。这个问题引来这么多关注,实在是因为很多坐办公室的人,经常觉得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却非常疲惫,这并不是矫情而非常普遍。如果你还以劳动强度来界定一个工作的,
并觉得只有搬砖和进行高强度…
从不那么严谨的一手经历来说说吧&br&&br&我在美国的某个联邦法院实习过,其辖区包括一个治安很差的大城市,两个多月里接触到了三,四个过堂的刑事案件(绝大多数刑事案件都归州法院,能到联邦法院一游的多数是联邦级重罪或者跨州犯案)。这些人的罪名中无一例外地包括毒品相关的犯罪。&br&&br&有个三十来岁的哥们儿,反复戒反复吸,最近一次的认罪协议是去政府的戒毒中心呆六个月以代替监狱服刑。结果他呆了两个多月就因为受不了毒瘾从二楼跳下逃走,摔断了腿偷了车一路从纽约逃到我们这相距一千多公里的穷乡僻壤。他拄着拐戴着手铐被押上来,他的父母都是瘾君子不能到庭旁听,只有一个八十多岁的奶奶,坐在听众席角落里默默地哭了一个多小时。&br&&br&正如《绝命毒师》所说,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是从抽大麻开始的。然后就是自己偷偷种那么几棵,然后就是被当地毒贩/黑社会团伙盯上要求收购,然后就是接触硬性毒品,然后就是海洛因成瘾、暴力犯罪、枪杀。&br&&br&这些因为吸食大麻而造成的&b&衍生问题&/b&并不是一句将它合法化、平衡供求就能解决的。谁来制订行业/产品标准,谁来监督,准入门槛如何设定? 更重要的是,&b&如何保证合法消费大麻的人群一辈子都停留在小抽怡情的水准,而不是如同我们见过的联邦缉毒局的警员所说,最后有70%的&u&常规吸食者&/u&都会走上吸食硬性毒品和参与暴力犯罪的道路?&/b&&br&&br&&b&像大麻这类东西的危害,不仅仅在于自然科学层面的研究和论证,更在于从社会学和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参与消费这类东西更容易让你与其它哪些人群、哪些风险发生关联。&/b&估计有人又要说市场化解决一切——这种从原料到成品环节少、加工难度低、不易垄断、不易被管制的商品,你真觉得今天把它市场化了,明天它就能变得跟高档威士忌和雪茄一样有逼格,只有体面的成功人士才能消费?&br&&br&更何况,就算是烟酒,其合法/非罪程度也多有限制。在美国的很多地方,除了酒驾之外,在车内持有开封的酒类(不论是否通过酒精测试)甚至是持有开封的酒类步行进入某些场所均属违法。 就算要讨论大麻的非罪化,也得先仔细了解研究一下各国对于烟酒的管制,而不是想当然地觉得这东西跟口香糖没区别,在商店随便买上街随便吃。&br&&br&&b&最后,送给那些拿小布什奥巴马年轻时候也抽过大麻来说事儿的人&/b&&br&&br&&br&&b&——你们念书的时候,就是那个听学霸说了句”哎呀我也没复习呢“然后就高兴地去打游戏了最后挂科的傻瓜是吧? &/b&
从不那么严谨的一手经历来说说吧 我在美国的某个联邦法院实习过,其辖区包括一个治安很差的大城市,两个多月里接触到了三,四个过堂的刑事案件(绝大多数刑事案件都归州法院,能到联邦法院一游的多数是联邦级重罪或者跨州犯案)。这些人的罪名中无一例外地…
作为一个从业3年的淘宝卖家,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的是:不管是以目前的淘宝还是天猫的政策,你若“投诉举报加维权”的话,他真的会死的很惨。&br&&b&别仁慈,记住,不是你要杀他,是制度要杀他!&br&&br&&br&---------------------[以下 引自并解读 淘宝规则]&/b&&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ervice.taobao.com/support/knowledge-1116064.htm%3Fspm%3D0.0.0.0.JnfDsM%26dkey%3Dsearchvie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淘宝网 - 服务中心 常见问题&/a&&br&&br&&br&&strong&恶意骚扰定义&/strong&&br&恶意骚扰,是指卖家在交易中或交易后采取恶劣手段骚扰买家,妨害买家服务满意权益的行为。买家可发起恶意骚扰维权。维权成立,每次扣十二分;情节严重的,视为严重违规行为,每次扣四十八分。&br&&br&&b&&blockquote&PS:亲,你知道被扣十二分是什么概念么??&br&该店铺将被执行店铺屏蔽、限制发布商品及公示警告七天的处罚。&br&一般按正常店铺来算的话,损失再怎么是以万元计算的吧...&br&&br&若是48分,他就只有想一想库房里面货怎么清仓掉吧...严重违规直接封店...&/blockquote&&/b&&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fadff96f8a0e00bd65dc6b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fadff96f8a0e00bd65dc6b_r.jpg&&&/figure&&br&&br&&strong&恶意骚扰投诉发起条件&/strong&&br&非天猫交易,交易状态为“交易成功”的0-15天内。&br&&br&&blockquote&&b&为什么是15天内?&br&因为交易成功后的“自动评价”就是15天。&br&&/b&&/blockquote&对于15天后的交易,可以联系人工淘宝客服小二,他们会解决的。&br&建议客服电话可以这么打。这样才会引起小二的重视,让他和你是利益共同体。&br&&blockquote&小二:您好,请问您的会员名是?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呢?&br&自己:哦,刚刚我听系统说你们有电话录音,不介意我也电话录音吧?对了,你的花名是?&br&小二:...可以的...我的花名是xxx&br&自己:事情是这样的...&br&...&br&(然后让他给你发个站内信的“投诉维权”的链接,就可以了。)&/blockquote&&br&&br&&strong&恶意骚扰投诉发起路径&/strong&&br&1、到“我的淘宝”—“&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rade.taobao.com/trade/itemlist/list_bought_items.htm%3Fnekot%3DuqPR87ajtqM%3D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已买到的宝贝&/a&”,找到对应交易后点击“投诉卖家”,然后在跳出页面发起恶意骚扰维权。&br&2、到“&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upport.taobao.com/myservice/rights/right_main.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消费者维权中心&/a&”点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upport.taobao.com/myservice/rights/order_list.j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要发起维权&/a&”按钮,在跳出页面找到对应交易后点击“投诉维权”,然后选择恶意骚扰维权。&br&&br&&strong&恶意骚扰维权举证要求&/strong&&br&&strong&一、致维权方&/strong&&br&请写明您的维权理由,并提供客观有效的凭证来证实自己的维权内容,如:&br&1、完整清晰的阿里旺旺聊天历史记录截图(截图方法/要求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ervice.taobao.com/support/knowledge-111665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此查看&/a&)&br&2、阿里旺旺举证号(举证号提取方法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ervice.taobao.com/support/knowledge-111660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此查看&/a&)&br&3、淘宝站内信截屏&br&4、手机短信照片&br&等等,证实对方存在恶意骚扰行为。&br&&strong&二、致被维权方&/strong&&br&您的申诉和提供的凭证将作为判断事实的依据,请您按如下选项来进行下一步申诉:&br&A、如您不存在此行为或是无心所致,请马上和维权方联系,争取第一时间消除误会;&br&B、如您未存在此行为,但无法联系上维权方或协商无果,请您做出合理解释并提供如下凭证证明:&br&1、完整清晰的阿里旺旺聊天历史记录截图(截图方法/要求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ervice.taobao.com/support/knowledge-111665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此查看&/a&)&br&2、阿里旺旺举证号(举证号提取方法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ervice.taobao.com/support/knowledge-111660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此查看&/a&)&br&3、淘宝站内信截屏&br&4、手机短信照片&br&5、通话清单&br&等客观有效证明。