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熔断”暴露股市熔断什么意思哪些“症结”

开年“熔断”暴露股市哪些“症结”
1月4日,股民在河北省邯郸市一证券交易厅关注股市行情。新华社发
A股指数熔断机制推出的第一天便登场亮相。1月4日,2016年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暴跌,沪深300指数在午后跌幅扩大至5.05%,触发熔断机制;恢复交易后跌幅扩大至7%,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A股熔断机制首日就触发熔断,究竟是情理之中还是反应过度?“熔断”对股指作用是平复波动还是加剧恐慌?从中又暴露出股市哪些“症结”?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1月4日,两市暴跌。午后13时13分,沪深300指数跌幅5.02%,首次熔断机制启动停市15分钟;13时28分开始后千股跌停,沪深300指数直线下挫跌7.02%,触发二次熔断,A股提前休市。
“新年股市开市就出现了熔断机制的适用,既出乎市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的是没想到熔断机制在实行第一天就发生作用,投资者显然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所谓情理之中则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暴涨暴跌、大起大落的情况一直反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熔断机制发生也不足为奇了。”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看来,熔断机制的首次适用,其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推动中国股市改革有着深刻的启蒙意义。
熔断机制起源于,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中国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熔断机制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时进行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尾盘时段(14时45分至15时期间)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至收市。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徐高认为,熔断发生有其必然性。一方面,股市在新年伊始的时候通常容易发生异常波动,再加上当前股市融资规模仍然较大,因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性很高,即使没有熔断机制可能表现也是同样的。
熔断利弊 引发争议
熔断机制的首日表现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争议。
在徐高看来,熔断机制第一天上线,到底最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市场的波动,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但至少熔断机制的触发避免了市场的进一步波动。“并不能说熔断机制在第一天被触发就意味着熔断机制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当下我国股票市场炒作风气很盛。而正是因为炒作风气很盛,波动很剧烈,所以才会引入熔断机制,来试图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熔断机制被触发,正说明熔断机制在发挥作用。”徐高表示。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认为,熔断机制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复盘股市的当日表现不难发现,在股市交易不到2个半的时候,沪深300触及5%的熔断阈值;交易恢复后,仅仅用了5分钟时间,疯狂而巨大的抛盘就将股指打在7%的熔断阈值上。
“在首次触及熔断阈值后,投资者唯恐继续下跌,导致各路资金疯狂出逃,加剧了股指暴跌。”在林采宜看来,熔断机制本质上是为了平复市场中的情绪,让投资者有时间冷静一下。这在美国等实行T+0交易、不设涨跌停板的市场中显得很有必要。而中国股市原本存在的10%涨跌停板和T+1交易机制本身就是平复市场疯狂情绪的一种手段,熔断机制的平复作用就没那样明显,尤其在不够完善的市场中,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但徐高认为,熔断机制只是一个交易上的具体措施,并不会改变市场基本面所决定的市场运行方向和逻辑,比如市场若是向好,不会因为熔断机制的设置而该涨反跌。“归根结底,市场的波动还是来自于市场本身的一些基本因素,并不是熔断机制这个交易措施本身造成的。”徐高说。
稳定市场 诚信为本
熔断机制的利弊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而对资本市场的完善与规范无疑是一项更加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造成中国股市一直大起大落的最大问题是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市场中散户偏多,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而散户的特点就是投资活跃、不理性、容易跟风、缺乏专业性,导致市场表现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形成羊群效应。”林采宜表示。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记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线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占股市的85%左右,外资只占2%左右,这与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股市相比,开放度不足他们的10%,容易导致市场异常波动。
