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信用卡优势到底有什么优势让大家如此青睐

当前位置:
德清也有招商银行了发布日期: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县新闻传媒发展中心
]&&&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和个人理财业务在业内都是顶尖的。然而,让大家,尤其是钟爱招行业务的年轻人无奈的是,多年来招商一直没有&进驻&德清。就在十多天前,经过3个月筹建的招商银行德清支行终于开业迎客了。
  1月5日上午,来到位于曲园南路与县国税局相邻的招商银行德清支行营业大厅,一进门迎来的便是几张真诚的笑脸。引导台处三名员工正耐心对客户进行引导分流。再往前走,透过业务柜台玻璃,一幅偌大的金葵花版画映入眼帘。成片的金葵花昭示着积极向上,让刚踏进银行的我们心情格外好。后来才知道,金葵花是招行的&行花&。
  虽说面积不算大,但记者细细走了一遍发现,明晰的功能分区、时尚的大厅摆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和别样温馨。而持有&金葵花&的客户进入贵宾服务区,仿佛进入了一个优雅的会所。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招行的服务,在记者体验的20分钟里,招行对每一位进门的客户都进行&一对一&陪同。
  记者体验发现,招商银行还有不少特色业务。其&生意贷&产品能设计个性化本金归还计划,可自由匹配经营资金回笼。金葵花理财业务则为每一个高端客户提供专职的客户经理服务,除传统银行服务外,还能为客户进行中长期的专业理财规划。
  记者离开的时候,正好遇到前来办理招行信用卡的钱女士。&前几天,看见武康也开了招行,赶紧过来办了卡片,过几天去香港就能派上用场。&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就特别青睐招行的信用卡。因为德清一直没有招行网点,还款不方便,两年前才注销。招行的信用卡刷卡满一定额度后,能实现相应的返还,非常实惠。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招行的信用卡积分永久有效能当钱花,加上他们具有多款年轻人专属的酷炫卡片,已经吸引了不少德清的80后、90后前往办理。因为刚开业不久,目前前往开户还能享受不少优惠。
  据了解,招商银行作为目前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在全球100家大银行中位列60位。
作者: 记者 罗以下是热门股票
销售毛利率
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分部
资本中介业务分部
投资银行业务分部
资产管理业务分部
证券自营业务分部
其他业务分部
平均折/溢价
成交量(万)
总余额(万)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map.rongquan}
公司名称: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52947万元
上市日期:
发行价:5.89元
更名历史:S*ST石炼
注册地: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路特8号
法人代表:尤习贵
总经理:邓晖
董秘:李佳
公司网址:
电子信箱:.cn
联系电话:027-
马蔚华自评14年行长生涯:及格吧 没让大家完全满意
  一个时代落幕了,随着马蔚华的退去。
  5月9日,招商银行召开董事会,宣布招商银行第九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候选人名单发生更改,田惠宇接替马蔚华成为执行董事候选人之一,该任职资格将在5月31日举行的招商银行股东大会上进行等额选举并生效。
  就在此前一天,招行总行召开的全行高层干部会议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宣布了一个令市场颇感突然的消息——马蔚华卸任总行党委书记,由建设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北京分行行长田惠宇接任。
  招行某高层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接下来,田惠宇将接替马蔚华,被董事会任命为招商银行第三任行长。
  功成身退,完美谢幕。马蔚华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时代。过去十几年,中国银行业经历剥离不良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改革后,资产规模、利润规模成倍增长。
  同时,马蔚华又引领着这个时代。从一个监管者,到一个变革者,马蔚华深谙中国金融改革的边际。“在央行时,我管过货币政策,管过金融监管。我现在体会到很多东西,是因为当年这些工作经历。我经常能站在监管的角度考虑问题。”马蔚华称。
  担任招商银行行长14年中,招商银行被深深烙下马蔚华的印记。到底是马蔚华成就了招行,还是招行成就了马蔚华?“这个说不清楚,只能说相辅相成。”马蔚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这十几年,看着她的成长,一点点做大,就像个小孩,把她一点点养大,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她的身上。招行的荣誉我肯定要享受,另一方面也要承担压力。”
