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梦见朋友发财卖保健品的女的都是穷想发财的人 ?

微信朋友圈推销凸显保健品市场新乱象
11:13:02&&&&&&&&来源:中国食品报
  保健品市场的明星违规代言、批准文号弄虚作假、非法会议营销等问题屡禁不止,最近又出现微信朋友圈推销、以销售保健品名义非法集资等新动向。有关人士建议,应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打击力度,遏制保健品市场乱象蔓延趋势。
  ●保健品微商缺乏监管
  近年来,除了电视广告营销等传统销售方式之外,以健康讲座等非法会议形式销售保健品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标配推销手段。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健康讲座&&赠送礼品&来吸引老年人,并逐步洗脑,最后向老年人变相推销没有资质的保健品。
& & 在湖北省武汉市徐东大街汪家墩小区附近,一条只有两百米长的小巷内,就有三家保健品推销点,老人进进出出,每家店里都很热闹。在这些店内,可以听健康讲座,免费测量血压血糖,有时前几名进店者还可以免费领取鸡蛋,最后不少老人买了保健品。
& & 一位从事保健品销售的业内人士透露,推销产品首先要从关怀角度入手,获得老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开始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交流来取得老年人的信任,最后再卖产品。
& & 哈尔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化妆品监管处处长王伟华介绍,这几年保健品企业不断变换销售手段,通过召开会议,免费提供物品吸引老年人参加,现场发放传单、推销产品,这种保健品通过非法会议销售的情况呈增多趋势。
& & 据天津市消协消息,4月初,市民周女士在滨海新区参加老年保健培训会,在现场花费26000元购买了一种经营者宣称具有治疗癌症效果的胶囊,回家后发现其市场价格只有约2000元。经消协调查,该产品是保健食品,不具备治疗功效。
& & 据调查,保健品销售盈利空间大。在58同城招聘网站上搜索&保健品销售职位&,仅武汉市就有近百家招聘信息,其中不乏提供&月入过万&&房补、年假&等优厚待遇。
& & 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保健品也是保健品乱象的一个新动向。&越来越多且难以监管,有泛滥趋势。&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部长王申国表示,由于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减肥等保健品,但因微商创立时间较短,且缺少职能部门监管,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管理混乱、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突出。
& & 另外,保健品市场还出现以卖保健品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的现象。王申国表示,保健品企业大量招募业务员,在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向中老年人以投资保健品为名,承诺给投资人高息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进行非法融资。
  ●投诉同比增长3.9倍
  保健品市场不法商家骗术不断升级,而传统顽疾依然屡禁不止。据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今年第二季度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受理的保健食品投诉举报,同比增长达3.9倍,尤其是虚假宣传、无证经营、违法生产等问题十分突出。
& & 据了解,明星违规代言保健品现象依然存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发区万达广场附近的一家药店,专柜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有一款是某明星夫妇代言的鱼油软胶囊。王申国介绍说,实际上很多保健品代言人并没有用过产品,尽管新广告法已有严格规定,但明星违规代言的乱象依然存在,对消费者起到误导作用。
& & 批准文号弄虚作假现象也很常见。与鱼油软胶囊并排摆放的是一款康富丽牌鱼油胶囊。外包装上没有批准文号,仅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号。王伟华说,没有批准文号,意味着不是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必须严肃查处。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一些小厂家生产的保健品中,往往存在用卫生许可证号冒充批准文号的做法,普通消费者并不了解。
& &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保健品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惩治乏力。尽管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实施,但实施条例还未公布,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有时缺乏依据,特别是微商销售方式越来越多,监管更难。同时,对保健品企业&重审批轻监管&,违法成本低。
& & 另外,基层部门由于缺乏经费,保健品抽检力度不够。据王伟华介绍,市级层面抽检费用能够得到保障,但县、区没有专项财政拨款,只有遇到举报才能临时申请费用,这对保健品的监管力度远远不够,也导致保健品在基层不合格的情况有增多趋势。
