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3小米的饥饿营销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加手机3在搞饥饿营销吗?其实是一加没预料到能卖这么好 - 推酷
一加手机3在搞饥饿营销吗?其实是一加没预料到能卖这么好
一加老大刘作虎曾经在一加手机3发布的时候说过,他们不做PPT手机,一加手机3备货充足,可以满足众多加油的购买需求。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从6月16日正式发售至今已经过去3个月的时间,虽然基本上每周二都会开放购买,但一加手机3依旧是一机难求,因此几乎每天都能在论坛上看到加油对抢购一加手机3的吐槽。对此
,一加并不是在搞饥饿营销,而是他们没有意料到一加手机3能如此热销。
至今仍然一机难求的一加手机3
潘九堂在微博上表示,如今手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作为龙头老大的苹果和三星尚且不敢玩饥饿营销,在这两家面前只能算是小厂的一加断然也无这个胆量,一加手机3虽然在发售之初确实有进行备货,但是在量上其实并不多,所谓的“备货充足”是以一加手机2和一加手机X那并不算高的销量来认定的。其次目前三星AMOLED屏幕无法完全满足对外供货需求也是事实,这让一加的产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至于一加手机3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供不应求,例如欧洲地区也是在缺货近一个月之后才恢复订购。
那么要到什么时候一加手机3才能像隔壁的小米手机5那样完全开放现货购买呢?潘九堂认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恐怕要等到10月份。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希望,毕竟一加方面仍然没有明确表态,如果一加手机3在生产上的瓶颈确实未能解决,那喜欢一加手机3却一直抢购失败的加油恐怕继续要加油了。
关注微信号expkf01,第一时间获知精彩活动和原创科技资讯。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令人更想不到的是,车上居然还坐着一车“妖魔鬼怪”。
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度招考开始,考场外帅哥美女如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如何将一只大象塞进冰箱,是当今每位智能终端设计从业人员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与普通大众消费品不同,时至今日,智能手机的设计已绝非单纯的艺术意味和形式的相加,而是经由工业生产、消费领域进入到了一个牵涉数百项变量的维度:机身厚薄、天线走位、散热布局 … 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当我们看着手中一部方块大小的手机,去思考「到底为何它会被设计成这样」时,事实上,不难发现,在数百项科技、参数堆叠的手机身上,其创造逻辑已相当接近于设计本源。
  若拆解「设计」二字,不难发现,设计本质上是一种「解决方式」,是设计师和艺术家们通过智力与灵感,搭建出的一条的人类通向物质世界的朴素桥梁:在已知的变量和未知的变量中,如何通过适当的取舍、设计,寻求出一个余地、一条小径,完美地将科技与使用者贯穿在一起,如何在此方寸间,求索到那个溢满光芒的小孔――这是对每个智能手机设计者的考验。
  自 07 年苹果发布 iPhone 以来,数不清的从业者在思考这个问题。七年后的春天,刘作虎带着「不将就」的 slogan 站上五棵松的舞台,发布了初代的一加手机,给出了一加当时的答案。
  两年过去了,当这款仍旧标榜「不将就」的一加手机第三代来到我们手中,到底这个答案,完成得如何?
  设计:在商业正确下戴着镣铐的舞蹈
  (*1-1)(*1-2)
  进入到后消费时代,不同的设计取舍方向形成了两种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的路数,这便有了所谓「技术驱动」与「设计驱动」的产品和企业。
  从实用艺术角度而言,既然有审美先行的产品,相对应的必然有实用先行的产品。三星就是技术驱动的典型案例:在 Galaxy S4 身上,设计师们一股脑门试验了那些自认为绝妙的新科技,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哪怕到了工业设计上脱胎换骨的 Galaxy S6,凸起的摄像头和额头古怪的开孔仍有足够理由让人相信,这是个完全以技术作为驱动力进行设计的企业。
  这本是两种不同取舍下的结果,并无对错可言,但在消费时代的驱使下,一旦标杆品牌出现,几乎必然会衍生某种辐射广阔的「商业正确」。
  在智能机领域,这个仿佛路标般的品牌和产品是苹果和 iPhone 系列手机。2014 年 9 月份,苹果发布了当年 iPhone 的最新产品 iPhone 6。这款产品的数项特性,迅速成为「商业正确」的指标。
  正如 iPhone 5s 的指纹识别,在工业设计上,「金属机身」和 2.5D 玻璃,此前本来作为 HTC 与 NOKIA 独特设计语言的这两项特性,在 iPhone 6 身上亮相后,迅速成为大部分国内智能旗舰手机的标准配置,尔后被下放到竞争更加激烈的平价机市场。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商业正确」:iPhone 6 机身背后四根突兀的天线注定这样的布局绝不是金属机身设计的最优解――它甚至是错的,一些设计驱动的企业哪怕「呕心沥血」抹除了金属边框的断点,仍不愿触碰金属机身这趟雷池,但在「商业正确」的旗帜下,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横亘在了所有迫不得已勇闯虎山的厂商前:到底如何在金属机身这个定量已经无法更改的条件下,做出不输于苹果、甚至超越苹果的设计?
