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新农合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为什么4月到现在不给报

咨询热线:400-676-8333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我想问一下~今年南和县医疗保险交一百五十元~上面还有补助吗?一百五十元对农村来说~一不是小数目了~以
我想问一下~今年南和县医疗保险交一百五十元~上面还有补助吗?一百五十元对农村来说~一不是小数目了~以后还长吗?
咨询医疗保险部门,一般以答复为准
2条律师回答
你好,咨询医保部门
你好,建议咨询医保部门
其他类似咨询
可以买社保。
属于政策问题建议你到社保中心问询按一般理解是可以的
你好,可以与单位协商,具体手续可以咨询当地社保局
你好,可向对方主张赔偿
这是自费项目
自己咨询医保机构。
你好,应该是需要交的,不过建议具体到当地的有关部门进行咨询。
你好,咨询社保部门。。。
更多类似咨询(6)
精选问答推荐
免费在线咨询
年累计为超过
用户提供了在线咨询服务
劳动工伤咨询律师
最新法律咨询
来自遵义用户的咨询
来自六安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嘉兴用户的咨询
来自中山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黔西南用户的咨询
来自大理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宜宾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长春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福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郑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商丘用户的咨询
来自烟台用户的咨询
来自百色用户的咨询
来自嘉兴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区位交通/南和县
南和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结合部,处于京津石经济辐射圈内。西距邢台市、京广铁路、107国道18公里,距京深高速公路7公里,并有2条连接线与之贯通;、南石、宁鸡公路纵贯南北,邢临、邢清公路和横穿东西;南水北调和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靠近南和,已列入省“十一五”规划、连接京广、京九和黄骅港的邢港铁路横贯南和全境。
历史沿革/南和县
禹贡时期,南和县域属冀州。西周时期属邢。 春秋末期属晋。战国属赵。&秦代为巨鹿郡地.西汉初年始置南和县,仍属巨鹿郡。景帝中原六年(前144年)更隶广平郡。 建平三年(前4年),广平郡改广平国仍辖南和。 建武十三年(37年),更隶巨鹿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南和更隶广平郡。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析广平郡北部地区增置北广平郡,治所南和县。 北周置南和郡,治所南和县。隋开皇十六年更隶邢州。大业三年(607年)罢邢州为襄国郡,仍辖南和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为和州,属邢州总管府,武德四年复为南和县,仍属邢州。天宝元年(742年),罢邢州为巨鹿郡,辖南和县。至德二年(757年),罢郡复置邢州,南和县仍属之。五代,南和县仍属邢州。 宋宣和元年(1119年),邢州升为信德府,仍辖南和县,南和一度更名澧川县(因澧水过境而得名)。 金天会七年(1129年),信德府改为邢州,仍辖南和县。 元中统三年(1262年),升邢州为顺德府,南和仍属之。至元二年(1265年),省南和并入沙河县,不久复置,南和县改为和阳县。同年顺德路改为顺德府,和阳县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名南和县,仍属顺德府。清沿明制。 民国初废府留县,南和县直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区(驻邢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隶属冀南四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南和县遂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八月,河北人民政府成立,南和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南和县划与平乡县、广宗县、巨鹿县合并为巨鹿大县。日,析巨鹿县置任县,将原南和县划归任县。 日,析任县恢复南和县原建制,仍属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南和县属之。 1993年,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南和县属邢台市。
行政区划/南和县
明代,南和县编户十三里,十七社。里为县以下行政单位,管理行政事务,里下有村;社为征收田赋的区划单位,由社主负责兑换钱粮。明末,里的职能消弱,社的作用增大。
清康熙六年(1667年),南和县编户十七里,辖三镇、六十村、九屯、四十四庄、五寨,总计一百二十一个自然村。后以社代里,乾隆十四年(1749年),南和县有十七社,一百五十七村。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县设5个警区,一区区公所驻城关,二区驻大召,三区驻河郭,四区驻贾宋,五区驻郝桥。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县政府派检察员驻区公所,后任为区长,负责行政事务。区下设乡,乡下设村,村下设保,保下设甲,乡长、村长、保长、甲长各1人,承办上级委派各种工作,并负责维护治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期间,伪县公署实行大乡制,将全县划为4个区,辖154个自然村;南和县抗日民主政府辖4个区(郝桥区、城关区、白佛区、南大召区),各区设区政府。
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伪实行保甲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千户左右为一乡(镇),经编成二保以上者由各保共同编设联保所或保长联合办事处。南和县共有10个联保所或保长联合办事处,97保,1308甲,12671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南和县分为4个区,共163个村:一区驻城关,辖44村;二区驻贾宋,辖50村;三区驻三召辖28村;四区驻郝桥,辖41村。
