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资金定义监管的定义

银行监管法律法规测试复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银行监管法律法规测试复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独家逐条解读新八条底线,彻底改变资管格局
原文逐条解读!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风险管控,根据《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是指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依法设立的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
第三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销售机构不得违规销售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存在不适当宣传、误导欺诈投资者以及以任何方式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法询金融评:“不得违规销售资管计划,不得存在不适当宣传、误导欺诈投资者以及任何方式”系正式稿对征求意见稿的全面吸收,此外,还将代销资管计划的代销机构纳入本条监管范畴。
(一)资产管理合同及销售材料中存在包含保本保收益内涵的表述,如零风险、收益有保障、本金无忧等;
(二)资产管理计划名称中含有“保本”字样;
(三)与投资者私下签订回购协议或承诺函等文件,直接或间接承诺保本保收益;
(四) 向投资者口头或者通过短信、微信等各种方式承诺保本保收益;
(五)向非合格投资者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明知投资者实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仍予以销售确认,或者通过拆分转让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提供短期借贷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法询金融评:本款在2016征求意见稿中有所提及,但表述上更贴近去年违规案例的情形,也是2016年3月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及的违法违规案例,对各类网络理财、销售平台、P2P等机构不规范的销售行为进行约束,禁止通过多人拼凑、借贷等形式上符合但实质上却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的情形。
(六)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者人数超过200人,或者同一资产管理人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立多个资产管理计划,变相突破投资者人数限制;
法询金融评:本条对以往穿透识别规定的重大突破,本质上市吸收了上海证监局2016年1月对券商资管及托管业务案例通报中的某一典型案例的归纳总结,原2016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对于此种情形要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但正式稿并没承继这种表述,而是用了更为概括、宽泛的表述,同一资产管理人不得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立多个资管计划变相突破投资者人数限制,虽然表面上没有明确对多个资管计划的投资者要合并计算,但对本条解释时仍然可以通过解释为是“变相突破了投资者人数限制”而被判定为违规。
对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投资计划是否仍然可以豁免穿透核查,在本条所指情形中,若被认定为是实质上“变相突破了投资者人数限制”,恐怕是不能得到豁免穿透的。
但关于“单一融资项目”这一概念存疑,单一融资项目是否等于同一融资主体?同一融资主体不同的投资项目是否可以认定为不同的融资项目?另外,同一融资项目分期开发(例如:房地产项目分割土地使用权证,以每一张土地使用权证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为单位,分期进行融资)是否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融资项目?或者,同一融资项目基于不同的资金需求进行融资的(例如:缴纳土使用权出让金、在建工程建设费用等不同资金需求),是否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融资项目?
(七)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布告、传单、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载体,向不特定对象宣传具体产品,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销售机构通过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官网、客户端等互联网媒介向已注册特定对象进行宣传推介的除外;
法询金融评:本条与2016年征求意见稿相比,除了个别措辞有别,完全吸收了征求意见稿新增的内容,对措辞方面,完全是吸收了于日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的募集流程,将不特定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转变为特定对象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具体产品的宣传。
(八)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时,未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资产管理计划交易结构、当事各方权利义务条款、收益分配内容、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关联交易情况等信息;
法询金融评:与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对投资顾问合作信息没有再单独列举,而是统筹到第三方机构中。此外,基金业协会也明确今年会出台一部专门针对投资顾问的框架性法规。
(九)资产管理计划完成备案手续前参与股票公开或非公开发行;
法询金融评:与2016征求意见稿、11月版与3月版均一致。
(十)向投资者宣传资产管理计划预期收益率。
法询金融评:2015年3月颁布的《八条底线》规定,不得在资产管理计划不明确投资标的的情况下,向投资者宣传预期收益率,但分级资产管理计划除外。但此次《暂行规定》首次明确一律不得宣传预期收益率,包括合同文本和销售宣传。
此条虽然在2016征求意见稿时就反响很大,尤其是对结构化产品A份额(或优先级)的预期收益率。但此次正式稿还是完全吸收了征求意见稿中的禁止宣传“预期收益率”的做法。主要是考虑到容易踩红线,投资者将预期收益率理解为保本收益,销售人员将预期收益率可能曲解为保本;这在信托计划和银行理财销售过程中也非常常见,通过暗示预期收益率就是很可能最终收益来吸引客户。监管就是要禁止劣后为有限提供任何补偿或收益保障措施,仅以劣后资金为限提供增信,那么优先级的收益率并没有足够保障。
