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巴西 贫富差距历程有多大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看巴西是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中国了?
拉丁美洲一度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地方,然而现在,它却是唯一一个正在弥合这道鸿沟的地区。
资料显示,2003年-2006年,拉美贫困人口减少了2100万,贫困人口比例从44.3%降到38.5%,其中,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智利等国的基尼系数呈负增长。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拉美第一大国巴西,这个有20多年时间一直排在世界贫富差距榜前列的国家,是怎样实现大逆转的?
贫民窟和销品茂
基尼系数长期高于0.6是什么概念?
基尼系数是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表示不平均分配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理论系数在0-1,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或许这过于抽象,那么就形象一点。基尼系数高于0.6时的巴西现实就是:衣食堪忧的贫民生活在贫民窟,而小部分掌握了全巴西大部分财富的富人们则可以在繁华的销品茂里一掷千金,最新的调查显示,巴西10%最富有人群的月平均消费金额是40%最贫穷人群的10倍以上。
上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却只有少部分人受惠于此,社会被分化成两个部分———小部分富人和大部分穷人。巴西在成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的同时,也成为世界上贫富悬殊最厉害的国家之一。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可以说是巴西贫富差距最大的一个城市,全城五六百个贫民窟似乎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一些外国游客不留恋迷人的海滩、高档的销品茂,却被贫民的市井生活所吸引,据说,不少贫民把贫民窟的房子出租给外国人,显然是笔不错的交易。
这也显示,贫民窟不再是印象中充斥着不安全因素的地方,如今的巴西故事和昔日大相径庭:经济发展日趋稳健,贫富差距正日渐缩小,虽然,它的贫富差距仍旧不是个小数字。
要消除贫困及不平等状况,宏观经济的稳定、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2004年是标志着巴西经济开始全面复苏的一年,当年经济增长率达到5.7%,是1994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5年和2006年,经济增速分别为2.9%和3.7%。受益于铁矿石、大豆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今年巴西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巴西经济同比增长4.9%,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表示,巴西央行降低利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在下半年显现,第三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会更快。曼特加10月份表示,预计今年巴西经济的增幅将在4.7%-4.8%之间,2008年则将达到5%。
减贫成果的数字比经济增长的数字更鼓舞人心。巴西成功将生活在2美元/天线下的贫困人口比例从1992年的36%降低到去年的19%,基尼系数亦由2001年的0.59回落至去年的0.56。巴西经济学者内里说:“这10年将是减少不均的时代。”巴西的减贫成果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各国应在2015年之前将每天只有不足1美元收入的人口数量减少一半。而巴西已提前完成任务,目前,巴西极端贫困人口比重已从8.8%下降至4.2%,占社会总人口1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年均增长9.2%,而10%的富人的收入年均减少0.4%。
难怪巴西总统卢拉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他表示,巴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非常”增长时期。他认为,未来几年的挑战将是如何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保证收入分配合理等,提高最低工资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办法。
易拉罐就业
在巴西街头,你会看到不少人提着装满易拉罐的袋子从一个垃圾箱转到另一个,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据说,正是有了数以万计的易拉罐回收队伍,使得巴西的易拉罐回收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go-vern-ment鼓励人们参与这样的工作,一可以让更多人就业或者再就业,另一方面则节约了能源、净化了环境。
“易拉罐就业”是巴西促进就业的一个生动实例。巴西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另一面则是就业压力非常大。2003年卢拉go-vern-ment上台以来,巴西以加速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为目标制定经济和社会政策,收到良好效果。