  ●专家建议建立保健品抽检制度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家庭发展报告2015》,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空巢老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老年人市场十分广阔,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不被忽悠现实意义重大。
& & 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分析认为,销售商家大打&免费牌&&专家牌&&亲情牌&,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段,给不知情的老年人制造&买药不花钱&&不买白不买&的假象,导致大量老年人上当受骗。
& & 随着保健品忽悠式营销不断升级,一些老年人偏听偏信,发现上当受骗后情绪消沉,甚至自杀。罗教讲建议,对保健品忽悠老年人应施行精准打击。食药、工商、卫生、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打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老年协会、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应把老年人组织起来开展健康活动。
& & 同时,政府和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鼓励老年人多接触新闻和社会信息,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子女和社会要多关心空巢老人,给予亲情关怀,避免他们上当受骗。提醒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随便参加商家以&免费活动&等名目开展的促销活动。
& & 有关人士建议,应尽快公布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保健品市场监管提供更加健全的法制保障。加大对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财政专项支持,建立保健品抽检制度,防止保健品乱象向基层蔓延。
& & 针对保健品市场执法乏力、监管存漏洞等问题,专家建议,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假劣、非法添加以及虚假夸大宣传的生产经营企业列入黑名单。不断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等通过举报电话、网络等方式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违法违规行为,营造社会共治局面。(李伟 &王建 &沈汝发)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食品报立场。当心!卖违规保健品的又盯上微信了_扬州时报
第A12版:关 注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市食药监局公布去年食品药品8起典型案例
当心!卖违规保健品的又盯上微信了
提醒:微信营销出现纠纷,很难得到保障
&&&&含有违禁成分的有毒有害保健品
&&&&执法人员取缔售假黑窝点
&&&&通讯员&尤峰&记者&阿龙&文/图&&&&如今的微信朋友圈,还有形形色色的微信群,可谓功能强大,着实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但有些人,喜欢利用这样的平台做违法的事。昨天,在市食药监局公布的8起食品药品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利用微信平台销售性保健品的案件,产品抽样检验发现含违禁成分“西地那非”。记者注意到,8起典型案例中,有5起都是通过电话、电视、网络营销出售给受害者。&&&&卖保健品的又盯上微信了&&&&微信卖性药&&&&检测发现有违禁成分&&&&案发源于一市民举报。去年5月14日,举报人向高邮市食药监局反映,他从一个微信号叫“大美妞”的微商那里,购买了四盒“德国小钢炮”,使用后出现头昏等不舒服症状,怀疑产品质量有问题。&&&&接报后,执法人员随即对举报产品进行抽样,样品经扬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检验,发现产品当中非法添加了西地那非成分。去年6月8日,高邮市食药监局依法将案件移交给公安机关查处。&&&&办案人员历时5个多月,奔赴多个省份进行摸排侦查,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苑某抓获归案,并查获德国小钢炮(多鞭胶囊)、植物玛卡、超浓缩基因胶囊、参茸补肾、草本伟哥等违法产品数百盒。经查,该案货值金额达106.14万元,在江苏、河北、内蒙、安徽、河南、天津等多个省市均有销售。目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提醒:微信朋友圈买卖要谨慎&&&&“西地那非是一种血管扩张剂,西药‘伟哥’的主要成分,严禁添加在保健食品中,过量服用会产生心脑血管方面问题,危害巨大。”市食药监局稽查处副处长李昕介绍,此案是一起典型的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售假的案件,违法活动隐匿性强、散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如今,微信朋友圈经常会有一些养生保健文章,甚至还销售保健食品、化妆品,这些微信营销活动很隐蔽,也隐藏着很大的风险。该案的成功告破,对于打击不法微商有着示范意义。&&&&市食药监局也提醒市民,不要轻易购买微商销售产品。