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缺口补助21号文有多少

2017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前景及市场空间预测【图】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7年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前景及市场空间预测【图】
& &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 净化,包含下渗减排(源头减排)、雨水排放(中途转输)、积蓄利用(末端调蓄)等三大内 容,覆盖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地下管网建设等多个方面。海绵城市的控制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覆盖多个领域& &&2015 年以来财政部联合住建部、水利 部遴选了两批共 30 个城市开始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财政部连续三年给予试点城市补助(直 辖市 6 亿/年,省会城市 5 亿/年,其他城市 4 亿/年)。财政补贴引发激烈竞争,据住建部统计, 全国有 130 多个城市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参与试点申报,江苏、安徽、辽宁等省还印发了指 导意见,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根据财政部 PPP 中心数据,目前入库海绵城市项目共 58 个,总投资 1081 亿元,通过识别阶段(物有所值论证)的项目的回报机 制主要为&政府付费&以及&可行性缺口补助&,以财政资金为主的回报方式增强企业参与信 心。其次,中央给予财政支持增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确定性,且采用 PPP 模式的项目还在 原有基础上再予以补贴,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第一批试点城市确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为 1684 亿元,其中采用 PPP 模式的项目投资额占 33%,达 559 亿元, PPP 成为了海绵城市投资的重要补充。其次,海绵城市建设为系统性工程,确保运营效益需专 业人才参与运营。海绵城市要求对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与管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运营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使海绵城市发挥效益。因此,PPP 模式有望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入库项目总投资 1081 亿元,项目平均投资 18.6 亿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 &&2014 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49772 平方公里,根据目 前城市化速度估算,2020 年城区面积将达 60000 平方公里,按照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 2020 年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预计面积达 12000 平方公里。根据目 前试点城市的投资情况,每平方公里投资在 2 亿元左右,预计未来海绵城市市场空间将 达 2.4 万亿,平均每年投资在 4000 亿元左右。2014 年城市建成区面积 49772 平方公里&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在产能利用率大幅回升的背景下,考虑到政府去产能目标依…
全国咨询热线: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电话:010-0-600-8596 传真:010- 客服QQ: 客服电邮:
chy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给排水工程分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53194',
container: s,
size: '830,90',
display: 'inlay-fix'
海绵城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绵城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哪位大神有海绵城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模版啊,急求!
哪位大神有海绵城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模版啊,急求!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请使用文明语言进行专业交流,恶意灌水将受到惩罚
请先 ,再评论!
8-1(商易宝)
8-2(英才网)
8-3(媒体广告)
(非工作时间)
(内容侵权举报)海绵城市PPP模式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济邦咨询 &总部高级经理 李尧一、前言为应对城市内涝的高发态势,削减城市雨洪风险,国务院办公厅、住建部、水利部和财政部等部门2010年开始通过顶层政策设计,要求地方加强城市雨洪管理和改善城市排水能力。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被首次提出,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号)中明确: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海绵城市建设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相比,存在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巨大、周期长、融资难等特点。相对于巨额的海绵城市建设投入,中央财政补助支持有限,资金问题是困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难题。在这种情形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被寄予厚望,并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鼓励。财建〔号文专门规定,试点城市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2015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强调“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年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绩效考核评分细则中,PPP模式的考核分数占比超过了30%,进一步体现了中央对海绵城市PPP 模式的重视。尽管有政策层面的诸多支持,但海绵城市PPP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专业领域多样、子项目种类繁杂、工作边界难确定等特点。本文结合在海绵城市PPP项目上的实践,借助对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的梳理,以图对海绵城市PPP项目推进由所助益。二、海绵城市PPP模式常见问题2.1.&责任边界难划分(1)海绵城市建设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建设中一般会同时涉及到市政、园林、环保、规划等多个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意见和诉求不完全一致。