林采宜提出,相对于股指的涨跌,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才是根本。“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多专业的、诚信的机构投资者,但由于近年来暴露出来的一些‘老鼠仓’事件,使得个人投资者失去了对机构的信任,他们宁愿选择自己来操作。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和全社会信用机制建设,重塑资本市场的契约精神,让机构、理性的力量来平复市场的波动。”林采宜指出。
黄震也表示,熔断机制的试用,让市场更加清醒地看到了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如果中国股市的基本面不进行根本性改造,适用熔断机制或将成为一种常态。”他建议,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上市公司制度性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小股东利益,构建良好的资本市场信息舆论环境。(本报北京1月4日电 本报记者 温 源 刘 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开年“熔断”暴露股市哪些“症结”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发1月4日,股民在河北省邯郸市一证券交易厅关注股市行情。新华社发
A股指数熔断机制推出的第一天便登场亮相。1月4日,2016年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暴跌,沪深300指数在午后跌幅扩大至5.05%,触发熔断机制;恢复交易后跌幅扩大至7%,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A股熔断机制首日就触发熔断,究竟是情理之中还是反应过度?“熔断”对股指作用是平复波动还是加剧恐慌?从中又暴露出中国股市哪些“症结”?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1月4日,两市暴跌。午后13时13分,沪深300指数跌幅5.02%,首次熔断机制启动停市15分钟;13时28分开始后千股跌停,沪深300指数直线下挫跌7.02%,触发二次熔断,A股提前休市。
“新年股市开市就出现了熔断机制的适用,既出乎市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的是没想到熔断机制在实行第一天就发生作用,投资者显然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所谓情理之中则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暴涨暴跌、大起大落的情况一直反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熔断机制发生也不足为奇了。”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看来,熔断机制的首次适用,其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推动中国股市改革有着深刻的启蒙意义。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中国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熔断机制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时进行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尾盘时段(14时45分至15时期间)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至收市。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徐高认为,熔断发生有其必然性。一方面,股市在新年伊始的时候通常容易发生异常波动,再加上当前股市融资规模仍然较大,因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性很高,即使没有熔断机制可能表现也是同样的。
熔断利弊 引发争议
熔断机制的首日表现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争议。
在徐高看来,熔断机制第一天上线,到底最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市场的波动,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但至少熔断机制的触发避免了市场的进一步波动。“并不能说熔断机制在第一天被触发就意味着熔断机制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当下我国股票市场炒作风气很盛。而正是因为炒作风气很盛,波动很剧烈,所以才会引入熔断机制,来试图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熔断机制被触发,正说明熔断机制在发挥作用。”徐高表示。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认为,熔断机制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复盘股市的当日表现不难发现,在股市交易不到2个半小时的时候,沪深300触及5%的熔断阈值;交易恢复后,仅仅用了5分钟时间,疯狂而巨大的抛盘就将股指打在7%的熔断阈值上。
“在首次触及熔断阈值后,投资者唯恐继续下跌,导致各路资金疯狂出逃,加剧了股指暴跌。”在林采宜看来,熔断机制本质上是为了平复市场中的情绪,让投资者有时间冷静一下。这在美国等实行T+0交易、不设涨跌停板的市场中显得很有必要。而中国股市原本存在的10%涨跌停板和T+1交易机制本身就是平复市场疯狂情绪的一种手段,熔断机制的平复作用就没那样明显,尤其在不够完善的市场中,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但徐高认为,熔断机制只是一个交易上的具体措施,并不会改变市场基本面所决定的市场运行方向和逻辑,比如市场若是向好,不会因为熔断机制的设置而该涨反跌。“归根结底,市场的波动还是来自于市场本身的一些基本因素,并不是熔断机制这个交易措施本身造成的。”徐高说。
