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水世界鱼雷伤害害是怎么计算的

碧蓝航线吸血鬼技能伤害分析 鱼雷伤害测试_安游在线
在碧蓝航线中吸血鬼是最新加入的战舰,很多玩家对这艘战舰的技能感到好奇,本文为大家详解吸血鬼技能伤害分析,鱼雷伤害测试。……
编辑:胖子发布时间: 17:25
  在碧蓝航线中吸血鬼是最新加入的战舰,很多玩家对这艘战舰的技能感到好奇,本文为大家详解吸血鬼技能伤害分析,鱼雷伤害测试。
  吸血鬼技能伤害数据测算
  先来看一下吸血鬼的技能。由于目前还没有练度等原因,所以只能大约估计一下数据。这几天稍微练一下如果有误到时候来改下。
  一个是基本上所有常规船都有的弹幕,吸血鬼是一级15发触发。
  弹道讲道理&&很鬼畜。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可能会空的弹幕,但是也基本很难打出全额伤害的样子。但是操作好的话似乎可以完成直接越过前排攻击后排的样子?
  虽然目前来说没什么卵用,但是难保之后会出现敌方前排肉盾挡住后排输出点的情况,所以暂时保留评价
  主要的话题在1技能上
  每35秒(每升1级-1s)触发,稍微延时零点几秒后陆续释放3颗笔直向前的鱼雷,造成伤害后按照伤害的20%回复生命值
  乍一看似乎挺不错的生存并且能提供伤害的技能,并且触发后会有反应时间留给你走位来增加鱼雷命中
  推测这个鱼雷是只受到雷击数据加成,鱼雷伤害值不影响,于是我换了3连以及5连鱼雷试了下
  伤害跳的有点快,老年手速截了几次没截下来。这边就口头说下。
  两种鱼雷结果都是造成了100左右伤害并且回血20,也就是雷击数值应该是影响这个伤害的唯一条件了。
  然后如最开始说的,我这边还没练度目前也不好计算雷击数值对这个鱼雷伤害的算法,所以只能预估下。
  我90级的拉菲雷击250,那么就先猜测吸血鬼也有这个左右的数据,并且能造成单发300的伤害吧(估算一下,后面有大概技能算法的时候回来改)
  这样按照3发鱼雷都能中来算,也就是900&0.2差不多能回200不到的血量
  按照 90级拉菲1400血来看,也就是差不多一次性回1/7的血量,这样的话对于高机动性高闪避的驱逐来说是挺可观的
  用女灶神的紫维修设备来看,25秒她能修50血。也就是对比女灶神的一点点回血来说,吸血鬼这应该是一个肉眼可见的还不错的回血能力
  这时候我就产生了一个光辉独角兽女灶神吸血鬼为主体的苟活流打法的想法,似乎二队也可以尝试再带上时雨标枪两个高闪避驱逐,让吸血鬼挂一号位。高机动防空也不错,自爆有点麻烦可能是缺点(但是你跑得快能撞嘛,撞自爆还能miss呢)
6碧蓝航线演戏积分说明 演习上分来自EVEWiki
在游戏中被归类为导弹类的武器包括:火箭、轻型导弹、重型导弹、重型攻击导弹、巡航导弹、鱼雷、堡垒级鱼雷。
每种导弹都有不同的伤害基准值,下面列出典型的T1导弹伤害基准值:
重型攻击导弹
堡垒级鱼雷
此外,每种导弹类别中都拥有四种不同的导弹对应于四种不同的。
T2火箭:25(长程) 37。5(反飞船)[以后的不标注的均为前者为长程或高精度T2导弹,后者为反飞船导弹) ;轻型导弹:80 90 ;重型导弹:150 180 ;巡航导弹:300 360 ;鱼雷:450 675
PS:堡垒级鱼雷没有T2科技
相对于T1的导弹 二级科技的导弹在精度和伤害上有了进步,但是对技能和飞船的要求也更高,一级科技的导弹发射时无需耗费电能,而二级科技的则需要像炮舰一样消耗电能。
1、爆炸半径:
这个概念是相对于飞船的信号半径而言的,具体的就是:导弹并不是于飞船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的,而是在飞船附近爆炸,倘若目标飞船的信号半径小于导弹(鱼雷)的信号半径,则导弹不能造成完全伤害;当然,在这里先是在不考虑目标飞船的抗性前提下。反过来,若飞船的信号半径大于或者等于导弹的爆炸半径,则造成完全伤害。
增加攻击的策略:目标标记装置 它可以扩大目标飞船的信号半径,进而使导弹(鱼雷)造成更多的伤害。
应对策略:尽量使用小型舰船,使用插件(需要势力的),舰船改装件等
2、爆炸速度:
这个概念指的是导弹在靠近目标时是利用爆炸波作用到目标飞船的信号半径上而造成伤害的,倘若目标飞船的速度大于导弹的爆炸波速度,则导弹对其就不能造成完全伤害;反之,若小于或者等于导弹的爆炸波速度,则能造成完全伤害。 查找导弹的爆炸波速度可以在导弹的详细信息中找到。这里列出各种导弹(鱼雷和火箭)的爆炸速度:
火箭:2000M/S 轻型导弹:1750M/S 重型导弹:750M/S 巡航导弹:500M/S 鱼雷:400M/S 堡垒级鱼雷:125M/S
T2: (注:前者为长程精密型,后者为高爆或反舰型) 火箭:500M/S 1000M/S 轻型导弹:3000M/S1000M/S
重型导弹:1000M/S 750M/S 巡航导弹:1000M/S 500M/S 鱼雷:500M/S 100M/S
应对策略:尽量提高飞船的速度,可以使用加力燃烧器或者微型曲跃推进装置(但这个有信号半径的惩罚)
增加攻击的策略:为了使大型导弹对小型高速目标造成更大的伤害,基于以上的机理,我们可以对目标飞船使用停滞缠绕光束,减低目标飞船的速度。
这还是一个。如果你感到需要将之完善,!
本页面最后修改于日 (星期一) 10:28。猎杀潜航——关于鱼雷攻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鱼雷,对于鱼雷,大家都有个直观的印象,知道这是个雪茄型的物体,能在水中运动,碰到物体会爆炸。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的了解也就够了,但是对于一个潜艇艇长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头说起。
鱼雷体积的大部分接近圆柱状,头部为半球型或略呈流线型(为了多装药),后部较尖。从头到尾部,二战时鱼雷构造依次大致是引信、(制导系统)、战斗部、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螺旋桨和舵。每个部分对于完成鱼雷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依次讲解:
引信(Pistol)是用来引发炸药爆炸的,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在引信前面有个螺旋桨状叶片,那个是用来解除保险的,当鱼雷运动叶片被水流带动旋转足够圈数后,引信解除保险,进入允许引爆状态。由于旋转圈数等于前进距离除以螺旋桨的动力浆距,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鱼雷速度下得到基本相同的保险解除距离,在SH3中,我测试的解除保险所需的鱼雷航行距离为300米(不是发射时离目标的距离)。理论上鱼雷速度不同解除保险距离应该会略有差异的,速度快的可能略长点,不过我怀疑SH3物理模型中是否会做进去,即使做进去估计也感觉不出来。
二战鱼雷引信有撞击触发和磁感应两种方式,你可选择两种并用或只用撞击方式,真实鱼雷引信工作模式必须在装填前就设定,当然SH3中你可以随时修改。早期的鱼雷只要撞击的角度不好就很容易失效,这在SH3中已经体现出来了,一般撞击角度大概低于40度就容易失效,低于30度失效概率就很高了,鱼雷速度高时撞击失效概率会低些,这也符合物理原理。磁感应引信利用舰船磁场工作,早期磁感应引信有很高的失效比例,磁引信可能会早爆和在地球某些区域失常。使用磁引信的时候要把鱼雷定深设置为超过目标龙骨深度的1~2米,这样才能有效工作。一旦鱼雷和船体撞击时没有引爆,磁引信也同时失效,所以对特定目标鱼雷只能按一种期望引爆方式发射。
二战使用的绝大部分鱼雷为直航鱼雷,没有制导装置,只有极少数有音响制导,所以这里不详细讨论。我们知道的是这种鱼雷需要目标发出很大声响,而且潜艇发射后要尽快下潜或离开作战区域。
战斗部装有数百公斤的炸药,这没有什么特别的,那时候应该还没用定向空心装药之类的设计。作为一般军事常识,军用炸药为安全起见都是相对惰性的,所以必须要靠引信中的雷管引爆,一般撞击是不可能爆炸的。
鱼雷的动力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热动力鱼雷,一种是电动鱼雷。蒸汽瓦斯鱼雷就是一种热动力鱼雷,燃料和水同时进入燃烧室,燃烧后产生蒸汽,推动发送机,带动螺旋桨旋转推进,做功后的蒸汽直接排放到海水中,产生尾迹。蒸汽鱼雷总能量高,可选择不同的速度,缺点是有尾迹,还有就是不能用于很大的深度(当然这和二战的用法无关)。电动鱼雷是用电池接电动机带动螺旋桨,电动的优点就是无尾迹、造价低,缺点是速度慢,航程短。
