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成首都魔都是什么

您当前的位置 :
老上海是啥样?二十年代的“魔都”比现在还国际化
10:30 来源:澎湃新闻网
&|&新闻热线:96677&|&
  熊月之题为“全球化的意外先行区”的讲座(资料图)
  走在南京路上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在参加世界各族大聚会……老于世故的中国人坐在西式马车里,精瘦的美国人则乘人力黄包车。摩托车飞驰而过,差点撞到一乘帘子遮得密密实实的轿子,轿中坐的是中国的官太太。一个法国人在上海狭窄的人行道上向人脱帽致敬,帽子正好打在一名穿着精美黄色丝绸外套的印度人脸上。耳中听到的是卷舌头的德语夹杂着伦敦俚语。穿巴黎新款时髦衣衫的人旁边站着近乎半裸的穷苦小工。一对水手踏着双人自行车飞驰而过,两名穿和服、趿拖鞋的日本仕女转身避让,显得有点恼怒。着一身灰袍的和尚手肘碰到了一名大胡子的罗马传教士。”
  这段犹如长镜头一般的叙述出自上世纪30年代一个外国人描述上海的文章。短短300字中,出现了7个国家的国民,马车、摩托、软轿、自行车穿梭在同一条马路上;礼帽、丝绸外套、时装、和服混杂在不同人身上;和尚对着传教士,时髦人士撞到穷苦小工。
  这一场景反差如此巨大却又和谐共处,“魔都”这个称号也许给到那个时代,比现在更准确。
  “现在认为中国比印度、美洲迟一点加入全球化,但是在这一步当中上海表现得非常奇特。由于多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近代上海意外地成为全球化的先行区,成为全球化集聚型城市。”上海社会科院研究员、上海史专家熊月之提到,1930年代,来自亚、欧、南北美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外侨人数最多时超过15万。
  近日,熊月之在大隐书局“大夏读书会”举办了题为“全球化的意外先行区”的讲座,分析为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上海会成为“先行区”。
  上海租界的印度巡捕(资料图)
  当时上海三四百万人中有15万外国人
  现在上海有17万多外国常住人口,比近代外国人口的顶峰15万稍微多一些。然而如果考虑比例,则远少于当年。
  “那个时候是三四百万人中有15万外国人,今天是2000多万人中有17万多人。”熊月之研究过数据,发现今天外国人在上海的人口比例远远不如近代。
  和今天更为不同的是,当年外侨中有相当多的人称自己是“上海人”。他们在上海生活,在上海买地、盖房子、生孩子、办学校、办工厂,把上海当成自己的家园。
  当时中西文化在上海都不占绝对统治地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尽管也有矛盾和斗争,但总体上是相对平静地交流、切磋、融合,出现了广泛而复杂的异质文化交织的现象,诸如会审公廨、万国商团、多教混合、混血儿、洋泾浜外语等。
  1926年成立的法租界公董局管乐队成员大部分是俄国人(资料图)
  那时中外有识之士已在上海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宗教和文化问题,今天在全球热烈讨论的问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经有人在非常认真、有学理地在讨论。
  “所以我有一个判断,这种情况远超当时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的全球化广度。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近代上海为人类全球化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地方性的知识。”
  熊月之认为,每个地方都提供了全球化地方性的知识,深入研究这些知识,对于今人观察、应对全球化问题,有极为可贵的借鉴意义。研究历史离不开当下的问题,研究上海的现象,对于今天应对全球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西方列强在上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
  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外侨一共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最高总数是15.2万人,分别来自英、美、法、德、日、俄、印度、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丹麦、瑞典、挪威、瑞士、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希腊、波兰、捷克、罗马里亚等。
  1910年以前,上海外侨一直是英国人最多,其次是美、法、德、日、葡萄牙等。1915年以后,日本人跃居第一。1942年,在沪日本人达94768人,超过所有其他外侨的总和。
  不同国家的外侨在上海有不同的诉求和生活方式。据熊月之调查,英美商人在外商中所占比例最大。1843年上海共有5家洋行,1844年增加到11家,全部是英国人所开。到1911年底,上海有643家外籍企业,其中英商258家,美商59家,“英美在上海商业上面,一直是领导潮流的”。
