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有机食品前景肉类食品发展前景

国际农产品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北京时间:
农产品市...
信息化推...
国际农产品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发布单位: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市场信息工作简报
第115期(总第151期)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                 二О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国际农产品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20年来,世界人口与经济持续增长,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随之增加。随着生物质能源发展、气候变化以及金融资本投机等非传统因素影响的日趋显著,全球农产品市场呈现供求趋紧、谷物库存长期走低、供给区域性短缺矛盾突出、价格高企且波动加剧等特点。未来一段时期这种趋势还将延续。
主要农产品国际市场和贸易情况
供求保持紧平衡。过去20年,全球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基本满足了消费增长,但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年,全球谷物产量由16.77亿吨增至22.35亿吨,消费量由16.78亿吨增至21.86亿吨;大豆产量由1.07亿吨增至2.61亿吨,消费量由1.04亿吨增至2.38亿吨;棉花产量由1736万吨增至2207万吨,消费量由1897万吨增至2585万吨;食糖产量由1.10亿吨增至1.54亿吨,消费量从1.07亿吨增至1.56亿吨;肉类产量由1.47亿吨增至2.45亿吨,消费量由1.45亿吨增至2.43亿吨;乳品产量由4.99亿吨增至5.44亿吨,消费量由4.97亿吨增至5.42亿吨。
近10年谷物库存下降趋势显著。20年来,全球谷物期末库存变化呈现出“前10年增长后10年下降”的特点。年,小麦、玉米和大米的期末库存分别由1.37亿吨、1.33亿吨和1.21亿吨增至2.11亿吨、1.94亿吨和1.43亿吨,分别增长53.7%、45.8%和18.6%。从2001年起,三类产品的期末库存逐渐下降,至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触底,跌至1.27亿吨、1.1亿吨和7500万吨,分别下降39.6%、43.1%和47.5%。近两年来,随着全球谷物增产,小麦、玉米和大米的期末库存虽有所恢复,2010年又分别增至2.0亿吨、1.44亿吨和9400万吨,但仍不能充分补充库存,三类产品的库存消费比自2004年以来几乎一直处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以下。
3.农产品市场供给区域性短缺突出。20年来,全球农产品供给始终存在结构性和区域性短缺。据FAO统计,目前全球共有70个低收入缺粮国家,其中非洲39个、亚洲22个。亚洲和非洲饥饿人口数量分别为5.78亿和2.39亿,占全球饥饿人口总数的62.5%和25.8%。全球2/3的饥饿人口集中在孟加拉国、中国、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等7国。
4.近几年主要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20年来,全球主要农产品价格呈现“前期稳中有跌,后期持续上涨”的态势。除个别年份外,年FAO的真实食品价格指数基本保持在110以下,从2006年起增至110以上,2008年达到最高,为164.5,2009年有所回落,2010年又涨至158.1。
就具体产品而言,谷物、肉类、乳品、油脂和食糖等5类产品年的真实价格指数比年分别上涨66%、14.7%、72.5%、71.8%和45.6%。以谷物产品为例,年玉米和小麦的国际基准价保持在90-110美元/吨、120-160美元/吨的水平,但从2006年起开始上涨,到2008年两种产品的价格均几乎翻番,近两年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160-180美元/吨、230-240美元/吨的较高水平上。大米国际基准价变化较大,年保持在170-350美元/吨,年涨至520-700美元/吨。
5.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加剧。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受2007、2008年全球粮价上涨影响,年玉米和小麦价格的波动性比年增加2倍,大米和食糖价格的波动性分别增加4倍和3倍。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能源发展等推高农产品价格波动弹性的主要因素将会长期存在,未来价格波动的弹性更高,市场风险更大。
(二)贸易情况
1.近10年农产品贸易增速加快。<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2009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年,农产品贸易增长缓慢,贸易额从4000亿美元增至5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只有3.2%;后一阶段为年,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贸易额从5800万美元增至1.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2.2%。
2.美欧等发达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处于支配地位。<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2009年,欧美农产品贸易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额的比重略有下降,由56%降至52%,但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同期,欧盟和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分别由1758亿美元、594亿美元增至4949亿美元、119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6%、3.8%;农产品进口额则分别由2085亿美元、400亿美元增至5254亿美元和100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均为5%。
