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现在最火的行业是什么现在有多火

六问中国式养老:万亿市场和你有关系吗?
[ 亿欧导读 ]
人工智能还远远不能代替现有服务人员的情况下,垂直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成为机会与壁垒;鉴于老年疾病的多样性和混合性,专业医生的配合与介入必不可少。
我们偶尔听到的声音还是在说“银发经济”,在说“一亿的广场舞大妈”,进入行业的互联网人摩拳擦掌,似乎这是唯一还未被挖掘的万亿规模蓝海市场。&
而当我们在说养老行业和养老创业,究竟是怎样的?从今天起,我将尽可能真实全面的梳理呈现中国养老行业的种种,这当中有我在“陪爸妈”踩过的坑,也有行业前辈的经验分享,以及数千位老人的沟通反馈,希望能对愿意投入养老事业的创业者们有所帮助。&
创业维艰,在每一个你拼命闯荡的时候,你的爸妈正在老去,而我们也终有衰老的那一天——因此特别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来参与讨论和分享养老的话题,等你来:)&
问题1:中国的养老行业,是冰还是火?
从人口规模看:老龄化一路狂奔,银发经济就在眼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16.1%,65岁以上人口1.44亿,占总人口10.5%。全国老龄委指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
根据联合国相关数据,中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预计进入老龄社会(65岁+>14%)为2025年前后,相比发达国家50-70年的进程,预计中国与日本类似仅需25年。&
预测年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从4.1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8%增至33%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但银发经济的背后是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事实,老人的收入更多以家庭储蓄和应急为主。&
从养老政策看:政策倾向多+摇摆幅度大,是事业还是产业?
根据相关政策,是主要的养老策略,共性是90%为居家养老,6%-7%是社区养老,3-4%为机构养老。2015年起,国资背景的金融、保险、地产等公司开始布局或收购养老项目,而2016年起亲和源、汇晨、人寿堂先后被收购,则代表着前期5年的跑马圈地画上句号,千人规模,运营亏钱,依然值钱。&
而2013年起,以北京市为例,政府兴建郊区养老院,以及城区内的日间照料中心;但从2015年的政府报告来看,郊区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高达48%,日间照料中心超过66%已经关闭,即便在有高额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持续经营;到了2016年,相关政策导向已经是“社区养老驿站+照料中心”的公建民营,显然这当中事业和产业的界限并不清晰。&
从陪护刚需看:空巢、高龄、失能,陪护需求巨大,但谁来照顾?
生活状态上,空巢、独居和高龄老人成为庞大群体,空巢老人1亿+,独居和高龄老人都分别在2000万+;身体状态上,失能/半失能老人为4063万(占老人总数的18.3%),按老人护工比1:4计,对应的护工缺口高达千万,即便是到岗的养老职业相关人才,到岗第一年的离职率就高达30%以上。&
从看:旅行、文娱、金融,互联网+消费升级,是近还是远?
目前60-70岁的低龄老人占55%;其中60-65岁达7814万占35%,该群体具有旺盛的养老需求和较强的消费能力。一方面全国老年人旅游人数已占总人数的20%,平均4次/年/人,另一方面是低价团的欺诈和强制购物;一方面是老人使用移动互联网抢红包聊微信不亦乐乎,另一方面是移动支付的使用率仅在5-10%之间。我们看到传统线下服务的升级与老人对价格的敏感仍是典型矛盾,社群+电商的移动互联网化也还和老人很远。&
是的,在我们一直强调养老是万亿市场的时候,更应该冷静下来去看待中国式养老的冰火交融。政策永远都是锦上添花,回到老人用户的需求本身,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问题2:养老金连续涨,老人支付能力还是不足,钱都去哪儿了?
