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企业收购与兼并或兼并中大型化工厂的吗

国内外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盘点2015年化工界的并购大事件
来源:石油工业论坛日
阅读次数:次
  近日,美国两大化工巨头陶氏化学公司和杜邦公司正式合并,这是化学界最大的兼并交易,新巨头总市值有望达到1300亿美元,仅次于巴斯夫,业内第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行业发展的规则,回顾2015年,一些大型多元化跨国化工企业加快业务重组步伐,众多化工企业选择剥离非核心业务、减少产能过剩及实现设施合理化,以求做大做强其核心业务,也有部分化工企业选择通过收购实现其业务转型。下面,为您一一盘点2015全球化工企业十大并购重组要闻。
  3月:帝斯曼剥离聚合物和复合树脂业务
  3月16日,荷兰帝斯曼集团(DSM)与CVC风险资本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创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将收购帝斯曼的聚合物中间体(用于生产尼龙和塑料的己内酰胺和丙烯腈)和复合树脂业务。CVC拥有新公司65%的股份,DSM持有剩余股份;新公司共有员工1950名,预计年销售额超过20亿欧元。DSM首席执行官谢白曼表示,新公司将在CVC的领导下独立运转,DSM则将重点集中在提升营养配料和性能材料等业务上。
  3月:德国赢创工业考虑收购科莱恩公司
  据外媒报道,德国赢创工业公司正考虑收购科莱恩公司,该交易的价值约73亿瑞士法朗(75.9亿美元)。该交易将打造一家价值200亿欧元(218亿美元)的特种化学品巨头。科莱恩公司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61.2亿瑞士法朗。报告称,在市场传出可能收购的消息后,科莱恩公司股价当天开盘上涨近10%达到19.8瑞士法朗/股。报告称,两家公司正在进行谈判,但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报告称,过去的几个月以来,赢创工业公司已经评价实施一次重大的收购交易,收购目标短名单包括科莱恩、英国禾大和帝斯曼公司。
  4月:三井化学与韩国SKC聚氨酯业务合并
  三井化学日宣布与韩国石化巨头SKC就整合用于汽车和家电产品的聚氨酯材料业务达成共识。两家公司将剥离该业务,原计划于2015年4月成立新公司。在亚洲和欧美扩大销售渠道。2015年度的销售额有望达到1800亿日元左右,力争20年度将销售额提高30%,提高至约2400亿日元。新公司将由两家公司对半出资。员工规模约为650人,三井化学将委派150人左右。聚氨酯材料被广泛用于汽车的内装材料。将面向日韩的汽车厂商发挥优势。将通过结合三井化学在亚洲的销售网和SKC在欧美的销售网,在全球提高销售能力。两家公司将活用本公司的原料,提高成本竞争力,与德国拜耳、美国陶氏化学和中国厂商等全球巨头相抗衡。2000年之后,受中国厂商增产影响,聚氨酯材料市场陷入供给过剩,供需平衡出现恶化。三井化学今年2月宣布关停日本国内工厂的聚氨酯材料生产设备,开始调整生产体制。此次力争通过与SKC成立新公司进一步强化盈利能力。
  5月:英力士与索尔维建聚氯乙烯合资公司
  5月7日,欧洲化工企业苏威(Solvay)和英力士(Ineos)宣布,双方已经签署了一份意向书,计划合并双方聚氯乙烯资产。据专家介绍,英力士和苏威正试图合并其业务,分别占欧洲760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的24%和20%。KemOne公司占12%,Vinnolit占11%,信越占9%,Vestolit占6%和Borsodchem5%。此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公司。英力士公司和索尔维公司的合资企业将创造欧洲迄今为止最大氯碱-乙烯基树脂企业。两家公司给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补救计划,拟议的合并将排除一些生产设施,以赢得反垄断批准。业界预计,到2018年欧洲乙烯基树脂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英力士-索尔维合资企业将占到预期670万吨/年产能的50%,Vinnolit占12%,KemOne公司和信越各有10%,Vestolit占7%,Borsodchem占6%和Anwil5%。另外,到2017年12月,欧洲的约3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31家汞电解技术的氯碱厂需要改造成离子膜技术。业界预计约有100万吨/年这种能力将被关闭。
  6月:日本七家改性PP塑料厂家合并为四家
  据塑化业者表示,日本7家PP厂商今年内可能合并为4家,以提高竞争力。合并情况为:(1)三井、住友合并为Sumitomo-Mitsui(已合并);(2)Idemitsu(初光)与Tokuyama(德山)合并;(3)MontellSDKSunrise与JapanPolychem、ChissoPetrochemical公司可能合并(窒素石化);(4)GrandPolymer等合并。不过即使日本国内7家PP厂合并成4家,对远东区整体PP市场影响可能相当有限,业者表示,日本PP内销比率高达9成,外销数量并不高,其国内PP厂商减少,对降低日本国内PP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比较有利,但对国外影响不大。日本这7家PP厂也是由原先14家PP厂合并而来,日本PP年产能一直维持在290万吨左右,即使现在只剩下4家公司,产能也无明显变化。