具体券商基金在结构性产品优先级销售过程中如何发明新名词?对于业绩比较基准,笔者认为并不适合非主动管理类型的结构化产品。业绩基准比较只是对管理人的一种历史能力判断。但结构化产品一般而言并不需要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
可否只在合同中约定劣后的收益安排,比如产品收益超过5%部分全部作为风险补偿金补偿劣后。所以整个合同中只有超额收益风险补偿金,和对应的“超额收益门槛”就类似此前优先级的预期收益率。但和此前做法不同的是,整个流程不提优先级的收益分配,优先级就是获得产品本身可能获得的收益。
(十一)夸大或者片面宣传产品,夸大或片面宣传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及其管理的产品、投资经理等的过往业绩,未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投资者认购资产管理计划时未签订风险揭示书和资产管理合同。
法询金融评:这一条是2016最新征求意见稿的新增条款,此次正式稿将该条完全吸收,内容其实与《私募基金募集行为办法》的脉络一致,并未超出《私募基金募集行为办法》的规范程度。&
第四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设立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不得违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一)直接或者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在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合同中约定计提优先级份额收益、提前终止罚息、劣后级或第三方机构差额补足优先级收益、计提风险保证金补足优先级收益等;
金融监管研究院&孙海波评:证监会禁止劣后为优先级做任何风险补偿或兜底承诺。也就是劣后方仅以资金为限承担风险,防止结构化产品“类借贷”化。如果得以执行,那么我们通常说的“优质劣后”很大程度上将成为历史。
目前,《资产管理合同》约定资产管理计划份额净值低于预警线、止损线的,由增强资金提供方(即:可能由劣后级委托人、第三方机构等主体)提供、追加增强资金,以使得资产管理计划净值高于1.00元/份或约定净值,前述增强资金追加是不改变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总数、不同级别份额的比例或权益,增强资金实际上是保障优先级的本金、收益,对于未成立的资产管理计划是否可以继续采取追加增强资金的措施,对于《暂行规定》实施前(日)的存续产品,是否可以继续采取?
降低杠杆。对补仓行为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内容。但因为补仓是为了防止强制平仓行为发生,平仓是监管需要重点防止的市场不稳定因素;而且补仓不仅仅是有利于优先,从避免平盘角度也有利于整个产品。降杠杆,《暂行规定》此次的亮点之一就在于降低杠杆率,并且根据不同的投资标的区别不同的杠杆率。
但从产品合约订立时点来看,平仓协议就是一个劣后承诺,虽然不满足本条款列举的差额补足和风险保证金(这些资金是直接补贴优先的),但客观上对优先级起到类似的保护作用。
(二)未对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劣后级份额认购者的身份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充分适当的尽职调查;
(三)未在资产管理合同中充分披露和揭示结构化设计及相应风险情况、收益分配情况、风控措施等信息;
(四)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1倍,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3倍,其他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2倍;
法询金融评:删除“为管理符合规定的员工持股计划设立的股票类”“期货类”“非标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具体规定,实际等于从原来从严处理。注意杠杆率计算公式发生变化,这里3倍杠杆等同于此前3:1的优先劣后结构。
(五)通过穿透核查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标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嵌套投资其他结构化金融产品劣后级份额;
法询金融评:对于穿透,笔者认为只能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产品以及证券私募产品开始往下穿透。如果其他不受本规则结构化产约束的产品在上一层级,则无法穿透。
(六)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名称中未包含“结构化”或“分级”字样;
(七)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总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140%,非结构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即“一对多”)的总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200%。
法询金融评:新增对非结构化集合资管的融资杠杆比例要求。需要注意区分融资杠杆和本条第四款的结构化杠杆倍数差异。融资杠杆包括两融、债券正回购,股票质押回够。
本法规的第十四条第(一)款定义了“结构化”,但给出一个列外条款“由资产管理人以自有资金提供有限风险补偿,且不参与收益分配或不获得高于按份额比例计算的收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不属于本规定规范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动,在征求意见稿里也没有提及这条豁免。也就是只要管理人自有资金提供风险补偿,然后不参与超额分配即可,从而不受上面针对“结构性资管计划的限制”。如何定义“有限风险风险补偿”是争议焦点所在,如果理解为类似劣后的安全垫,则和结构化产品无差异,而且从证监会角度更没有理由鼓励管理人出资参与劣后。
第五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委托个人或不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为其提供投资建议,管理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职责不因委托而免除,不得存在以下情形:
法询金融评:基本继承了2016年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严禁委托个人或不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并且强调管理人的兜底法律责任,不因委托而免除责任的承担。正式稿在措辞上没有狭隘的使用“投资顾问”或“顾问协议”,替代为“第三方机构”和“委托协议”,实际上是包含了虽名义上不是投顾或不符合投顾条件,但实质上承担投顾职责的第三方机构,在对新规的涵摄对象范围上实际上更为广泛,实际上一种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的思路。
