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物价上涨的英文这么快?

为什么2010年物价上涨这么快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为什么2010年物价上涨这么快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物价为什么上涨这么快_百度知道
中国物价为什么上涨这么快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物价的上涨是有原因的,按照经济规律,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连续高速增长了近三十年,每年都是百分之九左右的增长率,这样的高速发展肯定会造成经济有点过热,物价由此会增长的;其次,现在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几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以前的民工聚集的地方现在纷纷都闹起了民工荒,为什么了?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需要珍惜呵护,而提高待遇则是唯一可行的措施,前段时间,我们一起的同志去南京旅游,发现入宿的酒店张贴的招聘启示,上面写着找服务员,月薪3000元,我们很惊讶,劳动力价格已经涨到现在这么高的水平了。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地区脱离出来,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些人口本来就是在农村地区种地养猪为城里人提供各种肉禽蛋粮食来源的,但是大量的人从生产者的角色转化为消费者的角色,出产量当然会不足。生产者少了,消费者增加了,物价怎么能够不上涨?还有,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每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很多生产大区的物资供给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不得不减少,国家还得给这些地区大量的补助,以前的生产地区不生产了,还得倒过来需要补贴和救助,想想这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是不是正常的。所以物价上涨不要有恐慌性的心理,国家在控制物价方面不停地进行宏观调控,相信国家会将物价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采纳率:9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看发达国家如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近几个月来,我国的物价水平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蔬菜等日常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过快。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10月CPI指数增幅的4.4%中,其中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0%,非食品价格涨幅仅为1.6%。这已经影响到了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粮油、蔬菜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原因还是成本的推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加之石油等资源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生产成本上涨了,价格自然跟着涨。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直接限价的政策,很可能令销售商不愿意经销农产品,也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加剧食品的短缺状况——其结果很可能是:价格虽然降下来了,但却很难买到了。那么,政府应该怎么办呢?让我们来看看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 中国论文网 /6/view-3359971.htm     法国:加强监控,鼓励竞争,重罚违规企业,补贴农副产品      最近,法国的消费品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法国居民抱怨不断。为了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法国政府一是对物价实施监控,成立“物价与利润监察小组”,实时监督物价水平并每月公布物价涨落情况。监察小组将每月公布大型商场中消费品的物价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数据,以此增强市场流通环节上物价的透明度,从而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物价走势,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情况。相关调查显示,法国消费者认为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和商场相互串通抬高食品物价是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政府的上述举措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生产企业、供应商和销售商的监控,通过增加市场透明度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   二是通过鼓励市场竞争抑制物价上涨。目前,法国政府正在拟订一项《经济现代化法》草案,其中包括有关商品零售的最新立法。该草案是通过鼓励零售行业的竞争来抑制物价上涨。根据法国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供货商必须以同一价格向所有零售商供应商品,零售商没有商谈价格的余地。这样,一些供货商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进入大型商场,私下向零售商支付“回扣”。但商品的定价并未将“回扣”纳入利润,出售的商品价格实际上是偏高的。而《经济现代化法》草案的相关法律规定,允许零售商与供货商讨价还价,零售商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择优、择价采购商品,这样也就使“回扣”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使商品价格恢复其应有的水平。   三是对零售市场上操控价格的企业实施重罚。法国政府认为,打击违法违规将使企业不敢轻易操控价格,消费者的权益也就得到较好的保护。履行这一职能的是法国反垄断机构——法国竞争委员会。该委员会近年来频出重拳,法国的电信、建筑和高档消费品等行业的一些企业都曾被处以重罚。   四是补贴农副产品。法国政府还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实施补贴,以防止物价上涨过快。