  7月:索尔维55亿美元巨资收购美国复合材料企业
  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化学品生产巨头索尔维公司宣布,计划以55亿美元收购美国复合材料生产商Cytec Industries Inc.公司。该公司专注于航空复合材料,但索尔维在汽车OEM和一级供应商中的强势地位,有望催生轻型汽车复合材料的新应用。2014年,Cytec公司与两家德国公司进行了交易,与复合材料开发商C-Con Holdings GmbH公司合作推广车用碳素纤维增强塑料,并与丙烯酸纤维生产商Dralon GmbH公司合作开发碳素纤维生产的低成本途径。Cytec公司成立于1993年,当时该公司从American Cyanamid Co.公司中剥离,后者是一家美国工业经营集团,在1980年代是美国100大制造企业之一。AmericanCyanamid公司曾拥有众多品牌,如Formica、Centrum、Old Spice和Pine-Sol。这家现已解散的公司的其他部分分别卖给了辉瑞、巴斯夫和宝洁公司。
  9月:拜耳材料科技更名重构成Covestro(科思创)
  2014年9月,拜耳集团宣布,计划将拜耳材料科技拆分剥离,组建成立一个完全自主运营的公司。时隔仅一年,今年9月1日,启用新名字的科思创(Covestro)集团正式脱离拜耳集团母体,在经济和法律上实现独立,并于10月6日在法兰克福证交所挂牌正式上市。科思创产品主要为用于生产高品质聚氨酯泡沫的原材料等。2014年,其在全球销售额达117亿欧元,是世界最大的聚合物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拥有30个生产基地。
  12月:沙特公司整合北美业务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表示将合并其三大科技创新业务到位于Selkirk的工厂设施。公司将关闭位于Pittsfield的聚合物加工研发中心。迁移有望于2017年完成。公司科技创新部执行副总裁AwadhAl-Maker表示&一体化不仅推动高效,而且它集成材料科学,工程加工及研发应用一起建立一个协同环境从而领先创新突破。&而其副总裁ThierryMaterne则表示&合作的研发环境有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便于客户选择,也加快了我们的开发周期。&
  12月:中国化工集团将报价2860亿元收购先正达
  据财经新闻和证券交易信息网站Benzinga报道,先正达股价周三大涨7.82%至78.48美元,受杜邦和陶氏化学可能合并的刺激,投资者推测先正达可能成为化工业下一个大型并购的目标。该消息人士称,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正考虑收购先正达,最早可能将在本周五以前对外宣布这项交易。据预计,这项交易的价值将会达到440亿瑞士法郎(约合445亿美元,或2860亿元人民币),超过此前报道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11月中旬向其发起的420亿美元收购要约的价值。该消息人士还补充道,汇丰银行是正在致力于这项交易的顾问之一。在先正达于11月12日拒绝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第一份收购要约以后,彭博社曾报道称双方可能将在&几周星期以内&达成一项协议。 业内专家安琪&塞策(Angie Setzer)称,她预计最终收购先正达的要么是孟山都,要么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她解释道,与孟山都相比,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收购先正达&从反垄断角度来说将面临小得多的障碍&。另外她还补充道,先正达也可能更希望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新的客户基础。在8月份,孟山都撤回了对先正达的460亿美元现金加股权收购要约,原因是其要约价格未能达到先正达的标准。
  12月11日陶氏和杜邦合并 市值1300亿巨无霸诞生
  12月11日,美国化工业巨头杜邦公司和陶氏化学公司11日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将被命名为陶氏杜邦公司,双方各持50%的股份,总市值约1300亿美元。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 QQ:。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
本周阅读榜
电话:025-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花园路8号4号楼415室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技术支持:
电话:025-手机: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微信二维码