  “及格吧。”面对本报记者“如何评价过去14年招行行长生涯”的提问,马蔚华如此回应,“大部分人都满意,还有很多挑战,没有让大家完全满意。”
  据本报记者了解,招商银行此前仅有两任行长,创行行长王世桢和马蔚华,任期均超过10年。“前两任行长为招行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创造了招行的辉煌,所以新行长压力会很大,希望能再创辉煌。”一位任职近20年的招行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称。
  马蔚华的“初始心”
  作为人民银行海南分行行长的马蔚华,在1998年亲自操刀“中国商业银行破产第一案”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和清算工作后,1999年3月正式担任招商银行行长。
  海南发展银行因挤兑潮而破产,而马蔚华上任招行行长的第一天,就面临沈阳分行的“挤兑”事件,马蔚华最终通过调足资金到沈阳24小时不间断任储户取款,化解危机。
  这也奠定了马蔚华在招行稳重的改革基调。马蔚华在招商银行的初始心,是以一个金融监管者的视角,做一个商业银行变革的践行者。在马蔚华的任期内,招商银行通过其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和治理结构的改革,从而成为中国银行业变革的引领者。
  招商银行一些列的变革都来自最开始的一卡通和一网通,“招行一卡通在中国最早把存折变成银行卡。”马蔚华说。
  “一卡通1996年就有了,是王老行长时期的东西,马行长把它发扬光大了。”上述任职近20年的招行内部人士称。
  “这个个社会在不断地变化,越来越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获得信息就相当地容易,你得到优势和失去优势的周期会越来越短。”马蔚华表示,“有些产品(优势),过去能够(持续)一年两年,或者更长时间。可是现在一个月、两个月都保不住,你前脚推出了,后面别人就跟上了。”
  一卡通在其他银行普及之时,马蔚华已经开始想另一个问题: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趋势。
  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银行业部分监管职能从央行分出。彼时,国有银行刚开始资产清理,其他股份制银行规模不及现在大部分的城商行,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几乎全来自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入。  彼时,马蔚华在招行分行行长会议上说,“对公业务竞争激烈,搞业务讲回扣,拉关系要喝酒,合同一年一签,其实不稳定。而零售业务,刚开始业务量很小,但不久就会成几何级增长,零售业务讲积累,越往后越稳定。”他说服分行行长们:“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有饭吃;可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有饭吃!”  2004年,招行以一卡通的储蓄存款为基础,启动以零售业务为战略的转型。2012年,招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达185.45亿,同比增长35.06%;零售利润占比达32.78%,中间业务收入占比21%,均居同业第一。同时招行还根据以零售业务为核心配套机构改革,在总行成立零售金融总部,管理大零售业务。  招行转型成功后,零售业务也成为其他银行纷纷转型的方向。马蔚华认为,单纯产品上的创新可复制性很强,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银行业最根本的优势更在于零售品牌和体系的打造,这很难,但也最难以复制。  而就在同业向零售业务转型时,招商银行也在谋划深耕零售,做大财富管理。储蓄存款是零售业务的基础,一般也被认为是考核零售业务的指标。  “大家说招行跟其他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差距小了,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储蓄存款。”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刘建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年前,招行已经不把储蓄存款作为主要业务指标进行考核。我们要考核的是客户在招行的金融资产。因为我们发现客户基本不存款了,高净值客户极度重视理财和财富管理。”  “招行的优势还是在零售。我们正在做内部管理优化,着眼点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管理能力的真正提升。”马蔚华3月2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马蔚华在《感悟华尔街》中这样写到,“所谓战略,就是比别人早看三五年,积极适应经营环境变化,比别人"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  不可否认,马蔚华对银行业发展的独到眼光,但马蔚华并非不可复制。