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导本溪水洞门票扩大50公分工本费多少钱一方

30公分高50公分宽要多少米才算一方_百度知道
30公分高50公分宽要多少米才算一方
30公分高50公分宽要多少米才算一方
我有更好的答案
解:1立方米÷(0.3x0.5)=1÷0.15≈6.667米30公分高50公分宽要6.667米才算一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请问胸径50公分的银杏树值多少钱?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个回答)
http://www.yt160.com/plus/bjlist.php?tid=79&TotalResult=945&nativeplace=0&infotype=0&keyword=%D2%F8%D0%D3&PageNo=2这个是银杏树的标价表,从这里能看到50公分的银杏树很贵了,肯能是由于银杏树生长缓慢吧,50公分银杏树要大概6万元呢。
上车价 60元6公分银杏树 上车价 70元7公分银杏树 上车价 110元8公分银杏树 上车价 160元9公分银杏树 上车价 190元10公分银杏树 上车价 24
广西南宁白玉兰苗木基地。生长比较缓慢,因此近年来价格走高。记者从市园林局绿化处了解到,蓝花楹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一带,是落叶乔木,最高可以长到20米,属于紫葳科蓝花
也称实生银杏树,是指在野外自然生长,有单独主干的银杏原生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向阳、肥沃的沙质壤土,比较耐寒和耐旱。实生银杏价格在1000元左右
12公分银杏树价格银杏实生苗22CM元银杏实生苗23CM元银杏实生苗25CM元银杏实生苗28CM7000-
我这个绝对客观,你可以看看一下银杏实生苗:15公分价格:每棵450-850元银杏实生苗:16公分价格:每棵650-900元银杏实生苗:17公分价格:每棵800-
绿化苗木广玉兰胸径8cm【湖南长沙】供应乔木满冠工程苗木240广玉兰基地南京广玉兰基地报价8公分广玉兰150
12公分银杏树价格20左右。银杏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
除了罚款和扣3分,撞了中心护栏,赔偿价格不
一:如果是迎泽大街、南内环价格肯定要非常贵,每延长米在几千元至万元以上不等。如果是胜利街、并州路,估计价格要低一些:
三年级语文:银杏树叶像深深眷恋母亲的孩子一样从空中飘落下来。银杏树叶像漩涡一样从空中飘落下来。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银杏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它
三年级语文:银杏树叶像深深眷恋母亲的孩子一样从空中飘落下来。银杏树叶像漩涡一样从空中飘落下来。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银杏树是中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它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转载]怀安“文化县”掠影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怀安人民,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怀安文化。
一、历史积淀&
怀安县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开疆建制,一千多年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唐、宋、辽、金、元、明、清,朝代更替,民族兴衰,我们的先人在挣扎和呻吟中顽强地生存、繁衍,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在对垒中聚居、融合。少数民族为了学习汉民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有计划地将本民族人民迁徙而来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甚或改姓通婚。少数民族和汉民族长期的交往和文化交流,汉族先进的农耕文化与草原畜牧文化相互影响、吸纳、交融,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靖边和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各地移民到边塞落户,开荒种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调南直隶(今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山西官民于怀安“屯田”。到了清代,流民自发地出边垦荒,朝廷开禁,招民耕种,允许八旗携带家眷及游牧者前来定居。满汉两族的文化交融,丰富着怀安文化的内涵。史实说明:进入北方汉族地区的游牧民族,最终要接受汉化,并在血缘上与汉民族相融合。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和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互相碰撞、升华。怀安,鸡鸣三省,外毗边塞,内屏幽燕,拱卫京畿,既是历代战争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北方民族互相融合的典型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怀安的传统文化具有华夏和游牧民族的双重特征。既有历时序的沉积,又有跨地域的交融,充满鲜活的生机和靓丽的色泽,在古老的中华文化中有独特的神韵,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二、办学兴教& 名冠边塞
怀安学校教育的兴建,有史记载的见于元朝。元朝元统(1333年)年间,怀安就设有儒学(庙学)。明清时期,一些大的村镇,办有县学、社学、私塾和书院。当时,私塾盛行,遍及全县。由地方人士集资或公堂出钱,请塾师在公共地方教书。读私塾的从五六岁到二十多岁的都有。主要是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至“四书”、“五经”等。书院公私兼办,是研究经史,传授学术,施行英才教育的场所,比一般私塾具有更高的层次。书院经费和房舍以地方官员及乡绅提供。书院设有藏书、讲堂、教授坊等设施,以研究儒学经典为主,间或议论时政,既是名人学士和官宦讲经之场所,也是生童读书考取功名的阵地,对县邑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敬一书院、文昌书院和养正书院,开创了一县办学的先河。“戊戌变法”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废私塾兴学堂成为潮流,亦涌现出一批名宦乡贤如杨大崑、邹振岳、王达、牛汉昭、阮维熊、李疏景等。这些有识之士率先首举兴教旗帜,选址建校,筹措资金,大办学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柴沟堡改真武庙义塾为“蒙养学堂”,怀安城文昌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柴沟堡、怀安城、左卫先后办起了“女学堂”,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牢笼禁锢下是一个大创举。县里的大镇办学堂,较大乡村都纷纷效仿,积极创办本村的学堂。按当时口北各县人口多少比较,怀安办学之多和学童之众首屈一指。怀安学风大盛,很多家境并不富裕的小学毕业生,千方百计筹措学费赴外地就读。当时,张家口、宣化师范和中学,怀安籍学生人数为各县之冠。1946年,察哈尔省宣化师范第一届毕业生中,怀安籍学生占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怀安的职业教育也捷足先登。解放以后,怀安人民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继续光大教育事业,怀安最早实现无盲县,进入全国教育先进行列。建国前,全县没有一所普通中学,经过全县各级的共同努力,逐年发展,到上世纪末,全县各类中学、中技达到14所。升学人数逐年增加,仅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怀安升入大专院校的学生达4000人,有近400人分别升入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近年来,全县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教学设备日臻完善,已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
三、人才辈出 群星璀璨
人才,是折射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怀安虽为苦寒之地,但学风淳厚,良好的教育风尚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历代人才能在较高的文化水准上成长,且促成人才的脱颖而出。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据史书记载,怀安仅明清两代文武科举考试中举者437人。其中,考中进士的55人,举人108人,各类贡生274人。另外,知县、守备以上各类职官400多人。出类拔萃者有:明代户部尚书马森,浙江布政使李纶,工部郎中岳伦,翰林院学士、“三代帝王师”张士范,大同、宣府总兵张俊,六迎总兵李迎恩,张家口来远堡参将、万历武进士张嵿,陕西米脂县知县张士第。清代一甲一名武状元黄大元,二甲一名传胪徐振纲,新疆巴里坤镇总兵安定邦,浙江宁波府参将王浮龙,山海关守备、顺治武进士郭之俊,九江同知樊德纯。清末民初改制,废科举办学堂,初、高级小学遍及全县各大村寨,群众得以上小学读书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一部分富家子弟继续升学深造,形成了一个高中级人才集聚的群体。先后赴国外留学生5名,大学本、专科学生85名,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99名,师范和中学毕业生504名。这些莘莘学子,走出怀安,分布各地,其中不乏俊杰贤达、学者名流、军政要员。
明代:张士范
张士范,字心冶,怀安卫人。氏出府学教授之家,少年颖悟,四岁即能待客对句,幼承父训,闭户东窗。年长博极经史,旁及百家,工诗词,善书画。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秋闱,应直隶省乡试取己酉举人,次年春闱,赴京会试,再行殿试,三场考毕,皇榜张挂,榜上无名。公自信经书策论无一挂漏,为何?心焦急愤,毅然写下状纸一封,长跪于殿外,候礼部主官早朝时,拦驾喊冤。主官观其举止儒雅,文笔锋利,义正辞严,恩准上奏万历帝。帝降旨传谕士子进殿,将墨卷呈上御览,并命其将所答之文章背诵一遍。士范面君,威而不惧,诵读如流。帝听之动容,连连称善,“策论卓识远见,实为吾师也!”拊案责问主考大臣,“如此佳作为何榜上无名?”主考惶恐跪奏:“老臣昏庸愚钝,不辨良莠,圣上明裁。”帝以硃笔钦点张士范“进士及第”。天启二年(1622年),入翰林院,诏充南宫御书房,授庶吉士,会观政进士,观政于诸士衙门。后转至经筵堂讲经史,翰林院日讲、侍讲学士。因经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故誉称“三代帝王师”,敕赐“太师府第”、“圣朝名士”。范积一生之博学鸿词,名闻京师。七年,公以翰林院学士资格,赴金陵科考,因同考官张星等擅自冒列公名,疏请扩大录取名额,违反考制,被天启帝召对平台诘责。帝念其是三帝之师,死罪可免,责任难逃,令谪配鄯阳(今山西朔州),不久放归故里。公一生饱学,留心方略,官至翰林日,曾上疏《筹边》计,颇切时宜,生前著作颇多,有史可查的有《舟中记》、游记、碑记、并阁试词赋等十余篇(首)。对佛、道、儒家学说也有涉猎。对县之古刹留墨颇多,虎窝寺是他出仕之前常去游览之处,晚年写下了《重修虎窝寺碑记》,确认了该寺为汉代“寿峰寺”遗址,到明成化丙申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始改今名。碑中还记载了僧人德玉与虎对话的传说。山与寺,以虎得名,从此一直流传至今。以此青峰古刹为题材的诗词留传下来的仅七律两首,一首是《游虎窝寺》首联是:“寿峰古刹汉时名,几欲登临共践盟”。第二首《再游虎窝寺》,首联是:“忆别山灵二十年,重来风景丰非前”。诗中抒发了作者为官在外怀念故土的情怀,二十年后失意回乡旧地重游,人与自然都已不是当年的心情和景致了。就连他亲手撰写的碑文似乎难以辨认。“分明计得三生约,曾是当年寺里禅。”忆过去于殿之东偏,谈禅读书,赏月听笙的美好情景,现在已是陈年忆旧,烟消云散了。后世传说虎窝寺是张翰林读书之处,并非虚构。当年他为阴阳二洞,泼墨挥毫写下了“雪窦回春”、“冰天傲霜”石额,迄今仍然斑驳可辨。
清代:黃大元
