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鲜蜂王浆这个疯狂秒杀活动会结束吗?知道的说一下。

把原因简单归结于资本市场寒冬或者资本市场对新兴模式不够宽容或者创业者太浮躁显然都是无助于未来的。任何商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尤其是互联网商业这样高规模壁垒的平台更不是靠运气和宽容能够成就的。但对于这样的基于位置匹配的众包服务平台来说,区域或网格内的用户密度和资源密度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所以,爱鲜蜂选择在资本寒冬季进行城市收缩显然是正确的。在《》中我曾提出,所有O2O服务平台在其初始发展阶段,其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所谓的竞品同行,而是原有的线下消费模式。O2O服务平台要将原有的线下消费订单迁移到线上,其服务和价格必须比原有的消费模式有足够的替代性拐点才可以撼动原有的消费通路。而要降低价格短期内可以靠补贴,但长期来看,必须要靠区位内或网格内(注意不是全网)的规模以及密度达到一定的程度。要确保服务,除了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运作的标准化程度及效率之外,同样也需要依靠区位内规模和密度的支撑,才能确保足够低的响应时效。所以,全网范围内的城市扩张固然能够快速建立全国的品牌影响力,但如果在区位内不能做到&深沟高垒&的运营,形成足够的规模和密度,那么靠补贴烧钱的方式吸引用户就好比堆沙塔,并不是有效的积累。在《》一文中,我曾提到,垂直O2O的项目主要看花钱效率和用户价值,只形成信息闭环和交易闭环而没有形成价值闭环和服务闭环也是耍流氓。而对于区位内的订单密度和资源密度决定了和边际成本的O2O项目来说,盲目地全网扩张既不能保证花钱效率,也不能有效保证终端用户的体验,也无法保证资源供应方(商家和众包配送服务提供方)的接单密度,从而无法形成足够的有效供给。在《》一文中,我曾提出,所有的双边平台,都是要依靠足够的规模和密度来抹平时间差和空间差等各种&差&之后实现足够高的有效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将用户、商家、众包服务提供者三方良性地撬动起来。很多人把O2O项目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无法标准化,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在项目发展初期,不能在区位内把规模和密度做到足够的程度,谈什么标准化和信息化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在浮躁的资本面前,很多创业者平衡不好区位内规模发展和全网规模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很多事情,甚至不以资本的意志为转移。规则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会到!所有事后明白的道理都是用巨量的钱砸出来的。推荐所有的O2O创业的兄弟参阅以上提到的三篇文章,少走弯路。对于O2O项目来说,全网的用户和资源规模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插桩&,步步为营,在区位内&深沟高垒&,做深做透用户体验,维持住各方的动力,才能形成足够的订单匹配。以下这篇文章转载自岭南会微信公众号,本文不对该文表示任何赞同或者反对,仅以此文为引发表个人看法,希望能够对O2O领域的创业者有所帮助。显然,任何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不会因为一篇文章的褒贬而影响其未来,创造价值是根本。============================1年融资7亿、月流水过亿,如今却裁员欠薪,独角兽&爱鲜蜂&怎么了?
商超O2O领域,爱鲜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当红炸子鸡&。这家成立于2014年5月的企业,创下了在一年半时间内搞定4轮共计 1.1亿美金 融资的骄人成绩。 然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爱鲜蜂就陷入了困局。1100名员工瞬间砍至约700人,连北京的办公楼都缩减为原先的一半。 种种迹象表明,这家成立2年的创业独角兽公司,正遭遇它最艰难的&抉择时刻&。 那么,此番行为背后究竟只是一次普通的裁员事件还是资本市场严冬即将来临的警钟?
