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创业在微信商城怎么开通卖蔬菜,需要做一个页面让顾客自己选择菜品,选好后提交给我们就行,这个页面怎么做?

有了广告大量植入的平台面临的就是准备被淘汰,如微博!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15K5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3K6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2K2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0K1,39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0K3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63,090在微信就能买到新鲜蔬菜——大学生创业-微信菜店
洗好、切好、配好,再加送一份的菜谱,让你下班拿回家炒炒就吃??不会做饭的“懒人族”,也能享受私人定制般的待遇。
在郑州,俩大学生开起了这样一家“微菜店”,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提供买菜、配菜、送菜等全程服务,除了微信买菜,各种“微门店”、“微服务”也正在郑州生根发芽。对于这种全新的服务的类型,发起者的经营是否顺利,消费者到底买不买账呢?
【新潮】刷一刷微信,新鲜半成品饭菜拿到手
27岁的小成,在郑州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跟很多年轻的白领一样,她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买着吃。“一个人在外辛苦打拼,总在街上吃难免是不卫生,有时想自己在家做个饭来调剂一下,却感觉到力不从心。”小成说,一是下班时间晚、有点懒,二是即使去买菜也总发愁怎么搭配、如何做。 前段时间,小成偶然接触到了一个送菜服务,买菜做饭的负担被彻底被解放了。这份服务的宣传单上写着:“优质食材无需采购,每天清晨就会依据前一天的下单,为客户采购所需的食材;食材的搭配无需亲自去动手,我们会帮客户洗、切、腌/酱、配,再放入生鲜碟,用保鲜膜封装;之后,再经过全程冷链保鲜,于当日免费送到客户手中。另外,还可享受货到付款的便捷。”
【定位】年轻的白领生活节奏快,有购买的需求
来到这家蜗居在郑州的文化路北环北辰公寓的“微菜店”。敲开门会看到,菜店其实是不大的操作间,房间仅有40平米左右,但冰柜、菜架、厨具一应俱全;令人意外的是,老板是两位90后大学生。 “我跟时华强以前就认识,他去年刚毕业,学市场的营销,因为都想去创业,去年年底开始一起筹划这家店。”还在河南农大读大四的何强说。今年3月,小店的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共提供有19种搭配好的菜品。 至于为什么会萌生开这样一家店的想法,时华强说:“消费市场上,年轻群体有需求。像白领生活节奏快,自己买菜、做饭很费事,他们想吃什么菜,我们就提供搭配好的半成品。而且眼下电子商务是趋势,手机终端又最便捷,所以选择借助微信这一平台,况且年轻人有尝试新事物的欲望。”
【疑问】生鲜配送能否保证安全卫生?
万事开头难。据时华强介绍,开业已有近两个月时间,但因为发展客户,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个很漫长的过程,目前每天的订单在10~20份;而且因为价格实惠,仅能勉强维持成本。 除了市场开拓难题外,俩人还面临消费者对食材新鲜程度、卫生状况等的质疑。对此,何强坦言,保证顾客吃到安全、放心的饭菜也是他们关心的。“每种食材买回来后我们都至少清洗5遍,包装后加封保鲜膜将其放入冷柜中去冷藏的,配送时使用就配有冰袋的专用的保温箱。” 有不少的上班族建议何强的小店应该获得相关监管的部门颁发的卫生的许可证。5月7日下午,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郑州市工商局等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新的餐饮服务的形式确实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的隐患,但由于何强的小店加工是半成品的,而且没有提供到就餐的环节,因此不在两部门的监管的范围内。
【前瞻】微营销“蛋糕”虽大却难掌控
何强二人提供半成品的“微菜店”,在郑州可谓是首家,而依托微信的各种“微信的商店”、“微信的服务”已经兴起一段时间。通过走访了解,目前郑州通过微信的平台提供其水果、鲜花等定制的服务的已多达十余家。“眼下,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微信的使用群体也很大,只要能满足目标的客户的需求,微信的营销就有大的市场。”一家专卖进口水果的“微商店”店主刘平说。
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张苏丰也说,如今借助微信的公共平台的营销愈发兴起,私人的定制般的服务确实能带来很具有潜力的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块“蛋糕”虽然大却比较难掌握。“因为如今电商的平台传受的两端信息都已成海量,要想轻松找到彼此会比较困难,也就是说发展稳定的客户不容易!”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微信可点外卖 85后小伙的创业好点子
微信上喊一嗓子,外卖就来
85后小伙的创业好点子,为啥少人捧场
重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马文斌