首先我们来看现在的老年人用户群体是怎样的:按60岁以上定义,现在的老人都是1956年前出生,成长于中国经济较为困难时期,省吃俭用是一辈子的习惯,首先观念上就是节省为主。&
再来看这些老人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是靠养老金,平均值从2005年的平均714元到2015年的2200+元,自2008年连续保持8年涨幅10%以上。考虑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物价涨幅、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等因素,2016年的养老金涨幅降为6.5%,也就是说老人的平均退休工资在2350+元/月。&
虽然养老金的绝对水平在不断提高且涨幅跑赢CPI,但老人的首选仍是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一方面虽然医保体系在不断升级,但因身体机能退化/意外事件造成需要长期照料的情况,每个月的退休金将立刻入不敷出(最基础的家政阿姨照料费用是元/月);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加之房产市场的不断升温,老人在条件允许时也会选择攒钱购买房产,更多是为80、90后的子女提供支持。&
因此,有限的养老金将主要用于自身的养老和应急照料,以及家庭/子女的住房支持等……为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大额支出,储蓄行为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动机,对应老人的可支配收入就会显得不足。&
这当中显而易见,已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介护/照料是强刚需,是老人储蓄金/子女赡养资金的重要流向之一,是养老创业最直观可见的机会点;此外,分时陪护和智能硬件是补充和辅助:&&
1、长期介护是刚需:长期不能自理的老人,24小时生活介护不可避免
线下存量形态——家政公司、养老机构
创业公司——上门照料(二毛照护-自营;云家政-平台);社区养老(爱照护)
支付形态——老人+子女,出发点是减轻长期照料压力,为老人提供更专业服务&
背景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2.22亿60岁以上老人中,其中4000万失能老人&
观点1:服务人员的供给将长期限制该类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家政(阿姨)住家24小时照护目前仍是主流观念和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从事养老照料的家政人员典型画像是45-55岁、女性、文化低,这个行业在过去的10年平均工资涨幅仅为200-250%(即从元/月到元/月),是所有家政工种中涨幅最低的,也是强度最大最辛苦的。考虑到该群体学习能力有限,也正在面临返乡照顾老小及自身养老的问题,因此未来的5-10年一定会面临一线城市的养老看护阿姨荒(月嫂/育儿嫂 会相反呈井喷),这将直接影响到线下存量和创业公司的供给能力。&
想要解决服务人员供给问题,一方面是对接“医护卫养”相关大专院校,定向培养年轻化的服务人员,甚至是采用委培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明确职业发展上升空间,使其单位时间收入提升也是留存的重要途径。&
观点2:线下养老服务实体首先考虑成本结构,再去+互联网
对于该方向,首先要具备线下实体作为支撑,需要同时具备“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人员培训、增强用户信任”的功能。这当中对成本支出起关键影响的是“房租+护理人员”。因此理想的成本结构是房间内本身就有需要照料的老人居住,护理人员1对4-5位老人可以保证较好的服务质量,那么老人的床位费(住宿、饮食、护理等)就需要覆盖上述成本,保证实体店自给自足。之后+互联网,可以连接老人家属,并为更多社区周边的老人服务。&
以“爱照护”为例,自2009年起承接上海市政府长者照护之家的运营工作(老人床位收入+政府补贴),并通过SaaS系统+智能硬件的组合,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一对多的照料效率,改善了老人的服务体验(+互联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相对比较讨巧的组合形态。&
相对来说,二毛照护定位专业服务人员提供的居家养老照料,包括居室清洁、护老保姆、专业护理、病后康复。从商业模式来说,其一对一的上门照料成本结构并不合理——自营的上门服务人员经过培训确实带来了更好的服务水准,同时带来的工资比市场价高20%左右(约元),定位于相对中高端的客户并由子女买单。
足够多的订单并进行抽佣可以满足实体店的租金成本——按其官网的线下店来看月租金约在10000元,若按每个订单抽佣20%计,则需要10个长期上门照料订单,这就意味着至少需要10位专业优质护工储备,这就又回到了观点1中的服务供给匮乏问题。&
而对于家政门店来说,本身家政的房租低、月嫂/育儿嫂/长期工等抽佣比例高、多工作的服务供给也多,即便少量老人的订单不赚钱,整体成本也是合理的。此时平台帮助家政公司+互联网,就能获取更多的订单,并对门店有服务质量的控制。&
观点3:养老护理行业的服务升级仍处于萌芽阶段
早在2004年左右,以青松护理为代表的养老护理服务升级品牌就已诞生,随后在2010年前后慈爱嘉引进任爱华体系进入中国,同期夕悦等合资公司也开始养老服务的布局。但走到2016年的今天,150-300元/小时的客制化康复上门服务并没有被市场所广泛接受。&
一方面原因是前面提到的,过去10年中老人群体的支付能力比现在还要弱;另一方面是对于老人照料的常规路径就是请家政阿姨,市场对于该服务的定义已经固化在“24小时住家看护,为此家庭支出<4000元/月”,看护的概念也停留在不要出事吃饱穿暖的水准,虽然照料水平并不专业,但不到135元/天的“性价比”远高于150-300元/小时,因此家庭用户很难选择升级服务。&