他除了对银行业经营环境的预判,并随之调整招行发展战略外,还有对目标的坚毅。  2012年10月,马蔚华去了一趟美国,主要目的就是与苹果公司合作,推进手机支付。  为了了解和接洽苹果公司,马蔚华先去拜访了一家为iphone手机做设计的小公司青蛙设计公司,“市长宴请都没去。”  尽管最后没能与苹果公司达成合作,但经过洽谈后,苹果公司CFO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向马蔚华承诺,在中国苹果的首选合作对象是招行。  2003年,招行为了发展信用卡业务,与台湾中国信托合作,曾就职于台湾中国信托、现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与马蔚华一度往来密切。“马行长和他的团队很灵活,应变很快,执行力强,是个做事的团队。”利明献曾向本报记者评价马蔚华,“招商银行做得好,是有他的道理的。”作为一位台湾资深银行高管,利明献非常认同招商银行与马蔚华。  退休“意外”、创新如常  2012年,招商银行把小微贷款划归零售条线,最终新增小微贷款余额为906.6亿,超过民生同口径统计的845亿。尝到甜头的马蔚华,更进一步,突出小企业贷款和小微贷款“两小业务”。  原计划留任的马蔚华着手未来三年招行的机构改革。3月28日招行董事会上,与马蔚华候选下一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议案一起通过的,还有招行的机构改革议案。  据招行内部人士透露,为配合“两小业务”,强调条线化运作,招行计划实施流程再造,在总行成立零售金融总部、公司金融总部在内的五大金融总部。  而今,马蔚华“意外”退休,机构改革只能待继任者完成。  事实上,“马行长精力非常旺盛,想法也与时俱进,虽然年龄大,但经常研究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和金融需求,然后要求银行紧跟市场进行创新。”所以招行也在不断地变化中,马蔚华未竟之事,需要招行的创新基因继续推动。  继发展零售业务后,2010年,招行开始实施“二次转型”,加快向内涵集约发展模式转变,确立了提高资本效率、贷款风险定价、费用效率、价值客户和风控水平五大目标。马蔚华当时的目标是,希望在三到五年内取得成效。  3月26日,马蔚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次转型不是两年三年就可以把观念改变的,我们正在往前推进,要想适应市场化,思想不断地适应这个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任务。没有一个目标或者时间表。”  招行的“二次转型”未完待续。  招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同业中属开展最早、最好的之一,但因为中国大陆返佣率低、居民消费习惯等环境问题,其盈利能力却未能如马蔚华当初的预期。“信用卡在西方很赚钱,但在中国就没那么赚钱,这不是马行长决策失误,而是没预判到国情。”刘建军表示。  马蔚华说,“招行将是第一家消灭信用卡的银行。”“消灭信用卡”并不是真正消灭信用卡这种支付方式,而是把信用卡和手机合一,利用NFC近场支付技术,推出移动支付业务。  尽管移动支付目前只是一种渠道替代,并不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但马蔚华认为,这是一种获客方式,“不做未来就会失去大量客户”,必须提前布局。  2012年以来,招行先后与HTC、联通、移动等手机生厂商、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移动支付的路程,马蔚华刚刚把招行领上道。  “等4G时代到来,移动支付将成为新的经营领域,将会产生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招行零售业务总监刘建军向本报记者称。  为了上市,招行曾在2002年把证券、财务公司等牌照剥离出去。但马蔚华一直有综合化经营的理念。他要为招行搭建的不是金融控股平台,而是以拥有支付、结算优势的商业银行作为中心,搭建综合化经营平台。“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元化经营,我们收购基金、信托和保险,主要想为我们零售银行业务提供产品。”马蔚华表示。  但是,马蔚华为招行的综合化经营平台努力多年,却收效甚微。目前,除了以55%的股权控股招商基金外,收购保险、信托牌照均搁置。2008年,招商银行与相关方达成协议,以1.418亿收购招商信诺保险50%股权,以3.64亿收购西藏信托60.5%的产权。前者搁置5年,直至一个月前才获得监管批准,马蔚华未能在其任上把它收入囊中;而西藏信托收购案更是于2012年7月终止。  为了呼吁放开混业经营政策,马蔚华利用其政协委员的身份,近几年每年都提交修改《商业银行法》的提案。据本报记者了解,招行正在与有关方面商洽,计划在珠海横琴新区新设一家信托公司,但目前仍未有确切结果。  如果非要给马蔚华评功论过,那么2008年收购永隆银行一定引人注目。  2000年,因种种原因,招行错过了收购香港友联银行,而把机会让给了,前者已更名为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7年后,招行以156.5港元/股斥资193亿港元(合172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总额有条件收购香港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这个价格是永隆银行2008年一季末账面价值的3.1倍,被认为是“过去7年来香港银行业最昂贵的收购”。  