  而法国人最初来到上海的主要是传教士,在华商业并不发达。因而早期法国人在上海人数并不多,法租界的面积也并不大。
  相反的,德侨早期来沪以经商为主。德国制造业比较发达,晚清民国时上海人都很认德国品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在上海开的洋行数量一度可以与英美并驾齐驱。
  德国制造的汽油灯(资料图)
  俄侨占外侨总数量的比例较高,与其他外侨不同的是,俄侨散处在华人当中,跟中国人混居在一起,因而俄国的文化、欧洲的文化对上海市民社会影响比较大。这跟俄侨的背景有关系,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大批俄国贵族蜂拥抵沪。年,上海有俄侨21000名。这些俄侨以难民为主,散处华人中间,文化水准较高,艺术人才突出。
  “英、美、法、俄、德,这些我们公认的西方列强在上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有那么多的侨民在这个地方,有那么多商业利益在这个地方,上海是一个与他们利益攸关的城市。”
  不同文化、利益如何共存
  因为利益攸关,外侨在上海有很多诉求,租界和上海地方政府也有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治安、税收、联合禁赌、预防传染病等。
  熊月之特别提到《辛丑条约》中的一条。《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然而其中有一条却是规定中外合作出钱疏浚黄浦江。
  《辛丑条约》第11条规定,“现设立黄浦河道局,经管整理改善河道各口……所派该局各员,均代中国暨诸国保守在沪所有通商之利益……(相关经费)此数平分,半由中国国家付给,半由外国各干涉者出资”。
  “孙中山当时提议要建大港口。1911年的时候黄浦江淤积严重,大船已经很难进到上海,极大地影响了上海港口的吞吐。当时外国在上海有巨大的利益,黄浦江疏通跟他们有关系,所以他们提出在《辛丑条约》里加了一条关于黄浦江疏浚的内容。疏浚花了很多钞票,每一笔都有清单的,不断地疏浚,黄浦江的泥挖出来放在一个地方就变成了一个岛屿,这个岛就是复兴岛。”
  熊月之认为这是上海史上很有趣的一幕,体现的是上海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一个缩影。
  不同国家的侨民还带来了不同文化。丰富的文化在上海驳杂交汇,形成海派文化国际化的一面。
  熊月之提到两所当时的学校。一个是格致书院,地址就在今天的格致中学,由英国领事提议后中外合作建成。书院宗旨是向中国传播科学知识,不传宗教。“李鸿章、盛宣怀、王韬等都捐钱,那个时候大家合作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普及科学知识是好的。不同的文化有互相理解、相互合作的一面。”
  另一个是中国女学堂,开始由外国人提出,1897年开会商议创办学校之时,与会妇女有122人,中外各一半。
  “你们能想象吗?中国官绅夫人有盛宣怀夫人与女儿、经元善夫人、沈敦和夫人、梁启超夫人、赵元益夫人、陈季同夫人、张叔和夫人等;外国妇女有西班牙驻沪领事夫人、瑞典驻沪领事夫人、江海关税务司夫人、传教士林乐知夫人、慕维廉夫人、艾约瑟夫人、中西女塾校长海淑德、著名律师担文夫人、工部局董事威金生夫人、《新闻报》老板斐礼思夫人。”这串名单中,中国夫人们都有一个名头响亮的丈夫,但很多人不知道她们当时也抛头露面,积极创办学校参与社会事务,也与“国际化”早早接轨了。
  在沪英国人庆祝女王生日(资料图)
  当时文化融合已是热议话题
  上海当时全球化程度很高,不仅是今天学者们案头上的研究课题,在当时,生活在上海的中国人和外侨就已经从实际生活出发,讨论不同文化在一起应该如何融合共存。
  最典型的是传教士李佳白1894年创办的尚贤堂。年,尚贤堂举行各种各样的论坛,请了儒、佛、道、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波斯教、婆罗门教等不同宗教的代表人物,来讨论不同的文化该怎么梳理。演讲者、撰文者中包括中、英、美、俄、日、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等各国人士,各种宗教、各类派别都有。最后提出要“宗教对话,互换智识,宣传理解、对话、自由、平等、友爱、求同存异。”
  尚贤堂当时的集会讨论(资料图)
  而尚贤堂办理各教联合会之宗旨也颇有“融合共存”的姿态:一,各教互相亲慕,尊重友谊,无尔我之见,无等级之分,如此乃与尚贤堂宗旨不背;二,开会时不可批评他教之教理,更不可毁谤他教及凌辱他教之人;三,各教友人可以随意研究他教之道,协力同心以成善举,方与众人有裨。
  “宗教问题是人类在全球化史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当时的上海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想象这个问题的路径。”熊月之感叹,“这个路径到底怎么样我们可以讨论,但是至少在今天看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秉承了那么好的价值。”