稳定市场 诚信为本
熔断机制的利弊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而对资本市场的完善与规范无疑是一项更加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造成中国股市一直大起大落的最大问题是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市场中散户偏多,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而散户的特点就是投资活跃、不理性、容易跟风、缺乏专业性,导致市场表现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形成羊群效应。”林采宜表示。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记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线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占股市的85%左右,外资只占2%左右,这与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股市相比,开放度不足他们的10%,容易导致市场异常波动。
林采宜提出,相对于股指的涨跌,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才是根本。“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多专业的、诚信的机构投资者,但由于近年来暴露出来的一些‘老鼠仓’事件,使得个人投资者失去了对机构的信任,他们宁愿选择自己来操作。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和全社会信用机制建设,重塑资本市场的契约精神,让机构、理性的力量来平复市场的波动。”林采宜指出。
黄震也表示,熔断机制的试用,让市场更加清醒地看到了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如果中国股市的基本面不进行根本性改造,适用熔断机制或将成为一种常态。”他建议,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上市公司制度性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小股东利益,构建良好的资本市场信息舆论环境。(本报北京1月4日电本报记者 温 源 刘 坤)(光明日报)
[精彩推荐]股民人均浮亏超10万 朋友圈疯传:愿天堂没有熔断(图)--相关文章
我的图书馆
“” 的更多相关文章
熔断机制则助长了市场恐慌情绪,期待管理层对熔断机制做出调整。这就意味着,只要市场某天一旦产生了3%的自然跌幅的时候,立马可以用少量大单直接砸到5%,而一旦达到第一次熔断,市场的恐慌效应将会立马扩散到整个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头上,这时A股市场参与者高度同步性这个特征将开始举起屠刀,发挥它的恐怖的杀伤力,无数的人将会在第一次熔断恢复之后不计后果地抛售股票,使得整个市场直接进入第二个熔断,然后,Game over。
献给2016年不断接受中国股市熔断机制考验的股民们,千万要扛住啊!今天还没有总市值统计数据,但鉴于上证指数跌幅为7.32%,深证成指跌幅8.35%,创业板指数跌幅7.21%,给今天的总市值数据保守算一个缩水幅度7%,则A股目前的市值为46.27万亿(昨天总市值为49.75万亿)。对比中国亿万股民,MMM投资者们也经历了暂停机制和重启机制,但相比之下:一个会狂跌还要被关,一个只会涨不会跌而且永远不会关。今年五月份启动MMM中国区市场!
A股结扎?什么是熔断机制 加戴套还暴跌熔断机制。股市的大跌和熔断机制无关,为何股市还暴跌?01月05日,“指数熔断机制在现有市场状况下表现出一定不适应。熔断。有必要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前述通知称,形成较明显的‘磁吸效应’,投资者提前卖出,指数下跌接近熔断阈值时,从1月4日、1月7日市场情况看,羊群效应比较明显,运行机制不成熟,监管层的前述通知也流露出当前实施熔断机制存在不成熟的因素。
历经最短命“熔断”、证监会主席更换、刘士余主席的“三把火”——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险资变身野蛮人、人民币贬值、再到股市信心逐步恢复至3000点上方,深港通开通、A股上市公司总数首次突破3000家、刘士余喊话“野蛮人”等,及至年底收官坚守3100点,市盈率全面回归理性。在公告中,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证监会表示,深港通总额度取消,北向每日额度130亿元人民币,深港通每日南向额度105亿元人民币。
对股市过于呵护据经济观察网综合报道,香港学者梁海明表示,“我不认为熔断机制对A股来说是一个好东西,毕竟A股本来就有涨跌停板机制了,现在再来熔断机制,就显得对股市的呵护太小心翼翼了,这样的话,A股市场什么时候才能健康和稳步成长,又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在他看来,现在特殊时期引入熔断机制也没有错,但熔断机制与涨跌停制度并行看起来很奇怪。法国法国根据股票交易形态不同,制定有不同的涨跌幅与暂停交易时间。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熔断机制?熔断机制是一种市场保护机制,即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电力设备中的保险丝熔断,因此被称为熔断机制。当沪深300指数日内达到涨跌幅达到一定阈值时,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转债、可分离债、股票期权等股票相关品种暂停交易,中金所的所有股指期货合约暂停交易,暂停交易时间结束后,视情况恢复交易或直接收盘。
A股交易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股市2016开门“绿”,A股领衔亚洲股市全线“跳水”,熔断机制刚启用,即刻熔断!熔断触发后,沪指跌幅4.96%报3363.52点,深成指跌幅6.47%报11845.19点,中小板指跌幅6.50%,创业板指跌幅7.10%。2.让市场进一步恐慌;3.让市场进一步恐慌;4.让市场进一步恐慌.....(知道吗?重点来了,就算你被套了,不要担心,不要心急,还有大大财经拯救你,分分钟预测股市,大大财经,您身边的股市专家!