3.贸易结构出现变化,发达国家在谷物、肉类和乳品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在棉花、油籽和食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谷物。全球谷物贸易量从1990年的2.3亿吨增至2009年的3.3亿吨,年均增幅为1.9%。从产品结构看,小麦贸易量相对稳定,10年来基本保持在1-1.5亿吨,占全球谷物贸易量的40-46%。全球玉米贸易规模有所增加,由20世纪90年代的万吨增至1-1.1亿吨,占全球谷物贸易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全球大米贸易量相对较小,基本保持在万吨、约占全球谷物贸易量的10%左右。从贸易流向看,小麦和玉米的出口国较集中,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4国,2009年4国小麦出口量占当年全球小麦出口量(不含欧盟内部)的74%;玉米出口国主要是美国、阿根廷、巴西、乌克兰等4国,2009年4国玉米出口量占当年全球玉米出口量的85%,其中美国最多,占50%。与出口相比,小麦和玉米的进口国或地区较为分散,2009年全球有17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小麦和玉米,但进口量都相对较小。小麦进口国主要是阿尔及利亚、日本、伊朗和巴西等国,2009年4国小麦进口量占当年全球小麦进口量的40%;玉米进口国主要是日本、韩国、墨西哥、中国和伊朗等国,2009年5国玉米进口量占当年全球玉米进口量的40%。大米出口国主要是泰国、美国、越南、巴基斯坦、印度,2009年5国的大米出口量占当年全球大米出口量的76%;进口国(地区)主要是欧盟、菲律宾、沙特阿拉伯、科特迪瓦和马来西亚,2009年5国(地区)进口量占当年全球大米进口量的31%。
肉类。<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2009年,全球贸易量从1362万吨增至3764万吨,年均增幅5.5%。分产品看,贸易量最大的是鸡肉,2009年贸易量为1073万吨,占肉类贸易量的29%,其次为猪肉和牛肉,2009年贸易量分别为555万吨和515万吨,分别占全球肉类贸易量的15%和14%。从贸易流向看,出口国(地区)主要是欧盟、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出口量占同期同类产品出口量的85%;进口国(地区)是欧盟、日本、俄罗斯、美国,进口量占同期同类产品全球进口量的63%。
乳品。<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2009年,全球贸易量从1103万吨增至2899万吨,年均增长5.2%。出口国(地区)主要是欧盟、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2009年出口量占全球的86%;进口国(地区)主要是欧盟、中国、俄罗斯和墨西哥,进口量占全球的76%。
棉花。全球贸易量从1990年的576万吨增至2006年的1006万吨后出现回落,2009年降至751万吨。10年来发展中国家棉花出口增长较快,2009年全球前二十大出口国中除美国、澳大利亚和希腊外,其余全部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布基纳法索、津巴布韦等国棉花出口增长迅速。印度棉花出口量从1990年的37万吨增至2009年的141万吨,增长近3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棉花出口国。进口国(地区)主要是中国、东盟、土耳其、巴基斯坦、墨西哥、孟加拉国等,2009年上述国家(地区)进口量占全球棉花进口量的75%。
油籽。<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2009年,全球贸易量从3667万吨增至1.1亿吨,年均增幅6.0%,其中七成左右为大豆贸易,同期全球大豆贸易量从2633万吨增至7970万吨,年均增幅6.0%。大豆出口国主要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出口量占全球的90%。进口国(地区)主要是中国、欧盟、日本和墨西哥,进口量占全球的80%。
食糖。<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2009年,全球贸易量从2864万吨增至4917万吨,年均增幅2.9%。主要出口国集中在中南美洲地区,2009年全球前十大原糖出口国中有7个国家来自该地区(巴西、危地马拉、古巴、阿根廷、墨西哥、萨尔瓦多和哥伦比亚),2009年该地区的原糖出口量占当年全球原糖出口量的80%。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北美,包括印度、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中国和日本等国。
二、国际农产品市场趋势
(一)主要国际机构关于农产品市场趋势的展望
1.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与FAO的预测
《OECD/FAO农产品市场展望》对未来国际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如下预测:
一是农产品价格将继续走高。未来10年谷物产品的真实价格水平将比过去10年()提高20%,其中玉米和大米的真实价格涨幅分别为20%和15%;肉类产品的真实价格水平将提高30%。二是库存对保持市场稳定至关重要。预计未来10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和阿根廷等主要出口方的粮食库存量将维持在2010年水平。三是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增长放缓。未来10年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率将由过去10年的2.6%降至1.7%,但生产成本将会增加。四是口粮消费下降,饲料粮消费增长。未来10年全球人均小麦消费量下降,而动物蛋白特别是家禽人均消费量会增加,到2020年饲料粮的消费量预计比期初新增1.2亿吨。五是贸易增长放缓但结构出现新变化。未来10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不超过2%,只有过去10年的一半。在贸易结构上,发达国家在某些农产品出口市场上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市场份额将逐渐让渡给发展中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哈萨克斯坦等东欧和中亚国家的谷物出口将快速增加,北非和中东地区的进口将增长。六是生物能源将进一步拉动农产品需求。到2020年全球乙醇产量预计会超过1500亿升,比年(基期)产量增加70%,同期生物柴油的产量将由基期的180亿升增至420亿升,增长140%。受生物能源发展拉动,2020年,谷物工业用量占谷物全部消费量的比重将提高到9%,植物油的工业用量将提高到15%,生产乙醇所耗用的甘蔗量将超过30%。
