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以前我国的我国科技水平平是什么样的

2.8K30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4511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李薰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李薰(-),出生于湖南,物理冶金学家、
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毕业于,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冶金学科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61年加入。
李薰早年从事钢中氢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研究钢中氢的科学基础。他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在研究飞机引擎主轴断裂的原因中,发现钢中氢脆的奥秘和规律,证明了钢的内部发裂是由于氢的存在引起的,并以扩散、溶解度和钢的结构等,阐明了不同温度下钢材尺寸大小、时间与钢中氢含量的关系,对世界各国钢铁技术一直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李薰人物生平
日(中华民国二年),李薰出生于(现属),祖父是前清的举人。其父在前清时是贡生,与同窗,民国初年,做过江西省南昌县知事,李薰未及6岁时启蒙于江西南昌省立第三小学,1925年小学毕业。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在长沙市长郡中学初中毕业,考入岳云中学。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高中毕业考试,免试升入湖南大学矿冶系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学习,连年获得奖学金。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大学毕业获工学士学位,任长沙楚怡专门工业学校教员兼做地质调查工作。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湖南省举行公费留学考试,李薰报名应试,名列榜首,同年9月入冶金学院深造,1940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应聘留校从事研究工作。
年 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研究生部工作,指导部分研究生。
年间,关于钢中氢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为钢中氢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科学基础,在理论与实际方面都有卓越贡献。
1946年,中华国民政府曾授意中央研究院干事萨本栋教授聘请李薰回国就职,他托辞谢绝。
1950年,雪菲尔德大学授予李薰冶金学博士学位。在英国,该校是唯一以冶金学博士命名其高级博士学位的学府,李薰是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李薰在谢菲尔德大学工作期间,主要从事钢中氢脆的研究。
1950年8月,李薰取道回到中国,应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局长钱三强的邀请,回国筹办冶金研究所。
日,中国科学院随即成立了以李薰为主任的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筹备处,1951年冬,李薰等一行到东北勘址,踏上了经东北人民政府商定的沈阳南郊五里河子。
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科学家集中在北京编制国家十二年自然科学长远发展规划,李薰是冶金科学技术方面的召集人,并参加综合组的工作,规划出中国冶金事业发展蓝图。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又多次规划全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均负责冶金学科。后出任国家科委冶金专业组和冶金新材料组的副组长,高温测试组和航空材料组组长,历时20余年。
1956年,国家编制十二年自然科学远景发展规划纲要,李薰主持冶金科学技术部分,规划出中国冶金事业发展蓝图。
1957年,访苏归来,考虑到开拓喷气和航天技术的需要,发展高温和高强度是金属和合金材料的动向,因而确定主攻高温合金等研究领域;在研究变形高温合金的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分析其生产上和性能上难以进一步飞跃,又提出采用精密铸造工艺研究制造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1960年,在李薰和葛庭燧的积极推动和亲自参加下,先在长春召开全国性的有关位错和电子论的学习班,接着在沈阳举行了全国金属物理报告会,这是中国金属物理学科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
1962年起,国家又多次邀集专家规划全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均负责冶金学科。
1965年,国家科委成立稀土和铌在钢中应用的领导小组,他任组长,曾召开多次学术报告会,推动了全国有关研究工作。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他多次规划中国冶金学科的发展,并任国家科委冶金专业组和冶金新型材料组的副组长、高温测试组和航空材料组组长、稀土和铌在钢中应用领导小组组长。并对钢锰合金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为促进中国低温无磁和耐热钢发展做出了贡献。
1978年5月,中国科学院设立沈阳分院,任命李薰为院长。
1983年初,李薰为探讨科研院所如何更好地面向冶金工业建设的新途径,全面考察中国新建的冶金工业。由宝山钢铁总厂回京不久,即赴攀枝花钢铁公司、长城钢厂、武汉钢铁公司等地考察,在考察中,途经昆明时,不幸于日凌晨溘然逝世。
李薰主要成就
李薰科学研究
1938年-1950年,在此期间,研究工作主要是有关合金钢的质量问题和钢的冷加工性能。在钢中的含氢的问题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亲手设计制作了一台测定氢在钢中溶解度的仪器,并用这台定氢仪发现了钢中氢的发裂现象,以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全面地解释了合金钢中发裂的发生机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有关的工艺参数。从理论到实际解决了钢中白点(内部裂纹)问题的发生,在工业中得到了应用,为当时英国的军工合金钢工业做出了贡献。
20世纪40年代,李薰在雪菲尔德大学安朱教授指导下,从事钢中氢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飞机曾发生过突然断裂事故。李薰苦心钻研,发现钢中含氢是造成事故的主因,并弄清了钢中含氢产生白点需要孕育期和钢中去氢的规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问题。
李薰等找出了钢中氢含量及机械强度与发裂的关系,即每100克钢中含氢达2毫升时,就能降低钢的塑性。而当时一般生产的钢,其含氢量高达4~6毫升左右,钢的氢脆难以避免。造成发裂的钢含氢量一般较高,氢在钢中的扩散率和溶解度是钢产生发裂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李薰等提出一个理论,即在缺陷附近由于氢的聚集而产生内压,导致裂纹。此压力的形成,则是由于高温时原子氢向缺陷扩散,在室温下原子氢变为分子氢。这些分子氢不能扩散,因而产生巨大内压力,使钢发生裂纹。当有碳化物存在时,氢与碳化物反应形成甲烷,其压力也足以产生裂纹。冷加工时伴有缺陷生成,从而增加分子氢含量,促使氢脆萌生。李薰在年间,关于钢中氢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为钢中氢的研究进一步奠定了科学基础,受到人们赞誉。
20世纪50年代末,李薰引导金属研究所在研究方向上做较大转变。从以服务于钢铁工业为主转变为主要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相应的新的测试方法。他迅速组织力量,建成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金属陶瓷、铀冶金、二氧化铀陶瓷核材料、热解石墨等研究室,增强研究高强度钢和合金钢的人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金属研究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重返地面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等成功地研制出某些关键材料,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薰人才培养
李薰十分重视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为组建金属研究所,李薰努力罗致人才,先从留英人员中邀请了张沛霖、张作梅、庄育智、方柄、柯俊等,又在北京特邀了葛庭燧、何怡贞夫妇,还有随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选矿研究室、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耐火材料研究室和拟议中的工业检验所合并来的张绶庆、谭丙煜、刘静宜、梁树权等高级研究人员。李薰主动诚挚地团结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回来的学者如师昌绪、郭可信、斯重遥、吴鼎铭等,在李薰的礼遇下,也均来所任研究员,在各自开拓的学术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薰主要论著
序号人员作品刊物时间1李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科学通报1954
2李薰,陈文绣,杨维琛冶炼过程中钢液含氢的变化东北科学汇报19543李薰对冶金科学长远规划以及建立中国合金钢系统的一些初步意见科学通报19554李薰,陈继志,李捷报碱性平炉熔炼优质钢的锰制度金属学报19565李薰,张子青,贺潜菊氢在退火钢锭中的分布金属学报19566李薰,陈继志,严铄中板夹层的研究金属学报19567李薰,杨维琛平炉熔炼热工制度对钢液含氢的影响金属学报19568李薰,贺潜菊,张振芳高铬不锈钢中裂纹的研究金属学报19579李薰,钢熔池中的锰氧反应和脱碳反应金属学报195710李薰,,王清辉重轨钢脱氧的研究金属学报195811李薰科学院金属研究工作的一些动向科学通报196312李薰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196413李薰,郑逸苹,银耀德钼的中温氧化金属学报196514李薰,骆继勋铜在200~900℃的氧化金属学报1965
序号人员名称刊物年份1李薰.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李薰冶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李薰社会任职
年,任英国矿冶学会会员。
年,任中国学生会雪菲尔德分会会长。
年,任英国钢铁学会会员。
1940年6月,任冶金学院研究部研究员。
年,任中国留英国工程学会会长。
年,任所长、院长。
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金属研究所,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任命李薰为金属研究所所长。
日,当选沈阳市沈河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日,当选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日,当选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日,中国金属学会编辑的《金属学报》创刊,任主编。
日,当选辽宁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日,当选辽宁省科协副主席。
1961年5月,任国家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专业小组组长。
1978年5月,中国科学院设立沈阳分院,任命李薰为院长。