鱼雷的控制系统是鱼雷真正的核心,控制包括定深控制和航向控制,定深控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根据水压反馈控制水平舵保持深度,当定深浅、海浪较大时,定深准确性就会下降,如果鱼雷速度快,结果就更差,甚至鱼雷出水,有可能导致鱼雷失效,根据游戏手册的介绍,二战中实际鱼雷定深一般不低于3米。
无制导鱼雷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依靠惯性直航,因为波浪等各种因素都会使鱼雷航向越偏越大,从最早19世纪末鱼雷投入实用的白头鱼雷时代,就发明了用陀螺仪稳定鱼雷航向,而潜艇由于不能使用旋转发射管,更依靠陀螺仪控制在鱼雷入水后改变到设定的航向,这也就是回转仪的用途。陀螺仪航向稳定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将陀螺仪检测到的航向误差放大去控制舵面来修正航向。鱼雷回转仪在发射前会将鱼雷陀螺仪的定向设定到和直射方向不同的角度,鱼雷入水后靠航向控制机制使鱼雷转弯到预定方向。
为了克服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的巨大反转力矩,鱼雷螺旋桨几乎全部采用串连两个螺旋桨反方向对转形式工作,即所谓的共轴对转双螺旋桨。鱼雷螺旋桨的转速远高于所有船只,所以在声纳中表现为高频蜂音。
鱼雷一般采用十字型舵,由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水平和俯仰运动。
2. 鱼雷数据计算机工作原理
鱼雷数据计算机(Torpedo Data Computer以下简称TDC)是本专题要讲解的核心。
TDC出现在数字计算机之前的年代,是一种模拟计算机。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看,鱼雷数据计算机是一种机电式模拟计算机,就是电力驱动以机械方式完成计算的计算机,具体来说工作原理类似计算尺,通过杠杆、齿轮等组件的运动完成计算。模拟式计算机必定会引入远较数字计算机大的计算误差,好在对我们讨论的情形估计是可以忽略的。
在一战的时候潜艇还没有鱼雷数据计算机,艇长是靠速算尺(表)一类的方式计算发射参数的,二战前才发展出TDC。从网上了解到的情况看,美军潜艇的TDC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用于跟踪目标位置,具备TMA功能,能通过对目标位置多次测量更精确的求解目标参数,并能实时跟踪目标运动,第二部分用于计算鱼雷射击角度,而德国和日本的TDC只有这后一部分的角度求解功能。这里我们只讨论计算射击角度的原理。在讨论鱼雷数据计算机的具体算法之前,先让我们了解基本的鱼雷射击单元计算原理,先请大家看下SH手册中的《射控问题的解决》,这个是从游侠论坛某帖子里下载的,对于理解TDC计算原理非常有用,可能要多看几遍才能看明白。
这篇文章把直航鱼雷参数计算分成三个层次,这样比较容易理解。第一个层次先假定观察镜和发射管在同一个位置,得到一个计算角度的公式,仔细看这个公式:sin
b*Vt/Vs,我们可以发现距离参数并不出现在公式中,实际上基本的鱼雷射击原理只要考虑目标速度和鱼雷速度的比值还有AOB角度就足够了。这个公式非常重要,是理解鱼雷射击计算的基础,TDC计算什么?实际上就计算一个发射角度和目标方位的偏差角,目标航速越大,目标航向越接近于和观察线垂直,则这个角度就越大,反之如果目标航速为零,或目标正好朝自己或背离自己方向航行,则这个角度也总是为零,也就是看那里就朝哪里发射。不过TDC的输出结果并不是偏差角,而是回转仪控制的鱼雷偏转角度,这个等于目标相对于已艇的方位角与计算提前量用的偏差角之和,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说法。