被维权方需要在收到维权起3天内提交凭证。&br&&br&&blockquote&&b&评论有人问怎么进行电话举证?&br&其实在去年年底就出来了这个神器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rticle.pchome.net/content-156922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内录音公证上线 网店举证电话录音&/a&PS:我们就是这么用这个举证“差评师”的&/b&&/blockquote&&br&&strong&恶意骚扰投诉处理时间&/strong&&br&恶意骚扰维权发起后,客服将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5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br&如果对维权处理结果不认可,请&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orm.taobao.com/script/fullview.htm%3Fid%3D1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此进行&/a&申诉。
作为一个从业3年的淘宝卖家,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的是:不管是以目前的淘宝还是天猫的政策,你若“投诉举报加维权”的话,他真的会死的很惨。 别仁慈,记住,不是你要杀他,是制度要杀他! ---------------------[以下 引自并解读 淘宝规则]----------------…
6号编辑开头:&br&&br&这个帖子里洗地的人刷新了我对知乎下限的认知。&br&&br&居然有这么多毫无逻辑的聚集在一个问题底下?&br&&br&XX在知乎坑蒙拐骗,MD2不骗钱,好多了。&br&&br&&b&原来这个社会上只要有杀人犯,抄袭的就无罪就没社会危害了?&/b&&br&&br&你们还能再下限点么?&br&&br&作为一个“知识交流”用的社区,像MD2这种拿来主义的,对比现实已经不是盗窃犯,根本是抢劫了好么?抢劫的销赃还没这么嚣张呢谢谢。&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0ec946de2bc6938ee21_b.jpg& data-rawwidth=&679&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0ec946de2bc6938ee21_r.jpg&&&/figure&&br&老实说,当年MD2在NT上被各种吊打的时候,貌似是不敢说这种话的~&br&&br&哦对差点忘了补充一下,NT这个NEWTYPE网络社区,可能不算是最早的,最大的,最专业的,甚至最动漫游戏圈的,但它1999年成立,而直到S1分裂出去的2001年甚至更远,MD2这个ID都只能在NT的随便说说分版(纯水区),而不是动漫版和游戏版刷存在。&br&&br&他也混不进去。&br&&br&所以我有点好奇他嘴里所谓20年前游戏圈到底指那个。&br&&br&毕竟按1994电软的话,那些前辈虽然不活跃,多少还是能看见的。&br&&br&再顺便,20年前我18岁,我不记得MD2比我岁数大……&br&&br&&br&顺手,翻到了个09年MD2同学还在被老重吊打的帖子&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saraba1st.com/2b/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page%3D2%23p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其实数码动画和老动画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景深 - 第2页 - 动漫论坛 - Stage1st - stage1/s1 游戏动漫论坛&/a&&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384e0c5dcfd87afc7234_b.jpg& data-rawwidth=&1857&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5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384e0c5dcfd87afc7234_r.jpg&&&/figure&老人不爱说话了,MD2复制粘贴不费劲,说实话这也真无所谓。&br&&br&吹20年圈内人士就实在太扯了……&br&&br&第五代都未必算得上的(不要跟我战每代怎么分233),一张嘴就想往94第一代混……这事我自己再吹牛逼都不敢干好么……可我00年在NT当动漫版版主的时候,MD2同学你在干啥啊?
6号编辑开头: 这个帖子里洗地的人刷新了我对知乎下限的认知。 居然有这么多毫无逻辑的聚集在一个问题底下? XX在知乎坑蒙拐骗,MD2不骗钱,好多了。 原来这个社会上只要有杀人犯,抄袭的就无罪就没社会危害了? 你们还能再下限点么? 作为一个“知识交流”…
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chemiosmosis) &br&&br&&br&(这不是我写的,我就一大自然的搬运工,原文链接见最后)&br&********************** &br&&br&在以前本小组的讨论中,我曾提到“比如你如果不理解所有生物共有的膜渗透能量供应化学原理,你就根本无从评价任何生命起源的理论。” &br&&br&(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相信进化论?) &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douban.com/link2/%3Furl%3Dhttp%253A%252F%252Fwww.douban.com%252Fgroup%252Ftopic%252F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a&&br&&br&蒙hongdou网友发信询问,所以这篇文章既是一篇泛泛的科普,也是对这个问题的具体介绍。 &br&&br&********************** &br&&br&一 直觉与反直觉 &br&&br&直觉(intuitive)和反直觉(counterintuitive)是科学讨论在描述一个科学理论或者发现的时候,经常使用的二分法。这个叫法本身并不那么科学和严谨,但是其中的意味却是无限深长的。 &br&既然不严谨,我也不去定义它,只看范例: &br&&br&最简单清楚的直觉理论,在古希腊科学有很多范例。比如“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它的体积”。比如欧几里得平面几何中的公设和简单定理。“凡直角都相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初学几何的人,都会想这不是废话吗。等到用这些废话为基础武器,逐步分解,证明了其他复杂得可怕的理论,我们才知道废话的精辟之处。这就是直觉理论最原始的特征:不言而喻。然而,即使在这种萌芽时代的智慧中,也埋下了“反直觉”理论的种子,比如仅仅“篡改”了一条欧几里得公设,就闯出一片新天地的罗氏几何。 &br&&br&牛顿第三定律是另一个直觉理论的例子:作用力必然导致反作用力。这看起来也是不言而喻的废话。但牛顿第一定律就不是了:“物体将保持它的运动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这是一个相对原始的反直觉理论。在今天,初中物理课修完的同学也许会不同意这是反直觉的。但是在牛顿的年代,这却是彻头彻尾的反直觉。无数牛顿之前的大学者,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物体要保持运动,必须不断注入外力。这才是费劲力气保持各种物体运动的古代人类的“直觉”。另一个直觉对阵反直觉的著名例子是伽利略对阵亚里斯多德(我不叫它“比萨斜塔实验”,是因为这个传说本身是有误的。但是双方的论点是明确无误的)。“更重的物体下落更快”,这样既简单又错误的直觉,连亚里斯多德这样的智者都不能免俗。可以保证,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纯文盲多半仍然会有这样的直觉。 &br&&br&直觉与反直觉是相对的,也是可以培养的。经过一定科学训练的人(比如说读完初中物理),他的直觉会超越两足动物的局限,随着训练的程度达到新的精确度,比如说把牛一定律变成他的直觉。但一个人具体的生活年代和环境,并不反映他应有的直觉水平,或者他的直觉正确程度。比如我95岁的奶奶(文盲),直到今天仍然不同意我说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比如美国仍然有20%以上的人认为地球生命历史不超过4000年。 &br&&br&十八、十九世纪是直觉型科学理论达到顶峰的年代。