这样的情况预计将在2020年后开始逐渐转变,主要愿意是70后人群正式步入50岁,60后人群开始退休,以及80/90后的经济积累和消费观念转变。&
2、分时陪护是补充:阶段性/突发性有照料需求的老人
线下存量形态——家政阿姨、医院护工、全科/专科医生
创业公司——陪诊(e陪诊)、关联陪护(优护家)
支付形态——一般为子女,出发点是减轻短期照料压力,为老人提供更专业服务&
背景数据:75.2%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颈/腰椎病、关节炎、糖尿病和类风湿等是城乡老年人患病比例较高的五类慢性疾病。&
观点1:细分垂直市场有可为,长期跟踪价值高于临时陪护
个人认为单纯的点对点陪护价值并不高,其中典型的行为是陪诊——供给端是共享护士的闲散时间,护士在该场景下提供的价值是全程陪伴和建议提醒,可以节省需求端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问题,也让老人在排队拿药等跑腿工作上解放出来。&
这当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供给端并没有提供物超所值的刚性价值:护士工作的动力是200-300元/半天的增量收入,对于能走能动的老人来说,一次陪诊要花掉月养老金的10%-15%是不现实的,而对于子女来说,如果老人情况确实严重,一定会亲自或让信任的亲戚来全程陪同。&
第二个问题是,单纯的半天陪诊,并不能带来对于老人身体情况的改善:老年人的慢病需要长期跟踪和综合治疗,最常见的情况是在换季/症状更迭等节点,花1-2个半天去三甲医院确诊病症,然后每周/双周去社区医院取药(医保报销比例更高 + 距离更近不用排队)。考虑到分级诊疗中社区首诊制度试点、医保用药品类逐步与三甲医院统一、社区医院与周边三甲医院的医联体和转诊机制等,虽然还需要时间逐步推进,但老人看病的省时省心程度会越来越高。&
对比来看,长期对于老人典型慢病的的介入跟踪是更有价值的,例如优护家的模式是将医院内+家中的护理,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并分析形成老人专属的护理档案。举例来说,老人住院7-15天中主要以治疗/观察为主,回到家后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或实现康复,这两个阶段的体征/状态/陪护需求都有所不同,通过数据化的跟踪分析会对老人的“延续护理”起到重要作用。
3、智能软/硬件是辅助:可自理/半自理老人的测量和锻炼
线下存量形态——血压仪、血糖仪
创业公司——防走失(360手环)、监测状态(e伴)、慢病跟踪(如糖护士、六六脑)
支付形态——子女或政府,出发点是降低管理/照料风险&
背景数据:日重阳节发布的《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50万人,平均每天有1370个走失老人案例发生,其中60%+的走失老人配偶不在身边,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经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约有25%会出现再次走失。&
观点1:硬件仅提供辅助作用,人的因素不可替代(亲人陪伴+医生介入+社会化救援)
很多人都应该看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嘿老头!》两部相隔18年的电视剧,当中老妈和老爸因老年痴呆带来的家庭困扰,让很多人看着揪心却又无可奈何。那么互联网和科技近20年的进步,到底能不能改变这样的状态?&
首先来看防走失手环:
从京东搜索结果来看,相比品类繁多的儿童定位手表/手环类产品,老人定位的产品数量仅为儿童的29%。目前较知名的是360手环,作为北京市老龄委防走失的政府采购供应商,从2016年7月起为10000名北京市户籍60周岁+ 有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已确诊老年痴呆的失智老年人登记,并在30天内在社区属地免费发放手环。&
首先手环类的老人产品可选数量少、老人对于移动智能设备的接受度低,为此付出购买力的意愿度低(200-400元均价),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如跌倒、走失等),需要的是属地化的迅速响应和救援,这意味着在应急服务上需要足够的专业人员,覆盖范围也要足够大,这些工作谁来承载?此类产品更适合于由政府牵头采购,由社区志愿者属地跟踪服务,而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再来看状态监测:
根据e伴的数据,平均子女每天访问e伴的微信应用2次,浏览7.5个页面,全天平均停留时长14分49秒,用六年时间专注于打磨产品在养老行业中非常可贵。老人只要将设备佩戴在腰间,连续监测动作,分析行为活动,自动识别风险状况,及时提醒通知家人和服务机构。&
类似于分时陪护中提到的观点,长期跟踪更具竞争力,只要能做到动作/状态识别的稳定和精准,并通过关爱宝奖金激励子女和老人的佩戴与关注,这样的连续性数据对于医疗和保险机构来说同样具有高价值。除了紧急情况的服务承载问题外,该类产品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如何更快速的获取用户,已看到的手段也包括与街道合作进行政府采购,以及与机构和企业渠道对接,虽然1099元/年的软硬件价格并不贵,但只要最终是面向C端老人/子女的推广,都会面临信任建立慢和使用粘性弱的挑战。&
最后看慢病跟踪:
脑部衰老/病变导致老人记忆障碍,尽早发现症状需要通过子女观察和医生指导,而此前的预防行为和后续的康复行为成为有效的切入点。例如针对脑部预防/康复的六六脑(纯软件,机构/医院使用),及针对糖尿病管理/康复的糖护士/糖大夫等(家庭使用),都是在慢病中进行管理和干预的典型产品。从业务形态来说,ToB的机构对接比ToC用户业务的想象空间更大,这就要求团队的技术实力较高,属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模式创新(互联网+智能硬件)。&
