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规模

浅谈中国银行发行的香港纸币
我的图书馆
浅谈中国银行发行的香港纸币
& &1992年7月,中国银行正式向香港政府提出发钞申请。1992年11月,受中国银行委托,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承担了中国银行港币设计任务。1993年1月,香港行政局批准中国银行将正式作为香港的发钞银行参与发钞。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完成了中国银行港币的设计。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修改了《中国银行章程》的部分条款,使中国银行参与港钞发行的手续得以完备,日中国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了自己的钞票,成为继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之外,第三家在港发钞的银行。
自中国银行香港钞票发行以来,中银港币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二十年。二十年来,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港币历经三次改版,其中第一版中国银行港币历经两次小规模修改。随着科技的进步,印钞水平的发展,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港币从设计、印刷质量、防伪措施上都有着较大幅度的改进和升级。中国银行港币的发行和流通,结束了港钞完全由英资银行垄断发行的历史。不仅对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持港币的稳定和实现香港经济、金融的持续稳定和繁荣。 一、中国银行港币钞券的发行 (一)中国银行港币的面值 日,中国银行首次发行香港,所发行的港币钞票面值包括五种,分别是港币贰拾圆、港币伍拾圆、港币壹佰圆、港币伍佰圆和港币壹仟圆,面值总计1670港元。与当时现行港币面值分配相同。后来在2003年版及2010年版港币中依旧保持着这五种面值的钞票。 (二)中国银行港币的年版及发行年份
中国银行港币自1994年发行以来时至今日共发行过三种版式的十八种年份。其中1994年至2001年版港币属于第一版中国银行港币;2003年至2009年版港币属于第二版中国银行港币;2010年版至2013年版港币属于第三版中国银行港币,其中第三版港是现在流通版本的港币,将会随着年份继续发行流通。 (三)中国银行港币的签名
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港币上面均印有时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的签名,如1994年版中国银行港币上便印有时任香港分行总经理周振兴先生的机印签名。2001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重组合并和更名后,行名也改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在此之后所发行的港币上开始印有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裁的机印签名。 截至目前在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港币中印有的签名依次包括:周振兴、羊子林、刘金宝、和广北。 各版本年份及印刷签名详见下表: (四)中国银行港币的类型 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港币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属于流通钞票,即前文所说的三种版本的流通港钞。第二类属于流通票,此种钞票主要是因纪念特殊活动而发行,可用于流通,具有纪念性。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港币共发行两种纪念钞票,分别是2008年版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票和2012年版中国银行百年华诞纪念钞票。 二、中国银行港币钞券的图案特征及构思 (一)流通钞票的图案特征及构思 中国银行自一九九四年发行港钞至今,三款不同系列的钞票各具特色:
第一版港钞(年版系列)正面以中国银行大厦、中国银行行徽及花卉为主题,背面是香港风貌的大幅构图。钞票图案融合了其他地区钞票所采用的现代风格,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的传统。图案简洁,线条优美,色彩调和。钞票构图的寓意是欣欣向荣。
第二版港钞(年版系列),该套钞票是香港中银集团在日完成重组合并和更名后,首次以新的行名,即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行港钞。该套钞票正面以中国银行大厦、紫荆花、中银香港行名及行徽为主题,背面主景分别是香港著名的建筑物,以中国传统的精湛雕刻艺术为表现手法,钞票构图的中心意念是透过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来反映香港的繁荣安定,记录香港的发展历程。这也是中银香港的一个新起点。