1950年,一区和二区合并为一区,驻河郭;原四区改为二区,三区不变。南和县辖3个区,177个自然村。
1953年5月,将行政区改为乡,全县设立35个乡镇,各乡设乡人民政府。其中:
第一区辖2个镇、10个乡:城关镇(区级)、河郭镇(乡级)、东南张乡、三思乡、东宋村乡、南豆村乡、吴屯乡、大东韩乡、张路乡、贾宋乡、西侯庄乡、西里乡;
第二区辖12个乡:侯村乡、东薛屯乡、四营乡、邵屯乡、北师乡、白佛乡、北高村乡、旧果寨乡、郝桥乡、史召乡、徐庄乡、岗上乡;
第三区辖个11乡:大郝乡、北庄乡、宋台乡、东南张乡、东三召乡、左李赵乡、后郭平乡、屹塔头乡、善友桥乡、南大召乡、西任城乡。
1954年8月,撤销3个区,由县直接领导35个乡镇。
1956年7月,全县35个乡合并为16个乡:城关乡、大东韩乡、贾宋乡、史召乡、东南张乡、河郭乡、东三召乡、三思乡、阎里乡、西里乡、骆驼牧乡、四营乡、东薛屯乡、郝桥乡、善友桥乡、西任城乡。
1958年初,由16个乡调整为14个乡:城关乡、阎里乡、三召乡、东南张乡、侯郭乡、薛屯乡、郝桥乡、史召乡、邵屯乡、贾宋乡、东韩乡、三思乡、河郭乡、西里乡;9月,全县14个乡、160个农业社合并为4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4个人民公社的管辖范围与1953年以前的4个区相同,公社以下设管理区作为公社的派出机构,全县共有177个自然村;12月,南和县并入巨鹿县,原南和县境内的4个人民公社隶属巨鹿县。
城关公社:辖西里管理区、三思管理区、河郭管理区、城关管理区。
贾宋公社:辖贾宋管理区、东韩管理区、邵屯管理区。
三召公社:辖三召管理区、阎里管理区、东南张管理区、侯郭管理区。
郝桥公社:辖郝桥管理区、史召管理区、薛屯管理区、骆庄管理区。
1961年5月,恢复任县建制,撤销原南和县境内的城关、贾宋、三召、郝桥4个人民公社,在管理区的基础上于原南和县境内设立14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三思人民公社、西里人民公社、河郭人民公社、东南张人民公社、候郭人民公社、阎里人民公社、都桥人民公社、薛屯人民公社、史召人民公社、东韩人民公社、邵屯人民公社、贾宋人民公社、三召人民公社。6月,原属南和县的新果寨划归广宗县停西口人民公社。原南和县境内有14个人民公社,177个自然村。
1962年3月,恢复南和县建制,辖14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三思人民公社、西里人民公社、河郭人民公社、东南张人民公社、候郭人民公社、阎里人民公社、都桥人民公社、薛屯人民公社、史召人民公社、东韩人民公社、邵屯人民公社、贾宋人民公社、三召人民公社);同时将贾宋人民公社所辖的孙杜科、单赶科、陈杜科、翟庄、红庄5个生产大队划归任县大宋人民公社,郝桥人民公社所辖的骆庄、达六庄、东盟台、李白铺、程尔寨、东望、西望7个生产大队划归任县骆庄人民公社,郝桥人民公社所辖的双蓬头生产大队划归任县辛店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销14个人民公社,改建为14个乡,行政区域、行政机关驻地不变;各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全县辖14个乡,210个行政村。9月,城关乡改为城关镇,行政区域不变。
1985年3月,撤销郝桥乡,设立郝桥镇。
1987年12月,城关镇更名为和阳镇。至此,南和县辖2个镇、12个乡,215个行政村,共有176个自然村。
1994年7月,撤销贾宋乡,设立贾宋镇。
1995年3月,友善桥村分为东友善桥村和西友善桥村。
1996年1月,撤销东韩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和阳镇,镇人民政府驻东关村;撤销邵屯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贾宋镇,镇人民政府驻程牌村;撤销东薛屯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郝桥镇,镇人民政府驻寺后村;撤销侯郭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东三召乡,乡人民政府驻东三召村;撤销东南张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阎里乡,乡人民政府驻阎里村;撤销西里乡,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并入河郭乡,乡人民政府驻梁牌村。至此,南和县辖3个镇、5个乡,216个行政村。
2000年1月,南大召村分为东南召村、中南召村、西南召村3个行政村。
截至2014年,南和县辖3个镇、5个乡,4个社区、220个行政村。2014年南和县行政区划和阳镇行政区划代码: 45.14平方公里 55009人 辖4个社区、35个行政村 驻东关村建设大街社区和阳新村社区文明路社区和阳东村社区东关村北关村南关村南内村县前村县西村西关村前后台村南王庄村沙道村巩庄村张李召村左李召村杨李召村焦庄村冀屯村范庄村杨牌村东三官村西三官村东辛寨村西辛寨村北裴庄村路庄村东韩村马庄村西东韩村西韩村西刘村贾庄村北郑村西侯庄村东侯庄村三张村西内村贾宋镇 行政区划代码: 67.68平方公里 50006人 辖47个行政村 驻豆牌村程牌村韩牌村冀牌村李牌村豆牌村唐庄村田庄村北杨庄村北徐庄村郄村张路村韩村东贾郭村西贾郭村西薛屯村吴屯村杨屯村牛屯村康屯村西樊屯村北里庄村南里庄村井庄村小胡村前寺上村后寺上村邵屯村南师村北张庄村岳村宁营村兰营村梁营村刘营村朱营村大会塔村前小林村后小林村武庄村白佛村苏史张村单杜科村骆驼牧村北师村齐庄村北王庄村李庄村郝桥镇行政区划代码: 61.10平方公里 57479人 辖30个行政村 驻寺后村寺后村郝桥前西村郝桥后西村郝桥前东村郝桥后东村东泥井村西泥井村东刘庄村霍庄村南郝村红庙村东杨庄村西高村梁庄村程庄村苏街村西徐庄村东徐庄村岗上村东郑庄村大林村东薛屯村东樊屯村丰化庄村北葭村南葭村吴村候西村候东村焦村东三召乡行政区划代码: 58.00平方公里 44879人 辖32个行政村 驻东三召村东三召村西三召村南头村宋庄村回庄村圪塔头村张街村东南召村中南召村西南召村肖庄村前东村前西村后东村后中村后西村小屯村东任城村西任城北队村西任城西队村西任城东队村侯一村侯二村侯三村侯四村柴里村丁庄村西善友桥村东善友桥村史街村胡街村高街村阎里乡行政区划代码: 45.15平方公里 33307人 辖12个行政村 驻阎里村阎里村大郝村宋台村南杨庄村聂庄村段村东南张村北庄村阎圈村前高庄村后高庄村河上村河郭乡行政区划代码: 44.61平方公里 31691人 辖27个行政村 驻梁牌村梁牌村郭牌村卢牌村仝牌村赵牌村樊牌村桥西村郄庄村刁庄村康庄村北豆村南豆村东徐旺村西徐旺村南徐旺村张相村迓祜村孔村西里村西郑庄村左村辛庄村南张庄村南裴庄村瓦固村刘义屯村岗头村史召乡行政区划代码: 38.00平方公里 33779人 辖22个行政村 驻梁牌村梁牌村胡佃村八角寨村白庄村果寨一村果寨二村果寨三村果寨四村果寨五村东林村高牌村胡牌村李牌村史召桥村史召西高庄村南高张村南高李村北高一村北高二村北高三村北高四村北高五村三思乡行政区划代码: 45.32平方公里 26185人 辖13个行政村 驻东北部村东北部村西宋村淮庄村西大村东大村里首村西南部村东南部村西北部村前郭平村后郭平村辛村南韩村
