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认识不少残疾朋友,他们想要卖自家种植的水果,但是不理想,想问轻松筹官网怎么上首页推荐?

事件一:轻松筹涉嫌“卖惨骗捐”
  从5月20日起,网友“午后狂睡_Silent”在微博上连续发表《轻松筹?另类发家致富手段》文章,质疑在轻松筹网络平台上筹钱的病人夸大费用,拿到善款后用途不明,且平台抽取2%的手续费。“午后狂睡_Silent”表示:部分在轻松筹上筹钱的病人实际是利用同情心“卖惨骗捐”。
  简单的说,爆料人收集好了证据,查实了轻松筹某个公益众筹项目的病患需要3-7万元治疗费,于是病患按照7万元来众筹,在治疗中选择了3万的方案,同时医保还能给这3万元报销85%,最后病治了,还赚了6万多,天了噜!
  公益众筹——“好心”办“坏事”?
  事件一被曝光,口诛笔伐声铺天盖地,最郁闷的当属有过参与公益众筹经历的爱心捐助人,“昨天买200块彩票没中奖是我运气不好,不心疼;今天在互联网上却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悲惨世界’欺骗了,哪怕是一块钱,那也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可不是嘛,公益二字就是这么敏感,有什么比自己的善良和真情被欺骗更可恨的事呢。
  对于支持公益,笔者比较感性,一个打动人的“故事”,可能会在20秒内就去决定是否捐助,当然不排除一些“理性”的人,看到感人项目,想捐助一两百块,自己会花几个小时或一天,通过电话或走访,认真尽调项目的真实性,但笔者还是坚信,跟我一样感性的人居多,更愿意信任平台的尽调能力,可惜的是,我们高估了,如轻松筹这样比较知名移动端众筹平台,每周会有成百上千个公益项目申请,对于审核,公益众筹平台多数采用“发起众筹项目,需提供受助人证件照、病例及带医院公章诊断证明”,若求助者提供了这些,审核真实无误后便可上线,上线后如若遇到质疑,再做处理,其实更多的“判断”还是交给了普罗大众,但谁让“普罗大众”大多与笔者一样感性,属于20秒判断捐助。
  看到这里,不禁纳闷,没人管管?
  3月16日上午9时,孕育十年的《慈善法》草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以2636赞成票表决通过。其中有两条很有意思。
  第一条,“《慈善法》自日起施行。依据该草案,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基于慈善法草案,慈善募捐的主体是慈善组织。” 这么说的话,个人是不能发起公开募集了?那么个人在公益众筹平台上发布项目不都违法了吗?峰回路转,再看下一条。  第二条,“个人在自身面临困难时向社会求助,是一项正当的权利,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活动,也不是募捐行为,而是属于社会救助行为,不受慈善法调整。”也就是说,如轻松筹里个人发布的救助项目,是不受慈善法限制的,其他法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中的个别条款可能沾点边,如《合同法》中“赠与行为与个人捐赠式众筹行为相近,但个人捐赠式众筹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适用《合同法》”,基本属于没有约束状态,要么就是《诈骗法》,无奈3万能搞定的治疗费用确实能包装成10万,真真假假又有几个能拿的出有力证据,并且求助人大多本身真的“患病”,处境困难,再雪上加霜去告他们?矛头多数只会指向只拿2%运营费,其中一半(1%)还要交给微信支付的众筹平台。
  公益众筹未来是否应该区分?  既然《慈善法》已经出台,明确区分了慈善与个人救助,那么未来公益众筹平台对于项目是否应该分为两类——救助众筹与慈善众筹,救助众筹由于没有什么法律约束,决定和代价更多的应该由捐助人判断,不应该盲目信任项目和平台,而慈善众筹有明确的《慈善法》约束,平台按规章制度来,项目出现虚假的可能性则远远会小于救助众筹。这里笔者帮助大家区分判断,个人救助众筹就是救助者本人或亲友需要帮忙,向他人或社会求助;而慈善众筹则必须是“利他”,受益人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要跟自己无关。
  不可否认,众筹平台开展公益,确实能让很多人走出苦旅,是爱心互动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但也会同样伴随着个人求助者信息不透明,募资金额难查验,资金用途不公开等问题。这把双刃剑也许只有等待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才可以解决,个人捐助众筹绝不能沦为互联网乞讨。
现实有时候很无奈,一个平台成功救助了99个人,错误判断了1个人,遭到口诛笔伐;另一家平台成功救助了10个人,没有过错判,叫好声一片。
  事件二:36氪“宏力能源”项目涉嫌欺诈
  简述一下事件,6月3日,据钛媒体调查,36氪股权融资平台上线的“宏力能源”项目涉嫌欺诈,“宏力能源”为新三板公司,36氪首次对这一领域的股权融资试水,总的来说,36氪在这次新三板试水上出现了三大“不靠谱”的事:
  该项目在投资人交完钱之后,最初公告的“定向增发”变为“老股转让”;
  宏力路演时的公司经营数据和最终披露的实际经营数据差距明显,存在虚假包装;
  36氪为促动投资人认购,曾承诺平台会认购1000万份额,为何后来却无下文。平台是否应该负责任?