优点:点子很好
这是个创业好点子,线上营销、线下交易的消费模式是未来年轻一族的消费发展趋势。
不足:定位不准
外卖网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客户群体去吸引商户入驻。同时,缺乏足够的商户订餐信息,去吸引客户来订餐。
首先,商户、用户定位都不准。小型的餐饮店老板大部分习惯传统的电话订餐服务,接受上网收订单、微信订单的模式很难。用户群体也不明确,40岁以下是个大概念,如果你不锁定一个群体,你很难找到对应拓展商户。其次,微信平台不够便捷。曾经有个调查,六成以上的白领和工薪阶层实际上还是通过电话订餐,而非网上订餐。樊选武只选用了微信线上下单,对用户和商户都不一定便捷。再次,盈利模式无借鉴。过早植入广告,推送商户信息或是收取服务费,都会阻碍客户群体的扩大。短期内,这个项目很难盈利。
建议:先抓住客户
商户、客户都缺乏,建议樊选武先抓住客户。首先,改变订餐方式。线上推送商家的联系电话和所有菜品信息,线下顾客直接与商家电话联系,进行订餐交易。不用去说服商户入驻,花精力去收集信息,而是做好客户的微信外卖单推送服务。其次,顾客群体定位,应瞄准白领和工薪阶层,找准他们喜爱的餐馆,比如说私房菜、西餐等。再次,用户的操作要亲民。用户只需发所在地址、选编号两步就可以获取商家和菜品信息。这对团队数据后台的要求就高了,必须保证数据本身的准确性。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王秋思
樊选武正在调试“重庆外卖网”的性能。 受访者供图
重庆外卖网的订餐界面。
街边餐馆如今五花八门,不过真要搜集齐全周边可以送外卖且好吃的餐馆并不容易。但如果放在微信上则不一样了,只要有一个订阅号,人人都有了自己一公里内的外卖秘书。近日,在弹子石CBD创业大赛上,生于1985年的小伙子樊选武提交的创业项目就是建立一个一公里的外卖服务圈,帮助市民自动搜索出离自己最近的就餐地点,点餐叫外卖。
一公里外卖服务圈
“到了吃饭的时间,你却发现手机里没有周边一公里可以叫外卖的餐厅电话。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樊选武说,他此前在深圳一家IT公司做软件开发,在沿海微信订餐的方式比较多,但重庆基本没有,于是决定开发一个外卖系统。
今年1月,他所研发的“重庆外卖网”的公共账号正式登录微信。进入主页面之后,顾客会看到屏幕下方分为“定位”、“叫外卖”两大块。当顾客发送数字“1”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定位当前位置,然后输入“叫外卖”板块,系统就会弹出一公里范围内所有可以外卖的店铺。打开其中一家店铺,页面上就显示了这家店铺的所有菜单信息,输入自己想吃的东西,可备注口味要求,系统就会自动以短信形式把你的个人信息、预订的菜品信息推送给店家。
饭店网吧里都有二维码
大公馆的长寿饭店是第一家入驻外卖网的餐馆。乍一看,这家店与普通饭店没有什么区别,但当记者步入其中时,却发现不少就餐者正拿着手机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
樊选武告诉记者,不仅是在餐馆,附近的网吧里也有印着外卖网的二维码广告贴以及网址的餐巾盒。
昨天上午10点半,在大公馆附近网吧上网的微信网友“大熊”,和往常一样打开微信,找到了外卖网。他熟练地写下“回锅肉盖饭、多榨菜”信息后,半小时便收到了热腾腾的外卖,“很方便”。
冷清,每天不足十个单
外卖网试运营一个月以来,关注重庆外卖微信账号的有500多名顾客,但是每天外卖网能够成功生成的订单不足10单,而且入驻重庆外卖网的餐馆仅两家。对于这个结果,樊选武并不满意:“这次创业碰到的主要瓶颈是推广。”
“要做到一公里的外卖服务,至少主城各区要吸引30家小型餐饮店。而目前从人手到推广力度都不到位,这阻碍了外卖网运营走上正轨。”樊选武说,他计划今年先攻克观音桥商圈和大学城,然后再逐步向外扩展。
对于外卖网的盈利模式,樊选武的计划是免费为商家推广、宣传几个月,随着微信上的订单增多,他计划按照每100元的外卖订单抽取5%的服务费来获取收入。
“如果推广这个环节能够突破,年内能够开辟200-350家小型餐饮店,就好办了。”樊选武表示,待积累的客户足够多,再往其他服务方面拓展。
这个85后小伙的创业点子符合未来的消费方向,连专家也说好,但为什么运行一个多月以来业绩惨淡?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李响]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最新播报:
手机下单蔬菜送到家 11名90后试水“微信卖菜”
  昨天上午10点06分,小雨淅沥。
  家住杭州江干区明桂南苑7幢的林先生用手机点击下单:“建德本鸡蛋3盒,24元;便宜土猪肉的精瘦肉1斤,15元;东明蔬菜大王的小青菜1斤,2.5元;鲫鱼1条,8元,共计49.50元,要求中午送到家里。”
  短短10分钟以后,记者看着90后大学生赵光明出现在杭州东明农贸市场,拿着购物篮,看着单子,为林先生买菜。
  这里是杭城首家农贸市场自营网上菜场,位于江干区新风路与环站北路交叉口,也是一个新建的市场,一楼二楼卖菜,上下有自动扶梯,菜场很干净,蔬菜、水产的销售方式有点像超市。3楼是办公室,赵光明所在的“菜易购”团队就在那里“微信卖菜”。
  微信、电脑一键下单
  新鲜蔬菜1小时送到家
  记者在菜场看到,大门口、场内都贴着许多的宣传单:“爱买菜,爱上‘菜易购’。用二维码扫一下,微信、电脑一键下单,蔬菜到家。”
  “菜易购”负责人楼莹莹说,“菜易购”打造的是“菜场O2O模式”。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下单,承诺1小时内送菜到家,所有产品出库前均需通过公平秤及工作人员严格检验,保质保量;所有产品均不高于摊位的零售价格,满5元即可免费配送到家。居民购买后,还可以对菜品进行评价。
  怎么会想到要办“互联网+农贸”的企业?
