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铄讲缠:炒股就是学佛为什么要学佛

(111)(35)(27)(4)(15)(0)
&无数学缠论的人都想掌握吸血大法,都想吸股市的血,最终都被股市吃得骨头渣子都没有。可怜,可悲,可恨。
&我希望年轻人不要玩股票,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老年人只可以当打发时间娱乐消遣,不可以把股市当作安身立命,那是浪费生命。股票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好的,不要自视过高。有的人天生是吃这碗饭的,而绝大多数(97%以上)的人要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不能靠一夜暴富的幻想来虚度时光!不要把自己成那3%的人。&&&&无数玩股票的人研究无数技术终究是亏损,读遍股票书籍还是亏损。稀里糊涂亏损,稀里糊涂赚钱。最终还是亏损。
&今我重新说一下股票赚钱的秘密,对于小散户来说,无数散户亏钱是因为有“我”,玩股票的秘诀是要把“我”去掉!
& & & &什么是“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
&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
今天聊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法”?
教材定义:“法”字的梵语是达磨,就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从目前的社会俗成可以用“方法”、“法规”涵盖法字的定义。 &&
但是,这些含义却远远不能涵盖佛学中“法”的含义。
因为佛学中使用“法”字的地方太多,如果你理解不清楚,闻思上就很难精进。
用一句简单话来讲“法”最本质的含义就是:
“法”是一切,一切是“法”。
下面就以“宇宙”为例,具体聊聊 “一切是法”的简单含义。
第一层,宇宙这个词代表的物质世界就是“法”;
第二层,宇宙这个词代表的现象世界就是“法”;
第三层,宇宙这个词代表的心理意识世界就是“法”;
第四层,宇宙这个词就是“法”;
第五层,你感知到宇宙这两个字的一切信号就是“法”;
第六层,你能感知到宇宙这两个字的感知就是“法”;
还有很多层,就不啰嗦了
佛学中的“法”,和我们头脑意识中的方法和法规是不同的。
“法”的佛学含义有三层深度,上面聊的仅仅是第一层,最简单的。
理解“法”的第一层含义,目的是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
什么是佛教?
佛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她是一种宗教,包括她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
狭义:她就是佛陀所说的言教,用“佛法”表达更准确。
广义是外延,狭义是内涵。&
广义包含狭义,但广义不等于狭义。
世间,由于人们对纷繁现象的无名执着,所以头脑中的知见往往只停留在佛教的宗教形式上,对其内涵却充耳不闻。于是曲解甚多。&
摄相从性,为了便于众生产生佛教正见,蒋杨钦哲老师做了一个精妙的举例:
佛教就像是一只精美的酒杯。
佛法就是这只酒杯中可以解脱生死的美酒。&
红尘滚滚。为了随缘不同的众生,酒杯换了又换,但杯中的美酒还是原来的味道。
如是质朴,如是芬芳!
您是要酒杯,还是美酒?
如果您选择了美酒,就不能再痴恋那精美而奢华的酒杯。
安静下来,收摄六根,内观你的心,看看是不是佛说的那个样……
如此择法的无上智慧就是佛学。
&“自知者明”,典出《道德经》,很多道理,说着容易,做到却很难,人非圣贤,连李世民都需要魏征这面镜子才能做到自知。
  虽然一个人做不到完全的自知,但却应有基本的自知。南怀瑾说,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对于不能胜任之事,如果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是可能酿成大祸的。
  第一错:德薄而位尊
  “修养浅薄却身居高位”,“德薄”,不一定是缺德。也可能他个人修养不错——温良恭俭让样样俱全,只是缺乏与职位所匹配的品质。
  比如王安石当上宰相后施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安石变法”。名义上为了“富国”,却都是用国家机器强行干预经济,最终演变成巧立名目的变相征税,特权阶级以国家名义与民争利……
  王安石文化修养没得说,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在改革过程中只考虑政绩——“富国”(如何让国家创收),却忽视广大弱势群体在改革中受到的不公与损害,这是就是典型的“德薄而位尊”。
  第二错:智小而谋大
  “智能有限却谋划大事”,我们继续说到王安石变法,改革
&在18世纪,英国的牛顿和德国的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所谓的微积分,就是微分和积分的综合应用:微分,即数的无限小;一个自然数,可以无限分割,却永远不等于零。积分,则是把无数个无限小的数累积起来,得到一个稳定的自然数。通过微分和积分的互逆运算,过去的很多数学难题变得非常简单。
& & & &微积分是数学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正当牛顿和莱布尼茨为“谁是微积分之父”争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爱尔兰的贝克莱主教突然走进来,说:你们先不要急着争谁是“孩子的父亲”,微积分的“出生证”能不能办下来,还是个问题。
& & & &贝克莱接着说:虽然语言上和意识中,可以说“无限小”。但是在真实的世界中,一定要有一个尽头吧,即“最小的极限”。没有了这个“最小的极限”,一切都成了海市蜃楼。那么,什么是“最小的极限”呢?
