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wind查询员工持股计划方案

新规:杠杆上的员工持股计划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新规:杠杆上的员工持股计划
自证监会出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后,一度风靡A股的高杠杆员工持股计划开始降温。大量建立在高杠杆基础上的员工持股计划纷纷终止,很多已发布高杠杆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也开始面临“胎死腹中”的考验,同时,很多新公布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开始根据新规主动降杠杆。杠杆上的员工持股计划自201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A股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热情日益高涨。据Wind数据统计,日至8月9日,A股共有121家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预计金额达187.37亿元。以合力泰(14.14 +0.00%,买入)为例,7月20日,公司完成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合计买入1720万股,占总股本的1.21%。紧接着,8月8日,公司公告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总金额不超过2亿元。目前,上市公司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方式大致分为4类,包括员工单独出资认购公司股票,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出资,借道资产管理计划以及利用股票收益权互换创新工具等。从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在上述4类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方式中,借道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做法日益风靡,且有大多数公司对优先级、劣后级做了相应安排。同时,Wind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杠杆比例普遍在1-3倍。例如,清新环境(17.94 -0.28%,买入)于2016年4月底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杠杆比例为3倍;6月2日刚泰控股(16.42 停牌,买入)公告称,公司拟定了第2期员工持股计划,将按照1∶2比例募资后,以合计不超过6000万元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用于从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安利股份(18.17 +1.45%,买入)更是于日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使用了8倍的杠。新规威力显现根据证监会7月14出台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严控资管产品杠杆率,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1倍,固定收益类和其他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分别不得超过3倍和2倍。新规发布后,珠海中富(4.96 +0.61%,买入)、八菱科技(32.45 +0.06%,买入)8月4日纷纷公告,终止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珠海中富解释终止原因是,《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中的方案与证监会的上述规定相冲突。需要董事会按照新的政策或规定对员工持股计划作出相应调整,又因半年度报告窗口期的影响,无法及时在本员工持股计划购买期限到期日日前实施完毕,鉴于上述情况,经持有人大会投票表决同意终止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八菱科技也称,根据证监会新发布的暂行规定,公司与其签订的资管计划合同中部分条款与前述的暂行规定不完全匹配,国海资产分公司将终止推广与公司合作的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Wind统计显示,今年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有121家,只有46家公司实施完成,新规发布以来,很多已发布高杠杆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开始面临“胎死腹中”的考验。刚泰控股7月28日晚间便公告称,由于公司第2期员工持股计划拟参与设立的长城广兴三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不符合证监会针对私募资管业务规定,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应对因监管政策变化而给第2期员工持股计划带来的影响。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 鄂公网安备26号馅饼还是陷阱 谨慎看待员工持股计划|市场|上市|解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馅饼”还是“陷阱” 谨慎看待员工持股计划
  《红周刊》作者刘增禄
  日,中国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出台的目的是使上市公司员工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上市公司的凝聚力和竞争力。2015年6月,员工持股计划作为“股灾”后的五项维稳举措之一,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随着后续几轮股灾的“洗礼”,员工持股计划的美好愿望部分已成为泡影,很多投资者因看好而被深套,员工持股计划,是“馅饼”还是“陷阱”?