能量守恒定律(在不久以后就将被“反直觉”理论给河蟹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房间不花力气整理只能越来越乱”),在它们刚刚被提出的年代,文盲仍然会认为是反直觉的,受过良好科学训练但非专业的头脑,一听到就知道是正确的。而真正的前沿研究者则是醍醐灌顶:“这么简单明白,怎么我就没有归纳出来呢?”非常精彩,非常辉煌,但在物理学上,一般人类直觉能够企及的高度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的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一个比一个猖狂地反直觉。相对论刚刚提出的时候,不要说普通人,就是顶尖物理学家,也认为爱因斯坦简直是在说胡话。对今天世界上99%的人来说,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仍然是胡话。然而我们现在都知道,他们是正确的。因为广岛真的被炸掉了,我们车上装的GPS也真的用上了相对论校正。 &br&&br&“反直觉”的优势在现代物理学中很清楚。能够以普通人类直觉发现的真理,基本都被发现了。剩下的真理必然都很古怪难以接受。在这样的高度还去依靠直觉,多半都要犯错误。比如爱因斯坦的“XX不掷骰子”,听起来很美好很庄严,结果证明错误。同样是老爱的坚信宇宙密度常数等于1,宇宙会无限震荡,听起来很和谐很完满,从现在的证据看来,也是错得离谱。即使是无数物理学家(再一次包括老爱)追求的圣杯:统一场理论,也是一个高级的直觉型假设,前景仍然不妙。总之在现代物理学中,寻求反直觉的答案,克服直觉障碍去接受和欣赏反直觉的理论,反而被养成了研究者的本能。看看霍金有多少胡话(姑且不说他的胡话站得住脚不),以及被学界和起哄界怎样异口同声地热捧。 &br&&br&然而在生物学中,直觉与反直觉的力量对比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br&&br&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中开天辟地的反直觉理论。在著名的钟表匠辩论中,神创论者洋洋自得的雄辩(Paley主教:“我们看见地上有一个精致的怀表,自然能肯定某处一定有一个钟表匠!”),首先是一个蹩脚的比喻,然后不过是一个粗浅短视的人类直觉。如果放到现代物理学那种气氛中来看,连认真驳斥的价值都没有。然而这种直觉式的大脑当机,却能跟进化论翻翻滚滚地斗上一百多年。直到今天,仍然妨碍大众在生物学上入门,仍然堂而皇之披上科学的外衣来反科学(随便在这个小组扫几眼标题就知道我不是在夸张),仍然有少数严肃的学者在掉进相同的直觉陷阱(Fred Hoyle,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生命起源于地球的概率就像大风吹过机械垃圾场组装出一架波音747的概率”。这句话被各种神棍肆无忌惮地篡改,主语直接变成了“进化论”。实际上Hoyle并不反对进化论原则,只是在概率计算上有异议,从而认为地球生命必然有地外来源,才有时间来满足他的概率计算结果。他的领域是生命起源)。这篇文章的主题不是跟神棍叫板,所以这里先放下神棍们,到第五部分我们再引入相关的神棍来取笑。 &br&&br&并不是说,科学家就不会被直觉蒙蔽。前面曾提到,伟大、反直觉天才如爱因斯坦,也曾连挖三个直觉的大坑。只是在生物学中,直觉理论的顽固性来得特别的强,而对反直觉理论的接受来得特别的艰难,不管大众和专业领域都是如此。进化论之初,内部就曾有一场直觉与反直觉的大争论,即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那个对遗传的物质细节一无所知的年代,用进废退理论的描述来得如此自然。“长颈鹿需要吃高处的叶子,伸着伸着脖子就变长了”,直到我上小学《自然》的时候,我的老师仍然是这么讲的!近两百年之后都还是这样,可想而知达尔文主义在初生年代的四面楚歌。话说回来,即使艰深繁杂如生物学,仍然是科学。科学的伟大就在于在科学的竞技场中,我们可以肯定真理必胜,即使前面被拍倒一百次,走上一千个曲折。人生中其他的事情,不管是政治、感情、事业还是道德正义,我们都不能打这样的包票。这也是科学对我的终极吸引力。 &br&&br&这篇文章要介绍的化学渗透理论,就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反直觉”生物学发现,虽然它并不为公众熟知。这里所说的直觉,并非一般常识,已经是二十世纪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中非常精深的理论直觉了。然而当直觉走入死胡同时,一个“怪异”程度不下于相对论或者进化论的新理论蹦了出来。它在初期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它最后的辉煌成功,都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br&&br&************************************ &br&完结后的声明 &br&************************************ &br&本文并非全部原创,其中有大量数据、理论和史料来自于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普作家 Nick Lane的著作 Oxygen 和 Mitochondria。这两本书都是非常好的科普读物,可惜没有中译本。大致引用了他1/3,自己发挥了1/3,以及扯远了1/3。特此声明和致谢。 &br&&br&二 背景&br&**************************&br&&br&作为一篇关于生物化学的科普文章,我决定不写公式,不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不画图表。&br&希望严谨的读者能原谅这点小小的文字技巧上的虚荣。&br&&br&**************************&br&&br&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发现(甚至可以夸大到“科学发现”),公认是沃森和克里克确定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以及DNA遗传的生物化学机理。这是一个标准的直觉式发现。沃森在搞清楚DNA的双螺旋结构之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就洋洋自得地告诉克里克:“我想我发现了生命的秘密。”这种从结构到功能突破性的跳跃,来自于沃森作为化学家的直觉:分子结构宣示分子功能。双螺旋意味着互为模板以及无限扩充。四个碱基两两配对意味着精确、无损的信息复制。从碱基翻译到氨基酸的简单语法意味着有限、简练的基本指令集。&br&&br&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在DNA的结构中得到完满解释,从一个生物化学家的视角来看,这个跳跃简单明晰不言自明,足以让沃森和克里克之外的所有人把自己的脑袋拍肿。这个理论的被接受程度,也是犹如星火燎原,一夜之间清洗了所有研究者的大脑,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研究的版图。&br&这个发现还运用了一个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科学直觉现象。那就是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其中一些学科是另一些的天然基础。最主要的一个层次系统是这样的:&br&&br&物理学--& 化学 --& 生物学 --& 医学,人类学,心理学 --& 社会科学&br&&br&越前面的越基础,每一种科学也许人类开始认识的时候是独立的,但追究到深处,你总是会发现你需要前面一层的大量知识才能产生认识突破。这样抽象地说也许很难理解,看看例子:&br&&br&化学元素周期表可以算是独立化学研究的殿堂了。但即使在周期表完成之日,化学家们也很难解释,为什么元素会表现出那样的化学性质,而且周期性地回归到相似的化学性质(比如氧族元素),而且这个周期又在不断变化。单纯在化学的领域折腾,哪个理论也解释不了全部的事实。&br&然而,一旦物理学中的原子结构研究成熟,周期表的问题就犹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了。化学性质决定于外层电子配置。元素表周期就是外层电子周期。相似的化学性质就是相似的外层电子配置。基于这种理解上的飞跃,一系列重要的化学问题,比如化学键的本质,化学反应能的研究,纷纷在原子物理的层面得到突破。这种化学问题在物理层面上的理解,我把它叫做“触底”。一个领域的研究一旦触底,透彻的理解和新的发现就指日可待。&br&&br&再来看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著名例子:&br&&br&忧郁症,作为心理学中的课题,一直困扰着病患和心理学家。在二十世纪上半段,弗洛伊德主义盛行于西方,忧郁症完全用心理分析方法来解释,童年经历、未实现的欲望、父母责任,一系列五花八门的弗洛伊德式学说和疗法,对这个问题也无可奈何。但是当相关的生物学产生一次“触底”:发现锂制剂的神经生物作用后,心理学也同时在生物学上触底了。70年代一桩有名的诉讼案揭开了弗洛伊德主义在西方崩溃的序幕。加利福尼亚一位长期受忧郁症折磨的中年妇女,接受了五年以上的聊天式弗洛伊德疗法,花了几万美元,从未有任何缓解。后来开始服用抗抑郁新药物“百忧解”(锂制剂),四个星期后痊愈。