熔断机制真是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吗?不过话说回来,虽然A股引入熔断机制有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嫌疑,熔断机制的制度设计也可能会引发进一步的市场恐慌,但力哥还是要有一说一,如果把股市暴跌的责任都推给熔断机制,亲,那你就真的是太抬举熔断机制了!股市暴跌与熔断机制的关系,不是因为熔断机制才导致股市暴跌,而是因为股市暴跌才会诱发熔断机制,而熔断机制在股市暴跌的过程中,又起到了进一步加速市场恐慌的作用。
港股市值4天蒸发4.3万亿港元 股民人均亏193万.人均账面损失193万.国企指数更惨烈,一度下跌1116点,跌穿万一点关,全日下跌720点或6.09%,收报11,107,港股总成交增至2,374亿元,港股市值单日蒸发1.6568万亿元,“4连跌”下,市值累积蒸发4.3552万亿元,平均每名股民账面损失逾193万元。港版“恐慌指数”一度急涨66.71%,全日涨58.39%,为有关指数推出来最大单日涨幅。
A股市值单日蒸发4.56万亿 股民人均亏8.94万元。凤凰财经7月27日讯 A股今日再度暴跌,沪指大跌8.48%创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根据万得数据,7月24日,两市总市值为61.32万亿元,而今日暴跌后,两市市值为56.76万亿元。按照中登公司最新的5098.73万户持仓账户来算,股民人均亏损8.94万元。凤凰股票调查显示,逾七成股民认为A股还将创新低,逾三成股民认为沪指将跌破3000点。尽管对后市如此不看好,却依然有逾四成股民满仓。
流通市值缩水近6万亿元,股民人均亏损超过4万元。根据羊城晚报记者的统计,证监会行业分类的13大行业板块中,全年无一板块上涨,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综合类、农林牧渔、制造业五大行业板块的下跌幅度超过或接近30%。其中,2只个股全年跌幅超70%,另有27只个股全年跌幅超60%。如果按流通市值损失平摊,中小股民人均亏损超过了4万元。
2011年中国中小股民人均亏逾4万 全年跌幅21.68%至昨日,备受煎熬的2011年A股市场终于落下帷幕。在这样的背景下,按证监会分类的13个板块无一上涨,而两市2000多只个股中全年上涨的比例不足一成,流通市值缩水近6万亿元,股民人均亏损超过4万元。根据羊城晚报记者的统计,证监会行业分类的13大行业板块中,全年无一板块上涨,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综合类、农林牧渔、制造业五大行业板块的下跌幅度超过或接近30%。其中,2只个股全年跌幅超70%,另有27只个股全年跌幅超60%。
上半年A股人均赚1.24万元 炒了个“假A股”?而2016年底上市A股总数为3034家,总市值为55.68万亿元,上半年市值增加了3.29万亿元。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亏损股民比例高达66%,更是有一半的股民亏损幅度超过5%,盈利股民只有34%。今年以来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有14个板块上涨,14个板块下跌,分化极其明显。另有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沪深两市A股中,有487只个股跌幅超过30%,1469只个股跌幅在10%到30%之间,二者合计占比超过70%。
昨天交易15分钟A股就收盘了 股民在散户大厅内久久不愿离去。另外,在针对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设置减持比例的同时,规定也为其保留了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减持途径,意味着大股东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减持股份。他说,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
美国现行的指数熔断机制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指数,设置7%、13%、20%三级熔断阈值,当标普500指数跌幅触发各级阈值时,股市分别暂停15分钟、暂停15分钟和暂停直至收市。“而与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相比,在中国股市实行熔断机制,我们需要有着更多的考虑。其中,中国股市独特的交易制度,就可能会让熔断机制的意义大打折扣。”朱蕾指出,就目前而言,中国股市实行的是“T+1”的交易模式,而期指则实行“T+0”的交易模式。
6·12“股灾”大事记。对于当时股市行情持续上涨、投资者跑步入市的''全民炒股''热潮,证监会表示:这说明大家对中国证券市场充满信心,但不少新投资者忽视了炒股赔钱的风险。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为标准,在该指数跌破5%时触发暂停交易15分钟,并规定如果尾盘跌破5%或全天任何时候跌幅超过7%时暂停股票交易。中国高层决定,免去肖钢中国证监会主席和党委书记的职务,任命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刘士余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兼党委书记。