例如,去年下半年法国生猪饲料价格上涨过快,法国农业部紧急拨款250万欧元补贴生猪养殖业,避免了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      日本:稳定必需品供给,控制流通环节,公开市场信息      日本一直是世界上零售物价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其成功做法主要是:   首先,增加紧俏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给。日本政府一直将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给视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如蔬菜,由于生产和供给极易受到天气条件影响,其价格波动的频率与幅度远大于其他生活必需品。因此,为保证蔬菜的价格稳定,除了指导蔬菜生产和销售有计划地进行外,对一些重要的蔬菜都建立了稳定供应基金,以平抑物价。当蔬菜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日本“稳定蔬菜供给基金”等组织会根据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向市场增投蔬菜,扩大供应、保障供给、抑制价格上涨;同时,及时灵活组织商品进口。从60年代开始推进贸易自由化之后,日本对国内原材料和重要物资采取灵活运用进口的政策,降低关税率,扩大配额,进口对象多边化和订立长期合同等措施。当蔬菜价格上涨时,作为临时而紧急的措施,从中国台湾省、韩国等地进口蔬菜,以平抑消费品物价上涨。   其次,由政府控制流通环节批发价格,有效调控生产和市场。考虑到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交易分散程度过高,政府将很难准确掌握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因此,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作用,建立商品集散中心、流通仓库、批发市场,缩短供需距离和时间,减少流通费用,保证稳定供给。日本大藏省和东京联合出资兴建了大型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以便政府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东京市场情况,为迅速采取措施稳定物价提供了基础。   再次,健全信息统计系统,及时公开市场信息。日本政府把及时公开市场信息作为强化民众监督、防止“搭车涨价”和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尽可能迅速地向民众提供有关商品供求、价格变动的正确信息,引导民众合理消费,防止因抢购、囤积等引发物价上涨。      美国:严控货币供应量,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的管理      一方面,严控货币供应量。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第一位,有时宁可牺牲一点经济速度,也要坚持这样做。中央银行负责控制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控制着总量,控制着大局。美国一些经济理论界人士和政府官员认为,只要总量和大局不出纰漏,物价和经济就稳定,调整结构也容易掌握。   历史上,货币管理权原属于国会,但国会认为无法行使这个权力,于是成立了联邦储备委员会。国会和总统完全不介入金融方面的政策决策。货币政策的具体研究和制定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联储7个董事和全国12个联储分行总裁组成,共计19人,联储董事长任主席。联邦储备委员会每年召开8次会议,每次会议都在讨论全国经济形势和金融形势的基础上,确定出今后6个星期的货币供应量目标。联储最大的分行纽约储备银行根据这个目标,决定每天收购或销售多少市场债券,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在纽约,有40家大公司专门与纽约储备银行进行收售债券业务,所以,调节是非常灵敏和有效的。   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有三;一是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二是调整贴现率,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在非常情况下,三种手段同时使用。同时大力购买市场债券。由于三管齐下,迅速收到效果,使货币供应量达到较低点,有力地遏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的管理。美国没有专门的物价管理部门,联邦政府各部门都不管理具体商品价格,只有农业部是例外,至今仍对粮食价格进行管理,并运用价格杠杆对重要农产品生产进行具体指导。美国政府之所以重视农业,是因为他们持有“农业稳、社会稳”的指导思想。   美国一直实行保护性的补贴制度,2002年通过的新农业法案规定,小麦、玉米、高粱、大麦和燕麦等作物的生产者在与政府签订了2002年~2007年合同的情况下,每年可获得固定的直接补贴。为此,新法案规定了各种作物的固定补贴率。同时,新法案还将大豆、花生及其他油料作物列入补贴范围之内。   除直接补贴外,新法案还出台了“反周期收入支持补贴计划”。根据该计划,当农产品市场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生产者可以得到“反周期补贴”。所谓目标价格是指政府事先制定的一个能够保证农民收入的合理价格。   另一种补贴方式是“无追索权贷款”。政府事先制定出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农民可将农产品按支持价格抵押给农业部农产品信贷公司而获得贷款。之后,如果市场价格低于支持价格,信贷公司无权索回贷款;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农民可自行在市场上出售农产品,并偿还贷款本息。通常,支持价格等于或略高于农产品生产成本。   联邦农业部还制订了主要农产品储备量指导性指标,储备多了要求降一点,反之就要求增加储备。例如,小麦要求储备量为7.5亿~10亿蒲式尔,现储备4亿蒲式尔;玉米储备量要求储备为15亿~20亿蒲式尔,现储备13亿蒲式尔,都低于政府要求的储备量,因此美农业部要求本年度粮食储备能多增加一点,并相应降低休耕地面积。储备的粮食大都就地存放在各农场,一般要求能储存三年,政府每年给农场每蒲式尔储存费0.265美元。美国农产品国内销售价格是放开的,政府主要控制农产品生产的总量,加上拥有充足的储备,这对稳定国内粮价起到有效的宏观控制作用。   责任编辑:刘三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在路上……
物价为什么会上涨
物价为什么会上涨
物价为什么会上涨
农产品价格上涨谁得益
当前物价较快上涨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供求关系的小幅正常调整,不会引发明显的通货膨胀。
  尽管5月份CPI同比上涨3.4%,1~5月CPI与去年同期相比累计上涨了2.9%,但从经济整体分析可知,当前价格涨幅提高,是我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正常表现,未来物价持续较快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自2006年出现局部产能过剩以后,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活跃;同时,消费、投资及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在供给结构改善和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背景下,供求总量关系开始从供略大于求转变到供求大体平衡,价格涨幅随之发生变化。