爱鲜蜂行路难负面消息已长达数月 早在数月前,就有爱鲜蜂&大幅度裁员&及&拖欠员工薪水&等负面消息被不断曝光。 3月下旬,爱鲜蜂上海公司附近出现&无耻爱鲜蜂,拖欠工资,法理难容。&等横幅。爱鲜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打横幅的是上海台福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其曾经是爱鲜蜂供应商之一,爱鲜蜂从未出现过拖欠过员工工资的行为。
除了拖欠工资与大幅度裁员的消息疯传不止,到了六月份,网上又曝光了一批网友评论,叫嚣爱鲜蜂离关门不远了:
这几条评论上传到网上后,炸出一片声音,这个号称目前国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生鲜电商020平台连锁便利企业遭到了各种质疑。 7月,爱鲜蜂&大裁员&事件被证实。多位爱鲜蜂前员工举证爱鲜蜂正在大面积&劝退&员工,更有员工透露其做法,&公司给了各个部门一个薪资数额,按照这个数额决定人数,超过的能劝退就劝退,不同意劝退就调岗。& &他们一个VP是今年4月30号离职的,整个部门都被调掉了,同时走的还有另外三个VP。&该员工透露。一连串的声音直指爱鲜蜂发展资金遇困,而此番大幅度裁员的原因也在于此。在投资方急于看到盈利,而&开源&无路的前提下,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爱鲜蜂只能选择&节流&。 而早在今年3月,爱鲜蜂创始人曾向外界透露爱鲜蜂正在进行D轮融资的筹备。有爱鲜蜂方面传出的内部消息是公司想做账面的盈利,进而吸引收购方,无奈资本遇冷。 从辉煌到寒潮不过一线之隔 创立初期的爱鲜蜂,可以说是商超O2O领域的&当红辣子鸡&,因&一小时闪电送达&业务而被大众熟知。 在创始人张赢的定位里,爱鲜蜂是一家社区零售便利店。它依托社区小店,为消费者提供一小时内的零售和配送服务,配送时间从早晨10点持续到凌晨2点,以便及时满足用户各种突如其来的消费意愿。爱鲜蜂的定位和模式一度让其在资本市场 &火热&。 这家成立于2014年5月的企业,创下了在一年半时间内搞定4轮共计1.1亿美金融资的优异成绩。这背后依托的是它众包式的&&通过吸引社区夫妻店入驻平台,然后通过微信商城或者APP平台上根据LBS定位将货品配对到最近的商店,而终端的物流则采用店铺自营。 爱鲜蜂融资进程 也有业内人士对其评判称,这种商业模式在本质上并无创新。&爱鲜蜂的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网零售公司,只不过它的配送借助了终端社区夫妻店;它的产品不甘只卖别家的品牌,也希望自营某些品牌;只不过它把门店开在了互联网上而已,其仓储、供应链物流与传统零售无异。& 并且,采取加盟制的爱鲜蜂在连接消费者的服务质量上还存在难以把控的问题。 在微博、脉脉等社交平台上,输入关键词&爱鲜蜂&,可以发现有大量用户截图吐槽爱鲜蜂送货慢。&一小时内送到&的承诺根本没有达到;并有多名用户晒图反映收到的水果、面包等产品已经坏掉,投诉也没有人管。用户吐槽晒图 但这丝毫不影响爱鲜蜂在版图扩张上的一路高歌。爱鲜蜂在过去一年做的很多事情,与易果生鲜过去10年积累相比,可以发现爱鲜蜂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急。尤为突出的是在冷链端,创立不到两年时间,爱鲜蜂在全国重金布下华东、华南、华北三个大仓,60个小仓。 创始人张赢曾对外表示,从2014年4月份上线,爱鲜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迅速发展为员工总数高达1800人,拥有1万多家合作便利店,已覆盖14个城市,月流水达到1亿多元,用户规模达到500万量级,日客单量达到10万多单。 然而这些数据与实际相差甚远。爱鲜蜂实际上只拥有便利店3000多家,3000多万人民币的月流水。 从2014年开始到2015年9月,经历天使轮、A轮、B轮、C轮四轮融资拿到1.1亿美元的巨额资金用于迅猛拓展城市商业网络渠道,但由于在市场极度反应衰弱,在巨额的亏损下,从2015年9月份拿到C轮7000万美金后,爱鲜蜂开始迅速收缩战线。 