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什么类科类型 科目性质(余额方向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为借方是反应什么?_百度知道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为借方是反应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借方记录的是财政补助支出本期发生额,贷方:财政补助收入本期发生额
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
希望高人给予指点
年末余额为借方,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如何编制,是用负数编制么?急
采纳率:8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高等学校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的实务探讨
张县平摘要:2013年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基建账套至少按月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对全面、真实、完整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状况,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基建并账的实际出发,对高校基建并账实务进行探讨。关键词:高校;基建并账;实务依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4年开始施行的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明确规定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须按照规定至少按月并入单位会计“大账”相关科目反映。为落实制度要求,财政部出台了《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4]3号),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认真做好并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基建账需完成的工作基建会计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等式、会计科目设置等多个方面都大不相同。其资金来源对应事业会计中的负债、净资产和收入,其资金占用对应事业会计中的资产和支出,并账前必须对其细化分类。1.结清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2.分析基建拨款来源性质并核算出各自的余额。3.与学校会计“大账”核对往来账目,以便合并时对冲。4.分析基建借款偿还期长短并统计出各期余额。(二)会计“大账”需完成的工作1.增设相应会计科目资产类在“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存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基建并账”,用以核算基建并入会计“大账”的相关科目。负债类一般增设“短期借款——基建并账”、“应缴税费——基建并账”、“应付职工薪酬——基建并账”、“应付账款——基建并账”、“其他应付款——基建并账”、“长期借款——基建并账”、“长期应付款——基建并账”等科目。净资产类在“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一级科目下,增设“基建并账”相应明细科目,用以区别其他性质的资金;收入类一般增设“财政拨款收入——基建并账”、“其他收入——基建并账”等科目。支出类一般增设“其他支出——基建并账”等科目。2.核对并剔除与基建账的重复部分逐项剔除基建账与会计“大账”中的重复部分,避免因重复计入而导致账务不实。主要关注以下几类科目。(1)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科目中要剔除基建账与会计“大账”之间的往来款项。(2)固定资产、存货科目中要剔除基建账中已在会计“大账”中反映的部分。(3)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中要剔除基建账中已在会计“大账”中反映的部分。(4)财政拨款、其他收入中要剔除基建账中已在会计“大账”中反映的部分。(5)其他支出科目中要剔除基建账中已在会计“大账”中反映的部分。二、基建账并入学校“大账”的会计处理(一)首次并入会计“大账”的会计处理1.编制基建账务并入会计“大账”的工作底稿(1)根据财政部《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基建账套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预付工程款”科目的借方余额,并入会计“大账”时并入“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借方,同时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2)分析基建账套中“交付使用资产”科目借方余额,对尚未反映在“大账”中的部分,依据资产性质会计在“大账”中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3)将基建账套中“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額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的借方余额,并入会计“大账”“现金——基建并账”、“银行存款——基建并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并账”、“财政应返还额度——基建并账”科目。(4)分析基建账套中“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科目余额,剔除基建账与会计“大账”之间的往来后并入会计“大账”“其他应收款——基建并账”科目。(5)基建账套中“库存设备”、“库存材料”等其他资金占用类科目借方余额,并入会计“大账”时按照对应关系借记相关科目。(6)分析基建账套中“基建拨款”科目贷方余额,区分拨款来源渠道分别并入会计“大账”“财政补助结转——基建并账”、“财政补助结余——基建并账”、“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并账”科目。(7)根据基建账套中基建投资借款余额的偿还期不同,分别并入大账“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借款利息部分,并入会计“大账”时贷记“其他应付款——基建并账”科目。(8)基建账套中“应付工程款”科目贷方余额,并入会计“大账”时贷记“应付账款——基建并账”、“长期应付款——基建并账”科目。(9)分析基建账套中“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剔除基建账与大帐之间的往来后并入大帐“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相应往来账科目。(10)基建账套中其他资金来源类科目贷方余额,并入会计“大账”时按照对应关系贷记相关科目。(11)会计“大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余额的确定。并入会计“大账”时“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贷记金额等于上述(1)、(2)中会计“大账”中“非流动资产——在建工程”科目借方增加额减去(7)中会计“大账”“其他应付款——在建工程”科目贷方增加额,减去(8)中会计“大账”“应付账款——在建工程”、“长期应付款——在建工程”科目贷方增加额,减去(9)中会计“大账”“其他应付款——在建工程”科目贷方增加额中与形成(1)、(2)中会计“大账”非流动资产相对应的金额。
(12)按照上述(1)至(11)项中并入会计“大账”科目的借方合计金额与贷方合計金额的差额,贷记或借记会计“大账”中“事业基金”科目。2.根据以上基建账套并入会计“大账”的工作底稿,编制基建并入后的基建资产负债表。以基建并入后的基建资产负债表为基础,进一步验算核对正确后,编制并入会计“大账”分录,会计记账后,最终编制会计年度本单位的科目余额表和资产负债表。(二)首次并账后,基建账并入会计“大账”的会计处理基建账数据并入方式是采用按月汇总还是逐笔对应,取决于单位的基建业务量的大小和具体情况。具体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1.工程结算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对基建账发生的“设备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工程结算类业务,应逐笔或通过编制科目合并表,转入会计“大账”,借记有关支出科目或“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2.预付工程款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对基建账发生的“预付工程款”业务,并入会计“大账”时按照基建账中预付工程款金额,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建并账”;同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3.应付账款业务的会计处理对基建账中的应付账款业务,并入会计“大账”时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实际支付时,会计“大账”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建并账”;同时,借记“事业支出” 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等科目。4.