  “馅饼”还是“陷阱”?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尚未完成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共有76家公司发起了79次。因为员工持股正式认购通常在股东大会公告日之后6个月内,因此我们统计目前公布了股东大会公告日公司其后的市场表现,截至目前,62次员工持股计划中有45次阶段涨幅跑赢同期大盘,占比72.58%,但仍有约3成公司的股价表现相较市场平均表现有一定偏差。如清新环境推出的中金清新1号员工持股计划,自今年5月18日股东大会公告至今,股价下跌了24.15%,相比同期上证指数跑输了27个百分点。推出的广发原驰天晟新材1号员工持股计划,自2月23日股东大会公告日至今,股价下跌了22.25%,同样跑输了大盘22个百分点。
  另外,在2015年以来296家公司完成实施的317次员工持股计划中,剔除股票来源为股东赠予、上市公司回购等没有成交均价的计划,其中,有99家公司实施的101次计划最新复权收盘价不及成交平均价,占比32.69%。可见,面对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馅饼”有时也会变成“陷阱”。
  目前,浮亏最惨的信息,自日完成大成1号员工持股计划后,最新复权价为49.19元,相比137.26元的成交均价折价高达64.16%,观察万达信息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持有人数,高管与员工合计2010人。其中包括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史一兵、副总裁李光亚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10人,合计认购份额为2.75亿份,占比27.5%;其他员工合计认购份额不超过7.25亿份,占比72.5%。对于万达信息的员工持股计划,市场中不乏有戏谑的声音,“中高层员工、核心员工被套,相比股民,或许还不能博得很多同情,但是如果一个公司超过半数的员工都因为持股计划被套,那么,这样的只套自家人的‘良心企业’的确值得关注与同情。”
  今年年初,万达信息控股股东万豪投资决定,为增强投资者信心,以自有资金替换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中的优先级资金6亿元。但在大股东“兜底”解困自家员工的同时,二级市场上,普通投资者如果在该公司当初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时以利好买进,则被套后要想解套很可能是遥遥无期。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对《红周刊》记者表示,“在自家员工、二级市场投资者只能救一个的前提下,自家员工很显然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优先选择的对象,此时只能是牺牲股东权益而保全手下员工了。”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两市有25次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完成后,最新股价相比成交平均价折价超过30%;14次折价在40%以上;6次折价超过了50%。说好的稳定市场,积极持股表决心,在面对系统性市场风险时,所有预期都是“然并卵”。从上市公司最新股价与其员工持股价对比看,多家拥有所谓“安全垫”的上市公司已是“一地鸡毛”。
  谨慎参与员工持股计划
  尽管不少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后,股价并没有得到“催化”向上,相反继续维持下跌趋势,但仍有多家机构研究员认为,员工持股的成本价还是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和较为明显的投资机会,一旦跌破员工持股成本,在市场企稳的背景下,这类标的股的弹性将相对好于大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员工持股概念公司,从时间节点上可以重点关注两个阶段,一个是股东大会公告后至完成实施前,此期间是公司股东或员工持续买入的时间段,此时投资者随之一起买入,往往会有相对较高的投资收益。这从上述记者对股东大会公告日后的阶段表现统计也可以看出,虽然上涨概率不是百分之百,但依然是大概率事件。“而市场中也没有任何一个投资概念能促使公司股价只涨不跌”,这位分析师如是表示。另一个投资时间点则是公司员工认购股份锁定到期之前,如果即将面临解禁时,公司股价仍相较平均成交价折价较高,则上市公司很可能通过释放积极信息促使股价回升至合理水平,适当减亏。
  “市场中并非所有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都值得关注。”上述分析师同时也表示,尽管同为员工持股计划,但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不小的差异。首先,要看员工持股计划中股票的来源。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方式为二级市场带杠杆购买、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认购非公开发行等,这三类方式占到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此外,还包括了定向受让、股东赠与、上市公司回购等,但后几种所占的比例就相对较小了。相比来看,市场更认可二级市场购入的有“代价”员工持股计划,对于股东赠与等无偿方式获得股票的员工持股计划则要保持一定的谨慎。而采用非公开发行嵌入员工持股的做法,如果说员工持股的便利性体现在通过董事会和股东会审批后就可实施的话,那通过定增嵌入的员工持股计划则显得并不太便利,因为定增往往涉及再融资,上发审委审批通常需好几个月时间。此外,通过定增的员工持股虽然折价10%,但要被锁36个月,即使2014年实施的方案,目前距离解禁也仍有1年的时间,投资机会显然弱于通过二级市场直接购入的公司。