  如果这些质疑真的存在,36氪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传统的股权众筹,是基于互联网渠道进行投融资,企业一般以出让股份为条件,面向普通投资者进行融资,股权众筹最开始都是面向初创公司,但是众筹平台认为对初创公司发起众筹不足以吸引更多风险偏好低的投资人,于是乎,如众投邦,开心投,众创星球,中证中创,大家筹,聚梦空间等纷纷把业务伸向拟挂牌或已挂牌新三板,拟挂牌创业板,主板,或者有被上市公司并购预期的企业进行融资。
  这次36氪试水的宏力能源就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既然挂牌,就可以定向增发,开始却是如此,但随即变为老股转让,这是有很大区别的,定增是公司收了股金,增加了公司的股本,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由新老股东共享;而老股转让是老股东将自己拥有的股权卖给新股东,溢价部分是老股东的利润,和买股的新股东没有关系的。但由于宏力能源自己披露的业务数据显示一路高歌,投资人对于“老股转让”也认了,可是买后两个月就暴跌,这时候才查出来原来是“宏力能源”涉嫌数据造假,严重不符,这明显反映出36氪对于此项目的尽调能力较差。
  由于目前这个行业监管不规范,不完善,造成平台的权利过大,筛选项目,审核项目,尽调项目,监督项目全是平台包办,虽然股权众筹确实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人应该为自己的决策买单,但是,如果平台对项目信息造假或是审核不严格,投资人根据“虚假信息”决策投资,那么平台需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股权众筹平台该如何自身定位?
  单纯的信息撮合平台,还是会深度参与项目的投融资?
  作为股权众筹平台,笔者还是认为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纯信息撮合平台”,如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很容易左右到投资人的决策,而股权投资本身风险就非常高,退出一般通过分红、并购和IPO上市的形式来实现,但发起股权众筹的公司一般处于初创期,在成长阶段指望企业分红不太现实。对于并购或上市,少则3-5年,而且是极少数,投资10个项目,未来可能只有1.2个项目可以成功退出,没有什么稳赚不亏的买卖。而目前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平台也不在少数,一旦项目出现问题收益没有“翻倍增长”,势必会对平台自身的口碑和信誉带来打击。
  股权众筹是否将死?
  对于近期很多言论关于“股权众筹将死”,“劣币驱逐良币”等。据盈灿咨询统计,2016年1月初至2016年5月底,全国已关闭众筹平台(含众筹业务板块关闭)达55家,其中股权众筹平台达21家。笔者想说,关闭的必然不是好平台,“劣币驱逐良币”本身就说不通,很多平台还没想清楚就做股权众筹业务,发的项目也没有人投资,或者自己手上有几个资源就创业了,资源用完了也就没有了延续性。要想健康发展,必须监管要完善,规定好平台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其实目前国内股权众筹平台整体发展还是相对健康的,毕竟投资门槛高,不是谁都可以参与的,变相的限制了野蛮生长。
  国家鼓励万众创新,目前中国股权众筹领域还处于成长期,未来的空间非常大,好的创意,好的想法,都可以通过股权众筹实现,目前京东、阿里、苏宁、百度、360、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全都开始布局股权众筹,他们雄厚的实力和资源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但巨头平台是远远无法覆盖所有需求,中小平台未来仍有较大生存空间,应该更好的运用自身的地域性资源,再对自身业务垂直细分,专精于某个类别的领域,如垂直做消费类店铺股权融资,科技类股权融资或游戏开发类股权融资等。
来源:网贷之家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推送,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姓名,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
众筹观察:zhongchou007
财经记者,发力关注国内外互联网股权众筹最新动态。项目众筹、分享投资机会、求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众筹_刷爆朋友圈的“轻松筹”出事了!捐过钱的都看看!_-众筹综合-点08