2.美国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所(FAPRI)的预测
FAPRI发布的《2011年世界农产品市场形势展望》对主要农产品和生物燃料的市场形势预测如下:
小麦。<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球小麦净进口量将达到1.4亿吨,届时美国在全球小麦市场上的份额将下降到15.4%,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小麦净进口国,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小麦净进口量将分别增加120万吨、1350万吨,美洲国家的小麦净出口量将达到2840万吨。全球谷物价格预计为260美元/吨。
玉米。<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玉米库存消费比将下降到13.7%,玉米价格将保持在190美元/吨,贸易量将达到1.3亿吨。美国将保持现有的市场主导地位,巴西和阿根廷的市场份额将下降,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净进口国,其净进口量到2025年将增至640万吨。
大豆。到2020年巴西有望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到2025年美国大豆的出口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46%下降到36%,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将占到世界大豆产量的30%,进口量将占到全球大豆进口量的70%。
豆油。<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球豆油需求将增加1230万吨,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增长最为强劲。
食糖。<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球食糖产量和消费量预计比2010年增长27.2%和28.2%。食糖价格高位会一直保持到2020年,巴西、澳大利亚、泰国等出口国的净出口量将分别增长52%、9.5%、22.4%,俄罗斯和日本的食糖净进口量预期分别下降14.4%和11.4%,欧盟、巴基斯坦以及印尼的食糖净进口量则会增加。
肉类。全球肉类人均消费量将由基期(年)的9.4公斤增至2025年的62.7公斤,其中猪肉的市场份额最大,禽肉次之。2025年,全球肉类贸易量将增长43.8%。牲畜和禽肉价格将保持高位上涨。
乳品。<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全球牛奶产量预期增长32.5%。欧盟和美国仍是最主要的牛奶生产国(地区),中国、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增长较快。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和美国在全球脱脂干奶粉的市场份额将由现在的90%降至78%,印度、巴西和乌克兰的出口会增加,东盟进口量将占全球进口量的35.5%,中国和日本的进口量将占11%。
生物燃料。2010年美国由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但自2011年起美国重新变为净进口国,预计到2025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将达472万吨,而净进口量将达10万吨;巴西的燃料乙醇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39万吨和394万吨;欧盟生物柴油的产量将增加到126万吨。
(二)对未来国际农产品市场走势的判断
1.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未来农产品供求状况既取决于人口增长、畜牧业发展等因素的自然增长,更取决于生物质能源发展对全球农产品需求变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按目前各国制定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生产生物能源原料所占用的耕地量将超过全球耕地面积的10%,严重影响到全球粮食供给的保障程度。尽管未来可供开发的耕地面积与现有耕地面积相当,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多数地区农业生产力以及全球粮食供给能力仍有大幅提高的潜力,但日益受制于水资源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基于以上因素,全球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
2.农产品价格将保持高位震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由市场机制决定,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将逐步提高,生物质能源发展以及能源价格的上升也将带动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这些都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FAO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农产品价格将保持高位震荡。全球气候变化、金融资本投机、跨国公司控制农业产业链等非传统因素对农业影响不断加深,未来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3.