  而一加,正是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厂商之一。
  管中窥豹,如果我们从结论去倒推回产品逻辑,你会惊人地理解到一加「不将就」的定义,这个定义,将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洞察一加手机 3:这种「不将就」不是设计层面上绝对意义的不妥协(否则就不会出现凸起摄像头和天线带),本质上,一加的「不将就」,更接近于技术与商业逻辑下的不将就。而在工业设计上,如何在参数、商业正确与艺术出现分野时搭建出捷径,是每一代一加手机都在解决的设问。
  背靠 OPPO,一加 1「真他妈爽的手感」也好、「悬浮屏幕」也好,一加此前的做法是做加法。在一加 2 已结束研发阶段、一加 3 势必使用全金属机身的节骨眼,一加历经整整一年,给出的解法是――在漂亮伤疤上做加法。
  这就有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一加手机 3。
  不同于魅族绞尽脑汁钻研完美一致的注塑喷漆工艺、一刀切的天线带。一加 3 面对全金属机身天线带这个问题,完全放弃了革新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它给出的设计并没有让人拍案叫绝到哪儿去,本质上,它沿用的仍旧是 HTC M7 的解决方案(这也是那张工信部入网图片之所以流传的原因),T 字天线带,但让人吃惊的是,他将这个天线带,处理得异常精美,这甚至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优美的一个伤口(与之媲美的也许只有 PRO 6)。
  一加 3 的天线分布比例被处理在了一个相当精准的位置。
  我们不妨拿 M7 的设计与 一加 3 相比,这条天线竟然「顺眼」了许多,它依旧显眼,但其突兀程度已经大大减低,在缩减上下部分剩余空间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分挤压机身。
  如果将摄像头拍平,我们会发现,从上天线带、摄像头、闪光灯、Logo,一路延伸至下天线带,它们之间的距离、比例和谐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这正是「顺眼」的原因:一加手机 3 在错的地方,做对了所有该对的事情。当处理好这个伤疤后,对一加来说,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做正确的加法了。
  第一个加法是喷砂工艺。
  一加手机的 baby skin 材质曾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这种对工艺追求的优良传统,完美地继承到了一加 3 身上。一加手机背部的金属喷砂工艺非常细腻,这种工艺制造出的阻尼感相当微妙,当我们用指尖轻轻拂过机身,这种细腻感会体现得相当明显。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在营销上被官方称为「冰川灰」的银色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质感,与金属手感叠加,构成了机身设计上第一个值得反复品尝的甜蜜点(刘作虎曾在新浪微博上反复宣传「这可能是第一部实物比渲染图好看的手机」,对我而言,如果真要说为什么一定要摸到实物,大概便是因为这个喷砂的质感)。
  第二个加法是腰线。
  在「商业正确」的镣铐下,两年前自一加手机而始,一加便将 5.5 英寸作为自家的旗舰机型配置。如何在大屏幕的前提下平衡好操作与握持,是当年一加手机的困境。
  材质与曲线成为了一加手机当年给出的解法。继承自 OPPO,但经过的优化的手感在一加手机上表现优良。这种关于曲线的思考,持续至一加 2,最终在一加 3 金属喷砂的工艺加持下,成为了一条接近完美的腰线。
  向两端收窄的曲线设计,使一加具备了舒适的握持感:机身厚度相近的情况下,一加 3 的手感甚至比 5.2 英寸的 PRO 6 更好。关于曲线的思考则体现在,当我们握住手机的两段会发现,在两端收口处,有两道微妙的弧线。这条绝妙的腰线,在制造出舒适握持感的同时,也产生出一种愉悦的视觉审美,这种仿佛在边缘滚动着的曲线变化,让我印象深刻。
  但刨除掉设计的内容本身,更令我思考的是,当初在一加手机初代上的另一种「优美的伤疤」,在历经几代继承后,竟然结出另一种好设计,到底是偶然,还是某种契合?
