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民政局炭山乡,来到中卫市山羊居住,从别人这里转让的

单位(乡镇)名称
单位(乡镇)名称
单位(乡镇)名称
南关街道办事处
工业和商务局
单位(乡镇)名称
原州区国土局
  原州区政府欢迎您通过网络问政平台,对原州区所属各级部门(单位)在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依法行政、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询、投诉或提出建议,我们希望通过您的积极参与,来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确保您所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请在咨询、投诉或建议之前,仔细阅读以下须知事项:
  一、办理流程
  您在网站上所反映的问题,工作人员会在工作时间内(周一至周五,8:30至12:00,14:00至18:00)根据问题的内容转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尽快将处理的结果在本网站网络问政平台向社会公开。
  二、受理范围
  1、对原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建议、意见。
  2、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3、依法可以由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处理的投诉请求。
  4、对原州区有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咨询。
  三、不受理范围
  1、依法应当或已经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投诉请求,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要求复查复核的,请通过纸质书面的形式提出。
  4、经复查复核后已终结的信访事项。
  5、用语不文明,侮辱性、诬蔑性、歧视性语言明显;在留言中恐吓、威胁、诽谤他人或部门;有意提交模糊语言,问题阐述不明确、不具体。
  6、对同一问题连续、重复提交或已在《原州区网络问政平台》等栏目发表过相同主题的帖子。
  7、涉及到原州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问题。
  8、广告帖子或是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涉及到国家秘密的帖子。
  四、注意事项
  1、请您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政府及他人负责的态度,在确认您的咨询和投诉均为事实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表述您的诉求,以便我们快速开展调查工作,并及时处理。
  2、不得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内容;不得有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公民隐私的内容。
  3、反映的问题应一事一案,并正确选择受理的单位(可查看各单位主要职能),避免涉及不同部门的内容混合在一起,难以转发或导致不能受理。
  4、对于一件多投的,管理员有权只选择处理其中一件,其它重复件将直接予以删除。
  5、请留下真实的联络方式以便工作人员与您联系,您的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会被屏蔽,个人隐私将受到保护。
  6、我们承诺将高度重视您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查处理,并尽快将办理结果公布或发送至您的电子邮箱;因此,请务必留下真实的电子邮箱。
  7、请注意保存您的受理编号,方便以后查询办理结果。
  8、凡标注"*"的内容为必填或必选项。原州区_百度百科
原州区,隶属于回族自治区,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3520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政府街。2012年,原州区总人口46.1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67.87亿元,为中国冷凉蔬菜之乡。原州区地处宁南黄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境内山多川少。南部、西部为六盘山山地,东部为黄土丘陵,中部、北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水河由南向北流经区境。年降水量350~650毫米;年均气温6℃。矿产资源有煤、石灰岩、石英砂等。宝中铁路、银平公路贯穿南北,西兰公路横穿东西。名胜古迹10余处,其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州区建制沿革
战国时为秦北地郡乌氏县(为今宁夏地区建置最早的县)、朝那县辖地。[1]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辖21县,郡治高平。[1]
十六国时,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在高平县自立为大夏天王。[1]
南北朝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今固原置高平镇,北周时改高平镇为原州,领高平、长城二郡。[1]
隋为平凉郡治。[1]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天宝元年(724年)为平凉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原州治。
宋以故原州城置镇戎军,属陕西路。[1]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元至元七年(1270年)镇戎州与原州合并改置镇原州,后又改置开城府、开城路。[1]