  《海底两万里》译者、北大教授曾觉之1930年代从法国回来,曾这样描述上海:“人常讥上海是四不像,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无所可而又无所不可的怪物,这正是将来文明的特征。将来文明要混合一切而成,在其混合的过程中,当然表现无可名言的离奇现象。但一经淘炼,至成熟纯净之候,人们要惊叹其无边彩耀了。我们只要等一等看,便晓得上海的将来为怎样。”
  如今回看这段活,全球化日渐深入,“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混合文明早已成为全球大部分城市的图景。
  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也说,“文明是平等的,要在文明的互鉴中认知文明。……文明均是在不同地理、人文环境中内生,任何一种文明反映的均是特定地域人们的理念与价值取向,没有普世的文明。……人类文明共存的结果是共荣,而不是某一文明绝对地处于优势和领导地位,更不是某种单一文明统治人类。”
  “这段话是共识性的,就是今天我们对待不同的文明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熊月之总结道,“回顾上海近代史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对上海历史做新的解释,而不能照抄原来的教科书,一定要回到历史的场景。”
作者: 编辑:郭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上海为什么叫魔都?
上海为什么叫魔都?
  说法一:  魔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别称之一,相对于西方人对上海“The Greatest City of the Far East”、“Paris of the Orient”的称呼,魔都是当时日本人对上海的一种习惯称呼。  魔都一词最早发源于旅居上海的日本名作家村松梢风在大概一个世纪以前的畅销小说《魔都》,村松梢风大概是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此后,魔都一词被许多人用来形容上海那错综迷离的世相。  当时的上海之所以被称作“魔都”,是由于它具有世界其它城市所没有的“魔性”,而产生这种“魔性”的根源,则在于因租界的设立而形成的“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共存于上海的局面。这“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即租界和县城)相互渗透、相互冲突的结果,使上海成为一座举世无双的“兼容”的都市,由此产生了种种奇特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魔都”一词来笼统地概括。  但是真正被叫开来,是因为一部叫做《中华小当家》的动画片(年富士电视台播出)。《中华小当家》第34集标题“魔都上海!黑暗料理界的宣战”的广泛影响,90年代的动漫爱好者们在成为新生代网络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力量的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地推广了“魔都·上海”这样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而知道这个词的上海人们,如今也逐渐欣然接受,开始自豪地称自己为“魔都人民”,在提到上海的时候,也习惯性地用“魔都”来代替了。  说法二: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为了镇住这条双头恶龙......看看上海的轨道交通线路图!  魔都乃九州结界之核心, 魔都乃封印邪神之地,更兼封印西方恶神撒旦的元神之祭坛,因近年邪气横生,各国恶神势力不断入侵九州结界,更在各煤矿,黑网吧,烈士陵园中大练血灵珠试图撕破天界结界,让西方魔界入侵中华大地。故我魔都义士以十年时间建造轨道交通神龙阵,并使诸道士,尼姑,秃驴长期居住于不明通向何方……  天机泄露,善哉善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众所周知,朱元璋临死前,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并没有传位于精明能干
  自汉武帝刘彻这儿论,刘贺是孙子,刘贺的奶奶,就是号称&倾人城又倾人国&的李夫
  溥仪劳动改造释放后,一次和杜聿明几个朋友去故宫。  溥仪走到门前,却被检票员
  一提到古代的皇帝,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那就是&羡慕嫉妒恨&。皇帝不
  邓艾,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的杰出将领,深谙兵法之道,也是三
  倘若我们为每个人都进行标记划分的话,那么&卖国贼&、&大汉奸&就是李鸿章的标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最出名的有三个,一个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一个是
  清朝的末代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  溥仪