//A0广告位滚动Page Not Found
Page Not Found
Sorry, but the page you were trying to view does not exist.2015年度全球化工企业并购大盘点-中国化工设备网
盘点,2015,化工企业,化工收购,化工盘点,化工新闻,2015年度全球化工企业并购大盘点
2015年伴随着全球经济市场波动,各行业都难免面临抉择,化工行业也同样发生了诸多变化。继2014年全球化工并购达到创纪录的108宗之后,强劲的并购势头延续至2015年。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行业发展的规则,回顾2015年,一些大型多元化跨国化工企业加快业务重组步伐,众多化工企业选择剥离非核心业务、减少产能过剩及实现设施合理化,以求做大做强其核心业务,也有部分化工企业选择通过收购实现其业务转型。本期专题,为您盘点2015年度全球化工企业收购要闻。
  云贵川三大基础化工国企集体重组
  云天化作为国内大型磷肥企业,生产主要还处在农用级。高端产品方面国内长期以来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或小型中试阶段。因而,云天化除了通过定增融资让以色列化工持股15%外,还与之组建合资公司,使用以色列化工的精细磷化工相关技术。
  圣济堂收购赤天化集团,成为赤天化实际控制人,则是为注入医药类资产铺平道路,也看好后者在尿素、甲醇和医药物流领域的发展前景。本次收购将进一步优化赤天化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集团母公司全面脱困,继续做大做强赤天化集团特别是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化工和医药业务。川化控股将泸天化的控股权无偿划转给泸天化集团,同时将煤化工相关资产和负债一并转给后者。
  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旗下川化股份与泸天化相继公告分块搞活的重组计划,据了解,泸天化集团将被划转至泸州市,由泸州市主导下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
印度公司收购杜邦dymel牌号HFC-134a医药推进剂业务
印度领先HFC制冷剂制造商srf公司日前宣布以2000万美金现金收购了杜邦(dupont)的全球HFC-134a医药推进剂业务。该协议1月1日起成效,杜邦将把dymel过渡给srf,并且为srf建立标准医药级HFC-134a生产工厂提供技术支持。在srf的生产设备得到许可之前,杜邦将为srf提供产品。之后srf将成为HFC-134a全球少有的供应商之一。
劳士领收购HPT扩大医药包装市场影响力
全球塑料加工商劳士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r?chling engineering plastics)通过收购德国模塑商hpt hochwertige pharmatechnik,扩大了自身在医药包装市场中的影响力。
该公司的汽车业务部门也在对一家工厂进行扩张,以满足宝马公司需求的增长。
阿科玛完成对世界第三大粘合剂公司波士胶的收购
 日,阿科玛正式完成对世界第三大粘合剂公司——波士胶的收购。此次收购不仅是集团发展过程中的新里程碑,更彰显了阿科玛致力于成为世界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和高新材料制造商的坚定决心。波士胶的增长前景和两家公司之间的高度互补将保证这一高增值项目获得可持续的成功。在粘合剂市场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波士胶的发展步伐及其与阿科玛集团之间的协同效应将助力阿科玛不断强化业务表现,以及更好地顺应经济环境变化。
 波士胶收购项目的融资工作于2015年年初顺利完成。阿科玛此次共发行了7亿欧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1.5%。除此之外,集团还于2014年10月发行混合债券,并于2014年12月完成股本增资。
 成功收购波士胶后,阿科玛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76亿欧元,集团的全球员工总数将会增加至约19,000名。
美国化工企业格雷斯将分拆上市
 美国高性能特种化学品和材料制造商格雷斯公司(W.R.Grace)2月5日宣布,将公司分拆为快两个独立的实体并上市,预计将在12个月内完成。
 其中一家公司暂名为新格雷斯,包含催化剂和材料技术,预计每年销售额18亿美元;另一家公司NewGCP,主要经营建筑产品业务和包装业务,预计每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
  金瑞矿业拟25亿元收购明利化工
  金瑞矿业力图通过多元化收购提升资产含金量。公司3月17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25亿元收购明利化工100%股权,从而进入磷化工行业。通过收购庆龙锶盐和明利化工,从而进入磷化工和锶盐行业,进一步丰富公司的盈利增长点,多元化产业布局降低了业绩波动风险。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实现从传统上游煤炭资源型企业向中下游化工产业转型。