目前,部分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管理合同》可能约定,“资产管理人基于投资顾问提供的投资建议,使用委托财产、对外进行投资的,造成委托财产损失的由资产管理计划委托财产、资产委托人自行承担,资产管理人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资产管理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职责不因委托而免除,因此资产管理人对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的投资建议等行为的合法、合规进行监管。实践操作中投资顾问向资产管理人提供投资建议,投资建议符合《资产管理合同》或《投资顾问协议》约定的投资限制、风控阈值的,资产管理人一般不做实质性审查,即直接根据投资顾问的建议进行下单投资。虽然资产管理人法定监管义务不因委托而减免,但《暂行规定》再次重申管理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职责不因委托免除,强化资产管理人勤勉尽职的职责,所以资产管理人有必要加强对于投资顾问及其投资建议等服务的监管。
《暂行规定》对于聘请、委托第三方机构作出明确规定,即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第三方机构遴选机制,并根据相关规定流程聘请、委托第三方机构;为实现聘请、委托人的公开、透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与投资顾问等第三方机构签订《投资顾问协议》等委托协议,在《资产管理合同》及其他材料中明确披露第三方机构身份,明确约定第三方机构职责,充分说明和揭示聘请第三方机构可能产生的特定风险。
对于以聘请投资顾问等第三方机构的名义,向未提供实质性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支付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与其提供的相关服务不匹配的,可能被认为利益输送,所以资产管理人向投资顾问等第三方机构支付投资顾问费、财务顾问费等款项时,应当以第三方机构提供相关服务为前提,并且款项金额应当与其提供的服务相匹配。
(一)未建立或未有效执行第三方机构遴选机制,未按照规定流程选聘第三方机构;
(二)未签订相关委托协议,或未在资产管理合同及其它材料中明确披露第三方机构身份、未约定第三方机构职责以及未充分说明和揭示聘请第三方机构可能产生的特定风险;
(三)由第三方机构直接执行投资指令,未建立或有效执行风险管控机制,未能有效防范第三方机构利用资产管理计划从事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未建立利益冲突防范机制,资产管理计划与第三方机构本身、与第三方机构管理或服务的其他产品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利益输送;
(五)向未提供实质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支付费用或支付的费用与其提供的服务不相匹配;
(六)第三方机构及其关联方以其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投资于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劣后级份额。
法询金融评: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投资顾问具备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并且以其成立的契约型基金认购、申购资产管理计划劣后级份额,同时以投资顾问身份向资产管理人下达投资建议,业内亦有仅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承诺其募集的资金不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自有资金,不是其关联方的资金。但此次《暂行规定》对此明确规定,第三方机构及其关联方不得以其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投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劣后级份额,所以前述交易结构在日后亦无法继续进行。
第六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不得投资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证券市场投资除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投资项目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淘汰类产业目录;
(二)投资项目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要求;
(三)通过穿透核查,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投向上述投资项目。
第七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从事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或者为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提供交易便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资产管理计划份额下设子账户、分账户、虚拟账户或将资产管理计划证券、期货账户出借他人,违反账户实名制规定;
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应当按照《证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严格落实证券账户实名制,进一步加强证券账户管理,强化对特殊机构账户开立和使用情况的检查,严禁账户持有人通过证券账户下设子账户、分账户、虚拟账户等方式违规进行证券交易;
(二)为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交易通道、投资者介绍等服务或便利;
(三)违规使用信息系统外部接入开展交易,为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提供系统对接或投资交易指令转发服务;
法询金融评:对通过外部接入信息系统买卖证券情形,证券公司应当严格审查客户身份的真实性、交易账户及交易操作的合规性,防范任何机构或者个人借用本公司证券交易通道违法从事交易活动;
(四)设立伞形资产管理计划,子伞委托人(或其关联方)分别实施投资决策,共用同一资产管理计划的证券、期货账户。
评:不得为违法、违规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提供便利,特别是资产管理计划的通道业务由其要避免前述情况,资产管理人更多的是进行事务性管理,完成资产管理计划的成立、估值、清算等,投资顾问享有资产管理计划实质性的投资管理职权。在投资行为未严重违反《资产管理合同》、《投资顾问协议》的投资限制等约定的情况下,资产管理人一般不会限制、介入投资顾问的投资行为。但此次《暂行规定》明确禁止第三方机构直接执行投资指令,并且规定应当建立、有效执行风控机制,有效防范第三方机构利用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情况,可以认为监管机构希望强化资产管理人对通道、配资业务的监管职责,而不是资产管理人收取通道费用后放任投资顾问等第三方机构利用资产管理计划进行违法违规的投资行为,例如:2015年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利用多个资产管理子公司,进行频繁申报、撤单等,涉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等违法违规的情况。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从事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利用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商业贿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损害投资者利益。不存在市场公允价格的投资标的,能够证明资产管理计划的交易