年,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并曾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四、五届代表和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代理主席等职。
李薰获奖记录
&&&中国科学院颁发1956年度自然科学奖获三等奖[5]
&&&金属中的氢
&&&(获奖)
&&&获布伦顿奖章和奖金[5]
&&&(获奖)
&&&被授予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5]
&&&(获奖)
&&&被授予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5]
&&&(获奖)
&&&被授予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5]
&&&(获奖)
李薰人物影响
为纪念李薰毕生的卓越贡献,师昌绪、谭丙煜等主编汇集纪念文章和学术论文共50余篇,于1986年出版《材料科学进展》论文集。《金属学报》为继承并发扬李薰致力于科技进步的业绩,特设立《金属学报》纪念李薰奖金基金,定期颁发优秀论文奖、优秀审稿人奖和优秀编辑奖,用以提高金属和材料科学水平。
李薰人物评价
李薰毕生为国家科技事业,特别是多次为规划中国冶金科技事业发展蓝图建树功绩,他是中国冶金学科领域享有最高荣誉的学者,是中国科技事业卓越的领导人。
李薰勤奋好学,诲人不倦,廉虚谨慎,数十年如一日。在学术研究中,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毕生战斗在科学事业的最前线。他有深湛的文学素养,加上思想敏捷,性格爽朗,善于诙谐,辛辣其词,而隽永深刻其意,常给人以难于忘怀的记忆。(评)
李薰为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第一枚重返地面的人造地球卫星、造出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造成第一艘核潜艇等,研制某些关键和部件材料,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评)
李薰一生勤奋好学、诲人不倦、谦虚谨慎、坚韧不拔。在学术研究中,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他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在科学事业的最前线。他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加上思维敏捷,性格爽朗,幽默诙谐,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九三学社评)
李薰先生的精神,体现了金属研究所老一辈科学家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学习李薰先生豁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评)
李薰后世纪念
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启动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中,金属研究所为纪念李薰院士,设立李薰系列奖,每年评选一次。表彰在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大影响、为中国材料科学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尤其是对我所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985年,金属研究所立李薰铜像。
.九三学社[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中国金属协会[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引用日期]
.九三学社[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图文】人教版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科学探索_期-纯手工!1955年制作的地球仪-科技-高清正版视频-爱奇艺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请选择打赏金额: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if item.isLast}}
&正在加载...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item.playcount}}
&正在加载...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纯手工!1955年制作的地球仪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each data}}
抱歉,没有“{{feature}}”的其他视频了.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 each data as item index}}
Copyright (C)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剧集:
后才可以领取积分哦~
{{if data.viewCount && data.viewCount != "0" && data.viewCount != "1" && data.viewCount != "2"
访问泡泡首页
+{{data.rewardScore}}分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1{{else}}0{{/if}}/1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
+{{data.signScore}}分
{{data.signCount}}/1
{{if data.signCount && data.signCount != 0}}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做一个懂人民币的人
做一个懂人民币的人
做一个懂人民币的人
首先,在开始我的讲述之前给大家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可能有人已经知道了,那就是货币≠人民币,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货币是指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而诸如美元、人民币它只是一种代替货币的符号,简单来说就是钞。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将钱与钞区分开来。我打算花一上午时间写一下关于人民币制作过程的文章,也许有些图片会是大家在网上能够经常看见的,但是,我所写的不仅仅只是发个图片而已,我通过这些图片另加一些自己在刊物或网上搜集的文字资料和自己对人民币的知识通过配合图片来给袋友讲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废话不多说,开始:在公众的印象中,印钞厂是一个很神秘的企业。首先,使人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整天和钱打交道的企业是怎样管理的,公众也感兴趣于印钞的工艺流程,想知道印钞工人是怎样通过一步步的工作,将一张小小的白纸变成“钱”的。  试想一下,当你来到印钞厂的生产车间参观时,看到流水线上流出一张张、一沓沓、一摞摞的钞票时,这种置身钱海的感觉一定不错吧?  中国是一个印钞大国,人民币的印制水平、技术含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印钞技术的先进水平。中国的钞票生产量和流通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国的钞票流通量大,钞票的防伪任务也十分艰巨,因此,让公众了解人民币的防伪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让公众了解一些人民币的生产过程,对公众识别假币也会有很大帮助。  一、研究  着重考虑纸币的防伪性能及其艺术性,按照国家纸币发行机构的要求,设计纸币图稿。纸币设计者的纸币图稿,或手绘或摄影或剪帖,或结合各种艺术手法等来完成的。这些图稿经由有关部门许可,而进行印刷发行的,被叫做纸币原稿。  二、选纸  选纸部门的工作,是检查钞票纸的质量,钞票纸是一种专门研制的用于钞票印刷的专用纸张。钞票纸之所以特殊,除了它应该具有的耐磨、耐折、耐酸、耐碱等理化性质外,还有许多新的高技术的内容,比如安全线、彩色红、蓝纤维等,它还有一个十分独特之处,就是上面布满了用于防伪的水印图案,20元人民币的钞票纸上是一种固定的花卉图案。工人们在灯箱上一张张地检查纸的质量,由于水印有一个方向问题,所以每张纸都必须按照水印图案的方向摆好,并且用打孔机在边上打孔定位。这个环节,不能出错,否则就会印出水印倒置的钞票,这种钞票在印钞厂是废品,但是万一流入市场,在钱币爱好者手中就成了价值不菲的“珍品”。之所以价值不菲,是因为印钞厂质量检验之严格,使这种废品流向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三、制版  制版对纸币的防伪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纸币印制技术中防伪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版。纸币的制版基本可分为手工雕刻和机器雕刻两种。纸币的制版,是针对设计原稿中的主图、花纹、花饰、线条、文字等进行作业的。主图,如纸币上的人物、风景等是通过手工雕刻成原模的,而文字、线条、几何图案等由机器雕刻,通过照相方式,制作成母版。原横和母版打样之后,需要由相关部门审核,方可制作整张印版。  为了防伪,钞票上伟人头像的模板全是手工在钢板上雕刻而成,雕刻时,一点一线都不能出错,手工雕刻耗费的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半年。每次新一代钞票出来以前,印钞厂的工人有的负责雕刻伟人头像,有的负责雕刻风景,最后再将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选择最好的作为模板,投入生产。人民币现已更新换代到第五代,这也是防伪所需,“越到后面,防伪技术含量越高”。   母版拓样  雕刻师手工雕刻纸币设计原图到专用的多属版,这块雕刻了纸币设计图案的金属版,就是所谓的雕刻母版,一般是钢或铜版。母版拓样的指母版拓印的样张,以黑色最为常见,又被叫作黑样。  印版拓样  达到相应标准的母版拓样被翻制而成的印版,而这种印版拓印的样张,即是印版拓样。如民国3年交通银行10元的印版拓样。  四、印刷  这涉及到印版的集合调理、纸张、油墨、印刷机等方面。纸币是通过专用的印钞机印刷出来,纸币和油墨两样材料都是由国家许可的相关部门保密特制的,目的是加强纸币的防伪功能。  人民币印刷采用凹凸印技术,所以造币厂的印刷机器都是专用的超级凹凸印机,凹印是印钞与社会上的其它印刷不同之处,因为凹印的版是根据印钞厂钢板雕刻师雕刻的钢板翻制的,它上面的图案有线条的部分是凹下去的,印刷时,油墨填充进去,当印到纸上时,图案的油墨是呈立体状堆起来的,这是造伪钞者难以仿制的,因为社会上的普通印刷大部分采用的是照相制版的平印。公众只要能了解这一点,在使用钞票时用手摸一摸,大部分伪钞就能被识别出来。  稍微了解印刷的人都知道,印刷开始时,总要经过一番试印,最后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试印的纸张并不是专用的纸币用纸,是一种黄色的纸张,因为每一张印钞纸都是有严格数量管理的,一张也不能少。如果出了废品,哪怕是揉成了团,也要去登记,去审查,有一系列手续  纸币的印刷,通常有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及混合版印刷等方式。  (1)平版印刷:平版印刷俗称为胶印。平版印刷基于油墨的油质与水相斥的原理下,通过亲油性的图案印纹部分及抗油亲水的空白部分,适当加压,使其油墨图案印纹部分转印到纸的表面上。平版印刷的特点是图案印纹与印版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其印刷图像平置于印版表面上。平版印刷包括有套印法、叠印法、隔色法、双面印法、花纹对印法等等。平版印刷主要用于纸币背景上大面积的底纹图案或变化复杂的细线花纹上。如民国24年财政部印刷局平版印刷的样本。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通过着墨于凹陷在印版平面之下的图案印纹,印刷时经过适度的压力,使凹陷的油墨转印在纸的表面上,着墨的图案印纹以立体状置于纸张上。纸币上的主要图案是用手工雕刻版的,通过雕刻师手工精雕细琢而成的粗细厚度不同的线条,伪造极难。因此,雕刻凹版印刷防伪性极高。我国第一套雕刻凹版纸币,是由大清度支部印刷局于1910年印刷的大清银行兑换券,其中的雕刻部分是清政府聘请美国雕刻师海趣完成的。雕刻凹版主要应用于纸币的主要图案上。而世界许多国家也青睐于用雕刻凹版印刷纸币的主图。“无凹不成币”这种说法流行于世界上。  (3)凸版印刷:凸版印刷是最为古老的印刷方法。它是印刷时,将着墨在印版平面上的凸出的图案印纹,再施以压力转印于纸上的印刷方式。凸版印刷多用于印刷纸币的印章、号码、有签章。  (4)混合版印刷:集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刷方式,可以叫作混合版印刷。现代纸币多采混合版印刷方式,强化纸币的防伪效果。混合版印刷有:凸版与平版印刷、雕刻凹版与凸版、雕刻凹版与平版、平版、凹版与凸版等。  纸币印刷的过程中,试车印刷是首当其冲的工序,这考虑到其印刷是高度保密和精细的工作,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便有效地掌握纸张的选用和数量。而一些并不完全的在试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纸币产物就叫做试车票。试车票按规定,原则上要统一集中销毁。但仍有部份试车票因人为因素流出市面上的,被一部分收藏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  五、整理  纸币被印刷出来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工作,确保无误才能发行流通。这个阶段的作业主要包括了:查漏补缺、印号码、裁切、号码的补印、坏票的替换、数量的统计、包装入库等方面。  在印钞厂,检封车间是全厂人数最多的部门。人民币确实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名誉。在中国印钞业,人民币被称为“中国的名片”。国家的名片是不允许出错的。  印钞厂的管理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数字管理,即从纸张出库开始,一直到成品封存装箱,进入国库,这其中每一道环节,都要查数,“领出去多少,交回来多少”。这里有一句话,叫做“经手必数”。数字管理,经手必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但这毕竟是一种外在的管理约束,要使每天面对着成千上万张钞票的人不产生非分之想,更重要的是“内心的道德约束”。  一位被采访的工人说::“这些钱在我的眼中不是钱,它们就像其它行业工人手中的产品一样,譬如就像海尔洗衣机厂工人看他们生产的洗衣机一样,甚至像农民看着地里的大白菜、西红柿一样,我不能把手中的这些钱跟商场中商品联系起来,我不能想这些钱可以买多少多少东西,譬如,买手机、买轿车…我不能做这种联想,我更不能把我生产的产品―钱,跟我的工资联系起来。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干好活,不出错。”  在检封车间的大厅,第一个感觉竟然觉得这里特像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一个个半封闭似的工作台,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质检女工的手里和桌上是一沓沓人民币。明亮的灯光水银般地倾泻着,每个人的桌上还亮着盏台灯,灯光是如此的重要,因为这些质检工人要在灯光下检验每一张人民币的质量,比如:号码有没有印错,颜色是否均匀,水印有没有倒置等等。  这种检验质量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和单调的,试想每小时、每天、每月、每年都是盯着同一画面数数字,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在检封车间里,检查人民币的质量,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先检查大张,就是检查一张张从印刷机上下来的印着24张人民币的大版。这时的质量检查主要是宏观上检查有没有出现质量问题,比如色彩是否准确,是否有破损、有没有漏印…在一个宽敞的大厅里,几十个女工面前的工作台上都有厚厚的一摞大张人民币。当一个个女孩快速地翻动有如打开的《人民日报》那样大小的大张人民币时,场面颇为壮观,据说,当姑娘们的节奏趋于一致时,你的眼前仿佛是一片彩色起伏的波浪,而且还有节奏鲜明的“哗、哗…”声。  当检查完大张,进入下一道工序裁切,就是把大张上的二十四张人民币切下来,变成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一样大小的人民币,接下来的就是检查小张人民币,检查小张人民币,需要的人数更多了。而且也更辛苦了。  人民币经过剪裁后,每张都还得仔细查看,得翻来覆去地仔细检查钞票是否有褶皱,图案是否清晰,上下尺寸是否不对,这道工序也是有任务的,规定你每天必须检查多少张钞票,如果有人偷懒,一下子翻好几张,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记过。    六、其他    印钞厂的安全措施中,还有一项,就是每个车间的各种角度都安装了24小时不停顿的高清摄影系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事,都可以从电脑记录中调出来查阅。    生产数量有严格的控制,工人也只是靠工资吃饭。就连有瑕疵的人民币也不能随意扔掉,而是必须上交,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核对,一旦出问题,整个小组的人都要接受调查。因此,印钞厂各道工序的工人都不会随意走动。    相信收藏家都会留意到纸币印制过程中的产品,对此,他们争相以收藏此类东西为乐趣。的确,在纸币的印制过程中,各个阶段都会有某些“产品”,这些产品还是为数不少的,我们关注到纸币的手绘图或设计图;制版中的母版拓样、印版拓样、色样等;在印刷过程中,还会有试车票、未完成票、坏票等,到了纸币的整理阶段,还会有变体票,有作存档之用而未裁切的大版全张、连张、或是单张的样张,正票等。  印钞厂有专门规定不许赌博,无论家里还是家外,一旦查获,必将重罚!进入印钞厂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保密条例:不许到车间别的班组串门,不许给朋友说自己在印钞厂工作,不许跟人谈论关于钞票印刷的事情,我感觉这些工人都成潜伏人员了。总的来说,纸币的印制流程,基本上是按照发下的工序展开的:设计纸币图→制作雕版→制作印版→胶版印刷→凹凸版印刷→印号码→检查大张→裁成单张→检查单张→统计数量→包装放箱→进仓库名词解释    1、色样    以各种颜色的油墨拓印在完成的纸币母版上所形成的样张,就是色样。它是专门提供给纸币发行机构择优选择的。如民国25年中央银行法币10元、民国24年中国银行山东版10元背面、民国13年交通银行10元及民国11年云南个碧铁路银行10元。    2、试车票    纸币印刷的过程中,试车印刷是首当其冲的工序,这考虑到其印刷是高度保密和精细的工作,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便有效地掌握纸张的选用和数量。而一些并不完全的在试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纸币产物就叫做试车票。试车票按规定,原则上要统一集中销毁。但仍有部份试车票因人为因素流出市面上的,被一部分收藏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    3、未完成票    未完成票是指纸币印刷过程中超出规定印量的那部分,而又不加打印号和签章的纸币。未完成票大都被销毁,仅留很少一部分作存档参考之用。    4、样张    样张又称样票、样本券、见本等。样张就是无流通价值的,发行机构提供给相关银行或人们辨别真假参照的纸币。每种纸币都有相应的样张。    5、纸币样本册    各发行纸币的银行,为了业务上的往来,将其发行的某版全套纸币或单张,装订成一个小册,附上有关说明文字,交由与之有关联的银行以作参考鉴别之需。    6、正票    经由相关机构批准,通过合法渠道在市面上正式流通的纸币。    7、连张票    纸币由母版翻制成印版,一个印版中,往往复制成不同枚数的纸币,构成一个大版。按照印刷机器容量大小,制成多种规格,如有1X4(4枚)、2X3(6枚)、3X3(9枚)、2X4(10枚)、3X5(15枚)、4X4(16枚)、4X5(20枚)等等。    8、整个印版印出来的纸币,就是大版全张纸币。这种大版全张纸币通常都会加盖“样张”字样的。由于这类纸币数量甚少,被收藏者一致认为是难得的收藏珍品。连张票基本上分为以下种类:    双连纸币:未经过裁切的两枚相连的纸币,有上下连张和左右连张等,前者较多,后者较少。    三连纸币:上下相连接的未经裁切的三枚纸币。    方形纸币:结构成方形的未经裁切的纸币。    四连纸币:上下相连的未经裁切的四枚纸币。    大版全张纸币:一个完整印版印出来而未经裁切过的纸币。    9、版铭纸币    银行名、面值、号码或印刷等文字和对位的十字线、色票等标记,有时会被加印在样张和母版拓样的四周和上部,这种纸币就是版铭纸币。版铭纸币的流出量较少,收藏价值颇高。    10、错体票    是指因设计疏忽所造成图文错误的流通纸币。如民国7年中国银行兑换券。    11、变体票    由于在印刷、加盖、裁张过程中造成误差的纸币。这种变体票具体有以下的类型:    A.倒印:纸币的正面和背面图案,一面或双面倒置的情况。如民国12年河南省银行当十铜元100枚。    B.漏印:在印刷纸币图案、文字或颜色过程中,因疏忽或某种原因,漏掉其中的全部或局部,分为漏图、漏字、漏色等差别    C.叠印:即纸币的图案或文字重复印刷,使其出现相同双影图。    D.摺印:纸币的正面或背面的一角在印刷中被印刷中被印到相反的一面上去,这是由于纸摺叠不平所引起的。    E.黏印:在印刷过程中,将后一张油墨未干的纸币黏到前一张上而产生倒置的浅色图文,这种情况叫做纸币的黏印。    F.遮白:纸币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受到异物的侵入阻隔而出现一部分空白。空白处越多越明显,该纸币就越珍贵。    G.摺白:纸张因在进入印刷机时放得不平出现了摺叠,导致印刷后,摺叠内的部分未印上图案,打开来出现空白长形,就叫做摺白。    H.轧字:因数字机转动失灵的故障,造成纸币数字的不完整。    I.错号及错字轨:指同一纸币左右或上下字轨或号码不相同。    J.漏盖:所要加盖的纸币,出现全部或局部遗漏,有漏盖签名、印章或地名等。
K.倒盖:所加盖签署、地名、印章、图记等,与原纸币图案顺序不一致。    L.复盖:加盖纸币上加图文重复加印。    M.福耳:某些纸币的一角或多角出现耳朵或蝴蝶状,这种现象叫做纸币的福耳。    N.裁切移位:因裁切不当,使纸币上下左右空白处不均匀和整体的图案没有位居纸币正中,明显的错位就是移位。    O.水印变体:指水印出现倒置、反置,或直式水印变横式水印等现象。    P.其他变体:这种情况有纸币的破版、纸张的错用、颜色的错印、油墨污渍或油墨不足等。防伪知识    ●1.水印    将钞票迎光透视,可以看到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具有浮雕立体效果的固定水印。    ●2.雕刻凹版印刷    其特点图象层次丰富、色泽浓郁、立体感强、用手触摸有凹凸感。    ●3.多色接线图纹    其特点图案上的线条由多种颜色组成,线条相接处无漏白、无错位现象。    ●4.磁性印记    用专用磁性检测器在该部位会显示出磁性信号。    ●5无色荧光图纹    其特点是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灯照射下可显示出黄绿色字样。    ●6.安全线    其特点是将钞票迎光透视,可以看到一条规则的有一定宽度的金属线。    ●7.年版号不同    80版壹佰圆券和伍拾圆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80”字样。    90版壹佰圆券和伍拾圆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90”字样。人民币的发展历程  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是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从开始发行到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其中10000元和50000元面额在日就停止流通了。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发行统一的货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开展了统一货币的工作。如华中解放区发行统一的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来新四军开辟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市值不等的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统一货币的措施。