股市熔断后的交易员:大眼瞪小眼 干坐等下班。此外,也有市场人士将矛头指向熔断机制本身,更有人认为应该取消熔断机制。“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之后,个人认为,熔断机制可能至少在目前不太适合中国的股市。”北京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新文化记者表示,在中国这个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市场里,很多人更多地是依靠所谓的“市场情绪”来进行分析、判断、抉择,而“市场情绪”在熔断机制的背景下,极可能会有循环放大的效果。
继新年首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两度触及熔断、提前1个半小时收盘后,昨天A股再度创出史上最短交易纪录:开盘仅半小时,沪深300指数就先后触及5%和7%的两档阈值,提前3个半小时收盘,刷新纪录。当指数跌了3%时,很多人就想指数会不会跌到5%,因为一旦跌到5%,交易就停止了。知名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目前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作为熔断的参考基准指数,但在实际情况下,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却远远低于其余主要市场指数的波动水平。
上半年A股人均赚万元 亏损股民高达66%上半年A股人均赚万元 亏损股民高达66%.今年上半年A股市值增加了3.29万亿元,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上半年市值增加了1.57亿元,截至6月23日,A股期末持仓投资者数量为12647.21万人。粗略计算,今年上半年,A股持仓投资者人均盈利1.24万元。而2016年底上市A股总数为3034家,总市值为55.68万亿元,上半年市值增加了3.29万亿元。照此粗略计算,2017年上半年,A股持仓投资者人均盈利1.24万元!
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证监会称将总结经验教训|熔断|证监会|股市。针对1月8日的“减持洪峰”一事,1月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时表示,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日,证监会发布《18号文》规定,从即日起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股民人均亏38万 私募经理从千万身家到抵押房产。“今年裁员、倒闭的私募基金公司身边到处都是。”深圳一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每一个市场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发展的过程,如果经历了好市、坏市和平淡市,就能学懂在逆市中生存的方式”,从事中介行业6年的况斌经历了去年底开始的楼市滑坡,看遍了身边资产不断缩水的例子,自己买来自住的房子一年间亏掉首期和一年的供款,却仍然坚持在中原地产继续地产销售工作。
股民人均亏超2万 三连跌A股市值蒸发8.8万亿股民调侃交易所-国内新闻-齐鲁晚报网。交易所公开数据显示,昨日沪深两市总市值约为52.89万亿元,而在5月4日收盘时A股的总市值约为61.66万亿元,在短短的三个交易日里,A股市值便蒸发了约8.8万亿元,相当于日均蒸发约2.93万亿元,比此前A股创下的单日成交金额最高值1.8万亿元还要高出约1.1万亿元。实际上,受市场调整的影响,沪深交易金额已经连续三天出现缩量的情况。
两市市值一天蒸发2万亿 相当于股民人均赔1万大盘跳水,股民出不出手举棋不定。当日市值蒸发2.02万亿,相当于股民人均赔1万。股民故事。公司股票自日起停牌。”孙先生大喜,按经验停牌多属利好,联想到该股5月11日将落实10送10,尤其是大盘暴跌,孙先生更感欣慰。申女士表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601299,股吧)停牌在即,前期也有过调整,她主要是看好该股停牌后再复牌的表现。老股民要珍惜,新股民要珍重。
中国股市洗劫中产阶级 股民20天人均亏了42万.股市跌跌不休,从6月15日至7月8日,短短半个月,中国股市从5178点到一度跌破3500点,跌幅达到32%,中国股市蒸发的市值已经达到23600亿美元。股市下跌向实体经济蔓延。股市下跌 居民消费钱全砸股市了。在这轮蜂拥而起的大牛市里,居民纷纷推迟消费,资金进入股市,包括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收入有限的农民工以及一些收入有限却借钱炒股的居民大量进入股市,与股市只涨不跌的预期有关。
港股市值4天蒸发4.3万亿港元 股民人均亏193万港股市值4天蒸发4.3万亿港元 股民人均亏193万港股市值4天蒸发4.3万亿港元 股民人均亏193万.人均账面损失193万.国企指数更惨烈,一度下跌1116点,跌穿万一点关,全日下跌720点或6.09%,收报11,107,港股总成交增至2,374亿元,港股市值单日蒸发1.6568万亿元,“4连跌”下,市值累积蒸发4.3552万亿元,平均每名股民账面损失逾193万元。