黃大元,怀安县李信屯人,字鼎三。自幼酷爱武术,为求师,赴柴沟堡拜道光年间庚子科武举贾致和为师,成为贾的门生,练武习文。后因家境不济,游学至延庆一富豪家打杂,东家视黃武艺不凡收为义子,与其子结成异性兄弟,同受教名师门下,同窗习武。黃臂力过人,弓、刀、石三项技勇,无不娴熟超群。
清咸丰三年(1853年),经府院考试取“武秀才”。咸丰八年(1858年)应直隶省乡试中式“武举”,第二名为之“亚元”。同治二年(1863年),经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再行殿试登进士第,钦点一甲一名“武状元”。因武功高强,帝诏御前头等侍卫,遂成皇宫最高侍卫官,在其里居建状元府第。
黃大元出身寒门,文武兼备,科考夺魁后,为柴沟堡文昌、魁星阁题联:“笔点青云,气韵挺拔”,似如荆轲拔剑之势。启蒙师傅辞世后,谏词吊寄,赠写匾额,上书:“观德雅化”,“策名清时”。落款:天子门生、多殿熬头。御前侍卫黃大元印。
清光绪年间,南疆不靖,黃奉调安邦抚民。初任广西副总兵,后迁任广东总兵,统兵设防,安定边防,屡建战功。镇守三江口,有海盗夜袭,遇刺身亡。阵亡传书速达京城,朝野为之震动。帝降旨,将其遗体归葬故里。
民国:武士敏
武士敏,字勉之,1892年出生于怀安县柴沟堡镇。国民革命军第98军军长,陆军中将。
武士敏自幼喜好习武,常以杀敌报国自勉,他立志读书深造,尔后投笔从戎,救国救民。1908年,考入宣化官立中学堂。在中学里,参加了反对沙俄策划外蒙独立的“征蒙先锋队”。后又考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在学校期间,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不久便放弃学业,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武士敏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讨袁斗争。1918年6月,武士敏赴陕西加入靖国军,结识了杨虎城将军。期间,受靖国军委托,到广东谒见孙中山先生,受到孙中山的嘉许。1924年,国民军组织起义,武士敏受任联络冯玉祥等人,起义成功后,谢绝出任河南省警察厅长的职务,又奔走于绥远、察哈尔省一带,组织流散各部,在保定组建国民军第3军骑兵1分队。从此,武士敏置身戎马生涯,转战直、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搏战。1926年,武士敏响应冯玉祥将军的号召,同共产党人南汉宸等人一同赴苏联学习考察。从苏联回国后,应杨虎城将军之邀,在西北军中任第1师2旅旅长,后改任为42师124旅旅长兼潼关警备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武士敏同张学良将军经常往来,同情东北军收复失地的主张,坚决拥护国共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后,正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武士敏,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之举,非常钦佩,对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深表赞同。1937后“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武士敏任第17路军169师师长,请缨抗日,率师出陕西,渡过黃河,挥师北上,开赴山西、河北抗日前线。在石家庄、娘子关前线,指挥全师浴血奋战,与八路军129师并肩战斗。先后在正太路沿线垣村、黃崖底、广阳坡等地,打了多次漂亮的伏击战,重创日军。同年11月,太原陷落,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沿同蒲路、平汉路南撤。武士敏坚决反对南逃,亲率169师与八路军、决死队坚持山西抗战,接受八路军朱德、彭德怀指挥,与日军周旋于太行太岳山区,多次与日军交战,屡挫敌锋,立下不朽战功。1938年4月,日军调集主力部队3万余人,合击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武士敏率部扼守要隘子洪口,与进犯的日军109师团激战数昼夜,摧毁敌车10辆、歼敌数百人。1939年6月,日军两次集结109师团和独立第9旅团,从平遥县凸山侧面,袭击169师,形势异常险恶。169师遭三面围攻,武士敏指挥若定,集中全师火力秘密转移到沁源的天神山上。第二天凌晨,当日军行进到天神山脚下时,武士敏一声令下,大炮、机枪一齐向日军射击,打得敌人尸横遍野,狼狈不堪。天神山大捷后,武士敏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98军军长。
1941年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纷纷溃退,逃过黃河。唯武士敏率领的98军坚守阵地,与八路军一起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9月23日,日军分两路合围驻防在沁水东西峪地区的98军,在大敌压境的情况下,武士敏指挥官兵沉着应战,反复拼杀,与敌人殊死鏖战。但寡不敌众,未能突出日军的包围圈。这时,日军送来劝降书,武士敏看后气愤填膺,发誓说:“我是一个中国军人,战死在抗日战场死而无憾”。日军恼羞成怒,纠集了沁水、阳城、高平、长子、安泽5个县的3万余人,分14路合击98军驻地。日军施展“蓖梳战术”,分进合击,98军阵地几易其手,将士们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弹尽粮绝。武士敏站在阵地前沿,号召全体将士“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说完,武士敏拣起一挺机枪,率领为数不多的警卫部队,奋勇突围。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武士敏头部,将军血洒疆场。98军全体将士与日军英勇搏斗到最后,壮烈牺牲,全军覆没。
武士敏将军为国捐躯,年仅49岁。武将军殉国后,全国抗日军民悲痛万分,中共《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缅怀武将军的爱国壮举。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武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记武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将武士敏殉难的沁水县改名为“士敏县”。1984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省政协在长治市隆重举行武将军遗骨安葬仪式,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竖碑褒扬。武士敏家乡,怀安县人民政府重修武士敏故居,缅怀烈士业绩,激励后人。
新中国:康世恩
康世恩,1915年4月出生于怀安县田家庄村。少年时期的康世恩,一心扑在念书上。他在县城怀安城读完小学,在宣化念完初中,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在北平高级中学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夏,康世恩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告别了清华园,投笔从戎,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成为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解放战争中的人民解放军将领。1949年9月,他率领部队接管了玉门油矿,任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从此,康世恩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在领导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长达45年的历程中,他带领广大石油职工,驰骋东西,转战南北,呕心沥血,艰苦创业,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大庆等十大石油会战,把我国由一个“贫油国”建设成为世界上主要产油国家之一。康世恩对新中国石油工业所做出的贡献,世人瞩目。
康世恩在清华大学地质系就读过一年,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他对中国石油地质的丰富学识,主要来自长时期的石油勘探开发实践和锲而不舍的刻苦探索。他一生唯以研究石油地质理论为最大乐趣,在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油地质专家。他的石油地质理论,充分体现了“两论”、两分法,充满着辩证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还是松辽平原上大庆油田的崛起,以及黄河、辽河三角洲上的胜利,无不闪烁着康世恩所倡导的石油地质理论的光华。对常规的石油地质理论的再认识,比如对储采比问题的再认识,对油田高含水开发期理论的再认识,对所谓勘探成熟期的再认识,都体现了他对石油地质理论独到的建树,是对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建国之初,我们对石油知之甚少,外国人给我们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茫茫大地,何处找油”?这是摆在中国石油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石油职工面前的首要问题。康世恩在指导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中,尊重中外石油地质理论,但不受理论教条的束缚,遵循找油找气的客观规律,但又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他针对中国石油地质的复杂情况,组织专家反复研究每个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含油规律。康世恩敢于冲破由“陆相贫油”而推断出来的“中国贫油”的思想束缚,带领石油地质专家,开展了全国性的石油地质大调查,从酒泉盆地、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一直到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沉积岩分布、沉积厚度、生油条件、储油构造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1950年,康世恩被任命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为了更好地开展石油勘探,他在玉门油矿矿区周围地区作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熟悉地质情况,在甘肃的整个河西走廊,东到贺兰山,西到阿尔金山,1000多公里的地带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56年4月,康世恩率领石油地质专家,实地考察了新疆克拉玛依一带的地质情况,仔细观察了克拉玛依到乌尔禾地区的地质露头和几处大型油气苗,观察了深底沟的地层剖面和黑油山沥青丘、乌尔禾沥青脉、哈特阿拉山东南麓大面积出露的沥青砂岩。认为克拉玛依是一个向盆地中心倾斜的大单斜带,在区域性大单斜的构造背景上,可以有若干局部构造圈闭;由于大断裂的存在,由于沥青砂和稠油分布广泛,盆地油气来源丰富,克拉玛依具备形成大油田的条件。康世恩断然决策,在克拉玛依一带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撒大网,捞大鱼”。即沿盆地西北缘,在从克拉玛依的红山嘴到乌尔禾以北长130公里,宽30公里共约3900平方公里的广大面积内,地震、重力、电法、地质浅钻、深井钻探一起上,开展区域综合勘探。同年9月,有23口探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探明含油面积130平方公里,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