“第一次就业计划”是专为16-24岁、第一次就业的低学历青年人准备的。青年失业是巴西失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在失业人员中,该年龄段的比例占到约45%。该项目主要通过部分减免税收或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招聘无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享受go-vern-ment资助的企业必须保证在12个月内不解雇年轻人,如有违反,每解雇一人将被处以345雷亚尔的罚款;如果符合要求的年轻人想自己创业,go-vern-ment还会提供低息贷款及经营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据估计,该计划从2003年7月起实施以来,已有超过50万青年人从中受益。明年,go-vern-ment还计划投入5亿雷亚尔经费,为150万青年人提供职业培训。
go-vern-ment为推进全民就业可以说做到了事无巨细。举个例子,民众一旦有想法要从事某项职业,就可以去查询go-vern-ment编纂的就业手册,可以说,任何一项职业都有详尽的指导,公共服务工作绝对做到了家。go-vern-ment还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扩大规模,广开就业门路。在全国实行的创造就业及收入计划由go-vern-ment牵头,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低息贷款,以促进其发展,以便吸纳更多人就业。
“组合拳”出击,就业形势一天比一天明朗。去年,巴西就业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登记新增就业122.8万人,比前年增长4.72%。今年以来,情况更是乐观,前7个月就新增就业人员122万,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失业率也降到了9.5%,同比下降1%。1-7月巴西就业人口月平均工资达到1118雷亚尔(1美元=2雷亚尔),同比增长4%。事实上,巴西go-vern-ment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为缩小收入差距作出了有效的努力。巴西有关部门9月公布的《2006年全国家庭抽样调查》显示,去年巴西劳动者月平均收入为883雷亚尔,比前年增加7.2%,为10年来最高水平。调查显示,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阶层。
零饥饿计划
每天中午,巴西的穷人只要花1雷亚尔就可以在“大众食堂”饱餐一顿,食堂里菜品丰富,价廉物美,这是go-vern-ment为改善穷人生活推行的“零饥饿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每逢圣诞,食堂还免费向穷人开放,让他们可以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除了美味火鸡外,还有由慈善机构赠送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带回家。
巴西学者界对“零饥饿计划”的评价很高,巴西社会学家齐格蒙特说,这一活动有利于缓和贫富之间的矛盾。
实施“零饥饿计划”是卢拉领导的劳工partygo-vern-ment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可见巴西当局把安顿好穷人的生活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当时,卢拉允诺在任内解决贫困阶层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巴西go-vern-ment把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国家责任,而不是社会职责或者慈善事业,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为了行使该项职能,巴西成立了专门机构,命名为社会发展与反饥饿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有3项:一是实施家庭救助金计划,对贫困家庭实施救助;二是社会救助,给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是反饥饿,向所有贫困人口提供食品,在农村鼓励小农进行种植。有了这个部门,就从机制上根本保障了对穷人的各种关怀能够传导到实处。据悉,今年社会发展与反饥饿部的预算就达到120亿美元。
温饱之外,卢拉go-vern-ment也不忘贫困百姓的住,很早就开始实行经济适用房计划,4年内go-vern-ment投入了215亿雷亚尔,用于兴建120万套经济适用房,这些房屋主要就是为收入在5种最低工资以下的贫困家庭准备的。
巴西还将税收作为缩小收入差距的杠杆,一方面是直接调节个人所得税,通过对高收入征较高的税来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则是鼓励企业进行社会捐赠,捐赠和减免税直接挂钩。
家庭补助金
生在贫民区,但7岁的女孩莎丽不会辍学,家里再过得紧巴巴,也会一直送她上学。在巴西,学龄儿童的受教育及健康都有保障,这是因为“家庭补助金”计划的实施。
“家庭补助金”计划是有着巴西特色的著名扶贫措施。该计划把贫困家庭分为两种,一是赤贫,指人均月收入低于50雷亚尔的家庭,二是贫困家庭,指人均月收入在50-100雷亚尔的家庭,go-vern-ment按人数不同向他们发放每月15-95雷亚尔的现金补助。要领到补助金,先决条件就是必须保证让家里的孩子上学(6-15岁的学生到校率须在85%以上),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目前全国已有1100万个贫困家庭享受这种go-vern-ment补贴,惠及全巴西1.83亿人口的将近四分之一。
巴西go-vern-ment的很多津贴政策是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到了卢拉执政的2003年向全国推而广之。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近3年来贫困人口下降的绝对数量超过前十年的总和,近4年来有700万人脱离了赤贫,对巴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和教育挂钩的现金补助政策已经被其他国家拷贝。
卢拉在8月30日召开的内阁会议上还决定将2008年用于社会福利的预算由部门上报的118亿雷亚尔增加到165亿雷亚尔,据报道,新增的47亿雷亚尔就将主要用于“家庭补助金”计划。据悉,为保证巴西27个州5500个城镇的贫困家庭都能领到go-vern-ment补贴和救济金,go-vern-ment还在27个州都设立了司法服务所,免费为贫困人群提供服务,设想非常周到。