明正统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检司,以“故原州”之名,“讳故而改固”得名。成化五年(1469年)为固原卫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为固原州治,又为固原镇治。[1]
清置甘肃省,固原州划属甘肃省。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领海城(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二县及硝河州判、打拉县丞。[1]
20世纪初,固原州所辖海城(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两县及硝河州判、打拉县丞外,州直接管理的地域有6里3堡(兴上里、兴下里、东昌里、永丰里、在城里、固原里,厅山堡、厅川堡、县归州堡)和5监1屯(清水监、万安监、黑水监、开成监、广宁监,固原屯)。[1]
民国二年(1913年)废固原直隶州,改置为固原县,属甘肃省泾源道,之后改属甘肃省平凉专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自陕北西征进入固原县境,在以庙儿掌为中心的地带,成立了固北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固北县撤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甘肃省在固原、海原、隆德、静宁、会宁五县边界地区设置西吉县,划固原的硝河、张易等乡村归西吉县。[1]
民国初年(1912年),废州改县,固原县行政区划沿用了清时的里堡制,废除了军屯牧地的监屯。
民国十八年(1929年)实行区、村制,全县设6个区,即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和万安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区村制为乡镇保甲制。全县设附郭镇1镇和大营、张易、硝河、柳营、三营、七营、城阳、草庙、万安等9乡。[1]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区管乡镇,先设为5个区,后调为4个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裁区,划小乡镇,原10个乡调整为城关、王洼、三营、七营、蒿店、黑城等6镇和大营、城阳、万安、大湾、张化、张易、硝河、头营、李俊、附郭等10乡。[1]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硝河乡划归西吉县。[1]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李俊乡划归海原县;海原县的杨郎镇划归固原县。经此调整,全县共辖7镇8乡。后增置4个区管乡镇,其中第一区辖城关镇、附郭乡、大营乡,共30保;第二区辖王洼镇、城阳乡、万安乡共23保;第三区辖蒿店镇、大湾乡、张化乡、张易乡,共30保;第四区辖杨郎、三营、七营、黑城4镇,共27保。[1]
1949年8月,固原县解放。全县重新调整为1市,12区,79乡,291村。城关市驻县城,辖5个街;附郭区驻杨坊,辖11乡;大营区驻彭堡,辖6乡;张易区驻张易,辖7乡;大湾区驻大湾,辖6乡;王洼区驻王洼,辖7乡;三营区驻三营,辖6乡;黑城区驻黑城,辖6乡;杨郎区驻杨郎,辖6乡。[1]
1950年1月,大湾区驻地迁至开城,更名为开城区;撤销附郭、杨郎、黑城3个区,其所辖各乡分别划给三营、七营、大营和开城区。其他各区辖乡也做部分调整。此时,全县辖1市、9区、5街、71乡。
城关市及张易、张化、蒿店、王洼4个区所辖的5街26乡未变动;
城阳区在原有阳洼、上洼、杨坪、海巴、上王、野王等6乡的基础上增设了陈坪乡,共辖7乡;
开城区辖开城、新庄、大湾、牛营、青石、郭庙、万崖(自附郭区划入)和廿里铺(新增置)等8乡;
大营区原辖6乡中,撤销硝口乡,保留吴磨、蒋口、彭堡、堡黎、中河5乡,划入原附郭区的海坪、沈河、上营、明庄、大堡、十里及原杨郎区的石羊、头营乡,新增置了杨中堡乡,共辖14乡;
三营区在原辖6乡中,撤销红城、河南2乡,保留老三营、新三营、白垧、铁家沟4乡,由原杨郎区划入杨郎、三岔、大白山3乡,由原黑城区划入黄铎堡乡,新置了杨河乡,共辖9乡;
七营区原辖6乡中,撤销了北嘴、张堡、砖窑3个乡,保留双井、七营、四营3个乡,由原黑城区划入黑城、苋麻2乡,新置马莲、南坪2乡共辖7乡。4月,将王洼区的店洼乡改由县直辖。[1]
1953年1月,城关市改为城关区,所辖5街以原名改为乡;增置中河、大湾、礼拜寺、孟塬、炭山5个区;店洼乡划归新成立的礼拜寺区。此时,全县辖15区,乡由71个调整至125个。
1954年6月,张易区的什字路、官堡、尉湾3乡划归西吉县。
1955年5月,平凉县安国区第五乡的吊川村划归固原县。
1956年5月,将七营乡秦家滩村12户划归海原县。11月,撤销七营、中河、大湾、礼拜寺4个区,七营区并入三营区,中河区并入大营区,礼拜寺区并入张化区,大湾区并入蒿店区;孟塬区更名为草庙区;城关区改为城关镇,所辖的5个乡改为居民委员会;10个区所辖的乡由120个调整为72个。
1957年5月,将张易区中寨乡的大小刺沟、菜家沟17户划归西吉县管辖;3月,将城阳区民乐乡陈坪社209户划归西吉县;镇原县将张岘乡和平社62户划归固原县;4月,撤销大营、开城两区;大营区的吴磨、石羊2乡划归三营区,十里、张洪、彭堡、西梁、中河5乡改为县直属;开城区的青石乡划归蒿店区,开城、团结、羊坊3乡改为县直属;8月,将蒿店区的什字、胜利2乡合并为什字乡;将三营区的黑城、苋麻2乡合并为黑城乡。全县辖8区、1镇、70乡,5个居民委员会;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区、乡建制,组建为政社合一的42个人民公社。两个月后,调整合并为21个,即城郊、三营、七营、张易、新集、开城、炭山、寨科、河川、罗洼、官厅、双井、交岔、什字、彭堡、冯庄、孟塬、草庙、古城、城阳公社。
1958年,撤销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其辖地划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在此设立固原专区,后又改称固原地区,固原县属其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故原城内。