刷爆朋友圈的“轻松筹”出事了!捐过钱的都看看!相信很多人都在微信上接触到一个叫“轻松筹”的东西,很多都和医疗求助有关,点进去基本上都是:一个重病的病人需要救助,恳请社会伸出援手…1六安也有“轻松筹”募捐六安也曾有网友通过“轻松筹”募集捐款,不少网友通过轻松筹募捐了自己的爱心:部分网友的捐款:2轻松筹成“轻松骗”?但从5月20日起,网友“午后狂睡_Silent”在微博上连续发表《轻松筹?另类发家致富手段》系列文章,质疑在轻松筹网络平台上筹钱的病人往往夸大治疗费用,筹款的目标金额可以随意更改,病人在拿到善款后用途不明,且平台在每笔善款中抽取2%的手续费。轻松筹的官方私信和他的沟通记录:沟通的确挺不愉快的,质疑没有得到任何解答,反而换来了打滚式的回应,于是怀着好奇心去北京工商查了下轻松筹。红字部分赫然显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在上面的沟通中,轻松筹方面也未给出正面的回答。3轻松筹并不具备募捐资质一直以为 “ 轻松筹 ” 只是一个众筹平台,可其实它是一家经营数码产品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众筹项目里几乎与也与数码产品无关。。。这是我以前截得图,再后来再去看的时候,真成众筹了,笑死宝宝了!!工商局查询到的结果,其经营范围都是些与数码产品相关的内容,只字未提众筹慈善,公益募捐。还特别强调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捐资金。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2、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3、不得发放贷款;4、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 (红线部分)然而大右君还找到了另外一份。。。。。也只字未提众筹。。。。以立法的形式叫停个人公开募捐,正是缘于个人发起的募捐行为难以考量,募捐情况纷繁各异,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陷阱,众多问题有待解决。今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草案明确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或被起诉,摊派捐赠任务构成犯罪。慈善法草案明确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将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捐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此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还可能面临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4轻松筹2%的平台服务费遭质疑其实,轻松筹最大的槽点,是他对筹款金额抽取2%的平台服务费。举个例子,假如有人实际需要10万,结果筹了50万,那轻松筹就分得1万。普通用户在捐赠的过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捐的善款要被抽取2%的费用。在“ 轻松筹 ” 的公号上,他们的 CEO 在 2016年 2 月 2 日,发了一条语音,夸耀了他们截止当天筹集了 10 亿巨额资金。。。 先不说这数据的真假,那这笔款项是不是真的都用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手上呢?来看发起项目的那个“ 说明 ” 。官方明确表示:将扣除提现总额的2%,也就是说,筹集十万元的话,就得交2000的手续费。对于这个手续费的质疑,官方解释说,是支付给第三方平台的。凡在轻松筹平台申请提现的用户,在提现时会减去提现金额的 2%,该费用为第三方支付通道费及服务费。在这里也就表示这是要给予腾讯微信的相应费用了。 于是,我就去查了一下腾讯的《微信各类目费率及结算周期》人家对公益项目是不收费的! 即使是数码产品,也只收0.6%好吧?轻松筹一年就轻松筹了 10 亿,提现手续费2%,就是2000万。来看看这平台的全部实力。相比国内比较有实力的众筹平台,其成绩都毫不逊色。居然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快赶上淘宝京东了。这家平台,从各种新闻报道,轻松筹官网撕逼来看,捐赠式众筹饱受争议,折射出法律空白,“最有人情味”为何饱受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发起个人捐赠式众筹的随意性。由于缺乏对捐赠式众筹内容的法律监管,发起捐赠式众筹和提供捐赠资金两方面行为都是自发性的。凡能勾起大众同情心的事情,都能成为发起捐赠式众筹的事由,于是微信朋友圈里经常出现“某某身患重病,请求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的帖子,更有甚者,为了筹集钱款实现一己私欲,胡编乱造出“感人的故事”,在网络上散播从而达到“圈钱”目的。二是个人捐赠式众筹的信息不对称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提供捐赠资金的人并不能掌握接受赠款人的实际情况,时而发生“误捐”行为,即需要捐款的事由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最新事态消息并没有得到及时公布,导致公众仍然以为需要捐款的事由还存在,继而持续捐款,而接受赠款的人则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三是个人捐赠式众筹的流程不公开性。捐赠式众筹募集钱款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而钱款的募集过程和使用去向却是封闭的,并没有向捐款大众公开,导致一出“诈捐门”被爆出后,捐款式众筹被口诛笔伐,捐款大众心灰意冷,真正需要援助的人被淹没在讨伐声中。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避免有人拿公众的爱心去发私人财。毕竟经历了那么多与慈善有关的丑闻,公众的爱心经不起折腾了……
2参股银行,做众筹,小米互联网金融布局前景几何?