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统一各解放区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1947年夏,解放区战争迸入我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各解放区迸一步巩固和发展,华北、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各解放区之间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但是各地货币不统一,货市比价不固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的机动作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各解放区货币版别多、种类繁杂、比价不同、相互折算不便的状况,统一各解放区货币。 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统一领导华北区财经工作,并着手开展统一货币工作。不久,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停止发行,冀南银行币成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年1月,西北解放区停止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西北衣民银行币成为西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0月,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币与华北解放区货币相互流通。11月,华北解放区统一流通北海银行币。从此,北海银行币成为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年底,全国各解放区除中原、东北等解放区自成独立货币体系外,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基本完成。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统一解放区货币,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合并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区的西北农民银行,于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首任总经理南汉宸,副经理胡景云、关学文。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题写。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首先在华北、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流通使用。随后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此后,各种券别和版面的人民币逐步推广到全国各个解放区。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原来流通在各解放区的地方币陆续停止发行,并按规定比价收回。在全部收回前,按一定比价照常流通。其比价是: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价为1:100;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为 1:1000;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1:2000。   1949年 1月,北平解放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1951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种;版别共62种。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由于当时各解放区的环境和全国解放区初期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还不够统一,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还有的反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内容繁杂,主题思想不突出、不明确。钞票种类多,面额大小差别大。从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最小面额只有1元,最大面额则是50000元。到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期,1元券几乎退出流通领域。印制工艺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发行,以满足解放区战争的需要,当时只得采取应急措施,老厂新厂一齐上,新旧设备一齐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七种技术,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钞票的质量差别较大、参差不齐。  统一发行人民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日开始发行的。当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市场物价稳定。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连续几年收大于支,国家商品库存、黄金储备也连年增加,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大为50000元),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62种),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比较严重。  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和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命令指出:为适应国家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在财政收支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我国的货币制度,以便利交易和核算,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收回旧币(第一套人民币),公布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共11种,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一切货币收付、交易计价、契约、合同、单据、凭证、帐簿记载及国际间的清算等,均以第二套人民币为计算单位。所有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前的一切债权债务,包括国家公债也按法定比率折合第二套人民币计算和清偿。所有第一套人民币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按法定比率收回。  日公布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共11种,当天发行1分、2分、3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和5元10种,日又发行10元券1种。同时,为便于流通,国务院发布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自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金属分币(简称硬分币),与纸分币等值,混合流通。后来,对1元券和5元券的图案、花纹又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日和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币的版别由开始公布的11种增加到16种。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决定从日开始限期收回苏联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券,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  第二套人民币在设计、印制发行工作中,得到了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极大关怀和高度重视。他们亲自审查了整个设计方案。在设计时,采纳了周总理提出的许多具体的、宝贵的修改意见,使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钞票式样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了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活泼,具有民族风格。第二套人民币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其中角币为正面单凹印刷;1元、2元、3元和5元券采用正背面双凹印刷;10元券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接纹印刷技术。第二套人民币的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因此,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立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称赞这套人民币好看、好认、好算、好使。实践证明,第二套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套完整精致的货币,对健全我国货币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从日发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开始,到日发行最后一张1972年版5角券止,经过12年时间,共发行7种面额、8种原版、9种票券。如果按冠号、印制工艺和钞纸的不同至少可细分为24种。  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就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2月14日,又将新版人民币设计画稿的主题思想上报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审阅,周总理作了十分详细认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见。遵照周总理的批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家罗工柳、王式廓、周令钊、侯一民、陈若菊、邓澎等主持下,组成由印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张作栋、石大振、贾鸿勋、刘延年、沈乃(钅容)等参加的设计绘制小组。经过美术专家和印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反复修改,设计出了新方案。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这期间,除凹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额的票券设计方案均被批准并已陆续投人生产。10元券因正背面图案及水印内容没有确定,其方案经反复修改,直至日才被中央批准,故年号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总理审批设计稿时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个轻工业的意见,也一直没有定稿,至日才上报设计稿样,7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第三套人民币上的汉字行名仍沿用马文蔚的书体,但汉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体字。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设计图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吴彭越、鞠文俊、林文艺、刘国栋、赵亚云、苏席华、王雪林、高增基、贾绪丰、张永信等雕刻师们共同会战,充分发挥各自雕刻特长,手工雕刻与机器雕刻相结合,使第三套人民币的艺术性和防伪性更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吴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炼钢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图。