第二个层次的计算要考虑因为发射管和潜望镜不在同一个位置,这样导致观察到的目标方位和从发射管位置看不一致,所以需要补偿视差(AOB也同时补偿),这样距离就被引入了计算公式了。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到距离误差产生的影响不是和测量误差绝对值成正比的,而是和距离的倒数成正比,这点正好和光学测距的误差性质一致,因为根据观察镜上刻度测距误差也是跟距离的倒数成正比,所以我们无需担心因为测距时远距离的绝对误差大而导致瞄准误差过大;当然补偿角计算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和观察角度有关,如果目标正好在潜艇的航向上,也就是相对方位角为零,那就无论距离远近也无视差也就无需补偿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发射鱼雷前总希望把潜艇基本对准目标。当然这样计算仍然是不够精确的,这就要引入鱼雷计算的第三个层次考虑:鱼雷的转弯弧线。
考虑到鱼雷是可以转弯的,这样鱼雷射击后会画出一个弧度,这样如果按上面以发射管位置计算发射的等效观察方位角就不合适了,所以我们要考虑回转仪输出的角度会使等效的观察点改变位置。假如我来设计TDC,我会从鱼雷发射转弯后的直线航向沿反方向把航线展开成直线后在上面找到一点当作等效的发射点,就象鱼雷是从这里直线发射出去的一样,以此等效发射点求出视差补偿后的目标方位角,这样就可以套用第一层次的公式计算了。鱼雷入水后轨迹的弧线和目标距离等其它因素无关,只和鱼雷回转仪输出的偏转角有关,对于每个特定的偏转角,鱼雷入水后开始航程的弧线形状都是固定一致的,因此等效发射点的位置(x,y)是回转仪角度决定的函数,对于一个特定的偏转角,必有一固定的等效发射点位置。
当然更精细一点计算,不仅要考虑鱼雷转弯路径的长度,还要考虑鱼雷入水的速度和鱼雷航速的差异,还有转弯对鱼雷带来的减速,速度对转弯半径的影响等等,求出一个从时间上看和匀速直线运动完全等效的点,这个点的位置严格的说是完全由回转仪偏转角和鱼雷航速两种参数决定的函数。但从游戏测试的结果看,等效点计算完全不受鱼雷航速设定的影响,目前的了解看,鱼雷通过压缩空气发射,初速应该是基本不变的,只能认为TDC毕竟是机械部件构成的,为了避免实现难度过大忽略很小的误差也是正常的,我估计不同航速带来的等效发射时间差异可能在0.1到0.3秒之间。除此之外,测试发现改变发射管也不改变计算曲线,这个发射点应该是按潜艇中线计算,不同发射管航线可能有左右正负约1米的偏差。
设想简单的TDC计算过程:先按输入的目标参数,以发射等效位置中点为参数求出回转仪角度,再以第一次算出的回转仪角度根据预先画好的曲线得到等效发射点的精确位置,再次计算回转仪角度得到最终输出结果。当然理论上应该以此方法多迭代直到误差足够小,但我觉得迭代一次就应该够了。当然TDC也可以设计成用回转仪角度反馈计算的方法,计算会更精确些,装置也可能简化些,但这些对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关于第三层次的算法,我的看法和《射控》中的看法似乎有些差异的,《射控》中似乎认为TDC对鱼雷转弯弧线因素计算时没有考虑进去,因此带来附加误差。我认为,兵者生死之道,鱼雷数据计算机的设计者(肯定有数学家)绝不会把影响大又容易计算的误差不计入其中的,按照上面的算法大家可以看出考虑这个因素也并没有太多增加TDC设计难度,而转弯弧线带来的等效发射点位置变动可能会有10米之差,近距离影响不小,所以虽然还找不到参考资料佐证,但根据SH3中的测试我们也可以相信这部分因素也纳入TDC计算中了,这也就是说假如输入参数准确,TDC的计算结果是完全可信的精确的(除了鱼雷航速、发射管不同带来的小误差没考虑),艇长不需要担心TDC设计中未考虑因素带来的误差导致失的,关键要考虑的是测定参数的准确程度,至于鱼雷转弯后航向和设定航向之间的偏差,我相信航向控制准确性优于0.25度,达到0.1度也是完全可能的。
从游戏中看,鱼雷在入水后一段距离才转弯,并且转弯曲线并不是标准的圆弧,而是最后转弯半径逐渐增大的过渡弧线,这个弧线也吻合陀螺仪定向的反馈控制原理。鱼雷之所以在入水后要运行一断距离才开始转弯,是控制系统延时启动所致,这个受雷头的解除保险浆叶旋转圈数控制。我不清楚发射管内如果舵角已经偏转,吹入压缩空气会不会增加鱼雷和管壁的摩擦,但有个明显的理由说明垂直方向的深度控制必须延迟启动,因为发射管内的压力和外部很不一致,假如发射出去前定深控制已启动,入水前舵角就会大幅度向上或下偏转,导致鱼雷一出管立即大角度上仰或下俯,所以控制系统必须延时启动。我认为这个延时装置不会有多少距离误差导致鱼雷轨迹有大的偏差(这点看法和《射控》不同),游戏中跟踪也是如此。