第三版港钞(年版系列)正面仍然以中国银行大厦、紫荆花为主景,背面主景则是香港的自然景观。钞票设计以具代表性的香港郊外风景为主题,展示香港同时具备先进的城市建设也有纯朴的自然景观,两者相互交融,构成了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纪念钞票的图案特征及构思
日,为纪念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作为香港发钞银行,特别发行港币贰拾圆面值的北京奥运纪念钞票。共400万张。纪念钞票正面主景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建筑,北京2008奥运会徽和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钞票背面以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为主景,辅以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祥云图案香港市花紫荆图案。钞票整体设计简洁、大方,主题突出。主体颜色与流通钞票保持一致,雕工精致,印刷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银行于日正式成立,历经百年变迁,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发展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也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百年的银行。为此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发行了“中国银行百年华诞”纪念钞票。纪念钞面值为港币100元,以寓意吉祥,喜庆和热情的红色为主色调。钞票正面以延绵不断的万里长城和宏伟的北京中国银行大厦为主景,彰显历史悠久的中国银行稳健卓越、实力雄厚。钞票背面主景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风貌和著名地标中银大厦,展现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品牌形象,以及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做出贡献。纪念钞图案简洁,色调柔和,雕工精致,极具收藏价值。 各版本、面值钞票主要图案及尺寸详见下表: 三、中国银行港币钞券的防伪特征 (一)第一版中国银行港钞公众防伪特征
凹版印刷:钞票采用双面凹版印刷,所有面值钞票正背面主要图景均为雕刻凹版印刷。凹版印刷采用特制的凹印油墨,有厚重感,印刷效果凸起与纸钞表面,因此用手触摸是有凹凸感的。 固定水印:钞票右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均可见侧面石狮图案水印,立体感强,有层次。假票难以伪造。
隐形面值文字:该版钞票正面中下部横向纹饰内,靠右侧一端,印有隐形面值数字。利用凹版印刷不同方向的条纹的折光效果的不同,转动钞票和视线的角度,可以看见其中有和该钞票面值相同的数字。而从正面单一角度查看,此隐形文字不易察觉。 全埋金属安全线:钞票偏右位置有一条贯穿钞票纵向的全埋安全线。该安全线镶嵌在纸张中间,是造纸时埋在纸张中间的,具有磁性。
胶印对印图案:正面水印空白处左侧位置可以看见纵向贯穿钞票的“中”字图案,背面相同位置同样有类似图案。迎光对视,可以看见两组“中”字完全重合,精准对印。 横竖双号码:钞票正面左侧有竖向排列的一组冠字号码,上部偏右侧有一组横向排列的冠字号码,两组号码完全一致。 微缩文字:正面中银大厦与花卉之间的一行文字为BANK OF CHINA。行名下方有两行数字,背面下方面值与行名BANK OF
CHINA之间有一行数字,均水平排列,且与面值相对应。分别为:20、50、100、500和1000.正面被名利还隐藏着与面值相对应的,按不同方式排列的,颜色渐变及行数不等的阿拉伯数字。 (二)第二版中国银行港钞公众防伪特征
和第一版钞票类似,第二版钞票继续使用双面凹版印刷、凹印隐显文字、金属安全线、微缩文字等防伪特征,同时加强了部分防伪特征,也增加了一些新的防伪: 白水印:透光可看到有层次感的普通花卉黑水印及高透光度的面值数字白水印,白水印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防伪性能。
荧光纤维:在紫外光下可看到红、蓝、绿三色纤维不规则地分布在钞票上。异型渐变双号码:钞票序号印在左面(垂直渐大)和右面(横排),照比第一版中银港纸的普通横竖双号码来说,防伪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新增防伪特征 光变油墨面值数字:钞票右下有较大较明显的面值数字,该数字采用光变油墨印刷,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面值数字,拥有着较强的防伪功能。 荧光条码:在紫光灯下除了可以看到荧光面值数字之外,还可会呈现机读的条码,用于机读识别。 全息开窗安全线:一条4毫米宽附有图案的开窗式安全线交织穿梭在钞票背面,转换角度,还可以看到炫彩的紫荆花图案和面值穿插在安全线中。 珠光油墨图案:在强光下斜看钞票时,钞票正面偏左下位置会看到反光洋紫荆图案,颜色亮丽,色彩斑斓。 (三)第三版中国银行港钞公众防伪特征