为高质量高速度地印制第三套人民币,及时满足市场流通需要,印制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沈永斌、李根绪、刘正祥、柳溥庆、陈彭年、鲍振增等和有关单位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突破了印制设备的技术难关,同时造出了我国自己的水印钞票纸,如空心五角星布币混合满版水印、国旗五角星满版水印和天安门固定水印,均由袁荣广和郑新臣设计雕刻。从此,结束了我国货币生产依赖外国的历史。  第三套人民币较第二套人民币又有新的特点:  一是主题思想鲜明,内容相互呼应,极富民族特色。两种原版的1角券正面均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图,只是一个是侧视图,一个是正视图,象征文化教育新改革;2角券正面为武汉长江大桥图,象征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5角券正面为纺织车间图,象征发展轻工业。三种面额角券背面分别采用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组成的图案,象征社会主义文化、科学、艺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1元券正面为女拖拉机手图,象征农业为基础,背面的羊群象征发展畜牧业;2元券正面为车床工人图,象征工业为主导35元券正面为炼钢工人图,象征工业以钢为纲;2、5元券背面的石油矿井和露天煤矿象征发展能源工业;10元券正面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象征人民参政议政,当家做主人,背面以红色牡丹花和彩带衬托天安门,象征伟大祖国的富强和团结。  二是进一步打破了边框式设计思想。我国旧式钞票的设计思想是封闭式的,图案全部被围在一个矩形花框内。在设计第二套人民币时,已经做了一些打破这种模式的尝试,改为上下边框,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做了更大胆的突破:主币取消了上边框,下边框也有较大变形,成为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3辅币除最初设计的枣红色1角券仍保留了变形的底边框外,全部取消了边框,成为开放式构图。这样,在较小的票面上显得画面开阔、深远。  三是色彩丰富。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印刷技术所限,基本上是单色的,这样的票面既不够美观,也不利于防伪。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除了有一个基本色调外,还采用了多色印刷技术,这就使得画面色调活泼、丰富,又提高了防伪性能。  四是增设了壮文,调整了四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排序和印制位置。第三套人民币在第二套人民币蒙、维、藏文的基础上,接受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建议增设了壮文,并重新按蒙、藏、维、壮顺序排列。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位置也根据票面图案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  五是缩小了票幅。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报“缩小新版人民币票幅”的报告,主要原因是我国连续两年农业遭受自然灾害,为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棉等纤维原料和胡麻油消耗,10月29日获国务院批准。因此,第三套人民币各种面额票券均比第二套人民币同面额票券的票幅有一定比例的缩小,既便利了流通使用,又节约了印制费用。  六是画面设计和先进技术相结合。50年代,国际印钞业已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机雕、接线等新技术,在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中,由于美术专家和专业设计人员集体创作,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除主景工艺完全采用手雕外,面值文字的衬底花纹或花符图案多采用机雕技术。例如10元券面值衬底,则是利用机雕网状线与手工装饰相结合,形成向日葵花盘的效果。在其他票券面值衬底图案设计中,还使用了接线技术,大大提高了钞票的防假性能。  第三套人民币是我国目前发行、流通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于日起停止在市场上流通。这套人民币以其主题思想鲜明、设计风格新颖、券别结构合理、主辅币品种齐全、印刷工艺先进并有较强的防伪性能等特点,在我国货币发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收藏角度分析,是最有前景和潜力的一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是日开始陆续发行的。当时,我国经过了连续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党中央制订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大力发展生产,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金融状况逐渐好转。为了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方便群众使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其间自日至日,经过18年的逐步调整,共陆续发行过13个品种。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色枣红色一角券;(二)1962年版,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背面主色调为深棕、浅绿的一角券;(三)1962年版,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背面主色调为酱紫、桔黄的一角券;(四)1962年版,正面图案为“武汉长江大桥”,主色墨绿色二角券;(五)1972年版,正面图案为“纺织厂生产图”,主色青莲色五角券;(六)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女拖拉机手生产图”,主色深红色一元券(七)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车床工人生产图”,主色深绿色二元券;(八)1960年版,正面图案为“炼钢工人生产图”,主色深棕色五元券;(九)1965年版,正面图案为“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主色黑色十元券;(十)1980年版,直径分别为20mm、23mm、26mm、30mm的硬1角、硬2角、硬5角和硬1元币。第三套人民币自日陆续发行以来,已在市场上流通了37年。部分券别因改变图案、冠字号码及颜色等印制工艺,从70年代已实行只收不付,九十年代后期该套人民币仅占整个市场流通量的1.4%,基本上只作为钱币爱好者的收藏品。随着第五套人民币的陆续发行,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版别、券别过多,如果加上第二套人民币中的分币,已经形成第二、三、四、五套人民币多版流通的状况。为了调整人民币券别种类,便于流通使用,减轻商业银行分版清分票币的工作量,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底发布公告,第三套人民币自日起,停止在市场流通;日至6月30日在商业银行网点限期办理兑换。( 实际上第三套人民币从1994年后在市面上几乎已经很难见到了 )新中国1953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10元钞,就是我们以前经常叫的“大团结”,这种钞票现在在货币市场应该卖到一万元左右,因为这种钞票有它的特殊处:它是前苏联印制的,原来,建国初期,新中国的钞票印制技术,尤其是防伪技术都还不高,为了防止当时反对新中国的势力从金融上搞破坏,就找到了“老大哥”前苏联帮忙印制在当时属于大面额的十元钞。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是日开始陆续发行的1980年版人民币。是在经济发展、商品零售额增加、货币需要量增加的情况下发行的。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商品经济日益活跃,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增长。这样,不仅要求货币发行在总量上与之相适应,而且在券别结构上也要与之相适应。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日,国务院颁布了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自日起,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六种,辅币有1角、2角和5角三种,主辅币共九种。第四套人民币与现行人民币等值。第四套人民币发行后,与第三套人民币在市场上混合流通。现行1分、2分、5 分纸、硬币继续流通。这次发行第四套人民币,采取“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1987年4月 27日首先发行50元券和5角券,日起发行100元券、2元券、1元券和2角券,日起发行10元卷、5元卷和1角卷。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1元、5角、1角金属人民币。它们与三种铝分币一起构成我国较完整的硬币系列。另外8月20日发行了1990版的50元和100元卷(在1980版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线和荧光油墨)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这套人民币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强调这一主题,100 元券采用了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的侧面浮雕像;50元券采用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人物头像;其它券别采用了我国14个民族人物头像。每张票面人像清晰,栩栩如生。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我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我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它们分别是井冈山主峰、黄河壶口、珠穆朗玛峰、长江巫峡、南海“南天一柱”和长城等。票面的纹饰全部采用富有我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如凤凰牡丹、仙鹤松树、绶带鸟翠竹、燕子桃花等。这些图景、纹饰与主景融为一体,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的大幅人物头像,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古钱水印和固定人物头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的反假防伪能力。同时,这套人民币在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增加发行了50元和100元两个券别,这对于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便于流通,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现在第四套人民币在市面上除角票和1元纸、硬币外,其他卷别已经很少看到)。第五套人民币日,国务院总理朱F基发布国务院第268号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现决定,自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八种面额。”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发布了“关于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的公告”。