地理环境/南和县
位置境域南和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邢台市中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4°36′—114°52′,北纬36°55′—37°06′,县境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5公里,近似正方形,总面积405平方公里。东邻平乡县,南接鸡泽县、永年县,西连邢台县、沙河市,北靠任县。县人民政府驻和阳镇和阳大街285号。地质南和县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第二沉降带中部,是华北沉降区渤海台向斜的一部分。自中石炭世至早二迭世沉积一套先是海陆交互,后是陆相的含煤碎屑岩系。华北陆台自三迭纪以来先后经历了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不同程度的改造,使河北平原产生次一级的隆起和断陷,同时伴生北北东向、北北西向若干组断裂,是地震多发区之一。从中石炭世以来为一套海退式沉积序列。
地层方面,基底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在中石炭统之上沉积了上石炭统至二迭系的含煤碎屑岩系,而中生代时三迭系和侏罗系处于剥蚀状态。白垩纪以来本区急剧下沉,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和新生界沉积。地貌南和县地处河北平原西南部,太行山山前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在30.5—50.8米之间,地面坡降度为1/2500。由于河流的淤积、泛滥与改道,局部形成大小不同的洼地、岗地、二坡地、沙丘、平铺沙地等微小地貌单元,总体的地貌特征为“六洼三堤一沙地”。“六洼”为史召河间洼地、岗上河间洼地、小林洼、杨屯河旁洼地、西里蝶形洼地、侯郭—郝桥河旁洼地,“三堤”为洺河故道、干河故道、百泉河故道高出地面1—2米的自然堤。在故河道自然堤与洼地之间,是全境地貌单元的主体——微斜平地(二坡地)。县域南部有三思至阎里扇面平铺沙地,沿澧河向北向南呈扇状分布。澧河东南岸有东南张沙丘群地,高出地面3—6米,呈不连续带状分布。气候南和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明显,天气过渡性突出、变异性显著。春季(3—5月)乍寒乍暖、少雨多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秋季(9—11月)晴朗凉爽,冬季(12月—次年2月)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2℃,其中1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21.9℃(日、日);7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日)。年平均降水量499.6毫米,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842.8毫米(1963年),最少为246.9毫米(1972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1.2%,冬季占全年降水量的3%。年平均日照时数2236.1小时,5月最多,12月最少。年平均风速2.0米/秒,4月风速最大,8月最小;全年南风频率最高,为19.16%。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大风、冰雹等。土壤南和县境内的土壤共分3个土类(潮土、水稻土、风沙土),5个亚类(潮土、褐化潮土、湿潮土、淹育型水稻土、流动风沙土),8个土属,27个土种。土类中,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99.3%,水稻土、风沙土极少。潮土亚类是南和县的主要土壤,分布于全境,占土壤总面积的92%,包括3个土属、16个土种,其中面积较大的土种有分布于三思至阎里平铺沙地的沙壤质潮土、县域西北部和东北部二坡地上的轻壤质潮土以及侯郭、史召、郝桥的中壤质潮土。褐化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固定沙丘和洺河故道,占总面积的5.4%。湿潮土亚类主要分布在西里浅平洼地和贾宋镇杨屯—豆村河旁洼地,占总面积1.6%。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贾宋镇西樊屯以东,占总面积的0.16%。流动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澧河中上游河漫滩上,占总面积的0.52%。
南和县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18.5克/千克,在全国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土壤pH值平均7.80,属碱性土壤;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0.0081克/千克,属全国中等水平;碱解氮平均含量88.39毫克/千克;有效磷平均含量19.42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含量94.76毫克/千克,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135毫克/千克)。水文地表水
南和县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境内有顺水河、南澧河、沙洺河、溜垒河4条行洪河道,境内全长68.5公里,流域面积408平方公里,河网密度11公里/平方公里。1980年前,除顺水河外均为季节性河流,现全为季节性河流河流,除雨季外皆干涸。
南和县地下水属浅层淡水,分为2个含水层。其中第Ⅰ含水层(潜水层)为降雨入渗直接补充层,底板埋深一般在30米以上;第Ⅱ含水层(潜水—承压水层)埋深多在100米左右,由西向东逐渐变深,水质较好,为地下水主要取水层。澧河以西地下水位埋深多为4—8米,澧河以东多为8—10米,机井开采深度均在100米以内。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干旱和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4米。
人口/南和县
2014年,南和县总户数118328户,户籍人口377972人,其中男性194817人,女性183155人;18岁以下93379人,18—35岁117783人,35—60岁115176人,60岁以上51634人;全县常住人口332335人,其中城镇人口132520人,城镇化率39.88%。2014年出生5790人,人口出生率15.93‰,出生人口性别比112:100,死亡2517人,人口死亡率6.93‰;自然增长327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01‰。
