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平凡楼盘负面新闻

403 Forbidden
Request forbidden by administrative rules.卢永春: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处置负面新闻_网易财经
卢永春: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处置负面新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互联网媒介空前繁荣、高度商业化的今天,社会“公器”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即刻遍及全国,舆论“杀伤力”越来越凶猛。这一时代背景下,一旦发生不良事件,极易吸引大批媒体的“捕捉” 报道以及招来网民的聚焦。特别是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应对,很有可能引发影响深远的舆情危机,不利于事件的良性解决,同时伤及公信。
我们该如何看待负面新闻
实际上,新闻并无正面、负面之分。早前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就曾指出:“说我们不好就是负面消息吗?不是。应从是否有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来考虑。”有学者认为:“相反,照亮阴暗面,把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暴露在公众的审视下,从根本上来说,是积极的行为。记者喜欢关注社会结构中的那些裂缝,否则,他们存在的真正价值就会受到威胁。” 判断报道的正负面问题,最重要是看报道的利益落脚点与符合事实与否。另外,一些网民关心社会负面,更多是带着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看重的是负面新闻的积极面:即在于它因揭露丑恶和问题所彰显的警示功能和监督功能。实际上,开掘负面新闻的正面效应,努力凸显新闻的建设性效应,记者也经常碰到“度”的把握。
是什么成就了一些扭曲的负面报道
每种社会现象的发生,都存在着它的主客观原因。一些媒体为什么爱揭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私”,并且揭起来越来越“疯狂”。无非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负面传播效应”。实际上,国内外舆论更关注“负面新闻”是普遍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打架闹事、奇闻异闻往往比正常的新闻更能收获收视率和关注度,这是一种现实。特别是快餐式网络媒体的兴起,抢占信息与舆论制高点成为当今媒体所不得不面临的时代难题,扑捉负面、发现问题自然成为一些媒体苦练的“内功”。一些市场化媒体不得不迎合整体受众的偏好,渲染负面新闻以获取媒体话语权。
二是“盈利效应”。当前,媒体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彼此竞争日趋激烈,媒体生存压力较大。有分析文章就曾指出,很多媒体都是全员营销,造成了媒体人员素质的下降,个别从业人员从中浑水摸鱼而谋私;一些媒体则将广告与新闻混在一起,负面新闻成为创收的利器。早前查出的一些违法网站,"删除负面新闻"就是其“盈利模式”。
三是“鸵鸟效应”。有不少媒体记者曾指出,“找到企业采访,很多企业都不愿搭理;而一旦出了负面报道,就会重视起来”,这种敬酒不吃、吃罚酒的策略,在一些媒体广泛使用。
同时,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抱着“容不下一篇负面”的政绩思维,愿意“挨刀”、“花钱消灾”也助长了一些记者与媒介的不法行为。
如何妥善应对“负面时代”
客观地说,虽然当前各大媒体与网络不断注入社会“真善美”(仅新浪微博“正能量”词频高达1.5亿条),强化了社会正面的弘扬,但可预计,新闻负面与正面的博弈共存将是长期的现象。为此,建议各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开放的姿态来对待媒体各类报道 无数案例表明,在舆论监督威力张显的当前,企图“懒得理”乃至对立媒体的做法至少是不聪明的。在一个突发事件或曝光问题面前,你越试图掩盖,媒体就会越炒作;你越拒绝网络质疑,网民就越想证明你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作为舆论话语权的把持者媒体与网络,政府和企业应该学会与之接触打交道,构筑一个媒体通道,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拓展维护与媒体的合作关系。当前国内盛行的“XXX网络媒体行”“XXX网络人士论坛”便可借鉴。