为此她愤而起诉心理医生,最终闹成了全美新闻。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临床忧郁症案例都用锂制剂治疗,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br&&br&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生物学在化学上的触底。因此,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一旦研究者逼近纯粹的化学解释,他们总是能闻到成功的气息迫在眉睫。这也就成为了现代生物学者新的直觉。&br&&br&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三个宏观面:物质、信息、能量。物质是共有的基础,而信息和能量是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DNA遗传理论的辉煌成果,把公众的视野完全集中在信息的方向,甚至学界本身也产生了认识上的偏斜。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分子生物学就是信息生物学。生物的基因组就是编码库。生命活动就是这些信息互动的总汇。而另一个宏观面:细胞能量学(或者能量生物学),在公众的认识中就非常陌生了。其实二十世纪这个领域中的认识和发现,精妙深刻和激动人心之处并不逊色于信息面。然而其中的坎坷和争执,与信息生物学中的盛世场景就大异其趣了。&br&&br&二十世纪能量生物学的中心问题就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化学本质。或者说有氧呼吸作用的化学本质和细节。直觉的方向感,引导着生物学家们从两个方向向中央逼近这个课题,来试图完成拼图。就像从两端开始拼成一座大桥。截止到五十年代,大桥好像已经逼近了接龙点。已经取得了如下的成果:&br&&br&* 有氧呼吸的本质和有氧燃烧并无不同,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氧气,还原剂可以简化认为是葡萄糖。&br&* 不像自然失控的普通燃烧,有氧呼吸在细胞中是一步步精确控制的。而且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催化剂。&br&* 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镶嵌着一系列的微型催化工厂:细胞色素酶蛋白质综合体。在这些不同的催化工厂,一个个电子被从糖类上剥离,中间产物分子逐步传递,同时释放化学势能,而氧得到这些电子并结合糖中的氢原子,逐步生成水。&br&&br&&br&* 所有生物细胞中通用的能量货币是三磷酸腺苷(ATP)。它是一种高能形式的分子。对应的低能形式是ADP。&br&* 所有耗能的生命活动都在消耗ATP,把它们转变为ADP(以及失去一个磷酸基团:p),并利用转变放出的能量。因此,有氧呼吸的作用就是这些活动的反过程:制造能量,用来把低能的ADP转变为高能的ATP。&br&* 制造ATP的场所在ATPase,另一种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综合体。这些微型催化工厂消耗ADP,释放出ATP。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工厂也能反向工作,即消耗ATP制造ADP。&br&&br&&br&请注意,以上的成果我用空行分成了两组。因为中间还缺乏一个步骤,细胞色素酶和ATPase是不同的蛋白质综合体,它们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布,物理上是互相隔绝的。而所谓化学反应,在分子层面上是100%需要物理接触的。那么,能量是如何从细胞色素酶传送到ATPase上的呢?这就是所谓接龙点。&br&&br&前一组是分子生物化学,后一组也是分子生物化学,中间还缺乏一个链条。你的直觉是什么?当然还是分子生物化学。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媒介分子,从细胞色素酶工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在ATPase工厂中消耗,携带一个高能状态的化学键。暂且把它叫做媒介分子X。&br&&br&四五十年代的能量生物学界弥漫着乐观情绪,大厦只差一步就能建成,科学家和研究小组之间展开了寻找X分子的竞赛。然而,足足找了20年,提出的候选分子不下十几种,一个个都被研究和实验否定了。在寻找的过程中,随着对整个过程细节研究越来越深入,一系列看起来很琐碎,但是莫名其妙让人不安的问题冒了出来:&br&&br&* 我们已经知道了ATP和ADP是能量通用货币的正负两种形式。在化学上,一个不言自明的直觉理解是高能状态不稳定,低能状态稳定,所谓“水往低处流”。如果把纯粹的ATP放在生物体外的溶液中,它们就会很自然地迅速转化成ADP,并释放热能。然而在生物细胞中,ATP和ADP的比例通常都是非常高能化的,ATP占了90%以上。这种全局的高能状态,需要持续的能量供应来维持。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强度(用糖和氧的消耗速度来测量)变化很大,有时候相当衰弱。然而不管有氧呼吸的强度怎样,ATP的比例都维持在稳定的高位。这就像一块巨石悬在墙头,不管你用不用力撑着,它偏不掉下来。在化学的视野中,这是不可理喻的场景,然而又找不到是什么东西在支撑着它。&br&&br&* ATP的产出和葡萄糖的消耗,这个反应方程式,在实际测量中居然配不平。学过中学化学的,都应该知道什么叫配平反应式。几分子的A和几分子的B反应,生成几分子的C。一旦配平,比例就是固定的。这是“数学”,所有科学的基础真理。然而测量表明,一分子的葡萄糖被完全氧化,生产28-38个ATP分子,之间任何数字都有可能,但大多数时候接近下限。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什么叫28-38?配平需要的是整数!这又是不可理喻的反化学场景。测量实验反反复复地做,结果一直都是那样。&br&&br&* 化学反应的能量和物质是守恒的,也就是说,反应式链条确立之后,前面的反应发生,后面的反应就该受驱动同时发生。前面氧化消耗葡萄糖,后面就该驱动生成ATP。这在化学术语中叫做coupling,或者耦合。消耗葡萄糖的过程和生成ATP的过程是耦合的(先忽略前面提到的配不平问题)。然而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耦合的稳定,这叫做“解耦”(uncoupling)。有氧呼吸的解耦是普遍存在的,在有些物质参与时,氧化葡萄糖的过程完全正常进行,ATP生产完全停顿。就像皮带轮系统断掉了皮带,前面的轮子空转,后面的不理睬。在化学上,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解耦物质总是有一种化学性质,能够扰乱连续反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如果有X媒介分子,某种解耦物质倾向于和X分子结合使其失去浓度,破坏了能量传递,当然就能解耦。)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实验证明能解耦有氧呼吸的物质,如水杨酸(阿司匹林),白喉霉素,摇头丸,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五花八门,简直找不到一个共同点。在寻找X分子失败的过程中,生物学家们对解耦物质寄予厚望,因为一旦发现了解耦物质的共同化学性质,多半就能推导出X分子到底是什么--因为这是大桥上唯一不为人知的部分。然而现实是,解耦物质发现得越多,就越找不到化学共同点。&br&&br&天才的美国物理学家、科普专家费因曼,曾经对物理学中的某些困境有一个令人发笑的描述:“如果你还没有彻底被搞昏,只能证明你不懂这个领域。”在五十年代末,对有氧呼吸的研究和X分子的身份之谜,就完全是这样的场景。越是研究得透彻,理论和现实就越是自相矛盾,不可理喻。每一种假说都有不可治愈的痛脚,每位前沿研究者都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乐观已经被混乱取代。&br&&br&三 彼得.米切尔:泵,水坝和泄洪道&br&&br&化学渗透的发现者:彼得.米切尔,从里到外都散发着离经叛道的天才气息。这个家伙家财万贯(他的叔父拥有一个建筑业集团公司),在英国二战后的困顿年月开着劳斯莱斯招摇过市。后来当他因为化学渗透的论战几乎被踢出学界时,干脆自己出钱建了一个研究所继续战斗。他在二战中由于身体原因没有服役,而当时英国能量生物学的权威克林(细胞色素酶的发现者)私下对别人说:“英国最好的科学头脑躲过了子弹”。要知道,当时米切尔才二十多岁,研究方向不是细胞能量学,而只是涉及细菌的生理学,跟克林的方向(也就是研究有氧呼吸原理)差得很远。而且他读博士读了七年才拿到学位,因为他的论文审查人多次认为他的论文都是胡说八道。同样是克林向别人解释:“米切尔的独创性对这些学者来说太多了。”&br&&br&米切尔伶牙俐齿,态度粗暴,披着一头效仿青年贝多芬的长发,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和贝多芬一样很早就聋掉一只耳朵,让他跟人争吵的音量变得特别的大。一般古板的学者很难喜欢这样一个人。克林在早期的慧眼只能解释为天才识天才。