15个交易日6成个股跌幅超4成 股民人均亏41万续。另外,市场的伞形信托规模7000亿,成本10%左右,杠杆在1:2~1:3之间。目前市场上最关心的融资融券客户,目前融资融券余额2.13万亿,杠杆在1:1左右,融资保证金的比例在25%~150%。“调整市中,去杠杆将加大市场波动,一旦被强平,很容易引发恐慌性杀跌。”杭州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3400点左右,是券商融资融券客户的引爆点,如果股指下周再大跌,很多融资融券客户将面临追加保证金。
“终于卖掉全信股份了,一年半的利润全亏光了。”昨天网友“无心逢春”趁着全信股份下午翻红,把手上的全信股份一股脑全割光了,收盘全信股份又牢牢封住跌停。统计显示,自5月28日以来,有22只个股跌幅超过60%。其中,汉邦高科、鲍斯股份、双节科技、山东华鹏、普丽盛、星光农机、鹏辉能源、盛洋科技、全信股份、曲美股份、康斯特、金石东方、运达科技、航新科技、昇兴股份、福鞍股份、江苏有线等都是今年4月份上市的次新股。
眺望全球股市,A股股民很失落 钱江晚报上半年上证指数大跌17.14%,投资者人均亏16万多眺望全球股市,A股股民很失落本报记者 王燕平。尽管英国脱欧闹剧让欧美股市尤其是欧洲股市一度大跌,全球其他股市跟着遭殃;在全球股市跌幅榜上仅次于意大利股市和日本股市。眺望全球股市,A股股民很失落。英国脱欧倒是“伤”了欧洲股市的“心”,虽然最近两天有所反弹,但德国股市、法国股市都还没有从英国脱欧的重击下回过神来。
股灾一年来,股民人均损失51万.经过一年的起起落落,深沪两市主要股指跌幅均超过40%,两市总市值蒸发逾25万亿元,900余股跌幅在50%以上,投资者人均亏损约51万元。沪深两大交易所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日,沪深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B股)的总市值合计约71.25万亿元(A股市值为70.96万亿元),其中深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0.12万亿元(A股市值29.994亿元),上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约41.13万亿元(A股市值为40.966万亿元)。QQ: 热线:021-
开年“熔断”暴露股市哪些“症结”
】 浏览:13次
新华社发1月4日,股民在河北省邯郸市一证券交易厅关注股市行情。新华社发
A股指数熔断机制推出的第一天便登场亮相。1月4日,2016年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暴跌,沪深300指数在午后跌幅扩大至5.05%,触发熔断机制;恢复交易后跌幅扩大至7%,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A股熔断机制首日就触发熔断,究竟是情理之中还是反应过度?“熔断”对股指作用是平复波动还是加剧恐慌?从中又暴露出中国股市哪些“症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1月4日,两市暴跌。午后13时13分,沪深300指数跌幅5.02%,首次熔断机制启动停市15分钟;13时28分开始后千股跌停,沪深300指数直线下挫跌7.02%,触发二次熔断,A股提前休市。“新年股市开市就出现了熔断机制的适用,既出乎市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的是没想到熔断机制在实行第一天就发生作用,投资者显然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所谓情理之中则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暴涨暴跌、大起大落的情况一直反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熔断机制发生也不足为奇了。”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看来,熔断机制的首次适用,其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推动中国股市改革有着深刻的启蒙意义。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的一种保护机制,即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类似于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不受到损伤。中国熔断机制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熔断机制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熔断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时进行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尾盘时段(14时45分至15时期间)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至收市。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徐高认为,熔断发生有其必然性。