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分析政府对工作环境监管安全的监管

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宋士强 周博文 张霁星
  腐败虽是一种政治现象,但经济因素无疑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假定”基础之上的,即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时刻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个人实现欲望手段的有限性,产生了腐败的原始动力。因此,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应该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经济人属性,运用经济学的手段去惩防腐败。
  强化制度建设,压缩腐败交易的市场空间
  腐败的有效治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体制建设密切相关,要按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道路,通过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要防范和抑制权力进入市场,尽量减少和杜绝“寻租空间”,通过将生产要素市场化,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从体制上减少权钱交易的可能性。要最大限度地削减行政审批的数量,严格限制行政管制范围,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
  二是转变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方式。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政资分离和政企分离,对现有的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多元化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运行秩序进行间接规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是提高监督效益,降低政府的监督成本。要加强监督机构的总体协调,增强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监督系统的整体合力。要加强对各市场经济主体的监督和约束,规范经济行为,有效遏制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有效遏制商业回扣等腐败现象,逐步形成市场体系完备、市场主体成熟、中介组织规范、法律法规配套、管理手段科学的市场经济秩序。
  增加激励因素,降低腐败交易的主动性
  预防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治,其中激励机制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条件。在预防腐败的策略中引入激励机制,说到底是利用科学的利益导向手段来遏制公务人员的腐败动机,减少腐败发生的目的。
  一是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职务消费货币化。要实行职务消费货币管理,由个人合理支配部分公务支出,既可以避免国家资财大量流失,又足以支持构建起预防腐败的物质激励机制。要对与公务消费紧密相连的职务消费,采取“预算定额,一定不变,节约归单位,与职工福利挂钩”的办法,调动部门节约意识,鼓励群众监督热情。
  二是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透明度,兼顾各方利益。要最大限度地增大政府财政支出的透明度,让社会了解“三公”经费开支情况,让权力的运行受到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要兼顾各方利益,减少政府“三乱”行为,减少权力寻租,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行政效能,让广大群众都享受到这一改革所产生的实惠。
  三是建立以薪养廉制度,实施综合反腐败战略。要适当提高公职人员的薪金,制定和完善公职人员职级晋升制度,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稳定公务员队伍,减少腐败动机。要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奖励制度,提高对廉洁奉公、勤奋工作公职人员的物质奖励数额,有效提高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和腐败责任的危险成本。
  完善惩罚性机制,增加腐败交易的成本
  腐败分子在决策是否违法犯罪时是具有理性的,按照法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其事先会尽可能计算犯罪成本与收益,然后作出最后决定,因此预防和威慑犯罪必须使犯罪活动的成本大于犯罪的收益。
  一是要完善反腐败法律的制度设计,提高违法者的机会成本。控制腐败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制度约束。要遏制腐败,需要加大法律制裁的惩罚力度,加重试图腐败者的政治及经济风险。要提供有力的法律救济,让群众去监督法律的实施,并通过监督获得利益。通过提高腐败者的机会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非人格化,从而在源头上减弱腐败生长的环境和滋生的土壤。
  二是要加强道德教育的心理约束力,提高腐败的心理成本。以法度严明来预防或惩治腐败,可以让掌权者有所畏惧,保持警戒,不能或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有让掌握了公共权力的官员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腐败的可耻性和应受谴责性,才能保证社会或团体的成员自行约束私心的无限膨胀,实现反腐败的社会治理。
  三是提高公众反腐败的参与意识,加大腐败的社会成本。扩大公众参与力度,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众参与权,是提高公众反腐能力的重要途径。腐败的客观存在使公众参与反腐败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将腐败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程度内,乃至最终根治腐败,改革开放的成果才有可能持久,和谐社会才有可能维持。(宋士强 周博文 张霁星)
  ——摘自《光明日报》新浪财经_新浪网
flash 2 here
以下为热门股票
请登录查看“我的自选”
60秒后刷新
下载新浪财经App,随时随地看突发新闻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薪招聘:
打开投资版图 捕捉市场机会
净流入(万元)
净流出(万元)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中国制造2025’非常有希望,不用质疑,也没有问题。”董明珠说。
高法17日发布解释,就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夫妻共同债认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退市问题,一直备受市场的高度关注。实际上,多年来…]
去年,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倒闭,用户押金被平台卷走。当时,…]
我们的优势数据与工具
我们的品牌活动
我们的合作伙伴
客户服务热线: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您的位置: &
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优质期刊推荐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指出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其中,探索搭建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2018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
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要摘要摘要
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摘要要摘要摘要
栏目(预留)
新闻排行榜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经济学人:自动化,AI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
知识文档-点击下载
19:4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76 MB, 9人喜欢 , 483人浏览
所需积分: 5 积分
27页 PDF 中文版
《自动化和AI对工作环境的影响:CEO在塑造未来企业工作环境方面大有可为》是“经济学人企业网络组织”(ECN)撰写发布的一份报告,其依据的是针对ECN500多家客户机构主要负责人(相关地区/国家业务机构首席执行官(CEO)/总裁)及ECN亚太区业务网所涉企业CEO/总裁所做调查的结果。
在这份新近发布的报告中,ECN分析研究了企业CEO们对于自动化和AI技术对工作环境可能构成的挑战和机遇的看法和预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了亚洲地区CEO在向未来工作环境过渡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月间我们针对亚太地区500多位客户和关系人展开了调查,在北京、香港、上海、新加坡和东京等地邀请部分CEO和人力资源经理召开了焦点小组会议,就该地区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在调查和焦点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此份报告。
​本报告核心观点包括:
随着自动化和AI的悄然降临,企业已经开始感受到其带来的影响,并且预见到未来五年这种影响将日益突出。受访的大多数CEO认为自动化和AI对不同工作环境及同一工作环境中的不同员工的影响不尽相同。CEO们认为自动化和AI对各类职位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多数人认为某些职业领域的特定工作受其影响将更为显著。CEO们发现向其员工明确宣传阐述企业的自动化和AI策略存在难度,而他们似乎不太愿意让外部专家介入这一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即便这样做有其好处。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其所属公司在应对自动化和AI对工作环境影响方面表现积极,只有16.7%的人表示只是在被动管控风险。CEO们认识到应该在定义自动化、识别机遇、制定工作环境自动化融合方案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必须让更为精通数字技术的年轻员工参与这方面的工作。有高达81.1%的受访CEO表示如果AI的工作效能更佳的话,他们将率先垂范,实现其部分工作的自动化。CEO们认识到了自动化和AI的广泛影响。为成功实现工作环境的转型,工商业领导人必须与政府部门及其他有关各方积极合作,在探讨自动化和AI涉及的广泛议题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19:49 上传
19:49 上传
19:49 上传
19:49 上传
19:49 上传
19:49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19:50 上传
width:100%">
2018年2月,值得收藏的25份报告2018年1月,25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