二是善用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负面信息的流窜往往是因为正面声音的“缺位”。要加快完善自身信息传播体系,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新闻发布会等,通过这些权威平台及时发布回应信息,与公众进行沟通,反馈舆论对事件发展的各种质疑。同时,通过针对负面信息的正面回应,“以正视听”,达到强化舆论引导、赢得话语权作用。有网民评论就认为,相对于“负面消息”,人们更关注的是政府对待“负面消息”的态度。媒体的知情权、公众的监督权应该得到尊重。
三是做好负面报道的预警工作 做好预警工作是处置好负面舆情危机的重要前提。如利用与媒体的关系或者利用有关舆情监测软件,对各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监测预警,及时发现与己相关的负面报道,并跟进妥善处置,尽量压缩负面传播的空间,以降低负面影响程度。
四是坚决举报与抗拒敲诈性负面报道 对于媒体正常的负面报道应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要重视那些突出建设性的负面报道,借此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而对那些把社会“公器”变为“利(润)器”,将信息变卖为生产力“快乐地奋斗着”的不法媒体与记者,当事方应尽量保留相关证据,通过行政或法律或社会公开途径予以坚决的回击。
新媒体时代,转变传统负面思维方式,适应新媒体时期的媒体监督环境,提高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显然更为迫切。我们要习惯媒体与网民的监督热情,变革传统对待舆论监督的思维,“容不下一篇负面”可否置换成“改进每一项不足”,能否将“负面监督”的敌意化为促进工作的助推剂?对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应有“太平美满”的美好追求,也可有“问题存在 但我们正在努力”的过程思维。诚然,强化内功才是舆论监督年代的底气之本。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原标题:卢永春: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处置负面新闻)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周末“偏说”房之八|上海又一则负面新闻曝出这次和房子有关
扫描二维码分享
继“上海交警绊摔抱小孩妇女”视频被频转发和狂吐槽后,又一则同样发生在上海的实拍记录,登上新闻热搜榜:   9月1日,上海地铁上,一男子接连往车厢地面上吐痰,旁边一位大叔出言劝阻,男子却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还口出恶言叫对方“滚”,更接连叫嚣三次“你上海几套房”?言下之意似是对方若不如他房产多就没资格教训他。其言行之恶劣,嘴脸之丑陋,引起了无论上海本地还是外地网友的一致嘲讽和谴责。
但评论里也有人客观地指出:听这男子口吻,名下可能真的有多套房。在上海有多套房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普通家庭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财富,生活的轻松和滋润程度就连一些小企业主都望尘莫及。
另有评论喟叹:上海快速发展所需造就的“拆迁致富者”,使本地人两极分化严重。穷的嫉妒富的,富的鄙视穷的。不劳而获的膨胀和虚荣,让一些人忘了“往上数三代,大家都是面朝黄土的农民”,产生了“阿拉有房,阿拉上等人”的优越感。“德不配财”,可笑可悲!
曾几何时,我们开始简单粗暴地以物质财富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而在我国国情下,财富的最好彰显方式和保值渠道就是房产。
比这段吐痰视频再早几天,一张“中国人财务自由九个阶段”的图片也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相当多数量的感慨:
由图可见,房子自由处于仅次于国籍自由的财务自由第二高级别。换言之,一旦实现了房子自由,其下的医疗、工作、择校、购车、旅游、吃饭、买菜七项,也就统统能“随意选择、任性消费”。房子,对中国人生活方式、阶级晋升、人生走向的重要性乃至决定性,一目了然。
以“吐痰哥”为例,按下愤怒冷静分析:他既然气势汹汹地反问大叔“有几套房”,自己名下应该是有不止一两套。假设他有三套,以今年3月的上海各区房价为准,即使这三套房在价格排名倒数三位的金山、崇明、奉贤三个偏远区,每套按50平计算,其价值也逾300万元。若三套房有一套甚至是全部在黄埔、静安、闸北那样的核心区,面积再大一些,这男子身家更是要以“千万”计。按网友的话说,“那样恐怕他就有自信在地铁里大小便了”。
咧嘴笑过之后,恐怕你我心上都会泛起一丝凄凉。当诗和远方不再,只剩下钱和买房,这个社会,还会好吗?