当然,也有人担忧,通过国家财政直接救助穷人存在“风险”,在国家财政收入较宽裕的情况下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贫民把go-vern-ment救助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紧急救助,那么一旦巴西经济疲软,go-vern-ment的现金援助日渐枯竭,那些目前已经摆脱贫困的穷人很可能再度陷入贫穷。
减贫卓有成效的背后,教育也功不可没。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恩利克认为,巴西要改变和根除贫富悬殊现象,必须首先从加强教育着手。很多人上学不久就失学,随后就过早就业,这是巴西低收入人多的根本原因。
巴西go-vern-ment很清楚地认识到,让更多孩子回到教室里也是减贫的有效手段,因此,要缩小贫富差距,就一定要从平等获得受教育机会这一根本抓起。卢拉就多次在多个场合强调,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是加强教育,在法定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和继续深化家庭补助的基础上,go-vern-ment将大幅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强培训,将扶贫的重点从救助转向帮助穷人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
2003年起,巴西实施了**扫盲计划、全国工人职业培训计划等,具体措施包括帮助落后地区培养教师,免费发放教科书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巴西的公立学校全部是免费的,但贫富差距还是使贫困生的辍学率较高,而进入大学深造的比例较低,为此,一方面,go-vern-ment向穷困家庭提供助学金,至今已照顾到了480多万个家庭的820多万学生;另一方面,巴西go-vern-ment指定巴西利亚大学等5所公立大学为贫困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入学名额,贫困生指的是来自月收入300雷亚尔以下贫困家庭,1-8年级全在公立学校就读,在当地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尤其是黑人和印第安土著人的后代。
巴西教育专家维拉吉说,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计划不仅在教育系统,而且在反贫困和反社会边际化行动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后,将会看到它给巴西社会带来的变化。“我们必须促进教育,这样才能真正看到不平等的消除,”巴西著名私立商业学院IBMEC的教育学家Na&rcio
Menezes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有批评家警告说,如果不这样做,全球化就会使平等获得机会的状况日益恶化。“当一个国家经济更快增长,日益全球化,对有技能的人才的需求也会随着增长,除非该国的教育系统能够发展以满足需求,否则,你会发现,经济发展的好处只会让很小的一群人享受到,不平等就会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家辛格的话不单是对巴西说的,也是对全世界说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华网里约热内卢6月23日电 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23日公布的家庭收支抽样调查显示,巴西家庭的月均收入为2763雷亚尔(约1535美元),月均支出为2626雷亚尔(约1458美元),但是由于贫富差距过大,75%的家庭月底手头拮据,没钱支付到期的账单。
调查指出,收入越低的家庭入不敷出的比例越高。在月均收入2490雷亚尔(约1383美元)的家庭中,月底感到钱不够花的比例为68.4%。在月均收入830雷亚尔(约461美元)的家庭中,月底没钱付账的比例高达88%。
虽然近年来巴西贫富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在生活支出上的差距仍然悬殊。根据这项2008-09年家庭收支调查,10%的富人家庭人均消费是40%的穷人家庭人均消费的9.6倍,比6年前抽样调查的10.1倍略有下降。
根据调查,食品占巴西家庭支出的19.8%,住房占35.9%,交通占19.6%,医疗占7.2%,教育占3%,其他支出占14.4%。城市居民的住房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6.4%,高于农村的30.6%。城市的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只有19%,远低于农村的27.6%。其他支出的比例城市和农村差别不大。
巴西城乡和地区差别很大。城市家庭月均收入为2999雷亚尔(约1666美元),农村家庭的月均收入只有1481雷亚尔(约822美元),不到城市家庭收入的一半。城市家庭月均支出2853雷亚尔(约1585美元),农村家庭月均支出1397雷亚尔(约776美元)。东南部发达地区的家庭月均收入为3348雷亚尔(约1860美元),而经济落后的东北部地区的家庭月均收入只有1764雷亚尔(约980美元)。首都巴西利亚的家庭月均支出全国最高,达到3963雷亚尔(约2201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数近51%。
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指出,与6年前的抽样调查结果相比,巴西各地区城乡家庭的生活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每月入不敷出的家庭减少了10个百分点,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记者杨立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作者:杨立民
编辑:黄镰锋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巴西成为基层与高层员工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网 .cn  时间:
中国网5月30日讯 据巴西《圣保罗页报》5月28日报道,Mercer咨询公司在75个国家进行了一项收入调查,总结出了世界上基层员工和高层管理的工资差距最大的十个国家,巴西成为其中之一。
在巴西,一个处于领导地位的公司职员,如经理或部门主任,其工资收入约是基层员工,如机器操作员等的14倍。