粮食进出口格局将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出口增速均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小麦、粗粮和乳制品贸易上仍会占据主导地位,受发达国家食品消费基本饱和、安全和环境标准日益严格等因素的限制,发展中国家难以扩大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在此背景下,南南贸易将会进一步增加。非洲将成为最大的小麦进口地区,预期小麦进口量将达到全球小麦进口量的40%左右,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将成为最主要的进口国。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出口增加,北美出口趋于下降。玉米贸易格局变化不大,日本、墨西哥和埃及仍将是最大的进口国,美国在世界玉米出口中仍占主导地位,但份额逐步下降,阿根廷和乌克兰的份额会显著增加。大米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泰国和越南是最主要的出口国,而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尼和尼日利亚等国则是主要进口国。
4.发达国家对粮食市场的掌控力进一步增强。全球粮食供给偏紧将会造成发展中国家对粮食进口的依赖增加。研究发现,70个低收入缺粮国家的谷物进口量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4000多万吨增至2007年的1.1亿吨左右,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一半以上的谷物依赖进口。因粮价上涨,2008年孟加拉国、伊拉克、马拉维、墨西哥、菲律宾和南非等国的转移支出(包括农业补贴)占其GDP的2-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发现粮价上涨使43个粮食净进口国的进口成本增加72亿美元。而生产力相对过剩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会以粮食为武器,利用其在技术、资金、定价、期货以及投资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巩固和加强其对全球粮食市场的掌控力。据联合国贸发会的报告显示,杜邦和孟山都两大跨国公司控制全球65%的玉米种子市场和44%的大豆种子市场;先正达、拜尔、孟山都等六大跨国公司控制世界75-80%的农药市场;孟山都一家公司就控制了全球91%的转基因种子市场。这些跨国公司大多数都属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这种趋势大大加剧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垄断风险,对粮食进口大国的影响不容低估。
5.加强国际政策协调以及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保护日益重要。针对当前国际粮食市场出现的这些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趋势,各国政府一方面加大了在生物质能源、粮食安全以及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国际政策协调,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保护力度,维护农产品市场乃至社会稳定。
           &         &(农业部贸促中心供稿)
                                                                                                                          
抄送:部内相关司局和事业单位    
                  共印280份& 存档5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信息维护: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技术支持:农业部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里11号
邮编:100125我国肉类产业加工发展迅猛前景好_肉类展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6贴子:
我国肉类产业加工发展迅猛前景好
肉类加工工业的发展一直是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国家对此也深表重视和关注。    肉类工业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肉类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稳步发展猪肉、牛羊肉和禽肉加工。优化肉类食品结构,提高冷鲜肉比重,加强肉、蛋制品的精深加工,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肉类加工机械需求膨胀    现在的肉类加工行业,我们国产化的肉类基地日益增多,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有一定规模,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肉类机械制造企业已经达到60多家,许多我们原来依赖于进口的技术装备。比如说我们的自动灌肠机、自动包装机、烟熏炉等我们现在全部能自主生产,并且很多产品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所以我国肉类加工和技术装备,正在逐步实现由进口为主向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转变,这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肉类食品产业的发展,肉类深加工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新的肉类加工厂也在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加工设备。另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购入的大批国外设备已趋于淘汰,需要更新。    