【相关阅读】
            
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统筹指导河北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搞好衔接,推动“一区三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互动,城市布局与产业发展融合共赢。8月28日,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 住房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北京、上海、广州等13个城市将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购租并举与规范住房租赁销售等举措一并,被业内视为维持中国楼市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经过一年多探索,购租并举已衍生出购租同权、新增租赁性质用地、多元租赁主体等诸多操作实践,未来购租并举还有哪些可能?能否化解楼市顽疾?又将给承租人、购房人带来怎样体验?最近一段时间,“租房”那些事儿频频刷爆各大网站头条,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租购同权”。作为全国首批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城市之一,杭州30日发布《杭州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未来三年新增租赁住房要占到新增商品房三成。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国土资源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地方自愿,确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国土资源部官员在8月29日表示,北京、上海作为首批集体土地建租赁房试点城市,几年来试点项目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房屋租赁市场价格上涨,部分住宅租金价格暴涨2至4倍。在此情况下,雄安新区祭出自四月份成立以来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继“上海交警绊摔抱小孩妇女”视频被频转发和狂吐槽后,又一则同样发生在上海的实拍记录,登上新闻热搜榜。8月31日,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三四线城市楼市在过去一段没有跑赢一线城市,但目前来一些资金已经转向了三四线城市。8月份取得批准预售单价9.5万元的华润·昆仑域200套房源已经全部售罄。“从新区一成立我们就进来了,”8月30日,在河北容城县奥威路,一家央企下属企业的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每天研究文件、讨论方案,也和管委会接洽沟通,都在等规划。”8月的最后一天,秋雨冲走了酷暑的炎热,最高气温回落到30度以下,燥热、难熬的2017年夏天终于要过去了。8月30日-31日,全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深入研判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新时期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要求,聚焦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两条业务主线,深化改革,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南京楼市即将迎来“金九银十”之际,8月份的成绩单也于昨日公布。据网上房地产统计,上月南京共成交新房3300余套,只有7月份的一半,新房上市量受楼市调控的影响较为显著。今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推进人才安居房建设,7月1日起,《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正式施行。这一吸引人才安居乐业等的政策红利,究竟兑现的怎么样了?记者昨日在南京市房产局采访获悉,全市今年筹建81.5万平方米人才安居房,建设计划已经落实到位,年底将全部交付。
至9月1日,内地和香港已经有超过百家上市房企披露了2017年中报,整体来看,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的楼市调控政策下,上市房企尤其是龙头房企仍然交出了一份靓丽的中报。“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死了,会有什么遗憾?我现在有,一定要在死之前,把乐视做好!”严厉而密集的楼市调控政策,却没有能遏制住房企大肆圈钱的步伐。今年是“退房令”走过的第七个年头,央企“退房”仍在路上。 当前,距离2010年国资委下达“退房令”已经过去7年时间。接二连三的央企重组也释放出明确的信息,为了避免资源的闲置、重叠和浪费,诸多央企的地产板块在加速重组。在行业发展及产业政策调控之下,房地产市场由增量转为存量阶段,企业“野蛮生长”进入尾声。链家地产又迈开了扩张的步伐。不过,这一次不是并购,而是参股。中期纯利大增15倍的融创中国,8月31日公告称,公司已支付全部乐视系股权收购款,合计金额150.4亿元。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1日公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土地供应管理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拟恢复划拨方式供地,范围仅限于产权归政府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用地。根据今年广州卖地记录做的统计显示,截至8月中旬,广州今年一共挂牌了21宗商服和商住用地,其中统计显示,截至8月中旬,广州今年一共挂牌了21宗商服和商住用地,其中只有两宗地块没有对竞拍人设定产业门槛。只有两宗地块没有对竞拍人设定产业门槛。进入下半年,上海进入集中供地期。7月以来,上海合计挂牌35宗经营性用地,总出让面积逾144万平方米,之前的前6个月,上海挂牌地块均为商办性质。时隔3个月后,上海土地市场再次出让宅地。8月28日下午,上海市今年下半年首次进行宅地出让。最终,在仅仅经过一轮报价后,万科以29.19亿元、超过起始价0.1亿元,竞得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工业园区108-04地块,近零溢价拿地。杭州土地市场热度不减,九月杭城的“推地潮”还将继续。据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统计:杭州十区九月份预计将出让36宗土地,其中主城区24宗,萧山区7宗,余杭区4宗,富阳区1宗。8月24日,上海浦东新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规划管理处公示《浦东新区租赁住房地块所在街坊(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实施深化)》(草案),计划将世博、三林、张江3个黄金板块的5幅商办用地改为租赁住房用地,规划租赁住房建筑面积高达39万㎡,套均面积80㎡,提供5240套住房。
曾经,一户一宅的农村住房政策有其合理性,但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当下,大量农村人口已经开始在城市就业,早已不是“农民”,如此,我们还有必要实行一户一宅的法规吗?