政治/南和县
中国共产党南和县委员会书记:李胜敏
南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陈跃师
南和县人民政府县长:韩明智(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和县委员会主席:田玉成
南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吕登文
南和县人民法院院长:范卫清
县委常委:李胜敏、韩明智、刘志刚、樊振宇、王志芳、李宇晓、杜楠、关朝平、赵现科、李中伏
经济/南和县
综述2015年,南和县实现生产总值52.7亿元,比2014年增长9.5%,比2010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60.6亿元,比2014年增长14.9%,是2010年的2.4倍;全部财政收入4.48亿元,比2014年增长14.4%,是2010的近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2元,比2014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0元,比2014年增长11%。
2016年,南和县生产总值达到56.8亿元,年均增长12.3%,五年翻了近一番。全部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19%,是2011年的2.38倍。三次产业比重33.6:28.6:37.8。
南和县历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第一产业综述
2014年,南和县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80325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8个,销售额21.82亿元,农业产业化总量32.47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3.8%;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59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6.25亿元,比2013年增长3.7%。
农业2014年南和县主要作物播种与收获情况作物类别播种面积(公顷)单产(公斤/公顷)产量(吨)谷类冬小麦226676675151300玉米216465922128186谷子45543962000豆类大豆1452848416绿豆31171053薯类马铃薯66241671595油料作物花生68442052876油菜籽32275088棉花皮棉96612491207蔬菜叶菜类(芹菜 菠菜)13174889164389白菜类(大白菜)7607333655735甘蓝(卷心菜)2256050713614根茎类(白、胡萝卜)5486324134656瓜菜类(黄瓜、西葫芦)193565885127488茄果类(茄子 辣椒 西红柿)227566009150170葱蒜类(大葱 蒜头韭菜)7896007447398菜用豆类(四季豆)133477076345
2014年,南和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19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45038公顷,总产量28.2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473公顷,总产量53.33万吨;有设施农业设施3.17万个,占地面积2668公顷,实际使用面积2135公顷。有种植业生产基地4个,种植面积6226.5公顷,联系农户1.98万户。农用机械总动力537443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463台,小型拖拉机4788台,联合收割机920台;机耕面积2.18万公顷,机播面积40467公顷,机收面积3524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8760公顷;化肥使用量16879吨,农药使用量629吨,地膜使用量415吨,农村用电量19322万千瓦时。实现农业总产值18.5042亿元,农业增加值12.1823亿元。
2014年,南和县果园面积公顷,园林水果产量4490吨,实现产值1508亿元;其中苹果园面积102公顷,产量1451吨,梨园面积95公顷,产量1882吨,葡萄园面积48公顷,产量496吨,桃园面积18公顷,产量271吨。全年人工造林800公顷,其中经济林130公顷,防护林67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90万株;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600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800公顷;林木种子采集量2吨,育苗面积1800公顷,苗木产量3400万株;生产商品木材850立方米。实现林业产值1.06亿元,林业增加值3495万元。
畜牧业2014年南和县畜牧业生产情况畜禽类别存栏数(万头、万只)出栏数(万头、万只)肉类产量(吨)猪13.5617.7213258牛0.540.42630羊0.841.62217家兔1.655.2366家禽410.03417.4561322014年,南和县肉类总产量2.04万吨,鸡蛋产量40958吨,牛奶产量11926吨;实现牧业产值8.98亿元,牧业增加值3.72亿元。第二产业
南和县以钢制品及装备制造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玻璃产业为主导产业。钢制品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品涉及仪表、仪器、重型机械构件、轧辊、轧板、制钉、制管、标准件、钢构汽车配件、机械制造、五金工具等多个行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主要包括食品、油脂、板材等行业,较大企业有燕京啤酒、金沙河面业、谷馨坊食品以及国玉食品等;玻璃产业主要集中玻璃建材工业园,截至2010年入驻玻璃生产及玻璃深加工企业10家,年可实现年产各类建材玻璃2500万重量箱。