  总体看,当前物价上涨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出口与消费增长引发的原材料和消费品价格涨幅提高。
  2003年以来,在市场价格调节下,钢铁等原材料工业发展较快,到2005年改变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并出现一定的产能过剩;能源运输部门能力增长相对慢些,供不应求的状况到2006年基本改变。与之联系,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开始降低。工业消费品价格则一直呈现低平走势。今年以来,燃料动力的购进价格涨幅继续降低,1~4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2.1%,涨幅分别较上年同期降低3个和3.2个百分点;但生产资料中的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价格涨幅有所提高,分别由上年的5.4%和-0.1%提高到6.1%和2%。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由上年同期下降9.6%转为提高3.6%,中厚钢板价格由上年同期下降16.7%转为提高12.6%。其原因,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产品出口迅速增长。
  此外,生活资料价格中,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1%,涨幅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类下降1.1%,降幅较上年同期减少0.9个百分点。这些变化,则与消费需求的持续趋旺关系密切。
  由于出口增幅已经回落,消费增幅提高不多,因此,由这两类需求引起的价格上涨,预计不会进一步很快发展。
  其次是食品价格上涨,这既有一定的特殊原因,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
  去年到今年,出现了粮食价格、进而肉、蛋价格较快上涨,并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情况。食品价格较快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美国等产粮大国改变玉米用途(加工为乙醇等能源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二是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国家粮食库存投放不够及时;三是由于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较快增长;四是由于春节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在以上短期因素以外,需要注意到,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特点,反映了市场对工农、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必要调整。各国经济发展中,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态势。既表现了工农、城乡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表现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对农业、农民的支持。
  从远期看,国内粮食、肉、蛋等副食品生产能力较强,在市场价格调节下,供给增长潜力较大;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是长期和缓慢的过程,不会对短期食品价格形成明显冲击。综合看,未来食品价格不会继续较快上涨。
  最后需要注意到,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供求有所改善,房价涨幅趋稳。
  2007年初以来,住房市场供求状况有所改善。1~3月份住宅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21.4%和11.5%,出现恢复性增长;而住宅需求增长出现减慢迹象,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仅增长0.9%。与此联系,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低0.5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上月低0.7个百分点;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比上月低0.8个百分点。当然也应该指出,部分大城市房价涨幅依然较大,3月份北海市房价上涨13.7%、深圳上涨10.7%、长沙上涨10.1%、北京上涨9.9%。
  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既得益于连续几年综合性的调控措施,也与2006年以来股市的持续走高密切相关。沪深两市的总市值扩大了4倍以上,吸引了大量资金,减弱了对房市的压力。当前股市出现比较明显的震荡调整,但总体是短期变化,投资者对股市中长期发展的信心仍然比较乐观,大量资金由股市转入房市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预计未来房价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物价涨幅的提高,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供求关系的正常小幅调整,未来不会继续较快发展,也不会引发明显的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这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很正常的。
最近一轮的物价上涨的原因可以归纳为3点:其一,粮食价格上升直接拉动了这一轮消费品物价指数上升;其二,国内投资过热为物价上涨推波助澜;其三,能源紧缺和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促进了物价的上扬。
.国家为了降低人民币的汇率,必须要吸引巨大的投资,其中主要一部分为投机性短期投资,那么就要在银行增加存代的利息,来进一步吸引外来的投资,1000亿美圆的投机性外来投资增加了人民币的流通性,也就是说原来中国设定的流通资金基础为6600亿人民币,无形中增加了8000亿的投机性短期投资,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物价和人工工资的增加,所以央行决定用票据冲兑的方式来降低人民币的流通,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投机性短期投资主要涉及到期货,股票,房地产等行业,拿人员工资来举例,04年的房产与07年比较增加了平米增加了40%,但是人均收入最多有20%左右,这也是投机性短期投资带来的增长不平衡,我国要注意投机性投资带来的压力,所以要增加利息,来减少投机性短期投资,导致货币贬值等显现,这是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希望有关部门来解决.
