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3万如何进入私募行业一起进考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和3万私募一起进考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和3万私募一起进考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史上最热闹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终于在今天拉开帷幕,记者作为其中一员,和3万私募大佬一起兴冲冲地杀入考场,机智的记者顺便还带了一个名片。   自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对私募高管从业资格提出要求,私募们便开始忙活从业资格考试,到今天终于要到收获的一刻了。但有些私募跟记者反映,昨天才开始看书,临阵磨枪看了一下就上考场了。   私募都认真地复习回到学生时代   这次考试人多,分布都比较散,记者也被安排到了比较偏僻的某个地方去考试。地铁、大巴一路颠簸,花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才到考试地点。但是,还没进入考场,就被扑面而来的排排汽车震撼到了,场面有点震撼,想想心中有点激动,果然是大佬云集的一场考试,有钱的私募们都驱车来了。   走入考场所在的教学楼,记者就碰到了一个私募,早早就来了,他说书没好好看,光做题了,他先去打探了一下考场,然后跑到自习室开始复习。记者偷偷瞄了一眼他的书,划的满满当当。   再看自习室里,有不少年纪比记者大、一看就工作好久的人在刻苦复习,四下都没有声音,私募们都在紧张准备,回到了学生时代。他们大多人手两本协会出的正版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书籍上下册,记者默默收起了自己的盗版书。   下午两点开始考试,记者四下里一扫,大家都乖乖地坐着等考试。中间要略过一大片,因为记者当时也在紧张地答题。回过头,记者能讲的就是对题的感受,总体来说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比较简单,虽然有些规矩比较绕口,但是语文能力过关,好好看两遍基本没问题,但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则没有那么简单,有比较多的计算题,包括基金费用、基金投资、债券、股票等各个方面的,还有一些专业概念也比较容易搞混。   投研私募考科二容易科一却为难私募行政人员则相反   两门终于考完了,记者走出考场,就碰上一个私募,她是做股权投资的,原来在广告公司,后来转做私募、经常出去看项目,比如她说这周就要去看一个医药项目。记者了解了一下,她是三月底才在老板的要求下去协会网站报的名,所以总体没有怎么看书,也就在开考前临时抱了一下佛脚,看了一下职业道德的内容,“感觉科一要难,法律道德规范的很多词语很接近,我辨不清楚,科二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我在考场里越算越带劲,很有意思,我们平时做项目经常会遇到。”她的话让记者比较惊讶,果然是私募高手在民间,说完她就开车去了。   出来等车,一帮私募开着他们的车回去了,夕阳西下,场面壮观。记者又和几个私募“考友”聊天,有个女孩是私募公司老板的秘书,他们刚刚受让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现在还没备案产品,但是老板催他们来考试,作为秘书的她平时对基金从业专业知识了解的也比较少,感觉科目二只有一路连蒙带猜。   另外记者还和一个股权私募的男士聊了聊,他们在国贸附近办公,公司刚成立,到今年8月如果再没发第一只备案产品,就可能被注销管理人资格,所以为了“保壳”,老板跟他们说,让他们全员出动来考基金从业资格证,“谁先两门都过了谁就当高管,因为协会要求股权私募至少两名高管要考过,我们都是公司创始合伙人,所以谁先过就当高管,然后争取在8月前把产品备案了。”他说。   他告诉记者,这次备考还比较认真,提前把书都看了一遍,还做了题,考前把科目一又过了一遍,感觉拿80分没问题,但科目二他就有点懵,很多概念在考试时就搞混掉了,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相关系数等分不清楚,“很多概念、计算题就像协会说的,不是死记硬背能过的,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要真正懂啊,科目二真的考的就是从业的水平,我们公司另一个兄弟就说很简单,他是看项目的。但科目一就像考驾照的科目一一样,思想正确、愿意去记就没问题。”   刚考完试,记者的朋友圈里,私募小伙伴们也炸开了锅。大家分享着自己的考试地点,也谈着心得体会,记者总结了一下,有些在行业混得比较久的私募觉得很简单,而有些私募小伙伴则比较辛苦。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的渠道人士说,今天两位老板也去考从业资格了,他们公司没有考的都出动了,“我在考场里觉得自己好老,周围都是年轻人。”但他记者,科目一和科目二总体难度都不大,这次通过问题不大。   记者还和私募小伙伴们相约下次再战。这次记者询问了一圈,还真发出去几张名片,表示以后都联系,哈哈,赚了。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史上最热闹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终于在今天拉开帷幕,记者作为其中一员,和3万私募大佬一起兴冲冲地杀入考场,机智的记者顺便还带了一个名片。