第三版中国银行港钞是目前流通的港钞版本,也是各版本港币中拥有相对最为先进的防伪技术,除了原有两版港钞中使用过的凹版印刷、凹印隐显图文、固定水印、对印图案、异型渐变双号码、荧光条码、珠光油墨、缩微文字等之外,又加强了部分防伪特征,同时也使用了些新的防伪技术。 动感变色图案(SPARK):钞票正面右上角,印有由面值数字和紫荆花组成的图案,转换角度该图案会由金色变绿色,并可见一条光纹上下滚动。
变色开窗式金属线:钞票背部可以看见开窗式的安全线,此金属安全线有紫红色与绿色相互变幻,细看还可以看到大“H”及“K”字是由该字母的微缩字母组合而成,防伪技术先进。
高透光水印像素水印:除了原有的黑水印及白水印的使用外,紫金花水印周边还是用了目前较为现金的像素水印,类似均匀的网点效果,可以起到很强的防伪作用。
凹凸手感线:新版港钞不仅增强了防伪性能,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增加了凹凸手感极强的凹凸手感线和盲点标志。此防伪特征采用凹版印刷,除了具有很强的防伪功能之外,还方便了视障人士区分不同面值钞票。 (四)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港钞防伪特征及特点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保留了流通版港币20元券的主要防伪特征,采用了当时新颖的开窗变色安全线。钞票水印也采用了清晰的高透光白水印。增加了凹印手感线;凸版无墨印刷等流通钞票没有使用过的防伪特征和新兴技术。大大的提高了纪念钞票的防伪性能。 (五)中国银行百年华诞港钞防伪特征及特点
中国银行百年华诞纪念钞保留了流通版港币100元券的主要防伪特征,并采用了新颖的动态图象开窗安全线(MOTION安全线),轻转钞票可见中国银行行徽图案移动。
钞票正面左侧空白处有固定水印及白水印;横竖异型渐变双号码;正面左下部方形图案,内书篆字“华诞纪念”采用SPARK光彩光变油墨印刷,转换角度可见其中有一横向光带随视线滚动;钞票两侧有凹凸感极强的凹印手感线,方便视障人士识别钞票;水印下方印有胶印对印图案,迎光透视可见完整图案;钞票底纹中布满了微缩文字,在高倍放大镜下均可看见其中的奥秘;背面偏右侧,贯穿于钞纸中间的MOTION动态开窗安全线,转动钞票,可观测到安全线中的中国银行行徽随视线而滚动。多重防伪技术,为这张原本美丽的钞票增添了更多魅力。 四、中国银行港币钞券收藏类型及收藏热点 (一)首版首发年份收藏
中国银行港币流通钞目前共发行三个系列,她们的首发年版分别包括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版、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版、二零一零年一月一日版。收集齐这三种年版式各个面值港钞,是很多港币爱好者的收藏方式。因为港币年份众多,且面值较高,对于普通藏友来说,集齐所有年份港钞各个面值,难度略大,因此收集齐此三种年份钞票,既满足了对三种不同版本港币收藏的需求,同时也比较经济实惠。 (二)全年份大全套收藏
如前文所述,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所发行的各个年份港币共有十八种年版式,各个面值钞票总计约八十一张,总计面值约为港币27720元。不论从面值上来说,还是从个别年份的票券收集难易程度上来说,收集年份版别大全套的难度还是非常高的。不单单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要有耐心和恒心。 (三)纪念钞票收藏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至今只发行了两款纪念钞票,因此如果只单纯每种钞票收集一张还是非常容易的。如果在纪念钞票中收集所有冠字,也不是很难。目前来看,港币奥运纪念钞票共有五种冠字,包括无冠字、AA冠字、AB冠字、HK冠字以及BJ冠字;中国银行百年华诞纪念钞票目前有三种冠字,包括无冠字、AA冠字和AB冠字。上述两种钞票中,AB冠字均为补票专用冠字,相对于其他冠字来说,较为稀少,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四)趣味号码收藏
对于现代钞票的收集,由于藏品相对较为丰富,货源充足,因此趣味号码的收藏也成了藏友追捧的对象。很多藏友喜欢收集豹子号、狮子号甚至全同号,以及整套全同号钞票。近年来,由于趣味号码收藏热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藏友加入其中,也使得趣味号码的价格照比从前上涨了许多。 (五)首发冠字及补号冠字收藏
港币的冠字发行还是比较公开透明,容易掌握的。大多数流通钞票均是从AA冠字开始发行,之后是AB、AC….,因此,作为每种面值的AA冠字,便成了藏友热衷的首发冠字,而往往首发AA冠字仅存在与该系列钞票首发年份中。
港币补号主要由ZZ冠字构成,当ZZ冠字印刷完毕,改为ZY、ZX…,补号和首发号不同,她几乎存在于各个面值的各个年份之中,但同一面值不同年份的补号相互之间的序号是连续的,不会出现同号。补号相对于普通冠字来讲更为稀少一些,因此,按照物以稀为贵的理论,她同样也备受藏友们的青睐。 (六)官方发行的流通钞票套装