因为微商大部分为个人经营,且不具备相关证照,产品游离于监管之外,风险很大。微商属个人对个人的买卖,属私下行为,一旦出现纠纷,很难得到保障。&&&&电话购药,买来的竟是假药&&&&邮购“神药”,一吃血压就降&&&&去年3月,高血压患者高某向市食药监局举报,反映其购买的愈压康降压效果明显,批准文号与正常药品不一样,怀疑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该药标注批准文号为(97)ZZ-0166,国际心脑血管病研究协会北京高血压研治中心研制,纯中药制剂。&&&&经执法人员核查,发现并无该药品批准文号,样品经扬州市药品检验所检测,发现药品中含有硝苯地平、氢氯噻嗪成分。去年5月,食药监部门依法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警方立案侦查,并与食药监部门一道成立专案组。通过受害人提供的虚拟电话,研判分析,历时4个多月的侦控,去年9月,专案组在海门将犯罪嫌疑人鄢某抓获,一举捣毁生产包装点、假药仓储点,查获大量假药成品、标签、包装盒、销售单据。经查,假药货值金额达150余万元,销售范围涉及江苏、河南、四川、陕西等全国28个省份。&&&&此案是典型的利用所谓科研机构的名义生产销售假药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非法渠道获得全国各地高血压等心脑血管患者的电话号码,通过网络虚拟电话联系患者推销假药。&&&&批准文号偷梁换柱,药品产自黑窝点&&&&去年7月14日,宝应食药监局接到群众举报,称电话邮购的杜仲壮骨胶囊包装可疑,怀疑是假药。食药监部门随后进行分析研判,并与该药文号的标示企业联系,确认上述药品是仿冒的,为假药。食药监部门依法将该案移送警方查处。&&&&去年8月,经周密调查取证,一举捣毁北京假药销售客服中心、销售储存假药的北京佳运荣达商贸有限公司,以及位于湖北天门的制假窝点,共抓获廖某等共41名涉案嫌疑人。经审查,刑事拘留5人,涉案货值高达2200多万元,销售范围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该案被列为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挂牌督办案件。目前宝应县检察院已对上述嫌疑人进行公诉。&&&&据介绍,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合法药品批准文号生产假药的案件。&&&&酒是假的,厂名也是假的&&&&傍名牌,一连生产3种假酒&&&&江都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扬州某创意投资有限公司从白酒生产企业江苏苏典酒业有限公司,分别接受赠送和购进“蓝之蓝”纪念酒、“苏蓝经典”酒、“蓝色至尊”酒,上述产品标示生产企业名称为“江苏洋河酿造酒业有限公司”。&&&&执法人员经过调查发现,并无名称为“江苏洋河酿造酒业有限公司”的白酒生产企业,上述3种酒均由江苏苏典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江苏洋河酿造酒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名系生产厂家伪造。该公司销售的“蓝之蓝”纪念酒,标注的“江苏洋河酿造酒业有限公司”是虚假的厂名,根据相关规定,上述产品被认定为假冒伪劣商品。该公司在明知江苏洋河酿造酒业有限公司并不存在的情况下,销售标注有“江苏洋河酿造酒业有限公司”虚假厂名的“蓝色至尊”酒、“苏蓝经典”酒的行为被江都局行政处罚。&&&&此案是一起典型的仿冒知名品牌的案件,借助“江苏洋河”知名商标的影响力,使购买者对该酒的生产厂家产生误解。&&&&还有这些食药典型案例&&&&■制售假药化糖养胰胶囊案&&&&市民通过电视购物,购买到化糖养胰胶囊。经药检所检验,药品中添加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马来酸罗格列酮3种不同的西药降糖成分。去年1月16日,专案组在北京、沈阳两地同时行动,余某等14名主要嫌疑人被抓,案值达1200余万元。&&&&■制售假药胰康降糖宁胶囊案&&&&宝应居民通过电话邮购药品胰康降糖宁胶囊,经药检所检验,检出格列本脲、盐酸苯乙双胍。去年5月31日,专案组捣毁位于湖北天门的生产假药窝点、电话销售点、北京销售中转仓库,刑拘李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该案销售假药及保健品金额达1.035亿元。&&&&■保健食品添加药品成分案&&&&广陵区市场监管人员检查发现,标示上海济寿堂医药科技公司生产的保健食品“东太牌(九味草糖)天桑胶囊”可能存在问题。送检发现含格列本脲、马来酸罗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等降糖药物。专案组历时一年多,将彭某等6人抓获归案,捣毁位于河南郑州、温县的制假窝点,涉案金额3.82亿元。&&&&■用工业松香给生鹅脱毛销售案&&&&去年7月,邗江区食药监局人员对西湖镇胡某、史某经营的两个盐水鹅作坊进行检查,发现用于脱毛的松香,检测为工业松香。经调查,两人伙同家人,使用工业松香给畜禽去毛,自去年初至案发时,共生产盐水鹅1500余公斤。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归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 苏ICP备号 |   |  |  |  | 
| 广告服务 |微信做生意必死,六个月缓期执行!--百度百家
微信做生意必死,六个月缓期执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谢亿民先说几句,其实社交电商是一个主流,而微信这么火,也带来了无尽的流量,有了流量也就招来了蜜粉,更重要的是招来了苍蝇,“为了钱,放弃了逼格。”
我认为,微商一定要有自己的营销手段,光在朋友圈发产品信息,一定是找死,我喜欢此文的一段话:
善游泳者,死于水,
善用刀者,死于刀,
善于营销者,死于营销
利用微信做生意,必死,六个月缓期执行!