目的、定价依据合理且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有清晰约定,投资程序合规以及信息披露及时、充分的除外;
(二)以利益输送为目的,与特定对象进行不正当交易,或者在不同的资产管理计划账户之间转移收益或亏损;
法询金融评:根据中国证监会的通报中信信诚即存在在不同的资产管理计划账户之间转移收益的问题,亦成为监管问责的原因之一,所以资产管理人应当重视资产管理计划及其账户的独立性,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资产管理计划之间转移资金往来的,由其要注意合理性、正当性,并且在与特定对象进行交易时,由其是与管理人关联方或有利害关系一方进行交易的,更加要注意交易是否符合市场价格、交易习惯,避免涉嫌利益输送;
(三)以获取佣金或者其他不当利益为目的,使用资产管理计划资产进行不必要的交易;
(四) 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以及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
(五)利用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为资产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或第三方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向相关服务机构支付不合理的费用;
(六)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利用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向特定一个或多个劣后级投资者输送利益;
法询金融评:在中国证监会通报的案例中,某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计划劣后委托人主要是其工作人员,最终中国证监会认为其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
(七)侵占、挪用资产管理计划资产。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资金池”性质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存在以下情形或者投资存在以下情形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
(一)不同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混同运作,资金与资产无法明确对应;
(二)资产管理计划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未有合理估值的约定,且未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向投资者进行充分适当的信息披露;
(三)资产管理计划未单独建账、独立核算,未单独编制估值表;
(四)资产管理计划在开放申购、赎回或滚动发行时未按照规定进行合理估值,脱离对应标的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进行分离定价;
(五) 资产管理计划未进行实际投资或者投资于非标资产,仅以后期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向前期投资者兑付投资本金和收益;
(六)资产管理计划所投资产发生不能按时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情形的,资产管理计划通过开放参与、退出或滚动发行的方式由后期投资者承担此类风险,但管理人进行充分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且机构投资者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十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不得对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业务人员及相关管理团队实施过度激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一)未建立激励奖金递延发放机制;
(二)递延周期不足3年,递延支付的激励奖金金额不足40%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依据本规定要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上述规定从事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活动。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对机构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暂停办理相关业务等行政监管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按照本规定做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备案管理与风险监测工作;发现违反本规定的,应当及时报告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本规定涉及的相关术语释义如下:
(一)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存在一级份额以上的份额为其他级份额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收益分配不按份额比例计算,由资产管理合同另行约定的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由资产管理人以自有资金提供有限风险补偿,且不参与收益分配或不获得高于按份额比例计算的收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不属于本规定规范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二)杠杆倍数=优先级份额/劣后级份额。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若存在中间级份额,应当在计算杠杆倍数时计入优先级份额。