中国银行港币发行以来,有公开发售和不公开发行的不同形式的礼品套装,供民众收藏或用于银行内部交流使用。比较熟悉的套装钞票包括中国银行1994年版无字轨全同号套装;2003年版香港三家银行发行钞票公益金套装AA全同号;2010年版香港三家银行发行钞票公益金套装AA全同号。这些钞票均公开发售,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中国银行港币还有一部分是不公开发售,很多作为银行内部交流或者礼品而装帧。比如,1994年版各面值无字轨纸枕;1998年版中国银行全同号套装;2000年AA首发冠字全同号套装;2000年全同号套装等。这类藏品并没有公开发售,仅有少部分流入收藏市场,其发行量也无从考证,但同样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热捧的收藏对象。
谈了这么多有关中国银行所发行的香港钞票,相信大家对中银港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港币,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中国银行所发行的港币更是香港货币中的一员,她不仅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行使着货币的职能。她更是一副艺术品、一张完美的画作,一张承载有高科技防伪性能的印刷品,拥有着无限收藏魅力的中银港币。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银香港:2017年中报净利万港元
同比减少59.2%
一、基本财务数据情况2017中报2016中报本年比上年增减(%)2015中报基本每股收益 (港元)1.634.04-59.651.27每股股息(港元)0.100.71-85.920.55净利润(万港元)-59.2营业额(万港元)--0-每股现金流(港元)22.124.72368.64-4.37每股净资产(港元)22.4621.623.8917.55二、分红送配方案情况每股派0.095港元三、业务回顾与展望主营业务:  集团受中国银行控制。汇金是中国银行之控股公司,亦是中投的全资附属公司,而中投是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报告期业绩:  2017年上半年的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172.16亿元,持续经营业务的股东应占溢利为港币146.27亿元,按年增加港币28.78亿元或24.5%。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港币233.24亿元,按年上升港币28.13亿元或13.7%,主要因平均生息资产增长及净息差提升,带动净利息收入增加。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轻微增加。2017年上半年,与2016年下半年相比,集团持续经营业务的股东应占溢利上升港币21.74亿元或17.5%。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上升港币19.13亿元或8.9%,主要因净息差提升及平均生息资产增长,带动净利息收入上升,以及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惟净交易性收益下降,部分抵销了以上升幅。经营支出减少,贷款减值准备净拨备则因贷款增长而上升。投资物业公平值调整之净收益有所上升。报告期业绩回顾:  个人银行财务业绩2017年上半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港币40.71亿元,按年上升港币4.59亿元或12.7%,净利息收入和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部分被经营支出上升抵销。  净利息收入增长15.8%,主要由于存款利差改善,以及存款和贷款平均余额增加。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8.0%,因集团紧抓市场气氛好转趋势,证券经纪及基金分销业务表现良好,佣金收入按年升幅理想。缴款服务费收入亦健康增长。经营支出增加15.1%,主要因人事费用、租金和业务支出上升。  业务经营情况深化分行网点转型,打造全新概念服务模式2017年上半年,集团持续纵深推进网点转型项目,充分发挥全港网点数量最多的优势,推动网点由单一零售功能分行向对公对私全功能分行转型,为个人及企业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网点转型项目促进中、高端客户及中小企业务,增加双向业务转介量,提升全渠道银行服务效能。期内,各项业务营运效率显著提升,客户存款、中、高端客户量及相关资产值均录得理想增长。集团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服务模式,打造全新概念的银行服务中心,提升客户体验。  大力拓展跨境业务及落实东盟的重点项目集团落实跨境对接机制及业务策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和专业的服务,塑造跨境首选银行的品牌形象。期内,集团深化与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的联动合作,定期安排人员培训及交流,并优化跨境见证开户流程及推出一系列推广优惠,成功吸纳跨境客户。