  相比之下,董登新认为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规模越大、员工参与热情度越高、定价越高,通常可以认为对公司发展前景越看好。同时,公司所处行业的景气程度、基本面增长速度是否乐观也要加以衡量,而如果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公司的市值相对较小,员工持股等利好消息对其股价刺激的作用也会相对更强。
  不过,与上述相对看多观点不同的是,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却认为员工持股计划不排除危及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可能。“比如向员工低价定向增发,其结果最终还是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买单。而为了员工持股得以最终套现,不排除上市公司制造各种利好的可能,向员工进行利益输送。不仅如此,员工持股计划还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用来忽悠投资者的工具。比如在上市公司股价低迷,危及到公司再融资的时候,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刺激股价上扬,达到上市公司顺利实施再融资的目的。又比如,在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前后,为了能让大小非以更高的价格套现,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来刺激股价。如此一来,员工持股计划反倒成了上市公司的‘大忽悠’”。
  “董、监、高”大比例回购惹争议
  从监管层态度来看,要求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本意是为了激励员工,但记者在观察中却发现,多家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中,普通员工认购比例极低,大量的份额几乎都被控股股东或高管所“认领”,而这种行为也遭到了市场的质疑。如回天新材的员工持股计划就被诟病其控股股东、董事长章锋的弟弟和儿子认购了最大的份额。对此,有支持者认为这体现了认购者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发财不避亲”,毕竟存在较大的折价空间。
  回天新材在再融资预案中表示,拟以10.16元/每股的价格定向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募资不超过2.5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发行对象为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表示,本次发行可以促进主营业务的良性发展,为公司的外延式扩张奠定基础,并进一步完善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不过,就是这个“利益共享”引起了部分中小股东的不满,“老板的弟弟和儿子占了大头,这个方案说到底就是借员工持股计划之名,低价向他们自家人发股票”。有市场人士认为,从回天新材披露的方案来看,认购最多的两人正好都是董事长的亲属,其份额也远超其他高管,这种安排本身就容易引起非议。另一个背景是,以回天新材预案公告日收盘价12.53元计算,10.16元的发行价接近于八折,其“折价”的利益最终被董事长亲属获得,其他股东肯定不会乐意。
  统计今年以来公布员工持股计划预案的公司,可以发现回天新材不是特例也不是“极致”,今年的“员工持股计划”似乎正在向“高管持股计划”蜕变。以今年4月22日公布预案的为例,参与公司股份认购的只有12人,其中高管认购比例高达87%,员工认购比例仅有13%。对此记者致电了公司相关人士,得到的答案是“此次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10年,高层人士通常离职率低,而普通员工则很少有能长时间留在一家公司的可能”。记者觉得捷顺科技的回答有失偏颇,员工持股计划意在留住并褒奖企业优秀人才,难道说本公司的计划只有高层人士优秀值得奖励,普通员工就没有优秀人才?同样是高管认购了86.42%,员工只认购了13.58%股份的,在接受记者询问时表示,“公司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对员工层级、年龄做了一定的限制性,同时很多中小股东由于资金有限也难以完成股权的认购”。
  对于上述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董登新表示,目前A股市场确实有不少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变了味、走了样。偏离了员工持股最初褒奖优秀员工,使其即是职工又是股东从而提高积极性分享公司成长的初衷,“从参与热情看,如果自家员工都不敢出手,又怎么谈得上对公司前景看好一说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凌辰 SF179
前有安邦举牌民生银行,后有宝能举牌万科企业,这些案例一而再再二三告诉我们,股权分散的优质资产(一定要是民营啊,国企有主管单位,有党委,你搞不定),尤其是市值较大的金融地产,是大资本追逐的目标。
各地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上获得收入,炒高地价房价,先买入的或者炒房地居民成了中产阶层,相当多的中产家庭不是投资兴办实业形成的;炒地炒房利润高,搞实体经济利润低,甚至亏损,高地价和高房价实际上是摧毁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英国脱欧将终结伦敦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欧盟已明确表示,英国脱离欧盟单一市场将终结伦敦在欧盟经营金融业务的自动权利。这些事实,足以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楼市在上半年疯狂后下半年将陷入调整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2016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整极有可能会来临,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日光盘”频现的现象也会就此而止。员工持股悲喜录:有人深套三成 有人赚600万|员工|公司|计划_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16券商满意度评选:谁是您心中的最佳券商