因为前一次的错过,收购永隆银行时马蔚华十分果决,但也因价格过高而广为诟病。  收购价不算便宜,但4年多的业务发展证明,这是一次物有所值的投资。招行副行长、永隆银行行政总裁朱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收购一家银行不能看它当时的价格,而要看之后的整合能力和银行的业务发展能不能达到收购期望。”  2012年,永隆银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28%,资产回报率为1.24%,过去4年盈利水平均领先于香港同业。  继任者:“创新红利”尚有多少?  这个阶段,对于马蔚华的继任者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需要承受空前的压力。招行过去的辉煌反过来会成为继任者的阴影,而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招行零售业务优势削弱后,内源性增长也随之减弱,加上、等同业竞争性扩张加剧,二次转型也并未给招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招行内忧外患。继任者田惠宇面临的挑战不小。  目前来看,招商银行仍然是中国最好的零售银行,甚至是最好的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是招行的基石,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零售贷款和存款占比、存款付息率、以及零售产品竞争力等不同角度看,招行仍是国内非常优秀的零售银行。”国信证券某分析师向本报记者表示,“任何一家银行的业务模式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背后有深厚的组织结构基础、人力资源底蕴以及长期投入的积累,这种特有的银行气质不是其他银行简单模仿可以实现的。”  招行最大的优势,马蔚华认为是创新的基因和文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文化呢?招行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改革的产物,没有政府的投资,也得不到政府相关的优惠,没有多少厚爱,完全是在市场的风雨中自己磨炼成长起来的。”  招商银行依靠其建立的零售业务优势,成为同业标杆,也是过去几年招行业绩红利的根本。伴随着马蔚华的退去,这种“招商红利”尚有多少?  “现在招行的业务创新已经走到尽头了,无论是马蔚华还是继任者,要想延续招行的优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东海证券某分析师向本报记者表示,“经过过去银行业十年黄金发展期之后,招行的规模已经增长到一定的水平,规模大了,再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创新也是,越走到后面,就越难。”外部竞争方面,近年来,民生、兴业分别深耕小微贷款和同业业务,在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上赶超招行。  2008年招行实现净利润210.77亿,民生仅有78.85亿,兴业为113.63亿,分别为招行的37.41%、53.91%;招行总资产为1.57万亿,民生、兴业分别为1.02万亿、1.05万亿。2012年招行、民生、兴业的净利润分别为452.73亿、375.63亿、347.08亿,资产规模分别为3.41万亿、3.21万亿、3.24万亿。资产规模和利润规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而招行内部也危机感颇重,多次出具“危机报告”,警惕同业的追赶。“我们时刻警惕,始终把危机感、把管理当作头等事情,危机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马蔚华用危机感告诫招行员工。  “相对民生、兴业而言,招行的风格还是偏稳重,风险高一点的业务都不做,自然也会失去一些机会。”某分析师称。  “前两任行长为招行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创造了招行的辉煌,所以新行长压力会很大,希望能再创辉煌。”一位任职近20年的招行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称。  不过经历换帅的银行,开端的不稳定因素较多,短期取得突出成绩将面临困难。  市场人士分析称,“银行业大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经济趋缓,银行利润增速很难像过去那样高歌猛进了;另外,从银行内部来说,新领导到任面临着一系列人事调整和企业文化的再塑造,短期内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内部损耗。”  招商局角色权重  过去14年,马蔚华以及招商银行管理团队凭借其独到的视野与坚毅执行力,为招商银行的股东创造了不菲的业绩。马蔚华也几乎成为招商银行的代名词,他在招行的地位和话语权举足轻重,甚至成为大股东招商局集团的董事。  