&br&&br&在能量生物学界因为种种化学上的不可调和而苦恼时,米切尔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经典细胞生理学,接近了这个问题。&br&&br&他早期的研究课题是细菌,特别是细菌的主动运输,即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营养物质和废物在受控状态下进出。我们知道在孤立的情况下,物质的渗透总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进行,而细菌的细胞膜是脂质的半透膜,水溶性物质被阻挡,但膜上有各种特化的蛋白质通道,选择特定的物质允许进出,其严格的对应性好比特定的生物酶对应特定的催化对象。半透膜的特性加上细菌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当时是如何消耗能量的还完全不知道),使得细菌可以逆着浓度运输物质,比如把营养物质从低浓度的外界环境运进高浓度的内部。&br&&br&对于细菌主动运输的研究,使得米切尔对生物膜导致的化学物质浓度聚集有了特别的敏感性。把细菌的主动运输过程倒过来看,如果逆浓度运输耗能,那么逆浓度运输造成的浓度聚集本身就是一种势能,好比你把石头推上坡花了力气,坡上的石头也就有了势能,随时可以滚下来释放能量。这就是米切尔的突破点。&br&&br&1961年米切尔在爱丁堡发表的论文,充满自己生造的词汇,类似玄学的逻辑讨论和无证据的猜测。首先,他运用福尔摩斯式的逻辑:“当排除了其他所有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起来有多么不可能,都是正确的答案。”。X媒介分子的寻找,化学上每一块石头都翻起来看过了,既然还没有找到,那么答案是什么?X分子不存在。那么化学上的两套反应是如何接触的呢?能量是怎么从细胞色素氧化工厂传递到ATPase呢?米切尔说,那不是分子遇上分子的化学,那是化学渗透(chemiosmosis)。这是一个他生造的词,含有两个词根:chem(化学)和osmosis(渗透),其实这个过程的实质既不化学,也不渗透。它的含义如下:&br&&br&* 葡萄糖在细胞色素酶工厂中逐步氧化。这些蛋白综合体微型工厂,都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实质上是一些通向膜外的蛋白质孔道。它们没有合成什么高能的中介分子,作用不过是像一些泵,把细胞内的氢离子(H+,也就是质子)泵到膜外去了。这个过程需要耗费氧化葡萄糖放出的能量,因为我们下面就会看到,线粒体内膜的外部聚集着高浓度的质子。这是一个逆浓度运输。&br&&br&* 由于这些质子泵的工作,大量质子被泵出去,又被限制在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狭窄区域里,于是形成了一层薄薄的H+聚集区。H+的浓度,化学上有个很简单的量度,就是PH值,即酸性。因此内外膜之间的区域就形成了一个质子“水库”,具有酸性和正电荷。&br&&br&* 线粒体内膜就像是水坝。它也是脂质膜,对于水溶性的质子来说是不通透的,因此外部质子浓度虽高,但不能自然渗透进来。记住我们前面的结论:逆浓度运输造成的浓度聚集本身就是一种势能。&br&&br&* ATPase就是泄洪道。它也是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综合体,也是内外相通,但受控的蛋白质孔道。它利用的不是什么神秘的X分子,而是质子的回流。质子浓度势能的释放放出能量,这些能量就被用来生产ATP。&br&&br&&br&对于那些毕生浸淫在经典生物化学,不太熟悉生物膜动力的能量生物学家来说,这简直是玄而又玄的天书,没有比这更奇怪的场景了。不去使用一个简单的中介分子完成化学链路,而是转了这么多的弯,使用这么诡异的机理。再加上米切尔生造了大量的词汇来描述他的理论(比如米切尔把“质子水库”的酸性和电势能合起来叫做proton motive-force,“质子动力”,认为这是一种所有生物的基本驱动力。听起来真像某种民科发明的词汇),整个文章写得既玄秘又武断。而且,他没有什么实验证据来支撑他的学说,基本上全是假设、推理,或者干脆忽略那些暂时解释不了的障碍。&br&&br&所有这些原因,使得米切尔的论文在1961年的能量生物学界受到的待遇,差到不能再差:有些人读完第一页就扔一边。有些人认为“他终于疯了”。有些人开口就骂,认为他不尊重整个学界前人的辛苦工作。或者“不做实验,不是化学家,偏要谈最艰深化学问题,而且他的语言不是化学。”当时的两个权威:美国的Racker和瑞典的Slater,都是很优秀的学者,一开始还不像其他人那样对待他,试图去发现米切尔到底要说什么。但Racker在讨论中完全被米切尔的外星词汇搅昏,最终放弃了讨论。而Slater和米切尔的争辩火爆升级,在一个研讨会上,Slater被米切尔尖酸刻薄的口才气得“在走廊上乱跳,白色的胡子上下飞舞”。&br&&br&&br&米切尔成了英国科学界的笑料,1963年因为“脾气大造成的胃溃疡”退出了爱丁堡大学(其实是学校当局劝退他免得丢人),回到他的乡间别墅去养病。他花了两年时间舔伤口,顺便把乡间别墅翻修成了“音乐怪人”的巢穴,找到了一个相信他,而且有很强生物化学实验能力的女助手Moyle,在1965年卷土重来,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一定要和整个能量生物学界斗到底。&br&&br&四 思想的凯旋&br&&br&&br&在1961年米切尔抛出他的重磅炸弹时,他确实没有什么实验基础,这也是大多数学者本能上不接受他最主要的原因。然而这个独辟蹊径,自己宣示一个新体系的假说,却是建立在米切尔对已知科学事实和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透过他奇特的视角和迷雾一样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假说像一块奇形怪状,但是边边角角都恰好合适的拼图板,解释了有氧呼吸研究中众多的不解之谜:&br&&br&* 首先就是膜。原核细胞生物(细菌)都有脂质细胞膜。而真核细胞生物中,线粒体有氧呼吸制造ATP,叶绿体的光合作用也制造ATP,这些跟能量相关的细胞器也都有脂质膜。在以往的研究中,生物膜被当做是仅仅结构上的东西,没有人从功能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化学渗透学说解释了为什么TP的制造场所无一例外都有生物膜。因为化学渗透的全部动力就来自于这个“水坝”制造的浓度隔离。&br&&br&* 氧化场所和ATPase物理隔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因为化学渗透的能量传递过程就像你在一处用抽水机蓄水,而在另一处用泄洪道发电,整个水库(整个线粒体外表)环绕着所有的设备。这时候你的设备在哪里当然无所谓了。&br&&br&* ATP异常的高比例问题也是这样轻易解决。只要线粒体内膜外积聚着足够浓度的质子库,ATPase就能持续把ADP转变成ATP,保持ATP在细胞内的高浓度。而这时候氧化强度怎样是无关痛痒的。水库蓄够了水,哪怕抽水机停上几天,发电也在持续进行。&br&&br&* 葡萄糖氧化量和ATP制造量配不平的问题,在这个场景下也不成其为问题。因为这样看来,制造ATP的数量根本不是受实时的氧化量控制的(实际上是受细胞能量需要控制,由其他来自外部的化学信号调节的)。就像发多少电是受电网需求控制的,跟实时的抽水量没有严格对应关系。只有长期、大体上的宏观比例,这就是28-38这个含糊数字的含义。&br&&br&* 最精彩的是这个假说一下子就解决了众多解耦物质的共性。答案对化学家们来说真是郁闷,因为实在是太简单了。以往寻找共性的时候,化学家们总是在找它们的反应特性,完全没想到这些东西都有两个最简单,在高分子的生物化学中根本“不值得”考虑的属性:它们都是脂溶性的弱酸。弱酸的特点是两性化:在酸性较大的环境中表现为“碱”,跟氢离子(也就是质子)结合。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恢复酸的本性,释放氢离子。脂溶性使得它们能够自由穿越脂质生物膜,在线粒体外表的酸性水库中拽住质子,穿越回来回到内部又释放质子。而且它们受到内外酸碱度差和电位差的往复压力,会不停地做这种来回运动。这些解耦物质就像偷渡船,把细胞色素工厂辛辛苦苦泵出去的质子又都给运了回来,只要它们达到一定浓度,外部的“水库”就被放得失去了足够势能,ATP制造当然停滞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大坝是蓄不了水,发不了电的。&br&&br&&br&一个健康有力的科学假说,不但需要解释已经存在的疑问,而且通常都能做出一些具体、可验证的预言,描述尚未发现的现象,去引导实验科学家加以证实。1965年以后,米切尔本人和他的助手Moyle当然在做实验,其他一些脑子逐渐被米切尔持续的喋喋不休掰过来的科学家也加入了实验行列,其中包括一些米切尔以前论战得最苦涩的论敌,比如Racker。&br&&br&60年代末,米切尔和Moyle首先实验证实了他自己的预言:线粒体内外膜之间不但有明确的酸性浓度梯度,和膜内还有150毫伏的电位差。不要小看这150毫伏,因为它的距离间隔仅仅是5纳米的线粒体内膜。等比例换算的话这个强度大概和大气闪电的强度差不多,比家用电高1000倍,堪称自然界强度最高的电势能场。&br&&br&Racker跟着做了一个精巧的实验,他把细胞色素氧蛋白综合体从线粒体中提取出来,放进人造的脂质膜泡中,测得膜外仍然能积蓄起质子浓度。这个实验的含义是排除了有氧呼吸的消耗段:ATPase,以及ATPase自己和其他所有细胞环境循环影响质子浓度的可能性,单纯检测供应段。