来自:无忌哥 小白电商
谢亿民先说几句,其实社交电商是一个主流,而微信这么火,也带来了无尽的流量,有了流量也就招来了蜜粉,更重要的是招来了苍蝇,“为了钱,放弃了逼格。”
我认为,微商一定要有自己的营销手段,光在朋友圈发产品信息,一定是找死,我喜欢此文的一段话:
善游泳者,死于水,
善用刀者,死于刀,
善于营销者,死于营销!
下面是原文:
微商必死,未来6个月内,90%微商都无法逃脱此行业大浩劫!
我犹豫了一周,要不要把分析结果公之于众,发了很可能会遭雷劈。但本着“说真话,干实事”的原则,还是忍不住吼一吼!
首先说明一下,本文所指的“微商”,指的是以微信为主阵营,以刷朋友圈为主战术的产品经销商,我总结了微商最常见的9大致命死因。
1、产品跟风
无忌哥个人微信有5000好友,有1000是微商,他们的主打品类70%是面膜,其余以化妆品、仿包、减肥贴、首饰、食品为主。
和淘宝小商家比,微商经营品类明显狭窄很多,最终必然演变为高度同质化的红海,迟早烂大街。
以最多微商做的面膜为例,很多人都在喊我的产品很好,为什么就卖不动?原因很简单,面膜界至少有几千个品牌,鱼龙混杂,早就是一片红海。
此时关键点已不是你产品本身,而是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就如预防艾滋,关键不在于你自己的体质好不好,而是和你睡在一起的人,每天和谁混在一起!
2、品质低劣
微商圈中存在不少品质低劣的三无产品,严重污染整个市场环境。之前卖得很火的某品牌面膜,就被传央视曝光存在有害原料,一时间面魔党人人自危。
由于缺乏治理,天猫、百度等大平台无法刊登的虚假广告语,在朋友圈可以任意发布。在淘宝、京东上被禁售的仿包、仿表,在朋友圈中光明正大的展销。
完全可以预期,无需多久,微信官方一定会重拳出击,严加管控,微商江湖,必将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3、公信力弱
我对面膜微商做了个广泛调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所有在朋友圈秀自己用了面膜,效果有多好的,99%都是自己卖面膜的。而真正的终端消费者,却没看到有谁在秀效果,不免给人王婆卖瓜的不实感。
更脑残的是,几乎每个面魔党的头像一律都是大美女照片,地址显示的还是巴黎或迪拜,长得比范冰冰还漂亮,还卖面膜干啥?一看就超假!
很多标榜功效的化妆品、保健品也如此,即缺乏权威检测机构的认证,卖家本人的个人公信力也不高,效果吹得越好,越没人敢买!
4、利润不足
曾有人问无忌哥,在微信上零售苹果好不好。我觉得用微信卖个苹果石榴之类的,难度不大,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不是如何卖,而是值不值得做。一箱苹果卖100,毛利最多50,扣掉运费、人工费、宣传费等,纯利所剩无几。
苹果再好吃,客户一年也难得重复买几次,因此如果想赚大钱,你就要不停的大量开发新客户。这样一来营销成本和推广难度明显增加。
这两天天气一转寒,就有一位微友联系我,邀我一起合伙卖秋裤,我一看他发来的产品图片,标价才29一件,立马婉拒。
我俩的微信粉丝量加起来也就一两万,就算有十分之一的高转换率,卖个几千件,也只能赚个小钱,想轻松赚大钱,太难!
