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合伙企业股权分配怎么分配才算合理

60%的企业毁于股权分配
2015年下半年,我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万人瞩目的“万宝之争”,即宝能系在二级市场通过举牌方式增持万科的股票而成为第一大股东。(一)多人合开公司怎么选择法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先了解公司的法人是怎么定义的。公司法人: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有独立的财产,能够依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组织。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其以法人代表的身份进行的民事行为所承担的责任都由法人承担,但行使与法人代表身份无关的民事行为而承担的责任由自己承担;法人代表行使代表权违反法律法规、存在过错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概括说来,法人代表权利大、责任大,对公司至关重要。
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的条件如下:1.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不得有法律规定的禁止性情形。例如: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等情形。
2.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要满足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是必须在公司内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这些核心管理职务,其二是年满18周岁。
满足以上条件的都可以担任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由三分之一以上的股东同意后就可以担任。
(二) 应如何分配股权来避免潜在的风险?回答这个问题前,小编先举一个现实的例子,这也是创业公司常见的股权纠纷:
一个创业公司有3个合伙人,A、B、C。A出30万,B出40万,C出30万。并约定出多少钱占多少股(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这么约定的),公司开展几年后,A和B、C闹不和,不干了,于是出了问题,当时A出30万占了公司30%的股份,怎么办?退股?A当然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第一,这30%的股份是自己真金白银花30万买的,退不退决定权在我;第二,《公司法》和公司章程都没规定股东离职还要退股,退了,不合法。
然后,B和C傻了,他们确实没理由把A的股权收回来!但是,万一后期公司做大,值钱了,A跑回来讲这个公司30%是自己的,怎么办?最后,创始人内部陷入无穷尽的扯皮大战, B和C一看股权纠纷光扯皮解决不了问题,就干脆想了个“破罐破摔”的法子:另开一家公司,赔钱的事交给老公司去做,赚钱的事由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做。结果,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搞成转移公司资产,甚至成为刑事犯罪!结局可想而知,公司走向灭亡,创业宣告失败。
对于大部分创业团队,股权分配的方式都和上述事例差不多,特点就是:合伙人简单的出钱持股,没有计划未来会不会继续参与这个项目;股权只有进入机制,没有调整机制,也没有退出机制。
给大家分享下创业初期的关键问题——股权分配和退出。
在分享股权分配之前,先看看大企业股权是怎么分配的:
1.股权分配①股权分配要达到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如何利用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如何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取更多资源。②股权分配一定要创业初期指定好:许多创业公司大致都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带着满腔热血拼命干,都是兄弟什么都好商量,不会太意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公司里可以看到的价值越来越大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形成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预期的情况,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③股权分配机制:在创业早期进行股权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保证股权结构设计能够方便后期融资、后期人才引进和激励。当有投资机构准备进入时,投资方一般会要求创始人团队在投资进入之前在公司的股权比例中预留出一部分股份作为期权池,为后进入公司的员工和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预留,以免后期稀释投资人的股份。这部分作为股权池预留的股份一般由创始人代持。而在投资进来之前,原始的创业股东在分配股权时,也可以先根据一定阶段内公司的融资计划,先预留出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后续融资,另外预留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持续吸引人才和进行员工激励。原始创业股东按照商定的比例分配剩下的股份,股权池的股份由创始人代持。
④股权绑定: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道理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大家做出来的,当你到一个时间点停止为公司服务时,不应该继续享受其他合伙人接下来创造的价值。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然后逐年兑现一定比例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
按照经验来讲,创始人应当具备极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并集中指挥,使整个团队的执行保持高效;不建议树立多核心的创始人结构,否则,团队的股权分配和协调配合将会变得十分低效,目前常见的企业股权结构有3种形式:
第一种,绝对控股型。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三分之二以上,即67%的股权,合伙人占18%的股权,预留团队股权15%;该模式适用于创始人投钱最多,能力最强的情况。在股东内部,绝对控股型虽说形式民主,但最后还是老板拍板,拥有一票决定/否决权。
第二种,相对控股型。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51%的股权,合伙人加在一起占34%的股权,员工预留15%的股权。这种模型下,除了少数事情(如增资、解散、更新章程等)需要集体决策,其他绝大部分事情还是老板一个人就能拍板。
第三种,不控股型。这种模型的典型分配方式是创始人占34%的股权,合伙人团队占51%的股权,激励股权占15%。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合伙人团队能力互补,每个人能力都很强,老大只是有战略相对优势的情况,基本合伙人的股权就相对平均一些。
2.股权退出①提前约定退出机制。提前设定好股权退出机制,约定好在什么阶段合伙人退出公司后,要退回的股权和退回形式。创业公司的股权价值是所有合伙人持续长期的服务于公司赚取的,当合伙人退出公司后,其所持的股权应该按照一定的形式退出。一方面对于继续在公司里做事的其他合伙人更公平,另一方面也便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②股东退出,股权回购。退出的合伙人的股权回购方式只能通过提前约定的退出,退出时公司可以按照当时公司的估值对合伙人手里的股权进行回购,回购的价格可以按照当时公司估值的价格适当溢价。
③设定违约。为了防止合伙人退出公司但却不同意公司回购股权,可以在股东协议中设定高额的违约金条款。
以上是对于股权分配退出的相关建议,为了公司更长久的发展,股权的分配和退出要在企业成立初期设计好,一个合理的股权分配才有助于企业的后期发展。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新创企业中股权分配的实质_中华文本库
( )正确答案: √ 3 新创企业中股权分配的实质是:()。 A、成员获得更多物质利益 B、将团队与企业共呼吸共命运 C、体现创始人的慷慨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
单选题(题数:30,共 30.0 分) 1 新创企业团队磨合中最严重的冲突是:()。...我的答案:D 24 新创企业中股权分配的实质是:()。 1.0 分 ? A、成员获得...