这两年智能手机行业成了一片红海,市场拼杀激烈,小米面临的唱衰声音越来越多。想必雷布斯压力不小。眼下,小米加紧了互联网金融的布局,试图从火热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分得一杯羹,如果发展得好,不仅可以找到新的变现途径,也可能促进智能手机等产品的销售。但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也是竞争激烈,小米金融前路并非坦途。雷军联手刘永好和红旗连锁,成立四川希望银行今天(6月13日),上市公司红旗连锁发布公告称,拟与新希望集团、小米科技全资子公司四川银米科技共同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四川希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拟定注册资本30亿元。四川希望银行已正式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复筹建,这也是四川省首家民营银行。新希望集团、银米科技、红旗连锁分别认购该行总股本30%、29.5%、15%股份。也就是说,小米将出资9亿元,与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以及上市公司红旗连锁合作成立民营银行。这将是继腾讯参与设立的微众银行、阿里参与设立的网商银行、百度参与设立的百信银行后,又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银行。官方资料显示,四川希望银行寄望于成为中西部首家移动互联网银行,融合线上与线下应用需求,重点为中青年活力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构建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小米还将上线股权众筹平台尽管前些日36氪股权众筹平台融资项目宏力能源业绩变脸被指“涉嫌欺诈”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凸显了股权众筹的问题和风险,但这似乎挡不住小米进军股权众筹行业的热情。昨天(6月12日),小米科技副总裁张金玲透露,小米科技近期将上线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米筹金服”,首席执行官由原上海市金融办市场处副处长赵明辉出任。今年3月,小米科技与其它股东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发起设立了上海米筹互联网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米筹金服),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张金玲介绍,米筹金服将首先以互联网股权投融资为主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展业务,将来小米生态链企业的融资需求都可借助于米筹金服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进行。全面复盘小米的互金布局除了当前正在推进的银行和股权众筹,小米已经在理财、支付、贷款、互联网证券等领域有所布局。这种布局分为两种,一种自身运营的互金业务,另一种是通过投资形式实现的布局。小米自己运营的互金业务主要集中在理财、贷款、支付等。小米金融官网与APP可以提供理财与贷款服务。理财主要是定期宝与活期宝两类产品,对接的金融产品包括基金、投连险、万能险等。小米贷款是一种纯信用信贷产品,用户可在手机上登录小米金融APP进行贷款申请,无需抵押。但小米贷款不是针对所有用户,用户申请小米贷款最基本的要求是使用米柚系统,由此可以推断小米贷款主要是基于用户使用米柚系统、应用程序、小米手机等形成的数据,进行信用评级,进而决定是否放款以及具体的放款额度。小米金融官网截图在支付领域,小米于2015年1月上线小米钱包,支持绑定信用卡、储蓄卡,支持充值。此外,小米还收购了一家名为捷付睿通的第三方支付,持股65%。小米此前也低调开展了产品众筹业务。在小米智能家庭APP中可以找到小米众筹平台的入口。众筹的产品集中在家庭生活用品以及智能硬件领域,如乳胶护颈枕、毛巾、智能故事机、无人机、智能灯控组合、智能旅行箱等。小米众筹截图除了这些自己运营的业务,小米还通过投资的形式布局了P2P和互联网证券。2014年9月,小米公司及顺为资本领投P2P平台积木盒子3719万美元的B轮融资。2015年4年,积木盒子完成8400万C轮融资,小米再次跟投,并且跟积木盒子合作,在手机端销售P2P产品。2015年9月,互联网美股券商老虎证券宣布,已获得小米科技的亿元A轮投资,将正式接入小米的生态圈。算上即将进入的民营银行、股权众筹,小米的互联网金融布局已经涵盖理财、支付、投融资等多种领域,相对来说已经是比较全面。目前问题主要是布局虽然广,但还未形成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明星产品和业务,做为业务布局的核心,支撑规模拓展。这一点与百度金融有些类似。相比之下,蚂蚁金服有支付宝、小额贷款等核心产品与业务,京东的众筹与供应链贷款等相对也较为出色,二者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也就暂处于领先地位。小米做金融的逻辑:渠道、数据、生态全面分析来看,小米做金融有自己的优势。第一是渠道。小米凭借几年来的突飞猛进,智能手机等硬件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可观的存量,米柚系统也聚集了不少用户。数据显示,2015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约7100万部,2014年出货量约6100万部,市场存量已经比较有规模。