截止到2016年1月份,该企业仅保留不到10个城市,在巨额的资金压力下而且还在继续不断收网,变相裁员。 爱鲜蜂创始人张赢在&未来零售峰会&发表演讲 无独有偶,&爱鲜蜂&的对手也不好过,同样是商超O2O的多点联合创始人林捷在今年年初感叹:对手散去,我不能死在黎明前。说明商超O2O在拼实力的同时,也要拼毅力,即在商超O2O实现盈利前,关键要保持资金链不断裂,熬到这个行业开始赚钱的时候。 但从多点的创始团队均已离职的现状来看,它已难以熬到黎明来临,爱鲜蜂&弃帅保车&的战略能否支撑它到黎明前,尚且是个问号。 O2O的凛冬将至 &Winter is coming!& 这恐怕不仅是一句熟悉的电影台词,也是O2O行业目前真实的写照。爱鲜蜂的境遇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当下仍在趋冷的融资环境。当资本市场的开始转寒结冰,最先被冻死的自然也是处在表层的O2O创业企业。 相比2015年同期, 融资环境趋冷。 据各路消息爆料,从今年年初开始,O2O行业便时不时出现企业倒闭、裁员的消息,而继一亩田陷入数据造假风波正式拉开了O2O企业裁员大幕之后,一时间O2O行业华服落地,露出满身疮疤。光鲜亮丽的风光背后竟是尸骨累累,令人心惊。 直到这时,很多人才突然发现,原来前段时间还一直在嚷嚷的&热钱&似乎也不那么&热&了。古人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当资本市场的江水开始转寒结冰,最先被冻死的自然也是那些浮在水面的&鸭&&&O2O创业企业。
过度依赖补贴
有人曾这么评价目前O2O行业:&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狗来买单。& 简单地说,我们的O2O企业大多都得了&补贴综合症&,不分从事行业,也不分服务性质,个个都是不烧钱不成活的&不补贴不舒服斯基&。 有业内人士评论道,两个月烧完上千万美元者有之,三个月烧完上亿者亦有之,更遑论某团一月烧钱数亿,融资的数亿美元都被烧得见了底。烧钱不怕,怕的是烧了之后没什么卵用,空自豪奢,最后烧得连骨灰都没留下。这种模式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发展严重依赖融资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同时吸引到的都是只贪便宜的无忠诚度客户,只要补贴力度降低或取消就立马走人。这种情况只会让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患上毒瘾一般的&补贴后遗症&。
过度依赖融资
有媒体对这一行做出过乐观评价:&要说烧钱,你看看某东至今尚在亏损,但投资者还不是仍然陪着烧钱玩么,还起劲的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给O2O企业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性,毕竟O2O是个新兴商业模式嘛。& 然而某东现在已成为3C和电商行业的巨头之一,格局明显,不容置辩。而O2O行业还依然乱战不休,几大势力都竭力死撑,这中间充满变数,前途如何还很难看清,固然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但填无底洞的事儿又有几人有此肝胆去做呢?狗跟着狼嚎,结果必定是吃一顿棒子。 更不用说在重利轻义的商业氛围下,众O2O玩家们从来也没老实过,为了获取融资,谎报融资金额、刷单造假都是家常便饭,真当投资人和消费者都是二傻子呢?这种自娱自乐自欺自嗨的行为就像是戴着智能手环打飞机,只能得到一时的快感和朋友圈夸张的假数据,最终收获的也只有久久不散的空虚感和退潮后被人发现在海滩上裸泳的羞耻play。