了解了计算原理后我们就来看具体的计算过程,至于公式倒是没必要罗列了,有解析几何在那里。等效发射点位置和回转仪偏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估计在TDC中用经验曲线方式表示,而不是简单函数,反正这些最后都要通过机械装置体现出来的,实现难度并无多少差异。总结下TDC计算原理,可以分两步,先根据等效发射点的位置,目标的方位角,目标的距离求出补偿视差后从等效发射点位置看的目标方位角(和AOB);再根据目标相对航向(AOB),目标航速,鱼雷航速三个参数计算出发射的提前量偏移角,加补偿视差后的目标方位角就得到回转仪输出的鱼雷偏转角了。第一步计算补偿视差,测量距离是主要的误差来源,大致方位角越小就受距离因素影响越小;第二步计算提前量发射角,目标航速和AOB是主要的测量误差来源。
综合考虑鱼雷发射计算,我们可以认为假如输入参数精确,TDC的计算是足够准确的,鱼雷的方向由陀螺仪控制,航行误差也是足够小的,所以关键的因素是测量参数的误差,也就是目标的距离、航速、相对航向AOB,当然还有目标机动的因素,但后者过于复杂,我们这里不多加讨论。
3. TDC参数误差分析
鱼雷数据计算机根据以下五个输入参数计算出一个输出结果:鱼雷回转仪角度(Gyro Angle):
目标航速 Speed
目标航向 Angle on Bow(AOB,从目标看潜艇的Bearing)
目标距离 Range
目标方位 Bearing(相对于本艇航向)
鱼雷航速 Torpedo Speed
最后两项是可精确测量或设定的,我们这里就不考虑误差了,所以关键是前三项。在手动模式你让武器官对目标求解一次,就对前四项参数测定一次,随后当目标运动时,由于TDC是可潜望镜联动的,也就是你十字线对准哪里,射击诸元就按目标方位在那个方向计算,所以目标方位是实时更新的,而AOB也会随目标方位改变做同样角度改变来补偿,这样只要目标不改变航向,即使测定后潜艇和目标都运动,AOB还是保持和测定时一样的精度。不过参数测定后潜艇不能转向,否则AOB会不对要重测,因为潜艇航向改变导致的相对方位角改变不会被补偿,看来TDC内并没有装备陀螺仪作为惯性基准,也不和磁罗经交联。同样的原因,用计时测角度测量航速时也不能转向,否则结果会完全失去参考价值,这点需要注意。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一次参数测定后假定目标未改变航向和航速,潜艇没改航向,其它参数都会保持测定时的精确度,但目标距离不会自动更新,所以这会产生一个测量误差外的附加误差,这个误差因素我们可以这样直观理解,就是发射时TDC实际瞄准的是目标方位上测量距离的点,而发射时目标已经运动到一个不同的距离,这就产生一个径向距离上的瞄准误差,径向距离差等于测定时的目标距潜望镜距离和发射时目标距潜望镜距离的差。这个距离差值带来的影响由于和视差补偿有关我们放后面一并讨论。
目标距离一般靠船型识别后根据瞄准镜上分划刻度来测定,虽然是三角函数关系但由于一般角度很小,基本上可以认为测定结果和船桅杆高除以刻度读数成正比,假定读取误差用相对固定的一个刻度值来表示,则对于同一个船,距离越远因为读数变小相对误差越大,同样距离不同的船,船越高误差越小。根据这个结果,再通过公式推导,我们得知由于距离测量不准带来的视差补偿误差(角度表示)和读出的刻度误差成正比,和船高成反比,和距离基本无关。另一点需注意的就是实际测量中浪较大时读数准确性会明显下降。
视差补偿误差的近似公式是:
视差角度误差 =(发射管距离/船高)&Sin(目标方位)&刻度值误差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最坏情况下(目标在正侧面),视差补偿的误差约等于刻度读数误差的(发射管距离/船高)倍数,假定发射管距离潜望镜40米,则24米的船桅杆高情况下刻度读取误差会放大1.67倍,如果读取误差是正负0.1度,则这个误差就是正负0.167度了。和我们一般正负0.5度的发射准备预期误差相比较,还是不能忽略,特别假如浪大的情况下读数误差会明显的变大。所以目标视角大小较小时为保证命中概率理应使船尽量朝向目标方向。例如目标方位角小于20度,上述情况视差误差就小于读数误差的0.6倍了。