集团亦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中心’,配备专职跨境业务的客户经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同时,集团的东盟区域拓展进展理想,通过优化东盟机构的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支援,稳步推进各项重点业务项目。中银香港在跨境银行业务的表现得到认同,荣获《星岛日报》颁发‘跨境金融服务’大奖。积极扩大中、高端客户群,提升服务水平期内,集团致力深化客户关系,多管齐下扩展中、高端客户群。此外,集团完善客层管理,继续优化财富管理服务模型,丰富产品配套,并配合百年行庆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宣传和营销计划,带动‘中银理财’和‘智盈理财’客户数目及资产管理规模理想增长。集团亦聚焦客户需求,提升交叉销售及产品渗透率。  集团进一步优化私人银行团队,提升服务水平,并按客户需求,加强开放式产品平台的业务能力,推出专属产品及优化服务。集团通过推出全新业务转介方案、与集团内各单位及中国银行内地和海外机构的紧密联动,以及举办多项客户活动,扩展香港、内地和东南亚市场的客户基础,以成为中国银行集团海外私人银行中心,并打造跨境高净值客户首选私人银行的品牌形象。私人银行的客户数目及资产管理规模与去年底比较,录得理想增长。  提升住宅按揭及其他零售贷款服务2017年上半年,本港住宅物业市道相对活跃,物业价格及交易量均有上升。期内,按揭贷款市场竞争激烈,集团采取因地制宜的销售策略,优化销售团队,精简审批流程,致力巩固市场领先地位。集团亦着力拓展高端及跨境按揭客户,继续将按揭服务拓展至豪宅市场。此外,集团持续优化个人贷款业务,优化多项抵押贷款产品,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中银香港在按揭贷款业务的表现得到认同,连续8年获《星岛日报》颁发‘按揭服务’大奖;获新城财经台及新城数码财经台颁发‘香港企业领袖品牌大奖’的‘卓越银行按揭服务品牌’。  紧抓市场节奏,扩大投资产品收入集团紧抓市场气氛好转趋势,全力提升股票交易量,集中对中、高端股票活跃客户、跨境客户定向发送独有的股票分析数据和资讯,提升客群体验;持续透过一系列市场推广,提升客户的股票交易量;适时透过社交平台推广家庭证券账户以及推出智能投资比赛,强化集团紧贴金融科技发展的品牌形象。基金分销方面,集团持续拓展中、高端客户基金业务,期内,透过引入私人配售基金,丰富基金选择,多渠道宣传推广及客户活动,加强吸客能力,并优化基金交易流程,提升客户体验。随着市场气氛好转,集团证券经纪及基金分销业务表现良好,佣金收入按年升幅理想。  银行保险业务方面,集团持续扩阔产品系列,迎合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要。期内,集团推出了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的优惠措施,提升客户渗透率;为跨境客户推出增值服务,致力加强互通及在港销售。同时,积极协助集团东盟机构提升银行保险销售业务。创新信用卡业务,巩固竞争优势2017年上半年,香港本土零售消费增长乏力,传统信用卡经营持续受压;移动支付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储值支付工具牌照持有人成为新的竞争者,带来进一步冲击。集团信用卡业务顺势而为,持续创新发展,积极提升业务拓展力。继去年推出VISA及万事达卡ApplePay服务后,又首发银联信用卡和借记卡的ApplePay服务,并推出VISA及万事达卡SamsungPay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与微信支付香港及支付宝香港等合作,拓展支付场景,进一步普及移动支付;更持续深化网点转型,以扩大客户基础为核心,加强网点营销信用卡能力,提升活跃交叉销售,‘获客’和‘活客’并行发展。期内,集团在银联卡商户收单及发卡业务保持香港市场领先地位。  企业银行财务业绩企业银行除税前溢利为港币72.89亿元,按年增加港币9.07亿元或14.2%,主要由净利息收入增长带动。  净利息收入增加16.0%,源自贷款和存款平均余额增长以及存款利差改善。经营支出增加8.3%,因人事费用上升。减值准备净拨备下跌60.2%,主要由于客户还款,按个别评估减值准备录得净拨回,而去年同期为净拨备。业务经营情况把握国家战略机遇,拓展东盟及跨境业务集团把握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机遇,围绕主流客户、主流项目、主流业务及主流产品,全面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及东盟地区业务。集团深化与中国银行各分行的联动,以产品及服务创新为导向,为‘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提供融资方案;积极争取地区重点项目,与东盟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多元化业务合作,进一步提升市场影响力。此外,集团利用在业务营销和产品服务上的优势,协同中国银行东盟各机构共同发展,成功拓展多个重要客户,并与世界银行成员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达成首笔项目合作,支持缅甸电讯事业及经济发展。  