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会计处理对基建账发生的“固定资产”购置业务,并入会计“大账”时借记“事业支出”、“固定资产--基建并账”,并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基建并账”;对基建账套中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并入会计“大账”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基建并账”,贷记“固定资产--基建并账”。5.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基建借款等业务的会计处理对基建账发生的“其他应收款”、 “应付工程款”、“基建投资借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发生额,并入会计“大账”时以相同方向和金额并入会计 “其他应收款--基建并账”、“其他应付款--基建并账”、“应付工程款--基建并账”、“短期借款--基建并账”、“长期借款--基建并账”等科目。6.基建拨款业务的会计处理对于基建账收到财政拨款的业务,如果属于财政授权支付的,在基建账中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并入会计“大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并账”;如果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在基建账套中借记相关投资性科目,并入会计“大账”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拨款业务在基建账中贷记“基建拨款”的同时,在会计“大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对于基建收到单位拨付的自筹基建资金业务,笔者建议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即借记“应收账款”,贷记“银行存款”。基建账收到拨付的自筹基建资金时,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建拨款”,并入会计“大账”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在实际支出时,在会计“大账”中通过“事业支出”科目核算。7.基建项目完工时的会计业务处理基建工程完工交付,基建账借记“交付固定资产”,贷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预付工程款”等,同时核销基建账套基建拨款,借记“基建拨款”,贷记“交付固定资产”; 并入会计“大账”时,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科目的本期借方增加额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减少在建工程,即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三、并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基建并账不是并表,是全口径并账首先,基建并账是把基建账套中所有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全口径并入会计“大账”,而并非仅仅将基建账中“在建工程”并入。其次,基建并账不同于企业的并表,它是将基建账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并入会计“大账”后,按照并账后各会计科目的余额和发生额再编制会计报表。(二)基建并账后基建账仍需继续保留按照新制度的要求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并入会计“大账”,但仍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其原因在于:基建并账只是总体并入,目的是能够完整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状况,但不能详细的反映基建各个具体项目的执行进度,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基本建设工程款的支付以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明细情况。在新制度下,会计“大账”与基建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大账”对基建账起着控制与监督的作用,基建账对会计“大账”起着明细与补充的作用。参考文献:[1]财政部.《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财会[2014]3号).[2]龙素英.高校基建账务并入会计“大账”期初的实务探讨[J].商业会计2014,(5):24-27.[3]汪志传.基建账并入事业单位帐套的会计处理[D].安徽水利财会,2014.(3):9-11.(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财务处)
财会学习的其它文章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核算
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对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结转及结余会计核算的理解
  摘要:2013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设置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等科目,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并且对结转和结余分别进行核算,也就是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为两类,设计一个关于非财政补助结余的流程,有利于其对其分配和形成进行科学处理。这样,会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将发生一些变化,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但重点要处理好会计实务问题。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6015809.htm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结转结余   2013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适应统驭范围扩大的新定位,设置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等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财政补助加以区分,同时,对非财政补助资金进行区分的功能就在于对结转以及结余分别进行核算。根据部门预算对于“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管理等等规定。这种新的定位和设置恰好符合相关规定。现根据《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谈谈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的具体核算。   一、事业单位结余和结转内容   根据相关规定,结余和结转是指是事业单位年度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差额。结转资金是指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内,按照财政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尚未支用的财政拨款资金,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结余资金是指同各级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在预算年度结束时,尚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后,当年剩余的资金。按照资金的性质不同,结转和结余分为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与非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事业单位在进行结余核算以前,必需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对年度预算收支和各项缴拨款项进行清理、核对。二是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三是对各项结余分别计算,不能混淆不清。   二、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核算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分为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   (1)期末将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补助支出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2)对财政补助项目支出进行分析,把剩余转入“财政补助结余”科目   (一)基本支出结转   例题:某事业单位本年度“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为500万元,   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为400万元。   