1961年5月,撤销城郊公社,增置西郊、南郊、中河、头营、杨郎、黑城、彭阳、红河、沟口、小岔、大湾、蒿店、川口13个公社,全县辖33个公社。设立三营、彭阳两个区级办事处,分管22个公社。三营区办事处管理三营、头营、杨郎、黑城、七营、炭山、双井、寨科8个公社;彭阳区办事处管理彭阳、古城、新集、川口、庆岔、王洼、罗洼、小岔、冯庄、草庙、孟塬、红河、城阳、沟口14个公社;其余西郊、南郊、开城、大湾、什字、彭堡、张易、河川、官厅、蒿店、中河等11个公社属县直管。
1963年4月,撤销两个区级办事处,设置三营、王洼、彭阳3个区公所。恢复城关镇建制;增设红庄、黄铎堡两个公社。三营区辖原三营办事处管辖的8个公社和新置的黄铎堡公社共9个公社;彭阳区辖原彭阳办事处管辖的川口、古城、沟口、新集、红河、城阳、彭阳7个公社;王洼区辖原彭阳办事处管辖的其余7个公社;县直管的公社增加红庄公社,共12个。
1973年8月,成立城郊片办公室,统管原由县直管的12个公社和城关镇。
1976年10月,城关镇划归县直管。
1980年3月,三营区增置高台公社;王洼区增置石岔公社。12月,城郊片该置为城郊区。
1983年1月,什字公社更名为什字路公社;双井公社更名为甘城公社。10月,划固原县彭阳、王洼两区的15个公社置彭阳县。同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设为乡。[1]
1984年9月增置马渠、程儿山2乡。11月,撤销城郊、三营两区。[2]
1986年1月,三营乡改置为三营镇。至此,全县共辖城关、三营2镇和蒿店、什字路、大湾、开城、张易、红庄、南郊、西郊、中河、彭堡、头营、杨郎、黄铎堡、黑城、七营、甘城、炭山、高台、马渠、寨科、官厅、程儿山、河川等23乡。[2]
1993年6月,为设立宝中铁路彭阳火车站,固原行政公署决定将固原县开成乡五里山村划归彭阳县古城乡管辖。[3]
2000年,固原县辖5个镇、20个乡。总人口470741人。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和原州区。[1]
2003年,将原州区的大湾乡、蒿店乡、什字路镇划归泾源县。
日,原州区原有乡级行政建制22个(其中建制乡18个,建制镇4个),按照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则及要求,将22个乡镇合并为15个乡镇(街道),即8镇6乡1个街道。
七营镇、黑城镇、炭山乡、官厅乡、、行政区划、政府驻地保持现状,
彭堡乡改设为镇,行政区划、政府驻地保持现状。
高台乡和甘城乡合并为甘城乡,
马渠乡和寨科乡合并为寨科乡,
黄铎堡乡和三营镇合并为三营镇,
和头营乡合并为头营镇,
东郊乡和西郊乡合并为清河镇,
红庄乡和张易乡合并为张易镇,
南郊乡和开城乡合并为开城镇。
撤销城关镇,成立中山街。
2008年06月,将,,及的五个村划给海原县。至此,原州区下辖6镇5乡1街道。
2009年,撤销中山街道,成立北塬街道,,新区街道。至此,下辖3街道,6镇5乡。
2011年,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固原市原州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撤销清河镇、官厅乡,以原清河镇、官厅乡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官厅镇,镇政府驻地沙窝村;设立黄铎堡镇,将三营镇西部黄铎堡、农科、黄湾、白河、张家山、杨圈堡、北庄、南城、老庄、金堡、曹堡、何沟12个村和头营镇陈庄、山岔、穆滩、铁沟4个村地域划归新设立的黄铎堡镇管辖,镇政府驻地黄铎堡村;调整后的三营镇、头营镇政府驻地不变。8月4日,原州区举行设立黄铎堡镇、官厅镇揭牌仪式。[4]
2014年11月固原市人民政府同意将原州区新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原州区古雁街道办事处。[5]
原州区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原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古雁街道()、、、、、、、、、、、、。区政府驻南关街道政府街。[6]
古雁街道辖8个社区:靖朔门、西城路、东海园、西环路、西塬、警民路、金城花园、小川子。
南关街道辖9个社区:南寺巷、西湖路、中山南街、宋家巷、军民路、清河路、工农巷、中心路、政府巷。
北塬街道 辖15个社区:北环社区、中山北街社区、北关路社区、靖朔门社区、文化巷社区、中心路社区、南寺社区、工农巷社区、宋家巷社区、中山南街社区、西城路社区、西塬社区、军民路社区、清河路社区、火车站社区。
三营镇辖2个社区、12个村:第一社区、第二社区;东塬村、西台村、戴堡村、唐湾村、海塘村、孙家河村、赵寺村、老三营村、新三营村、华坪梁村、鸦儿沟村、马路村。
官厅镇辖37个村:城郊村、和平村、西关村、饮河村、大堡村、长城村、明庄村、海堡村、郭庄村、什里村、郑磨村、乔洼村、东郊村、高红村、沙窝村、薛庄村、东峡村、高坊坪村、程儿山村、水泉村、庙台村、石庄村、李岔村、共和村、阳洼村、张洪村、东红村、后川村、官厅村、高庄村、大岔村、刘店村。
开城镇辖17个村:二十里铺村、和泉村、彭庄村、大马庄村、小马庄村、双泉村、寇庄村、吴庄村、深沟村、上青石村、下青石村、黑刺沟村、开城村、三十里铺村、冯庄村、郭庙村、柯庄村。
张易镇辖22个村:张易村、上滩村、王套村、毛庄村、贺套村、田堡村、三湾村、阎关村、黄湾村、黄堡村、南湾村、石嘴村、上马泉村、盐泥村、陈沟村、大店村、马场村、黎套村、毛套村、驼巷村、宋洼村、红庄村。
彭堡镇辖15个村:姚磨村、硝沟村、申庄村、闫堡村、彭堡村、蒋口村、河东村、吴磨村、撒门村、臭水沟村、石碑村、里沟村、别庄村、杨忠堡村、曹洼村。
头营镇辖22个村:头营村、二营村、胡大堡村、南屯村、徐河村、马园村、石羊村、农科村、杨河村、张崖村、冯洼村、坪乐村、双台村、杨郎村、蒋河村、马店村、南塬村、大北山村、陶庄村、杨庄村、大疙瘩村、马庄村。
黄铎堡镇辖16个居:黄铎堡村、、陈庄村、铁家沟村、穆滩村、老庄村、金堡村、甘沟村、农科村、曹堡村、白河村、何家沟村、北庄村、黄湾村、南城村、羊圈堡村、张家山村。
中河乡辖12个村:中河村、庙湾村、油坊村、丰堡村、黄沟村、高坡村、曹河村、小沟村、红沟村、硝口村、上店村、红崖村。
河川乡辖12个村:店河村、康沟村、寨洼村、上台村、明川村、骆驼河村、黄河村、吕坪村、上黄村、母家沟村、上坪村、海坪村。
炭山乡辖11个村:炭山村、红沟村、石湾村、新山村、古湾村、南坪村、三台村、武塘村、砖窖村、丘陵村、学梁村。
寨科乡辖14个村:东塘村、新塘村、北塘村、大台村、湾掌村、蔡川村、李岔村、刘沟村、中川村、教场村、马渠村、营畔村、长壕村、吕套村。
原州区地理环境
原州区地理位置