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难以明确,同时也拉长了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审批推进的时间。(2)项目周围污染控制不力导致的责任不清。比如PPP项目外的其他汇水片区对河道水质、水量的影响;又比如流域上游污染物的排入会影响到流域整治的效果。海绵城市PPP项目的边界条件不清晰和责任不明确,都会对政府和企业按照绩效考核付费埋下了隐患。那时候,家中虽说有了电视机,但节目频道就这么几个,按几十下的遥控器,节目频道就又重新来过。而且看多了,也就厌了。2.2.&项目包范围难确定整体表现为打包依据不清晰、打包范围不合理,具体表现为:(1)项目切分太零碎,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理解上的片面性,导致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被破坏。如未体现排水系统整体规划的理念;或只考虑了污水处理,而未考虑截污管网建设;或考虑了对雨水径流的控制,却缺少水资源、水生态的目标;或即使考虑了水资源、水生态的治理,但又缺少对城市防洪的考虑。(2)项目未按汇水分区进行打包。打包的海绵城市PPP 项目汇水区关系不清晰,建设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导致治理方案各子系统之间分割,使汇水区系统关系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2.3.&绩效指标难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大部分海绵城市项目考核指标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仅照搬住建部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缺少根据具体建设目标因地制宜来设置适合的海绵城市绩效考核指标,如:(1)绩效考核与建设内容不对应。设置的绩效考核方案难以达到,对未来实现绩效存在的风险缺乏清晰的认识。(2)指标可考核性不强。虽然设置了海绵考核指标,但是未设置合理的监测和考核方案,缺少可实现有效考核的组织和技术保障,导致考核指标形同虚设。(3)考核指标未考虑时间维度。海绵城市的考核指标随着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完善和海绵工程的建设推进需要调整。随着海绵工程各子项逐一完成竣工,以及周边建设及规划落地等因素,一些具体指标,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水环境水质等考核指标应该考虑逐年提升或调整考核标准。2.4.&项目回报难创新PPP项目常见的回报机制包括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和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三种方式。海绵项目建设项目一般很少涉及到使用者付费,海绵城市PPP的回报机制一般为政府付费。如果海绵城市的回报机制过于单一,一方面完全依赖政府付费,在较长的合作期内受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财力变化等多因素影响,项目回报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影响。另一方面,经营性较低的项目缺乏刺激社会资本发挥积极主动发挥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内在激励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竞争性,难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融资、技术、运营资源和能力。三、海绵城市PPP模式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3.1. &强化部门联动和整合咨询团队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地方领导责任制,建立地方财政、市政、住建、环保、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分工与协调机制,并整合咨询团队的外部力量,作为开展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组织保障。建议重点包括:(1)省、市、区级统筹管理、责任明确。一是建立跨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协调广阔流域内各政府之间的工作;二是合理分配权责利,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2)各部门横向联动整合。明确规划责任部门和牵头实施部门;共同梳理海绵城市在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河湖水系等各子系统的建设现状、运营维护现状、建设难点以及采用PPP模式的调整与衔接方案等。建立部门之间协调管理机制,共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3)组建专业的咨询技术团队。海绵城市PPP 项目有责任主体多、边界交关系复杂、项目系统性和专业性强等特点,单一的技术咨询或PPP咨询服务均难以支撑海绵城市PPP 项目。建议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积极组建一支由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团队、海绵技术支撑团队、PPP专业咨询团队共同组建的第三方服务团队,并协调分工,就海绵PPP 项目的系统构成、边界划分、建设时序、建设与运营费用评估、绩效考核体系、绩效监测方案等问题上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短期来看将有利于协助解决目前海绵城市PPP遇到的技术障碍,长期来看还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政企合作过程中的争议。3.2. &科学系统的项目打包海绵城市PPP的范围和各子项工程的整体打包的基本原则为:(1)系统完整:项目包应按照适宜本地工程进度、实施条件的形式打包划分。同时项目包应保证汇水分区和流域的完整性,使得项目包未来便于考核,为绩效考核、按效付费提供基础。(2)权责明确:项目打包应该尊重行政管理权责范围,尽量保证项目包属于一个行政管理主体,以保证未来行政管理的高效。海绵城市PPP的整体打包除了以上基本原则外,还需要考虑打包后项目公司能明确、能实现和政府方可考核、可量化的产出说明。应根据既定的项目产出说明,合理设计其建设和运营方案,同时设计能够客观评价其运营维护和管理成效的绩效监测系统,继而是政府按效付费的技术支撑,即“目标(需求)—产出—绩效”一体化考虑。3.3. &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海绵城市PPP项目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边界条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海绵城市PPP项目未来建设和运营成效最直观的体现。必须根据项目特点以及水系统综合方案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应在综合考虑以下方面:(1)海绵指标选取原则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一方面考虑项目核心目标和项目产出说明,另一方面兼顾核心目标达成的过程性控制因素的状态评价。&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绩效考核一般分为海绵专项考核和一般考核指标。