(三)股票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股票类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四)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银行存款、标准化债券、债券型基金、股票质押式回购以及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五)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包含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股票类资产,但相关标的投资比例未达到本条第(三)项、第(四)项相应类别标准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六)其他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投资范围及投资比例不能归属于前述任何一类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七)市场公允价格区分不同交易市场特征,采取不同确定方法,在集中交易市场,可以参考最近成交价格确定公允价格;在非集中交易市场,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事先约定公允价格确定方法,并按照约定方式确定公允价格。
(八)符合提供投资建议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依法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以及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满一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会员;
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的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无不良从业记录。
法询金融评:注意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二者是或的关系。这里的投顾资质只能是定向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和目前已经存在“证券投资咨询资质”有一定混淆性,后者是更高的法律法规准入的可以针对不特定对象提供宣传和咨询服务的机构。对于目前变通的一些做法,我们同样认为不符合监管精神。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照本规定执行。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依法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不适用本规定。
法询金融评:但《暂行规定》未将私募股权基金、创业基金等纳入监管范围。根据《基金备案及信息更新填表说明》主表1.1的表述,证券投资基金系指股票类基金、债券类基金、货币类基金、混合类基金、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基金、资产证券化基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基金、FOF、以及其他,所以从事前述投资的基金应当纳入《暂行规定》的监管范畴。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日起施行。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新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应当符合本规定要求;本规定施行之日前存续的资产管理计划,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不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项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新增净申购规模,保本周期到期后应转为非保本产品,或者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二)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第(七)项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提高杠杆倍数,不得新增优先级份额净申购规模,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三)委托不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投资建议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新增净申购规模,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四)不符合本规定其他要求的,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什么是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自由存在于束缚之中,管理好自己才真正拥有自由
自由存在于束缚之中,管理好自己才真正拥有自由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周末在家打了一天游戏、追了一天剧以后,非但没有满足感,反而满心内疚;相反,如果是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大扫除两小时、看书两小时、健身一小时,之后再打游戏或者追剧,心里则更踏实一些。  由此可见,随心所欲并非真正的自由,自由存在于束缚之中,有时候,为了享有自由,我们必须控制自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忻榕认为,获得真正的自由,关键在于发现“真我”。“真我”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宝贵财富,发展“真我”是一个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程,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  随心所欲的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的自我控制,当这种控制内化到我们的生命和身心世界里,我们就是成功的人。  本文转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信公众号  ID:CEIBS6688  作者:忻榕本文经授权转载  如果你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汲汲经营、尔虞我诈的现实世界,那么今天所要谈论的话题可能有点理想化。理想国不可能实现,但是追求智慧的人,在经过人生百般锤练之后,内心仍能最大程度地体验生如夏花般的美丽和自由。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认为物质丰富以后就会自由了。那么,真是这样吗?对于四十岁左右,已经成功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而言,物质自由的目标是相对的,当我们不再被物质所累的时候,似乎又回到了青春期,重新思考人生。  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始终会受到自身观念的限制,我们的观念又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形态和社会思潮的限制,我们只可能享有相对的自由。  更何况很多时候因为基本价值观的缺失,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不安的自我仍然每时每刻焦虑不安、蠢蠢欲动。  