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想知道一键超频功能760之后,非满载和待机功

Intel首款i9性能曝光 i9-7900X实测超频能力惊人
[摘要]本轮Intel同步推出了Skylake-X及Kabylake-X两种架构的至尊系列新品,都采用14nm+的制作工艺。(原标题:Intel首款i9性能曝光 i9-7900X实测超频能力惊人)前不久,我们刚推出了Intel酷睿i7-7820X及i7-7740X的首发评测,不过上述两款产品并不是本次Intel新品的旗舰产品,由于多款十核以上新品延期发布,因此目前已经正式上市的酷睿i9系列产品仅有一款,就是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进行评测的酷睿i9-7900X。本轮Intel同步推出了Skylake-X及Kabylake-X两种架构的至尊系列新品,都采用14nm+的制作工艺。同时这也是Intel历史上首次推出了酷睿i9系列处理器,标志着处理器的工艺及性能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于此同时,Intel还在至尊系列产品中加入了入门级的i5系列,从目前公布的参数来看,至尊系列i5似乎与普通的i5区别不大,不过从我们之前的测试结果来看,新的至尊系列i5及i7很有可能会成为普通“K”系列i5和i7的替代品。全新Intel酷睿X系列处理器Intel新一代至尊系列处理器参数Intel本次推出的新品共有9款,目前同步发售的仅有后5款,原生十二核及以上的产品将延期发售。新一代酷睿产品统一采用LGA2066接口,主板芯片组升级为X299。其中i7-7740X及i5-7640X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其余三款支持四通道DDR4内存。X299芯片组简介新款处理器采用LGA2066接口本次我们测试的是Intel首款酷睿i9系列产品i9-7900X,这款新品采用十核心二十线程设计,默认主频3.3GHz,多核睿频至4.3GHz,单核睿频至4.5GHz。处理器拥有13.75MB三级缓存,TDP140W,目前国内零售价格为7499元。相比上代旗舰产品酷睿i7-6950X,价格上砍掉了一半。不过i9-7900X的具体性能表现如何,就要通过详细的测试来验证了。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使用简体中文版Windows1064位版本的操作系统,关闭所有Windows开机启动项,并不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优化,用以获取最大的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酷睿i9-7900X的测试平台选用了技嘉X299AORUSGaming7主板。这款产品在硬件规格和灯光效果方面相比以往的产品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强。多达五条PCI-E插槽,配合3个M.2高速接口,能够满足不同玩家的扩展需求,同时主板还附带的M.2散热装甲,能够有效降低M.2工作时的温度,增强系统稳定性。另外,主板支持127dB高信噪比音频输出,为玩家提供更加优质的音频环境。技嘉X299AORUSGaming7搭配酷睿i9-7900X处理器我们将关闭屏幕保护、休眠、系统还原以及自动更新等功能,并统一使用公版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为获取最为真实原始的客观评测数据提供基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所涉及的产品参数以及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都会在测试平台说明中给予相应注释。Superπ是一款计算圆周率的软件,但它更适合用来测试CPU的稳定性。即使你的系统运行一天的Word、Photoshop都没有问题,而运行SuperPI也不一定能通过。可以说,Superπ可以作为判断CPU稳定性的依据。使用方法:选择你要计算的位数,(一般采用104万位)点击开始就可以了。视系统性能不同,运算时间也不相同。酷睿i9-7900X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对比FritzChessBenchmark是一款国际象棋测试软件,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Fritz9》这款获得国际认可的国际象棋程序中的一个测试性能部分。该软件可以让我们对等的看到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水平。同时该软件还给出了一个基准参数,就是在P31.0G处理器下,其可以每秒运算48万步。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际象棋最多仅支持16线程,因此i7-6950X的测试成绩为16线程成绩。酷睿i9-7900X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对比由于i7-7900X有了更高的主频,因此无论是单核成绩还是多核成绩,相比上一代产品i7-6950X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从测试结果来看,i7-7900X的单核运算能力与最新推出的i7-7820X及i7-7740X很接近,远超主频仅为3.5GHz的i7-6950X。