对消费需求把握不到位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很多创业型企业都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并且借O2O之势真的飞了起来,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相信,当风停的时候,飞得再高的猪也会掉下来,除非这猪长出翅膀。 那么对于O2O企业来说,翅膀究竟是什么?不是烧钱规模,不是融资策略,而是服务质量。还有一些O2O企业在服务规划与实际操作中出现落差,尤其是在企业快速发展扩张时期,虽然上门O2O企业各有自己一套标准化操作流程,但在执行起来却难以达标。不论上门保洁、美甲、按摩,还是做最后一公里配送,跳单、爽约、安全性低、服务质量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服务链的断裂及服务标准的降低往往导致企业最后被用户无情抛弃。 也许对于O2O市场来说,企业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同行,而是大众用户的消费习惯。如何在产品体验上真正打动消费用户,让线下商户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相信这些才是通往O2O巨头俱乐部的有效途径。
写在最后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可能对于爱鲜蜂这类企业来说,裁员也许是缩减成本度过寒冬的一种有效选择。看现在不少O2O企业仓皇裁减门店及员工的劲头,虽然悲壮有如壮士断腕,但也颇有步子迈得太快扯到蛋的即视感。 更有媒体评论道此番O2O寒冬将形成对市场的深度整合,活下来的优质O2O们更有希望回归真正的商业本质,并借此迎来一个新的春天。至于O2O行业还会不会存在泡沫经济?当然会有了,但一杯啤酒里有点泡沫和一杯泡沫里有点啤酒,毕竟是不一样的。(本文综合自:投资界、互联网头条及其他网络资料。米龙谷编辑整理)===============================《亿舟微评》作者:刘亿舟,九轩资本创始, 微信:,微信公众号: liuyizhoupindao
24小时报不停
中国投资21亿美元建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园
海风教育获数千万美金C轮融资,好未来和源码资本投资
今日头条正在低调收购支付牌照 “绯闻女友”是合众易宝
绿米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推出智能家居4S服务体系
快发云子公司智媒互联完成1500万元天使轮,布局线下屏媒体聚合
靠谱云完成A轮融资,将致力于加速混合云落地
德国严打网络非法言论,平台监管不力最高罚款5000万
特斯拉共交付29870辆电动汽车,Model 3仅交付1550辆
京东与美丽联联合集团宣布成立全新合资公司,专注运营微信社交生态中的电商平台
车巡IMS平台宣布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元龙资本领投
部分Android游戏用手机麦克风监听用户,能听电视声音
百度与黑莓达成合作,QNX 系统进驻 Apollo 自动驾驶平台
支付宝回应年度账单芝麻信用争议,默认勾选“错了“已调整
亚马逊获得智能镜子专利:让购物者试穿虚拟服装
Intel称其他公司芯片也存在问题,正与AMD、ARM合作
携程COO孙茂华春赴英学习,任命陈瑞亮为大住宿CEO
京东X无人超市落地山东烟台,50天销售百万
巴克莱银行:苹果电池更换计划或不利于iPhone销量
媒体称刘建宏即将从乐视体育离职
流媒体音乐公司Spotify面临16亿美元版权诉讼,或影响其上市计划
英特尔处理器被曝存漏洞,打补丁或致性能剧降30%美食, 餐厅餐饮, 团购,生活,优惠券-大众点评网
大众点评微信公众号
大众点评QQ公众号
华北东北:
华东地区:
中部西部:
华南地区:
国外热门:
抱歉!页面无法访问......
错误信息:
currentDate: 06:12:27
userIp:127.0.0.1
userAgent:Mozilla/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C) dianp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详见 。爱鲜蜂挑战京东和天猫 要做网上便利店