除了告别马蔚华,目前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未来招商局集团在招商银行的权重如何定义?田惠宇时代的招商银行将往哪个方向走?  “招行原有的优势应该会延续,不过具体还要看新任行长的想法。”长江证券某分析师表示。  据了解,田惠宇年仅47岁,可谓年富力强,曾在王岐山执掌建行时期担任王的秘书,同时拥有哥伦比亚大学MPA学位,长期任职于建行,曾担任上海分行副行长、深圳分行行长,现任建行零售业务总监兼北京分行行长。尤其是在主持深圳分行工作期间,广为称赞,深圳分行风头甚至盖过一些省级分行,但田惠宇本人却十分低调,这一点与身先士卒为招行品牌宣传倾尽全力的马蔚华截然相反。  上述任职招行近20年的人士向本报记者称,“零售是招行的根本,这是雷打不动需要继续做大的。”田惠宇是建行零售业务总监,对零售业务也非常熟悉,这一点是吻合的。  “零售业务也有不同的做法。”国信证券某分析师称,“建行是以规模和产品驱动,业务比较综合,优势不明显;招行最早是以零售存款为基础,现在的优势是销售能力和财富管理。”  一位接近招商局集团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与招行上一任董事长秦晓相比,现任董事长傅育宁的风格更为进取,“从这两年的发展就可以明显看出来。”他认为,马蔚华退休后,招行的风格会更为激进,资产规模增长会加快,信贷客户选择标准会降低,“多做一些风险相对高一点的业务和影子银行业务”。  按照这个思路,马蔚华近年力推的“两小业务”或将成为招行未来的重点。“就目前而言,小微业务只有民生做得比较好,但也有争议。希望招行能探索出另外一条路。”上述国信证券分析师称。  “无论做什么业务,都需要机构改革。除了零售条线,目前招行主要还是以总-分行的结构为主。”招行公司业务部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称。而招行董事会已经决定启动机构改革,启动流程再造,在总行成立五大金融总部。  据了解,田惠宇在主持建行深圳分行工作期间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事业部主要是分为公司和个人两大板块,这在建行分行中是开先河的,也造就了建行在深圳对公业务方面的成绩。”建行南方地区一位分行行长表示,“他的机构改革,力度很大,改革方向是机构扁平化,减少层级。”  成立26年,此前招行只换过一次行长。这既为优势,也是这家银行独特的制度依赖。评判语,留给后人。[转载]&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
巴菲特认为“银行业通常是一个糟糕的行业,但并一定是糟糕的行业”,“银行家们经常会做蠢事,但并不一定会做蠢事。”巴菲特买入富国银行时,坚信理查德不是愚蠢的银行家。芒格说:“这完全是一次赌博,但我们认为富国银行能更好更快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理性地对待市场,就是说在市场热的时候,你不一定也去做,比如光伏产业,市场冷的时候也不要抱怨,说不定是机会,要逆周期思考问题。理性地对待同业,就是说不管好银行、差银行,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同业有些不值得学习的方面,即使它走到前面去了,你不也能去学,不妨落后一点。理性地对待自己。其实一个企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取得了成绩和荣誉,你可能会飘飘然、固步自封,但可能马上就会落伍。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一点,给自己找差距。我们每年都要总结危机,总结问题
马蔚华领导的招商银行去年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它是首家进入此排行榜的大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是中国一家极具创新精神的商业银行,它的零售银行为中国银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从一家普通的小型股份制银行发展成为今天的业界标杆,马蔚华功不可没,因此,他也多次入选本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去年的财富CEO峰会期间,马蔚华先生接受了本刊专访,就银行业的竞争、趋势、估值、融资、招行的创新、“二次创业”、国际化等议题发表了他的观点,以下为访谈摘要:
《财富》(中文版)问:招行这几年与同行相比发展速度比较慢,民生银行的董事史玉柱在微博上说民生要在未来几年超过招行,请问出现目前这种竞争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马蔚华答:差距越来越小是正常的。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越来越透明,世界是平的,得到优势和失去优势的时间越来越短。你的战略战术别人很快就能知道,别人可能在你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你也可能在他人的基础进行创新,这很正常。这种创新的频率越来越密。给我们很大的压力,需要我们去认真总结,学习别人,加快创新。要把史玉柱的话当作我们的动力。我觉得在某个阶段,谁都有可能走到前面的时候。
问:招行在商业银行中以创新著称,自一卡通之后,招行还有哪些你认为比较重要的创新举措?