5、招商圈钱
说起利润不足,问题来了,肯定有一堆微商会反驳,说自己或上家一年能赚几百上千万。
但我们要看清楚,这些赚大钱的微商,究竟是靠招商圈到钱的,还是靠销售给终端消费者赚到的。
很多微商产品,采用类传销手法,以总代招一代、一代招二代、二代招N代的模式,海量招募代理商,层层压货。
能获取暴利的,都是总代、一代等上家。最底层的小代理,人多又好骗,销售能力弱,同行竞争者又多,最终产品大量积压,成为击鼓传花游戏的牺牲品。
6、暴力刷屏
我针对500名微信群友做了个调查,大家最反感微商的地方是什么?结果和你想的一样,95%都很讨厌刷屏卖货,通常会直接屏蔽或拉黑。
做微商的有个怪现象,他们一般进到某个群后,不和大家交流,一来就猛发广告,发完了就跑。
加你为好友,也从不和你聊任何有点营养的话题,只会群发广告,看他的朋友圈,也全是产品秀。
这些小白级微商真可悲: 不懂得社群营销的精髓是用心交朋友,只会狠狠的刷屏,加粉,甚至骗粉,努力的让别人用最快速度把自己拉黑!
有句话说得很犀利:你好不容易混进了一个高大上的朋友圈,却不和任何人交际,只顾着刷屏卖产品,结果钱没赚到多少,反而把朋友都得罪光了。
微商微商,越做越伤,由于缺乏完善培训,导致营销战术粗暴单一,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往死里刷,即赚不到钱,也没有得到任何能力增长。
7、盲目吸粉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经常都有面魔党加我微信,向我推销面膜,一看到就很烦,难道这些美女们都怀疑无忌哥不是个男人?脑残粉,立马删!
更逗逼的是有位卖卫生巾的美眉也加了我,被我严词拒绝,她还振振有词:我家卫生巾男女通杀,杀菌功能超强,男的买来可以做鞋垫,防脚臭一流!
朋友圈里还有不少人在兜售“吸粉神器”,号称3个月可轻松加到几十万粉丝。这类产品我看了流口水,却不敢轻易使用,为什么?
这和以往的垃圾邮件群发软件、QQ群发器很像,刚开始用的人少,会有明显效果,后期用的人多了,腾讯官方必然封杀。最近已传出加粉受限甚至封号的消息了。
同时这些盲粉的转化率也值得怀疑。无忌哥以前做过邮件群发,一个月发上百万封,我想即使转化率只有千分之一,我也赚定了!
结果我却赔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狂发垃圾邮件,用户早已练得百毒不侵,真实的成交率,连万分之一都不到,最后还惨被封杀!
8、本末倒置
微江湖有位大师,发明了一套颠覆性品牌理念“不卖产品,只卖意义;没有需求,只有追求”
小白们不明觉厉,觉得超级酷,超牛逼,纷纷奉为大神。无忌哥也不能免俗,试了他家999元的土豪级月饼。
结果中秋节晚上,我和妹妹两个人,一共只吃了半口,就果断把月饼全扔掉,盒子盖倒挺漂亮,留下来做鼠标垫。
大师还推出了一款史无前例的纸巾,据说有防小三的特异功能,连包装都采用高大上的铝壳。
我为如此绝妙创意倾倒,迫不及待打开试用,尼玛的,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湿纸巾吗,居然要卖几十元,像我这样的穷屌丝,要卖肾才能天天用得起。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位大哥,在热情分享学到的最新微营销理论“去产品化 ”
我一看就来气,当场跟了个评论:下次还有人卖个零食、内裤之类的,再和我说去产品化,我跟他急!