我的图书馆
爱鲜蜂挑战京东和天猫 要做网上便利店
过去一年,O2O概念从热点一下到冰点,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疯狂追逐变为观望,投资人变得越来越谨慎。主打一小时互联网便利店的爱鲜蜂,将如何突围?爱鲜蜂办公室位于望京新港大厦,进门后,首先是进入视线的是前台背后的小蜜蜂logo,英文名Bee Quick。公司的墙壁装饰上,是各种动漫英雄以及瓜果蔬菜图片做成的墙纸。刚过去的2015年,爱鲜蜂连获B、C两轮融资。C轮获得了由高瓴领投的7000万美元。资本寒冬,却能大额融资,凭什么?张赢是爱鲜蜂CEO,IBM系统执行背景。做爱鲜蜂之前卖了两年鸭脖,主要工作是给一家鸭脖品牌做电商。在这家鸭脖企业,张赢观察到了一个很独特的经营思路:这个鸭脖老板既不像周黑鸭那样开很多直营店,也不学绝味搞很多加盟店。怎么做呢?和社区的小超市合作。这些小店就是鸭脖企业的代理商。企业把货给小店,小店卖给消费者。“这个是什么思路在里面呢,互联网思维。”张赢所说的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节点思维。原来的小店,都是单独存在。现在有了鸭脖,可以把这些小店都连接起来。企业把货铺给小店,小店再把货卖给用户。节点一连接,就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每个小店,都是终端。小店愿意合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店里原来售卖的主要是常温商品,比如啤酒、方便面、火腿肠,而鸭脖是鲜食。并且,这家鸭脖品牌在北京地区的知名度很高,消费者辨识度强,销售起来容易。张赢说订货策略都是小店先付款、再送货,他们还不承担物流损耗。即便这样苛刻的条件,小店仍然愿意合作。“小店往往是把鸭脖子放在最后一排的柜台里面,消费者走进去,回来的路上还可以看一点别的东西,再买个水果酸奶啥的。”张赢说做鸭脖给了他两个启发:一是节点的分享思维;另一个是对卤味、生鲜商品的重新认识。在张赢主管电商的两年,这家鸭脖企业覆盖了北京600多家社区小店,手机端下单,可以做到80%订单在30分钟内送到。2014年,做了两年鸭脖的张赢结束了和鸭脖企业的合作,决定创业,选择的方向则是网上一小时配送。一小时便利店怎么做?众包和生鲜切入2014年上半年,张赢启动融资,团队的核心是原来一起在鸭脖电商创业的成员,其中既有做IT互联网的,也有管理线下社区小店的,线上、线下都具备。清流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梦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张赢。2014年,清流资本准备找专家咨询下快消品行业和电商的融合趋势,上海的一家咨询公司把张赢推荐给了王梦秋,一小时400美金的咨询费。聊完后,清流资本觉得张赢懂行业,团队做这个事靠谱。清流资本只花了三天时间决策,决定天使轮投1000万人民币给张赢,当时爱鲜蜂还没有成立公司。“就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共享经济概念,已经有现成的店在那个地方,已经有现成的货架,这种消费场景也具有不可替代性,那么这些人大量的闲暇时间,和货架大量的闲散空间怎么利用起来,可以做成一个虚拟连锁的模式。”谈到为什么投资爱鲜蜂,王梦秋说除了看到社区店这个共享价值,另一点是张赢这个人。“Tony人非常聪明,就是两三个小时的对话当中,他不断的,吸取你想法当中有价值的部分。他也在国外待过,去过IBM这种公司,但是他给鸭脖子做了两年,我觉得非常接地气。”“我们是基于研究导向的一个公司。去年开始我们就大量开始投零售渠道变迁的公司。”爱鲜蜂的C轮跟投方、天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永华认为,零售渠道的变迁,带来的是效率的提高和便利性,例如7-11之于大卖场,阿里巴巴、京东之于线下零售渠道,这会带来很好的投资机会。