集团积极发挥内地与香港两地皆大的业务优势,透过与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的联动,完成多笔跨境融资及大额双边融资项目,支持企业海外发展及产业整合。深入开拓七大自贸区业务,及时把握相关改革措施,同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加强与中国银行当地各机构联动,完成跨境融资、资金池项目等多笔首发业务。此外,作为中国银行亚太银团贷款中心,集团成功筹组多笔大型银团贷款,并在2017年上半年继续保持港澳银团贷款市场安排行排名首位。中银香港跨境业务的杰出表现得到认同,荣获新城财经台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颁发‘杰出企业╱商业银行-跨境全方位业务大奖’。持续扩大客户基础,促进本地工商业务2017年上半年,集团继续深化本地家族企业、商会和二三线上市公司客户,为这些企业搭建便利有效的金融服务平台,协助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透过分行网络优势,持续提高对本地中小企客户的服务及营销能力。中银香港荣获由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颁发‘2017中小企业最佳拍档金奖’,以表扬中银香港连续10年获得‘中小企业最佳拍档奖’。  扩大机构业务覆盖范围2017年上半年,集团继续扩大与海外央行、主权基金客户及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及联系。在香港,加强银政合作,扩大与政府及公营机构的业务关系,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此外,集团担任多宗香港大型新股上市的收票行,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创新交易银行业务产品集团紧紧把握来自本地、自贸区及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机遇,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及功能升级,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集团发挥‘大产品’协同作用,依托现金管理优势产品带动客户存款沉淀;集团积极推动资金池业务实现区域化、全球化突破;与中国银行境内行紧密合作,并与各自贸区的主管政府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把握相关政策,成功办理多个跨境资金池项目。集团亦继续丰富传统贸易及现金管理产品,优化相关业务系统,促进产品的场景化应用,并与集团东盟机构联动,进一步扩大交易银行业务。此外,集团完成香港首笔贸易融资区块链应用方案,新技术有助验证交易的真实性,减少融资所需时间,提升效率。中银香港交易银行业务的卓越表现获得赞扬,荣获《亚洲银行家》杂志颁发‘香港区最佳贸易融资银行成就大奖’。中银香港叙做的一宗泰国贸易融资项目亦同时荣获该杂志颁发‘泰国最佳企业贸易融资交易奖’。此外,中银香港连续4年获《亚洲银行及财金》杂志评选为‘香港区最佳本地现金管理银行’。  拓展托管业务产品多元化2017年上半年,投资市场气氛活跃,保险类及退休金类别客群均有可观增长,相关托管资产规模增长良好。多元化的业务平台带来多类型客群发展,包括专户及私募基金。期内,配合‘债券通’的启动,集团积极筹备,以实现托管、换汇、债券交易、资金账户及跨境汇划等一站式服务,为业务提供新动力。集团亦与东盟机构保持紧密联动,拓展跨境业务商机。至2017年6月底,在剔除参加行的人民币信托账户后,集团托管的资产总值达港币10,215亿元。  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抵御风险2017年上半年,集团继续严格执行审慎的授信政策。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集团采取了更频繁、更主动的信贷监控措施,包括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的行业和客户加强分析,实施更严格的贷前及贷后监控措施,以尽早识别负面的信贷状况。因应一带一路的倡议,集团积极开展业务,同时加强各项信贷风险及业务合规的管控。  此外,集团密切留意内地市场的风险变化,严格控制对内地产能过剩行业客户的信贷投放,同时进一步规范对若干行业的风险管控要求,并设定重检触动点,以加强监察内地信贷的风险集中度,亦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以分析经济环境一旦改变带来的影响,早做好预备工作。因应内地企业‘走出去’及收购中国银行于东盟的资产,集团贯彻审慎的风险管理原则,加强对境外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架构、内部控制、监管与合规等方面的指导,为进入新的市场设定更完善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银行规模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