  自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对私募高管从业资格提出要求,私募们便开始忙活从业资格考试,到今天终于要到收获的一刻了。但有些私募跟记者反映,昨天才开始看书,临阵磨枪看了一下就上考场了。
  私募都认真地复习回到学生时代
  这次考试人多,分布都比较散,记者也被安排到了比较偏僻的某个地方去考试。地铁、大巴一路颠簸,花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才到考试地点。但是,还没进入考场,就被扑面而来的排排汽车震撼到了,场面有点震撼,想想心中有点激动,果然是大佬云集的一场考试,有钱的私募们都驱车来了。
  走入考场所在的教学楼,记者就碰到了一个私募,早早就来了,他说书没好好看,光做题了,他先去打探了一下考场,然后跑到自习室开始复习。记者偷偷瞄了一眼他的书,划的满满当当。
  再看自习室里,有不少年纪比记者大、一看就工作好久的人在刻苦复习,四下都没有声音,私募们都在紧张准备,回到了学生时代。他们大多人手两本协会出的正版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书籍上下册,记者默默收起了自己的盗版书。
  下午两点开始考试,记者四下里一扫,大家都乖乖地坐着等考试。中间要略过一大片,因为记者当时也在紧张地答题。回过头,记者能讲的就是对题的感受,总体来说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比较简单,虽然有些规矩比较绕口,但是语文能力过关,好好看两遍基本没问题,但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则没有那么简单,有比较多的计算题,包括基金费用、基金投资、债券、股票等各个方面的,还有一些专业概念也比较容易搞混。
  投研私募考科二容易科一却为难私募行政人员则相反
  两门终于考完了,记者走出考场,就碰上一个私募,她是做股权投资的,原来在广告公司,后来转做私募、经常出去看项目,比如她说这周就要去看一个医药项目。记者了解了一下,她是三月底才在老板的要求下去协会网站报的名,所以总体没有怎么看书,也就在开考前临时抱了一下佛脚,看了一下职业道德的内容,“感觉科一要难,法律道德规范的很多词语很接近,我辨不清楚,科二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我在考场里越算越带劲,很有意思,我们平时做项目经常会遇到。”她的话让记者比较惊讶,果然是私募高手在民间,说完她就开车去了。
  出来等车,一帮私募开着他们的车回去了,夕阳西下,场面壮观。记者又和几个私募“考友”聊天,有个女孩是私募公司老板的秘书,他们刚刚受让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现在还没备案产品,但是老板催他们来考试,作为秘书的她平时对基金从业专业知识了解的也比较少,感觉科目二只有一路连蒙带猜。
  另外记者还和一个股权私募的男士聊了聊,他们在国贸附近办公,公司刚成立,到今年8月如果再没发第一只备案产品,就可能被注销管理人资格,所以为了“保壳”,老板跟他们说,让他们全员出动来考基金从业资格证,“谁先两门都过了谁就当高管,因为协会要求股权私募至少两名高管要考过,我们都是公司创始合伙人,所以谁先过就当高管,然后争取在8月前把产品备案了。”他说。
  他告诉记者,这次备考还比较认真,提前把书都看了一遍,还做了题,考前把科目一又过了一遍,感觉拿80分没问题,但科目二他就有点懵,很多概念在考试时就搞混掉了,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相关系数等分不清楚,“很多概念、计算题就像协会说的,不是死记硬背能过的,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要真正懂啊,科目二真的考的就是从业的水平,我们公司另一个兄弟就说很简单,他是看项目的。但科目一就像考驾照的科目一一样,思想正确、愿意去记就没问题。”
  刚考完试,记者的朋友圈里,私募小伙伴们也炸开了锅。大家分享着自己的考试地点,也谈着心得体会,记者总结了一下,有些在行业混得比较久的私募觉得很简单,而有些私募小伙伴则比较辛苦。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的渠道人士说,今天两位老板也去考从业资格了,他们公司没有考的都出动了,“我在考场里觉得自己好老,周围都是年轻人。”但他记者,科目一和科目二总体难度都不大,这次通过问题不大。
  记者还和私募小伙伴们相约下次再战。这次记者询问了一圈,还真发出去几张名片,表示以后都联系,哈哈,赚了。几万私募大佬进考场,终于大部分人能听懂这家公司在做什么了!