尾盘异动因这一消息 多空亮底牌
  原标题:员工持股悲喜录:有人深套三成 有人赚600万
  □本报实习记者 王兴亮
  Wind数据显示,2016年有216家上市公司完成229个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员工总数近9万人,出资总额达391亿元。以往被视为股价“安全垫”的员工持股,其安全性正被打破。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今年1月11日,上述229个员工持股计划有83个股价已跌破员工持股成本,占比约36%。
  79家公司3.5万员工被套
  据wind数据统计,2016年A股共有216家上市公司明确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有79家公司员工至今仍被套,涉及人数超过3.5万人,员工出资金额累计达150.12亿元。
  这79家员工被套公司中,账面浮亏最多的一家公司,截至1月11日,账面浮亏约30.58%,参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60名员工悉数被深套。还有30家公司账面浮亏在10%—30%。人均亏损最多的一家公司共28名员工参与,截至目前人均亏损约210万元。
  在上述79家公司中,有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的股份来自公司股东。相当于公司股东套现,员工持股计划接盘,这与一般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大都是由私募、投资公司接盘的情况有所不同。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大宗交易比较方便实现员工持股计划,大股东自愿减持与资管计划刚好对接,通过大宗交易一拍即合,很容易实现目的,且可以避免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导致股价波动。从目前部分公司的股价跌破员工持股成本价来看,公司大股东套现的时机很巧妙,而公司员工则不幸被套。
  高送转伴随员工持股潜行
  虽然有超过三成的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被套,但也有逾六成的公司员工获得不错的账面收益。
  记者统计发现,仅看持股成本和最新股价,账面浮盈最高的要数。去年4月,三江购物拟向公司7名董监高、8名核心骨干推行员工持股,9月9日即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向控股股东完成购买公司股票,成交均价为10.88元。在员工持股计划完成两个月后,三江购物传出阿里巴巴子公司将入股的消息,随后迎来股价17天暴涨3.1倍的“壮举”。截至1月11日,三江购物收报38.83元,较员工持股成本价高出256.89%,15名参与员工也赚得盆满钵满,人均账面浮盈达600万元。
  除三江购物外,员工浮盈比例超过100%的还有、、、等13家公司。、、、、等18只个股的员工持股账面浮盈超过50%。
  通过分析收益排名前十的公司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是通过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来完成员工持股。分析人士介绍,定增可以让员工享受到“折价”持股,利于个人资产增加;而对公司来说,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锁定期时间更长,也利于公司员工管理。
  采取定增方式,能尽量降低员工持股成本,但如何让员工资产增加,从收益排名靠前的公司也可看出部分端倪:高送转成为其中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
  “‘高送转’不仅能减轻投资者认为股价过高的负面心理,往往还能带动股价大幅上涨,成为上市公司维护公司股价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高送转伴随员工持股潜行已成为上市公司常用手法。
  市场逐渐理性对待
  一直以来,不少二级市场投资者视员工持股计划的持股价为重要的投资参考,其逻辑是:上市公司不会轻易让自己的员工亏钱,否则持股计划将失去激励意义。
  从逾三成公司股价倒挂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在股价倒挂情形络绎不绝的情况下,市场对员工持股计划“安全垫”固势思维正在被打破,投资者也更加理性。
  “从去年以来,市场更认可有‘代价’的员工持股计划,而对于无偿方式获得股票的员工持股计划保持一定谨慎。”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对于非公开增发模式的标的,现在更多关注上市公司本身未来的配套项目和公司业绩。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指出,即使看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也应注意筛选投资标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是从已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但并未完成,或锁定期即将结束、股价依然倒挂的公司中筛选投资标的。
责任编辑:金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持股计划 杠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