一方面,股市在新年伊始的时候通常容易发生异常波动,再加上当前股市融资规模仍然较大,因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性很高,即使没有熔断机制可能表现也是同样的。&&&&熔断利弊&引发争议熔断机制的首日表现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争议。在徐高看来,熔断机制第一天上线,到底最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市场的波动,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但至少熔断机制的触发避免了市场的进一步波动。“并不能说熔断机制在第一天被触发就意味着熔断机制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当下我国股票市场炒作风气很盛。而正是因为炒作风气很盛,波动很剧烈,所以才会引入熔断机制,来试图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熔断机制被触发,正说明熔断机制在发挥作用。”徐高表示。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认为,熔断机制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复盘股市的当日表现不难发现,在股市交易不到2个半小时的时候,沪深300触及5%的熔断阈值;交易恢复后,仅仅用了5分钟时间,疯狂而巨大的抛盘就将股指打在7%的熔断阈值上。“在首次触及熔断阈值后,投资者唯恐继续下跌,导致各路资金疯狂出逃,加剧了股指暴跌。”在林采宜看来,熔断机制本质上是为了平复市场中的情绪,让投资者有时间冷静一下。这在美国等实行T+0交易、不设涨跌停板的市场中显得很有必要。而中国股市原本存在的10%涨跌停板和T+1交易机制本身就是平复市场疯狂情绪的一种手段,熔断机制的平复作用就没那样明显,尤其在不够完善的市场中,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但徐高认为,熔断机制只是一个交易上的具体措施,并不会改变市场基本面所决定的市场运行方向和逻辑,比如市场若是向好,不会因为熔断机制的设置而该涨反跌。“归根结底,市场的波动还是来自于市场本身的一些基本因素,并不是熔断机制这个交易措施本身造成的。”徐高说。&&&&稳定市场&诚信为本熔断机制的利弊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而对资本市场的完善与规范无疑是一项更加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造成中国股市一直大起大落的最大问题是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市场中散户偏多,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而散户的特点就是投资活跃、不理性、容易跟风、缺乏专业性,导致市场表现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形成羊群效应。”林采宜表示。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告诉记者,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尤其是长线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不高,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占股市的85%左右,外资只占2%左右,这与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股市相比,开放度不足他们的10%,容易导致市场异常波动。林采宜提出,相对于股指的涨跌,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才是根本。“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多专业的、诚信的机构投资者,但由于近年来暴露出来的一些‘老鼠仓’事件,使得个人投资者失去了对机构的信任,他们宁愿选择自己来操作。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和全社会信用机制建设,重塑资本市场的契约精神,让机构、理性的力量来平复市场的波动。”林采宜指出。黄震也表示,熔断机制的试用,让市场更加清醒地看到了中国股市的症结所在。“如果中国股市的基本面不进行根本性改造,适用熔断机制或将成为一种常态。”他建议,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上市公司制度性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小股东利益,构建良好的资本市场信息舆论环境。& (光明日报北京1月4日电&光明日报记者&温&源&刘&坤)&
【】【】【】
【】【】【】
虐爱小神父,龙龙卡盟网站,前列腺炎怎么治疗,问答无用沙织,鲁豫有约 刘亦菲,巴哈姆特之血金手指,三亚海景婚纱摄影,肛门 尖锐湿疣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熔断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