原州区位于固原市中部,北连和,南接,东靠和,西邻县。全区面积3520平方千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北纬36°0′。
固原市原州区
原州区地质
境内地跨中朝准地台和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远在加里东运动期,纵贯境内南北的古陆梁随同地槽褶皱断裂上升,并在梁脊两侧产生大断裂。自中生代以来,经过多次隆起、沉积,尤其新生代第三纪末,六盘山褶皱拔地而起,形成境内地体框架。
境内地层除缺失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以外,其他各时期地层均有出露,如:震旦、震旦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下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尤其第四系发育很广,约占总面积的90%。
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仅有零星出露。如侵入辉绿岩、侵入云煌岩。
原州区地跨地台和地槽两个构造单元。以石景河至蒿店大断裂为界,以西属祁连山褶皱系走廊过渡带,以东属中朝准地台台坳。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结束了本区地槽历史。特别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的构造强烈。
境内有多种矿藏,可分为燃料矿、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工原料矿四大类15种。
原州区地势地貌
地处宁南黄土高原丘陵中部和六盘山山地东北部,境内山多川少。南部、西部为六盘山山地,东部为黄土丘陵,中部、北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6]
六盘山地分布于境内西南部,占全县总面积的33.2%。由大关山、小关山组成。两山平行排列,呈南北向。山基由砂岩、页岩、砾岩及石灰岩构成。山体两侧有第三纪红土分布,山麓和山前丘陵有黄土堆积。
黄土丘陵广布县境东北,占全县总面积的46.3%。除个别地方有基岩出露外,其余均系第四纪松散的黄土覆盖。因流水侵蚀,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地形支离破碎。
清水河河谷平原位于县境中北部,为一断陷谷地,镶嵌于六盘山与古陆梁之间。南起县城,北入海原、城。全长80千米,宽15—20千米。以古生代结晶灰岩为基底,其上沉积巨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物质。地貌由黄土台原、山前和洪积、冲积平原组成。
境内主要山峰有:六盘山、香炉山、马都山、、黑城北山、瓦亭梁、黄峁山、东岳山、程儿山、云雾山、炭山。
原州区气候
原州区位于暖温带半干旱区。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亢,又受亚欧大陆及清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
境内年平均气温约在6℃—6.2℃,最冷处六盘山顶1℃左右,最暖处七营7.7℃左右。常年最冷月1月,均温-14.3℃,极端最低温-28.1℃;常年最热月7月,均温24.7℃,极端最高温34.6℃。境内因地形、海拔不同,区域温差很大。很强,因此昼夜温差很大
境内多晴朗天气,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518.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7.3%。12月日照百分率最高达7.%,9月最少仅47.3%。日照时数由北向南递减,北部清水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可达全日照;西南六盘山区和东北丘陵区,因山丘阻挡日照时数减少。
境内受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两个降水特点:一是由北向南降水逐渐增多,至六盘山形成降水中心,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为原州区地表水的来源区;二是地形复杂,昼夜温差大,加之受西北冷空气侵袭,暴雨频繁,降雨迅猛,山洪较多。
原州区水文
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泾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笕麻河、石景河;泾河系包括颉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张易河。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东北丘陵地下水贫乏,埋藏深。水质南部好,北部差。
原州区土壤
全区土地总面积5826048亩,其中土壤面积5461526亩,河沟、道路、城镇、村庄及积水面积364522亩。全县土壤分8个土类,20个亚类,37个土属,119个土种。
属半干旱草原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广布于黄土丘陵地区,面积4313566亩,约占总面积的74%。土层深厚,为第四纪黄土。土质颗粒以粗粉沙为主,属中壤和轻壤土。分普通黑垆土、浅黑垆土、侵蚀黑垆土、草甸黑垆土和黑垆土性土五个亚类。
草甸土属水成型土壤类,分布于清水河滩及有长流水的沟河旁。面积16838亩,仅占总面积的0.3%。分耕种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沼泽草甸土和沼泽型草甸土四个亚类。
新积土是洪积、冲积、风积而形成的一类土壤。因沉积时间短,尚无明显成土过程,基本保持原沉积时的母质特征。面积34248亩,分洪积新积土、冲积新积土、风积洪积新积土、堆垫新积土和新积土五个亚类。
灰褐土又称山地灰褐土,是本县主要垂直地带性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砂岩、页岩残积和堆积物,局部地带也有黄土、红土母质。面积1066708亩,占总面积的18.3%,仅次于黑垆土。分中性灰褐土、石灰性灰褐土、暗灰褐土、侵蚀灰褐土、灰褐土性土五个亚类。
另外还有山地草甸土、山地粗骨土、盐土和岩石裸露等土种。
原州区自然资源
原州区水资源