  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主峰西南麓的陈胜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如今,在演艺圈里讲究一个词,叫&德艺双馨&,其实也就是&德才兼备&!然而,事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生物学的角度先来考虑一下,纣王,他是人,妲己,是为
  岳飞的&尽忠报国&精神,&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是我错了?还是龙大姐错了
  梁武帝萧衍,因贪得河南土地,招纳东魏叛将侯景,结果落得个国破身死的结局、更令
  在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9年里,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7次下西洋,先
  众所周知,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很多让国人无法启齿的事情,自从1840年中国和
  有历史学家这样说:五代十国,是一个刀兵四起,道德沦丧,暗无天日,老百姓朝不保
  这是画家左国顺的作品,叫《十三将士归玉门》,它描述的是东汉将领耿恭和他手下的
  东汉有几个特色:一是皇帝多年幼,二是外戚干政,三是太监也很生猛,到了汉灵帝的
  虽然隋朝只有两朝,但还是有许多人想要依附,比如这个当时势力不输李渊的启民可汗
  如果长城不存在了,我相信你会说,长城不可能有一万里,因为古代的国力和经济不可
  说起五代十国的历史,很多人都会想起梁唐晋汉周这几个大的政权。偶尔会关注一下后
  每年9月18日,国人都在痛心193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八&国耻,那一幕两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
  邱少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所在潜伏区被敌军的燃烧弹射到,火势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
  韦克菲尔德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日
  中国女战俘常常被日本人当作盾牌推上了战场,但她们不会就些投降叛变。在过去接受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每个中国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抗战的很多细节大家都记
  1941年,日本做了一件直接让希特勒崩溃的事情,就是偷袭珍珠港,成为了太平洋
  全面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8时间,中国几百万军队,日军进入中国的总兵力不到200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人们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战中已经成为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象征,而
  在东北大地,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一位是杨靖宇,一位是赵尚志,巧合的是,
  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于很多人来讲并不陌生了,很多人几乎都可以脱口而出他的几部重要
  三国,历来被很多小说、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因三国演义的关系,很多人物演义化,
  唐诗是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在宋朝的战争上,它甚至被用来作为军情的传递媒介,这
  《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无需多解释。不管是原著还是电视剧,相信没有读过和看
  在古时候总会出现很多的高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今
  张学良,被称作&少帅&,还被称作中华民国四美男子之一,还赞扬为&民国四少&之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沿古丝绸之路往敦煌市东南方向走25公里,会看见一座盛名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蓟州人氏。他与晁盖、吴用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
  1945年5月,纳粹德国宣布投降,几百万德军被解除武装,第三帝国从此覆灭。 