1960年初,康世恩直接指挥了大庆石油会战,为我国石油自给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庆油田属陆相油田,地下的砂体发育,油层多、变化大,如何开发好这样的大油田?康世恩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石油地质专家,提出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和开发大庆油田。油田开发之初,康世恩就强调要取得正确和可靠的地质资料,实现“四全”、“四准”的要求。即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资料、分析化验资料要全;测量压力、油气水计量、各种仪表、各种资料要准。康世恩十分重视对地下油层的认识,包括对厚油层油水分布的认识,对薄层和低渗透层、特低渗透层的认识,对表外储层的认识等等。明确提出认识油田必须收集20项资料72个数据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油田开发方针,他还组织科技人员对国外同类油田进行调查分析,对玉门、克拉依油田的资料进行研究,结合大庆油田的地质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早期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针,这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创。大庆会战初期,开展了著名的中区10大试验。这些试验包括强化注水、提高油层压力开采试验;分注分采、分注合采试验;不注水利用油层天然能量开采试验等。目的是摸索油气运动规律,寻找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在正确开发方针指引下,大庆石油会战拉开阵势,康世恩身先士卒,亲自指挥,几万名石油工人热血沸腾,激情如潮,奔赴北国大荒原,硬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展开了一场石油发展史上空前的大会战。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中国石油工人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一心洗刷“中国贫油”耻辱的英雄气概和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拼搏精神值得一书;康世恩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运用石油地质理论进行科学决策、科学指挥更是有口皆碑,功不可没。
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康世恩又挥师南下,进入地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的渤海湾地区,组织指挥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石油会战,使石油工业从崛起又进入持续发展时期。作为会战总指挥,他组织科技人员,针对这个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油层埋藏深、断层分布多、油气蕴藏不均匀等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攻关,努力探索含油气规律,打开新的找油领域。整个渤海湾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框架和勘探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都是康世恩先提出来的。由于渤海湾盆地是一个断陷盆地,大小断层纵横交错,地层构造十分破碎,勘探中虽然见油不少,但控制不住储量和含油面积。康世恩针对出现的复杂情况提出“五忽”的观点。即“忽油忽水”、“忽上忽下”、“忽有忽无”、“忽厚忽薄”、“忽稠忽稀”。用这些观点,统一地质学家们的认识。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他在勘探技术座谈会上提出:“地层是地质的基础;岩性岩相影响油气分布;构造形态与演化影响油气聚焦和分布;断层对油气运移聚焦的作用等观点。提出渤海湾盆地油气层分布的基本形态是“楼房”式,用楼房的多层结构,比喻断块油田是多断层、多油气藏类型、多含油气层组成的聚合体。他还认为,渤海湾盆地油气是典型的陆相沉积,凹陷内河流相砂体的分布在平面上叠合连片,分布范围很广。要冲破一般的规律,不仅要在构造带上找油,还要在凹陷深处找油,这是康世恩研究石油地质理论上的一个突破。他常对科技人中讲:“教科书上认为凹陷里不能打井,这是海相沉积的地质理论总结的。我们在陆相沉积的地质条件下打井,为什么不突破一下,本本上认为不科学也要打,只有先实践才能产生科学,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1965年,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在康世恩的精心谋划下,在复式油气聚集带成矿规律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滚动勘探开发断块油气田的做法全面展开。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功,成为继大庆油田之后,我国另一个具有世界级生产水平的大油区。
“文革”期间,康世恩顶着“四人帮”的政治高压,受命于危难之中,组织指挥了江汉石油会战。1969年初,10多万人的会战队伍云集江汉,拉开了内地找油大会战的序幕。康世恩采取“全面勘探海相陆相,集中会战江汉盆地”的方针,出动5个钻井团、100多台钻机,在15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展开突击。钻井上得猛,很快打出了一批高产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康世恩仔细研究各种地质资料,认为江汉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他归纳为:“广、多、薄、散、杂、碎”。广,油气显示范围广;多,多含油层系、多油水系统、多油藏类型;薄,油层薄;散,油气分散;杂,地质条件复杂;碎,地质结构破碎。针对这些特点,康世恩提出;“物探是火车头、排头兵,物探要发展,物探要先行”。由于物探的发展,保证了江汉会战的胜利。从此,改善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布局,揭开了我国中部地区找油找气的序幕。从江汉会战中,尝到了运用高科技搞地质勘探的甜头。康世恩在总结中说:“物探是寻找石油地质储量,发现新的油气田的重要专业,一定要下大力抓好。”1973年,他要求制订出地质勘探数字化新技术长远规划,用5年时间,将石油工业300个地质队的模拟技术,全部改造为数字化地质技术,数字化地质技术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油气勘探开发,先后发现了任丘、二连、吐哈、塔里木等4个大油田。1976年,河北任丘地区发现高产油流,开展会战,实现当年勘探、当年开发、当年建设、当年建成原油年产量上千万吨的高产大油田。在康世恩的精心谋划和正确的指挥下,全国原油产量腾飞,1978年产量突破1亿吨,进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家的行列,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交往和经济贸易中的实力和地位。
40多年来,康世恩在领导石油工业期间,先后组织指挥了克拉玛依、四川、大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江汉、长庆10次石油大会战,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石油基地。石油大会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我国海洋石油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石化工业从几乎一片空白上起步,到蓬勃发展,康世恩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康世恩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他从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到石油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始终对石油事业眷恋痴迷、执著追求、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他不仅是石油工业的杰出领导人,还是通晓中国石油地质理论,善于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专家。他不仅给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康世恩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永载史册。正是:
&清华学子情,殷殷报国心。
石油工业兴,功臣康世恩。
四、文苑荟萃&
(一)文学:
(1)诗歌。诗歌作为文学的一大类别,在中国源远流长。怀安自古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历代文人荟萃,诗歌创作有较深的历史源渊。据县志载,从明代、清代至民国年间,就有不少诗作者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当时,既是名宦又是诗人的不乏其人。如:明代嘉靖年间工部郎中岳伦、万历翰林院侍讲张士范、都御史许宗鲁、孝廉周潾、贡生阎厚。清代柴沟守备王柄、明经林盛、知县杨大崑、吴棨、拔贡张九德、张再良、宗光照、秀才时和。民国年间唐寿榕、张伴仙、张志端、杨普荫等。这些文人都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诗作意境高深,遒劲清新,神韵独待。明清以描写怀安八大景为体裁的诗歌数量较多。如:岳伦作的《花山铺锦》一诗:“晴日山前路,花开处处春。俗嫌金谷富,樸擬武陵真。柳叶遍溪绿,桃花夹岸新,年年春社后,簇簇看花人。”把花山的秀美风景描写得活灵活现,是一个山青水秀、草木葳蕤的好地方。杨大崑作的《虎卧夏冰》一诗:“盘迴路入碧云层、古洞传闻六月冰。自信一阳初冻解,怪来三伏却寒凝,风嘘岩乳绿珠坠,石进山根斫玉稜。独此登临还惮暑,敲凌细嚼记吾曾”。把秋季的虎窝山景及岩石奇洞描绘得惟妙惟肖,秀色可餐。张伴仙对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华义愤填膺。作的七言绝句《卜居有感》一诗:“内讧初息外患生,兵燹刚遭匪又萌;大地几无干净土,未知何处可安氓。”又作“十年生聚十年教,不识强邻早觊觎;大好河山抛一旦,我当试问叫谁丢。”诗中流露出张伴仙对民族命运、国家安危忧心如焚的爱国情怀。灵秀的山水,多姿的风情,纯朴的民风,孕育了历代文人墨客。诗人们的笔耕成果,为故乡的历史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也为后人的诗歌创作开了历史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怀安的诗歌创作展现了青春的风采。1958年,怀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沃土。文学名人杨觉辛勤耕耘,在韵律的园地上绽放出艳丽的诗歌创作之花。众多的乡土诗人,写下了闪光的诗句。《怀安文艺》的创刊,不仅为那个时代的怀安儿女提供了丰盈茁实的精神食粮,同时也发现和培养了文学人才,涌现出一大批读作新秀:武德胜、董家声、孟秉秀、张尽智、杨秉元、甄国钧、朱自强等,他们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农民诗人武德胜,建国后创作了大量乡土诗歌。歌颂党,歌颂新生活,褒扬新风,针砭时弊,他的诗作现实感强烈,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明显,反映面广阔。作品受到诗人田间和赵树理的称赞。出版了《农民歌手——武德胜诗歌选》。中学高级教师、诗作者董家声,自幼酷爱文学。从1959年以来,在《河北文学》、《新港》、《少年文艺》、《宁夏文艺》、《长城文艺》、《张家口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从六十年代初至“文革”开始,共发表诗作40余篇(首),出版了诗集《塞外情》和叙事长诗《苦草洼的记忆》。在怀安诗坛上名噪一时,得到诗人田间、冯健男的高度评价。
时序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的怀安大地生机勃勃,也滋润着文学创作园地繁花似锦,怀安的诗歌创作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局面。全县充实和加强了文联的力量,兴建了四级文化网络。1983年,创办了全省第一家“少年文学讲习所”,组建了“青年文学社”、“洋河”、“春芽”、“七彩雨”等12个文学社团。创办了《青峰》小报,培养文学创作骨干300余名。怀安县“少年文学讲习所”创办以后,老师精心育苗,学员小荷初露。几多耕耘,春华秋实。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文学摇篮”为题,报道了讲习所的成果。学员创作的儿童诗70余首,分别发表在《少年智力开发报》、《儿童大世界》、《少年文学》等省内外报刊。儿童诗“天天都把新歌唱”、“小白兔”、“望星空”等10首,参加了河北省儿童诗征集比赛、获优秀奖。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我们的诗歌创作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和广阔的空间。一大批诗作新秀,感触时代的矿脉和生活的热流,讴歌改革开放,赞颂经济建设,在诗坛上崭露才华。这里,摘英撷粹,摄取几个诗作新秀在诗坛上竞展文采的精彩镜头,即可领略到全县诗歌创作的花团锦簇,异彩纷呈。