肉类加工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我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的城镇化率每年都在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这样我们每年大概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从原来的生产者变为消费者,我们每年还净增人口700万人,这种社会需求呈一种刚性增长态势。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我们国家现在食物消费的结构处在加快变化的阶段。    对于加工食品的需求显著上升,从农产品加工业近十年的发展思路可以看到,我们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今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国内有关行业经济增速趋缓,在这种背景下肉类加工业都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农产品加工业增长19%,肉类加工业增长21%。但是从现在国家肉类加工业的产量来看,我国肉类加工制品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还非常低,据国家统计核算只有15.6%,而发达国家达到40%以上的水平。笔者预计在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我国肉类加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所以前景很好。    肉类加工实现全线自动化是方向    肉类加工十二五规划明确,加快淘汰手工作坊和半机械化的小型屠宰厂(场),应用现代化屠宰工艺技术,促进屠宰企业的标准化改造与升级。实施屠宰加工标准化改造与升级工程。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创建知名品牌。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快推进肉类产品分类分级和优质优价,逐步解决产品同质化、单一化和低水平恶性竞争问题。    世界食品设备的技术发展主流之一,就是使食品加工技术适应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要求,因此,保证设备和食品的安全与卫生最重要。    业界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在生产线前端加入探头检测,可以检测物料里面每种物质的成分,比如检测原料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保持食品营养成分、风味,保证食品安全;给绞肉机加一些防护措施,防止因人的疏忽出现事故;在检测方面利用高新科技,从贴标、打码、异物检测等方面保证食品卫生。 在自动化方面,用高效设备代替人工,提高单机有效生产效率,实现全线自动化是大势所趋。    但需要提醒的是,全线自动化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只有同规格的产品产量足够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肉类产品结构趋向多元化    随着我国居民对营养、健康、方便食品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类产品的结构正在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的细分程度在加大,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在上升。目前从肉制品可以看出来,我们冷鲜肉的比重大幅度在提高,冷鲜肉与热鲜肉基本上是两分天下。    目前,我国冷加工及冷链物流设施不足,白条肉、热鲜肉仍占全部生肉上市量的60%左右,冷鲜肉和小包装分割肉各自仅占10%,肉制品产量只占肉类总产量的15%,与发达国家肉类冷链流通率100%、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50%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我们组织工业化的发展,我们厨房设备化的推进,我们的调味食品、休闲食品、传统食品、特色食品,以及多功能的肉制品会快速增加,产品的结构会进一步的趋向多元化。我国肉类加工机械技术提升快 通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肉类加工技术已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产品的加工工艺上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肉类加工机械制造厂家来说,也从肉类加工工艺的要求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理解了肉类加工机械必须满足肉类加工工艺要求的原理,了解了国外先进设备的技术原理,也就是说已具备了进一步开发肉类加工机械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众多的肉类加工机械企业异军突起,其能够生产90%以上的肉类加工设备,几乎覆盖了屠宰、分割、肉制品、调理食品、综合利用等所有加工领域,而且所制造的设备已开始接近国外同类产,未来我国肉类加工机械市场潜力非常大。
会展中心展会,光大会展中心,一站式/品质家居装修采购平台,百余一线品牌,假一赔十.会展中心展会,&上海滩家博会&家装/家居/建材/家电/卫浴&点击报名&门票免费寄到家!
肉类厂家出货
就用农商友供应商app随着我国居民对营养、健康、方便食品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类产品的结构正在向多元化、优质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的细分程度在加大,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在上升。目前从肉制品可以看出来,我们冷鲜肉的比重大幅度在提高,冷鲜肉与热鲜肉基本上是两分天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际有机食品市场现状_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生鲜产品不可或缺 引领未来商超的五大趋势 | 国际果蔬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机食品市场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