  曾国藩说看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  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
  这句话是表达一种敬天知命的意思,即:天意如此,是人力无法挽回的。说起来,还有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北京VS上海,我眼中帝都和魔都。 - 简书
北京VS上海,我眼中帝都和魔都。
上大学的时候,喜欢出去闯世界,于是用四年的各种假期,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首都北京。本着由北向南,一路向南的原则,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旅游地图到达了上海。那是一个很长的假期,我在上海待了10天之久,这样反倒让我不止像匆忙的游客一样匆匆路过了上海,而是有更多时间去体会、品咂这座城市。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坐了一夜的火车,清晨到北京,赶忙坐地铁,终于到天安门时,天已经大亮,就这么错过了升国旗。然而,我还是被天安门的威严气势震撼到了。奇怪的是,随着人越来越多,天安门广场上开始找不到一处拍照时没有误入镜头的群众的时候,那种令人震撼的气场好像减弱了许多。之后每一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去过的,但是好像再也没有第一次去时那种深刻的震慑感觉了。但我仍然记得,在升旗仪式上,那些目光如炬,哼着国歌而热泪盈眶人们。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单单是故宫、天坛、长城这些地方都足够你用一天的时间回味历史,无论哪一处,都是岁月长河见证下厚重的历史记忆。前几天有一个段子很是流行:在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条街道,以老街的名义,打着文艺的旗号,卖着千篇一律的商品。这条街,在北京叫南锣鼓巷,在南京叫夫子庙,在重庆叫磁器口,在成都叫宽窄子巷,在武汉叫户部巷,在天津叫古文化街,在西安叫回民街……其实我去北京的几次旅行中,南锣鼓巷都是必去的。倒不是真正为了吃什么,真如那个段子所说,卖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商品,吃也吃不到什么。但是南锣鼓巷有一个很接北京地气的东西,那就是胡同。胡同是北京的产物,就像弄堂之于上海一般。南锣鼓巷内部除了有十分有名的菊儿胡同、帽儿胡同、黑芝麻胡同外,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居住着北京老居民的胡同。我无意中走进去过,看到白发的老爷爷骑着自行车经过,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坐在院子里,父亲拿着拨浪鼓,一家三口开心的笑着。你想象中的北京是灯红酒绿,但其实他们也有漫步傍晚的缓慢时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真正的北京。从南锣鼓巷出来,沿着鼓楼,穿过烟袋斜街,就来到了后海。后海白天是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到了晚上,华灯初上所有的酒吧都开门,驻场的歌手开始唱歌,真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站在门口,很少进酒吧去消费。而上海,作为一个在人口、城市级别、发展水平和知名程度上都不逊色于北京的城市,也是有太多可说之处。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北京的驴打滚,上海的生煎包。北京有天安门,上海有东方明珠,在北京叫南锣鼓巷,在上海则是外滩。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经济中心。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北京和上海的差别就是北方和南方的差别,一个豪迈大方,一个吴侬软语。很多人都觉得,北京人太多,生活节奏太快,上海人又太小气,排外。其实这都是偏见罢了。而真正差别的,不过是长久历史文化熏陶下的生活态度的不同。北京人讲究大气,这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体现,瞧着粗制滥造,实用性绝对不差;而上海人细致,看上去就精工细作,内在更是细腻周到。北京人吃东西,宽汤大作料,好味道;上海人则讲究量小细作,甜鲜最好,就像松鼠桂鱼这道菜,一条鱼身上几百个刀口,刀刀力度均匀才能入味。北京人讲面儿,仁义大气;上海人耐心细致,绅士有派。说到这个,不得不说一下,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中文系有个教授,上海人,接近退休,头发花白,仍旧每天穿旗袍,高跟鞋来上课,有时甚至会画淡淡的妆。上海女人的精致温柔在她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让许多男生大呼以后结婚一定要找上海姑娘。的确,上海姑娘精致而又小家碧玉,一辈子生活都向着优雅靠拢,在上海没有文青,只有小资。