管理学是追求自由的艺术  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博雅艺术”,即“LIBERAL ART”,使人获得自由的艺术。他认为,人的基本焦虑在于没有自由,而管理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发个人的善意和潜能,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信仰层面的问题,而管理学也是通往终极真理的途径。二战时,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人类应该享有言论、信仰,以及免于饥饿和恐惧的自由,这就涉及到人有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自由的天性。  终极来讲,自由是我们的内心已经超越任何欲望,去除了贪欲、嗔恨和愚痴之后的状态,然后生起爱、和平、友好、真诚、责任感,以及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等等一切正面的品质。  根据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观念,我们可以将自由的概念阐述得具体一点,自由就是要发展出与“自我”相对的“真我”的智慧。  真我包括4C。  第一个C是指清晰的认知(CLEAR),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是谁,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什么时候处在最佳状态;第二,一致的行为(CONSISTENT),即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空间、什么场合,都能够保持一致性;第三,关爱的心态(CARING),既要关爱自己,又要关爱他人,说到底,利己与利他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但在行为的取舍中,我们还是要把握好平衡,先培养自己更多利他的能量;第四,选择的力量(CHOICEFUL),做最佳的选择,创造最好的环境实现多赢。  真我是有智慧和技巧的,那个唯我独尊、使性子、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我”并不是“真我”,而是包裹住“真我”的外壳,是需要我们去管理和控制的。  “真我”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最深处、最宝贵的财富。发展“真我”是一个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程。自我认知和探索、自我觉察是我们的终生作业。  只有做自己,才能成功  最近有一位CEO说,“只有做自己,才能成功”。  这种商业层面的成功,这么说,无可厚非,非常有道理。因为“做自己”意味着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是成功的要素,也是和别人产生差异化和竞争力的要素。这个竞争优势与所处的环境和情景相匹配的时候,当然就会产生巨大的优势,达到多赢的效果。  人在这种环境中,往往会产生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是极其美好的。不过,一时的成功不意味着个人和组织长久的发展,更不意味着走在自由的心灵之道上。  自律才是通往自由之路。自律,也就是自我调整和控制,讲的是领导者在管理自己和他人的过程,都要在“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认知他人以及管理他人”四个方面全面地发展。  完全“做自己”的任性一定是相对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能力、行为、纪律和道德做表率才是领导者产生持久影响力的第一要素。我们天生的和本能的“自我”是非常有限的,而发展出“真我”的人享有更大的自由,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发展“真我”的意义  管理学的真正目的所在,显然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成功学。只有发展出“真我”的管理者,才能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管理,这对企业管理者的情商要求是非常高的。  领导者自我认知、自我控制、用智慧调节行为的能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让员工和周围的人更好地接受的能力……都需要很高的情商,这种高情商源自于内在的真我是一致的、和谐的。  如果一个领导者发展不出真我,内心和外在出现不一致的时候,就不容易被信赖,影响力打折扣。  管理者如果发展出良善、真诚、友爱、创造的特质,同时,必然地,就会对员工施以同样的关怀和激励。为员工看似平凡的工作赋予意义,使员工具有持续的工作驱动力,这也是一个人内在自由和快乐相当重要的因素。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纽约一处工地上的两位建筑工人,当被别人问到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其中一位说自己是搬石头的,另一位说自己是造教堂的。十年以后,说搬石头的工人还在搬石头,说造教堂的工人则成为了建筑师。  因此,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胸襟,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价值认可,比单纯的任务或利益驱动更能使员工有广阔的愿景、持续的热情和动力,更能处于积极向上、循序渐进的人生轨迹而不断往前,才能在脚踏实地做事的同时,又时刻充满着仰望天空的情怀。  自我管理是应该持续一生的事业  无论如何,商业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内在改变上,对于组织来讲,经营的短期效率问题和组织的健康发展问题之间,如果存在矛盾,一定是优先考虑后者,因为健康的组织一定会是有效率的组织,但是具体的落地成效,不见得是效率的急剧变化,而是人员和组织共同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  孔子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恐怕是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君子和而不同,随圆就方,内心和谐了,外面的世界都不能成为阻挡的力量。  当自我控制的习惯落实到我们的性格基因里,到我们内心的最深处,便是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这听上去真的很理想,但我们仍然可能一步步靠近。从目前来看,最首要的,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将资源、能力、梦想重新排列,更聚焦在想要做的事情上。然后调整心态,降低欲望,慢慢开始做减法,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追求简单,发掘“真我”的意义。  随心所欲的自由,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的自我控制,当这种控制内化到我们的生命和身心世界里,我们就是成功的人。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单位自有资金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