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货币流通公式式 商品-货币-商品 为啥左边的价值等于右边的商品价值

下载费用:10 元 &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①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②自产自用的蔬菜 ③商店里卖的衣服④中国向受灾国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 ⑤中国东北的原始森林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⑤【答案】A【考点定位】商品的含义【名师点睛】货币是什么:首先,从货币的定义入手,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其次,从货币产生上来看,货币又与其他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重金属金银被固定地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称为货币,即货币才产生。再次,从货币的作用上看,它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2.“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中可以看出(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货币与商品是孪生兄弟 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句话是货币的含义,其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题肢①②正确;商品比货币产生的要早的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题肢③说法错误,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是一般等价物不一定是商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考点定位】货币的本质 【名师点睛】货币出现以前,商品的价值通过等价物表现,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统一由货币表现,即商品的价格。3.张某在济宁买了一栋商品房,该房的售价为 80 万元,张某交了 30 万元作为首付,贷款50 万元,贷款时间为 10 年,在这一过程中,80 万,30 万和 50 万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随着赊账买卖出现的是支付手段;在国际上购买商品是世界货币。80 万,30 万和 50 万分别执行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 适合题意。【考点定位】货币的职能【名师点睛】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一定同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因为人们可以看价但不一定买;但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一定同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因为人们购买的过程自然包含着货币衡量商品价值的过程。4.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KS5UKS5U]①在一定时间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额(例如:1 元、10 元、100 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各咱面额的纸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额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考点定位】纸币的发行【名师点睛】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依据。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面额 ),但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5.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 5000 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 8 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 5 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 亿元纸币,这时的 1 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 通货膨胀 B.、购买力降低C.16000、2、纸币升值 D.2000、3、购买力提高【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纸币的发行量以及通货膨胀。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流通次数。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5000 亿件*8 元/5=8000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 亿元纸币,说明纸币发行过多,纸币贬值,物价上涨,1 元钱相当于过去的 0.5 元,出现通货膨胀,A 符合题意,B、C、D 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答案应选 A。KS5U【考点定位】纸币的发行量以及通货膨胀【名师点睛】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率、商品价格的计算(计算题是学生的难点又是考试的重点)。(1)通货膨胀率=(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2)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原价格×(1+x%),x% 为通货膨胀率。6.下列有关信用卡、支票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信用卡、支票、外汇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②信用卡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③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④支票不能够被直接用于购物消费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A【考点定位】信用工具【知识拓展】可以使用的结算工具:①携带现钞 :花钱不多的短期境外旅行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对于花钱比较多的旅行来说,只适合作为补充手段使用。 ②旅行支票 :这是一种介于现金和国际信用卡之间的解决方式,和少量现钞结合,非常适合旅游时使用 ③国际信用卡:如果您经常出国,或者长时间在不同国家旅行,一定要办理国际信用卡。偶尔的短期出境旅行,则没有这个必要。④银行汇票 :适合于时间比较长、目的地比较单一的旅行,或者需要携带外汇的数额比较大的时候使用。由于灵活性比较差,不建议普通的跟团出境旅行采用这种方式 。⑤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7.2016 年 2 月 1 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 美元兑换人民币 6.5539 元 2016 年 2 月 5 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 美元兑换人民币 6.5314 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会导致( )①出国旅游的费用下降 ②出口国外的商品价格上涨③出口企业的利润增加 ④来华投资的外商增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考点定位】汇率变动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近期汇率变动为背景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从贸易、消费、投资和外债等方面考虑。解答本题时将美元持续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理解为人民币贬值对本国的作用,是对外汇和汇率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人民币贬值,利出口,不利于进口;利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我国留学和旅游;利吸引外资;利回收外债。8.在下面的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中,对 A.B 两点分析正确的是( )A.在某一时刻、某一点,价格不可能与价值相符B.在 A 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 B 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C.在 A 点时,形成卖方市场;在 B 点时,开成买方市场D.在 A 点时,企业成本必然增加;在 B 点时,企业的成本必然减少【答案】C【解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在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中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等价交换原则不存在于具体交换的每一个场合,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A 是错误的;在 A 点时,价格高于价值,形成卖方市场;在 B 点时,价格低于价值,形成买方市场,C 适合题意;B、D 过于绝对,排除。【考点定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归纳总结】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 )正确认识等价交换①等价交换的含义:即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价”即价值。②等价交换的实现:货币出现以前,等价交换通过另一种商品,即等价物实现;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没有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与价值不符合,但从一段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总体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动态中实现。[KS5UKS5U]9.《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 ,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储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 “打好时间差”是指(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根据价值规律,利用供求的制约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的效益【答案】B【考点定位】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10.