公告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策2邱号国务院令,我们将分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自日起在全国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并详细介绍了首次发行的100元券的票面特征。在日发行了20元卷和1元、1角硬币,日发行了10元、50元卷,日发行了5元卷和5角硬币.日发行了1元卷纸币。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的发行是我国货币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目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科技进步的有力证明,也是为建国五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就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答记者问时指出: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是必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社会对现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经济发展的形势对人民币的数量和质量、总量与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货币制度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的条件,第四套人民币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人民币的反假;缺少机读性能,不利于钞票自动化处理等等。凡此种种,都要求我们及时发行新版人民币。这位负责人还指出: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时机是成熟的。当前,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香港已顺利回归祖国,澳门也即将回归祖国,统一祖国的大业正有力地向前迈进。同时,我国的金融事业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健康发展。所有这些都为第五套人民币的顺利发行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第五套人民币与前四套人民币相比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第一,第五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完全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货币,这说明我国货币的设计印制体系已经成熟,完全有能力在银行系统内完成国币的设计、印制任务,且此套新版人民币经过专家论证,其印制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第二,第五套人民币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进一步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第三,第五套人民币的主景人物、水印、面额数字均较以前放大,尤其是突出阿拉伯数字表示的面额,这样便于群众识别,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第四,第五套人民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这是一套科技含量较高的人民币。第五,第五套人民币在票幅尺寸上进行了调整,票幅宽度未变,长度缩小。另外,第五套人民币的面额结构在前四套人民币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2元券和2角券,增加了20元券。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商品交易中2元券和2角券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取消这两个券种不但对流通无碍,而且还能节省印制费用。但从收藏的角度看,这两种票券极具升值的潜力。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商品交易中10元面额的主币逐步承担起找零的角色,相对其他面额的货币来讲,10元面额票券的使用量较多,致使客观上需要一种介于50元与10元面额之间的票券担当重任,以满足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因此,为了调整人民币流通结构,完善币制,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券。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日,发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现公告如下:一、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规格、主景图案、主色调、“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汉语拼音行名、面额数字、花卉图案、国徽、盲文面额标记、民族文字等均与现行流通的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同面额纸币相同。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正面主景图案右侧增加凹印手感线,背面主景图案下方为面额数字和汉语拼音“YUAN”,年号为“2005年”。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纸币正面左侧中间处,背面右侧中间处为胶印对印图案;左下角为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其上方为双色异形横号码。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纸币正面左下角增加白水印面额数字。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增加胶印对印图案。三、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材质由铝合金改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其正背面图案、规格、外形与现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相同,即正面为“中国人民银行”、“1角”和汉语拼音字母“YIJIAO”及年号,背面为兰花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ZHONGGUO RENMIN YINHANG”,直径为19毫米。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后,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同时流通,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已经停产,从日后生产的人民币全部是2005版的。
以下内容为系统自动转化的文字版,可能排版等有问题,仅供您参考:做一个懂人民币的人首先,在开始我的讲述之前给大家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可能有人已经知道了,那就 是货币≠人民币,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货币是指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而诸如 美元、人民币它只是一种代替货币的符号,简单来说就是钞。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将钱与 钞区分开来。 我打算花一上午时间写一下关于人民币制作过程的文章,也许有些图片会是大家在网上能 够经常看见的,但是,我所写的不仅仅只是发个图片而已,我通过这些图片另加一些自己 在刊物或网上搜集的文字资料和自己对人民币的知识通过配合图片来给袋友讲解,希望大 家能够喜欢。 废话不多说,开始: 在公众的印象中,印钞厂是一个很神秘的企业。首先,使人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整天和钱 打交道的企业是怎样管理的,公众也感兴趣于印钞的工艺流程,想知道印钞工人是怎样通 过一步步的工作,将一张小小的白纸变成“钱”的。 试想一下,当你来到印钞厂的生产车间参观时,看到流水线上流出一张张、一沓沓、 一摞摞的钞票时,这种置身钱海的感觉一定不错吧? 中国是一个印钞大国,人民币的印制水平、技术含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印钞技术的先进 水平。中国的钞票生产量和流通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国的钞票流通量大,钞票的防伪任务也十分艰巨,因此,让公众了解人民币的防伪 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让公众了解一些人民币的生产过程,对公众识别假币也会有很大帮 助。一、研究着重考虑纸币的防伪性能及其艺术性,按照国家纸币发行机构的要求,设计纸币图稿。 纸币设计者的纸币图稿,或手绘或摄影或剪帖,或结合各种艺术手法等来完成的。这些图 稿经由有关部门许可,而进行印刷发行的,被叫做纸币原稿。二、选纸选纸部门的工作,是检查钞票纸的质量,钞票纸是一种专门研制的用于钞票印刷的专 用纸张。钞票纸之所以特殊,除了它应该具有的耐磨、耐折、耐酸、耐碱等理化性质外, 还有许多新的高技术的内容,比如安全线、彩色红、蓝纤维等,它还有一个十分独特之处, 就是上面布满了用于防伪的水印图案,20元人民币的钞票纸上是一种固定的花卉图案。 工人们在灯箱上一张张地检查纸的质量,由于水印有一个方向问题,所以每张纸都必须按 照水印图案的方向摆好,并且用打孔机在边上打孔定位。这个环节,不能出错,否则就会 印出水印倒置的钞票,这种钞票在印钞厂是废品,但是万一流入市场,在钱币爱好者手中 就成了价值不菲的“珍品”。之所以价值不菲,是因为印钞厂质量检验之严格,使这种废品 流向市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三、制版制版对纸币的防伪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纸币印制技术中防伪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 版。纸币的制版基本可分为手工雕刻和机器雕刻两种。纸币的制版,是针对设计原稿中的 主图、花纹、花饰、线条、文字等进行作业的。主图,如纸币上的人物、风景等是通过手 工雕刻成原模的,而文字、线条、几何图案等由机器雕刻,通过照相方式,制作成母版。 原横和母版打样之后,需要由相关部门审核,方可制作整张印版。 为了防伪,钞票上伟人头像的模板全是手工在钢板上雕刻而成,雕刻时,一点一线都 不能出错,手工雕刻耗费的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半年。每次新一代钞票出来以前,印钞厂 的工人有的负责雕刻伟人头像,有的负责雕刻风景,最后再将大家的作品集中起来,选择 最好的作为模板,投入生产。人民币现已更新换代到第五代, 这也是防伪所需,“越到后面, 防伪技术含量越高”。 母版拓样 雕刻师手工雕刻纸币设计原图到专用的多属版,这块雕刻了纸币设计图案的金属版, 就是所谓的雕刻母版,一般是钢或铜版。母版拓样的指母版拓印的样张,以黑色最为常见, 又被叫作黑样。 印版拓样 达到相应标准的母版拓样被翻制而成的印版,而这种印版拓印的样张,即是印版拓样。 如民国 3 年交通银行 10 元的印版拓样。四、印刷这涉及到印版的集合调理、纸张、油墨、印刷机等方面。纸币是通过专用的印钞机印 刷出来,纸币和油墨两样材料都是由国家许可的相关部门保密特制的,目的是加强纸币的 防伪功能。 人民币印刷采用凹凸印技术,所以造币厂的印刷机器都是专用的超级凹凸印机,凹印 是印钞与社会上的其它印刷不同之处,因为凹印的版是根据印钞厂钢板雕刻师雕刻的钢板 翻制的,它上面的图案有线条的部分是凹下去的,印刷时,油墨填充进去,当印到纸上时, 图案的油墨是呈立体状堆起来的,这是造伪钞者难以仿制的,因为社会上的普通印刷大部 分采用的是照相制版的平印。公众只要能了解这一点,在使用钞票时用手摸一摸,大部分 伪钞就能被识别出来。 稍微了解印刷的人都知道,印刷开始时,总要经过一番试印,最后才能调整到最佳状 态,试印的纸张并不是专用的纸币用纸,是一种黄色的纸张,因为每一张印钞纸都是有严 格数量管理的,一张也不能少。如果出了废品,哪怕是揉成了团,也要去登记,去审查, 有一系列手续 纸币的印刷,通常有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及混合版印刷等方式。 (1)平版印刷:平版印刷俗称为胶印。平版印刷基于油墨的油质与水相斥的原理下, 通过亲油性的图案印纹部分及抗油亲水的空白部分,适当加压,使其油墨图案印纹部分转 印到纸的表面上。平版印刷的特点是图案印纹与印版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其 印刷图像平置于印版表面上。平版印刷包括有套印法、叠印法、隔色法、双面印法、花纹 对印法等等。平版印刷主要用于纸币背景上大面积的底纹图案或变化复杂的细线花纹上。 如民国 24 年财政部印刷局平版印刷的样本。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通过着墨于凹陷在印版平面之下的图案印纹,印刷时经过适 度的压力,使凹陷的油墨转印在纸的表面上,着墨的图案印纹以立体状置于纸张上。纸币 上的主要图案是用手工雕刻版的,通过雕刻师手工精雕细琢而成的粗细厚度不同的线条, 伪造极难。因此,雕刻凹版印刷防伪性极高。我国第一套雕刻凹版纸币,是由大清度支部 印刷局于 1910 年印刷的大清银行兑换券, 其中的雕刻部分是清政府聘请美国雕刻师海趣完 成的。雕刻凹版主要应用于纸币的主要图案上。而世界许多国家也青睐于用雕刻凹版印刷 纸币的主图。“无凹不成币”这种说法流行于世界上。 (3)凸版印刷:凸版印刷是最为古老的印刷方法。它是印刷时,将着墨在印版平面上 的凸出的图案印纹,再施以压力转印于纸上的印刷方式。凸版印刷多用于印刷纸币的印章、 号码、有签章。 (4)混合版印刷:集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刷方式,可以叫作混合版印刷。现代纸币 多采混合版印刷方式,强化纸币的防伪效果。混合版印刷有:凸版与平版印刷、雕刻凹版 与凸版、雕刻凹版与平版、平版、凹版与凸版等。 纸币印刷的过程中,试车印刷是首当其冲的工序,这考虑到其印刷是高度保密和精细 的工作,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便有效地掌握纸张的选用和数量。而一些并不 完全的在试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纸币产物就叫做试车票。试车票按规定,原则上要统一集 中销毁。但仍有部份试车票因人为因素流出市面上的,被一部分收藏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五、整理纸币被印刷出来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工作,确保无误才能发行流通。这个阶段的 作业主要包括了:查漏补缺、印号码、裁切、号码的补印、坏票的替换、数量的统计、包 装入库等方面。 在印钞厂,检封车间是全厂人数最多的部门。人民币确实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质 量关系到国家的名誉。在中国印钞业,人民币被称为“中国的名片”。国家的名片是不允许 出错的。 印钞厂的管理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数字管理,即从纸张出库开始,一直到成品封存装 箱,进入国库,这其中每一道环节,都要查数,“领出去多少,交回来多少”。这里有一句 话,叫做“经手必数”。数字管理,经手必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但这毕竟是一种外在 的管理约束,要使每天面对着成千上万张钞票的人不产生非分之想,更重要的是“内心的道 德约束”。 一位被采访的工人说: :“这些钱在我的眼中不是钱,它们就像其它行业工人手中的产 品一样,譬如就像海尔洗衣机厂工人看他们生产的洗衣机一样,甚至像农民看着地里的大 白菜、西红柿一样,我不能把手中的这些钱跟商场中商品联系起来,我不能想这些钱可以 买多少多少东西,譬如,买手机、买轿车…我不能做这种联想,我更不能把我生产的产品― 钱,跟我的工资联系起来。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干好活,不出错。” 在检封车间的大厅,第一个感觉竟然觉得这里特像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一个个半封 闭似的工作台,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质检女工的手里和桌上是一沓沓人民币。明亮的灯 光水银般地倾泻着,每个人的桌上还亮着盏台灯,灯光是如此的重要,因为这些质检工人 要在灯光下检验每一张人民币的质量,比如:号码有没有印错,颜色是否均匀,水印有没 有倒置等等。 这种检验质量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和单调的,试想每小时、每天、每月、每年都是盯着 同一画面数数字,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在检封车间里,检查人民币的质量,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先检查大张,就是检查一 张张从印刷机上下来的印着24张人民币的大版。这时的质量检查主要是宏观上检查有没 有出现质量问题,比如色彩是否准确,是否有破损、有没有漏印…在一个宽敞的大厅里, 几十个女工面前的工作台上都有厚厚的一摞大张人民币。当一个个女孩快速地翻动有如打 开的《人民日报》那样大小的大张人民币时,场面颇为壮观,据说,当姑娘们的节奏趋于 一致时,你的眼前仿佛是一片彩色起伏的波浪,而且还有节奏鲜明的“哗、哗…”声。 当检查完大张,进入下一道工序裁切,就是把大张上的二十四张人民币切下来,变成 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一样大小的人民币,接下来的就是检查小张人民币,检查小张人民币, 需要的人数更多了。而且也更辛苦了。 人民币经过剪裁后,每张都还得仔细查看,得翻来覆去地仔细检查钞票是否有褶皱, 图案是否清晰,上下尺寸是否不对,这道工序也是有任务的,规定你每天必须检查多少张 钞票,如果有人偷懒,一下子翻好几张,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记过。六、其他印钞厂的安全措施中,还有一项,就是每个车间的各种角度都安装了24小时不 停顿的高清摄影系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事,都可以从电脑记录中调出来查阅。 生产数量有严格的控制,工人也只是靠工资吃饭。就连有瑕疵的人民币也不能随 意扔掉,而是必须上交,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核对,一旦出问题,整个小组的人都要接受调 查。因此,印钞厂各道工序的工人都不会随意走动。 相信收藏家都会留意到纸币印制过程中的产品,对此,他们争相以收藏此类东西 为乐趣。的确,在纸币的印制过程中,各个阶段都会有某些“产品”,这些产品还是为数不 少的,我们关注到纸币的手绘图或设计图;制版中的母版拓样、印版拓样、色样等;在印 刷过程中,还会有试车票、未完成票、坏票等,到了纸币的整理阶段,还会有变体票,有 作存档之用而未裁切的大版全张、连张、或是单张的样张,正票等。 印钞厂有专门规定不许赌博,无论家里还是家外,一旦查获,必将重罚!进入印钞厂 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保密条例:不许到车间别的班组串门,不许给朋友说自己在印钞厂工作, 不许跟人谈论关于钞票印刷的事情,我感觉这些工人都成潜伏人员了。总的来说,纸币的印制流程,基本上是按照发下的工序展开的:设计 纸币图→制作雕版→制作印版→胶版印刷→凹凸版印刷→印号码→检 查大张→裁成单张→检查单张→统计数量→包装放箱→进仓库名词解释1、色样 以各种颜色的油墨拓印在完成的纸币母版上所形成的样张,就是色样。它是专门 提供给纸币发行机构择优选择的。如民国 25 年中央银行法币 10 元、民国 24 年中国银行山 东版 10 元背面、民国 13 年交通银行 10 元及民国 11 年云南个碧铁路银行 10 元。 2、试车票 纸币印刷的过程中,试车印刷是首当其冲的工序,这考虑到其印刷是高度保密和 精细的工作,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便有效地掌握纸张的选用和数量。而一些 并不完全的在试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纸币产物就叫做试车票。试车票按规定,原则上要统 一集中销毁。但仍有部份试车票因人为因素流出市面上的,被一部分收藏者通过各种渠道 获得。 3、未完成票 未完成票是指纸币印刷过程中超出规定印量的那部分,而又不加打印号和签章的 纸币。未完成票大都被销毁,仅留很少一部分作存档参考之用。 4、样张 样张又称样票、样本券、见本等。样张就是无流通价值的,发行机构提供给相关 银行或人们辨别真假参照的纸币。每种纸币都有相应的样张。 5、纸币样本册 各发行纸币的银行,为了业务上的往来,将其发行的某版全套纸币或单张,装订 成一个小册,附上有关说明文字,交由与之有关联的银行以作参考鉴别之需。 6、正票 经由相关机构批准,通过合法渠道在市面上正式流通的纸币。 7、连张票 纸币由母版翻制成印版,一个印版中,往往复制成不同枚数的纸币,构成一个大 版。按照印刷机器容量大小,制成多种规格,如有 1X4(4 枚) 、2X3(6 枚) 、3X3(9 枚) 、 2X4(10 枚) 、3X5(15 枚) 、4X4(16 枚) 、4X5(20 枚)等等。 8、整个印版印出来的纸币,就是大版全张纸币。这种大版全张纸币通常都会加盖 “样张”字样的。由于这类纸币数量甚少,被收藏者一致认为是难得的收藏珍品。连张票基 本上分为以下种类: 双连纸币:未经过裁切的两枚相连的纸币,有上下连张和左右连张等,前者较多, 后者较少。 三连纸币:上下相连接的未经裁切的三枚纸币。 方形纸币:结构成方形的未经裁切的纸币。 四连纸币:上下相连的未经裁切的四枚纸币。 大版全张纸币:一个完整印版印出来而未经裁切过的纸币。 9、版铭纸币 银行名、面值、号码或印刷等文字和对位的十字线、色票等标记,有时会被加印 在样张和母版拓样的四周和上部,这种纸币就是版铭纸币。版铭纸币的流出量较少,收藏 价值颇高。 10、错体票 是指因设计疏忽所造成图文错误的流通纸币。如民国 7 年中国银行兑换券。 11、变体票 由于在印刷、加盖、裁张过程中造成误差的纸币。这种变体票具体有以下的类型: A.倒印:纸币的正面和背面图案,一面或双面倒置的情况。如民国 12 年河南省银 行当十铜元 100 枚。 B.漏印:在印刷纸币图案、文字或颜色过程中,因疏忽或某种原因,漏掉其中的 全部或局部,分为漏图、漏字、漏色等差别 C.叠印:即纸币的图案或文字重复印刷,使其出现相同双影图。 D.摺印:纸币的正面或背面的一角在印刷中被印刷中被印到相反的一面上去,这 是由于纸摺叠不平所引起的。 E.黏印:在印刷过程中,将后一张油墨未干的纸币黏到前一张上而产生倒置的浅 色图文,这种情况叫做纸币的黏印。 F.遮白:纸币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受到异物的侵入阻隔而出现一部分空白。空白 处越多越明显,该纸币就越珍贵。 G.摺白:纸张因在进入印刷机时放得不平出现了摺叠,导致印刷后,摺叠内的部 分未印上图案,打开来出现空白长形,就叫做摺白。 H.轧字:因数字机转动失灵的故障,造成纸币数字的不完整。 I.错号及错字轨:指同一纸币左右或上下字轨或号码不相同。 J.漏盖:所要加盖的纸币,出现全部或局部遗漏,有漏盖签名、印章或地名等。 K.倒盖:所加盖签署、地名、印章、图记等,与原纸币图案顺序不一致。 L.复盖:加盖纸币上加图文重复加印。 M.福耳:某些纸币的一角或多角出现耳朵或蝴蝶状,这种现象叫做纸币的福耳。 N.裁切移位:因裁切不当,使纸币上下左右空白处不均匀和整体的图案没有位居 纸币正中,明显的错位就是移位。 O.水印变体:指水印出现倒置、反置,或直式水印变横式水印等现象。 P.其他变体:这种情况有纸币的破版、纸张的错用、颜色的错印、油墨污渍或油 墨不足等。防伪知识● 1.水印 将钞票迎光透视,可以看到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具有浮雕立体效果的固定水印。 ● 2.雕刻凹版印刷 其特点图象层次丰富、色泽浓郁、立体感强、用手触摸有凹凸感。 ● 3.多色接线图纹 其特点图案上的线条由多种颜色组成,线条相接处无漏白、无错位现象。 ● 4.磁性印记 用专用磁性检测器在该部位会显示出磁性信号。 ● 5 无色荧光图纹 其特点是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灯照射下可显示出黄绿色字样。 ● 6.安全线 其特点是将钞票迎光透视,可以看到一条规则的有一定宽度的金属线。 ● 7.年版号不同 80 版壹佰圆券和伍拾圆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80”字样。 90 版壹佰圆券和伍拾圆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90”字样。人民币的发展历程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是 1948 年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开始发行的。 从开始发行到 1955 年 5 月 10 日停止流通使用的人民币为第一套人民币其中 10000 元和 50000 元面额在 1955 年 4 月 1 日就停止流通了。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发行统一的货币经历了一 个曲折的过程。