2014年,南和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58亿元,销售产值63.99亿元,资产总计36.64亿元,负债合计23.36亿元,营业收入59.29亿元,营业利润7654.4万元,利润总额9152.6万元,利税总额1.75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6319人;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8.04亿元,增加值5.3亿元;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2.38亿元。
2014年,南和县有建筑业企业5家,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240人;签订合同额3.6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9438平方米;消耗钢材3996吨,木材2209立方米,水泥8.75万吨,平板玻璃1.83万立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8750平方米,竣工产值2.397亿元,竣工房屋价值1.6亿元,其中住宅房屋竣工134991平方米,价值1.37亿元,教育用房屋41751平方米,价值2385万元;建筑业总产值3.066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9537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125.1万元。第三产业
2014年,南和县有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4家,从业人员114人,营业面积24260平方米,资产总计6534万元,商品购进额9141万元,销售额8327万元,营业收入7977万元,利润总额6万元;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6家,从业人员125人,营业面积4560平方米,资产总计373万元,商品购进额6137万元,销售额6222万元,营业收入5324万元,利润总额65万元;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20亿元,其中城镇16.73亿元,乡村10.47亿元。20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065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36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6202亿元。有固定电话用户31780户,移动电话用户293092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9977户。
经济开发区
南和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9月,2011年7月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大宗物流三大产业组团,以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承接京津和北上广深优质产业转移。园区实现十一通一平,入住企业63家,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宠物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叫响了四个“国字号”商标——燕京啤酒、金沙河面制品、全工钢锉、安佑饲料。宠物饲料产销量占全国近60%。
现代农业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县城东部,定位为冀中南规模化、集约化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包括“一心”(科技研发中心)“一带”(形象展示带)“三区”(有机种植区、苗木种植区、特色种植核心区),依托台湾高效农业园、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冀大农业产业园、玫瑰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速“第六产业”成长崛起。到2017年,蔬菜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培育省级以上知名苗木企业10家,五年内现代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80%。
三召工业园
邢台(三召)工业园区。规划范围邢临高速公路以南、战备路以西、南至县域边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5平方公里,规划“两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生态绿心)、“两园”(东侧工业园、西南物流园区)空间结构,重点建设装备制造、钢铁、化工三大产业组团,打造承接邢台市区产业转移和县内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社会事业/南和县
2013年,针对邢台的大气污染形势,南和县成立环境监察大队和邢台市首家环保法庭,实施减排项目26个,整合板条摊点2548家,拆除燃煤锅炉206台,打造92平方公里的九大大气污染治理示范区。
2015年上半年,南和县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8.32,二级以上天数为59天,其中优级天数2天,占上半年总天数的32.6%;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平均为29天,占上半年总天数的16.02%。南澧河水质为劣Ⅴ类,其中氨氮平均浓度为4.75毫克/立方米,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位75毫克/立方米,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断面水质,各过境河流断面监测全部达到省市标准。
2016年,南和县空气质量位居邢台市第一名、河北省第32名。教育事业2013年,南和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6.5%,实施了17所中小学新改建和加固项目。学校类别 主要学校小学南和县实验小学、和阳实验小学、南和县县直小学、南和县第一小学等中学南和县第一中学、南和县第二中学、南和县第三中学、南和实验中学、和阳镇城关中学等私立学校南和私立旭日学校、南和县育才学校、南和东兴中学、南和冀阳中学、南和县银桥中学等其他南和职教中心、南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等文化事业截至2009年,南和县有文学、摄影、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美术等各种民间协会36家,会员2583人,群众演出团体152家,从业人员3012人。