海绵专项考核依赖于区域性智能信息化监测系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主要考核指标有水生态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生态岸线恢复、地下水位、城市热岛效应)、水环境指标(水环境水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水资源指标(污水再生利用率、管网漏损控制、雨水资源利用率)、水安全指标(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防洪标准)等。一般考核指标包括植物景观观感、海绵设施安全、道路和广场绿化维养、园区环境卫生、游客及市民满意度等。(2)指标权重设置原则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核心建设目标往往不局限于一个方面,不同核心目标的直接衡量指标往往又包含很多个。考虑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特性,与海绵成效密切相关的海绵专项指标应设置较高的权重(总和一般大于80%)而一般考核指标设置较低的权重。海绵专项考核中应考虑地域建设目标及本底环境的不同,如东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水环境水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为关键指标,应该考虑设置较高权重,而如雨水资源利用率、生态岸线恢复等可以设置较低权重,而西部缺水地区则相反。(3)绩效考核和按效付费机制的设置海绵城市PPP项目应执行严格的按效付费机制。海绵城市的运营成效可能受到的外界和周边的不确定性影响更大(尤其是老旧居民区的海绵化改造),项目地理范围内抑或受到诸如政府投资项目或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不利影响,对此,按效付费的执行时可以将相关因素纳入综合考虑。(4)可用性付费和运维付费的挂钩机制海绵城市PPP项目都有建设期投资较高,运行期维护成本较低的特点。所以项目运营服务付费相比可用性付费的占比较小,为了保证项目公司运营服务的质量,按效付费应该建立运营服务付费与可用性付费的挂钩机制,如果运营绩效考核得分偏低,可以扣除一定比例的可用性付费。依据实操经验和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的要求,海绵城市PPP项目每年可用性付费与运营绩效考核挂钩比例不应低于30%。(5)建立海绵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海绵城市PPP项目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PPP项目的实施。因此,必须事先设计好政企双方均认可的海绵考核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确保较长时期内项目的考核指标可持续。3.4. &探索海绵城市PPP项目的回报机制对于海绵城市的项目,可以探索提高社会资本提高经营性的机制,从而抵减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政府付费。(1)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学习国外建立雨洪管理资金的模式,探索雨水排放许可制度和雨水收费制度,使海绵PPP项目具备“使用者付费”的条件。(2)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本身提供增值服务,如污水处理后的尾水进行中水回用、调蓄后的雨水进行处理后回用等,都能为项目公司提高收入。(3)可以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给当地居民带来新的休闲、健身、娱乐的场所。引入如海绵建设区域的商业设施收费、停车场收费、娱乐场所的增值服务等,来提高项目公司收入。(4)研究探索海绵城市与城市房地产开发、特色小镇、旅游景区开发等片区建设的有机融合,鼓励片区开发与综合运营商联合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共同推动片区开发建设,带动片区土地价值提升,并将部分价值增值用于支付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政府付费。四、总结<
获取更多PPP资讯及济邦观点
Powered by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方式的科学设计
作者:黄志福
来源:现代咨询
黄志福,系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事业部高级项目经理,现代研究院研究员。
摘要: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作为财政部PPP指南中三类回报机制的一种,随着财办金〔2017〕92号文的推广,越来越具有发展动力。本文首先介绍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并对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的项目适用性进行说明,然后介绍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模式的两个基本要素,最后对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的计算方式进行科学设计。
关键词:可行性缺口补助 发展趋势 基本要素 基本计算方式 收益调整机制
一、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概述
(一)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项目回报机制主要说明社会资本取得投资回报的资金来源,包括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等支付方式。根据财政部PPP指南(财金〔号),可行性缺口补助(Viability Gap Funding),是指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而由政府以财政补贴、股本投入、优惠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给予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的经济补助。
由于使用者付费类项目数量较少,同时,财办金〔2017〕92号文要求审慎开展政府付费类项目,因此,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越来越具有发展动力。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9期季报》,截至2017年12月末,管理库项目共计7137个,累计投资额10.8万亿元。其中,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2930个、投资额5.9万亿元,分别占管理库的41.1%和54.7%,高于其他两类项目。
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9期季报》,2016年9月末至2017年12月末管理库PPP项目三种回报机制项目数占比、投资额占比如图3、图4所示。可见,不管在数量还是在投资额占比上,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的比重呈逐季度上升趋势。随着财办金〔2017〕92号文的推广,未来PPP项目将主要采用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
(二)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的项目适用性说明
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信息,经研究分析,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主要适用于综合管廊、垃圾处理、垃圾发电、污水处理、供水、燃气、片区开发、特色小镇、医养综合等领域。根据项目是否独立运作可将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划分为单一经营类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与捆绑资源类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