镜头一:年近六旬才从事文学创作的乡土诗人陈林,对诗情有独钟。几年来,先后散见于报端的诗作400余篇(首)。他的诗作反映了时代的主旋律,体现了改革大潮中敢想敢闯,创造辉煌,开拓前进的脚步声。
镜头二:青年业余诗作者胡啸军,从学生时代就与文学结缘,尤爱写诗。工作之余,潜心创作,已发表作品200余篇(首)。诗作品散见于《河北文学》、《河北日报》、《青年月刊》、《诗神》以及台湾发行的《海鸥》、《谷风》等诗刊。主要作品有“小妹”、“乡下孩子”、“远离村庄”荣获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不少作品被选入《中华地方文萃》、《新抒情诗选》。1993年出版了诗集《伤感的旅程》,在怀安诗坛上堪称后起之秀。
镜头三:青年诗作者,孪生姐妹李金娟、李银娟的诗作全方位地展示了爱的心理历程和优美缠绵的人生旋律。诗作“人民不会忘记”获全国征文二等奖。大量的诗作品如:“有一个日子”、“那首诗”、“远航”、“再给我一次”、“终身伴你而随”、“已经过去”等分别发表在山西《民风》、《乌龙》杂志,四川《开发周刊》和《北京铁道报》。姐妹比翼齐飞,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竞展风采。
镜头四:农民作者田鑫,在耕耘土地之余潜心诗作,在较短时间发表诗作品30余篇(首)。1997年在全国“孔明杯”诗歌大赛中,他创作的诗歌“诸葛亮”获三等奖。田鑫的诗作乡土气息、民风民情民俗浓郁。作为时代的鼓点,敲响了怀安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音。
诗歌,它高度集中对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语言优美凝炼,有节奏韵律,形象性强。清代一诗评家在《论诗》中写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怀安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乡土诗人,正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辛勤劳作,开创着一代新的诗风、收获着累累硕果。
(2)散文、小说
在怀安文学创作的百花园中,散文、小说的创作也硕果颇丰,涌现出一大批文学新秀,这里介绍几个小有名气的怀安籍作家,笔管窥豹,略见一斑。
安俊杰:作品走向了卓然
安俊杰,1943年出生于怀安县安家沟村。他多年坚持业余时间读书学习,研究历史文化,进行文艺创作。现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家口泥河湾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游记《东瀛纪行》、诗词集《濯墨集》、长篇文学传记《一代名臣魏象枢》、散文集《行旅遐思》、《解读张家口》等。
日,蔚县晋剧团演出的晋剧《代国情》,作为河北省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戏剧汇演而选送的剧目在北京儿童剧院如期开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前,该剧荣获河北省戏剧节惟一的一等奖,又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许多人可能不会想到,这个以古代国历史兴衰为内容的凄美爱情故事的蓝本,竟出自蔚县的父母官安俊杰之手。
1993年安俊杰再次到蔚县工作,任县委书记。蔚县在张家口是一个独特甚至略带几分神秘的地方,特别是这里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一方面需要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别一方面蔚县的独特历史风物、人文习俗又深深吸引着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安俊杰。古代国是如何形成、兴盛又走向衰落的?蔚县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在蔚县工作时间越长,这种好奇心越强,安俊杰在抓好蔚县各项工作的同时,就情不自禁地陷入对这块古老土地历史渊源的追寻和探求中。
他首先划动史籍的双桨。《史记》、《战国策》、《吕氏春秋》、《韩非子》、《水经注》、《太平环宇记》、《两镇三关志》……再加上大学历史系教授的指导,几年来的风尘仆仆和青灯孤影,总算对古代国复杂多变、壮怀激烈、令人慨叹的兴亡史有了一个大致脉络的了解。
史籍尽管浩繁,但时代久远,记载文字过简,语焉不详,要扫清岁月的尘封,了解感受古代国立国、兴盛、灭亡等更丰富的历史真象,“只能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前提下通过旁征博引做出合理的推测。”
壶流河畔遥想童年,飞孤岭下感受金戈铁马,马头山下凭古怀想,代王城中怅然慨叹……一有机会安俊杰就陷入历史的深思中,渐渐地一个个亦真亦幻的形象从三千多年的尘封中丰满起来,一个个历史的迷团舒展开来。精明干练又重情轻信的代国王,纯洁善良节烈爱民的赵国公主无邪,胸怀大志又残酷无情的赵襄子无恤,悬壶济世又情意绵绵的神医扁鹊……这些人物演绎的真真假假荡气回肠的感情悲剧,终于让那段埋没的历史有了一个让后人遐想的空间。
1995年开始动笔,1996年底结稿,安俊杰的《古代国漫笔》系列散文不仅完成了他个人的一个夙愿,也给了千百万蔚州人一份丰厚的礼物。
“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不知哪里才是归宿。我们是长河中的细微沙粒,随波逐流,任凭涡流淘洗冲刷。我多么羡慕那悠悠的白云,飘泊在碧空,俯瞰这长河上的百尺涛头,万点征帆……”
许多人难以理解,对于一个整天忙于繁杂政务的父母官来说,他是怎样进入这种物我皆无的创作境界的。从普通一名教师步入政界,人生几十年缘于对写作的钟情,安俊杰养成了一个习惯,用笔来记忆他的所见所闻,用笔来思考构想。这就有了《濯墨集》这样颇见功力的古诗诗集,有了《行旅遐思》这样从容而又若有所思的游记随笔集,而《古代国漫笔》、《聊聊蔚县人》和新近完成的《解读张家口》系列散文,又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位评论作者这样评论安俊杰以蔚县、张家口历史与文化为内容的系列散文:“(这)是把历史放在现实中,把现实放在历史中来考察,把现实与历史放在文化中,把文化放在现实与历史中来认知,来把握此地人的心理和思维特质。”
只要你静下心来深入到安俊杰系列作品之中,对面前的疑问你就应该能找到些答案。
文学是反映生活的。安俊杰的作品更是和他的工作生活不可分。即使象《行旅遐思》这样看似恬淡随意的游记,也总能体会到一个地方父母官的思维和感叹,就更不用说他后来以蔚县、张家口的历史和文化为内容的系列散文了。
行政官员是以人为首要工作对象的,那么安俊杰日常工作是在领导全县人民致富奔小康,而业余时间他又深入到这些人的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去把握他们包括他自己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人物结构、心理品性、思维特质、生活方式。
安俊杰自己说,日常工作的确是忙碌的,而夜深人静伴着孤灯清影于我则是一种最好的休息和调整。
大约正是在这种忙碌和调整中,安俊杰无论是政绩还是作品都走向了卓然。
周舟:创作在激情中升华
周舟,现任《承德日报》总编助理、主任记者。他读中学时,受著名文学评论家竹可羽的启蒙,爱好文学创作。走向工作岗位后,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数百篇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散见于各级报刊及各种作品集。先后出版报告文学《逆境绝唱》(人民日报出版社)、《先驱与后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之后又相继创作了电视连续剧5部,其中已播放的2部。另有4部剧作业已完成问世。4部剧作分别是《都不是外人》(23集)、《精品男人》(20集)、《占尽风光》(8集)、《生命里有了你》(24集)。其作品先后获省部级奖20余项。1998年被评为承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承德市首届文艺繁荣奖和金鹿奖。2002年被评为承德市“电影十佳”。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应承德电视台之邀采访并播放了新闻专题片《追梦》上下集。2003年获承德市委、市政府“金龙杯”杰出人才贡献奖。同年8月创作完成长篇报告文学《赵文鹤形象》,主人公是承德市委书记。新闻记者是周舟的主业,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倾注全部心血投身于文学创作。
称周舟为实力雄厚的作家,首先表现在他对各种文学体裁的驾轻就熟。早在青年时代,他就痴迷于诗歌,曾在各级报刊发表过大量诗歌作品。后来又转向小说和散文创作。他有一篇名为《风》的小说,曾在丰宁引起过一阵小小的旋风。而真正为他奠定了坚实作家地位的作品,当属1977年5月他那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报告文学《智慧之光》。这是承德最早出现的优秀报告文学。徐迟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把沉默多年的大数学家陈景润推上了前台;周先生的《智慧之光》,把无极荧光灯的发明者孙丰华介绍给世人,使其一夜成名,当年出席了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并又有多项发明创造。当你读完这篇文采飞扬的《智慧之光》后,不能不感到它与《哥德巴赫猜想》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1年12月,周舟先生的第一部报告文学集《逆境绝唱》,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标志着他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逆境绝唱》全书洋洋洒洒23万多字,共选收作品30篇,几乎是囊括了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色人等的“群像图”。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峻,在谈到《逆境绝唱》的艺术特色时说:“立足现实,关注生活,向人的心灵深处开掘,把握人生状态来写,这是周舟在艺术上的一种追求。”著名作家、诗人何理也撰文评论说:“……值得注意的是,周舟在作品中不仅采用多种文学手法,如白描、日记体、散文体、细节描写等,还采用摄影、绘画、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段,以增强文学性。”周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具有大家风度,运笔看似随意,实则包含神韵,从不无病呻吟,通篇贯穿着富有激情的呐喊与呼唤。
1998年9月,周舟出版了报告文学《先驱与后土》。这部近30万字的作品刚一问世,就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好评,遂有评论文章散见于报端。《作家报》评论上说“是一部集思想性、文学性和时代性高度统一的上乘之作。”自《逆境绝唱》出版后,周先生又埋头于电视剧的创作,对报告文学不轻易下笔,而是看准了有重大价值的东西才写。如《豪门首领陈世增》中的主人公陈世增,是中国企业界大名鼎鼎的人物,1994年曾受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接见,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著名文艺评论家竹可羽的遭遇》,首次向世人披露了资深著名评论家竹可羽先生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并解开了是谁最先倡导提出的文学创作“两结合”的这一历史之迷。《县长郭小川的故事》,向人们介绍了中国现代诗的开拓者郭小川在家乡丰宁当县长时的精彩生活。近年间发表的报告文学《走出森林》、《县长与资本》等篇章,描绘了贾春华博士、李国栋县长的业绩,均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进入新世纪,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国华北地区沙尘暴肆虐。尤其是与北京相邻的丰宁小坝子乡,几乎成了一个让人震惊、恐怖的造沙场。日,时任共和国总理的朱镕基视察了小坝子乡的榔头沟村。朱总理神情凝重地望着被黄沙淹没的村庄,对陪同视察的当地官员们感叹:沙尘暴肆虐,给人以世界末日之感。丰宁是北京风沙源之一,小坝子风口距北京直线距离只有110公里,如不尽快治理,照此下去,30年后,风沙就会把北京淹没,就有迁都的可能。要加快防风治沙的步伐,不能让风沙逼着我们迁都啊!