在软件方面,米柚系统也拥有超过2亿的联网激活用户,这都可以为金融产品的推广提供渠道。通过预装软件、系统推送等形式,可以增强金融产品触达用户的几率。小米金融的理财业务的推进便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第二大优势是数据。用户使用小米智能硬件产品、米柚系统、APP等都会产生大量数据,依据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了解用户的风险偏好、收入情况、理财需求等,并依据各类行为数据进行建模、验证,判断用户的信用状况,基于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更精确的产品推荐以及营销方式,提升金融产品推广成功的概率;另外也可以依据这些数据来支撑信贷业务,确定贷款与否、贷款额度,提供高效、精准的信用贷款;依据各类APP在智能手机上的使用数据,可以更精准了解APP背后的创业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据此可以为众筹业务提供支持。第三大优势是生态。目前小米科技已投资孵化了55家生态链公司,其中已有20家发布了产品,7家年收入超过1亿元,2家年收入超过10亿元,4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迈入独角兽行列。再加上小米科技关联方雷军、顺为基金投资的企业,生态链更为庞大。此外,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还有零部件厂商、代工厂商、分销厂商等。这类企业存在比较可观的金融需求,包括贷款、股权众筹、产品众筹等。这可以为即将开展的民营银行业务、股权众筹业务提供比较可靠的项目源。如果这些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新开设的民营银行业务、股权众筹业务以及原有业务都有望获得发展。而这些互联网金融业务稳健发展,又可能给智能手机等硬件业务带来推动。例如,如果信用贷款业务做得比较出色,可能有用户为了获得信用贷款而选择购买小米的硬件产品。小米金融面临哪些不利局面首先,小米的用户规模虽然已经达到非常大的量级,但与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等相比仍略显不足,由此平台上形成的数据可能也有一定差距。这些巨头有高使用率的明星产品,有多年积累形成的业务生态,用户规模和数据规模都非常庞大,尤其是电商相关的数据,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形成良好支持。小米虽然也已成长为巨头,但与这些互联网巨头相比,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要弱一些。尤其是小米C端用户数据比较丰富,但可获取的B端商户的供应链数据就相对有限。如何针对B端企业开展业务需要新思路。其次,是否能够建立起足够的金融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观察。从最初的理财、支付,到即将开展的银行、股权众筹业务,模式逐渐由轻到重,在金融业务中的角色也逐渐由渠道方向平台方变迁,这一过程中需要构建起产品设计、业务拓展、风控等金融专业能力,这对于小米而言将是一个挑战。小米选择与新希望集团合作共同进入民营银行领域,应该也是看中了新希望集团作为民生银行发起人,在金融行业运行及机构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与能力,可以与自己的互联网基因形成互补。第三,从目前的布局看,小米在每项互联网金融业务上都采取了跟随战略,都是在行业经过一段发展后再进入,业务缺乏独创性与先发优势。在支付、理财、贷款、民营银行、众筹等领域,基本都有行业巨头占据了领先地位,如支付领域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理财领域的余额宝、理财通,贷款领域的阿里小贷、京东白条以及领先的P2P企业,民营银行领域的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众筹领域的京东众筹。小米要赶超这些领先者,难度可想而知。好在互联网金融空间还很大,市场还有理财、贷款、融资需求未被满足,因此小米还有机会。但要抓住这些需求,小米需要基于自己的优势资源与能力找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3创业艰难 众筹创业是否可行
大学毕业就去创业?“别逗了,你真会开玩笑”。这是大多数毕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一种态度,实际上今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了749万,但实际上根据数据显示创业的却不足1%。一般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表示想去一线城市例如:北京、天津、武汉、重庆、上海等大城市,因为这样的城市节奏不较快,毕业后能够开阔眼界也能够更快的让自己成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现在根据现有数据来看,创业的1%的学生中在二三线城市进行互联网创业的成功率几乎为零,虽然我们的大学是创业、创意的孵化之地,很多好的创意想法都会在这里诞生,但是也会在这里湮灭,因为他们仅仅只拥有一个想法并没有能力去实现。武汉大学培养出了雷军,但是到现在为止武汉大学却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没有,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大学生创业从来都不缺少激情。