利益 A 6【单选题】(2 分) 创业精神的本质是()...创业时( A.平均分配股权不是好的办法 B.股权应该...责任公司又称“一人有 限公司” (但公司名称中不...
客户粘性答案:B 14 通常情况下股权不应该分配给()...以上都是答案:D 26 创新创业与发明本质的区别在于:...赚钱答案:BD 10 下列哪些是新创企业初期管理中面临...
国家通过国有资本的退出或进入来进行调节的实质是...制度变迁结合已完成 1 为了避免股权过于集中所成立的...? B、公有制下企业高管也应依靠所有权进行分配。 ...
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利是实质性权力而不是保护...发行方对权益工具持有方的分配应作利润分配处理,发放...公司 40%、30%、20%、和 10% 的股权,公司章程...
[题号:Qhx011257] 正确答案:B 4、实质性权利,是指持有人在对相关活动进行...(顺销)应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 投资收益;贷:期初未分配利润[题号:Qhx01...屌丝创业如何维系强大执行团队——白手起家的动态股权分配机制_36氪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corp_
地方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1. 新融资求报道 2. 新公司求报道 3. 新产品求报道 4. 创投新闻爆料
36氪APP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踏得网: 发现和展示WEB魔法
新创企业短期顾问和长期员工的股权额度权衡
原文翻译发表在(Techbrood.com),文章原作者是加州旧金山湾地区的著名风投、新创企业融资和法律顾问。客户经常问我应该给顾问多少股权是合适的,这是个多层次的问题值得多说一点,下面是我的思考,依循我对于处于创业早期的新创公司的基本规则。低价值建议(Low Value Proposition)– 对于公司以及顾问大部分新创公司资金都很有限;很多公司在商业模式,财务,销售策略方面从顾问那里受益颇多。这些公司想要答谢顾问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知识。同时希望某种程度的奖励行为能够鼓励顾问对公司业务进行持续的帮助。与此同时,大部分顾问只有有限的精力,只能够提供短期的咨询。除此之外,新创公司投资风险巨大而对顾问级别的股票回报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我一开始得到1%的股权配额,到上市前这通常会被稀释到0.1%的样子,如果我想得到一万元,那么市值得达到一千万。那么情况是这样的,对起步公司短期有很大的帮助,但大部分情况下对于顾问的回报寥寥。
所有人都需要顾问,幸运的是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他人,但需要意识到背后的原则并非只是经济层面。也会有人偶尔从中得到巨大的利益,但这不会是通常的情况。究竟该给予顾问多少股权才是合适的我是个规则导向的人,尤其是关乎股权。在这方面我的规则是顾问应该得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股权并且符合资本表框架。典型的起步阶段资本表看起来应该是下面这样:* 创始人占比60 – 80%(视投资、合作情况而定)* 种子投资占比15 – 33% (视投资数额而定)* 员工和顾问的股权池子占比15%把顾问放在股权池子中,然后比较他们和员工的贡献。股权授予小于0.5%很快将变得毫无意义,我很少看到有公司低于这样的比例,但授予顾问的股权数量应该和员工进行对比。如果首席工程师得到2%,而做出一些介绍,并建议对销售渠道发展的人也得到2%,那么这些介绍和建议应给予公司很关键的指引。顾问权益是“小费”,不是全款这里肯定有一个行为需要权衡:顾问的短期帮助需要和团队全职成员的长期贡献。通常如果授予短期顾问较大的股权份额,最终会导致对长期团队持续奋斗的不公平。对待这种情况,我最喜欢的方式是把授予顾问的股权当作是在一家餐厅消费的小费,不是完整的用餐付款单。有时,顾问为其全部付出得到现金方式的奖励,有时得到的回报是非物质层面的商业信誉和助人成功的荣誉感和满足感。反映这种情况的股票奖励计划需要在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的贡献上做到最好。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阅读本文耗时:
提问仅需 1 分钟,律师在线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股权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