紧接着,一场悲壮的治沙造绿之战,在丰宁拉开了历史性的序幕……
两年后的5月12日,一篇《请总理放心,丰宁在变》的长篇报告文学,分别发表在几家报纸的头版头条上。该作获得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作者周舟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
周先生在开始“触电”,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正如他在《追梦》中所说:“我当记者30多年了,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文学素材,提供了文学想象力的无限空间。我看到自己的生命被分解在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之中,感到无限的快慰。”周先生这几年对电视剧又情有独钟,先后有《人生路男儿情》(12集)、《真情永远》(22集)等剧作,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台播出,均受到广泛好评。另外还有《精品男人》、《安兴堡的亲戚们》等剧作也正在筹划之中。&
称周先生为实力雄厚的作家,还表现在他丰厚的生活阅历及学识。记者的特殊身份,使他能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同各种不同的人物打交道,从而获取到一般作家想得而得不到的东西。人们同他接触,总能听到他讲述些新闻或故事,来自官场的,来自民间的,正版的,演绎的,耳闻的。既深入生活,又博览群书,还善于思考和想象,这正是一个合格作家必修的三门课程。
称周先生为实力雄厚的作家,更体现在其作品的经济价值上。在中国,目前搞文学创作的人多如牛毛,光在册的各级作协会员就不计其数,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叫着稀奇古怪名字的网络作家,在当今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周舟是真正靠作品体现其人生价值的作家。
李清山:让灵魂在纸上行走
李清山,怀安县寺沟村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邯郸市作家协会主席。原邯郸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李清山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呢?他对朋友说过,文学情结,几乎植根于每个人的心头。从儿时的“拉锯扯锯,姥姥门口唱大戏”,做游戏,听故事,到语文课本,文学书籍,到哼歌唱戏,电影电视,文学在时时陪伴着你。管微雨初来叫“丢星儿了”,把关门叫“咯嘣”住,加上形形色色的形容词、比喻句,都是文学性的表述。
由文学的自在到文学的自为,大抵是从写作文、看闲书开始的。清山的吮指之作是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我的三联钢笔》,这支三联钢笔他的哥哥姐姐用过后又送给他。他用这支钢笔写成这篇作文,被老师抑扬顿挫地在班里念了一回,他平生第一次感觉什么叫金榜题名。之后,每次作文本上的一串串红圈圈,都像一根根红丝线,抻着拽着他向文学靠拢。
1962年冬天,张家口一中搞全校作文大赛——《雪夜炉旁话家常》。正读初三的他,竞中“探花”,列榜公布,展示文采,一时名噪。中考前,老师告知他保送上高中,日后攻文科。因为家中经济不支,报考了上学有助学金、毕业后有工作的河北机电学校,就读机制专业,似乎与文学是南辕北辙了。然而毕业前适逢学校“革委会”成立,约他写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这在2000多师生的眼中,一个家中有政历问题的非红卫兵担当此任,也是太大的荣耀与信任。1968年8月毕业进了一家工厂,因为能在《邯郸日报》上登几个“豆腐块”,不久便由“促生产”提拔到“抓革命”的行列。办厂报、出专栏,把黑板报办得能围一圈子人看,又为厂宣传队写诗朗诵、快板书、对口词、三句半、相声小剧,还填词谱曲,不上档次,应景热闹而已。后来在办公室任职,就扎在公文堆里了,他为厂里写了十几年综合性大材料,撰写了几篇在省、市获奖的现代化管理论文,厂领导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便利,工人兄弟姐妹们给了他丰厚的精神滋养。这种七行八作的文字磨炼,对日后的创作大有裨益。
忘不了邯郸的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忘不了他生怕挂一漏万而不好提名的那么多编辑、老师、领导、文友,忘不了邯郸这片热土的读者,成全了那么多文章,给了那么多一等奖、二等奖,为他写了那么多评论,有人还把他的小文粘贴成册或压在玻璃板底下。
忘不了十年的散文沙龙文朋好友前呼后拥你拉我拽。
也忘不了那争分夺秒、潜心创作的日日夜夜,住着民房,冬天贼冷,披大衣,垫褥子,伏案苦熬。夏天楞热,脚泡在冷水盆里,汗水洇湿了稿纸,台灯罩接连烧坏几个,稿费抵不上烟钱电费。
这样劳心伤神,没名无利,何苦自己跟自己较劲呢?他写有《文学心态谈片》以明志,该文已成系列见诸报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清山的主要精力在写小说。业余时间,几乎都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表现里厮磨。万字左右的小说有《隐在绿草丛中的坟丘》、《憾事悠悠》、《羊虎棋》、《秃秃的山丘》、《人生几秒钟》、《走向刑场》、《挽联上的签名》、《蓬嚓嚓》等20余篇,大部分以家庭和工厂为背景,散见于省内外各刊物上,上述第一篇还被《小说月报》选用。小小说数量较多,有《家门三敲》、《晚间来客》、《千金难买》、《老槐树下》、《夜明眼》、《门》、《一尺之窗》等,且多受好评。被邯郸报界戏称的小说、诗歌、散文写作“三山”,他即为写小说的一“山”。
尽管清山发表了20多万字的小说、故事类作品,但他认为自己写的小说不是一个成功者。一是捕捉形象的能力不够,二是不能不动声色地讲故事,三是语言求精求简,影响了小说的叙述过程。
1993年,他的创作有了一个转折。是时,他调入市文联已经三年,任副主席兼秘书长,负责文联日常工作,诸事纷扰,没有整块时间写小说了。恰在夏日,天津《散文》主编贾宝泉先生回邯探母,清山陪他寻古探幽,边转边聊,临走时先生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写文章像你的性格就好了。”话似平常,不亚舍玉。他是个性情中人,待人诚恳,直抒胸臆,不善掩饰,多思善感,恰恰适于散文创作。率性而为,放开吧,《换个角度》、《活出个自己来》,这是他的两篇随笔的篇名,也是他写作的转折点。由此发端,打出一个连珠炮:《品味曲线》、《好东西的时间性》、《愿微笑与我常伴》、《面子问题》、《肚子问题》、《势啊》、《人淡如菊》等。他力图以生活为据,以自然现象为据,用含有信息量的密集性语言,展示思考的轨迹。力争把小我溶于大我,把现象上升到本质,写出人们“眼中有,笔下无;心里想,说不出”的东西。在行文上,取散文的柔美,杂文的犀利,小说的铺陈,诗歌的节奏感,探索随笔式散文创作的路子。
这些文字,打中了全国五大散文刊物《中华散文》、《散文》、《美文》、《散文天地》、《散文百家》,打中了高层次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作家》、《文学报》等,登上了河北省所有综合性、文艺性报刊,又见诸马来西亚、泰国报刊。
这一系列文章,入选了《新华文摘》、《大众文摘》、《今日文摘》、《96中国散文精选》、《&散文&200期精品丛书》、《&散文百家&
100期精华本》、《杂文选刊》等,连西藏的《拉萨晚报》也选了《肚子问题》。
这些文章结集为《活出个自己来》,获年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为省内文艺最高奖。本收列4部获奖散文集头名,在河北省较有影响,被河北文学馆陈列,被省作协作为三本散文集之一推荐参加全国鲁迅文学奖角逐,虽未成功,也很欣慰。
期间,出现了一位清秀洒脱、才高情重的沧州小伙,叫王正昌,是名噪河北的小说家。只与清山在省青创会一面之缘,此后作为《青春岁月》编辑部主任、《大时代》主编的王正昌对清山扶掖鼓励,有稿必发,推波助澜,让人永难忘怀。优秀的作家都是带着灵魂写作的。透过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作家灵魂奔袭的方向,能看到他的喜怒哀乐以及他的个性和才华。一个魅力十足的作家会把自己的肝胆和血性涂抹在每一行文字中,并使自己的生命在作品中获得永生。
清山不敢妄称自己是作家,只是一个写家。但他把写作当成是灵魂行走的代言者,坚持写自己熟悉的,自己动情的,身感心受不吐不快的。写作,是写情,也是写思想,写智慧。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奇崛,捕捉诗意;从平凡的事实中洞见善良与险恶;从平常的生活人物中看到高尚与卑鄙。
发现与表现,是文学的两翼,发现靠眼力,表现靠笔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语言,是形象化语言,个性化语言,是个性化了的形象化语言。不来虚的,言之无物。不来玄的,故作高深。不来花的,不讲外国腔,不用生僻字,不诌古怪词儿,不制造阅读障碍。追求生动幽默,追求节奏感、音乐感。如把大腹便便,写成“拍拍肚子,前边长出个屁股来”(《肚子问题》)。《晚了》一文这样写:“功课差的要上考场,没本事的去竞争上岗,吃光花净的遇见了饥荒,为非作歹的半夜听见警车响——许多事情,感到怕的时候,已经晚了。”“离婚了想起了夫妻感情,退休了想起了工作环境,患癌症了想起了该保重,父母谢世了才想到该尽孝心——许多时候,感到应当珍惜了,已经晚了。”《人淡如菊》中的这些话,被不少人提说,即:“顶着乌纱帽,别自以为就是天才。有点知名度,别自以为就是奇才。干出一点小成绩,别自以为就是人才。”“坐汽车不见得比骑车子的能干。住宾馆吃华宴不见得肚子舒坦。点票子还是从工资袋里拿出来心安。官腔官调总不如聊天谈心随便。饭还是自家的香,老婆还是自己的好,清贫的人睡觉踏实,心里干净处处泰然。”“量自己的才能,找自己的位置。量自己的条件,过该过的日子。”
让灵魂不时地在自己的世界里行走,其实就是让生命的阳光多一分照亮自己,获取心灵的平静,滋润和梳理自己的心绪。清山写《愿微笑与我常伴》以彰志,写《活出个自己来》以亮旗,少责人多责已,不与人争与已争。宽怀大度,得理饶人。这里有个小插曲:2001年底,他参加全国文代会,住在北京饭店,看到了赠阅各屋的《人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头条文章即为《人淡似菊》,竟然是抄袭他四年前发表在《杂文报》的同题随笔。当时他就笑了:在中国第一大报上,此“名流”窃名得利还大谈《人淡似菊》!经了解,此公乃南方某大报头面人物,他三番五次来电话道歉,清山想到为文的不易,成名的不易,让他通过电话在“灵魂”中走了几遍,一笑了之!
有人说,作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作者人品的竞争。此言他信,并身体力行。量力处理三个关系:作品与人品、创作与工作、个体创作与群体创作。
不能想象一个营营苟苟的人,能写出回肠荡气的作品。清山努力人文如一,淡泊自律。时为单位一把手,平时少有个人事,不出远门不坐车。以至他骑着自行车到5里开外去参加邯郸艺校10周年庆典时,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遇到了尴尬。爱好与职业一体是人生一大幸。清山幸中有憾的是顶了乌纱帽,时间分割,精力分散,断不了的会议,搞不完的活动,笔会研讨,展览座谈,看稿评奖,采风联谊,光每月一次的散文沙龙就主持了10年,仅为出书者写序作评、为展赛撰前言后记就可以出一本书。有人戏言:你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他不悔而无怨也!2001年河北省第9届文艺振兴奖,这是全省文艺界标志性展示,共56件获奖,邯郸市7件中彩,居省内11个市之首。其中省作为协评奖16件,邯郸市占4件,在这个全国文学大省中四分天下有其一。省作协领导称:邯郸创了奇迹!邯郸放了卫星!