更进一步的精确分析,我们可以想象假如目标正好在从潜望镜到等效发射点的连线上,就完全没有视差了,这时候距离测定的准确与否对视差这个层次就完全没有影响了。由于等效发射点的位置随回转仪的偏转角不同而不同,从潜望镜看是在偏转角反方向角度的位置,角度估计低于偏转角的1/6,所以完全没有视差的方向并不是目标方位角为零的方位,而是方位角和回转仪偏转角相反,值估计在偏转角的1/6到1/10之间的位置。当然实际操作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这点,只要把航向大致对准目标就行了。
然后我们来看测量到发射时间延迟带来的径向距离误差会带来的影响。先看一种极端情形,假定驱逐舰高速向你扑来,航速20节,方位不明
我们前面说过,TDC计算什么?就是计算鱼雷发射提前量的偏移角,而目标航速的值直接和偏移角成正比的关系(大致),也就是航速测定误差10%偏移角就误差10%,所以航速测定准确与否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先计算几个直观的例子,看鱼雷提前量偏移角到底有多大,就可以感觉出测量不准带来的误差了。假定鱼雷航速40节,目标航速4、7、9节时最大偏移角分别是5.8、10.1、13度,如果目标是战舰典型航速如12、20、36节,最大偏移角则分别是17.4、30、64度,大家可以想象下如果误差是10%分别会有多大?手工测量要命中1千米外36节的驱逐舰机会有多少?当然如果AOB是45度,偏移角要乘以0.707,如果是30度,要乘以0.5等等,但考虑到船一般长宽比都比较大(一般大于5),虽然AOB变大减少了提前量偏移角同时也减少了偏移误差的值,但目标的视角大小也几乎同样程度变化,所以命中概率其实还是没多少变化。TDC不直接显示提前量偏移角,你可以把鱼雷发射角减去目标方位角当成近似值,或者用目标航速(节)乘以1.5作为度数来估算最大值(鱼雷30节则乘以2)。
游戏中的标准测算程序是先识别船型,然后根据手册的桅杆高度测定距离,然后目视估测AOB,再计时看方位角改变估测航速。按照此程序测算,距离估算的准确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算出来的航速误差百分比和距离误差百分比成正比,而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距离越远,距离误差的百分比就越大。和船的吨位级别不同,船的桅杆高度一般相差不多,大部分有价值的目标我们可以认为在24米的正50%负33%范围之内,以24米估算,如果刻度读数误差是0.1度,则1400米误差就能有10%。而以上面的货船4、7、9节最大偏移角看,发射误差能有0.6到1.3度,由于1400米1度约等于24米大小,这个偏差是14到31米,和船的半长比勉强可以接受,如果距离是2800米,误差20%,位置偏差按距离平方增加则成了56到124米,这对于中等大小的货船命中概率一半都不到了。所以3000米这个距离,我们需要更高的测距或测速准确性。在具体操作时,不看距离和船的大小,我们只要看船桅杆高的刻度值,也可以大概估计测距的误差百分比。如果小于1度浪又大,准确性是不会好的。
综合看距离误差的三种结果:测量到发射时间间隔距离差带来的位置偏差随距离增加而成反比减小;读潜望镜刻度误差带来的视差补偿误差,位置偏差是随距离增加而成正比增加;读潜望镜刻度误差测速带来的位置偏差是随距离增加而成平方增加。从具体影响的值来看,除目标AOB较小、速度快、距离近、方位在侧面这几种因素同时出现时测量到发射时间差是主要的,其它情况读刻度误差是主要的。读刻度误差带来的视差补偿误差和测速误差可能同方向,也可能相反,当目标远离潜艇航向运动时,这两种误差方向相反,有可能略微抵消一部分,反之则相加。在较近距离如500米,视差补偿误差可能有和测速误差带来的影响差不多,但这时候因为目标大对命中率已经无多少影响,一般航速范围,测距不准对测速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视差补偿的误差,故除特殊情况下我们主要考虑发射时间差带来的影响外,其它情况测距带来的测速误差是重点。
游戏中测算AOB完全是靠凭感觉估算,这对于我们缺乏这方面经验的人实在很容易偏差很多,不过对于目标AOB较大(指航向接近垂直于视线),目标航速不大,计时测角度法AOB的测定误差和距离的测量误差能一定程度互相抵消。AOB估计低了,测速值会偏高,估计高了测速值会偏低,这个能互相抵消一部分,到底能抵消多少呢?我们来看公式:
鱼雷发射角度基本计算公式:
Sin(鱼雷提前量偏移角)=目标航速&Sin(AOB)/鱼雷航速
根据三角形正弦定理,测速算法:
目标航速=(目标距离/测速时间)&Sin(测速角度)/Sin(测速角度+AOB)
两者合并演算后:
Sin(鱼雷提前量偏移角)=(目标距离/测速时间)&tg(测速角度)/(1+ctg(AOB)/ctg(测速角度))
如果 测速角度 远小于 AOB,则 ctg(测速角度)远大于
ctg(AOB),公式的分母会很接近于1,AOB的变化不会产生多少影响,如果测速等待时间短,测出的角度小,AOB的误差影响就很小,理论上如果测出的是瞬时角速度,则AOB的估计精确度完全无影响,但是实际由于测量有读出误差,必须保证一定的测量时间,所以AOB的估计误差仍然有关系。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AOB很小时,ctg(AOB)较大,AOB估计误差带来的影响就会明显加大,同时这时候读到的角度值低,读入误差也会明显加大,如果增加测速等待时间,读入误差减少了,但从公式看,AOB估计误差的影响会增大。从这个理论分析大家可以看出,小AOB时的AOB估计精度最重要,并且这时候测量精度很难保证。
由于公式较复杂,不容易得出直观印象,下面我们具体演算几个例子来看AOB估计误差的影响。假定目标航速20节,AOB为15度,距离1500米,测量时间15秒,测速结果读出角度约3度,假如AOB分别估计为10、20度,则分别会出现-8.2%、+4.5%的发射角度误差,具体是-0.63度、+0.34度,实际上在15~20度附近,没有训练的话,光凭感觉估计AOB误差达到10度也是很正常的,而游戏中测量时的读出和舍入误差更是比这个明显要大。在这个例子中,如果AOB估计误差在5度以上,要想保证命中的是很难的。从我个人的经验看,如果小AOB时测出的速度感觉和经验值差很多,有必要检查AOB的估计重新测。
除了勤练习,在游戏中多和武器官测定做比较来自我改善外,也有人提出根据根据船长和船高的刻度值来计算AOB,这个需要4个参数来运算,心算实在太难了点,除非先做个计算尺或表。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货船只有非常有限的类型,很容易识别,各项参数也很明确,而在实际的海上,货船的种类可能多得数不胜数,我相信战舰的识别应该是完全有手册可查的,但是货船恐怕大部分要靠经验了,虽然桅杆高度可以确定个大概的范围,使距离估算不会太离谱,但是要作为鱼雷射击的参数精度就不够了。
除了目测或计算外,只有根据潜艇运动时的测量才有可能提高精度,不光AOB,航速也这样,实际的艇长可以根据船头激起的浪花大小或声纳中听到的声音估计船速,游戏中这两样都没法用,如果想测航速不依赖于简单光学测距,只有潜艇自己运动后测量才有可能。在游戏手册中提出一种测量AOB和航速的方法,即让U艇和目标保持同航向同航速,使得相对位置始终不变,这种办法应该能获得较精确的值,当然一般只能用在对付低速货船上;还有人提出用3分钟时间间隔两次观察在海图上作图测量,这种方法有其准确的优点,缺点就是太花时间(还要自备秒表)。如果想模仿真实环境不想依赖识别的桅杆高,除上面那样同速同航向,只有多次TMA测量才有可能得出较准的值。
如果不用计时测方位角改变法求航速,通过其它方法得到航速,这时候对AOB的准确性要求要明显的较计时测角度法高,AOB误差产生的影响可以简单的用Sin(AOB)来表示,从Sin函数的性质我们不难了解,AOB接近90度时误差影响最小,而AOB较小时误差几乎和AOB成正比,例如Sin90比Sin70只大6.4%,而Sin25比Sin15要大63%,Sin15比Sin10要大49%,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不用计时测角度法求速度,AOB低于30度时目视估测AOB即使很准射击精度也完全无法保证。
下面我们来对鱼雷射击各种误差做个总结:首先我们要相信TDC计算是准确的,是可以信赖,TDC中没有体现出来的误差有发射管选择可能会导致鱼雷航向偏左或右1米,这个大部分情况下无影响,但极端情况如迎头发射相对于船典型的9米宽度仍然会减少点命中率;第二个误差是可能有的鱼雷初速和航速的速度差,不同鱼雷航速可能导致鱼雷等效发射时间有个正负0.1~0.2秒的误差,这个对低速目标完全没影响,对高速如20节的目标仍然可能会有命中位置1~2米的误差;第三就是鱼雷陀螺仪航向稳定精度,没看到有资料,我只能大概估计在0.1~0.25度之间,也许游戏中完全无误差也是可能的。可以看出这些误差都不大,如果不加上测量误差或目标机动是不会导致失的。