桌子上放着一个瓶子,在前99个刹那(瞬间),它一直安然无恙,保持原状。在第100个刹那,有一把铁锤砸在了瓶子上,瓶子破裂成碎片。
这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的现象。我们一直认为,同一个瓶子在遇到铁锤之前,一直在桌子上,没有变化。是铁锤把原来那个瓶子,砸成了碎片。
好,现在的问题是:在瓶子遇到铁锤的那个刹那,即第100个刹那,瓶子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像看上去这么无聊。因为参悟这个问题,其意义如一个人的生死般重大。为了方便渉入这个疑境,让我们先来“铺垫”几个简单问题。
&&& & &思考一:这个身体是“我”吗?
&如果这个身体是“我”或是“我的”,为什么“我”不能主宰它的生灭,不损不失?如果不是,为什么当身体有了生灭损失,“我”却这么难受?
&&思考二:做身体移植手术,做到什么程度,我还是“我”?
&一个意识完全相同,但是长相完全不同的人,是你吗?反过来,一个克隆的你,长相一样,但意识不同,是你吗?
&&&& & 思考三: “我”“你”“他”如何分别?
&&&& & 长的一样吗?意识思维方式一样吗?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大家是不是有点明白什么是“我”了?
市场上,很多“大鲸”们几乎学遍了各种知名理论,甚至达到了无所不精的地步,可是,最终还是不能在市场上“善始善终”。更不要说那些不学无术、自认小聪明的“虾米”们了。
难道,市场上的各种理论都是用来骗人的吗?
我的回答:不是!因为理论学的再好,市场上最终比的是“人”。这里的“人”,指的就是你的“秉性”,你的“智慧”和你的“修行”。
你的“秉性”,指的就是俱生我执和俱生法执(与生而来的执着)。
你的“智慧”,指的就是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又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很疑惑……
老和尚:“得道前,我砍柴时想着挑水、做饭,挑水时想着砍柴、做饭,做饭时想着砍柴、挑水;得道后,我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一铄:活在当下,不迎不拒,无所住而生其心。一铄讲缠:炒股为什么要学佛(一)
市场上,很多“大鲸”们几乎学遍了各种知名理论,甚至达到了无所不精的地步,可是,最终还是不能在市场上“善始善终”。更不要说那些不学无术、自认小聪明的“虾米”们了。
难道,市场上的各种理论都是用来骗人的吗?
我的回答:不是!因为理论学的再好,市场上最终比的是“人”。这里的“人”,指的就是你的“秉性”,你的“智慧”和你的“修行”。
你的“秉性”,指的就是俱生我执和俱生法执(与生而来的执着)。
你的“智慧”,指的就是分别我执和分别法执(学习而来的执着)。
你的“修行”,指的就是通过真正的闻、思、修、证,浅薄和断除“执着”的漫长进程,这“执着”用三个字讲就是“贪嗔痴”。
人生的一切不如意,几乎都和“贪嗔痴”有关。可以说“贪嗔痴”是苦的根源。人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参透这一点,进而通过各种修行,最终达到对“贪嗔痴”的止息。
但是,断除“贪嗔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贪嗔痴”的根本原因是“身见”。“身见”就是人性。而人性的根本是“无明”。而“无明”就是妄念“五蕴(色、受、想、行、识)”是我、是我所,简单说就是:认为有个肉体和精神的“我”,因为有“我”而进一步执着“我的”。
举个例子,人在出生后就开始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四处攀缘:我的手、我的脚、我的身体、我的……&
这样,“自我”的各种主观意识就慢慢产生了。因为有了各种主观感受和分别判断,于是就开始抓取、贪着一切对我有“利”的,而抗拒、排斥一切对我有“害”的。这就是“贪嗔痴”。
真的有“我”吗?“我”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待续……
已投稿到:一铄讲缠:炒股为什么要学佛(二)
“我”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像看上去这么无聊。因为参悟这个问题,其意义如一个人的生死般重大。为了方便渉入这个疑境,让我们先来“铺垫”几个简单问题。
& &思考一:这个身体是“我”吗?