原州区是南部山区地表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0456亿立方米,扣除矿化度大于2g/L的不行应用的水资源量,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流域可应用量分别为0.5948亿立方米、0.1377亿立方米、0.1186亿立方米,原州区本地可应用水资源总量为0.8511亿立方米(此中渭河流域水资源量为0.2563亿立方米,占本地水资源总量的30%),加上可应用的黄河水资源量0.8210亿立方米,原州区可应用水资源总量为1.6721亿立方米。
原州区植物资源
截止2013年,原州区境内有木本植物200多种,草本植物360多种,药用植物91科400余种,粮油作物20多种,盛产小麦、玉米、土豆、莜麦、胡麻、芸芥、油菜籽、向日葵等20多种。[7]
原州区矿产资源
截止2013年,原州区境内有煤炭、、、石膏、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16种[7]
,其中品位高、质地好的玻璃原料——石英砂储量达1.3亿吨之多。
原州区人口民族
原州区人口
201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6.1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3.44万人,女性人口22.6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9%和49.1%;全区非农业人口14.45万人,农业人口31.6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1.3%和68.7%。据201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区人口出生率15.84‰、死亡率5.76‰,人口自然增长率10.08‰。全区计划生育率为87.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1.3:100(以女性为100)。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42.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68万人,乡村人口26.75万人,城镇化率达36.95%,比2011年提高1.78%。[8]
原州区民族
区内主要少数民族为回族,人口22.47万人,占总人口的48.7%。[8]
原州区经济概况
2012年,原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67.8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7.8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1年的17.7:25.7:56.6调整为2012年的16.2:26.3:57.5,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10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同比2011年增长26.7%。[8]
2012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9%,涨幅较上年下降5.7%,比全国水平低0.7%,比全区水平低0.1%。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四升四降”态势。其中,食品上涨5.1%,烟酒及用品上涨2.4%,衣着上涨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下降0.3%、0.8%、0.5%和2.8%。[8]
2012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42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35.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169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34.8%,税收收入完成12039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4.9%。地方财政总支出23.6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3.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9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2.1%,财政支出向民生保障倾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为4.45亿元、3.88亿元、1.31亿元和6.79亿元,四个行业财政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69.6%,分别增长4.4%、32.2%、16.4%和67.7%。[8]
原州区第一产业
2012年,原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9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5.8%。其中,农业增加值8.01亿元,增长5.5%;林业增加值0.24亿元,增长7.8%;畜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80亿元,增长11.7%。[8]
2012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70.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1万亩,同比2011年减少4.3%。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其中夏粮种植面积20.6万亩,同比2011年下降30.5%,秋粮种植面积65.5万亩,同比2011年增长8.5%;粮食总产量达到18.48万吨,创近1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同比2011年增长8.6%。其中夏粮3.11万吨,同比2011年下降12.1%,秋粮15.37万吨,同比2011年增长14.0%。[8]