小资是一种情调,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源于上海的气质。而北京,一个培养了无数真性情的女汉子的地方,率性、坦诚、潇洒,也是源于北京的大气气质。但是,北京有些地方和上海一样精致,上海却是怎么也粗糙不起来。上海相比北京来说,在许多方面更公平一些,规则很多,但大家都乐意去遵守,是一个有魅力的典型的现代化大都会。而北京,虽然有时候有些残酷,但是也有自己的优点。北京的包容性很强,是中国这片土地上野蛮生长出来的,虽然长得有些乱糟糟的,但是本土味极其浓烈,也更容易被接纳。上海这座城市是有条不紊,安静优雅的,而北京,有时候是风风火火的,有时候又沉重而安稳。两种风格影响下的人们,又用自己独特强大的标志而充实了这座城市。北京人热情,你去问路,他操着一口儿纯正的京腔,“打南边儿走五里地,再向西拐进一个胡同儿,往东边儿过个十字路口就到啦”!而上海,可能是一位打扮精致的女子姿态优雅的一指。北京人听京剧,满口京片子,哪怕侃大山也乐乐呵呵。但上海是忧愁而有情调的,张爱玲写上海的《倾城之恋》,王安忆写上海的《长恨歌》,都是摩登时代,漫漫长夜,一轮圆月,女子情怀,只在上海。 我眼中的北京和上海,绝对是中国目前两个最棒的城市。
一组图告诉你北京和上海的区别
作者:络腮胡|转载前请联系背包十年(微信号:beibao10years)扫一扫,让小编带你进背包十年交流群这里全是爱生活的伙伴!参与投稿,即可获得精美餐具套装阅读量最高文章还可获得神秘大奖!请将稿件发到邮箱:beibao10@running-bible.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阅读原文:http://weibo.com//EdKRo1beg
更多旅行原创,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eibao10years,让你更文艺的旅行。
日下午3点15分,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大厦B座4层2#电梯内走出一位拎着灰色行李箱的年轻小伙子,他来到401室外用右手合拢的食指与中指敲了敲淡红色的木门,伴随着门被打开时发出的“嘎吱”声响,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犀利身穿黑大衣与黑皮鞋约莫四十五岁的中年男人出现在...
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年仅26岁的原重庆市江洲县县委书记张陵,正式向朝廷提出辞职申请。 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小事。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却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张陵,字辅汉,祖籍江苏省丰县,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相传为西汉贤相张良的八世孙。从这一点看得出,他的基因是很...
01 这年初,去了北京,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出门就是公交地铁,晚上回去晚了,就滴滴(有时对于滴滴挺怵,因为怕给司机讲不清自己在什么地方,通常都是司机给我打着电话确定位置时我着急得问路人这是在某某建筑物的什么方向上)。 北京的车太多了,乘公交经常会堵车...
尽力而为是多么常见的一条建议。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类似的建议。 但在我的世界里,这么是多么狠毒的一条建议。 有时别人会和我说,做事的时候,尽力而为。在做事的时候,自己也会对自己说:尽力而为。最终自己养成了一种习惯:做事的时候,自己会对自己说尽力就好。可事实上真的...
两个傻逼拿着10几斤还未成熟的菠萝蜜从柬埔寨一路到泰国,入境时被海关稍微为难了下(依然没给小费),现在想想我们还是很拼的。背负五六十斤烈阳高晒外加10几斤菠萝蜜在找住宿。 第一天就近原则选择住在考山路酒吧一条街上,便宜但是自虐的一晚,一晚上音乐和狂欢声不停,第二天每个人都是...
思维导图的名字很多,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有人叫它脑图,哪就说明与人脑的思维方式有关;有人叫它心智地图,心智的意思是内心与智能的表现,这个图应该能体现人的内心思想;有人叫它思维导图,说明它是人的思维结构的体现,而且导...
《人类简史》是一部会让你忍不住看下去的书,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怎样介绍历史才是简史,是我看到这本书名字后的第一个想法,随着阅读,才发现他并不拘泥于具体的历史,而是把原始时期、农业时期、工业社会······的历史分阶段解读。尤瓦尔是一个很好的讲述者,思维敏捷,...
不知道现在家里的秋天跟小时候的秋天有什么改变?那就绕道去儿时记忆中的秋天吧! 小时候也放过羊,但打交道最多的还是牛。 秋天是一片火海,是一篇写不完的童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为什么成首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