答:一卡通是比较早的创新,后面还有一网通、财富管理、信用卡、私人银行、网上支付,到现在是移动支付、电子钱包等等。这一路走来,招行创新不断,包括我们现在转型做小企业,是重新定位,探索做小企业的经验。除了业务创新以外,还有流程改造、资源整合这方面的管理创新,我们在适应大数据时代方面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将来你可以充分共享公共信息,那么我的战略和竞争对手的战略就都会互相了解,一方面,我们创新的频率要加快,另一方面要提高分析挖掘数据的能力,更多地用到管理上。产品可能竞争对手学得很快,管理是内功,市场的发展和服务的提升最后往往取决于管理能力。
问:这两年,你提出招行要进行二次转型,请问二次转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如果说一次转型是商业模型的调整,那么二次转型是管理的提升,包括成本的管理、资本的管理。比如说资本的管理,怎么把宝贵的资本更有效地在不同的产品和不同条线进行分布。按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做零售业务风险权重是50%,做小企业是75%,做大企业是50%,怎么样更科学地分布资本,你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同时又能节约资本。我们目前零售业务已经占到35%,我们批发业务中,中小企业占一半。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做小微企业,成长得也很快。因为它既能提高定价,又能控制成本,还能风险可控,这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利率市场化后,利差会缩小,要保证息差不缩小,你就必须不断地调整业务结构。
问:招行在金融危机之前以较高的溢价收购香港永隆银行,这应该是招行国际化的关键一步。请问,目前收购整合是否结束?对招行在香港的业务进展是否满意?
答:整合很顺利。当年我们收购的时候就有认真的分析和判断,在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就完成了收购的合同。金融危机是下半年才开始。金融危机时就有人问,为什么不等到下半年再收。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你收购的战略意义并不因为市场的变化而改变,假如下半年没有金融危机,那你就不会后悔上半年的收购;第二,假如你上半年不收购,下半年来收购。但买卖讲究双方平衡,此时如果对方觉得价格不合适,那他还可能不卖了。你就失去了这个机会。招行的零售业务发展很快,我们在深圳,很多客户在香港,很多客户还会流向香港,因此我们必须在香港有一个零售体系,而在香港单独申请零售体系并不那么容易,收购是速成法。我们也知道,世界上70%的收购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就是文化的整合,但深圳和香港的文化是相通的,我们有充分的把握实现文化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收购整合成功。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收购后,永隆银行无论是资产还是利润的增长在香港同业中均名列前茅。
我们收购就是要做到一加一大于二。收购后,我们做了很多的整合,内保外贷、外保内贷,我们联合做了很多业务。我们收购的目的就是利用招行在内地、永隆在香港这两地之间的优势,定位也是如此。这就是与别人的区别,永隆作为一家单独的银行,在香港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大的,但与内地的招行配合起来就有不同,有不同制度、不同市场的优势。
中国企业“走出去”吃了很多亏。我们在国际化上做了两个尝试:一是在纽约,相隔17年后,我们在那里建立了分行,我们在纽约已经三年多,第二年就盈利了。并购的问题非常复杂,因此,选择香港来探索是合适的。正好也有这个机会。今天来看,这个并购更加有意义,比如财富管理,香港和大陆可以一块做。
问:很多人将招行与美国以中小企业和零售银行著称的富国银行相比,请问与富国银行相比,招商银行还有什么不足?
答:富国银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跟它的差距主要还是体现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体制。相同的方面在于,富国原来也是家小银行。当年我们搞网络化的时候,到美国去考察,那时就有完全虚拟的银行,但我没有把它们作为学习的榜样;BANK
ONE是一半的虚拟一半的实体网点,我觉得也没有学习的意义。只有富国是水泥加鼠标,即传统的银行加上网络的改造,这与我们是一致的。我们后来做的很多事,富国银行都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做小企业,第一次转型时我们提出做中小企业,但中型企业范围太大,后来我们改为两小企业,这就是受富国银行的启发。做小企业“既能提高定价,又能控制成本,还能风险可控”就是富国的经验,我们全体高管到沃顿(商学院)学习,就是学习富国银行的经验。
不同的方面:美国市场更加市场化,而且美国市场的信用环境比我们好,它的征信体制是它做小企业很重要的一个保证。我们还缺少这种完善的征信体制。另外,在银行的治理结构、激励和约束机制,我们与富国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也在努力改变现状、努力学习。
问:富国银行现在是美国网点第二多的银行,而招行还只有不到1,000个网点,这是不是也是个差距?