革命根据地货币是在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情况下产生 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就开展了统一货币的工作。如华中解放区发行统 一的华中币,收回和统一原来新四军开辟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多种名称不同和市值不 等的地方货币。其它解放区也采取了类似的统一货币的措施。但是,在各解放区统一货币 工作尚未完成时,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许多地方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统一各解放区货币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1947 年夏,解放区战争迸入我人民解放军胜利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各 解放区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各解放区迸一步巩固和发展,华北、 西北、华东解放区逐步连成一片,各解放区之间贸易联系、物资交流日益发展。但是各地 货币不统一,货市比价不固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的机动作 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各解放区货币版别多、种类繁杂、比价不同、相互 折算不便的状况,统一各解放区货币。 1947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 立,统一领导华北区财经工作,并着手开展统一货币工作。不久,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停止 发行,冀南银行币成为华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 年 1 月,西北解放区停止发行陕甘宁 边区银行币,西北衣民银行币成为西北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0 月,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币 与华北解放区货币相互流通。11 月,华北解放区统一流通北海银行币。从此,北海银行币 成为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的统一货币。1948 年底,全国各解放区除中原、东北等解放区自 成独立货币体系外,华北、西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货币统一工作基本完成。为了适应形势 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统一解放区货币,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 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合并华北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山东解放区的北海银行和西北解放 区的西北农民银行,于 1948 年 12 月 1 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首任总经 理南汉宸,副经理胡景云、关学文。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由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主 席董必武同志题写。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 10 元、20 元和 50 元三种券别,首先在华北、 山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流通使用。随后发行了 1 元、5 元和 100 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此 后,各种券别和版面的人民币逐步推广到全国各个解放区。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原来流 通在各解放区的地方币陆续停止发行,并按规定比价收回。在全部收回前,按一定比价照 常流通。其比价是:人民币对冀南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华中银行币和中州农民银行币比 价为 1:100;人民币对晋察冀边区银行币、东北银行币、热河省银行币和长城银行币比价 为 1:1000;人民币对西北农民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商业流通券比价为 1:2000。 1949 年 1 月,北平解放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1951 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 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到 1953 年 12 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 1 元券、5 元券、10 元券、20 元券、50 元券、100 元券、200 元券、500 元券、1000 元券、 5000 元券、10000 元券、50000 元券等 12 种;版别共 62 种。其中,1 元券 2 种、5 元券 4 种、10 元券 4 种、20 元券 7 种、50 元券 7 种、100 元券 10 种、200 元券 5 种、500 元券 6 种、1000 元券 6 种、5000 元券 5 种、10000 元券 4 种、50000 元券 2 种。 由于当时各解放区的环境和全国解放区初期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还 不够统一,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还有的反 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内容繁杂,主题思想不突出、不明确。钞票种类多,面额大小差 别大。从 1948 年 12 月到 1953 年 12 月,共印制发行了 12 种面额、62 种版别的人民币, 最小面额只有 1 元,最大面额则是 50000 元。到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后期,1 元券几乎退出 流通领域。印制工艺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用最快的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发行, 以满足解放区战争的需要,当时只得采取应急措施,老厂新厂一齐上,新旧设备一齐用, 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七种技术,纸 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钞票的质量差别较大、参差不齐。 统一发行人民币,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 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 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 1955 年 3 月 1 日开始发行的。 当 时已消除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市场物价稳定。国家财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连续几年收大于支,国家商品库存、黄金 储备也连年增加,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 但是,由于解放前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遗留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 大(最大为 50000 元) ,而且单位价值较低,在流通中计算时,以万元为单位,不利于商品 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不方便。另外,由于受当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 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券别种类繁多(62 种) ,文字说明单一,票面破损 比较严重。 为了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不足和提高印制质量,进一步健全我国货币制度, 1955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命令指 出:为适应国家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在财政收支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 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巩固我国的货币制度,以便利交易和核算,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 自 1955 年 3 月 1 日起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 ,收回旧币(第一套人民币) ,公布发行的 第二套人民币共 11 种,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第二套人民币 1 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 1 万 元。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一切货币收付、交易计价、契约、合同、单据、凭证、帐簿记 载及国际间的清算等,均以第二套人民币为计算单位。所有在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前的一切 债权债务,包括国家公债也按法定比率折合第二套人民币计算和清偿。所有第一套人民币 均由中国人民银行按法定比率收回。 1955 年 3 月 1 日公布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共 11 种,当天发行 1 分、2 分、3 分、1 角、2 角、5 角、1 元、2 元、3 元和 5 元 10 种,1957 年 12 月 1 日又发行 10 元券 1 种。同时, 为便于流通,国务院发布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自 1957 年 12 月 1 日起发行 1 分、2 分、5 分三种金属分币(简称硬分币) ,与纸分币等值,混合流通。后来,对 1 元券和 5 元券的图 案、花纹又分别进行了调整和更换颜色,于 1961 年 3 月 25 日和 1962 年 4 月 20 日分别发 行了黑色 1 元券和棕色 5 元券,使第二套人民币的版别由开始公布的 11 种增加到 16 种。 1964 年 4 月 14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 ,决定从 1964 年 4 月 15 日开始限期收回苏联代印的 1953 年版的 3 元、5 元和 10 元券,1964 年 5 月 15 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 第二套人民币在设计、印制发行工作中,得到了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极大 关怀和高度重视。他们亲自审查了整个设计方案。在设计时,采纳了周总理提出的许多具 体的、宝贵的修改意见,使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 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 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钞票式样打破了原 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了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人科技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