我的图书馆
几万私募大佬进考场,终于大部分人能听懂这家公司在做什么了!
戳上面的“峰瑞资本”关注我,还能把我置顶。关注是喜欢,置顶是深爱。等你! 史上最热闹的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落幕。据说 3 万私募大佬进了考场。说好的 “逢考必过 考神护体” “蒙抄结合 一定及格” 呢?据说走出考场的大佬小佬们内心是崩溃的。最近学霸附体、把难得的周末和拒绝邀约的夜晚都献给了备考的丰叔也表示,科目二太难了。朋友圈里,大佬们一片哀嚎。“考完一门时,以为是半瞎;考完两门,我知道自己全瞎了。”“估计过不了,有可以代考的吗?”“先见之明,提前报考了下个月的考试,据说出了考场心凉凉再报的,已经木有考位了,脑洞一下,几十万基金大佬小佬排队等考位,会不会比申请车牌还拥堵?”(忍不住脑补一下摇号进考场的场景)“昨晚刷题一夜未眠,今天觉得起码 80 分,第二门数了半天觉得凑不够 60……妈蛋怎么那么多计算题!”“今天一过,我相信投资人们对教育培训会有新的认识,特别是没考过的和未来屡考不过的。”(教育培训投资又要火了?)……如果,基金大佬们早点知道这家公司,和它打过交道,可能就不会 “面朝考场,一脸懵逼” 了。难倒他们的“基金估值”等概念,让他们在选 A 和选 C 之间摇摆的计算题,对这家公司而言都是基本功。今天我们邀请到海峰科技 CEO 林虹和峰瑞资本互联网金融领域早期项目负责人赵治远()来一场 Ask Me Anything。需要补考的、还没去考的私募大佬小佬,快一起来了解下基金运营必不可少的中后台服务。这不是一个小市场,也不是一笔小生意,海峰科技的对标公司美国道富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 ETF 发行人。要做中国的道富银行赵治远:大家这两天都在做题,很多投资界大佬也是第一次认真了解了基金运营不可少的中后台服务。在私募基金中,中后台服务都包括哪些内容?海峰科技为私募提供什么服务?林虹:海峰科技做私募基金行政外包。基金行政服务是全球基金行业的标准词汇,在中国的含义就是基金中后台外包。目前大部分私募机构比公募要轻、要小,发展极快,中后台工作常被认为是拖累,倾向于交给海峰科技这样的外包机构,然后自己专注于投研和产品创新。私募基金的中后台沿用公募基金中后台的内容。在基金行业,我们定义、投资、研究、交易为前台,其他的都属于中后台人员,包括运营支持、清算处理、基金会计、估值核算、合规审核、风控报表、风控预警、绩效归因、IT 系统建设、需求管理,都是中后台概念。比如说我们常说的合规官、风控官、基金会计、督察、IT、TA,这些都是中后台一些基本的岗位。风控官要在到了某个风险值的时候,提出风险预警。赵治远:这些概念很多人感到陌生,能否科普下?林虹:中后台主要是两大业务内容,TA 和 FA。TA 全称 Transfer Agent,叫做注册登记。就是说你用钱买了基金和股票,会有一个 TA 来给你法律的确认——你买了多少份基金,也就是确认登记注册机构算的基金份额的数。FA 是 Fund Accounting,叫做基金会计,也叫估值,是算基金净值的岗位。绩效归因是按照国际标准把所有基金组合进行分析归因。基金是专家理财,专家挣的钱就是你的绩效,绩效归因会分析专家是怎么挣的钱,靠行业选择还是个股,靠交易有效性还是因为节省了费用, 多挣了钱。合规,也就是符合法规要求。风控就是风险控制,到了某个风险值的时候,就要提出风险预警。所有的中后台每天都为一个数字忙活——“基金净值数”,这个数是 IT 人员、TA 人员、基金会计人员合作算出来的。算净值有两个主要数据源,一是交易数据,在哪个市场,做了哪些交易,交易流水是什么;二个是市场数据,估值时要有市场的公允价格,这个价格需要大量市场数据支持。围绕“净值”后期可以有后续的合规检查、风险指标和绩效归因的工作,比如得到收益率曲线、净值变化率曲线,和大盘比较得出收益对比。比如,基于净值和背后持仓做出分析,得出夏普比率、信息比率,等等。赵治远:海峰的商业模式在成熟的市场有对标公司吗?你们预想的发展路线和对标公司有什么异同?名头响亮的道富银行。林虹:我在高盛整天跟道富银行(State Street Corp)、梅隆金融公司(Mellon)打交道,这些都是服务于基金的第三方机构。在海外,这一类的对标机构有 800 多家,是一个产业。在美国响当当的、能左右整个行业的公司要数道富银行,是纽交所上市公司,市值 200 多亿美元。