  楼莹莹说,是一群90后大学生偶尔去菜场买菜,发现年轻人买菜之不易:比如,分不清菜品名称,也不善于讨价还价;下班时间太晚,跑到菜场里买不到新鲜菜;有时宅宿舍里,或者刮风下雨的,出去买菜不方便等等。
  一群90后大学生突发奇想,“能不能像逛淘宝一样,通过手机下单,让菜场把菜送到家呢?”一款名为“菜易购”的软件应运而生。
  “菜易购”的购物流程充分考虑了年轻人的使用习惯,让买菜就像手机逛淘宝一样简单。通过选择菜品分类,选择想要购买的菜品,点击下单后,一小时内就有配送人员给你送上门,货到付款,如果对菜品不满意,还可以无条件退换货。
  每一款菜品都有据可查
  便于消费者追溯源头
  “菜易购”针对每个摊位做了店铺品牌设计,每一款菜品的图片、产地、规格、库存、价格的信息都有据可查。此外,还有摊主品牌信息,便于消费者追溯源头。
  “现有的各类网上买菜软件大部分都实行菜场负责团队或是农场直营模式,项目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的增加,无形中也增添了消费者的负担。”楼莹莹说,“‘菜易购’专注于平台运营,在不给菜场增加负担的同时,让菜场管理方来完成服务提升,减轻物流成本压力,也减少了物流配送费用,使消费者能真正享受到实惠购菜。”
  因为“菜易购”具有提前预约购菜的功能,这样,可以降低菜品的损耗,减少各家商户的成本,让消费者可以买到比菜场更便宜也更新鲜的蔬菜。
  “菜易购”团队还设想,在“菜易购”的后期规划中,将在各小区驻点并设立带冷藏功能的储存柜,帮助年龄较大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预约买菜以及取菜。
  11名90后大学生各司其职
  最多的一天接了120单生意
  “菜易购”的创业团队由楼莹莹带着11名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组成,都是90后,他们有自己的技术团队,有3名大学生负责软件开发;有2名大学生负责后台维护,包括传送数据、单据等;有5位大学生现场操作,包括配菜送菜;还有1名大学生负责管理。
  如今,试运行了1个月,最多1天接了120单生意。“菜易购”一天的营业额由最初一两百元,增加到了400元左右。
  现在,已经有第一轮的风险投资进入,团队创业的积极性很高,在杭州三里亭的公司附近,团队合租了一个4室1厅的公寓,团队12人中,有9个住在一起,大家一起上班一起回家。企业初创期,大家都要股权。
  今年内“互联网+农贸”模式
  力争辐射到36个农贸市场
  “像送牛奶一样送菜。”这是“菜易购”的口号。
  通过统一配送,扩大了菜场服务区域。如今,周边1.5公里以内都能涵盖,而传统菜场的经营覆盖半径小于1公里。目前,“菜易购”已经覆盖了东明农贸市场周边的东方丽都、红街公寓、红街天城、绿城玉兰公寓、明桂苑、天庐苑小区、新风丽都苑、中凯东方红街等众多小区,可以服务数万居民。
  对于楼莹莹带队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而言,仅仅1个菜场是无法维持盈亏平衡的,所以需要建立的是一个平台,实现“可复制,可推广,可加入”。
  楼莹莹说:“下一步,‘菜易购’将进驻三堡、九堡、景芳地区的农贸市场,并以江干区为中心,下半年争取辐射36个农贸市场。”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蔬菜大棚微信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