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到了责令整改期限限还未达标会怎样

您现在的位置:
业内:18个月整改期之后只剩10%的P2P平台
  业内:18个月整改期之后只剩10%的P2P平台
  就在e租宝霸占&头条&的这几天里,另一些未被&置顶&的信息却让一些资深的P2P从业者嗅到了真正的危机。
  1月22日,农业银行发布《关于立即停止与违规违约支付机构合作的通知》,关闭全部涉P2P交易接口。1月30日,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审慎选择合作的互联网平台并按季报送数据。
  尽管从去年末开始,随着e租宝、大大集团等风险事件的接连爆发、网贷监管政策征求意见稿下发,以及多部门联合整顿的影响,P2P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和发展危机。
  尽管清理和规范市场短期内会引发行业阵痛,但长期来看仍有利于行业发展。所以,对于大多数P2P业内人士来说,眼下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毕竟有了规则就有了方向。
  不过,农行的举措和保监会的一纸通知却让资深的P2P从业者&&老张(化名)坐不住了,因为未来与银行合作资金存管,与保险公司合作以&去担保&,原本都是监管所鼓励甚至要求P2P完成的规范动作。
  而如今的苗头看来,银行、保险公司对与P2P的合作恐怕会愈发保守,这个逐渐收紧的&笼子&正在加速P2P行业洗牌。老张更担心的是,逐步淘汰尚能把伤害降到最低,骤然&死亡&的后果则是灾难性的。
  P2P寒冬将至
  近日,备受关注的e租宝非法集资案有了最新进展,公安机关初步查证显示,这个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的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非法集资500多亿元,其中95%项目均系造假。
  尽管一直以来业内人士都不认为e租宝从事的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甚至连e租宝自己都曾表示其并不是P2P平台。但这种概念的混淆却让整个P2P行业深陷舆论危机,P2P也从过去几年里那个&时髦&的概念变为了&风险&的代名词。
  就在P2P行业的声誉降至历史最低点的同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以及多部门联合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举措让P2P平台处在了自出生以来最为严苛的发展环境中。
  对于正规运营的P2P而言,乐观的看法是,过去几年,P2P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甚至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至少现在监管划定了规则,给了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空间,只要你符合要求就可以活下来。
  但现实情况却是,要想进入这个规则并不容易。
  农行在上述通知中对关闭原因作出解释称,由于近期P2P网贷平台风险事件频发,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向P2P平台提供了农行卡支付通道,导致风险蔓延至农行,给农行声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外界都将其解读为农行单家银行、阶段性的举措,但这个动作所释放出的信息仍让不少敏锐的P2P从业者嗅到了危机。&其他几大行也有开会讨论此事,如果它们也跟进,事情的性质就不同了。&某大型P2P平台联合创始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该人士表示,农行没有意识到一个风险,就是支付通道关闭对于理财端影响有限,但是对于借款方就不同了。目前借款方还款,大多数走的都是支付代扣通道,如果关闭,客户还款会变的非常难,甚至不排除会有人以此为由拖延或者拒绝还款。
  更直接的影响在于,国有大行所透露出的消极信号也让那些跃跃欲试与P2P谈资金存管合作的银行有了疑虑。
  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本来随着网贷监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总行对于P2P接入做资金存管已经松了口,但如今大型的风险事件出现,以及同业的态度又让行内对此事有了顾虑。
  除了与银行的合作告急外,原本期待在监管政策明确后,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实现&去担保&的发展路径也因保监会的一纸通知变得暧昧不明。而在此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少P2P已经开始与保险公司展开合作。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目前至少有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阳光财险、华海保险等30多家保险公司涉及为互联网理财产品提供保险,涵盖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抵押财产保险、账户安全保险等多种模式。
  其中,&安全级别&最高的要数提供本息保障的信用保证保险。但目前,该模式并未被大范围普及,仅有陆金所、蚂蚁金服、小赢理财、米缸金融等几家平台与保险公司有合作。
  此次,根据《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保监会对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了解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管控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