再看测量误差,距离参数不准的视差补偿误差是一块,距离不准包括测量不准和测量到发射时间差距离变化两种因素,这个发射时把船头基本对准目标就能明显改善,和一般的看法不同,要减少视差的影响,最好是发射时目标方位角接近于零(或最佳点)而不是回转仪偏转角接近于零,这对低速的货船区别不大,但是对于对准高速军舰还是不同的。视差误差的影响随距离增大而减小,测距不准带来的视差误差总体低于AOB和航速测量误差的影响,不需作为重点考虑,而特殊情况下发射延迟带来的影响则要超过所有其它误差(除了忙乱中测量不准产生的误差)。
然后就是AOB和航速的测量不准,首先要考量发射提前量角有多大,然后估计误差百分比带来的角误差,用计时测角度法的测距误差会带来跟距离平方成正比的位置偏差,所以要避免在远距离发射。而AOB估计误差在AOB较大时较能和航速测定结果互相抵消,AOB小时误差会比较大,无论哪种误差因素占上风,都应尽量避免在AOB小时发射。
鱼雷发射准备和攻击阵位
我们在这里尽可能的按真实的角度讨论鱼雷的发射准备和阵位选取,感谢SH3优良的物理模型设计,我们大部分情况可以跟现实中的U艇艇长一样角度来考虑问题,除了SH3的声音传播和声纳(水听器)界面仍然有很明显的问题,在和驱逐舰对抗时会带来麻烦,但是对于鱼雷发射部分来说,如果完全用手工测量的话,和现实中的U艇应该已经差异不大了。
当然游戏毕竟不是现实,游戏毕竟是简化了的,比如虽然已经做进游戏了,我们遇到的鱼雷失效问题还是要比现实中少,游戏中的船由于种类少能够很容易识别并且得到准确的诸如龙骨深度和桅杆高度这样的参数,在现实中我们恐怕只能指望对战舰才能保证有精确参数可用。现实中的U艇艇长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游戏中不会有的问题和低的攻击成功率有更多的心理预期,这一定程度也会影响战术选择。
对于鱼雷发射准备和攻击阵位选取我们基本上要考虑以下因素:鱼雷命中目标的可能性,鱼雷命中后引爆的可能性,鱼雷对目标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发射鱼雷暴露本艇的风险和后续行动,鱼雷再发射所需的时间。简单的说,就是打击目标的可能性和后续的风险及相关行动考虑。
在准备攻击之前,我建议你先用望远镜估计下目标的角大小,
&度数(每一格)
潜望镜1x/1.5x& &&
潜望镜4x/6x& &&
UZO(7x)& &&
&& & 0.2°
除非目标航速很高,大部分情况从观察到命中目标的角大小改变不大,由于鱼雷发射角度会有多种因素带来误差,建议目标角大小小于1度时不要考虑发射(指手工测量)。然后我们来具体考虑各种误差因素,潜艇是否朝向目标方向影响到与测距误差相关的一系列误差,建议时间足够时尽量让潜艇对向预定发射方位,如果时间不足来不及转向,也不要因此影响发射决心,更不要单纯为了转向而影响其它战术选择,当然预先转向仍然重要,因为潜艇转向慢,如果角度不好很容易失去第二次发射机会。
在测量目标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转向时测量,更不要转向时发射;二是计时测角度法最好潜艇停航计算公式才会准;三是如果测出的速度和经验比差很远,一定要重测,否则脱靶可能性很大;四是监控回转仪有效角度,切记注意不要超过范围还发射,白白浪费鱼雷;五是测距后尽快发射,允许的时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必要时最后再测一次距离;六是驱逐舰高速接近或离去,一般发射时需手工改变瞄准角度补偿,否则不容易命中,要对从测距到发射的时间差有个大概的感觉,不要过分补偿反而降低命中率。
除此之外,浪大时测距离最好用解除锁定比照刻度读出数值后再输入,测距离时一定要耐心,要想到这是误差的首要因素;参数特别是目标速度如果觉得不对又没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舰是怎么防鱼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