就在南京出台租赁新政后不到24小时,南京市国土部门便于昨日推出了最新一期的土地出让公告。在8幅上榜地块中,城南西善桥地区首次出现了要求房企自持住宅面积的土地,专门用于向公众出租,开发商不得分割销售。业内人士指出,该地块将成为南京建立“租购并举”住房体系的一次最新尝试。
试点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新市民的租房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的用地指标,也不是鼓励资本到农村圈地建房。房地产行业的矛盾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可以说,在当前发展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完全满足系统重要性特征,而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如果经济和金融发展过分倚重房地产,并听任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则其极有可能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结构性短板,进而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成重大危害。8月28日,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决定在全国第一批13个城市进行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从字面推测,不排除还会有第二第三批试点城市加入,这且不表。本次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土地财政模式面临的瓶颈,为保持城市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向而提出措施。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国土资源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地方自愿,确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有关负责人日前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简称《试点方案》)进行了解读。据报道,国土部与住建部近日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确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此举旨在通过试点改革,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缓解住房供需矛盾,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立健全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看到武汉推出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房的消息,同事D君深有感触地说,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但是可以作为人才激励工具啊!在近日举行的2017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表示,城镇化的方向要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转变。
8月31日,A股2017年度半年报的披露迎来收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逾3000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公布,一定程度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3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800亿7天、500亿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3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000亿。在经历周二净投放“一日游”后,公开市场再次重回净回笼的态势。去杠杆还在进行时,重重限购限贷政策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受控。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总额3.2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771亿元,虽然总量保持正增加,但从5月起连续三个月新增额量较去年同期保持负增长。随着银行半年报接近尾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半年业绩报告均已出炉。在今年上半年,四大行业绩出现回暖,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速普遍出现下滑。央行29日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与前期持平。鉴于周二有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天实现净投放100亿元。由此结束了连续六日的净回笼,重回净投放格局。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有据可查的14家上市券商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比2016年末增加了约6.5亿元
央行28日开展了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600亿、14天期400亿。当日有20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1000亿。央行已连续六个交易日从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今年以来,港股连续七个月节节攀升,迄今为止恒生指数的涨幅达到25%。