综上,在还远远不能代替现有服务人员的情况下,垂直领域(如慢病管理/干预)的技术创新将成为机会与壁垒;鉴于老年疾病的多样性和混合性,专业医生的配合与介入(如数据分析)必不可少。
8月23日,亿欧将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举办&医健新势力&GIIS 2018第三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就民营医院、诊所、消费级基因检测、互联网医院、医生集团、健康管理等议题,携行业人士一同探讨新机遇下大健康行业的发展走向。
目前,峰会已确认嘉宾包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妙健康CEO孔飞、杏仁医生CEO马丁、亿欧公司副总裁兼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亿欧公司副总裁高昂。
报名链接:
各工作岗位将被AI取代的概率
选择岗位,查看结果
制图员和摄影师
建筑造价师
计算机硬件工程师
石油工程师
采矿和地质工程师(包含安全)
电气工程师
核能工程师
景观设计师
生物医学工程师
土木工程师
航空航天工程师
化学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制图员和摄影师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获取验证码
新用户登录后自动创建账号
登录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账号为用户名/邮箱的用户 选择人工找回
关联已有账户
新用户或忘记密码请选择,快捷绑定
账号为用户名/邮箱的用户 选择人工找回
获取验证码
创建关联新账户
发送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未完成注册的用户需设置密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关联已有账户
曾经使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网账户的用户
创建并关联新账户
曾用微信登录亿欧网但没有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的用户
没有注册过亿欧网的新用户
先前使用邮箱注册亿欧网的老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特别通道
扫描二维码,下载亿欧客户端
Android & iOS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夕阳红——养老产业迎历史机遇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在2060年达到顶峰,达4.2亿人。养老将是目前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个投资主题,潜在需求庞大,养老产业将迅速扩容,进入历史机遇期。
政策红利为整个养老产业链带来重大利好,医养结合也为未来的养老产业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健康建设,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与此同时,《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四大目标:一是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二是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三是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医养结合网络基本形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四是所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都能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十三五”期间养老产业将爆发,核心原因在于“富人变老”——人数最多且同时享受改革开放、房地产黄金十年两轮财富红利的“婴儿潮”高净值人群一代的老去,与当前老年人财富及消费偏低的现状形成明显“预期差”,带来的巨大增量蛋糕。从政策催化看,“十三五”规划、今年年中的“十三五”养老产业顶层设计以及未来1-2年风投等产业资本的加速运作将带来养老产业持续、确定性的“风口”。从产业形态上看,参照政策、一级市场及经验,居家养老及其对应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将是未来养老产业最主要的形式,而面向中高端人群的“精品化、连锁化”的商业养老地产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获得爆发。建议投资者布局两条主线,精品化养老地产类公司以及互联网O2O“智慧养老”类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潜在盈利机会主要集中于养老地产、养老医药、保险板块。对于养老地产,整合医疗资源+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盈利模式已逐渐明确,看好有前瞻性养老布局、具有医疗资源整合能力的标的;养老医药产业已进入高速成长期,预计市场规模5年内翻倍,与养老相关医药标的向上空间较大;保险行业的业务贯穿整个养老产业链,可分享整个养老产业的政策红利,三支柱失衡、养老金缺口、政策的逐步兑现将带来确定性较强的长期上升空间。