  保监会还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慎选合作的互联网平台,严格审核投保人资质,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经营情况季度报送制度&等要求。
  一家已经与保险公司开展合作的P2P平台CEO告诉本报记者,保监会明确公布了合作的要求和规则,一方面承认了这类业务的合规性,是利好的;但另一方面这类风险提示也会让保险公司暂时变得谨慎和保守。
  兴衰的临界点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P2P寒冬将至、面临洗牌的说法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从数据上看,这个兴衰的临界点发生在2015年第四季度。
  根据零壹财经数据统计, 2014年P2P行业的整体交易额约为3000亿元,而到2015年9月末,行业的交易额已经超过9000亿元。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P2P行业的交易规模在2015年突破1万亿元已无悬念。
  但截至日,P2P借贷行业累计交易规模未能突破万亿规模,全年约为9750亿元。并且,受&e租宝事件&影响,全国P2P行业去年12月交易规模较前一月大幅下滑100亿元左右。
  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认为,年我国P2P借贷行业的风险、监管、业务、技术、资金均接近或处于临界状态,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
  &如果主要平台能够跨越无序竞争、人力密集与粗放式扩张的陷阱,将金融、互联网与技术进行深入融合,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其发展可能遭遇低谷,对从业者和参与者均造成沉重打击,未来前景不容乐观。&他表示。
  显然,P2P行业&凋零&的速度正随着监管政策的推进逐步加快。
  李耀东认为,如果按照目前的平台状况对比目前的监管(《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几乎100%的平台不合格。单以资金存管一项为例来看,全国接近3000家平台,其中已经在银行做存管的P2P企业不超过十家。
  &而其他要求,例如禁止行为(不得自融、不得搞资金池、不得保本保息、不得期限错配、不得代销金融产品等),信息披露(借款逾期金额、代偿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等)都对现有的P2P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转型压力。&他认为。
  相对于全国近3000家P2P平台,已经出现风险的平台仅占少数,但随着监管细则的落地和推进,整个P2P行业面临重整和洗牌。即便监管预留了18个月的整改期,但对于P2P平台而言这个时间却并不宽裕。
  积木盒子是最早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P2P平台之一,但只这一件事就用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据其COO魏伟介绍,在与民生银行的联合开发过程中,产品、支付、系统运维、开发工程师、测试、全部的交互设计等,相关的人员都会涉及。
  魏伟表示,在这9个月中,人员配置峰值是三四十人,如果按照人均工资2万/月计算,仅人力成本就要七八百万元,另外业务开通后还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费用。除了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外,时间成本也并非每家P2P平台都可以承受。
  尽管《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如大家预期的那样设立P2P行业的准入门槛,但包括银行资金存管在内的隐性门槛已经把绝大多数P2P平台挡在了门外。
  而其他涉及业务和产品整改的细则也在逼迫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另谋出路。
  以现在不少P2P平台都有的活期理财产品为例,其背后对接的资产和操作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产品实质上都不同程度上涉及资金池问题。而另一个P2P平台上常见的&自动投标&功能,同样被置于了灰色地带。
  根据征求意见稿,&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决策,每一融资项目的出借决策均应当由出借人作出并确认。&这就意味着帮助投资人批量自动分散投标的工具也将面临整改。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严格按照征求意见稿里的规则执行,那些认认真真、规规范范在做P2P业务的平台中70%都做不下去。
  P2P业内人士则更加悲观。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瀚认为,18个月整改期之后只能剩下10%的P2P平台。对比银监会的数据,现在全国接近3000家的P2P平台最后只能剩下两三百家,这意味未来一年多时间里将会有数千家P2P平台被洗牌出局。
  文章出处:凤凰网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营销诊断报告申请
资料下载申请实缴资本5000万极严苛 九成P2P平台恐不达标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刘丽
摘要:业内人士坦言实缴资本5000万以上的规定极严苛。恐有九成平台不达标。监管层应给予缓冲期。