2014年,南和县组织开展模范典型评选活动,涌现出月度中国好人王桂珍、邢台好人王占奎等一批先进典型;举办广场舞大赛、摄影大赛、书画大赛、歌咏比赛等特色文化活动70余场;挖掘并编纂观音文化、宋璟文化丛书6卷。
截至2014年,南和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展演中心各1个;农家书屋218个、农村文化广场186个,实现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卫生事业截至2012年,南和县共有农村卫生室186个,全部完成标准化改造。2013年,南和县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一卡通”,农民参合率98%。南和县主要医疗机构 南和县人民医院南和县中医院北关医院和阳镇卫生院郝桥中心卫生院阎里乡卫生院河郭乡卫生院贾宋中心卫生院三召中心卫生院侯郭卫生院史召乡卫生院三思乡卫生院南和县三源医院南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和阳医院 
交通运输/南和县
综述南和县距京珠高速(G4)邢台南出口12公里,距107国道18公里,并有2条连接线与之贯通;距京广高铁16公里;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距离均在400公里以内,是邢台市唯一的铁路、公路、高速三路交叉口和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公路邢临高速公路(东吕高速G2516)自西向东横穿县境中南部,与326省道和329省道交汇处设有南和出入口;
邢清公路(G340国道)横穿县境北部,途径贾宋、郝桥等乡镇;
329省道东北自郝桥镇向西南斜穿县境。
326省道(邢台—临西)与邢临高速基本平行,境内长27公里;
截至2013年底,南和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5公里,省道81.7公里,县道30.1公里,乡道105.8公里,村道438.3公里,公路密度1.6公里/平方公里。铁路邢黄铁路自西向东横穿县境中南部,在县城西南设有邢台南站,日正式开通运营。
京广高铁沿南和县西部边界而过,在县境外西北设有邢台东站。公共交通截至2014年,南和县有公交111路、201路、202路、203路、204路、205路、206路、207路、208路、209路、210路、211路等共计14条公交班线,120部营运车辆;另有7条县域小公交线路,营运车辆34部;建有8个乡镇客运站、76座公交候车厅和101个招呼站牌。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0%。
特色产业/南和县
近年来,我们确定了“三化联动,工业先行”战略,按照“建设三个园区、实现三个对接”思路,谋划实施了西与高开区标准件、紧固件基地对接,建设城西钢制品工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南与沙河市金百家工业区对接,建设金鑫建材工业园区;北与高开区、邢台县板材市场对接,建设邢东板材建材工业园区。特别是依托、围绕邢台钢铁做文章,将钢制品业明确为南和未来的第一主导产业,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县域经济已形成蔬菜、木制品、粉制品、钢制品、食用油、纸制品等六大特色产业。
资源特点/南和县
该县属于环京津、环渤海湾经济带外围县份,境内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42-46.1米之间,属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523毫米,地下水为浅层淡水区,水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形成专用粮、蔬菜、养殖、苜草等四大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初步形成木制品、纸制品、小五金、粉制品和面粉加工、食用油等五个工业小区。被确定为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和生猪生产基地县。
风景名胜/南和县
南和古城,平畦绿野,土膏禾茂,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古“和阳八景”旖旎多姿,美不胜收,蜚声遐迩,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驻足留恋,登临游览,留下了吟咏和阳风物美景的传世佳句名篇,自古有和阳八景、和阳十二景之说。其中明清时期的《和阳八景》为:
笔架耸翠、澧水扬清、凤池春烟、鸡台晚照、梅亭绿荫、荷沼香风、古刹晴虹、仙坛秋月。
白雀庵位于邢台市南和县城东北10公里处白佛村,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千手观音妙善的初禅之地。白雀庵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晋朝,是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尼姑道场,也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对外开放的僧尼活动场所,是在全国佛教最有影响力的二僧道场和著名的千手观音道场。庵院香火旺盛,农历四月初四、九月二十五有庙会。
农业嘉年华
南和农业嘉年华是中国农大设计的国内第四个农业嘉年华综合体,也是河北省首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嘉年华品牌。位于邢台市中兴大街东延线路南、南和县贾宋镇,规划面积446亩,创意风情馆是农业嘉年华核心部分,占地99亩,建设连栋温室4.1万平方米,设置了疏朗星空、畿南粮仓、本草华堂、童话果园、花样年华、同舟共冀6个主题场馆,场馆内容极具创意,景观绚丽夺目,主要以蔬菜、瓜果、花卉、粮食、功能性植物、水科技为元素,展现不同地域的农艺景观。
历史文化/南和县
南和县古村探源在续编南和县志时,不由得对南和境内的任城村发生了兴趣。因为此村既非镇又非县,那又为何称“城”呢? 这还要从遥远的春秋战国说起。