答:网点不是主要问题。做零售我们可以用网络替代90%,做中小企业可能完全替代。将来网络人人贷,网络社区带来很多便利条件。这方面我觉得问题不大。如果我们流程更科学、风险评价更准确,网上就可以做业务,而且中国的网络并不落后。
&问:你们怎么区分小、微企业?
答:美国的小企业很小,贷款额在10万美元以下。我们相对比它们还要大一点,我们对微小企业,贷款额是500万元人民币以下,小企业是2,000万元以下。
问:目前,中国银行在资本市场估值很低,你认为是真实反映了中国银行业的问题?还是只是市场的过度反应?
答:市场对银行的估值反映了市场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认识和理解。说明大家对中国经济还是有担心的,一方面是担心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会出现转型和调整。最近30年,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一路向上的,只是到最近才出现了一个拐点。这既有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中国失去了高速增长的环境。比如人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还有宏观调控。我在美国与投资者交流的时候,他们说担心中国银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会出现不良资产比较大的上升,这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二是房地产贷款,第三是中小企业贷款。他们的担心其实存在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不了解,地方政府平台是美国没有的,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地方政府平台的问题在于地方政府有没有还款能力。我看这几年包括2012年,政府的财政增长都是超过GDP的。而且中央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地方政府平台贷款约束非常严格,审计署也进行了审计,比较早地看到了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在地方政府有充分还款能力的情况下约束它,就会使风险大大减小。但如果地方政府平台贷款都由中央背书,那可能就鼓励了放贷和贷款。中央现在让地方发债,地方财政承担,中央的这个态度是对的。
房地产市场也是一样,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非常有潜力。中国的城市化率才只有51.27%,美国都70%了,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很大的,还有相当多的人住房需要改善。今天房价为什么这么高,主要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流动性,而中国可投资的金融产品有限,房地产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投资渠道。都去投房地产就造成了价格上升,这是一种货币现象,流动性过多。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就是为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就是说保证一般老百姓能买到房子,除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房价要平稳,将来真正的商品房应当随行就市。但要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能像现在这样,一般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我认为倒不见像一些人所想像的,会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的次贷危机不同,美国是不具备贷款资格的人买房,最后产生了不良资产。
关于中小企业,每天都有大量小企业倒闭,每天也有大量企业新生,这完全是一种正常的新陈代谢。总的来看,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还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而且现在不管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有很多的扶持政策。现在大家对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实际地支持它们,我觉得这一块将来还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不会出现大的、系统性的银行不良资产。从实践看,小微企业不见得比大企业风险高,关键得抓住规律。比如丽江有那么多旅游商店,都是卖旅游产品的,好多年都如此,这些小企业就是需要流动资金,它们的风险是一样的。而这些小企业的业主几代人都在这里,谁都认识谁。不会因为借了银行几十万块钱就跑了,因此,对这些企业完全可以免担保、免抵押,供应给它信用贷款。这样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大的风险,遵循的是大数原理,做信用卡也是大数原理。还有一些属于产业链,不同的产业链、不同的商圈你可以总结它们的规律,然后运用大数原理找到一个科学的办法,快速审批。这样实际上你可以将风险容忍度适当提高,同时定价能力也可以大幅提高。
问:那能不能谈光伏产业的问题,为什么银行没有预料到今天的情况呢?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各级政府没有及时地提醒,大家都觉得是新能源,各省都一哄而上,那不就多了吗?多的时候,市场又发生了变化。光伏产业从长远的观点看,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新兴产业,但在目前这个阶段,西方发生了金融危机,而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出口,进口国即使需求没有减少,但看到你这么多的产能,对方肯定要压价。这是价值规律。国内又没有解决成本,肯定要出现问题。
问:但地方政府毕竟没有银行专业,银行为什么配合放款呢?
& & 答:关键是各地都一哄而上,政府如何引导的问题,同时银行要保持清醒,要有自己的独立性。
& & 问:你对估值很低的情况下,银行仍然希望配股融资有什么看法?