爱鲜蜂所做的网上一小时便利店,王永华认为也是渠道变迁的一种,天图资本、爱鲜蜂会是这一轮渠道变迁的受益者。2014年6月份,爱鲜蜂上线。张赢准备把他那套卖鸭脖的思路用到爱鲜蜂上,看是否得到验证。彼时的移动互联网大环境已经相当成熟。首先是智能手机成本降低,带来了大量终端用户,仅小米一年的出货量就达到1亿台;其次,经过滴滴快的打车大战,移动支付也迅速普及,用户已经习惯各种移动消费场景。大环境的成熟,为爱鲜蜂的切入带来了便利。至少,不用像滴滴那样大规模烧钱教育用户。回到一小时配送这个切口,关键还是配送。爱鲜蜂切入时,市场上已经有多家公司在做。不管是饿了么、到家美食汇这种外卖配送公司,还是达达这样的多品类配送服务商,大家都在“跑腿”这个生意上血拼。之所以说是跑腿,因为这些平台并不掌控商品,配送的米、面是超市的,蛋糕、鲜花可能是社区某个小店的。这些商品,线下本来的利润空间就低,更为关键的是,配送平台带来的订单量,在线下的整个销量占比微薄,平台很难做到很强的议价能力。在成本和收益上,跑腿的想象空间非常有限。”就跟出租车行业一样,滴滴今天做到这样的规模,出租车行业也没有一毛钱行业给他,只能从专车下手。”O2O资本市场遇冷,公司在保增长的前提下需要比拼的是如何将指标做得健康,亏损更少。在七八九月,用补贴拉来用户。后来他们反思过,爱鲜蜂需要的是稳定的增长、马拉松式的增长。后来,爱鲜蜂的给用户的补贴越来越少,“用好的货品组合场景、好的营销来吸引用户。”原京东总裁助理,现爱鲜蜂COO刘爽说。对于代购跑腿模式,刘爽认为问题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毛利率低,二是养全职配送人员,成本太高。爱鲜蜂要切入一小时便利店配送,必须避免这两个问题。刘爽强调,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成本效率的合理性上”。而合理性,就需要改变跑腿的两个劣势:一是商品端;二是配送端。如何解决?掌控商品、众包配送!前者可以提高毛利率,不受线下毛利率制约;众包可以降低成本。毛利高,成本低,商业逻辑没问题,实践上如何跑通?因为有了两年多和社区小店打交道的经验,张赢团队对快消品的认识、社区小店的诉求,都有深刻理解。“我们当时总结了三个字,叫好、快、爽。”张小铭,爱鲜蜂联合创始人,张赢在IBM时两人就认识,后来一起做鸭脖电商,现在负责爱鲜蜂的整个风控。做鸭脖子电商的时候,鸭脖子空运至机场,得由他们自己去拉货,量大了就不得不用面包车来拉货,张小铭学会了开手动挡。平时他们也坐着地铁去送货。所谓的“好、快、爽”,张小铭告诉「新经济100人」,首先是商品要好;快,就是用户获得这个东西要快;爽,就是消费者整个体验要觉得爽,服务要好、品质要好。商品端定位好了,下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配送环节了。这个环节,他们在做鸭脖电商时,已经把整套体系摸了一遍。“一寸近,一寸金。”张赢认为,配送点离消费者越近,送货速度越快,用户体验越好。和超市代购的模式比,小店可以直接点对点直达消费者,不用折返。“超市代购,首先你需要去超市,然后再从超市出发配送,需要跑两端;而社区配送,你只需要掌控社区到消费者这一段距离。”对商品、消费者的理解,原有社区小店的合作经验,日,爱鲜蜂网上一小时便利店上路了。上线当天,正好是世界杯第三天。爱鲜蜂做了两款套餐:一个是小龙虾、啤酒组成的“好基友”套餐,一个是酸奶、蓝莓和圣女果组成的“哄女友”套餐。前者是给看世界杯的男孩子吃的,后者是给女生吃的。消费场景非常契合。这是爱鲜蜂的第一次尝试,当时在北京四环内,用户的订单基本可以做到一小时送到。商品端,小龙虾是爱鲜蜂自己的,啤酒是社区小店的,龙虾搭配啤酒一起销售,小店配送,双方都有利润。世界杯打响后,爱鲜蜂的日订单很快突破2000单。张赢卖鸭脖摸出来的思路,已经可以跑通。技术先行,把小店和平台的利益捆绑2月28日下午4点29分,「新经济100人」向爱鲜蜂提交订单,购买酸奶、西瓜、坚果,速冻蒜蓉粉丝扇贝等,4点56分,爱鲜蜂送货上门,完成交易。一小时配送,订单量小还容易。一旦订单量超过每日万单,如何保证配送的效率,就非常关键。商品流、信息流、物流需要完全协调好,才能避免差错。