1972年在任城村附近,发现了战国时期的文物。 这就说明该村的存在,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记载:郑国贵族出身的羽颉,是个颇有远见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国家弱小,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认为只有与强国结盟,才会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郑国的当权人卿大夫伯有,提出与晋、楚两个邻国结盟的建议,伯有采纳了他的建议。就派他出使晋国,派另一位卿大夫出使楚国。不料公孙黑却认为,这是伯有想独揽大权的阴谋。就突然发动兵变,杀害了伯有。并大肆搜捕其“同党”。这时,羽颉已到了晋国。他听说这一消息后,怕受株连,从此就没有回郑国 。很有才干,深受晋平公器重。二人经常谈论国家大事。羽颉分析了当前形势,对晋平公说:“只有与楚国结盟,才会长治久安。”在公元前546年,宋国的左师向戎来到了晋国,目的是游说以晋、楚两国为首的14个诸侯国结盟的事而来。羽颉受命接待了向戎,二人彻夜畅谈,彼此深感相见恨晚,谈得十分投机。次日羽颉将向戎引见于晋平公。向戎的一番论述,使晋平公十分折服。晋平公掂量再三,最后同意参加“弭兵结盟”大会。不久羽颉奉命出使楚国,同向戎一同说服了楚康王。经二人奔走,几个月后,终于促成了以晋、楚两个大国为首的14个诸侯国参加的“弭兵盟会”。会后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由于羽颉出使楚国有功,晋平公加封他为上大夫。羽颉的封地在今日的任县境内,那时就称“任地”。任地的由来据记载:此地为“诸流汇集”之地,素有“南泊”之称。因古代的“任”字与“壬”字相通,“壬”在五行中属“水”,为此这里就称“任地”。在历史上曾有人将羽颉称为“任大夫”,这是有地名而得此称呼。那时的“任地”十年九涝,百姓苦不堪言 。羽颉到达后,决心治理河道。他先选择了据旧城区东南十几里外的高地,作为临时行政区,然后亲临工地,率众疏通河道。历经二年之久才把涝灾治服。后来羽颉将百姓安顿好后,又把行政处搬回了旧城,虽然行政处搬走,临时行政区的人仍称它“任城”,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今日南和“任城”村命名的由来。 南和县古张县县城遗址传说南和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上世纪60年代,南和县文物考古部门,在本县境内的贾宋镇张路村村西,发现了古张县县城遗址以来,因时代久远,记载残缺,古张县的命名及其他许多问题至今没有弄清楚。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走访了多位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作出如下探究:一、以张良姓氏命名说:据的记载,汉12年,刘邦听信戚夫人的谗言,以太子刘盈性格懦弱,不堪重任为由,想废旧立新。张良多次劝戒,刘邦不听,无奈张良心生一计,便把刘邦敬慕已久的大贤“商山四皓”(四皓为:东园公、、绮里奇、夏黄公)请来辅佐太子,刘邦果然打消了废太子的想法。 记载:汉惠帝即位后,吕后开始干政,“商山四皓”不愿裹入祸乱,便退隐于远距京城的“长路”。据查:“长路”是山东通往太行山的一条古道,在任县地段。道北不远处就是张县古城遗址。笔者推测,“商山四皓”后人为了报答张良荐举前辈辅佐皇帝之恩,把自己的封地以张良的姓氏命名为张县。二、张耳封地说据记载:张耳是河南开封人,秦参加过陈胜吴广起义,一直活动在河北的邢台、隆尧一带。(有隆尧县汉代军事遗迹,为证)。张耳曾在赵国旧地之常山国,都城就建在信都。公元前205年,张耳投奔了刘邦。张耳被任命为将,在邢台一带为汉统一全国屡立战功。刘邦见张耳在邢地很有声望,后来就在此地让张耳择邑作为封赏。笔者推测:张县当时地处战国时期古道“长路”旁,交通方便,人口众多,较为繁荣,所以张耳所择的封地,很可能就是以后以他姓氏为名的张县。三、张姓氏族迁徙说据明嘉靖记载:张姓自上古时代,祖居今日的清河县一带。他是一个极富开拓与进取精神的家族,先秦时期就开始从清河开始向先进的诸侯国迁徙。秦汉时期的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又推动了张姓先民迁徙的脚步。 记载:汉武帝征和二年因王莽乱政,民不聊生,张姓氏族再次出现了南至江苏西至襄都迁徙浪潮。笔者推测,张姓氏族迁至邢地的古邑,可能就是张县。可以依1923年在南和县张路村西出土的西汉元凤元年铸造的“货泉”古币为证。白雀庵来历相传南和县东北部白佛一带,原是一片林茂粮丰、成群白雀聚集的地方。南北朝时,从金山寺来了一个老尼师,用化缘所得银两修建了一处庵院。当地一个崇尚佛道的秀才,以“尼师三年苦心创业,可为白玉无暇;今日茅庐换庵院,世人欢喜雀跃,成群白雀栖息庵院”为庵院题名“白雀庵”。相传这里是世人敬仰的千手千眼大慈大悲的——出家坐婵之地。 三皇姑身世相传,三皇姑系南北朝时期兴林国君妙庄王的三女儿,名。其父妙庄王为南和县瓦固村人,南北朝时建立兴林国。其母宝英,南和县郄庄村人,小名郄武燕。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元(一说妙颜),三女妙善即三皇姑。传说当年正宫娘娘梦花怀孕,于农历二月十九日生下一白胖女婴,取妙相善行之意,叫妙善。逃婚遁佛门三女长大成人,妙音、妙元都招了驸马,享起了荣华富贵,唯有三皇姑笃志行善。三皇姑生性聪明伶俐,她不学描龙绣凤,而在宫中秘修禅事。十六岁时,妙庄王要将她许配给宰相之子,她执意不从,夜逃皇宫,至南杨庄村。后来,南杨庄为纪念三皇姑逃婚避难这个日子,将四月初二立为醮会。三皇姑打扮成村姑模样辗转前行,于九月十九日来到了白雀庵,昄依了佛门。消息传到宫里,给老尼师下了一道秘旨,要事事磨难三皇姑,以使其回心转意。三皇姑天天挑水、推磨、捣米、做饭、打柴、敲钟,受尽磨难,但矢志不渝。白佛小路正宫娘娘晓知三女昄依佛门,事事受磨难,忧心忡忡,山珍海味食不香,玉床衾被难睡眠。常背着妙庄王,偷偷到白雀庵看女儿。三皇姑有时也思念母亲,就偷偷跑回皇宫。时间长了,从首府经过、村东,踏出了一条蛇形小道,俗称“白佛小路”。 南和县火焚白雀庵白雀庵西南侧白佛寺内有个,趁三皇姑外出打柴时,酸言淫词调戏,尽管三皇姑不理,但仍被造谣说她不守清规戒律。谣言传至皇宫,妙庄王下旨火焚白雀庵。霎时间白雀庵浓烟滚滚,烈烟腾腾,五百僧尼冤魂升天。得知,派用通天避火绳搭救三皇姑脱离火海。修身苍岩山三皇姑被救出后,决心到太行山修练。来到地界双楼村歇脚时,将灌进鞋里的泥土倒了倒,平地立刻从南到北隆起三座山,老百姓叫它“三台山”(今尧山)。为避妙王,三皇姑于农历九月十八日走太行山,来到苍岩山,眼望崇山峻岭,百感交集,放声恸苦,感动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派了一只斑斓猛虎驮她上山。她登上苍岩山巅,住下来潜心修练,日日净手焚香礼佛,虔心悟道。转眼九年,于农历六月十九修成了正果,日赴千坛,眼观万里。舍手眼救父妙庄王火焚白雀庵,气病了国母,自己也整天神智恍惚,恶梦频繁,患了一种怪病——人面疮。在首府朝平城,求遍天下名医,不知所患何疾。三皇姑不计旧恶,化一“和尚”点化妙庄王,并亲献手眼治好了“人面疮”。敕封三皇姑妙庄王感念三皇姑救命大恩,率百官来到苍岩山敕封三皇姑。本想将其封为“全手全眼”观音,因过分激动说成了“千手千眼”。帝王都是金口玉言,话音刚落,三皇姑圣像展现空中,果然长出了千手千眼。从此,名刹寺院就添了尊端庄慈祥的“千手千眼”观音,“千眼遍观世界不平事,千手遍护受苦受难的庶民百姓”。重修白雀庵妙庄王传旨全国能工巧匠重修白雀庵,增建“千手千眼”观音殿。据说,这位菩萨“有求必应,神通广大”。老百姓都把她当作保护神,只要虔诚拜求,就能逢凶化吉,阂家平安。举家昄佛门因朝政败落,两个驸马在战乱中惨遭杀害,大皇姑、二皇姑昄依佛门,被如来佛封为和。妙庄王和国母深感无法摆脱世俗烦恼,也遁入空门。 南和县发展中的白雀庵白雀庵堂院坐北朝南,占地20余亩。