从业务来讲,我们和美国道富提供的基金中后台服务基本一样,也是和第三方基金进行行政外包、清算、估值、绩效、对账、风控、报表、合规审核、客户尽调。美国道富是全球最大的资管管理者,因为它是最大的 ETF 基金的管理人,是被动投资管理员(Passive fund manager),也就是全球最大的 ETF 指数基金。而道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市场地位,是基于他们长期对基金的服务经验积累,IT 技术的积累,对资产管理市场的深度拥抱,造就了道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它现在还有一条业务线——Asset Manager。随着数据重要性的突显,道富还有一些叫 data exchange 即专注于数据的服务。海峰科技现在从最苦的活儿干起,未来会做支持机构和财富客户的主动管理类产品,会做 Asset Management,但不会和客户抢生意,而是促进客户的发展,比如我们会做一些指数,把好的客户纳入到指数里来。我们服务的对象可能是更大的基金机构、银行机构,或主权基金机构,做收益率平稳的产品。所以,我们从一开始没有把自己命名为海峰金融而是海峰科技,因为我们未来要做数据科技的服务。综上,我们的对标企业就是美国道富。我们会先走它走过的路径,复制后再创造符合中国的新模式——先做外包,再做管理员,再做更深层的数据服务,让业务更有黏性。赵治远:全球私募基金在行政服务上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第三方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又是什么样?林虹:美国没有道富的时候,Chase、JP Morgan 等大机构提供一揽子私募行政服务。可现在前三甲是道富、CITCO 和 BOA Mellon 等做第三方服务的专业机构,道富的市场份额可以占到13%,曾经的老牌大机构份额只占 1% 甚至更低。这说明专业为王。目前,中国的券商、银行等提供一揽子服务,份额比我们大。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客户对专业化的诉求一定会让我们超越大而全的公司,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海峰科技希望能做到整个市场 10% 左右,成为 top 1。帮私募省钱赵治远:在传统公募基金里,从事中后台服务的人员和开销一年大概有多少?林虹:这个开销非常大,主要包括 4 部分:软件系统、人员、数据、硬件。一个公募基金在申请公募资格时,中后台的搭建费用在 1 千万到 2 千万。私募自建中后台服务体系的开销非常大。首先是 IT 系统的购买。首先得有一个会计系统,基本 200 万以上,还要买登记过户系统即 TA 系统,80 万到 100 万。这两套是最基本的,其他的可以外包。如果需要做绩效归因分析,系统搭建在 500 万左右。如果再搭数据仓库,整个系统花销会超过 500 万。第二是人工成本。按照公募基金的标准,基本配置至少 8 个人,包括合规官、风控官、TA、FA、IT,平均按 30万/人算一年就是 240 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承担房租、员工培训、聘请测试人员的费用。第三,数据成本。估值时需要很多公允的价格数据,例如厂内厂外、股票、债券、衍生品期货等,这些都要花钱买,一般从交易所、万德、China Bond 等渠道购买。最后,硬件成本。建数据中心、专线,起码得 100 万。这些加起来,基本是 1000 万左右。赵治远:海峰服务的企业由于使用了你们的服务,可以节约多少钱?林虹:私募把数据给到我们,在我们的平台上“数据来料加工”,我们的流程科学,使用“机器人估值”,反馈给它处理好的数据,比如核对过的托管银行对过账的估值数据或绩效归因的报表。海峰相当于私募的中后台,我们投入了 1 千万,就不需要客户再投入这么多。我们收费非常简单,如果客户是一个 1 千万的私募,我们就收千分之一,相当于他们一年发了 1 千万,只需给我们 1 万。如果基金发了 1 支一个亿的,我们可以把费用缩到万分之八,规模再大可以缩到万分之五。假设私募发一个亿,按万分之五算只需要付 5 万。这就是相当于用 5 万和 1 千万的差别,大大降低了中后台服务成本。赵治远:针对这些中后台服务,海峰科技提供哪些产品?