  事实上,正如刚才提到,一加初代的曲线设计,正是出于解决大屏操作问题下诞生的设计,一如一加 3 的天线走位和喷砂工艺。
  无论是当初作为一加 X 额外加法出现的厚 2.5D 玻璃工艺也好,一加手机初代的背板材质也罢,当我们最终看到它们全数继承在一加3 时,会有种瓜熟蒂落般的恍然感。这种设计的继承性,使一加 3 首次具备了其品牌完整气质。
  然而,艺术的终极是追求「完美格式塔」,一味的加法并不能革新设计。从这个维度上,一加 3的审美价值,远不如解决了金属边框断点的 Smartisan T2(事实上,在 iPhone 6 后的产品中,真正具备新审美价值的只有 galaxy S6 Edge、 Smartisan T2 及 PRO 6)。当营销与消费主义降临,商业上的正确取代了艺术上的正确,成为另一种镣铐,一加 3 在设计上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当来到下一个洪流的关口,是否有必要挣脱这种枷锁。
  相对于全金属背面以及天线处理,在一加 3 身上,无论是厚 2.5D 玻璃也好、手机底部的开孔也罢,这些关于「其他的」设计,就显得过于安全,以至于有点不值一提了。这种「乖乖牌」,也与「商业正确」下的忧虑交缠在一起,成为本段最开头所说的,每一代产品,一加都必然需要再行探讨的设问。
  溯源而上,我们不难发现,不止旗舰机型,这也是贯穿一加所有产品的困境。当艺术与商业正确面临抉择,解法的好坏,几乎决定了其作品成败。成功了,便是「兼具商业与艺术的绝佳范例」,但若不幸失败,也一定不会具有某种惨烈赴死的悲壮感,而只有一个原因,死于保险。
  (*1-1.关于一加 3三段式按钮的讨论,将放在软件部分)
  (*1-2.关于一加 3 指纹识别的讨论,将放在第四部分)
  消灭木桶的短板
  在完整地理解了一加 3 这个产品的规划逻辑后,我们就能顺理成章理解一加 3 的整个硬件部分。
  同艺术与「商业正确」在手机上势必出现的交锋不一样,在当今智能手机硬件军备竞赛中,根本不存在「商业正确」会成为阻碍的现象,相反,「商业正确」,正是如今硬件军备竞赛的最大动因。
  因而,一加 3 在硬件上的规划逻辑简单粗暴得明了:在商业正确的驱使下,在硬件层面实现完美的「不将就」,他们要做的是,在制造出一个精美的木桶时,消灭掉所有有可能出现的短板。
  因而,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些配置:
  5.5 英寸 AMOLED 1080P 屏幕
  骁龙 820(2.2GHz)处理器
  6GB LPDDR4+64GB UFS 2.0 内存组合
  8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 1600 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索尼 IMAX 298)
  搭配 DASH 闪充方案的容量为 3000mAh 的电池
  若说乐视是绝对激进的硬件规划,SONY 是以设计及单品利润优先的硬件规划,那么一加 3 的配置单上,我们看得出来,不同于乐视的产品,「不将就」体现的恰恰不是在硬件层面的革新,而是硬件层面的「不犯错」。
  这种商业逻辑简单得不得了,当我们面对 PRO 6 的 Helio X25、SONY XP 的 3G RAM、Smartisan T2 的 808,一加期盼成为我们在进行消费考虑时,成为某种意义上硬件与设计兼具的第一选择。
  这才是「不将就」真正的定义,本质上,这是一个商业先行的逻辑。而事实上,在使用过程中,这种不将就会让用户体验提升不少。这也正是为何有作者发文章称赞一加 3 一切都是「适合」的。但对我来说,这部分想要谈论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处理器,另一个是续航和 dash 闪充。
  一加 3 的骁龙 820 只会给人一种感觉:快。
  以至于,当我从搭载 Helio X25 的 PRO 6 平移过去使用,竟然会有从骁龙 801 平移至 Helio X25 的感觉,虽然在数据上也许仅仅只是几毫秒――但这毫厘之间,足以让你认识到处理器的差距。