&如果这个身体是“我”或是“我的”,为什么“我”不能主宰它的生灭,不损不失?如果不是,为什么当身体有了生灭损失,“我”却这么难受?
&&思考二:做身体移植手术,做到什么程度,我还是“我”?
&一个意识完全相同,但是长相完全不同的人,是你吗?反过来,一个克隆的你,长相一样,但意识不同,是你吗?
& 思考三: “我”“你”“他”如何分别?
& 长的一样吗?意识思维方式一样吗?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大家是不是有点明白什么是“我”了?
从一个“自我”的意识角度出发,简单说“我”就是我们对身体(佛学称之为色)和意识思维(佛学称之为名)的双重执着(贪爱、抓取、嗔恨、排斥)。这个执著就是你人生一切苦的根源。因为只要有了“我”的意识分别,一股无明的生命欲就会在无形中鼓动你抓取每一个“我”认为对“我”有利的,而排斥每一个“我”认为对“我”有害的。如意就是乐,反之就是苦。于是,“美、丑、善、恶、黑、白、高、下”的二元标准随之建立,“贪、嗔、痴”的人性三毒随之而生,并在每一次的历缘对境中逐次强化,形成牢固的神经连接(原理心理学术语)。如牛陷淤,难以自拔。
& &但,这一切都只是幻象!
&&从生理科学的角度说,新陈代谢是人体的主要活动。今天的你已经不是昨天的你,因为每时每刻我们人体会长出新细胞代替凋亡的细胞。不管你的寿命多长,你身体的某些部分其实只有几周甚至几天的寿命。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说,我们的意识也同样如此,一次转念就像一场脑细胞的暴风闪电,生灭就在刹那之间。
思考四:如果我们的身体和意识思维在刹那“新陈代谢”式地生死,那么“我”到底在哪里?
&今天的你,明天代谢一遍,还是你吗?明天的你,后天又代谢一遍,还是你吗?
我们会说:感觉上还是“我”。而这却是一个严重的意识错觉,实相是:一天之中,“我”已轮回生灭千万回!!!
为什么说是错觉?
这个错觉称为“流变”(解剖神经学术语)。举个例子便于大家理解:
&瀑布,其中的水流刹那(生死)重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可是我们却认为原来的瀑布一直存在。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水流前后相序、川流不息。由于这种变化的规律一直相对稳定的存在,所以被我们的意识错觉为“常在、常有”。明明已经缘灭,因为新的缘生随上一个缘灭而同时产生,所以被粗略的心忽略了。
&&人生就像一部电影,胶片在不停的按一定速度地播放,活着的幻象就在荧幕(意识)里上演了。我们“乐”在其中,“苦”在其中,不能自拔。突然一个放映机故障,卡片定格了,我们才突然明白被幻象愚弄了,一阵唏嘘。但是,只要故障排除,电影继续上演,我们就会继续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直到最后结束。离场时,我们还会意犹未尽地品味着片中的故事情节,并设想着下一部续集会有什么样内容,什么时间上演等等。
只要这个“接力赛”一直表演下去,“我”就会世世轮回,执在其中。
&说到这里,你领悟了吗?“我”的实相就是一个错觉,是一个相序变化的规则呈现而已!!!前一刻的“我”已经缘灭,当下的“我”正在缘灭,下一刻的“我”正在缘生。人生的一切都不过是在这个“流变”过程中“我”对前“我”和后“我”的持续妄想和贪着,一个能产生一切苦的永恒的执着。
&股票市场不是这样吗?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佛人炒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