除美国、英国以外,加拿大也受到了中国留学生家庭的青睐。不少中国家庭考虑到孩子留学的便利性,在加拿大买房置业。在加拿大买房,如何办理贷款?还要注意哪些购房政策变化?北京晨报记者邀请业内专家为此类中国家庭讲解在加拿大买房的技巧。美国全国房地产商协会(NAR)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的二手房销售意外下滑至2016年8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暗示房价的上涨和库存有限阻碍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8年美国正处在次贷危机期间,当时我刚入行美国房地产业,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身在其中的房产业者,在如今各方纷纷回顾次贷危机之际,我很愿意分享我当时的所见所闻及深刻感受和体会,作为中国买家、投资者的参考、借鉴。50万美元,联排别墅,朋友介绍的经纪人……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吴女士未多加思索,便当即拍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Pasadena)市全款购置了一套房产。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在调整之中。随着近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如今美国房价已基本收复失地,创下次贷危机后的新高。那么,在二级市场上,房地产股票走势是否同样强劲呢?美国两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简称“两房”,共同建立了美国房地产贷款的二级市场。2008年,美国进入次贷危机最紧急时刻,难以为继的“两房”股价开始暴跌,2008年全年累计双双暴跌超过97%,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后被美国财政部“救市”接管。北京时间23日晚彭博报道,根据美国政府周三公布的数据,7月份美国新建住宅销量下滑可能代表一种信号,即在经历比预期更强的一波销售行情后该行业开始稍事喘息。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经十周年。然而,全球多国楼市并未降温,调控仍是重中之重。不过,新加坡却开始逆势而行,开始放松自美联储量化宽松之后执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些似乎看到“机会”的资金已经蠢蠢欲动。
就市场来说,永远在直线增长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几乎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而对于铝合金门窗市场来说,伴随着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传统经营模式弊病凸显、家居品牌跨界发展等多重压力,逐渐进入市场调整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愈发明显。北京市环保局昨日表示,下月1日开始,京津冀三地将同步实施新的建筑类涂料与黏合剂环保标准,届时京津冀的装修将会更加健康、环保。近期,大自然联姻优家购,是其转变发展的方式,推动全屋整装战略最重要的一步。同时,大自然已将旗下地板、木门、橱衣柜等主营产品上线优家购官网和旗下数千家线下体验馆,为消费者提供家居一体化的全屋整装解决方案。目前,定制家居行业称得上是整个家居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行业,定制橱柜和衣柜作为其中代表正处于风口上。定制门窗也属于定制家居领域,未来几年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风口?从各大跨界品牌的动作来看,门窗品牌激增,定制市场风头正盛。近年来,木门已成为家居建材行业中成长最快的种类之一,可如何挑选木门却一直困扰着广大消费者,因为木门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打开,查看内部情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我国信息消费快速发展,正从以线上为主加快向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形态转变,网络提速降费深入推进,消费主体不断增加、边界逐渐拓展、模式深刻调整,带动其他领域消费快速增长,已成为当前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览会 (Shanghai Smart Home Technology – SSHT)将于日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登场,并再度与上海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 (Shanghai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 SIBT)同期举行,两展将迎来240家参展商,展现智能家居及智能建筑技术。环保整治不断升级,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已经成为我国共同愿景。眼下的木门企业之中,已经有一些品牌开始向着绿色生产之路进发。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严,木门企业再不跟上时代的大趋势,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13城试点集体用地建租赁住房 打破住宅供地垄断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扫描二维码分享“新常态”下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组图)_网易新闻
“新常态”下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以来,这一词语在经济乃至多个行业中被不断提及并引用,此次全国“两会”中也就此问题展开议论。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如何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看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近日央行“降息”又会对房地产行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近年来,“雾霾”逐渐成为困扰人民生活的一大问题,治霾也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城市建设者,该如何为美丽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就个人的企业项目来看,又是如何做生态宜居产品的?
  关于这些涉及房地产开发及产品研发的实际问题,地产界的领军人物又是如何看待的?