为什么?无忌哥是个老吃货,受不住这位大哥“天下绝味”的文案诱惑,买了他3包肉干,结果其中一包有问题,吃了全家拉肚子,折腾了一整晚!
现在的微江湖,一篇浮躁,玩概念、玩思维、玩众筹、玩情怀,就是TMD不能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因此大都一炮而红,而后迅速衰败。
善游泳者,死于水,
善用刀者,死于刀,
善于营销者,死于营销!
9、选错战场
微商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购物场景:朋友圈是私人客厅,而不是大卖场。试想一下一群朋友在聚会,你带一堆面膜过去问“要不要面膜”,是不是很讨厌呢。
无忌哥一直都觉得微信营销是一个很狭窄的营销思路,很多东西并不适合朋友圈营销,微信更适合服务老客户,构建用户强关系社群。
微商如何才能做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要认为你朋友圈那几千人就是全世界,别忘了圈外还有14亿中国人。
因此,请放下手机,停止刷屏,跳出圈外,放眼全网,才能走出围城!贵圈太乱,真的勇士,唯有以“杀破狼”的大无畏精神,奋勇破局!
--------------------
我的公众号分享内容:
移动互联网、企业管理、O2O运营。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1、撮:“文章标题下”的:谢亿民。
2、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3、请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文章
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11342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5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是从贾跃亭这位比他年轻十岁,有情怀、有魄力的山西汉子身上看到了...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朋友圈里卖的保健品可信吗?监管部门:属打击范围谨慎购买
见习记者&王瑛&&&&&来源:&&&&&日13:28&&&&字号:|
微信朋友圈中的保健品销售宣传。 网友供图
近来一段时间不少网友反映,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大量的代理、直销某种有润肠通便,美容养颜功效的保健品信息,而销售这些保健品的朋友在宣传语反复用到“孕妇幼儿皆宜”“纯天然”“无副作用”等字眼。有这样的保证,销售者又是自己的熟人朋友,这些保健品就可以放心的买来服用吗?
朋友圈里保健品直销信息风靡 多数网友持保留意见
最近一段时间,某种号称有润肠通便、美容养颜功效的保健品的直销信息充斥在微信朋友圈中,在记者随机调查中显示,六成以上受访者的朋友圈中都有2到5名做这类销售的微信好友,并且几乎天天都要被这类信息刷屏。但在这六成受访者中,有近90%的人表示对此类信息中宣传的产品持怀疑态度。
@叶子:我朋友圈有两个人在同时代理一个品牌的保健品,天天刷屏,烦死了。说是什么润肠通便,纯天然无副作用,孕妇都能喝,我怎么觉得不靠谱。
@肩上蝶:这种信息多了去了,都是些没名堂的东西,反正我是不会买。
@linda889:都是朋友也不好把他们都屏蔽了,就当没看见吧。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现在确实有些品牌采取的是直销的销售方式,如果真像宣传的那么有保证,少买一点试试也无妨,也算是支持朋友创业。那么,这类产品真像宣传的那样孕妇儿童皆宜、无副作用吗?
专家:处方类药品和非处方类保健品区别大 服用须谨慎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医师张剑琴,“首先处方类药品和非处方类保健品是有严格区别的,如果有相应症状来医院就医,医生是不会给病人开非处方类保健品的,而且是有适用范围的,一种保健品不可能是所有人群通用,妇幼皆宜这种宣传肯定有夸大的成分,儿童和孕妇更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不要自己随意买来服用。”
朋友圈卖保健品是否有相关手续 西安市食药监局:属打击范围
除了要谨慎购买服用外,在朋友圈中疯狂传播的产品是否有正规的审批手续,符合各项销售规定呢?记者在网上输入正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的一种“天然果蔬纤维素”的品牌名称,但除了品牌的代理公司外,没有查到其他相关信息。随后,记者就此问题致电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监管处,工作人员回复:“这类在朋友圈中销售保健品的行为属于打击范围,我们正在制定相关治理办法,请大家一定要慎重对待此类信息。” (见习记者 王瑛)
(责任编辑:任虎鹏&韦世钰)
分享文章到: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29-
商务合作:029-
本网站由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陕西日报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后穷小子发财的日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