  我自身是主机玩家,并不玩手机游戏,但当这种速度上的提升仍体现在日常使用的方方面面:清理后台、返回应用、开机关机……这些所有的体验叠加起来,会让感到相当实在的愉悦。同样快得令人愉悦的是其 DASH 闪充技术,脱胎于 vooc 的 DASH 技术让其充电速度拥有让人难忘的表现。即便没有经过非常准确地计量,但单从使用效果而言,给我的观感是:这甚至比同样支持快充的 PRO 6 还快上一小截。
  但如果「快」之一字就能带过,关于 DASH 方案,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这里之所以提到了,是因为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对于电池健康的忧虑。
  此前,就常有论调提出快充技术在日积月累的使用中会对电池的寿命造成影响。我并非技术爱好者,并没有过分地关注过这一点,然而在一加的使用过程中,终于使我留意起来的原因是,官方在手机使用过程中提醒了我「不要对手机进行超过 12 小时充电」。
  出于一种杞人忧天的考虑,我实验般地决定放弃此前的使用习惯(睡前插上手机充电,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更改为「睡眠时不进行充电。起床后利用收拾、洗漱的时间为手机充电」。
  由于睡前仍然有余量,经过几天的试验,我惊讶地发现,这几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仅仅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充电,完全足够让我的一加手机应付起码大半天的工作。这当然不能算是坏事,甚至引发了我关于使用习惯的思考(事实上,我已经准备更改充电的使用习惯),然而追根溯源,本质上这是由于对快充技术对电池产生的损耗而产生的思考。如何让用户更信任快充技术,这是一个问题。
  对比起前两项,相机则是不得不谈的一项。由于我对摄影并不十分擅长,也无法提供合格的点评。因此这边就藏拙了,放出样张供大家参考(*2)。
  微距。
  日光充足的室内。
  日光充足的室内。
  食物。
  弱光环境。
  日光充足的室外。
  日光充足的室外。
  最后,提一下其他几个方面。
  AM-OLED 屏调教优良,颗粒感几乎没有(除非你愿意贴得非常非常近去观察可能会发现吧,但我没这种习惯)。对比起同样是 A 屏的 PRO 6,在图库应用观感超越了一截(也不晓得是否 flyme 的优化问题)。
  音质初定很有架势(使用一加金耳),多听后会发现只是调大了推力。
  续航不错,能够提供一个白天的正常使用。关于硬件方面,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中提出。由于实在不是很擅长写关于硬件的文字,就不继续献丑了。
  (*2. 所有相片均为原图上传)
  精美的实用艺术
  非常有趣的是,在一加 2 推出前,我对一加的品牌调性也好,产品气质也好,只有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乏味」。
  这种乏味的感觉是来源于其在设计上体现的一种精美的妥协。正如一加初代,它在硬件和设计层面不会令你「惊讶」到哪里去(这种「惊讶」,指的是诸如 820 首发,8G 内存这种噱头货),在个人十分在意的软件层面,更是令我大翻白眼(国内版搭载了 color OS),唯一让我白白眼收回来一点儿的,是与 CM 的合作(然而从设计与应用层面而言,CM 最多只是做到了不丢分而已)。
  直到搭载了氢 OS 的一加 2 出现,我对于一加「乏味」的印象,开始改变了。
  一加 3 在外形设计上遵从的「商业正确」也好,硬件层面坚持的「不将就」也好,如果将其贯穿起来进行思考,最贴近一加性格的基因之一,必然有「保险」。
  同样地,不同于仿佛「天生叛逆」的 Smartisan 系列手机(三段式实体键、绝对拟物化设计),氢 OS 上,非常「保险」地选择了完全根据 Material Design 进行界面与元素设计,紧贴 Android 最新版本的做法。
  但除此之外,对比起乏新可陈的工业设计与硬件规划,氢 OS 几乎称得上拥有着气度上跟前两者截然区隔的姿态。