林虹:首先,我们有最标准化的产品——估值。用户给我们交易数据,我们每天晚上帮它们估值。这类标准产品竞争对手也可以提供,比如招商、证券、国信、中信、国泰君安、中行等,我们靠低价取胜,价格能做到券商的一半。我们可以做到 T+0 估值。我们还提供定制化产品。比如,我们会对量化客户做归因分析,他们在一个产品线下可能有多个子策略和子投资经理,希望对子策略归因,即 A、B、C 策略对量化产品分别贡献了多少。因为我们的后台很强大,也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复杂项目基本开发 3 到 5 个工作日再进行一周测试,客户的报表就能上线。所有服务我们都按照市场价收钱,不会多收。比如券商提供标准服务的价格大概是千分之一,券商无法做的定制化产品,我们依然收千分之一。相当于客户付给我们和券商同样的钱,能得到双倍或三倍的服务。标品靠价格取胜。除了标品,还要能提供定制化服务。另外,我们会提供信息披露服务和对客户的 IT 支持服务。IT 支持服务包括通过客户中心,让我们的服务、报表传到我们客户的客户那一端。比如私募基金希望展示自己的 logo,我们就把系统跟私募基金的微信、网站对接,把我们的报表推送给私募基金的客户。我们还有对 FOF(Fund of Funds)投顾选择的支持和评级支持。我们的大数据分析平台采集了市场上所有的公开数据,加之购买的私募行业一级和二级数据,能进行各个纬度的分析。比如某个基金管理人的白名单有哪些,他选择投顾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看到他被谁白名单了,比如一个基金可能被某些银行的委外业务、某些基金专户白名单了,这家公司的风格是什么样,推测出这家私募目前所管理的容量和绩效。通过 FOF 的尽调平台我们可以让客户在挑选投顾时有更好的依据。赵治远:支持这些服务的主要技术平台是什么?林虹:海峰科技最有竞争力的的技术平台叫“蜂单百录”。除了行业标配的估值系统、TA 系统等,我们对国内外做买方市场的数据中心做了深度调研,然后对接了海外三家成熟的做买方市场数据中心的厂商,最后选定了 MIK——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最佳买方市场的数据中心和数据仓库提供商。这套系统非常成熟,对证券主数据、组合主数据、市场主数据的整合能力非常强。它支持客户的各种定制化需求,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量化、信息披露、绩效归因等各个纬度的分析,能做复杂的监管报表。以华龙证券为例,它是一家非常复杂的证券公司,它所在的华龙集团属于银监会又属于证监会,还属于私募基金协会,需要处理大量的不同的监管报表,所有这些都是跨组合、跨产品、跨系统的,蜂单百录都可以处理和对接。盼了十年的政策,第一个拿到牌照赵治远:为什么是在 2014 年底那个时间节点做这件事?宏观趋势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导致这件事成为可能,或变得更好?盼了 10 年之久的利好政策来了。林虹:2014 年 11 月 23 号,证监会公布了关于私募基金外包指引办法,这个法规对行业有跨时代的意义,意味着所有私募基金的数据终于可以走出自己的家门,走到外包机构的数据平台上。中后台的专家们期待这个政策太久了,我和我的朋友们期待了不下十年。这个政策的背景,一是跟整个政策监管的放松有关,二是资本市场多元化的改革。大形势倒逼了私募基金阳光化,它们不可能再靠三五个人的团队建 1 千万的中后台服务系统,所以在 2014 年 11 月 23 号出了私募基金外包指引,证监会下属的基金业开始接受机构的认证申请。监管的门打开了,我们第一批人就进来了。这与七十年代的美国非常相像。美国七十年代的 401(k) 计划激发了很多中小型投资机构、私募管理机构涌现,道富由此起家。在文件公布之前,监管部门就在行业内做过调查,问专家们愿不愿意做私募基金外包。这个活儿在大部分人看来是苦力工,但我们愿意。我们决定,只要政策一出我们就创业,做中国的第三方基金服务机构,也就是中国的道富银行。文件出来的第二天我们就找了天使投资。天使投资人有 3 个投资逻辑:第一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幅度加大;第二投资机构的碎片化,从 2014 年到整个 2015 年就有两万五千多家私募基金诞生;第三整个金融机构、金融人员成本在上升。