  郑州清华园董事长李轩
  所谓“新常态”,主要指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靠劳动力、资本投入的粗放增长,转向靠改革创新、技术进
  步的集约式发展,即转型升级。
  无需置疑,新常态下,房地产更需要平稳、健康的发展,企业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和互联网的普及,将进一步推进房企转型和创新。而我们郑州清华园集体作为中原本土品牌房企,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也已经做好了为此改变的准备。
  2015年,我们可以预见房地产投资增速虽在下滑,但房地产市场这块蛋糕依然让开发商劲头十足地争抢,因为可以创新,可以调整业务布局,可以优化资产配置,可以转型等。基于此,2015年我们将继续秉承“铸造精品奉献社会”的企业发展理念,以创新的精神进行深耕细作,以此来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做
  强做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最近的央行“降息”被众多业界专家看做是楼市强心剂,暂且不论其影响力有多大,但对于房地产业的来说,货币手段历来是刺激市场需求的最有效工具,可以预料,此次降息在某种程度上将成为房企进行加快库存去化的利器之一。
  另外,就近日关于雾霾问题引起全社会对于环保的激烈讨论。作为一名郑州市政协委员,在去年的郑州市政协会议上,我就提案了关于如何治理雾霾所导致的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作为中原“游闲”文化领跑者及绿色建筑的开拓者,郑州清华园早在开发第一个项目郑州清华园小区
  时就以节能、环保为目标进行量身定做,并一举成为中原康居示范工程的宜居典范之作。清华·忆江南项目在面市时,集团时刻践行绿色梦想,忆江南项目内的雾森系统、喷淋系统的创新,不仅是对自身产品的升级,同时也成为中原宜居住宅的新标杆。
  其实近年来,“绿色、生态、环保”的居住理念早已渐入人心,而郑州清华园所倡导的“游闲”文化和绿色建筑的创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在此,也希望更多的中原人能够选择把家安在绿色低碳的生态宜居之地,这样就算在肆虐的雾霾天气里,你也可以在自家沐浴阳光呼吸新鲜空气。
  永恒集团执行总裁 吴崑
  我理解的“新常态”就是经济发展到了瓶颈阶段,需要通过创新来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已经过去,快速城镇化及房地产旺盛需求催生的开发商野蛮生长阶段也将告一段落,房地产开发模式进入为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而催生的管理与服务不断精细化、产品持续创新的新常态。
  在这种经济与行业的形态下,企业唯有转型才能谋求活路,即由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如此,销售不再是唯一目的和盈利手段,基于持有型物业的运营收入以及基于客户和社区资源的综合服务性收入将成为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当然,永恒集团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也不仅仅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在实现自身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兼顾了社会价值的平衡,围绕地产开发项目做到丰富区域人文生态、保护并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等。
  现阶段,我们打造的永恒·红街项目就是想通过一种新的商业形态,把民俗、民乐结合在一起,围绕中原传统饮食文化为顾客提供一种新的就餐、聚会体验。作为一条中原首创的特色美食街,该项目对中原传统餐饮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发展,使民俗民粹时尚化,大大丰富了区域人文生态环境。
  以前开发商是在一种原始的、粗放的发展阶段,而现在是向精装化方面发展。其实先前的开发模式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永恒的初衷就是为了打造一种可以拎包入住的生活方式,减少客户为了装修所花费的精力和财力。但是,在做这些终端产品的时候,开发商承担的责任重大,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后期维护,所以这对产品最终的形态和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在国内,由于很多企业缺乏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职业精神,所以较之我国台湾或国外,大陆基本没有存续时间很长的百年老店或企业。作为一个资源型企业,永恒在未来10年的发展,也需要从产品角度入手进行转型。自此,永恒集团已于去年启动住宅精装战略,并在当年10-12月份,开启了一场“万里挑一,精装品牌万里行”活动,先后走进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建材家居供应商,对重点建材部件,以绿色、环保、优质为基本标准进行了严苛的甄选,大批优秀品牌供应商为永恒集团的精装产品提供战略性供应。同时住宅产品的精装交付,可以直接避免业主个人装修带来的二次环境污染,为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做出贡献。
  总之,在经济与行业发展新常态下,永恒集团紧密跟随政策引导,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始终以产品创新、客户服务精细化、个性化为核心发展方向,注重环保、注重人文生态建设,让企业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星联置地集团董事长