基本支出结转=500-400=100万元   把上面的收入和支出结转的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期末结转财政补助收支:   借: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500   贷: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500   借: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40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基本支出)400   年末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符合结转性质的)   借或贷:财政补助结转   贷或借:财政补助结余   (二)项目支出结转   例题:某事业单位本年度“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为200万元,   “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项目支出”为180万元。(把上面项目收入和   支出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上   项目支出结转=200-180=20万元   期末结转财政补助收支账务处理   借: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 200   贷: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200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180   贷: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180   年末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符合规定的结转)   借或贷:财政补助结转   贷或借:财政补助结余   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或注销额度的   借:财政补助结转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取得归集调入的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   (三)项目支出结余   例题:事业单位对财政补助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已经完成预算工作目标的项目当年剩余资金为5万元,因故终止的项目当年剩余资金为1万元。   借: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 6   贷:财政补助结余 6   按规定上缴财政补助结转或注销额度的   例题:按财政部门的规定,因故终止的项目当年剩余资金1万元需要上缴财政部门,事业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予以上缴   借: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项目支出结余 1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管理。结转的资金一般要求按原用途或项目继续使用;结余的资金或按规定上缴,或注销资金额度,或经批准转为其他用途。取得归集调入的财政补助结转额度的,做相反会计分录。期末余额,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数额。   三、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指的是在除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支出与各项收入相抵后的余额。具体核算办法如下:   (一)非财政补助结转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须要按规定用途使用的,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资金。   期末将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的本期发生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将事业支出,其他支出中的专项资金支出转入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借:事业收入-专项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专项   其他收入--专项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支出-专项   其他支出-专项   年末已完成项目剩余资金的处理:   A: 交回原单位: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银行存款   B:留归本单位使用: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基金   期末余额,反映事业单位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数额   (二)非财政补助结余   事业单位设置“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科目核算非财政补助结余资金的归集、分配情况。   事业结余是对事业单位进行核算的除财政补助收支之外的经营收支以外各收支与非财政专项收支和相互抵消后的余额。   期末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的有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而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的则是上缴上级单位支出的本期产生数额,事业支出,其他支出中的非专项的以及非财政的补助支出,另外还包括对附属事业单位的补助支出。   借:事业收入(非专项)   附属单位缴款(非专项)   上级补助收入(非专项)   附属单位缴款   其他支出--非专项   经营支出   每一会计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的期末余额转入分配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上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CR:应缴税费   DR: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CR:专用基金   本科目应没有余额   三、经营结余   经营结转结余是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经营类收入与支出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反映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的成果。   (1)期末将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的本期发生额结转入的科目为经营结余   DR:经营收入   CE:经营结余   DR:经营结余   CR:经营支出   (2)年末,经营结余的贷方余额(盈利)转入的科目是分配非财政补助结余,如果是借方余额(亏损)则不结转。年末结账后,在这个科目上则没有余额   四、关于分配非财政补助结余   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分配是核算本单位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情况和结果。非财政补助结余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进行结余分配,包括有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的事业单位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   例题:该单位事业结余200万元,经营结余1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为非财政拔款结余的20%,   (1)应纳所得税=100×25%=25万元   (2)该单位应提职工福利基金=(经营结余+事业结余-所得税)×提取比例=(200+100-25)×20%=55万元   (3)该单位应结转事业基金=非财政拔款结余-所得税-职工福利基金=200+100-25-55=220万元   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年末转入本年的两种结余   借:事业结余200   经营结余 100   贷: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300   2、年末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5   贷:应缴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5   3、年末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55   贷:专用基金 55   4、年末转入事业基金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220   贷:事业基金 220   年末结转后,本科目没有余额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2012   [2]龚明辉.浅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转结余科目的核算.《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年第22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