此外,养老产业痛点较多,核心两大问题是支付能力不足与服务提供不足。不过,在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潜在需求无法释放,行业中多数机构亏损的情况下,目前能盈利的机构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目前政策推进和未来代际变化中有望得到缓解或解决,也将带来行业利好。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痛点恰是行业发展机遇,对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失能等刚需人群提供服务的模式,以及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机构来说,都是重大机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116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29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6&分页:工作、生活发信人: youchenchen (工作、生活), 信区: Entrepreneur
标&&题: 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前景如何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8 13:54:48 2016), 站内 && 看现在养老行业很火的说,本人是做IT的,想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和互联网服务,不知道前景如何?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120.42.*]
青青子衿发信人: uuwx (青青子衿), 信区: Entrepreneur
标&&题: Re: 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前景如何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8 14:01:43 2016), 站内 &&&&&&&&不要做任何实体 &&&&&&永远不如炒房 &&&&&&&& 【 在 youchenchen (工作、生活)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现在养老行业很火的说,本人是做IT的,想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和互联网服务,不知道前景如何?
&&&& -- &&&&&&就在前面不远处&&&&&&&&&&&&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6.213.117.*]
Voldemort发信人: Xjt (Voldemort), 信区: Entrepreneur
标&&题: Re: 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前景如何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8 14:06:08 2016), 站内 && 正解
【 在 uuwx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做任何实体
:&&&&永远不如炒房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104.5.*]
工作、生活发信人: youchenchen (工作、生活), 信区: Entrepreneur
标&&题: Re: 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前景如何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8 14:12:19 2016), 站内 && 三线城市房子都卖不出去,都打折去库存,咋炒?
【 在 uuwx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做任何实体
:&&&&永远不如炒房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3.120.42.*]
青青子衿发信人: uuwx (青青子衿), 信区: Entrepreneur
标&&题: Re: 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前景如何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8 15:43:36 2016), 站内 &&&&&& 炒房无地域限制 &&&& 可以炒燕郊,北京的商住,购买北京住宅指标等 &&&& 想抄总是有办法的&&&&&&&& 【 在 youchenchen (工作、生活)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线城市房子都卖不出去,都打折去库存,咋炒?
&&&& -- &&&&&&就在前面不远处&&&&&&&&&&&&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16.213.117.*]
K12混合教育关注者发信人: newjun (K12混合教育关注者), 信区: Entrepreneur
标&&题: Re: 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前景如何啊?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8 17:58:40 2016), 站内 && 养老行业的核心在于政府补贴
没有政府补贴
在地价如此高的环境下
肯定赚不了钱
而政府补贴又不会到普通人手里
所以没戏 &&&& 【 在 youchenchen (工作、生活)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现在养老行业很火的说,本人是做IT的,想在三线城市做养老服务实体和互联网服务,不知道前景如何?