创业从来都不是那些意志不坚定得人可以玩的。2014年11月随着众筹行业的兴起我们又迎来了创业风潮,很多大学生抓住了这股风开始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现实是残酷了,大学生创业者很多结果正真成功者寥寥,这说明大学生创业缺少的不仅仅只是钱。众筹是一个筹钱、筹人、筹智的地方,很多人误以为众筹仅仅只是筹钱的地方,不少人想着能浑水摸鱼,但是投资者的眼睛是雪亮的,项目的好与坏依然要看市场反应。大学生创业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指导,一个不太成熟的创业团队在一个二三线相对温和的环境中发展,所取到的成就也是有限的,他缺少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人还有智慧。众筹平台的兴起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希望,私董会的成立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这也是为什么众筹成了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但是我们对于众筹创业依然需要冷冷静。希望筹
4股权众筹平台“角色之惑”
柏可林 摄在尚不完善的监管环境下,股权众筹平台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承担哪些责任?如何规范股权众筹各方参与者的行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虽然有整个行业不够成熟、信息披露规则及参与方权责界定欠缺等外在原因,但我们平台自身的责任也不可推卸。”6月6日晚间,36氪创始人兼联席CEO刘成城发表公开信,回应了近期36氪股权众筹平台上“宏力能源”项目涉嫌欺诈事件。在公开信中,刘成城坦承股权众筹平台方的责任不可推卸,并表示已经向宏力能源发律师函,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事件最早发酵于6月3日。当天,钛媒体发布《36氪深陷股权众筹项目“涉嫌欺诈”旋涡》的文章称,36氪向投资人推荐的新三板项目“宏力能源”在一个多月前披露了财报,但其各项数据与去年末启动定增时的数据差异巨大,引发了不少投资人的不满。这一事件再次将股权众筹这一新兴的投资模式推向风口浪尖。在尚不完善的监管环境下,股权众筹平台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承担哪些责任?如何规范股权众筹各方参与者的行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投资人存四大质疑媒体报道显示,宏力能源是36氪股权众筹平台第一次尝试拓展新三板定增项目。根据投资者提供的项目介绍截图,此次“宏力能源”新三板定增价格10元,共600万股。其中有3000万的额度将在36氪平台上“众筹”,认购门槛100万元。而在相关介绍材料中,36氪还表示平台内部员工已经认购1000万元。标的公司“利润高、现金流好”,并且“转板预期高”,本次定增后市盈率将超过37倍等。去年11月16日,宏力能源发布2015年第二次股票发行方案称,公司拟向不超过12家符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投资者发行数量不超过600万股(含600万股),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含人民币6000万元)。不过,在今年4月25日宏力能源披露2015年年报之后,其经营现状却令投资人“大跌眼镜”。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373.72万元,同比减少67.71%;营业成本364.22万元,同比降低66.02%;营业利润-3362.01万元;净利润-2676.06万元。投资人认为,宏力能源的现状表明其实际情况与项目宣传不同。而36氪在本次项目中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提供者,而是深度投融资服务中介方,并质疑36氪是否要承担虚假宣传的责任。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投资人对36氪的四大质疑也逐渐浮出水面:一是该项目为何由最初公告的“定向增发”变为“老股转让”;二是项目的经营信息是否经过虚假包装;三是36氪承诺认购的1000万份额却无下文;四是36氪涉嫌存在“托”,怂恿投资人认购项目。投资人还表示,与36氪管理层进行沟通无果,寻找宏力能源的管理层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们准备展开更为激烈的维权行动。“平台责任不可推卸”事件爆发后,36氪也迅速作出回应。6月3日,36氪发布声明称,在第一时间已注意到宏力能源之前的业绩预测、所提供的数据与实际严重不符,并与公司高层进行了严正交涉,将通过法律渠道,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尽量挽回投资人的可能损失。36氪还回应称,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网络融资方式,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不管是在政策监管和市场运营等方面,整个行业也都存在不够规范、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外界却认为36氪这份回应过于“轻描淡写”,并且回避了自身作为平台方的责任。