国家对消费价格不会强制降价,主要是因为这样会导致资本的外流,导致我国经济的倒退,大家要理解国家机器的运做.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大家指导,谢谢.
其实,只要老百姓不闹事,再怎么愤怒,那些政府官员是没什么感觉的,他们已经被老百姓的愤怒弄麻木了。只是这一次的愤怒人群分布面广,尤其是普通公务员也加入了愤怒之列,决策者才感觉到真正的压力。于是就有了这八条,那六条,不灵之后便急急忙忙地先给公务员加工资。公务员工资一涨,便出现了连锁反应,导致一连串的工资上涨,然后便是粮食、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
据调查,2007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同比上涨8.8%,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1%、4.5%、15.8%和3.3%。畜牧业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带动上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那么,农民从本轮以猪肉为主的农产品上涨过程中受益如何呢?日前公布的几个省市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数据给出了答案。
  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的数据是,今年上半年吉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193.0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人均农业现金收入2118.94元,增长46.1%;人均牧业现金收入445.49元,增长35.7%。调查总队的数据是山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40.14元,同比增长22.7%。农民人均出售农产品所获收入为290.74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出售牧业产品收入为161.98元,同比增长23.2%。调查总队的数据是云南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06.5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8.1%,现金收入增加额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吉林、云南和山西可以作为东北、南部和中部农业大省的代表,从三省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民从本轮农产品上涨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收入增加明显。但仔细分析却并不令人高兴。以其中收入增长幅度最大,同时收入基数也最大的吉林省为例,虽然猪肉等牲畜价格翻番,但人均牧业现金收入仅增加117.20元,平均每月不到20元,也就是现在城里人买一斤好肉的价钱,农民收入受益其实并不大。
  而调查总队的数据是上半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1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但是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268元,下降23.4%。调查总队的数据是广东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8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人均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中,出售农林牧渔产品现金收入860.4元,增长1.4%。也可以看出,上海和广东的农民在本轮农产品上涨过程中基本没有受益。
  更令人不安的是,目前,本轮价格上涨已经脱离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轨道,甚至已经离开了食品范畴,而扩展到日化产品、家具领域,并有范围愈加扩大的趋势,“价格上涨、农民得益”的局面或将不复存在。
自2003年起,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开始了连续5年的上涨,到2007年上半年为止,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5年共上涨1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8%,平均每年上涨5.3%。
食品的主体是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对农民的增收无疑是有益的。但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并非直接交易,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农民增收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那么,农民究竟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得到多少好处呢?为便于表述,我们对八种主要食品进行了详细计算,即大米、面粉、菜籽油、猪肉、活鸡、鸡蛋、鲜菜、鲜瓜果。
价涨:农民、中间商均获益
数据显示,与2002年相比,2007年上半年八种食品的消费价格和农产品收购价格全部上涨,按各种产品的收购额比重计算,八种食品消费价格的平均涨幅为46.6%;收购价格的平均涨幅为50.3%。  5年间,八种食品的消费价格平均每百公斤上涨237.1元,其中农民得益198.2元,占83.6%,中间环节得益38.9元,占16.4%。八种食品中,农民在猪肉价格上涨中增收最多。2002年猪肉每百公斤收购价为805.9元,2007年上半年涨至1432.9元,农民因此增加收益627元,涨幅达77.8%。2002年猪肉的收购价格与消费价格之差为每百公斤285.1元,2007年减为254.4元。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上涨较急,消费市场反应稍微滞后所致。2007年下半年,猪肉的消费价格继续上涨,中间环节的收益也将随之恢复。