2012年,全区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为23.0万亩,产量达3.70万吨,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5.0%和21.2%;蔬菜种植面积20.40万亩,产量达76.10万吨,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14.8%和37.5%;瓜类种植面积为0.43万亩,同比2011年下降32.2%,产量1.28万吨,下降22.0%;枸杞种植面积为8.0万亩,同比2011年增长13.6%,总产量达0.8万吨,同比2011年增长6.7%。
2012年末,全区畜存栏8.5万头,同比2011年增长0.2%;出栏4.9万头,同比2011年增长1.1%。其中:牛存栏8.30万头,同比2011年增长2.7%,出栏4.87万头,增长3.0%;羊存栏28.20万只,同比2011年增长11.7%,出栏27.20万只,增长0.4%;生猪存栏3.50万头,同比2011年增长18.8%,出栏3.50万头,同比2011年减少8.8%。全年禽蛋总产量达1972吨,增长59.5%;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同比2011年增加7.7%;奶类总产量1603吨,同比2011年增长30.9%。[8]
原州区第二产业
2012年,原州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9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0%,增幅同比2011年下降6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5.0%,增幅同比2011年下降285.4%。全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呈“N”字型走势,增速从一季度的5.3%上升到二季度的16.2%,三季度又回落到10.8%,四季度又回升到15.0%,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7%,比2011年下降29.4%。[8]
2012年,全区工业销售产值为13.5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2.5%。其中,国有企业为80.9%。[8]
2012年,全区7家(不包括六盘山热电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7.5%;亏损企业3家,亏损面为42.8%,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2156万元,同比2011年增亏25.8万元,实现利润-70.5万元,同比2011年下降46.5%,利税总额939.3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3.09倍。
2012年,全区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4家,完成产值19.2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0.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6.7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2.6%,实现增加值7.95亿元,增长3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7.8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03万平方米,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34.7%和103.5%。[8]
原州区第三产业
2012年,全区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1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5.9%。其中地方项目完成投资47.5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6.7%,厅局反馈投资7.40亿元,同比2011年下降3.3%,房地产开完成投资14.2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0.3%。在地方项目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3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3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8.9%。[8]
2012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22亿元,增长40.3%。其中住宅投资6.80亿元,同比2011年下降15.8%。施工面积187.83万平方米,增长34.7%,,其中住宅136.33万平方米,同比2011年增长14.8%;商品房竣工面积67.03万平方米,增长103.5%,其中住宅57.57万平方米,同比2011年增长92.2%.[8]
201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4.8%。分城乡市场看,城市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额13.2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7.4%;农村市场累计实现零售额7.7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0.6%,增速比城镇市场慢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6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2.4%。分规模看,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80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4.8%,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14.2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0.6%。[8]