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象棋测试中,由于软件最多仅能支持到16线程,因此该项目前的测试仅能测试到产品16线程的性能,并不能够完全展现出16线程以上产品的真实实力。CineBench是业界公认的基准测试软件,在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多数系统性能测试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该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4D特效软件引擎,可以测试CPU和显卡的性能。其中单颗核心和多颗核心的测试是单独计算得分的,除此之外,其还提供了OpenGL的测试。本次测试使用的版本是R11.5版,相比较CineBenchR10版,新版本对系统的要求更为苛刻,而评分标准也有了一定变化,同时还加入了当前平台和不同平台之间的性能评分对比功能,让你清晰了解当前平台的性能档次。酷睿i9-7900X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对比CineBench的R15版本最为显著的改变就是其仅支持64位操作系统,32位被彻底抛弃了。相比R11.5版本的最多16个核心来说,R15版本最多能够支持256个逻辑核心,新的旗舰处理器终于可以用这款软件跑分了。此外新版本还加强了着色器、抗锯齿、阴影、灯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对CPU性能的检测更加准确。CineBenchR15版本的最终成绩发生了改变,最终的单位为cb,而非R11.5版本的pts。酷睿i9-7900X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对比Cinebench测试部分,我们本次的主角i9-7900X完全体现出了其高主频、二十核心的优势,在测试结果上遥遥领先其余几款产品,即便是同为20线程设计的i7-6950X,也由于默认主频过低而落后于i9-7900X。7-ZIP在解压缩与压缩文件的效率上要比WinRAR高一些,7-ZIP同样是一款支持多线程压缩的软件。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这2款新发布的顶级处理器产品在7-ZIP解压缩能力上表现如何。测试脚本为7-ZIP自带的Benchmark。酷睿i9-7900X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对比Futuremark的3DMarkTimeSpy基准测试软件是其第一个专门针对DX12环境设计的测试项目。该测试由Futuremark和AMD、Intel、微软、NVIDIA等众多基准测试开发项目(BDP)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从零开始完全面向DX12,核心引擎也是完全基于DX12,可彻底释放新API的各种潜力,包括降低处理器负载、高效利用GPU硬件、异步计算、混合多显卡、多线程等等。酷睿i9-7900X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对比压缩软件测试部分,考量的是处理器线程和主频的综合性能,因此i7-6950X超越了主频更高,但仅有16线程的i7-7820X,不过还是与i9-7900X有一定的差距。DX12测试部分,更多的是看重显卡的性能,CPU只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最终除了四核产品i7-7740X综合得分较低之外,其余几套平台的总分都非常接近。在新3DMARK中,为用户提供了基准测试和功能测试等多项功能。在基准测试中,包括我们熟悉的FireStrike各项测试,这些测试包括多种强度,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平台的性能等级,来选择对应的测试项目。酷睿i9-7900X测试成绩测试成绩对比3DMark的FireStrike测试部分,结果与DX12类似,多核心、高主频会帮助平台提升一些CPU得分,但CPU得分对于该项目来说权重较低,几款旗舰级产品的差距并没有拉开,即便是入门级至尊i7的得分也仅比最高分低了不到6%。《守望先锋》是一款团队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的故事发生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地球。在全球危机时期,全球范围内的优秀军人、科学家、冒险者和奇人异士集结在一起,组成了一支旨在拯救这个被战争撕碎的世界的特别部队,他们就是“守望先锋”。《守望先锋》是一款将FPS和MOBA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大作,喜欢FPS游戏的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找到射击游戏的快感,而喜欢MOBA游戏的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找到英雄、技能、配合、走位等乐趣。守望先锋测试成绩对比《古墓丽影:崛起》是由CrystalDynamics开发,SquareEnix负责发行的一款单机游戏。