结果是完全符合化学渗透假说的前半段。在此之前,没人相信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的葡萄糖氧化过程真的是“质子泵”。Racker的皈依影响了学界大量的人,风向开始转变了。&br&&br&在这个阶段米切尔的促狭鬼性格开始作怪:他公开建立了一个表格,表格上记录他以前每一个批评者“皈依”的日期,Racker大人荣登榜首。其他还没归顺的学者一个个先列出来,日期留白。&br&&br&下一个实验突破是瑞典的雅根多夫,他不是能量生物学家,而是植物学家。在一个科学会议上,他偶尔听到米切尔跟人论战,当时的感受是米切尔态度恶劣而且说的都是胡话---然而是他自己可以证伪的胡话,因为米切尔不但认为线粒体符合他的假说,还说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制造ATP的机理也是同样的。对米切尔强烈的反感促使雅根多夫和他的美国同事设计了一个实验:把叶绿体膜分离出来,排除其他一切细胞环境和叶绿体内部结构,在简单的人造环境溶液中加以测试。首先用PH=8的弱碱性平衡内外酸碱度,然后加入酸液把外部PH调整到4。这相当于把米切尔的假说还原到最简结构。结果是,叶绿体膜内马上产生了大量ATP。当时雅根多夫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他发表自己的实验数据后,主动申请加入“归顺榜”。&br&&br&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一项项填补的细节空白,逐渐把化学渗透假说从丑小鸭变成了羽翼丰满的大怪物。进入70年代之后,能量生物学界已经全面倒戈,化学渗透成了整个有氧呼吸研究的新范式,建立在它基础上的新研究、新突破方向也爆炸性地出现了。比如美国女生物学家Lynn Margulis在1971年发表的轰动论文,证明了所有生物的线粒体前身是远古的细菌,与真核生物细胞之间是共生关系。这个成果的基础,就是线粒体有氧呼吸和细菌的基本能量代谢完全使用相同的质子泵-生物膜驱动模式(下一节会详细介绍细菌的问题)。&br&&br&米切尔本人独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61年到1978年,17年时间就从“门外汉”的状态登上了荣誉和成就的顶峰,这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是罕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这三个奖项,大多顶尖科学家在做出自己最显赫的贡献后30-40年才能获诺贝尔奖。更不要说很多人终身无望。&br&&br&这样的殊荣,加上米切尔嚣张的气焰,再加上获得化学奖的“化学渗透”理论是这样一个介乎化学、物理、生物三个领域之间,出乎所有人想象之外的怪异机制,使得学界的很多人大吐酸葡萄。米切尔在领奖致辞中这样感谢他们:&br&&br&“马克斯.普朗克(著名物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不是靠使权威反对者信服来取得胜利的,而是靠这些权威反对者逐渐死掉。这是非常悲观但也非常现实的箴言。我最大的成就是证明了普朗克也有说错的时候。”&br&&br&199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沃克,他的主要成就是利用新发展的衍射晶体学技术测定了ATPase的原子级别精细结构。而这个成果,实际上是给20年前米切尔理论的登基进行了迟来的加冕。沃克昭示的ATPase精细结构,简直是一部鬼斧神工的蛋白质机器。我们在这部分最后来欣赏一下大自然炫目的工程杰作。&br&&br&ATPase是一个蛋白质复合酶,微小到在一般电子显微镜下也只是隐约可见,像蘑菇一样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线粒体内膜上。它是由很多个微小的、运动的蛋白质部件构成的,各部件大体上呈同心圆环状排列。结构上,ATPase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蛋白质排列拼合成的孔道,这个孔道直接从膜内穿透到膜外。孔道的内端是另一个部件:一个轴样的旋转头。这个旋转头像钟表里的齿轮一样,有三个固定刻度。每个刻度之间角度相差120度。外部的高浓度质子“水库”产生的势能促使质子从孔道内滑落,大致每三个质子的滑落的能量会让旋转头转过120度,即一个刻度,10个质子穿过完成一个循环。这个蛋白质旋转头每次转动一个刻度,它的分子张力都让跟它接触的ATP、ADP分子化学键生成或者打破。第一个刻度处结合ADP分子,第二个刻度处俘获一个磷酸根离子(p)并把它附着到ADP上,变成ATP,在生成这个化学键的同时锁定了能量(来自质子的滑落)。第三个刻度处打破结合键释放ATP分子。&br&&br&(更新了配图,知乎不能放GIF,凑合看吧。)&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12.sinaimg.cn/mw690/0065F7xezy6XWNQMUsz6b%2669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12.sinaimg.cn/mw690/00&/span&&span class=&invisible&&65F7xezy6XWNQMUsz6b&69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这是一个自然界最微小的轮轴系统(“关于大自然为什么没发明轮子”的讨论可以休矣),一部细微精巧藐视所有人类技术的纳米机器。自己本身就是一条复杂而高效率的分子生产线。而且这个机器随时可以反向工作,即消耗内环境已有的ATP,把它们分解成ADP和p,利用释放的能量把质子泵向膜外(下一节会讨论什么情况下需要反向工作)。最初发现ATPase的时候,实际上发现的是它的后一种工作状态,也因此得名。让最初的发现者惊奇的是这个微小的酶工厂好像无所不在,所有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膜,所有细菌的内膜上,都有基本相同的ATPase。当时的发现者说“ATPase的普遍,看起来就像生命的基本粒子”。远远在化学渗透发现之前,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说得有多么正确和深刻。&br&&br&五 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以及鞭毛公案&br&&br&做基础科学研究的人,能遇到的最让人郁闷的问题就是这个:&br&&br&“这个研究到底有什么实际应用?”&br&&br&不去评价发问者暴露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只说被提问者。很多基础科学研究者被这样问的时候,倾向于变得自我防卫。比如我前面说“相对论用在GPS校正上”,这就很防卫。其实那只是相对论最不值一提的后果。&br&我最喜欢美国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回答。当他代表美国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向政府申请十亿美元拨款时,国会要求他出席听证会,在听证会上他就被议员们这样问。他的回答是:“从现在已知的技术来看,绝对、绝对没有任何实际应用。”&br&&br&“那么有什么理由花十亿美元去做呢?“&br&“因为我们想知道。其实你们也想知道。只是你们不知道你们想知道。”&br&&br&申请失败了。但是这个回答却值得载入史册。绝大多数基础科学研究,都不是受实际的技术需要推动的。也不可能:既然是未知的东西,谁又能预测它的应用?整个科学都是靠人类旺盛的好奇心,靠人类天生对秩序、逻辑和知识的热爱推动的。科学是美丽神秘的森林,技术只不过是沿路采摘的果实。知识本身不但可以应用,而且会改变我们个人和社会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广大,更美好。&br&&br&像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基础学科,在一般人的眼中很可能枯燥且无实用价值,然而对于真正学懂而且融会贯通的人,他们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大概十年前,我有幸遇到这样一个人,在短短一小时内就给了我以上的感悟,让我发现了在一个锐利的头脑支配下,简单的科学原理可以变得如此明彻,充满力量。&br&&br&那是在美国的一个小天文馆,当时有一群大学新生(大概是个兴趣小组)在搞参观活动,馆长出来接待(我是不沾边的,记住了答案的旁观游客)。馆长是一个穿着夏威夷衬衫的笑眯眯小老头,学生们连珠炮一样提问,他随口回答:&br&&br&“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br&“红色是三价铁的颜色---火星表面被氧化了。金星也是一样。铁锈是什么颜色?”&br&“火星是铁的吗?”&br&“任何岩石行星都可以说是铁的。铁是宇宙中最多的金属元素。”&br&“为什么?”&br&“铁的原子核结合能在所有元素中最低。恒星在燃烧,最终的灰烬都是铁。我们的行星都来自于灰烬。地球也不例外。地球有一个融化的大铁核。不然你认为地磁场是哪里来的?”&br&“那地球怎么不是红色的,怎么没有被氧化?”&br&“谁说不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看起来就像火星。