《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股权众筹平台都采用“领投+跟投”的模式,也就是说由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尽职调查后领投,个人投资人再后续跟投,与机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但由于“宏力能源”是新三板项目,因此在这一项目中36氪作为平台方并没有找领投人。这也被外界指责为流程不完善,并且质疑36氪未进行有效尽职调查。而针对投资人提出的其他质疑,36氪方面也作出了回应。针对“定向增发”变为“老股转让”的问题,36氪副总裁王以超表示,此前和投资人已经进行过沟通。而投资人表示,36氪当时给出的解释是宏力能源业务前景好,进创新层很有希望,所以临时决定暂时不低价定增稀释股份,而是等进了创新层再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投资人签署的投资协议中,相关条款规定了投资方式为:定向增发或者老股转让。而“或者”两字却埋下了日后纠纷的隐患。据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介绍,“定增是公司收了股金,增加了公司的股本,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由新老股东共享;而老股转让是老股东将自己拥有的股权卖给新股东,溢价部分是老股东的利润,和买股的新股东没有关系的。”而针对平台方承诺认购1000万配额的问题,王以超则表示当时在推介过程中,可能个别人员有些说法存在误导性,平台并未以官方名义公开承诺。6月6日,36氪创始人兼联席CEO刘成城再次就此事件发表公开信,坦诚平台的责任不可推卸。刘成城在公开信中表示:“虽然有整个行业不够成熟、信息披露规则及参与方权责界定欠缺等外在原因,但我们平台自身的责任也不可推卸。无论是在风控环节,还是在融资推介环节,以及和投资人的沟通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我们都还做得远远不够。”平台责任模糊事实上,这并不是股权众筹平台第一次遭受“拷问”,这一新型的投资模式普遍存在着参与方权利和责任不明晰的问题。对于平台而言,如何在“信息中介”与“信用中介”之间转换身份是最大的困惑。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股权众筹平台往往将自己定位于信息中介,36氪在回应中也表示自身是撮合项目投融资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不过,在实际情况中投资人还是会把平台当做可信赖的信用中介。今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公司布局股权众筹领域,纷纷打出了建设“生态圈”的口号,即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扶持创新创业项目更好地成长。去年6月,36氪正式推出股权众筹平台,当时也声称“利用36氪媒体、NEXT、氪空间及36氪融资等板块的各自优势打造闭环的创业生态圈”。另外,在实践过程中,目前大部分的股权众筹平台也较为强势,掌握着众筹资金的发放进度。此前,一位不愿具名的股权众筹平台员工就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当项目完成众筹后,平台不会第一时间将所有资金发放给项目方,而是根据项目方的进度逐笔发放,以控制风险。在此事件中,投资人也相信了36氪的品牌背书。投资人张浩说,“最直接的欺骗肯定来自宏力能源,但36氪在其中做的推荐、路演、宣传工作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只是简单的对接平台,他们自己人也在跟我们大量宣传项目有多好。我们作为投资人在相信平台公信力的情况下,觉得他们所说的数据和情况应该建立良好的尽职调查基础上。”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出台监管条例规范股权众筹行业。早在2014年底,中国证券业协会曾出台过《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众筹融资的私募性质,并从平台资质、合格投资人条件、平台自律及管理方面做了规定。但这份征求意见稿却引发了许多从业者的质疑,认为其门槛过高。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无疾而终。根据去年7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但小微企业融资往往存在巨大的企业风险,只有风险偏好高的天使投资人或者风投机构才有可能对小微企业有所青睐。投壶网CEO赵妍昱认为,股权众筹以小额、公开的形式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风险极高的小微企业投资中,可能导致的结果是部分风险偏好高但承受能力低的寻求暴富的个人参与到众筹中来。赵妍昱还表示,股权投资项目筛选专业性高、退出周期较长,大量的项目和投资人的维护需要有强大的运营团队的支持,而这意味着平台搭建和庞大运营所带来的高昂成本。小额项目所带来的营收根本无法覆盖如此高昂的成本,平台的如何生存将成为一个问题。而在另一方面,目前平台普遍采用的“领投+跟投”模式也存在着可能过度放大资金杠杆的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在某股权众筹平台投资人微信群中,就曾有人质疑同一个领投方对两个项目的投资比例不同,分别为5%和20%。而投资比例较小的项目则被投资人认为“风险较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松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