巴金老人说:“写作是一种欲望的倾诉,一咱幸福感的满足。“现今,清山面临着人生的黄金时期——写作的黄金时期。他的心灵有一种空前的清明。他让灵魂在纸上行走,他不能延伸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王致钧:情系草原 笔耕不辍
王致钧自幼酷爱文学,1948年升入张家口中学,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和中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名著。潜心苦读,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沉积了丰厚的文学底蕴。正当他孜孜以求,专心学业,想圆文学梦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冲破了校园的平静。受到保尔·柯察金的影响,时任学团总支副书记的王致钧带头报名参军,当时年仅15岁。报名批准后,在察哈尔省军区训练队经过几个月的专门训练,即赴朝鲜前线,到中国人民志愿军119师司令部任机要译电员。在粉碎美伪疯狂攻势的日日夜夜,他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密码译电任务,受到表彰,荣立三等功。从朝鲜回国后,王致钧被分配到内蒙古,到当时的中共中央蒙绥分局机要处工作。在从事了三年相当封闭的秘密工作后,调到中共乌盟盟委做秘书,开始接触外界沸腾的生活。
崭露才华,脱颖而出。1955年冬天,正值农业合作化高潮,王致钧随同盟委检查组在风雪迷漫的固阳县农村巡回工作,遇到一拨又一拨的农民,冒着风雪严寒丈量土地,牵牛拉马,敲锣打鼓,庆祝农业合作社的成立。不论是胡子上结满冰凌的庄稼汉,还是头戴狐皮帽脸蛋冻得红红的山村妇女,都为合作化的美好前景所神往。王致钧置身在这股洪流中心潮涌动。他想,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在祖国这遥远的穷乡僻壤,生活着这么多美好、淳朴、善良、憨厚的人,文学就应该反映他们,描写他们。几个月来农村生活中遇到的农牧民那粗犷自信的目光,朴实爽朗的言谈笑貌一下子激起他的创作灵感,这样,处女作小说《村路上的旅伴》产生了。这篇作品发表在1956年4月的《内蒙古文艺》上,成为当时反映合作化时期作品中的一朵亮丽的小花。从此,他的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紧接着又写出了《戴狐皮帽的姑娘》、《梅女子》、《春雪》、《娜林花日》等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清新朴实,文笔流畅,散发着草原泥土气息和醉人的芳香。《戴狐皮帽的姑娘》、《梅女子》两篇小说受到《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史》的好评,《春雪》则获得自治区首届“索伦嗄”文学二等奖。
身经劫难志不移,执着追求情甚笃。正当创作力旺盛的王致钧在文学道路上快步前进、力争写出更好作品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像全国多数文人作家一样,王致钧也难逃厄运。他成了盟直机关第一个被批斗对象,被扣上了“反党分子”、“反党叛国文学黑干将”、“内人党骨干分子”等十余顶帽子。先后3次被关押,3次被抄家,并株连妻儿老小,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文革”之后,家人和许多朋友劝他就此搁笔,再不要从事写作了,爱人甚至烧掉了他的许多文稿。王致钧酷爱文学创作矢志不移,痴心不改,依然重新握笔,写起长篇小说来了。作为一个记者和作家,他敏锐地感到十年浩劫对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严重破坏,他的长篇小说“奴隶的女儿”就选择了这个主题。书中着力塑造了年轻的支部书记、奴隶的女儿乌兰托娅的鲜明形象,歌颂了民族团结和草原上年轻一带的成长,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原迷人的风光。《奴隶的女儿》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短短时间就发行了45万册。继《奴隶的女儿》之后,王致钧又创作了《乌兰托娅》、《在温暖的春夜里》、《长城下的窑洞》、《挺挺的白桦树》等中短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校友》、散文《罗德尼·霍尔印象》、诗歌《我的悼念》(该诗获乌兰夫研究奖)和革命传记文学《从陕北到内蒙古》、《六十年回忆》、《察哈尔骄子——纪松龄的故事》以及报告文学《反弹琵琶创新曲》(此文荣获《人民文学》三个代表忠实实践征文一等奖)等作品。翻阅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他对社会的观察和感情生活的升华。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尽力赞颂民族团结,讴歌蒙古族兄弟勤劳勇敢,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而含辛茹苦的纯朴真情。
王致钧的一生和文学结缘。他自1958年由乌盟盟委机关调到《乌兰察布日报》,担任总编主任、副总编、代总编辑。1985年后任乌盟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敕勒川》、《大漠风》、《百鸟》杂志主编。1994年后任《乌兰察布日报》社顾问、编审。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联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出席了中国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受到了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从事报业工作20余年,负责修改、编发稿件,撰写社论、评论上千万字。担任文学期刊编辑10余年间,组织全盟文艺创作,编审稿件450余万字。还编审出版了革命回忆录《走向胜利》三集近100万字;报告文学集《闪光的道路》30余万字。为自治区政协主席、老红军石生荣执笔整理了革命回忆录两本书,创作了蒙古大型舞剧《东归的大雁》,赴北京演出成功,获个人文学获。内蒙古作家协会授予王致钧“三十年为繁荣自治区文学事业做出显著贡献”荣誉称号。
老而弥坚情致浓,笔耕不辍神自怡。而今,王致钧从行政岗位上已经退休,但作为作家却从没有退休。祝愿他有生之年,再写出一批反映改革开放的力作,为姹紫嫣红、异彩纷呈的文学百花园再添奇葩。
(二)艺术:
怀安的书法绘画艺术也曾人才辈出。清末民初有:岳增祥工笔,擅山水,画风宗北派,造诣颇深,为全省画家之冠;刘蔼如工绘画,山水独优,花鸟亦佳。善书法,笔迹俊秀,潇洒自如;张九德尤工书画,善孙过庭草书,花卉特优;张镜渊的书法楷、草、隶、篆皆能,曾主纂民国《怀安县志》惠及桑梓;还有黄文元的雕刻,张伴仙的篆隶,王孝友的舌尖十指书法堪称一绝。这些人的书画艺术,在怀安曾名噪一时。他们的作品散见于境内的庙堂匾额、碑记、楹联以及为大户人家绘画书写的条幅中堂。时序跨越到新中国建立前后,怀安学子在艺术界出类拔萃的也不乏其人。文学创作、书法、美术、摄影、戏剧、音乐、曲艺、民间艺术方面人才济济。
笔墨传神韵的著名画家田万荣
1953年春天,田万荣出生在怀安县满洲坡村一个农民家庭,这个宁静的小村四周是连绵的群山,在他童年的记忆中,只有清贫和苦涩的底色。那时,3岁就失去母亲的他常常坐在自家门前,呆呆地望着眼前一座座青黛色的山峰,在他小小的心灵里盘桓着一个念头:山外边该是怎样一个多彩的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万荣越来越觉得从心灵到身体,都在积聚着一种能量,他幻想着自己能沿着故乡这条泛黄的山路,走到山外去领略迷人的风光。
这是属于一个少年美好的憧憬,而少年的憧憬往往能决定人一生的旅程。
那是一个落霞满天的黄昏,田万荣放学路过语文老师的办公室,看到冯老师在辅开的宣纸上挥毫撰写隶书,一笔一划,圆润饱满,他趴在窗口看呆了眼。
冯老师一回头,发现了那张稚嫩的脸,他乐了:“进来啊。”
田万荣进屋后,说:“老师,您写的字真好看!”“你想练字吗?”田万荣使劲点点头。于是,他接过冯老师送他的字帖,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高兴地回了家。
从此,他开始拜冯老师为师练习书法,勤学苦练,字越写越好。每逢过春节时,他就给村里的乡亲们写对联,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写到大年二十九,不识字的父亲把方桌摆在炕上,忙着给儿子铺纸研墨。他醮着黑得发亮的墨汁,在一张张鲜红的纸上笔走龙蛇,眼瞅着乡亲们喜气洋洋地捧走他写的对联,田万荣的心中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田万荣后来说,他钟情书画艺术是从给乡亲们书写对联开始的。
艺术伴随着青春多彩的年华成长。高中毕业后,田万荣回到渡口堡乡当了团委书记,还兼管放电影。那是一段青春燃烧的时光,写墙报、画壁画、制作幻灯片,在乡间实用美术领域里显示着自己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才华。如果没有1975年那次入基层招收“工农兵学员”的机遇,或者说,没有那份走出山村看世界的少年憧憬,他很可能会成为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而决不会步入今天所拥有的艺术天地。
1975年仲夏的一天,田万荣正在耙齿沟村放电影,公社广播站的人通知他到县招生办去。风尘仆仆赶到后,面对北京来的招生老师,田万荣的心怦怦直跳。前来招生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陈菊盛老师让字画画儿,他随即画了一幅画儿,写了一幅字,他至今还记得那幅隶书写的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还记得当时陈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他画画和写字儿。一个月后,他在瓦沟台水库劳动时,听到了被中央美院录取的消息。后来,他才知道正是他那几幅临阵磨枪但不失艺术秉赋的作品,让陈老师从招考的数百名考生中选中了他。
一个山里娃要上北京写字、画画了,这对山沟里的人是何等喜庆。田万荣在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中走出大山的时候,他的脸上充盈着梦幻般的神情。
人生需要拼搏进取,艺术苦旅同样也需要风雨兼程。从大山中走出来的田成荣,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深造时,有幸得到吴冠中、张仃、袁运甫等艺术前辈的悉心教诲。在苦心钻研中,他广泛涉猎素描、色彩、书法、国画、水粉画、油画、雕塑和图案设计等技艺,夯实了攀登艺术殿堂的基础。
天高任鸟飞。1978年金秋,田万荣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中国国际商会展览部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几十年来,他先后踏遍了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名山大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他对所钟情的书画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他感到面临的最大困惑和挑战就是怎样超越自我,而事实上超越自我比超越别人更难。田万荣让我们翻阅他过去的写实作品,我们却从他画风变化的比较中看出他借鉴外来艺术超越自我所付出的艰辛。
“中国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最初是工笔勾线再填充颜色的套路,即使是近、现代画家的笔下也是脱离不开先用笔墨画出物象的造型后,再染上一些颜色,这样的创作过程是墨与色分离的。在作品的构图上也始终延续一种传统的构图习惯,仅是在宣纸上画上景物或人物,而没有把纸的空白纳入画面所需的审美层面。”田万荣谈及他创作的中国彩墨画时如是说。鉴于此,他在研习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吸取西洋画构图与色彩的处理关系,充分发挥国画宣纸、笔墨、水和色的特殊性能,使其墨中带色,色中含水,追求和表现出自己需要达到的效果。