南北朝以后,虽历代屡有修葺,但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庵毁僧去,变为废墟农田。1986年以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在原址上兴建了、藏经楼、禅堂、配殿、斋院、等,现已初具规模。 白雀庵修复后,历代遗存散失的有关文物不断收集到庵中。遗物中,有价值的两通碑,一是重修白雀庵前殿碑,刻于明代,青石质,高1.67米,宽0.53米,碑首为平角形。碑文为阴刻楷书,字迹基本清楚。二是创建茶棚碑,此碑青石质,高1.80米,宽0.69米,碑首为平角形,碑身中断,字迹大部分清楚。另外,零散文物有碑刻20余通,龟座3方,石磨、石臼各一个。 1988年9月,白雀庵被河北省佛教协会定为“河北省南和县白雀庵女道场”。白雀庵平时有40余名僧尼从事正常教务活动,庵院香火旺盛,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四、六月十三、九月二十五、腊月初七四个庙会,会期长达20天之久,善男信女遍及山东、河南等地,来者如云,热闹非凡,闻名遐尔。目前,白雀庵已成为我国冀南旅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方特产/南和县
南和金米即俗称的小米,粒紧密、色金黄,故称“金米”。据《南和文史概览》记载:唐朝名相宋璟是南和人,曾把家乡小米带进皇宫献给武则天享用,女皇觉着出奇好吃,就封南和小米为“金米”,南和金米成为贡品。现代南和金米不施农药、化肥,是国家认证的A级绿色食品,米软、粘、香。
相传古时在兴林国一带(南和郭平)盛产金米,三皇姑常用此米解救百姓,为使用方便,将米粉制作成煎饼,深受百姓喜欢。小米煎饼取材于南和金米,并辅助添加小麦面、葡萄干、熟芝麻和白糖,经加水调和后,打糊发酵,上铛烙熟即可食用,粗粮细作,焦嫩香甜。
南和酥鱼选用一斤多重的鲜活鲤鱼,净洗后置于陶制大砂锅内,辅以多种配料以及数种中草药,由专人数小时观火、调火,精心炖制而成。直到慢火煨至骨酥刺软,鱼形照样完整如初,鱼肉不碎不散,连骨带肉一起吃,味香、刺绵,无腥味。
相传清末民初时期有个姓赵的人家在南和县城开了个饭店,主营蒸包,吸引了众多食客,百年来代代相传。赵家第四代传人研制出新型蒸包,取材于小麦粉、肉馅和葱,经发酵作皮,十香粉调味、炉香碾粉调味后,经蒸笼蒸熟后即可食用,具有香、嫩、不腻、满口留香,皮薄馅大的特点。
著名人物/南和县
师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今邢台南和)人,春秋时著名乐师,为晋大夫,师旷双目失明,精通音律,尤擅古琴。曾创作出了《阳春》、《白雪》等名曲,被后世尊为乐圣。
张宾(?—322年),南和县张相村人,一说内丘县人,后赵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右侯、大执法,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史称“机不虚发,算无遗策”。他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但能为官清廉,谦虚谨慎,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石勒追封其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
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十七岁中进士。历任义昌令,上党尉、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黄门监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经武周、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朱正色(),字应明,号和阳,明顺德府南和县朱营村人。明万历甲戌科进士,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杰出贤臣,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朱正色读史笔记《涉世雄谭》。朝廷在县城大街建有平定边疆坊、金吾世胄坊、恩覃敷坊三座牌坊表彰。
侯宗宾(1929— ),河北省南和县张相村人。1945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纪委副书记。曾任甘肃省副省长、陕西省省长、河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第九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王宝强(1984一),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大会塔村人,主演电影《盲井》获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及法国、泰国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2004年因参演冯小刚的贺岁剧《天下无贼》其朴实的个性和独特的形象赢得很多人的关注。2008年凭借《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以及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2011年王宝强携电影《Hello!树先生》获得俄罗斯、美国纽约、意大利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及亚太电影大奖,与徐峥继《人在囧途》再度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创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纪录。
地方荣誉/南和县
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省级平安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省级文明城国家级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年度)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河北西葫芦之乡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8次
参与编辑人数:1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49:21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合和城乡医疗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