帝斯曼剥离聚合物和复合树脂业务
  3月16日,荷兰帝斯曼集团(DSM)与CVC风险资本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创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将收购帝斯曼的聚合物中间体(用于生产尼龙和塑料的己内酰胺和丙烯腈)和复合树脂业务。CVC拥有新公司65%的股份,DSM持有剩余股份;新公司共有员工1950名,预计年销售额超过20亿欧元。DSM首席执行官谢白曼表示,新公司将在CVC的领导下独立运转,DSM则将重点集中在提升营养配料和性能材料等业务上。
德国赢创工业考虑收购科莱恩公司
据外媒报道,德国赢创工业公司正考虑收购科莱恩公司,该交易的价值约73亿瑞士法朗(75.9亿美元)。该交易将打造一家价值200亿欧元(218亿美元)的特种化学品巨头。科莱恩公司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61.2亿瑞士法朗。报告称,在市场传出可能收购的消息后,科莱恩公司股价当天开盘上涨近10%达到19.8瑞士法朗/股。报告称,两家公司正在进行谈判,但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报告称,过去的几个月以来,赢创工业公司已经评价实施一次重大的收购交易,收购目标短名单包括科莱恩、英国禾大和帝斯曼公司。
日本兄弟工业宣布收购英国工业印刷机巨头
日本兄弟工业公司(brother industries)宣布已就收购英国工业印刷机巨头"多米诺标识科技公司"(domino printing sciences plc)达成协议。预计收购额约1890亿日元(10.3亿英镑)。这是兄弟集团历来并购案中最大的一笔。多米诺主要生产在塑料瓶及饮料罐上打印生产日期等的印刷机,拥有能对工厂流水线上大量生产的商品进行印刷的技术。
舒尔曼收购特种塑料生产商citadel plastics
美国塑料材料供应商舒尔曼公司(a.schulman)的收购浪潮达到历史顶点,该公司刚刚以8亿美元收购美国改性和复合材料生产商citadel plastics。
citadel的年营收为5.25亿美元,共21座生产基地,1200名员工,其中17座工厂在北美。该公司是由芝加哥私募股权投资公司wind point partners在2007年创建,成立后进行了多次收购,后来在2012年被转手给加州私募公司hggc。
壳牌470亿英镑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
 "4月8日,英荷皇家壳牌公司宣布,它已同意以470亿英镑(约合70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BG)。收购完成后,新公司将接近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商美国埃克森美孚。
 两家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壳牌将以将现金加股票的支付方式收购。每股BG股票收购价为1350便士,比90天的平均交易溢价大约百52%。壳牌还计划期间,至少回购250亿美元的股票。
 壳牌表示,这笔交易将使公司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提升25%。还使壳牌获得更有发展前景的新项目,特别是在澳大利亚非常规天然气和巴西的深水天然气领域。
 路透社称,这是2000年初以来首宗石油业超大规模并购案,两家企业将扩大在天然气生产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并缩小与全球最大石油企业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的差距。BG和壳牌市值分别为460亿美元和2,020亿美元,艾克森美孚则为3,600亿美元。
三井化学与韩国SKC聚氨酯业务合并
三井化学日宣布与韩国石化巨头SKC就整合用于汽车和家电产品的聚氨酯材料业务达成共识。两家公司将剥离该业务,原计划于2015年4月成立新公司。在亚洲和欧美扩大销售渠道。2015年度的销售额有望达到1800亿日元左右,力争20年度将销售额提高30%,提高至约2400亿日元。新公司将由两家公司对半出资。员工规模约为650人,三井化学将委派150人左右。聚氨酯材料被广泛用于汽车的内装材料。将面向日韩的汽车厂商发挥优势。将通过结合三井化学在亚洲的销售网和SKC在欧美的销售网,在全球提高销售能力。两家公司将活用本公司的原料,提高成本竞争力,与德国拜耳、美国陶氏化学和中国厂商等全球巨头相抗衡。2000年之后,受中国厂商增产影响,聚氨酯材料市场陷入供给过剩,供需平衡出现恶化。三井化学今年2月宣布关停日本国内工厂的聚氨酯材料生产设备,开始调整生产体制。此次力争通过与SKC成立新公司进一步强化盈利能力。
朗盛公司业务重组合成橡胶业务
  朗盛2014年8月公布了包含三个阶段的业务重组计划。第一阶段已基本完成,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削减约1000个职位,其中500个在德国行政部门,另外500个职位在德国以外地区。因此自2015年年底起朗盛每年将节省1.2亿欧元开支,2016年年底之后每年将节省1.5亿欧元开支。
  当前,朗盛正在着手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橡胶)和钕系聚丁二烯橡胶(Nd-PBR)业务进行重组。2015年年底前,将关闭德国马尔7万吨/年三元乙丙橡胶生产线,并削减120个工作岗位。