单一经营类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适用于综合管廊、垃圾处理、垃圾发电、污水处理、供水、燃气等领域。该类项目主要是因为项目本身的&市场化价格机制没有完全实现&,因而需要缺口补助弥补其经济性,这是最具典型的缺口补助项目。从补贴机制上,补贴通常与价格形成紧密联系,补贴比例通常不超过50%。
捆绑资源类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适用于片区开发、特色小镇、医养综合等领域。该类项目基于项目运营延伸出来的资源捆绑,应当与项目本身形成良好的协同运营性,提升公共服务的效果。如在城市公园中,增加部分配套商业、广场等,便于整体发挥效应。但是若只是考虑财务上的缺口机制构建,则会产生不经济,不物有所值情况。
二、可行性缺口补助计算模式的两个基本要素
可行性缺口补助作为PPP项目的主流回报机制,因其融合政府付费和使用者付费的基本特点,因此一般从项目产出单位计量可行性和使用者付费可测性两个基本要素出发构建清晰的可行性缺口补助的计算公式。
(一)项目产出单位计量的可行性
项目产出单位计量的可行性是公共服务产出能否实现市场化定价的基础,以能够明确单一消费者的使用量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
1、产出可以单位计量
针对收费公路、轨道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泥处置等公共服务产出类别单一的PPP项目,普遍能够通过检测手段实现单位计量且面向全部使用者提供平等公平的公共服务。
2、产出难以单位计量
针对医院、养老、片区开发等经营业态复杂、产出类别不一的PPP项目,往往难以简单的进行单位计量,即使能够实现单位计量但面向不同使用者提供拥挤非均衡的准公共服务。
(二)项目使用者付费的可测性
项目使用者付费的可测性是PPP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评定要素,是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风险收益结构匹配的核心识别指标,可以影响可行性缺口补助的具体收益调整机制。
1、使用者付费可以准确预测
针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产出内容单一、服务能力有限、公共服务需求稳定、使用者付费定价单一、定价受到严格管制的PPP项目,一般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模型可以相对准确地测算整个合作期内的使用者付费水平。
2、使用者付费难以准确预测
针对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综合开发等项目产出内容不一或服务能力充足或公共服务需求动态变化或使用者付费定价不一或服务定价完全市场化的PPP项目,一般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模型往往难以准确地测算整个合作期内的使用者付费水平。
三、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的计算方式设计
为了便于科学确定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降低政府支出责任和优化补助计量办法,以两个基本要素为决策因素进行组合,构成四种不同的计算办法。
(一)基本计算方式说明
1、基本方式一:影子价格计价
具体的公式如下:
适用范围:产出可以单位计量但使用者付费难以准确预测的项目,比如:收费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项目。
报价竞争点:以影子价格作为报价竞争点。
2、基本方式二:年度资产投资综合回报(类可用性付费)计价
具体的公式如下:
适用范围:产出难以单位计量且使用者付费难以准确预测的项目,比如:片区开发、医养综合体等项目。
报价竞争点:以资产综合回报率作为报价竞争点。
3、基本方式三:单价补贴计价
具体的公式如下:
适用范围:产出可以单位计量且使用者付费可以准确预测的项目,比如供水、污水、污泥等项目。
报价竞争点:以补贴单价作为报价竞争点。
4、基本方式四:年度补贴总额计价
具体的公式如下:
适用范围:产出难以单位计量且使用者付费可以准确预测的项目,比如医院、养老院改扩建等预期使用者付费可控的项目。
报价竞争点:以每年可行性缺口补助基准值作为报价竞争点。
(二)收益调整机制
考虑到可行性缺口补助机制运用下的使用者付费的动态不确定性,采用使用者付费波动下的收益调整安排以满足社会资本合理回报的弹性要求。
1、超额累进分成机制
收益调整系数Var可采用超额累进方式进行设置,具体如下:
2、固定比例分成机制
收益调整系数Var也可采用固定比例分成方式进行设置,具体如下:
关键词:PPP,PPP项目,PPP模式,PPP可行性缺口补助
责任编辑:中国PPP门户网(青岛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山东,青岛,266022)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内湿地、湖泊、水系逐步消失,导致部分大中城市 &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推进建设自然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和利用,实现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绿色海绵体;
  1.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内湿地、湖泊、水系逐步消失,另外,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排水体系和水文特征,由于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导致部分大中城市 &逢雨必涝& ,&雨后即旱&,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积极推进建设自然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雨水资源化管理和利用,实现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下垫面能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浸水,需要时又可适当的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且能够抵御一定自然灾害并适用环境变化。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研究上投入都不充足,再加上每个城市地理环境不相同,社会公众认知不同,增加了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难度,但是建设&海绵城市&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解决我国大城市病的有效策略,因此国家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
  2.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绿色海绵体&相对稀缺