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 A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 1 小时。那么,A 在 4 小时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80、40 B.40、20 C.80、20 D.160、40【答案】D【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故 A 在 4 小时内生产出商品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 40 元;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故 A 在 4 小时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总量=40*4=160 元,本题答案选 D。【考点定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指导】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一般公式:变化情况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m%[KS5UKS5U] N÷(1+ m%)[KS5UKS5U]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 m% N÷(1- m%)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m% N÷(1+ m%)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KS5UKS5U]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m% N÷(1- m%)11.在面对牛肉、羊肉等食品价格快速上升,人们惊呼“牛魔王” “杨贵妃”来了,商品价格“涨”声一片,那么,在居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价格普遍上涨会( )①导致人们购买力下降 ②增加消费需求③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 ④刺激商品生产者扩大消费品生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考点定位】价格变动的影响12.对下图中由 Q1点到 Q2点运动的描述中,理解正确的是( )A.该商品因供过于求而减少生产规模 B.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从增加到减少C.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从减少到增加 D.该商品因价格上升而扩大生产规模【答案】D【解析】本题是坐标轴类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该商品由 Q1 点到 Q2点变动,该商品的价格上升,供给增加,意味着该商品因价格上升而扩大生产规模,D 正确,A 错误;当该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对其需求量会减少,对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B、C 错误。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特别说明】商品价格提高,不一定会促使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提高,会促使该商品的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但有的企业由于技术、资金、管理等原因,可能不去扩大生产规模,甚至还可能出现缩小规模,甚至于出现倒闭。13.2015 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各项楼市政策,其中二套房贷最低首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 40%,相比此前,首付款的比例下调了两成。不考虑其他因素,这对购房需求产生的影响是( )(注:P 为价格,Q 为需求量,C、D 两项中的 D1表示新政前的需求量,D 2表示新政后的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元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山东省 济宁市 第一 中学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解析 doc
&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DOC
大小: 676.01KB
上传时间:
&& 侵权内容
&& 违法内容
&& 其它类型
&|&川公网安备 12号&|&经营许可证(蜀ICP备号-1)(C)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货币产生后,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货币产生后,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货币”是“惊险的一跃” ③买和卖这两种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 ④买和卖同时进行,一次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19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货币产生后,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主要考查你对&&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的比较:
判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④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于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购买者也必须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就意味着交换实现。 商品的属性:
理论联系实际: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发现相似题
与“货币产生后,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1449107194113050103763142349105805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交换不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69―170页
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0一171页
(1)根据材料1回答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回答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所学过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2A.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不一致的B.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社会的发展不必然带来人的发展C.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人的发展受到阶级条件的制约D.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A.放弃一切核武器B.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C.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D.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韩国4A.以厂房建筑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料、燃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5A.将军事战略方针从“专守防卫”,转向先期遏制性的“主动先制”和“海外干预”B.大肆渲染“中国的军事威胁”,并第一次在防卫大纲中将中国列为主要威胁C.将防御重点由俄罗斯转向朝鲜和中国D.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明确划入其防御作战范围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思想者网站中学政治精品
思想者网站本月文章排行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经济常识第一课复习教案:货币
一、备考指导:  
1、高考考点:  
2、学科内知识渗透:  
(1)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实施的货币政策;  
(2)国家职能。  
3、命题角度:  
本专题作为经济常识的基础理论部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本专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命题点主要有:货币的职能、纸币、价格及其影响因素,本专题特别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与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  
二、必背知识梳理:(安排学生齐读)  
考点1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选择题)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考点2 ★货币的职能(选择题)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想象)中的货币;执行其他职能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考点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选择题、非选择题)  
1、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其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1)通货膨胀的危害: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2)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  
①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②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③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④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想方设法扩大出口。  
3、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③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性调价);④纸币的发行量;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⑥消费心理。  