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监管细则已基本制定完毕,或将于今年10月公布。细则内容强调平台不得设立,只充当纯。并要求平台必须与银行进行业务的合作,平台实缴资本必须达到5000万以上等。该人士强调,由于监管层要求平台资金存管于银行,而目前银行对与其洽谈合作业务的P2P平台,要求实缴资本必须达到5000万以上,有些银行还将标准提高到1亿,因此,P2P要想满足监管要求,必须符合实缴资本5000万以上这一规定。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都坦言极为严苛。联合创始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85%的P2P平台都没有达到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而实缴资本要达到5000万的话,恐怕有九成平台将不达标。虽然监管要求银行与P2P进行资金存管合作,但是目前来看,大的国有银行动力并不足,只有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小银行有这方面的动力,而且它们合作的P2P也是仅限于资历好的大平台。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P2P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提高实缴资本,并积极寻求与银行的合作。
“不过,监管政策一般不会对不达标平台一刀切,依旧会给平台设立一个整改期限,给予其一个缓冲期。而且P2P与银行进行存管合作,银行在法律文件上不会保证P2P绝对安全,但在普通投资人看来,这也是一种宣传,银行存管会对P2P安全系数形成隐形背书,投资人投资P2P的风险也会比现在减少很多。”朱明春补充道。
总经理周治翰表示,按照上述要求,需要各平台在科技研发、系统维护方面加大投入,运营成本将大幅增加。实缴资本门槛也将淘汰一批实力较弱的P2P平台。P2P行业洗牌趋势将越发明显,但这也促进了规范化发展。
首席风险官谢群则表示,银行来存管P2P资金,对投资人来说增加了安全系数,同时由于银行天生比较保守,会要求资金路径合理、合规,对不规范平台来说增加了成本,加快了行业洗牌效应;不过,这也会过滤出去一些较新的小平台,不利于创新和竞争。
投之家CEO黄诗樵也认为,由于目前融资行情并不好,如果P2P需要融资补充资本金到实缴5000万,那势必影响到公司的发展。这种严厉的措施确实可以过滤一些实力不够的平台,但同时可能扼杀了行业创新,不能简单地通过提高资本门槛来监管风险。
创始人安丹方则认为,监管应该适度,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监管政策“松”可能比“强”效果更好。在竞争中,市场自然会优胜劣汰,形成行业自律,而一旦进行“强”监管,很有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倒闭,引发行业风险。
不过,CEO申磊则表示,之前P2P行业的发展过于野蛮,一度出现了的现象,对整个行业发展不利。严厉的监管一开始肯定会引起行业的动荡,但对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投资人资金安全的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另一个不得不关注的角色则是公司。由于P2P要转而与银行进行存管合作,一些业内人士分析,此前央行发布的指导意见就已经基本明确了第三方支付需退出P2P的资金存管业务,这个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监管条例明确了银行的存管地位,将第三方支付定位为小额支付,这势必会对第三方支付造成一定影响。作为从业者,总经理唐武坦言,“我们更希望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能够并存,充分竞争,这有助于提高对P2P平台的服务水平。毕竟,平台不具备和银行谈判的实力,从而获取更有利的业务支持。现实状况是,P2P平台现阶段寻求银行,对方有比较严苛的资质要求,我们也需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
虽然目前一些领头P2P平台已与银行签订了存管协议,但是这一领域仍旧在尝试阶段,银行存管模式还需要进行细化。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有5000万的资本,还需要拼命撒钱搞p2p吗?国人的聪明不是吹牛逼的,即便是5000实缴资本,注册后依然可以一分不漏的转转移走。
提高注册资金对市场有利好 也增加投资人对P2P的信任
五千万不代表所以P2P都行
希望具体政策快点落实实施,哥好安心投资。
对于许多投资者的血汗钱养老钱而言,监管再严也不为过。提高实缴资本,起码能打击骗子平台,降低平台变雷风险
提高实缴资本是有必要的,这样最起码那几万元在里面浑水摸鱼的骗子没了。
这实际上是监管层为了省事,信息公开、银行存管,这些事不麻烦不需要时间啊?所以,提高注册资金是省时省力的办法。
为了p2p行业的更快发展,应该严一些!
像翼龙贷当时注册资本才100万,也不是发展壮大了嘛。一下子门槛这么高,其实就是懒得监管的思想
监管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过总觉得或许过于严苛了一些,不知道实缴资本能达到5000万的有多少,有多少能和银行达成托管,又有多少能将信用剥离,回归信息中介的同时还能存活下来。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P2P行业继2014年的爆发式增长后
又到了投资人解忧排雷系列,本次为大家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
线上债权人债权拆分转让模式在现有P2
近日,广州市融资担保行业协会发布通知
新闻排行榜
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整改期限截止日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