  王永光
  我理解的“新常态”是从高速转化为中高速的一个“换挡”式转变。以前的模式主要是靠出口来拉动发展,是粗放型经济,催生了一批高耗能行业,贫富差距拉大,产生了一定的社会矛盾。而中高速发展,要求结构调整,从资源、劳动力型向技术、创新、消费型转变。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经济减速。
  在新常态下,房地产发展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长期高速发展产生的泡沫,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一个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一些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供大于求,成交低迷,呈现出饱和和过剩的状况。对河南这样的人口流入大省,房地产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省会郑州作为经济中心,受大势影响,将趋于功能性的健康发展,这个利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对行业来说,要由量向质转变,城市发展方向必将是在优势地块安置优质项目,以往的大盘“造城”模式应慎重,以免造成过剩。开发企业应瞄准市场需求空间,在具备条件的地块做符合相应需求的低端或高端项目,减少空置率。
  另外,还要放弃对房地产会产生高额利润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应更加重视去化速度。缺乏优势的中小企业应考虑转型,找到自己的利润基点,从2014年到2015年,将告别高速增长阶段,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局部泡沫会破裂,供大于求,开发商应及时调整战略。
  央行“降息”对房地产有正面影响,但没那么大,金融机构改革,利率市场化,政策遭遇市场选择,各商业银行的动作会冲减央行对信贷的正面影响。另外,金融改革滞后,市场整体资金短缺,降息对房企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大大削减,所以,“降息”的影响只作参照即可。
  关于雾霾和生态宜居,我觉得,首先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考虑节能需求,考虑能源消耗和损失,以减少建筑过程及业主居住使用时产生的污染和排放。其次是使用太阳能等低排放、零排放的节能产品及材料。
  就星联置地集团来说,自成立之初,就一直以“中原低碳生活倡导者及践行者”为使命,致力于营造低碳产品,从以前我们开发的双河湾到现在的星联湾,一直率先使用超出当前阶段的节能技术。尤其是现在的星联湾项目,位于郑东新区金水大道与雁鸣路南,象湖、贾鲁河双水系环绕,周边绿地公园很多,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并且一如既往地广泛采用太阳能、先进窗材等技术,非常受市场欢迎。
  共生集团营销副总经理
  牛光辉
  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旧常态”。所谓旧常态,是指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因素累积,并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等不利影响。以此分析,新常态经济是整个社会利好的表现。
  目前中国不仅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的叠加期,同时也处于房地产周期、全球化周期、存货周期以及固定投资周期的叠加期。这决定了经济依然面临着不少周期性问题。2015新常态经济下,房地产发展更趋向成熟,发展态势以稳健为主题。
  首先,经济压力增大,市场分化加深。2015年经济整个的下行压力是比较大的,核心在于2014年房地产这个周期性的调整还没有完全展开,那么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二三线城市的这种分化状况,会在2015年继续展开。
  其次,房地产需求逐步平稳,房地产行业将走向新常态。楼市趋于理性,投机的热度大减,中国城镇化发展已经小有成就。虽然行业迎来回暖转机,但在行业内部不断调整中,行业生态已发生改变,房地产超级大繁荣时代已经完结。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虽然房地产行业再一次走出调整期,但可以预见的是,2014年本轮调整的结束,将不会再现2008年、2011年调整之后价量齐飞的局面,房地产市场实现“V”型反转可能也微乎其微。总体来说2015年行业将保持一个较为平稳运行的态势。
  对于央行降息,整体市场资金面宽松了,却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漫灌”。首先,放宽资金面的本意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因此政府也会通过窗口指导使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而非房地产市场。此外,市场内盛传20年不遇的“牛市”来了,预计2015年股市对民间资金的分流程度将更加显著。以上是影响明年能够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资金量潜在的不利因素,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面仍是谨慎乐观。
本文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正确看待世界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