4、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1)原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引起;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物价持续下滑、货币不断升值、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3)危害: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市场不景气,大量资金闲置;加剧生产经营者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4)解决措施: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稳引起的。  
考点4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选择题)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没有价值,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一些国家的纸币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世界货币职能。  
国家有权决定发行纸币的数量(但须遵循货币的流通规律)、面额,但无权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三、考点全析: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好题精选】  
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的等价物  
C.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D.一般等价物  
2.由于黄金的优良特性,历史上黄金充当货币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黄金已退出流通领域。20世纪70年代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的货币职能也有所减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货币职能。黄金之所以能充当货币的职能,是因为( )  
A.黄金天然是货币  
B.黄金自身的特点使其固定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C.货币自身的价值不变  
D.黄金作为货币不再是商品  
[答案]  
1.D 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直接选出D项。  
解析:黄金之所以能充当货币的职能,因为黄金的特点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黄金天然不是货币,所以A、D错误,货币是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随之变化而变化,C错误,选B。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有五种: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基本的职能,因为它们是货币产生就有的。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是在商品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逐步具备的。  
1、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1)从三个方面把握价值尺度的职能:  
第一,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  
第二,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前用另一种商品表示,形成交换价值。在货币产生后用货币来表示商品的价值大小,形成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店里商品价格的大小,实质上就是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第三,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中(想象中)的货币,因为它只是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货币与商品相交换。  
(2)价格——用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  
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  
从三个方面把握理解流通手段的职能:  
第一,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时就是把商品交换分割为买和卖两个阶段。  
在货币产生之前,商品与商品直接进行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不需要媒介。货币产生后,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这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交换的障碍(同时需要对方产品,才能交换成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扩大,尤其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就会出现有的商品卖不出去,就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第二,把握流通手段职能要注意区分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这两个概念。  
“流通手段”指的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为的是区别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第三,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贮藏手段:是指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买东西,都是用现金购买。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后来,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注意:货币的五种职能都说明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好题精选】  
1.2008年4月CPI涨幅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到8.5%,受国际市场影响,中国国内黄金价格继续上扬。黄金成为投资者投资、收藏的珍品。(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对于黄金成为投资者投资、收藏的珍品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  
①购买黄金是一种投资渠道,可以带来收益
②黄金可以执行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
③购买、收藏黄金相关饰品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④从买卖黄金中获得收益是合理、合法的分配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2.我国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很简单,就是用别人的钱赚钱。这里对“别人的钱”的合理认识是( )  
A.向政策性银行贷款,此时货币充当价值尺度  
B.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此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C.向商业银行贷款,此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D.向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此时货币执行贮藏手段  
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0000元,此时,执行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  
A.实在货币  B.信用货币   C.想象货币  D.现金货币  
[答案]  
解析: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必须是足值的货币——金银铸币或者金银条块。黄金饰品的价格,并不是黄金的价格,它是黄金的价格加上制造,销售费用和商店利润,远远超过黄金的价格。假如把黄金饰品当作黄金收藏,它一到消费者的手中就会发生了变化,由于工艺不同等原因,有的可能升值,有的可能降值,所以③可以排除。  
解析:政策性银行和中央银行均不对个人提供商业性贷款,而这里的商业贷款又是执行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所以C正确。  
3.C 解析: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中(想象中)的货币。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区别:  
(1)含义及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形式及形成动因不同。  
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等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大幅度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滑、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其重要原因。  
(3)危害性及解决措施不同。  
①通货膨胀的危害性及解决措施:  
危害: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解决措施:  
第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第二,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第三,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  
第四,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②通货紧缩的危害性及解决措施:  
危害: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企业销售额增加但利润减少;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市场不景气,大量资金闲置;加剧生产经营者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解决措施:  
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扩大和培育内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2、联系:  
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以及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3、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③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性调价);④纸币的发行量;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⑥消费心理。  
【好题精选】  
CPI即消费品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面对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有人风趣地说,“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据此回答1~3题。  