  规模小、能源和原料成本高是关闭马尔生产线的主要原因。
英力士与索尔维建聚氯乙烯合资公司
  5月7日,欧洲化工企业苏威(Solvay)和英力士(Ineos)宣布,双方已经签署了一份意向书,计划合并双方聚氯乙烯资产。据专家介绍,英力士和苏威正试图合并其业务,分别占欧洲760万吨/年聚氯乙烯产能的24%和20%。KemOne公司占12%,Vinnolit占11%,信越占9%,Vestolit占6%和Borsodchem5%。此外,还有许多小规模的公司。英力士公司和索尔维公司的合资企业将创造欧洲迄今为止最大氯碱-乙烯基树脂企业。两家公司给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补救计划,拟议的合并将排除一些生产设施,以赢得反垄断批准。业界预计,到2018年欧洲乙烯基树脂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英力士-索尔维合资企业将占到预期670万吨/年产能的50%,Vinnolit占12%,KemOne公司和信越各有10%,Vestolit占7%,Borsodchem占6%和Anwil5%。另外,到2017年12月,欧洲的约300万吨/年生产能力的31家汞电解技术的氯碱厂需要改造成离子膜技术。业界预计约有100万吨/年这种能力将被关闭。
拜耳材料科技更名为Covestro计划最迟2016年中上市
拜耳宣布其业务集团材料科技将自日起启用新名称Covestro。拜耳集团计划最迟于2016年中将Covestro上市。去年9月,集团宣布了拜耳材料科技的独立计划。
新名称Covestro由几个词意组合而成,它们代表着新公司的全新形象。字母C和O取自英文"合作(collaboration)"一词,VEST寓意公司在最先进生产设备上的大力投资(investment)。最后的字母组合STRO,诠释着公司的雄厚实力(Strong)——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卓越的员工团队。
唐佩德表示,独立后的新公司将被赋予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自主追求它的商业目标。"公司将获得独立的发展平台,我们将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良好的产业动态,以及一流的资产基础,包括领先的加工技术、高价值的特殊化学品业务,以及技艺精湛且积极进取的优秀员工团队。"
佰利联收购龙蟒钛业跻身世界前四
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佰利联)6月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募资不超过102.6亿元。其中,90亿元用于收购四川龙蟒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龙蟒钛业)100%股权。龙蟒钛业和佰利联的钛白粉产能在国内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两公司合并后合计产能将达56万吨,跻身亚洲第一,成为全球第四大钛白粉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钛白粉行业两大生产企业合并,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标志着行业整合进一步提速。在环保政策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钛白粉企业整合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佰利联表示,佰利联已与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蟒集团董事长李家权、西藏龙蟒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拟以90亿元收购其持有的龙蟒钛业100%股权。
据交易预案和公开信息,龙蟒钛业钛白粉产销规模居国内首位,2014年产能30万吨,实际产量29.78万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佰利联2014年的产量达到19.48万吨,且公司6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即将正式投产,二者整合完成后,合计年产能将达到56万吨,规模在国内乃至亚洲占据绝对龙头地位,并成为仅次于杜邦、亨斯迈、科斯特(Cristal)等国际企业的全球第四大钛白粉企业。
日本七家改性PP塑料厂家合并为四家
据塑化业者表示,日本7家PP厂商今年内可能合并为4家,以提高竞争力。合并情况为:(1)三井、住友合并为Sumitomo-Mitsui(已合并);(2)Idemitsu(初光)与Tokuyama(德山)合并;(3)MontellSDKSunrise与JapanPolychem、ChissoPetrochemical公司可能合并(窒素石化);(4)GrandPolymer等合并。不过即使日本国内7家PP厂合并成4家,对远东区整体PP市场影响可能相当有限,业者表示,日本PP内销比率高达9成,外销数量并不高,其国内PP厂商减少,对降低日本国内PP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比较有利,但对国外影响不大。日本这7家PP厂也是由原先14家PP厂合并而来,日本PP年产能一直维持在290万吨左右,即使现在只剩下4家公司,产能也无明显变化。