  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地区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生态效益,填湖造地、侵占生态湿地,破环了原生态水系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绿色海绵体锐减。其次,导致城市海绵体不足的原因是在在市政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硬化不透水性路面,导致径流系数过大,汇水时间缩短,为城市内涝埋下了隐患。另外,流经城市的河道处于行洪的考虑,大多被硬化,被覆盖,沿河两岸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和抵抗自然灾害的&绿色海绵体&逐步消失,这就自然降低了城市抵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好自然湖泊、湿地和水塘就是对绿色海绵体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2.2海绵城市建设政策不完善
  基于建设&海绵城市&的绿色理念,海绵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但&海绵城市&建设不能仅靠拿来主义,还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乡建设、规划、水利、绿化、城市管理、防汛应急等多部门参与,因此需政府统一规划协调,出台完善的政策,以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在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加强审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目标与指标落实。
  2.3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缺乏认识
  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普遍缺乏认知,城市化建设的前期,人们只顾一味的追求建设速度,舒适性,而忽视了建成区与自然和谐共处。譬如,大面的水泥硬化路面、广场的出现,使宝贵的雨水未经利用而付之东流,建设之初缺乏考虑如何将雨水资源无害化再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趋利避害。
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去想象未来城市会象海绵一样兼收并取,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4我国在海绵城市研究方面还比较落后
  &海绵城市&是对城市建设的新思考、新思路和新探讨,我国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我国也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由于无法展开大规模科研活动。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府部门重视,多学科参与,结合大数据应用和地理信息技术,科学统筹,提前规划,稳步实施。
  3.海绵城市建设过的对策
  3.1统筹规划,科学建设&绿色海绵体&
  首先要做到低影响开发建设,尽可能的保留天然的湖泊、水塘、湿地以及树木植被,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大力推广透水性路面的建设,尤其是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第三要增加绿化面积,有效增大雨水渗透的面积。总之,建设海绵城市关键要科学的建设和保护&绿色海绵体&,让其充分发挥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调洪能力。
  3.2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证海绵城市顺利开展
  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已出台鼓励部分城市试点政策,但缺乏对破坏海绵城市建设依法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法规。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发挥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国家首先应该强调各个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有序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开展。其次,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理论和理念,构建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出台相关海绵城市建设保护条例,保障&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法律可依
  3.3加大海绵城市知识普及,提高公众意识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这种情形严重限制了城市发展模式和人们的思想,因此在国家完善&海绵城市&法律法规过程中,针对我国群众对&海绵城市&认识程度低的现状,要加大知识普及力度,推广宣传海绵城市建设成功案例,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认同。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公众的参与,普及雨水再利用技术的的广泛应用。
  3.4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
  提高科研水平。加大科研投入,首先表现在人才培养上给与更多资金支持,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其次是提高技术水平,并不断进行先进技术研发。另外,要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国外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但海面城市建设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地域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5完善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
  根据试点城市的经验,制定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和规范,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如果缺乏明确技术规范,很有可能会造成技术失误,给城市建设带来不良后果。
  4.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自然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是解决大城市病的一种新型的、重要的环保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和推广应用,尤其适合于缺水干旱的城市。但我国在&海绵城市&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仅在国家层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群众意识上还要加大普及力度,因此要想真正建成海绵城市,实现雨水滞纳和雨水资源循环利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飞,王岩.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园林科技,2015(3):1-5
  [2]徐育红.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6(8):16-18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行性缺口补助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