答:这是因为资本约束的问题。现在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对资本充足率的标准有提高,要达标很多银行就必须融资。主要是提高了标准。
问:你在招行提出“三个理性”的理念,即要理性地对持市场、理性地对待同业和理性地对待自己。如何理解这三个理性?换句话说,你是不是认为目前行业存在这三个方面的不理性?
答:这是好多年前提的,是我们“一三五”理念的组成部分(编注:招行“一三五”理念中的“一”就是效益、质量、规模全面发展;“三”就是三个理性;“五”就是五大关系,即管理和发展的关系、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股东、客户、员工的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理性地对待市场,就是说在市场热的时候,你不一定也去做,比如光伏产业,市场冷的时候也不要抱怨,说不定是机会,要逆周期思考问题。理性地对待同业,就是说不管好银行、差银行,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同业有些不值得学习的方面,即使它走到前面去了,你不也能去学,不妨落后一点。理性地对待自己。其实一个企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取得了成绩和荣誉,你可能会飘飘然、固步自封,但可能马上就会落伍。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一点,给自己找差距。我们每年都要总结危机,总结问题。25年来我们总结了几大危机,每天都让员工替领导层反思。我们有员工论坛、招行的电子报,大家可以实名或者匿名对招行总行的任何人提意见、进行批评,目的就是让大家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现状。这就是理性对待自己。
& & 问:招行是不是也会存在不理性的情况?
答:确实会有。同行会有,我们自己的分行也有时会有。关键在于及时教育纠正。
& & 问:招行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 & 答:我们的愿景是“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我们还有具体的一些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对股东来说是股本回报最高的银行;对客户来说,我们是服务最好的银行、最喜欢的银行;对监管者来说,是一家合规的银行,等等。我们最近刚刚完成了五年规划,还是要实现二次转型,要保证以财富管理为主的零售业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同时批发业务要实现向两小企业的转化。即使对大中型客户也要保证一定的股本回报率。我们会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节省资本。我们也会跟上时代的潮流,比如科技革命带来的移动支付,在这方面也要走在前面。同时,在管理上,要实现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这要靠流程改造、资源整合,提高人工的效能,这是我们未来五年也是二次转型最重要的内容。
& & 问:做小客户不良率会不会提高?
答:大客户不良率确实很低,但回报率也很低,现在节约资本的时候就不能搞这个。而且员工只做风险低的客户,那他们的风险定价能力不也就荒费了吗?用进废退。当然风险与回报要有一个平衡。
问:你与很多世界级的银行家都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也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过,能否分享你职业生涯中,获得的最佳建议是什么?这个建议对你的职业和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基辛格先生,我跟他是好朋友。2012年10月份去美国,他还盛情地款待了我,请我吃饭,给我讲了他很多的传奇经历。以前他跟我说的一句话,也是我们的座右铭:“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成为激励我和招行不断创新的警句和座右铭。
我也一直把花旗银行作为我的榜样,三任董事长我都认识。在金融危机中花旗遭遇重创,但即便如此,它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它毕竟是家国际大银行,在历史上,很多金融创新都是从花旗开始的。我虽然跟花旗合作、学习,但我拒绝了花旗银行董事长桑迪·韦尔与招行合作搞联名信用卡的邀请。桑迪是我的偶像,有些事我并不一定跟花旗合作。如果跟花旗合作做信用卡,现在可能就没人说信用卡是招行自己做起来的,因此有些方面还是要保证自己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我始终认为跟这些人在一起,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他们毕竟是处在华尔街这个国际金融中心。
我还有一位很好的朋友是AIG的前主席,格林伯格。他的经历很坎坷,也比较传奇,我和他认识有20年,他身上有很多宝贵的东西给我启发,尤其是他不倒的精神。他被检查官赶出自己创办的AIG又重新创业,金融危机他的股本丧失殆尽,但他不屈不挠。他2012年就来中国十多次了,要知道他可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至今他仍然每天早晨起来锻炼身体,不断有梦想,不断地有创新的主意,我认为他非常值得尊敬,而且他对中国非常友好。这些人确实不断地给我启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商信诺传家典范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