截止201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5.3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0.6%,增幅同比2011年提高63.6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57.87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5.6%,增幅同比2011年提高6.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2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9%,增幅同比2011年回落4.6%。[8]
2012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12232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寿险收入5010万元,同比2011年减少36.8%;财产险收入7222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6.9%。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4715万元,增长12.5%。其中寿险赔付支出371万元,同比2011年减少63.7%;财产赔款与给付4343.69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37.2%。[8]
2012年,全区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1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1.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22亿元,增长13.7%;电信业务总量2.90亿元,增长28.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7.7万户,同比2011年增长11.9%。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3.8万户(包括手机联网用户),同比2011年增长9.6%。年末邮政储蓄余额9.2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0.7%。[8]
2012年,全区接待游客1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万元。[8]
原州区社会事业
原州区教育事业
2012年,原州区新建、加固校舍面积102031平方米,改造学校76所。经费保障机制稳步实施,落实“三免一补”资金4868万元,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3万人次。2012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48所(包括宁夏师范学院和固原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103440人,教职工总人数为5086人,其中专任教师4937人,全区初中毕业生毕业率达到99.9%。“全区适龄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0%、99.5%、91.2%,15、17周岁人口完成率分别达到99.9%、93.5%,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1%。教育强乡镇覆盖率达到100%。高考录取总人数达到4399人,录取率82.5%,比2011年提高了8.3%。中考平均分474分,及格率76.9%,位列全市第一。[8]
原州区科技事业
2012年,原州区借助宁夏区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力量,争取和实施国家、自治区、固原市科技项目20项,其中,续建项目4项,新争取项目16项;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92期,培养科技示范户120户,培养种植能手120人,培训农民1200人。共争取科技特派员项目13项,开展了宁南山区肉牛高效养殖示范、棚圈建设示范以及青贮饲草打捆包装示范。与宁夏大学成功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签订了教育、文化旅游、林业、生态移民四项子协议,创建宁夏马铃薯种薯繁育创新中心、宁夏农村信息化(固原)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和支撑服务平台。[8]
原州区文化事业
2012年,原州区先后组织农村、社区文艺演出团体、自乐班演出780多场次;组织承办了“须弥之夜”大型文艺晚会;举办“福馨园”杯城乡青年歌手大赛、文明单位文艺汇演、“清凉夏日”等广场文化活动46场次。在固原博物馆主办了固原市原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建艺术)展览会。承办了中国·六盘山冷凉蔬菜节大型文艺汇演。完成了西北农耕博物馆外装修、布展等全部建设工作。争取广播电视“户户通”项目为全区64138户农户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64138套。放映电影2764场次,其中放映广场电影520场。坚持图书馆积极开展免费开放工作,2012年订阅各种报刊22种33份,杂志70种73份,共接待各类读者76584人次,借阅各种图书资料83120多册次,开展送图书下乡8次。[8]