价跌:中间商的损失农民扛  近5年消费市场食品价格上涨的好处中,农民确实得了大头,但如果再往前看,情况却完全不同。1997~2002年物价出现连续六年的下跌,八种食品消费价格每百公斤下跌100.9元,但中间环节的收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5元。消费价格下跌的损失和中间环节增加的收益都由农民承担,农民每卖出一百公斤农产品就减少收益135.9元(100.9+3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的农民增收部分并非全部为农民所有,农业生产资料提供商还要分走一杯羹。据统计,在2003~2007年的5年涨价周期中,农资价格上涨28.8%,农民的农业生产支出因此增加313.2元/人;同期,农产品收购价格累计上涨43.2%,农民的农业收入因而增加877.8元/人,即农资提供商通过农资涨价从农产品涨价收益中瓜分了35.7%。据此计算,近5年农民因八种农产品涨价增收的每百公斤198.2元中,农资商先要拿走70.8元,农民实得127.4元。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全部好处(237.1元)中,农民得53.7%;中间环节得16.4%;农资商得29.9%。
惠农还是惠商,政府须认真审视  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产品与工业品和服务品的比价均处于极低状态,如果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不仅城镇居民难以承受,而且给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不良影响。对此,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大额财政补贴政策,并且使补贴直接由农民收益。多年来,我国虽然也有类似的政策,如粮食最低收购价、化肥和农药等农资生产补贴等,但效果差异明显。小麦等收购保护价政策实施的效果较好,使近5年面粉涨价的好处均为农民所得。但有些政策则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对化肥生产企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就未能遏制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涨,近5年化肥价格累计上涨28.7%,丝毫不低于其他农资价格的涨幅。农资提供商在享受财政补贴的同时,仍从农民手中拿走三分之一的农产品涨价好处。对此,政府应认真审视目前的各项惠农政策,以农民能否真正得到实惠为考量标准,废除一切名为“惠农”实为“惠商”的政策,将惠农资金全部用于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身上,确保农产品生产平稳增长,确保农民销得出、有钱赚。   注:为使农产品价格与消费价格可比,文中将小麦、粳稻、菜籽和生猪的“收购价格”按70%、70%、34%和65%的折扣率折算成面粉、大米、菜籽油和猪肉价格。
没有更多推荐了,深圳物价上涨太快,什么都买不起的节奏。月入多少才够花?
&&你的工资够花吗?
  女人不问年龄,男人不问工资。工资收入一向是中国人谈话中的一大忌讳,一般不随便提及,更不用说公开了。但在网络世界里,晒工资一直是一项备受网友追捧的行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大量晒工资的帖子外,还有很多专门的晒工资网站,集聚了各大行业的工资条,供人们查阅比较。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工资条,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抱怨物价上涨太快、太离谱,快餐都快吃不起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收入不够花。
那么,在深圳月入多少你才够花呢
2015年下季度,刷薪网在现有的2000位会员工资收入调查记录中得知,无论月收入多少,似乎都过得并不轻松。因为物价上涨过快,且高的离谱,没买房子的不敢花钱,要攒钱买房;买了房子的无钱可花,要还房贷;有了孩子的要攒钱为以后的教育,没孩子也要攒钱为以后的奶粉。即便收入高到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们也承担了高额工作量和职业压力。其实,不同收入的每一个人,都向我们展示出了生活中的并不轻松的一面……。
  以下是某网站的2000位会员中收入群体比例统计数据:
  榜单1:月收入:
  数据揭晓:收入的白领群体最多,占35%,生活压力也一样少不了。一位网友大吐自己的苦水,比起刚毕业出来的2500元的工资,那时物价还好,日子还算过的去,现在物价涨的这么快,每月还要比以往多支出500-1000元,还是不够花。
  网友评论:“我每月也有5000多,还要养老婆和刚出生的宝宝。难啊……!”
  榜单2:月收入:
  数据揭晓:收入元的白领群体次之,占23.5%,很多人都觉得过去父辈们一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充裕。现在的人们收入越来越高却依旧觉得生活艰难。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与追求都日趋激烈,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越来越多。光从教育这一方面来说,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至少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元,对大部分家庭都是一项天文数字。
网友评论:
  我月收入7000元,房贷每月2500元,水电费300元,交通300元,话费150元,生活用品500元,吃饭(20元标准)1500元,看电影、唱歌、户外活动随份子每月500元、每月不定额的给点父母,……月花费共计6000以上了!加上现在的物价又上涨,我不敢谈女朋友、不敢买衣服,不敢请吃饭了,真是杯具……。
  深圳工资涨不赢物价,网友直呼压力山大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上涨,但很多网友说,即便是这样,我现在倒感觉工资有点不够花了,因为我现在每月要比以往多支出500-1000元,某深圳网友也不禁发问:今年的房租一下子涨300的有木有?这节奏,压力山大啊,我要月入多少才够花呢?
& &鼎尖软件是国内免费,提供免费而功能强大的专业房产中介管理系统,可满足全新房,二手房的管理及销售整体流程。让中介工作更高效。详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