1.跑赢“CPI”的意思就是( )  
A.消费支出增幅高于物价涨幅  B.收入增幅高于物价涨幅  
C.GDP增长高于物价涨幅    D.就业增长高于物价涨幅  
2.下列措施能够起到抑制CPI过快上涨作用的是( )  
A.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让市场充分参与汇率形成  
B.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适量的国债  
C.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D.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上题措施之所以能够稳定物价,主要因为( )  
A.能够增加有效供给,改变供给小于需求的状况  
B.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增加货币的流通量,保障市场流通  
D.减少货币的流通量,相应减少社会的总需求  
4.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国家通常采用的手段有( )  
①扩大贷款规模
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③控制货币流通的数量
④减少商品的流通数量  
D.③④  
5.央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 )  
①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②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降低银行风险 ③是央行在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④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在收入一定时物价上涨会降低消费水平,所以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是防止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方法。  
2.C 解析: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可以有效调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数量,平抑物价,故C为正确选项。  
解析: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可以吸引更多的存款和控制贷款的增长,所以D符合题目要求。  
解析: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超过所需要的货币量,①④会加剧这种状况,可以排除。  
5.A 解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就是在回笼资金,收紧银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运用信贷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④入选;①②准确地表述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意义,也应当选。  
(四)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由国家统一印刷,统一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在全国通用。  
2、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与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如下:  
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流通次数  
3、纸币发行量的限度  
纸币是货币符号,因此,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注意几个概念:  
(1)价格――用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  
(2)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在商品流通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分离。  
4、纸币与货币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②产生不同: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纸币是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③属性不同: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纸币只是货币的符号,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④职能不同: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只有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的职能。  
(2)联系:  
①纸币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派生物,没有货币,就没有纸币。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区别:①产生的时间不同,货币比其他一般等价物要晚;②特征不同,其他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不足之处,而货币自身具有优点(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③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其他的不固定。  
联系:①它们都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②都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好题精选】  
1.下列说法对人民币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②它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③它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④它是商品,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D.①②③④  
 2008年3月20日 ,中国金币总公司面向海内外公开发售第29届奥运会贵金属纪念币(第3组)。由该套纪念币共9枚,均为国家法定货币。据此回答2~3题。  
2.奥运会贵金属纪念币作为法定货币( )  
①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其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 ④其购买力由国家规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第29届奥运会贵金属纪念币具有升值功能,主要是由( )  
A.其币面图案决定的   
B.其具有现行人民币的功能决定的  
C.其发行量和不可再生性决定的   
D.其面值大小决定的  
[答案]  
1.B 解析:人民币由于本身没有价值,不是商品,因此,它只能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尺度、支付手段职能。②④排除。  
四、常考易混易错知识: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4.商品、货币、价值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都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5.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6.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7.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都需要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8.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大小成反比。(
9.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10.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
11.人们用货币买东西,这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12.纸币是金属货币符号,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3.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14.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不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1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16.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必然导致通货紧缩。(
答案与解析:  
1.错。解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2.错。解析: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错。解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4.对。  
5.对。  
6.错。解析: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7.错。解析: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中的,想象的货币。  
8.对。  
9.对。  
10.错。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11.错。解析:人们用货币买东西,这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的职能。  
12.错。解析:纸币是金属货币符号,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尺度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13.对。  
14.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不符,可能引起通货膨胀,也可能引起通货紧缩。  
1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不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  
16.对。  
本文关键词:|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150000余条,下载突破45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
在 谷歌 中搜索:
在 百度 中搜索:
在 搜狗 中搜索:
在 搜搜 中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的时间价值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