“通过算法,将用户订单提供的地址、商品品类数量、下单时间等信息,和后台小店配送范围、营业时间、商品库存、目前配送情况等信息进行匹配。”原百度资深架构师、现爱鲜蜂技术副总裁刘斌说,用户下了一个订单,后台的技术系统会生成一个“配送策略”,这个策略模型的主要作用是让配送员以最快速度送达订单。比如一个小区的用户下单,他周围三公里有3家小店,第一家小店虽然离的更近,但是第二家小店恰好有这个小区的配送订单,那么调度系统就会把订单派送给第二家小店,在用户更快的收到货和小店配送成本之间进行平衡。除了技术的驱动,配送公司一旦掌控商品,就不是一家跑腿公司了,商业逻辑则回到了供应链管理。比如京东,通过减少货品的搬运次数,来为用户和上游品牌商创造价值。通过高效的供应链,为品牌商加快库存周转和账期,也为消费者减少成本。“爱鲜蜂的创新实际上是库存前置,通过信息和流量的匹配,让消费者知道小店已有的东西,库存前置和流量匹配,这是我们的创新。”张赢认为,库存前置,是爱鲜蜂的一个创新。小店之于爱鲜蜂,既是商品的最后一公里仓库,也是配送点,还是服务中心。小店的功能如此重要,如何把小店运营好,非常重要。或者说,一群松散的小店,爱鲜蜂如何把平台的利益与小店牢固地绑定?一边是小店的利益,一边是爱鲜蜂的配送需求。或者说,爱鲜蜂只要把利益分配好,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如果你占到他们销售的百分之十几,谈不下去的,太弱。当然这是大的基础,首先是数量。一天卖一万块钱,你能占10%,不低了,但是如果一天只卖两三千块钱,你占10%,二三百块钱,小店看不上。”张元,爱鲜蜂联合创始人,负责爱鲜蜂整个社区小店体系的管理。小店的诉求,主要还是利润点这块。张元做过调查,北京90%社区小店,都是外地人经营。这个群体的生存压力大,对利润看得重再自然不过。让小店有利润,才能巩固双方合作关系。爱鲜蜂的策略是这样的:商品上,爱鲜蜂分为自营和小店两部分。生鲜类目,主要是爱鲜蜂自己的,比如乳制品、肉、鸡蛋等。而一些常温食品是小店的。用户在爱鲜蜂下单,如果这个商品是小店的,从商业逻辑来说,小店自然高兴。相当于爱鲜蜂给小店增加一笔收入。如果是平台的商品呢?爱鲜蜂是这样做的:自营的商品也和小店绑定,比如水果,爱鲜蜂会把利润空间让一部分给小店,平台成为小店的供应商。每天结束,爱鲜蜂通过后台数据,预测明天销量,来指导小店订货。这样的机制,不管是小店的商品还是爱鲜蜂的商品,小店都有动力去配送。因为不管哪种商品,小店都有利润空间。不存在小店的、平台的。“我们将来是强关系,你就是我的一部分:你是我的员工,我是你的合伙人。”对于未来爱鲜蜂和小店的关系,张赢认为随着爱鲜蜂为小店贡献的利润越来越大,双方关系也会越来越牢固。张赢希望未来把这些小店,变成爱鲜蜂的合伙人。按照爱鲜蜂的标准,小店面积30-50平方米比较合适,因为需要安装冰柜储存冷鲜食品,在最早时候他们连十几平方米的店都做。张元偏好店主年龄在30-4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可能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没那么快,但踏实勤奋,服务意识好一些。店主是一群精明朴实的人,内心敏感。张元他们要说服这些店主,不能一上来就说超市给你多大压力、京东给你多大压力,这种直接戳痛处是不可取的。有店主直接给张元说,咱们先谈感情,再做生意。张元和他们拉家常,家是他们内心最温情的地方,在北京开店为的是在老家给孩子起一栋楼。打动了他们,才能听得进去张元的建议。为了贴近他们,张元甚至模仿他们的习俗,他曾经碰到店主满嘴脏话,一开始他受不了,后来意识到这只是店主的口头禅。交流到最后,张元也跟着来一句脏话。2月28日上午10点,「新经济100人」来到回龙观东亚上北中心的一处爱鲜蜂合作门店,老板小周正在帮一个人发快递,小周太太则在收银台前核对今天的订货单。他们这个小超市面积大约35平方,门头是爱鲜蜂的。进门的左侧是收银台,右侧是生鲜冰柜,里面陈列了酸奶、卤味,水果放在右侧一个小货架上。里面进去都是常温食品和生活用户的货架。小周说,他们从2015年1月就开始和爱鲜蜂合作了,刚合作那会,订单量不大。现在每天通过爱鲜蜂带来的配送订单大约18单,门店日均销售额比以前增加了20%。