其他的地方,我们有生命保护着。”&br&“火星上不是没有氧气吗?”&br&“没有,但是火星上曾经有水。”&br&“水到哪里去了?”&br&“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把它烤干了。这是化学的烤干,在海洋的表面,微量的水被射线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火星大概用了20亿年。来,谁来给我写个反应式?”&br&“那火星上有很多氧气和氢气?”&br&“氧气和岩石中的铁结合了,变成了红色的氧化铁。还会氧化其他的岩石成分。氢气太轻,火星重力拉不住它,泄漏到宇宙中去了。”&br&“地球为什么没有被烤干?”&br&“因为地球有很多氧气。分解出来的氢气一离开水面,就和大气层的氧气重新结合,变回了水,最终会回到海洋。”&br&“为什么地球很很多氧气?”&br&“因为我们有光合作用,有生命。火星上氧气不能积累是因为微量的氧气被铁和碳不断消耗,固定在岩石中。地球上的固定氧被风和水不断粉碎,又被光合作用释放出来。”&br&“也就是说生命保护了地球?”&br&“是的,地球也保护了生命。”&br&“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而火星上没有?”&br&“这个,我不知道...”&br&&br&小老头终于被问倒,全体学生大笑,我却一直在惊奇和震撼中。他说的全是简单物理、化学,我在学校基本都学过,却从来没有给我如此透彻的视界。&br&&br&&br&从那时起,我明白了科学=世界观。它不断回答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自身所有的大大小小,乃至终极的疑问。下面要提到的公案,就是不同的回答在科学层面上的角力。&br&&br&&br&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在二战后掀起了一股原教旨主义的潮流。如果你留意过近年美国社会的争论焦点和美国大选的论题,就会知道这不是一个小潮流,而是整个社会的精神大分裂。作为旁观的中国人来看,有的时候觉得美国人真是神经,总统辩论、政治风向天天吵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殊不知,这是两个阵营之间从世界观到价值观全方位的大战,这些鸡毛蒜皮都是刀尖。&br&&br&新的原教旨主义者分成两种,一种在自己的地盘上以自己的武器战斗,比如坚称圣经句句真理。一种在现代文明的地盘上用科学的武器战斗,比如我们下面将要提到的鞭毛争论。比较好玩的是无论哪种论调,都很会给自己取名字。名字通常都冠冕堂皇充满现代知性的光辉,不管内容有多蒙昧。&br&&br&比如“支持生命“(Pro Life)。什么意思?要求立法不准堕胎,极端者甚至不准强奸、乱伦的受害者堕胎。前几天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宣布自己Pro Life,特别加上了“除了强奸、乱伦和危及母亲生命”,以示自己是温和派。与之相反支持堕胎权利的主张叫“支持选择(Pro Choice)”。&br&&br&再比如“家庭价值”(Family Value)。什么意思?反对同性恋,以圣经中的判决来认定他们是社会的终极罪人。&br&&br&还有“青年地球”(Young Earth)。这些人认为地球上有生命的历史不超过4000年。因为按照圣经上面的事件年代计算是这样的。比较牛X的青年地球专家,天天给公众解释诺亚方舟是怎么能够容纳一对霸王龙的。(霸王龙化石在美国太有名,你很难跟化石战斗)。&br&&br&再比如“平等教育”(Equal Educational Oppotunity)。什么意思?美国是宪法规定政教分离的国家,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都不能教任何宗教。“平等教育”论者要求你可以讲进化论,但必须用同样的课时讲“替代观点”。否则你就不准讲进化论。&br&&br&什么替代观点呢?不,我们不讲经书,不呼上帝之名,讲“智慧设计”(Intelligent Design)。&br&&br&智慧设计论者是原教旨主义者中的胆小鬼。他们千方百计回避直呼宗教之名,以绕过法律和舆论的障碍,而把矛头指向基督教最痛恨的科学:进化论。智慧设计论者也是外派的特种部队,他们通常都会用科学的语言(未见得是科学的方法)来发起挑战。比较老也比较经典的一个论战是关于眼睛的问题。智慧设计论者说,眼睛是一个非常精密的装置,各个部件离开整体都没有什么用处,因此它不可能是逐渐进化出来的(因为你们进化论者说进化出来的东西必然有用嘛!),那么,它只能是某种高级智慧设计出来的。什么高级智慧?可能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我不能说。这个逻辑,他们称作Irreducible Complixity, “不可降解的复杂度”。&br&&br&关于眼睛的论战跟这篇文章的科学关系不大,只说结果:它被完全地驳倒了。生物学家找到了若干种中间形态和中间产物的生物证据。事实上这场论战推动了这方面研究的发展。&br&&br&进入九十年代,智慧设计论者找到他们新的旗手:比希(Behe),以及新的战场:细菌鞭毛。比希是美国LeHigh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我在第一节中曾把他归类于神棍,这里要致下歉,因为比希比通常的神棍要严谨、讲道理得太多太多。比希在2000年后,曾经出来纠正他以往的看法,说他不再相信“青年地球”,并相信生物有共同祖先。问题在于比希被自己的论点捆绑得太深(我最近在LeHigh大学的主页上还看见校方的免责声明:我们尊重比希教授的独立见解,但我们大学整体不同意他的任何理论。呵呵),而且他被原教旨主义的狂潮无限炒作、歪曲和滥用了。&br&&br&比希的原始论点是这样的:很多细菌都有自己的运动装置,鞭毛。鞭毛是由几十个蛋白质部件组合而成的,各自有非常独立和确定的作用,使得细菌可以在液体中快速运动。这个机械的各部分分开都没有明确的作用,而且非常复杂,因此,这是不可降解的复杂度,因此,它不可能是进化来的,因此...简而言之,这就是眼睛问题的翻版,不同在于深入到分子生物化学的层面,显得异常高深和有说服力。1996年,他把鞭毛理论上升到对整个达尔文进化论解释的质疑,写成一本书:《达尔文的黑匣子》。这本书在美国超级畅销,远远超过一般高水平的科普书籍。一时间智慧设计论尘嚣直上,所有的宣传都鹦鹉学舌般应用鞭毛悖论。在google上搜“鞭毛”和任何智慧设计论关键词的组合,回来的结果都能淹死你。比希一炮打响,影响力到了这种程度:美国一场“平等教育”论者起诉学校的风头官司,从小地方直打到宪法法院,比希作为原告唯一的科学界证人出庭作证:智慧设计论到底是不是科学?结果官司是打输了。比希成了悲情英雄,这场官司也就成了美国政府为了党派利益压制“科学研究”的铁证,好比美国“平等教育派”的温泉关战役。&br&&br&我们借助2000年左右的科学深度,来看看鞭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br&鞭毛是一个复合蛋白装置,穿透细菌的细胞膜延伸到外部。在膜内部,鞭毛的蛋白构件呈同心圆环状排列,有三个环绕根基分开120度的蛋白“齿”,作为定子的凸起曲杆。鞭毛受化学渗透作用驱动,细胞膜外的质子水库透过穿透鞭毛的同心圆蛋白孔道滑落,赋予定子张力,定子顺次扭转一部分化学键,驱动中间的转子旋转。转子是穿透整个装置延伸到外部的蛋白构件,形状就像你喝可乐的麦秆,外部弯折,拐弯处还有一个蛋白护套。转子根部受定子驱动而旋转,外部跟着搅动,就像你用手搓麦秆,吸口处发生的搅动。细菌就用这样的装置“划水”,转子速度可达每秒几千转,细菌的运动速度可达每秒60个身位,(猎豹的最高速度也才每秒25个身位),可见这个运动机器的高效。鞭毛还有一个开关蛋白,稍稍变化形状就能反转整个装置旋转的方向。&br&&br&分子水平动态模型图:&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rn.org/docs/mm/flag_dithani.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igh-definition animation of the Bacterial Flagellum&/a&&br&&br&确实是非常复杂精密的机器,难怪比希会产生那样的哲思。但是这个结构和驱动原理是不是似曾相识?&br&&br&没错。比希在具体方法上的悲哀之处就在于他的书几乎和沃克的研究同时代,错过了沃克及其他人对ATPase的后续挖掘。还有一个悲哀是在他的时代,蛋白质基因定序分析来源的技术还没有成熟。不管是在结构上,驱动原理上,还是在组成蛋白的来源上,现在的分子生物学界都明确了ATPase是鞭毛的进化雏形。其中还有好几个中间状态。大致是这样一种进化阶段关系:&br&&br&原始生命的胞膜进出孔道--&ATPase--&III型细菌分泌系统--&细菌粘附装置--&细菌纤毛--&鞭毛&br&&br&每个阶段的形态都受化学渗透驱动,采用一样的动力结构,而特化或者移植新的蛋白成分。其中“III型细菌分泌系统”是细菌特有的一种主动运输装置,它和鞭毛的相似是论战一开始就被其他科学家指出的。它含有一根由ATPase中空转子特化形成的“针管”,细菌用来分泌化学物质到环境中,给其他微生物“打针”,甚至用来和其他细菌“性交”,它也是鞭毛转子的雏形。&br&&br&比希的“不可降解”理论在新的科学证据下跌得粉粉碎,曾经有一个反对者尖刻地说:“不可降解?是你不会降解。”但是直到今天,鞭毛仍然是智慧设计论者的“上帝之鞭”,你上网随便看一篇他们的宣传都能看见他们兴高采烈地挥舞。