  也许是与 eico 的合作使然,也许是设计师性格使然。在乖乖牌与否间来回游走的一加,在氢 OS 在设计上雷厉风行地显现出了一种对审美的压倒性倾向。这种倾向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氢视窗,也是个人在氢 OS 上最为喜爱的设计之一:设计师将「视窗」作为整个启动器的「核心」进行设计,在主屏中留出 33% 的空位给自定义的视窗图片,用户自由定义喜爱的「主色调」,余下所有空间则以「主色调」为基准,调节为有梯度的纯色变化(在氢 OS 刚发布时应该是具备「梯度变化」特性的,不晓得是否在后续版本中被取消了。在后续更新中还加入了桌面背景模糊功能)。
  紧接着,大刀阔斧地砍掉了整个 Dock 栏――这个设计为图标排版留出了非常珍贵的余地。配合起经过重新绘制的 Material Design 图标,氢 OS 紧接着 Smartisan OS,成为了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简洁、最好看的智能机桌面设计(好吧,以防被广告法,个人认为,个人认为)。
  这种对于审美的压倒性指向,让我非常兴奋。以至于让我有极其强烈的冲动购买一部一加手机 2,基于一种纯粹的、从艺术接受需求出发的冲动。
  以氢视窗为核心,整个氢 OS 仿佛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实验田,各种精美的设计层出不穷:在启动器界面,图库是根据真实变化天色的。
  打开应用时的水波扩散动画效果,极其优美。
  滚动的时钟上点睛的红点(噢,经典的红点,这种设计的继承性,真是太迷人了)。
  如我体验时发表的微博所言,在氢 OS 上,无处不在这种异常「精美」的设计。就像Smartisan OS 的放大镜和各种细腻的小动画,并不见得有多么深的「巧思」,但显现出了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水平和设计者动人的心思。当这种小彩蛋,层出不穷地出现、甚至贯穿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体验是极为美妙的。
  除此之外,氢 OS 有些别的小毛病,比方说,有些时候在解决并不存在的痛点。这种伪痛点,偶尔真的很尴尬,特别是如果还不好用,比方说三段式开关就是个失败的设计。使用的频率极低,使用的范围不对(如果能设置成在勿扰时仍可以收取收藏人的短信、微信也远没有现在鸡肋),最重要的是,那个按钮真的很难用,我在左手握持的情况下使用它,几乎一定会误触到关机按钮。
  以及最真切也是最影响到用户体验的:并未做好优化。在短短七天使用过程中,我遭遇了多次 bug。
  在联系人收藏界面出现的影分身。
  而这个影分身术有时还会出现在拖拽应用时。
  无法关闭的网易云音乐。
  无法关闭的微信视频聊天。
  还有「明明有消息却空空如也而且拉多少次都zhei样」的消息栏。
  自然,我能理解氢 OS 作为一个刚发布一年多的新作品,偶尔会行有余力,但仍希望能够赶紧解决掉 bug 问题。
  (*3. 通过刷机更改软件操作系统的做法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
  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界限,以及舒适区外的选择
  事实上,当阅读上一篇时,不难发现,行文间似乎出现了一种点到为止的疑问。这种点到为止,被我放到了结篇。
  氢 OS 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对审美性的压倒性倾向。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倾向下制造出的作品为我带来了美好的体验。
  然而,当设计师在实用艺术上压倒性地倾向于,或者说,当「审美性」被放置在第一位时,问题就出现了,这也是我在本篇中最为着重想要探讨的一个点:在氢 OS 上,到底审美与实用的界限应该如何归置?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是,在艺术范畴,是有明确的分类的,而 UI 设计,则是相当明显的实用艺术。
  与其他艺术(综合艺术、静态艺术、时间艺术)不同的是,当我们衡量实用艺术时,会有三个指标,其中排在第一个的,正是「审美性」与「实用性」。
  这二者,时而并存,时而矛盾,而找到正确定义这对元素的方,正是设计的迷人之处。