10分钟内,这家门店来了两个买东西的顾客、小周接了两单爱鲜蜂的订单,一会他就要给人送货去了。投入上,爱鲜蜂除了为小店提供冰柜、货架等设施,改造门头上,爱鲜蜂也会补贴一些资金。考虑到小店每天需要骑车送货配送,爱鲜蜂还给全国1万多家合作小店买了保险。张赢称“虽然钱不多,但代表我们一点心意。”目前,爱鲜蜂在全国已经有一万多家合作小店。在技术的应用上,小店基于手机就可以管理自己的进销存,手机订货、结款。而对于未来的小店拓展上,张元认为最关键的是小店服务意识。商业本质:供应链合体公司“我们日常的快销品这一块,其实大家会差不多。酸奶,啤酒什么之类的,其实我们会成为一个更便捷的,或者是一个更全面的服务平台。”谈到未来爱鲜蜂和7-11的区别,张小铭认为爱鲜蜂会是一个综合的社区服务平台。送货,只是功能的一部分。目标是便利店,商品组合是一个必须说的话题。7-11、全家凭借优秀的商品运营能力,选择在人流密集的临街开店,依然能够获得较好的利润。日本便利店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强悍。“品类的部分我们已经定位很清楚,是网上一小时的便利店平台,一小时送达是我的策略,这个定位很清楚,所以只要是适合这一块的,我们都会展开。”谈到爱鲜蜂的定位,商品负责人顾星称,SKU数量不会是爱鲜蜂追求的。全家现在的门店有2800多种SKU,爱鲜蜂未来会根据商品的扩张逻辑,遵循的法则是“ready to eat ,ready to cook。”进行sku扩张。一种是买来就可以吃的,一种是买回去烹饪的。体现在爱鲜蜂的购物页面上,就是闪送超市和新鲜预定。闪送超市里的食品,买来就可以吃。新鲜预定,主要是生鲜和冻品,物流的配送为次日达。立即可以食用的,消费者比较急,所以必须一小时送达;买回来做饭的,可以等到明天、后天,次日达也就相对合理。两种不同的模式,其实背后是两套物流体系:即食的品类,爱鲜蜂先把货给小店,小店的功能是一公里的仓库和配送点;生鲜品类,因为冷链要求高,用户下单时,商品在爱鲜蜂的一级仓库里,第二天由爱鲜蜂的配送车辆连同其它商品一起配送。这样的两套物流体系,大大节约了成本。生鲜这个频道,爱鲜蜂已经有经营利润。“爱鲜蜂实际上相当于几家公司的合体,既管供应链,又管物流又管控店又管最后一公里电商,商品就是供应链,这实际上是三家公司合在一起。”张赢认为,爱鲜蜂的模式是分销、电商、连锁的跨界。这三个公司,有任何一个环节卡主,就玩不转了。张赢总结,这样的合体公司,内部一定不能出现强人政治。“如果一个人超强,但是我不听别人的,那你就完蛋了。”张赢觉得内心里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也曾陷入骄横的心态。在获得高瓴领投的7000万美金后,仍有很多VC追着爱鲜蜂。在一次和投资人、FA的三方会面中,FA的小姑娘问张赢:“Tony,你要喝什么,我帮你拿一下。”张赢随口一说:“给我来杯橙汁。”这个场景,被在场的投资人捕捉到了。投资人很惊讶:“你真把人家当成秘书用了?”张赢当时觉得自己的心态出现问题了。“任何时候觉得自己一帆风顺的时候,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而张赢在意识到心态变化后,立马踩了刹车。2015年7月、8月,当时爱鲜蜂被动进入价格战,连毛利率都是负的。紧急踩了刹车后,9月份开始,爱鲜蜂的毛利逐渐往上走。“这个事是实实在在为小店、顾客、供应商解决问题的事,但是这个事真的是太难了,你需要太多的优秀的人才,而且还要运气特别好。”对于未来,张赢认为一定是价值驱动,这个价值既包括上游供应商的价值,还有小店、用户的价值。而对于风险,张赢的认识也非常清醒。“大公司可以犯十次错,而创业公司只能犯一次错。”张赢说,爱鲜蜂再融个两轮,这个事基本就差不多了。但在舍命狂奔的路上,他也告诫自己少犯错。因为就像打游戏升级,爱鲜蜂一路平稳走来,但还有大怪等在后面:京东、天猫。文|王海天 访谈|李志刚 王海天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鲜蜂倒闭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