正是力图这种艰难的改变和超越,田万荣把西方鲜艳丰富的色彩引入国画创作,让画面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质感。在他创作的一幅题为“半江琴瑟半江红”的水墨画中,突破旧习,大胆以黄色为主调,再点缀些红、白、紫、褐等颜色,画面中将一片仲夏的山坡渲染得热烈而迷人。在表现手法上,他也打破常规,多层面地表现出理想中的艺术境界。在笔墨的处理上,他常常超越传统的章法,将点、线、面重新铺排,让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技巧明暗交织更加协调地相互衬托。在他那幅“乱云飞渡”的画作中,一双翩然而至的白鹤跃然纸上,那般小巧而灵活,而画面的背景却是乱云横驰,墨色粗扩而抽象,完全是泼上去的,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流动感。在表现对象上,田万荣努力走出国画梅兰竹菊花草鱼虫的传统,表现出海阔天空的辽远与空灵。他说,富有感染力的东西见得多了,你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是他创作时的真实写照。他创作的“潭面无风”这幅画就是他在委内瑞拉森林公园里亲眼看到的风景,深幽山谷,热带雨林茂密的植被,倒映着七彩云霞小石潭边结满爽眼的青苔……,这如诗如画的天光水影,一下就抓住了画家的心,他立刻拿出纸笔,勾画轮廓,注明颜色,记下感受,于是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那种亲临其境的艺术感觉就会随着画笔情不自禁地流泻出来……。
“我的眼睛是常常含满泪水,那是我对脚下这块热土爱得深沉。”携着精心创作并在国内外画展上多次获奖的《富贵图》、《墨竹红梅》、《墨鱼图》、《彩荷恋歌》、《黄花分外香》、《黄山魂》等画作,从北京赶来的田万荣,面对魂牵梦萦的故乡动情地说。
在田万荣的书画作品中,有一幅用蝇头小楷书写的《十五大报告》,这幅长15.6米、宽40厘米的画轴上,整齐、隽秀地书写着6万多个蝇头小楷,竖排的小楷字一个接着一个,密密麻麻没有提行,横竖都是一条线。田万荣说,这幅历时3个月,用废十几根毛笔的作品,光裱工就花销了好几千块。
“三个月完成的作品,看上去为什么如一气呵成般珠联璧合?”有人惊奇地问。
田万荣淡淡一笑,道出了其中诀窍:“凝心静气,笔停意不停。”
可是,在他的“诀窍”背后,却是老禅入定般的笃诚和对艺术苦行僧般地痴迷。正如他的朋友所说,在田万荣的生活空间里,没有艺术家的浪漫,只有艺术朝圣着留下的艰辛履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十年来,田万荣在他迷醉的书画艺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并获得丰硕的成果: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的国画作品《杏花村》获得第三届中国国际水墨画大奖赛三等奖后,他的书画作品多次被作为贵重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并被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我驻外大使馆、博物馆、纪念馆、北京大学等单位收藏,他的国画《富贵图》、《墨竹红梅》分别赠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和竹下登收藏。1992年,他的书法作品参加了“中日百名书法巨展”并获奖,同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他个人的书画、篆刻作品展,随后,又先后在东京、温哥华、吉隆坡成功举办了书画作品展,并出版了《田万荣书画篆刻作品集》。他也由此成为中华全国七届青联委员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民的儿子田万荣深谙这来自厚土的真理。走出大山的他深深地感到那山道般蜿蜒的艺术苦旅还在向前延伸……。
把帅气挥洒在舞台上的焦晃
我们在荧屏上认识了《雍正王朝》里的康熙,《乾隆王朝》里的乾隆,《忠诚》里的老干部钟超林。在话剧舞台上认识了《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中的安东尼,《正红旗下》中的老舍,以及荧幕上的许多人物,这些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有个一样的、响亮的名字——焦晃。千千万万的观众被他帅气、独特、炉火纯青的艺术魅力所倾倒和折服。我想告诉读者的是,这位享誉全国的大艺术家是我们怀安县怀安城人。
不久前,由焦晃领衔主演的《正红旗下》,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进京演出的亚轴剧目在首都剧场上演。这次赴京演出,焦晃在《正红旗下》饰演中国的大作家老舍。焦晃是这样评说这一历史人物也是他所塑造的这一生动角色的——“在我看来,老舍先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我并没有见过老舍,我和他也不会怎么太相象,但我要做的就是去再现他的灵魂和精神境界,通过他的作品强烈的表达对人类的爱,他是一个对中国文艺创作充满了爱的人。”有了对老舍先生的深刻理解,焦晃的表演也获得老舍家人的普遍认同和北京观众的热烈反响。
一些演员花了九牛二虎的气力把他们的“帅气”拷贝在了其实靠不住的荧屏和荧幕上,但焦晃更愿意把自己的帅气挥洒在舞台上。十三年前,焦晃曾演过一部美国经典话剧《一个黑人中士之死》,他的一个亮相居然开足了三十盏顶灯——哪个灯光设计本来也是个很“牛”的剧坛天罡,眼里从来揉不进半个权威,他虽然矢口否认自己有“暗恋”之嫌,但为焦晃的出场增辉添彩也算是煞费苦心。·
焦晃是独特的,他的独特在于无论从演技、资历和声望来看,都是当仁不让约定俗成的头牌。这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曾在话剧舞台上成功的塑造过莎士比亚戏剧中诸多经典形象,如焦晃演得安东尼和唐·彼德罗,都堪称“独一无二”,从而使他获得“莎剧王子”的美誉。在焦晃家中悬挂的剧照中,有一副他特别偏爱的,那还是在上海青话时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时的剧照,那是安东尼即将倒下的一瞬间。谈起这副剧照的情景,他兴奋的摆出了照片上的姿势,作为一个时代的“莎剧王子”莎士比亚戏剧在焦晃的戏剧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莎剧是典雅到极点、通俗到极点的,真想再排几个莎士比亚的戏,无论从导演、表演还是舞美上都有很多课题可以探讨。缺乏创造积累的人想攻克莎士比亚戏剧是很难的,在英国,莎剧演员是专门的一拔,不过我相信我们中国演员是有能力演好莎剧的。”
岁月如梭,如今的焦晃仍然不减当年的气势如虹,尤其是修长挺拔的身资和洪亮醇厚的嗓音——所谓“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被公认为焦氏表演风格的特定“标志”和铁律。其舞台上的一招一式都经过了刻意的设计,却又那么自信、自然又尽显大气和惬意,令众多“焦迷”锁定眼球,如痴如醉,心悦诚服,叹为观止。
1956年,焦晃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数十年来始终坚持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体系,主演了数十部中外戏剧。他主演的许多话剧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在话剧舞台上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在我国话剧界有“南焦(晃)北于(是之)之称。”
焦晃主要作品:话剧《无事生非》、《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吝啬鬼》、《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个黑人中士之死》、《背叛》、《秦王李世民》、《年青的一代》、《青春谣》、《战斗的青春》等;导演并主演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悲悼三部曲》、《虎行匍匐》等;电影《难忘的战斗》、《拓荒者的足迹》、《女儿经》、《世界屋脊的太阳》、《第一诱惑》等;电视剧《遗落在湖畔》、《工程师们》、《朱自清》、《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忠诚》等。
“塞外百灵”冯瑞丽
多年前,在怀安县柴沟堡镇的一户普通的人家,爸爸用土办法“拔罐”为小女儿治疗肺病。小女孩怕疼,躲远了。爸爸说:“你还想不想和彭丽媛同台唱歌了?”小女孩一听这话,立刻乖乖的回到爸爸身边。
而今,小女孩已经张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不仅真的实现了与当年偶像同台演出的理想,成了彭丽媛的同事,而且还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屡获大奖,成为歌坛一颗耀眼的新星。她就是总政歌剧团青年歌手冯瑞丽。
翻开冯瑞丽的艺术履历,我们发现她真正的艺术起点应当从1997年考入军艺算起,迄今不过12年而已,一个幸运的女孩,一个迅速成名的歌手,难免有人怀疑她真正的实力以及未来的艺术生命力。然而,冯瑞丽的成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天赋、机遇、勤奋,还有心态——冯瑞丽身上有种平和恬淡的气质,这在浮躁的艺术界极为稀有,因此殊为可贵。凡此种种与冯瑞丽大气、细腻的演唱风格皆有内在联系。
提起冯瑞丽,无人不说《喊月》。的确,一曲《喊月》因冯瑞丽而扬名,冯瑞丽也确由《喊月》而成就。一首歌与一个歌手的结合,最完美不过如此。
1989年,冯瑞丽考入河北省艺校张家口分校。先学了一年的舞蹈,后学习晋剧、民歌。4年后,19岁的冯瑞丽毕业分配到张家口艺术团。生活平凡而乏味,冯瑞丽并不喜欢。好在她所在张家口市艺术团有参加演出的机会,使生活还有几分绚丽的色彩。这个时期自然谈不到什么个人风格,只是模仿而已。当时冯瑞丽的工资只有90元钱,经常以方便面、榨菜对付三餐。为了学歌,她硬是攒钱买了一台录音机。冯瑞丽的天赋很高,学谁像谁,很快在当地小有名气,但至于更好的前途,冯瑞丽仍然不敢奢望。1996年冯瑞丽在一次晚会上结识了总政著名词作家赵大鸣。一年后,在赵大鸣的大力推荐下,冯瑞丽得到了试唱《喊月》的机会,这首歌是北京电视台大型中秋晚会一个舞蹈节目的配唱,演唱难度非常大。曲作者之一、著名曲作家王祖皆在把歌谱交给冯瑞丽的时候,还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能否驾驭好这首歌深表怀疑。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歌曲,冯瑞丽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整日埋头揣摩、练唱歌曲。接到录音通知后,冯瑞丽坐了一夜火车来到北京,住在地下室,虽然条件极为简陋,但她的内心却如同带着希望的喜悦飞翔着的小鸟。从下午3点到7点,冯瑞丽录了整整5个小时,累的站不住,就跪在地上录。“善恶人间事,黑白在心头,肝胆照天地,粉墨唱春秋……”这首如此深沉沧桑,充满人世感悟的歌曲,被小小年纪的冯瑞丽演绎的荡气回肠,令人动容。本来演唱者在这个舞蹈节目里是不出镜头的,但在包括王祖皆在内的很多人的请求下,电视台破例同意冯瑞丽出了镜头。
1997年,冯瑞丽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虽然成绩优异,但因超龄,只被录取为计划外学员。考取军艺,使冯瑞丽对自己有了自信;同是,她也意识到,北京人才济济,稍不努力就回被湮没。她说,以前唱歌靠的是天赋,现在拼的却主要是实力。两年里,冯瑞丽攻下了钢琴关,系统的学习了乐理,打下了扎实的声乐底子。过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努力,冯瑞丽渐渐确立了走一条融美声、民族、通俗于一体的艺术歌曲演唱道路。1997年底,冯瑞丽崭露头角,在河北省第八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通俗组第一名。1998年,冯瑞丽携《喊月》一举夺得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一名,以及大赛唯一的特等奖,此时的冯瑞丽已如璞玉出尘,散发出动人的光彩。