原州区卫生事业
2012年,全区18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及210家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基本药物已100%纳入统筹城乡医疗保险目录报销范围。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家,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39人,卫生机构医疗实有床位2094张。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6.31万人,参保率达到96.84%。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24%、13.11%、15.94%。[8]
原州区体育事业
2012年,原州区举办庆元旦职工环城赛,元旦、春节百村农民篮球赛,全区职工运动会,老年柔力球比赛和原州区3人制篮球赛,职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等体育赛事7次,举办乡镇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20多场次。参加自治区第九套广播体操比并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田径比赛和跆拳道比赛,共获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4枚和跆拳道团体三等奖,并获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8]
原州区社会保障
2012年,全区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63人,其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2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35人,登记在册的城镇失业人员1011人,登记失业率为3.68%。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总额6.9亿元,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为符合条件的563名失业职工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210万元;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发放临时物价补贴4.30万元,审报“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621人,享受社保补贴资金387万余元。对全区城乡低保进行重新界定和清退,共清退农村低保对象人,城市低保对象人。对新增376位农村80岁以上老人和人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摸底、建档、核查、审批、津贴发放工作。为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201人办理了老年补助,发放老年补助金42850元。[8]
原州区生态环境
2012年,全区饮用水和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城市空气优良质量天气数337天,占全年总天气数的92.3%,区域噪声平均值52.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5.8分贝。[8]
2012年,全区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万亩,绿化道路206千米,营造林10.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3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全年四旁植树72万株。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12.7%,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8]
原州区安全生产
2012年,全区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5起,死亡23人,受伤84人,同比2011年分别下降9.5%、8.0%和1.2%。直接经济损失25.37万元,同比2011年下降70.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发生66起,死亡23人,受伤84人,直接经济损失16.44万元;火灾事故发生39起,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8.93万元;工矿商贸无事故。[8]
原州区交通区位
原州区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省会城市的三角中心,101省道、交汇于此,、宝中电气化铁路纵贯南北,固原支线机场已通航。[7]
原州区地方特产
银色珍珠白豌豆
用固原白豌豆精制的“龙粉”、“龙丝”、洁白如雪、性柔质韧、滑腻适口,可与绿豆粉媲美。而风味小吃、等,提起来也让人馋涎欲滴。
原州区名胜古迹
战国秦长城
须弥山石窟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麓,有一百多处,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9]
此外还有战国、明代古城墙、、等著名景点。
.原州新闻网[引用日期]
《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固原新闻网.[引用日期]
.固原市原州区统计局网[引用日期]
.原州新闻网[引用日期]
.固原市原州区统计局网[引用日期]
.原州新闻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原市原州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