三菱化学化工业务合并重组整合
  三菱化学控股公司7月16日宣布企业重组,将三菱化学、三菱人造丝、三菱树脂3家公司的化工业务进行合并,之后再进行部门重组。
  面对世界工业格局剧变,三菱控股公司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决定于2015年中期进行重组整合,预测新公司2017年4月开始营业。
索尔维55亿美元巨资收购美国复合材料企业
  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化学品生产巨头索尔维公司宣布,计划以55亿美元收购美国复合材料生产商Cytec Industries Inc.公司。该公司专注于航空复合材料,但索尔维在汽车OEM和一级供应商中的强势地位,有望催生轻型汽车复合材料的新应用。2014年,Cytec公司与两家德国公司进行了交易,与复合材料开发商C-Con Holdings GmbH公司合作推广车用碳素纤维增强塑料,并与丙烯酸纤维生产商Dralon GmbH公司合作开发碳素纤维生产的低成本途径。Cytec公司成立于1993年,当时该公司从American Cyanamid Co.公司中剥离,后者是一家美国工业经营集团,在1980年代是美国100大制造企业之一。AmericanCyanamid公司曾拥有众多品牌,如Formica、Centrum、Old Spice和Pine-Sol。这家现已解散的公司的其他部分分别卖给了辉瑞、巴斯夫和宝洁公司。
远东石化破产清算PTA行业加速洗牌
作为原本国内PTA行业(化工行业,主要生产PET即聚酯)五大生产商之一,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也曾是这片工业区里炙手可热的企业,然而随着7月底该公司申请破产清算,这家几度沉浮的明星企业或将在这个高温的夏天走向绝对的清冷。
这样一家PTA龙头企业,如何走到破产边缘?远东石化方面表示,由于国内PTA产业投资过热,化纤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效益普遍下滑,特别是国际油价下跌引起了PX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较大波动,PTA价格持续下降,造成行业性亏损;同时,远东石化的部分设备陈旧老化,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加上负债率高、财务成本大,造成了企业现金流严重短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难以维持,于3月23日被迫停产。企业停产后,当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先后接洽了多家意向战略合作企业。但由于PTA行业形势依然严峻,产品与原料差价远低于生产成本,无法转贷付息,未能与有关企业达成一致的托管方案。
科慕公司独立上市完成与杜邦公司的拆分工作
在钛白科技、氟产品和特殊化学品领域拥有领先市场地位的全球化学公司TheChemoursCompany科慕公司(简称"Chemours""科慕")(NYSE:CC)近日宣布完成与杜邦公司(DuPont)的拆分工作,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上市公司。该公司的普通股将于今天以"CC"为代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开始交易。
科慕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kVergnano先生表示:"科慕公司是一家拥有200年历史根基的新公司。基于杜邦公司丰富的历史传承,我们拥有稳固的行业领导地位和创新机制。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为我们在全球的业务增添更多的能量与活力。一直以来,我们的企业因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具有世界一流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且不断开创先进的市场应用方案而知名世界。我们有最优秀的员工,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行业经验、扎实的化学以及工程学知识为全球5000多家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PPG工业完成对美国涂料制造商IVC工业涂料的收购交易