  氢 OS 的一个设计曾经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嘲笑和讽刺,这个设计上是这样的:在启动器的短信图标,关于未读短信的标识是两个相叠的气泡,如果绿色气泡在上是无未读消息,在下则相反,当你清理完短信回到启动器,甚至会有一个好看得让人心肝儿颤的过度动画。
  事实上,如果从审美角度去考虑,这个设计我认为是很精妙的(是的,不止是精美):在当代 SNS 社交应用中,绿色配色被广泛应用在「自己发送的消息」上,白色配色被广泛应用在「他人发送的消息」上,因而绿色再上说明「所有他人发送的消息都被我看完了」,而白色再上则表示「呀,还有我没有看的消息」。
  一旦从这个角度理解,你就会明白设计师的用意。这个想法本身是非常厉害的(我猜测,是从WP 的笑脸提示上衍生而来的想法),然而当仔细一代入,回落到真实使用场景,就不难发现它为何会遭到大规模的嘲笑以至于变得「臭名昭著」:因为这个细节太细节,以至于在使用过程中甚至难以察觉到,而消息提示本身,又是非常需要存在感的。
  这便是所谓的,当「审美性」与「实用性」发生争执时,巨大的取舍问题。
  好在,事实在氢 OS 身上,目前这个问题并没有严重到所有人都会察觉。但相比起同样审美绝对先行的 Smartisan OS,氢 OS 在这方面,需要进行的努力依然存在。
  我不但认可,而且非常支持氢 OS 对于审美性的关注和尝试,但一加必须要思考好在实用艺术领域,如何衡量好「审美性」与「实用性」,如何在保持着较高审美水平的同时,兼顾实用性,将是未来一加的设计师需要思考的课题――包括在硬件上。
  带着这个逻辑回到一加 3 的硬件上,你就会了解到,为何它那颗无法按下的指纹识别带来如此大争议:因为当完美延伸 Android 三键的前提下,如果制造出了一颗可以按下的正面机械式按键,这种割裂的设计不止是有问题,甚至可以直言,这个设计就是错的。
  然而,当技术遇到瓶颈,难以突破时,这个对错问题,就变成了一种取舍问题,一如在商业正确下对于天线带的取舍:神经大条的厂商,会懒理对错,照做不误,而不愿意看到这只「房中大象」的厂商,会开始硬着头皮解决这问题。
  出于在应用层面对于「设计性」的兼顾,挣扎期间的一加也作出了它的选择,它制造了一颗看上去可以按下去的触摸式指纹识别按钮。在使用上,是对了,可是在审美上,它又错了。因为这相当于无形中又制造了一颗假的机械按钮。
  一如放弃革新方案的天线带,自然,无论在营销上,或是在发布时,一加都可以将这个设计「照顾用户体验」的一面传达到另一端,然而,无可辩驳的一点是,以结果论断,一加本质上,是放弃了使用设计力去解决问题这个选项。
  以上,就是关于一加 3 产品本身的全部内容。
  当我们去体验,或者说使用一部智能产品时,时常让我思考的是:到底如何评价一部作品,才是正确的方式。产品并非简单的加减法,当我们肢解掉其部位进行分析,就减低了洞察其整体设计根源的可能性。
  如果并非一个技术性的测评或消费指南,面对一个个无法解决的设问,在当着手去评价时,与其干巴巴地肢解,也许,去找到艺术家们如何求得他们的解法的过程,更有意义。这也是我在整个大航海过程中试图做的:从这个盒子,看见盒子背后的人――看见一加。
  人们往往喜欢看的故事是关于挣扎的故事,欲望的挣扎也好,人性的坚守也罢,本质上,活在故事中的人物,遭到观众喜爱的主人公,都是怀着恐惧,边站立在钢索,边继续前行的。
  在这个制造木桶的故事中,无论是锤子也好,魅族也好,他们都有各自的困境,各自的坚持。这种往前行走的力量,让支持者们继续为其摇旗。
  在一加身上,这种坚持下的悬崖,是对革新的拷问。诚然,一加 3 是个非常不错的手机:硬件上的不将就让其消灭了短板,而设计上的匠心独运让其在缺陷间找到了回转的余地,包裹在盒子中的软件更是偶尔让人拍案。然而,一款产品成功地绕过了问题,并不代表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苹果和三星,同样需要一加。就如同我们需要斯皮尔伯格和王家卫,同样需要诺兰。
  对于一加,商业上的成功自然值得等待,然而更遥远的地方,关于愿不愿意朝着舒适区和审美疆域外再踏一步,则是另一个选择了。
  让我们看到他和他们仍然站在十字路口,就是一加 3 的意义。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mate9pro饥饿营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