签名档或者说明档,是一样的么?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22.128.182.*]
文章数:6&分页:养老产业迎来“井喷前夜”_国内新闻_大众网
新闻>国内新闻' />
北京朝阳区的李玉霞最近忙着给父亲找家公立养老院,然而一个月下来还没有结果,有家养老院排队老人甚至高达数百位。在一线城市了解到,养老院“一床难求”现象较为普遍,井喷的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
“大问题背后是大机遇,只要措施得当,养老会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表示。
作为在养老行业打拼10余年的先行者,湖南“华人照护”公司CEO龙攀认为,养老产业很有可能成为房地产之后下一个产业“富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一对夫妻照顾4-6个老人不堪重负。尤其是我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占高达4000余万,家庭难以照护。《快乐老人报》社长赵宝泉认为,正在步入老龄化的首批城市“中产”消费能力较为坚挺,消费意愿较强烈,渴望享受到专业养老服务。
一大批嗅觉灵敏的产业巨头已经悄然布局养老产业。日本最大养老服务企业“日医学馆”、法国的“养老巨鳄”欧葆庭等知名国际养老企业均在我国投巨资建养老院;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已有多家养老社区进入到运营阶段;万科、华润、恒大一批地产商大推“养老地产”项目,虽然有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动摇地产巨头们做养老的决心。
不过,要想加速“井喷”,我国养老产业仍需突破系列瓶颈,比如产业发展仍相对粗放,存在养老床位和从业人员缺口较大、不少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限、老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教授谢琼认为,必须紧密结合我国老年群体的现状,从政策支持居家养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规范养老服务标准等方面多措并举,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才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和加快发展。
教育培训市场方兴未艾
在2017年的资本市场上,中国教育板块独树一帜,吸引了近130亿美元的投资,较上年增长近一倍,这是中国教育行业首次实现年度百亿美元引资。“民众教育需求旺盛,社会资本看好教育市场的前景,资本才会加速流入。”潇湘大同教育集团董事长刘良春说。
近期,尽管全国已有20余个省份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但高压之下,校外培训并未“降温”。在北京、上海、杭州、长沙等城市,单人年培训费用最高超10万元,大量品牌培训机构仍大受追捧,甚至一些“小作坊”式培训班也人满为患。
随着80后、90后为人父母,他们对教育更加重视,早教幼教、素质教育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人大关,语言培训行业持续升温;能力危机下,围绕成年人再教育的各种培训班如火如荼;甚至连部分老年大学也出现了“一票难求”,有的不得不采取了“预报名+摇号”的报名形式。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教育支出,其年均增速为20%左右。
不过,我国培训行业鱼龙混杂,“大市场,小作坊”现象非常突出。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国家要在维护教育公平的前提下,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惩治违规现象,引导群众合理消费,降低非理性的教育支出,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健康领域需求加速上升
去美国治疗癌症、去英国做心脏手术、到德国看骨科、去日本体检、去韩国美容……赴国外寻求高质量健康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中高等收入群体的选择。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海外就医患者数量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海外医疗中介服务市场规模2012年为2.1亿元,到2016年时翻了11倍,达到23.5亿元。
“数十亿元市场需求外流,实在是可惜。”华大基因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曹泽民表示。
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要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元。而据有关市场机构调查,2017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规模为4.9万亿元,两者之间差距很大。可以预见,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老龄化及城镇化加速、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服务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对于各路资本来说,健康服务产业已经成为竞相追逐的“蓝海”。三胞集团等服务业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布局健康产业;腾讯、百度、阿里均开发多个产品系统进入医疗AI领域;恒大、万达、绿城等地产巨头也斥巨资进入健康产业;甚至连携程、途牛网等以旅游为主业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出多款国内或海外就医产品,希望从这个行业里分一杯羹。
不过,我国健康服务产业仍有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相对薄弱、“看病难”问题仍然突出等等。业内人士建议,要通过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引导,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和优化供给,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化医疗保障体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国家医保局相关人士此前透露,国家医保局将开展准入谈判,与企业协商确定合理的价格后将更多的抗癌药品纳入目录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抗癌药品采购,有可能将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列入同一竞价分组,按相同规则招标采购。
07-15 20-07经济参考报
对方还称,3500元的秃鹰气枪各个零部件可分开售卖,瞄准镜为500元,消音器为400元,枪管为1000元,枪身为700元,气瓶为200元,阀门为300元,送1000枚铅弹、打气筒、易损件、背包。对方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多次展示自己手中数目可观的“货”,其中包括100多根枪管、大量气罐、...
07-16 09-07法制日报
近日,被海淀法院拘留的被执行人蔡某,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即使是交了执行案款,也可能会被拘留。
07-15 08-07北京晨报
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武夷岩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已采取保质量、严监管措施的基础上,7月15日,通过茶叶质量评定、制茶大师评定、茶叶市场监管、茶企规范以及武夷岩茶宣传等方面,进一步提出坚决扼制“天价茶”的六项措施,确保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喝上质量可靠并...
07-16 08-07福建日报
据外媒报道,美国芝加哥警方14日开枪击毙一名疑似携带枪械的非裔男子,此事引发当地百余名民众抗议示威。在奥格斯特斯被击毙后,大约150名民众14日走上街头,高喊“杀人凶手”的口号,并向警方抛掷石头和瓶子,一些示威者甚至跳上警车抗议。
07-16 09-07中国新闻网
动物园内游客“挂面喂猴”成灾不少游客专程带挂面进园。通过透气孔投喂灵长类动物。
07-16 09-07北京青年报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最火的行业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