  日,美国匹兹堡市--PPG工业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PPG)于今日宣布完成对IVC工业涂料公司的收购计划。IVC工业涂料公司是美国特种粉末和液体涂料制造商,2014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IVC公司总部位于印第安纳州巴西市,主要从事工业领域的粉末和液体涂料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面向各类工业领域,其业内领先的涂料产品已成功用于金属办公家具、材料处理和存储产品、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工业容器、小家电及打印机、服务器、视听设备等电子产品。IVC目前拥有300多名员工,在美国经营五家工厂(两家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巴西市,另外三家分别位于密歇根州的格兰德港,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和亚利桑那州的卡萨格兰德)。
滨海新区161家危化企业面临关闭转产汉沽渤天化工已停产待搬迁
新区有9家企业纳入市政府重点整治企业范围,这9家重点整治企业的整治方案均已制定完成。其中,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中海油服化学有限公司已制定搬迁方案,计划搬迁至南港工业区;中石化天津销售分公司善门口油库根据最新关于安全距离的有关标准适用意见,已恢复生产经营,下一步将组织搬迁;天津中化滨海物流公司、天津港中化危险品物流有限公司按照危险品货物"只出不进"的工作要求,已完成90%以上的危险品清运工作,其中,高危化学品已基本清理完毕,下一步将组织搬迁,现阶段已拟定了过渡期间的经营方案;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西作业区渤西油气处理厂已在南港工业区建成陆上新址;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由市有关部门和渤化集团组织制定搬迁改造方案,其中,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第四季度完全停车;天津大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将根据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改造方案,落实搬迁工作。
中石油已重组天然气业务迈出改革第一步
11月27日,据FT中文网报道,中国最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简称中石油)已重组其天然气业务,从而向着各方等待已久的改革迈出试探性的第一步,最终有望在中国创建一家输气管道垄断企业。
中石油是国有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的上市子公司。该公司表示,将出售其在三条中亚大型输气管道所持股份、其城市燃气分销业务,以及6个地下储气设施,这笔资产重组交易价值至少30亿美元。
这家上市公司在上述管道所持股份将以150亿至155亿元人民币(合23亿至24亿美元)出售给国有的资产控股公司——中国国新控股(China Reform Holdings)。
陶氏化学与杜邦达成合并协议
  北京时间12月14日路透报道,陶氏化学(DowChemical)和杜邦(DuPont)两大化工巨头同意以全股票方式合并,此宗交易规模达1,300亿美元。
  之后将分拆成三家单独的企业。此举让维权投资者感到高兴,并可能引发行业整并潮。这是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之一,将允许陶氏化学与杜邦根据各自业务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资产。陶氏和杜邦联合后,价值超过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约1300亿美元。这也将成为历史上化工行业最大并购。资料显示,美国这两家企业历史悠久,分别创立于1802年和1897年。
沙特公司整合北美业务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表示将合并其三大科技创新业务到位于Selkirk的工厂设施。公司将关闭位于Pittsfield的聚合物加工研发中心。迁移有望于2017年完成。公司科技创新部执行副总裁AwadhAl-Maker表示"一体化不仅推动高效,而且它集成材料科学,工程加工及研发应用一起建立一个协同环境从而领先创新突破。"而其副总裁ThierryMaterne则表示"合作的研发环境有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便于客户选择,也加快了我们的开发周期。"
2015年已过去,寻求增长的需求和现金积累成为化工企业实施交易的驱动力。另外,低成本债务融资和闲置资金也将促进金融买家增加并购交易。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持续不稳也加剧全球化工并购活动,化工企业期望通过业务并购实现业务的增长。展望2016年,化工行业的发展之路必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并购仍将是2016年的主旋律,通过市场整合,化工行业才能在疲软中孕育新的生机,为下一轮的高速增长铸造基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00209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兼并与收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