&br&&br&化学渗透和ATPase在生物学理论上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它完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原核生物细菌、古菌类,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全都使用相同的动力,全都拥有基本一致的ATPase。在最原始的细菌中,质子动力的普遍性和根本性表现得最充分,细菌不仅用化学渗透制造ATP,还用它进出口物质,驱动自己运动。保持膜外的质子浓度是细菌压倒一切的代谢优先任务。细菌是比我们高明得多的化学家,不仅仅使用氧气氧化糖来泵出质子(有时候还使用钠离子替代质子),还使用几乎是无限多种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用硫化物氧化铁盐(这种代谢的结果贡献了我们现在开采的所有的高品位铁矿带),或者硫化氢与甲烷,甚至还有氧化铀元素的强悍细菌(它们聚集的铀残留物曾经让法国人相信非洲国家偷偷研发了核武器)。能在生物体内成立的氧化还原动力,细菌几乎都发明了。不管是那一种化学动力,最终都归结于泵出质子。当氧化还原反应原料不够时,膜外H+浓度危险时,很多细菌还停止其他一切活动,采用最古老的无氧呼吸:发酵,低效率地生产ATP,用这些ATP来驱动ATPase反向工作,把质子泵出去,保持膜外浓度---因为细菌需要化学渗透不仅仅是为了生产ATP,它是细菌的生命线,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进化到你我这样的人类,这种机制仍然存在:你狂奔之后是否肌肉酸痛?那是因为你的体内的“细菌动力”---线粒体跟不上能量需求,细胞发酵葡萄糖产生半截子的乳酸和ATP,是乳酸的毒性让你刺痛。&br&&br&我们可以放心地说,生命最普遍的特征就是生命最初的特征。化学渗透普遍、基本到这样的程度,它的发现对生命起源的理论必然造成重大影响。下一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将讨论化学渗透在生命起源上的意义。这里还要还比希先生一个公道:他的例证和论点虽然被粉碎了,但是他的内在逻辑并没有。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化学渗透和ATPase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机理和装置,那么在生命之初,他们又是怎么产生,怎么进化来的呢?这是科学现在还不能自信回答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种理论的交锋,激烈程度不比美国政客玩堕胎差。不同的是,每种论点都有他自己的科学实证基础,交锋和证伪中大家的认识不断进化,而不是龟缩到2000年前地中海边的古书。&br&&br&六 吹皱一池春水&br&&br&生命起源的问题,向来是生物学中的皇冠,同时也是Mission Impossible。这是一个发生在近40亿年前,绝大部分物质证据都早已湮没的问题。又是一个我们已知的世界中只发生过一次的孤立事件,没有可以归纳的基础。同时它横跨生物、化学、地理、地质、气候、海洋、宇宙学诸领域,涉及的已知和未知千头万绪。最麻烦的是,即使有人真的发展出和事实相符合的理论,也几乎没有可能验证---这个实验本身很可能耗时千万年,或者上亿年。然而这丝毫没有驱散各领域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无休止的兴趣。自从宗教的枷锁打破之后,科学性的生命起源假说有不下几十种,随着各学科的进步不断演进,不断丰富细节和淘汰伪说。&br&&br&这些学说在方法上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的还原法,即不断搜集地球生命初始时代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包括化石、碳痕迹、同位素异常等等,不断试图还原当时的大气、海洋或者地质化学条件,试图通过模拟的实验,一点点验证生命起源的历程。这是传统的方法,它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证据和数据,尤其在年代测定方面发展了很多高明的技术,取得了很多成果。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生命活动残迹可以上溯到38亿年之前,是由极其古老的岩石中碳同位素扰动间接证明的(生命是已知唯一改变碳同位素比例的自然过程)。&br&&br&另一类是反向的反演法。最早的生命虽然早已死亡,但是它们的后代充满地球生物圈。这些后代种类极其繁杂,但是它们在分子生物和生物化学的层面具有令人惊奇的共性。这除了让科学研究者更加坚定了“生命同源”的信心之外,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共性即共祖特征。共性越多的生物,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越普遍的共性,越有可能是生命在遗传树“根部”的特性。绝对普遍的生物共性,几乎一定是生物起源时的特性。跟传统的还原法正好相反(还原法是苦于证据太少太不完整),现代的生理学和基因科学为反演法提供了海量的各种生物遗传信息。整个生物圈的数码化遗传信息:基因组都是证据,只看研究者如何去挖掘和解读。难在如何穿透近40亿年生物分化、变异和灭绝造成的数据迷雾。如果我们能反推出最初的生物是什么样的特性,则如何起源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因为在生物学中,“你是什么”基本就表述了“环境怎样造就了你”。反演法的研究最喜欢的一个术语就是LUCA(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最后的共同祖先”。它是一个定义在逻辑上的生物,是现存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之所以说最后,是因为不排除它之前更早的分支已灭绝且未留下后代)&br&&br&曾经有一个建立在还原法上的假说,占据了权威地位,基本统治了二十世纪的大半部分。它的统治地位来源于50年代著名的“米勒实验”。米勒实验在简单的封闭系统中用氢气、甲烷和氨混合的气体模拟地球约40亿年前的“原始还原性大气”,辅以含水环境(模拟原始海洋)和不断制造的电火花(模拟大气中的雷电),在数天的时间内,就检测到了溶液中有基本有机小分子生成,时间越长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包括各种氨基酸和核酸。这个实验当时可谓震惊科学界,因为谁也没有预计到如此简单的无机物原料和模拟环境,就制造出了蛋白质和D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完成了从无生命到“几乎是生命”的飞跃。&br&&br&有机小分子在原始海洋中不断生成,浓度越来越大,整个海洋成了富含有机物的“浓汤”。各种大分子(蛋白质、DNA、RNA)由小分子通过化学键像串珠一样串起来而生成(这是一个有实验基础的自发化学过程),开始互相竞争、淘汰、变异、组合。DNA、RNA的稳定性、自我复制性,辅以蛋白质的无限生物化学多变性使它们最终形成了机器-联盟,开始主动摄取能量,自我保存,自我传播---这已经是生命的定义。&br&&br&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原始汤”假说。至少在我念书的年代,它还是各种学院教育中的正统学说,我相信现在不少国家的中学、大学课本仍然是这样教的。但以21世纪的研究眼光来看,这个假说已经被三振出局了。---不能怪其他领域的科学社区或者教育者们反应慢,因为并没有哪个学说在它之后取得那样的权威地位。&br&&br&首先动摇它的根基的是地质学和太阳系研究的进展。米勒实验本身的初始条件,也是受更早的理论指导的,最早在20年代,英国的哈尔丹和俄国的欧柏林就同时提出了原始还原性大气的假说。他们当时的根据是:氢气、甲烷和氨,这是木星的大气成分(可以通过光谱技术精确测定)。地球和木星同样在太阳系的冷却中形成,那么假设地球初始大气和木星一样是有道理的。在米勒实验辉煌的光环下,这个假设维持了四十多年,直到60年代才被注意到它的粗陋。现在的看法是:一,地球初生年代长达5亿年的陨石大轰炸,早就把原始的“木星三气”轰光。二,地质证据表明当时的大气主要含氮气(来自轰击化学和火山活动)、二氧化碳(来自火山活动)、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这样,米勒实验的初始条件被挖空了一半。&br&&br&1967年,“斯皮格曼的怪物”又给了原始汤理论重重一击。斯皮格曼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用来确定自然选择条件下最小的遗传个体。他把一种非常简单的病毒从寄生细胞里分离出来,放在充满必要营养物(即各种有机小分子)和必要催化酶的溶液中自由生长。所谓病毒,就是蛋白质壳包裹的核酸序列,最接近“原始汤”主角的东西。这种病毒只有4500个碱基字节长,可谓极其简单。最初这些病毒正常复制,接着,有一些复制发生变异,丢失了基因。如果在寄生细胞中,病毒丢失基因意味着缺失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法w被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