巴西在此十个国家中位居最后。处于首位的国家是越南,越南是世界上的工资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并且不同层次的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可以超过30倍。
此研究表明,管理层职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缩小,也就是说,如果同是在经理的岗位上,一个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收入将差不多。
另一方面,研究还表明,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将继续存在,特别是在像越南这种基层员工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地区缺乏熟练劳动力,而这就要求通过提供更高的工资来吸引和留住那些战略性能力更强的专业人士,例如高层管理人员。
这项调查还将被调查的75个国家的工资水平与全世界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瑞士做了对比,在巴西,同为高层管理的职员收入是瑞士的67%。而基层员工收入仅相当于欧洲国家同等职位员工收入的14%。
通过对比发现,美国管理层职员的收入水平比巴西略高一点,相当于瑞士的72%。但是,美国基层员工收入要远远高于巴西——相当于瑞士的47%。
在巴西,车床操作工人的平均年薪为21000雷亚尔,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工资为43000雷亚尔。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的岗位平均年薪为70000雷亚尔,而高层平均年薪为113000雷亚尔。
在管理层面,年薪从178000雷亚尔到292000雷亚尔不等。
这些数据使得巴西成为世界上高级管理层工资第17高的国家,而低等管理层工资水平则位于第27位。
在这75个国家中,巴西基层员工的工资水平排名为第45位。(实习编辑:刘馥黎)
责任编辑: 王晓萌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主编信箱 :luoqi@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飞机逼近圣保罗,城市的轮廓显现出来,楼宇渐次清晰,一大片一大片看不到边际。一位商人说:“你根本找不到比这里更富于商机的地方。”
在这里,从政府建筑到棚户区,都蒸腾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
巴西曾经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而在过去7年里,其贫富差距却显著在改善,同属金砖四国,其经验或许可以给中国带来不少启示。
查看全部财经观察 铁道部拿什么给职工涨工资 收入差距超越警戒线 被奢侈品的茅台
查看全部《财经观察》列表
通胀率从2557%降至正常水平
控制通胀没什么了不起,但把通胀率从20世纪90年代2557%的高峰降至正常水平,成就显著。巴西已经从99年开始实现通胀目标制,困扰巴西近一个世纪的通胀,终于套上笼头。
紧钉通胀的货币政策一脉相承
从1995年卡多佐政府,到刚刚卸任总统的卢拉,再到现任女总统罗塞夫,虽然两党诉求各异,但自由市场、审慎的财政支出和紧钉通胀的货币政策,是一脉相承。
要领到补助金,必须让孩子上学
“家庭补助金”计划是具有巴西特色的著名扶贫措施。要领到补助金,先决条件就是必须保证让家里的孩子上学,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目前此计划惠及巴西全国人口的26%。
在贫民窟,此计划带来了更明亮的曙光
在贫民窟,这个计划带来了更为明亮的新曙光。在此之前这个地方要么没有补助金,要么就是出动警队镇压不满群众,而如今,在这个地方出现了真正的福利补贴。(据《经济学人》)
推出针对低收入者的“零饥饿”计划
2003年1月卢拉就任总统以来,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的零饥饿计划。每天中午,巴西穷人只要花1雷亚尔就可以在“大众食堂”饱餐一顿。逢圣诞,食堂还免费向穷人开放。
推动低学历青年人的第一次就业
巴西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另一面则是就业压力非常大。“第一次就业计划”是专为16~24岁、第一次就业的低学历青年人准备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巴西脱贫人数和中产阶级人数显著增加
巴西曾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自扶贫计划后,7年里,巴西有多至3000万人脱离贫困线,占总人口逾15.7%。另有31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占总人口16.2%。
城市童工数量并未显著减少
在巴西城市,孩子们靠卖廉价饰品、当女佣等赚钱,通常赚到的要比家庭救助津贴要多,经济原因刺激孩子们离开学校,家庭救助计划的作用并不如农村明显。(据《经济学人》)
在中国,提起南美洲国家巴西,人们往往把其与贫富差距悬殊、贫民窟等相联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巴西社会结构已由“金字塔形”转变为“橄榄型”,社会分层更为平衡和合理,中产阶级已经壮大。这其中,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有很多。
巴西经济仍具有增长潜力
据评估,继2010年超过意大利成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后,巴西今年的GDP有望达2.44万亿美元,超过英国的2.41万亿美元,成为第六大经济体。
巴西推行的系列政策是否有效缩小了贫富差距?
巴西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是否值得中国借鉴?
不值得借鉴
我国贫富差距已突破社会容忍的“红线”。
31个省份的居民收入增速全部“跑赢”CPI。
本期责编:unclewang
(把"#"换成"@")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出品:腾讯网财经频道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西 贫富差距历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