这也让我们相信这门生意一定有前途。我们的团队都是从海外投行回来的。创始团队有 4 个人,我和 CTO 来自高盛的中后台。我最初在托管行业,后来去了高盛,离开时是高盛资管中国区运营负责人,负责交易、清算、估值、报表、TA 过户登记和 IT 需求管理。另外 2 位合伙人也有金融机构买方业务和 IT 经验。除了资本市场,靠专业知识、创业精神和愿做苦力工的稚拙,我们还赢得了监管部门的支持。2015 年 2 月 1 号窗口一打开,我们成为第一个获得第三方外包行政服务认证的机构。现在拿到牌照的公司也不多,我们了解到基金业协会的态度是,他们觉得第三方行政服务外包商应该是一个枢纽,理论上不会放很多牌照出来。赵治远:海峰的模式和传统的 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有什么差异?林虹:海峰模式和托管业或公募里的 BPO,有两点本质的不同。第一,传统的 BPO 是苦力型、劳动密集型行业,我们对 BPO 流程进行了改造,把原来的流水线作业变成区块服务,每个区块都有自己的专业性,通过区块的服务来管理业务流程,让系统支持各个区块,减少对人的依赖。第二,传统 BPO 只关注结果,我们用数据分析告诉客户结果背后的原因,提供更多的价值服务。赵治远:海峰科技所提供的服务,券商也能提供一些。而且因为它们具有和客户直接对接交易系统的功能,是否会垄断市场?海峰科技对于这些竞争对手的态度和打法是什么?林虹:券商确实得天独厚,占据着交易前端的优势。这是它的优势,也是挑战。因为它是交易和佣金驱动的,我们是服务驱动。未来的第三方资金中后台的服务,和交易的服务是不同的。包括美国在内,在基金行业发展初期,占领交易通道的券商可能会垄断整个中后台服务。但随着后台监管的要求和对中后台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中后台服务一定会从交易系统剥离,海峰就是提供交易体系之外真正数据服务的支持。券商占据着交易前端的优势。现在券商和我们是竞争对手,未来它们可能就是我们的客户,因为中后台服务一旦剥离,券商交易为王,我们是数据服务为王,会出现互补。这在美国早有先例,比如我的老东家高盛银行,它已经开始出卖中后台服务给道富银行。券商就挣交易的钱,中后台服务在最初可以当成附属品赠送给客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服务成本越来越高,这部分工作应该交给专业的成本更低的服务商来做。赵治远:从投资者角度呢?林虹:站在投资者的角度,选择专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可以保证投资者获得客观的准确的公允的信息。就像美国的麦道夫骗局之后,美国证监会要求资产管理人选择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估值,信息披露等服务。这个与中国基金业协会洪会长在 3 月 23 日的讲话精神一致——推动私募基金外包机构积极参与专业市场服务,保护投资者利益。投资人说伴随着基金业考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终于大部分人可以听得懂海峰做的事情了。峰瑞资本早在一年前就布局了海峰科技,未来也希望在基金业前中后台所有的服务中有更多的投资。我们盼望着和最专业、最敏锐的创业者一起,让中国的基金业变得更高效,为人们创造更多的财富。——赵治远版权归峰瑞资本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至其他公众号、网站、移动端 App,请与「峰瑞资本」联系获得授权。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关键词了解峰瑞资本的基金机制,以及峰瑞资本出品的行业报告、投资笔记:官方 BP 通道: 峰瑞资本只为 Top 5% 的创业者而生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峰瑞资本
馆藏&5565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t进入私募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