一夜成名,冯瑞丽突然间被从四面八方涌来的诱惑包围了。还有一年毕业,但已经有8家文艺团体对她发出了邀请。各种各样的商业演出,伸手可及的名与利……难得的是,冯瑞丽始终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淡定,依然继续过着清贫但充实的学习生活。1999年,冯瑞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进入总政歌剧团,正式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为兵服务的文艺战士。
2000年9月,冯瑞丽接到文化部的通知,参加在乌克兰举行的斯拉夫国际艺术节流行歌曲比赛。这是一项在欧洲非常著名的音乐赛事,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17个国家,冯瑞丽选唱了俄罗斯著名歌星普加乔娃的成名曲《幸福的三天》,场内观众被这位东方歌手的演唱震撼了。15个评委给了她13个满分。在第二轮比赛时,冯瑞丽演唱了《喊月》。此时的冯瑞丽,对《喊月》的把握已臻炉火纯青。优雅端庄的舞台风度,深沉大气的演唱风格,歌曲的中国气派,一下子就征服了评委和观众,终于获得了比赛的金奖。次日,当地多家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这位中国姑娘得奖的消息,交口称赞她是“中国的普加乔娃”。
3个月后,冯瑞丽又获得了在俄罗斯举行的首届现代德尔菲国际艺术大赛通俗唱法比赛银奖,再次轰动国内外歌坛。一年内获得两项国际大奖,在国内流行音乐界从无先例,年轻的冯瑞丽已经向世人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2001年,冯瑞丽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和全军首届声乐大赛金奖。至此,冯瑞丽已经获得了国内所有最高级别音乐比赛的大奖。她演唱的《大江奔流》、《边关行》、《壮士》等歌曲也不断为人们所熟悉。
冯瑞丽,一身绿军装,一副好嗓子,一股真性情。
五、民间艺术&
根雕:根雕是我县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民间艺术种类。怀安天然的杂木根系资源丰富,生长在高山峡谷石缝中的山板榆、山杨、樟树的根,是根雕的上品材料。山区一些手巧的木工,早有利用天然的杂木根加工一些生活实用品或装饰品的习惯。如用黑圪莉根雕烟斗、盆架等。怀安的根雕艺人,有柴沟堡九街农民安恒山,县供电分公司干部阴亮。安恒山从小喜爱雕刻艺术,青年时多次外出求师学艺,曾学过木雕、玉雕,后专攻根雕。近十年中,他创作了近百件根雕作品。他的作品形神兼备,具有浓厚的艺术韵味,多次参加省内外根雕艺术展,并获奖。阴亮在工作之余,悉心钻研根雕技艺。他的作品古朴、典雅、生动、逼真,作品多次参加省市根雕艺术展并获奖。
石雕:在怀安境内,历代石雕遗存很多,有石狮、石虎、碑首、碑座,大户人家的石雕柱石、门墩、上马石以及寺院庙宇的石雕建筑构件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怀安城中学施工时,从地下挖出雕工细腻、形态动人、造型雄健的两蹲犬石狮。石雕作品在怀安的遗存,说明怀安人民对石雕的喜爱。我县王虎屯南山发现了黑色花岗岩,为民间艺人开发了新的石雕工艺——隐雕。隐雕是石板雕画,在我国也有较长的历史。源于福建惠安一代,后传至内蒙花岗岩产地丰镇。我县美术工作者,制作的山水、花鸟、人物等石板雕画作品,为怀安隐雕工艺的发展开了先河。
&砖雕、瓦当:怀安境内的一些古建筑中,砖雕、瓦当比比皆是。一些大的镇村堡如怀安城、左卫、渡口堡、李信屯、太平庄都有中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在建筑中有很多砖雕、瓦当在房檐、山墙、照壁、马头之上,这些珍贵的建筑艺术品,虽经岁月风尘的侵蚀,但仍不失灿烂的艺术魅力。1989年河北省举办民间艺术展,怀安县选送的砖雕、瓦当,在艺术展中独树一帜,受到美术专家的关注。
彩塑:应当从明代建筑昭化寺的彩塑佛像说起。怀安城昭化寺的彩塑佛像有:山门大肚弥勒尊像,天王殿四大天王尊像,大雄宝殿释迦牟尼、老子尊像,道教合一,后有倒座观音,大殿两侧十八罗汉,这些塑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我国的雕塑艺术发明较早,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证实,我国雕塑艺术比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早一千多年。大约在晚唐、五代时期,各地寺院大兴塑像之风。怀安城昭化寺为明代建筑,但他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寺院格局,塑像林立。在众多的彩塑佛像中,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最引人注目。在晚唐、五代时期,各地寺院都塑有十六罗汉,继而十八罗汉,最后出现五百罗汉。所谓罗汉,罗汉是释迦牟尼的高僧弟子,旨令长住人间,济度众生。昭化寺的十八罗汉造型都是脱胎于现实人间形象,雕塑艺人作夸张处理。一个个罗汉姿态各异,神气活现。神态、动作、面塑、手势、不拘一格。年龄、性格、思想、感情、变化多端。有的仰视而遐想;有的俯首侧面,宁静而深思;有的注目凝视,心驰神往,显得惊奇;有的似问欲答,相互对话,仿佛在争辩。或喜形于色,或怒目而视。罗汉的衣着服饰颜色,青绿朱紫,调配的鲜明淡雅,领边袖口的纹饰,简明大方,是明代彩塑精品。
剪纸:旧时在怀安县农村,每逢春节老百姓中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纸糊大年”。所谓“纸糊大年”?就是大年前夕,家家户户都在新糊的白纸窗格上贴几张红纸剪的纸花,叫窗花。劳动人民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采用“喜鹊登梅、肥猪拱门、莲(连)年有鱼(余)”之类象征丰衣足食的题材,剪成花卉、动物的形象,装饰房间,喜庆吉祥,增添欢乐。即使最贫寒的人家,也要剪贴窗花糊窗户。因此,全县农村过年贴窗花十分盛行。我县的民间剪纸,不止剪窗花,也不仅限于春节。在结婚、祝寿和各种喜庆的节日都要用剪纸装饰灯笼,以及鞋、帽花样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怀安的民间剪纸富有装饰性、趣味性和浓厚的民间风味。在剪纸艺术上颇有名气的首数左卫建国街的郭丕云,她自幼心灵手巧,酷爱美术,受家庭的熏陶和长辈的传授,剪纸技艺日臻娴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的剪纸艺术展并获奖,不少作品在省、市报刊发表,并被国家戏剧博物馆收藏,是中国剪纸协会会员。
六、文物古迹 珍奇瑰宝
遍布怀安大地的远古遗址、碑铭墓地、古代建筑、寺院庙宇,这些独具豪放质朴风格的文化艺术,昭示着怀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据调查,怀安文物古迹111处,古建筑19处,古墓葬11处,古遗址74处,碑刻3处,近现代文物4处。这里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存,有完事的春秋战国、两汉、辽、金、元、明、清古遗址。地上的古建筑更是星罗棋布,怀安的寺庙之多是远近闻名的。民国年间,全县有记载的寺庙325座,村村都有。特别是怀安城,寺、庙、祠、阁、堂就有39处(座)。这些寺庙青砖碧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映衬出怀安古风犹存,涵蕴绵长。年代最古老的是左卫辽代建筑佛牙舍俐塔、瓦窑口的三佛寺。三佛寺建于辽代契丹会同九年(946年),显示释迦三种不同佛身的“三身佛”寺院,在当时怀安境内罕见。洋洋佛教文化历辽金元三代而不衰。从契丹会同九年至元末四百余年间,各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拜佛许愿的殷勤恭谨,虔诚笃信,顶礼膜拜。建造规模最大的是怀安城的孔子庙。正配殿、厢房共62间,占地10余亩,规模之大为全县之最。气势最宏伟的是左卫的城隍庙、柴沟堡的王皇阁。柴沟堡玉皇阁建于明代初年,雄伟壮观,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风翱翔,檐檐吻兽眈眈,是塞北古镇的一颗璀璨明珠。文化价值最高的是怀安城的昭化寺。明洪武初年建永庆禅寺,正统元年改建昭化寺,正统八年竣工,正统十年明英宗赐匾额“昭化寺”。昭化寺占地面积2330平方米,寺院分两进院三大殿,大雄宝殿东、西、北三面墙上的壁画,为民间画师任朝相所给。人物衣履飘逸,仪态万千,潇洒自如,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占价值,是壁画中少有的杰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怀安的古建筑中,数量可观的是戏台。民国年间,全县各种造型的古戏台150余座,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成为戏剧表演的特定场所。怀安古戏台最早建于明代,多数建于清代,清末和民国时屡有重修。类型大致分为卷棚顶式、硬山顶式、组合式等六种。随着历史的发展,戏台的功能不断完善,为繁荣怀安古代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戏曲演出&
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舞台。戏曲演出既能给人们带来精神娱乐享受,又能反映地方风俗民情和文化特色。随着京绥铁路的开通,商贸发展繁荣,作为群众文化的地方戏曲,软秧歌、扭伴秧歌、坐唱腔道情等也有了发展。在洋河两岸流传了200多年的民间剧种软秧歌,是从民间社火小曲、山西梆子和内蒙古二人台艺术中孕育出来的一朵独特小花。软秧歌的传统戏目有百余种,分民间故事戏、历史剧目戏、神鬼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随着晋商东来,晋剧进入怀安,很快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主要剧种。晋剧以其苍劲明畅、深沉回婉的声腔曲调和欢快激越、清脆悠扬的板式音乐,赢得群众的青睐。晋剧的流入,为乡邑枯寂的文化生活园地送来新奇,也启动了本地与外界的文化艺术交流。群众非看山西梆子不过瘾。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前后,怀安城、柴沟堡、左卫和一些大村大堡,基本上由晋剧大戏占据台口,乐娱民间。每逢庙会祭祀、俗定大集、年初岁尾、丰收庆典,都要请戏班子唱晋剧。县境内一些水平较高的业余秧歌班社,也捺不住冷落,纷纷鸟枪换炮,弃小戏唱大戏。从清光绪末至民国年间,是怀安晋剧大戏演出的全盛时期。建国以后,晋剧名伶王云楼来怀安入班,出任晋剧团团长,使怀安的晋剧演出更加火爆。王云楼以她嗓音宏亮、扮像端庄、功底深厚、表演传神著称。在她的辛勤耕耘下,怀安县晋剧团在山西、内蒙古、张家口一带小有名气,从而使怀安的晋剧演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八、民间社火 绚丽多姿
怀安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表现在戏曲演出的悠久盛行,而且民间的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每当逢年过节,传统的扭秧歌、跑旱船、耍舞狮、踩高跷、挂灯笼、放烟火等娱乐活动红红火火。这些形式统称为民间“社火”。社火的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宋代范成在《上元纪吴中节扬俳偕体三十二韵》一书中说:“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可见“社火”宋代民间已经盛行。怀安的“社火”,据传明代已很活跃,到清代已初具规模。随着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社火”表演的形式和规模逐渐扩大,内容也多姿多彩,形成一整套表演程式。比如第九屯的软秧歌、第四屯的蹦鼓子、屈仑屯的踩高跷、王虎屯的摔跤人、良民沟的棍术、左卫的太平鼓、第三堡的二人台都各有千秋,独具特色,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柴沟堡、怀安城、左卫三大镇和一些大的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溪水洞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