游戏中玩家控制主角劳拉去探索劳拉以前不相信的超自然现象和未知的世界,寻找永生的秘密。游戏地图包括了世界上的多个地点,可探寻的场所将比前作大三倍,地图的开放度比前作更大,充满优美和危险并存的场景。古墓丽影:崛起测试成绩对比落实到实际的游戏体验中,几套平台的性能差距则更加微小。这说明在上面测试的两款游戏中,CPU对于游戏性能的影响并不大,也可能是由于目前大多数游戏对于八线程以上的处理器并没有太多的优化,导致旗舰级产品的性能没能被游戏完全发挥出来。超频一直是历代至尊系列处理器的一大亮点功能,在i7-6950X首发评测中,我们将其频率从3.5GHz超频至4.0GHz,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本次测试的i9-7900X多核睿频已经达到了4.3GHz,再加上这款产品内部依旧采用传统的硅脂散热设计,让我们一度对其超频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超频成绩对比经过了一系列调节之后,我们通过水冷散热的方式,将这款酷睿i9-7900X全核心超频到了4.8GHz,此时的CPU电压为1.3V。在超频之后Superπ1M的成绩从8.204秒提升至了7.61秒,多核运算能力也有了10%以上的提升,总体超频成绩还是非常不错的。最后要测试的是平台在待机和满载环境下的整机功耗和温度。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本次参与测试的Intel酷睿i9-7900X处理器最高TDP为140W,与上一代i7-6950X的TDP持平。最终平台功耗测试结果为待机89W,满载403W,对于Intel平台的来说,这样的功耗表现算是比较高的,但考虑到整套平台的性能确实不错,所以到不是完全不能接受,只是用户在选购这套搭配的时候,需要购买一款高功率的电源。功耗对比温度对比温度部分,由于本次测试采用了水冷散热器,所以整体的温度表现还算不错。在室内温度为25℃的环境下,十核心的i9-7900X在满载状态下单核最高温度为84℃,总体平均温度为74℃左右。与Intel新一代至尊酷睿处理器同步发售的,还有本次测试使用的技嘉X299AORUSGaming7主板。这款产品延续了AORUS系列的设计风格,在灯光、扩展、硬件模块及应用方面进行了增强。对于选择了Intel至尊处理器的用户来说,想要完全发挥出新一代CPU的强劲性能,还需要搭配一款高效稳定的主板。技嘉X299AORUSGaming7从命名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款主板是专为Intel全新发布的X-series处理器打造的,配备了比之前X99更高的配置。主板基于X299芯片组设计,处理器接口为LGA2066。主板的CPU供电部分采用了8+8PIN设计,单独插8PIN供电一般也能够正常使用,但需要极限超频的用户,为确保超频的稳定性,最好将双8PIN供电同时接好。处理器及内存插槽部分该主板的八条DDR4内存插槽都配置了带有光效的金属护甲,另外八条内存插槽可同时支持128GB4333MHz高频率内存。为确保同时支持Kabylake-X及Skylake-X两种处理器,该主板可根据需求来调整双通道及四通道内存模式。PCI-E扩展插槽扩展接口方面,这款主板配置了五条PCI-E全尺寸插槽,其中包括两条X16、两条X8和两条X4。支持SLI及CFX多卡互联,为高端玩家提供了充足的升级空间。M.2散热护甲磁盘接口部分,该主板带有8个SATA3.0接口,同时还准备了三个高速M.2接口,另外还配备了一个M.2散热金属护甲,不仅能有效降低M.2设备的温度,还能保护其安全。背板接口及音频部分在背部的I/O区,我们看到一个PS/2键鼠接口,四个USB3.0接口,5个USB3.1接口,其中一个为Type-C,双千兆网卡分别为Intel和Killer,另外还配置了Killer1535Wi-Fi无线网卡,以及一组高清音频接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技嘉采用了全新的ESSSABRE9018DAC解码芯片,WIMA高品质电容,可支持127dB高信噪比音频输出。支持3D打印技嘉的这款X299新品还将炫彩魔光系统进行了升级,在灯光表现方面更加柔和,加入了渐变效果的灯光系统。同时,主板的南桥散热部分带有一块类似AORUS灯条的导光板。支持玩家利用3D打印自制不同的外观效果。京东购买链接:/act/u64zLP3lDmdfG.htmlIntel此次推出的i9-7900X虽然仅是i9大军的排头兵,却也已经显露出了不俗的实力。尤其是在处理器运算能力方面,i9-7900X凭借原生十核心而是线程以及全核心睿频至4.3GHz的硬实力,性能超越了目前所有的桌面级处理器,只有服务器级别的产品才能与之抗衡。酷睿i9-7900X零售价7499元唯一可能阻挡消费者热情的因素就是价格,虽然这款产品目前7499元的价格只相当于上一代i7-6950X官方报价的一半,但仅是处理器搭配X299主板的预算就轻松过万,并不是一般的中高端玩家可以承受的。而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性能的骨灰级DIY用户来说,与其现在选择i9-7900X,不如再过几个月一步到位,直接入手i9-7980SE。从本次的测试结果来看,酷睿i9-7900X确实展现出了i9系列产品应有的实力,同时在超频方面的表现也十分亮眼,但由于其定位、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在整套至尊系列新品里必将处于相对小众的环境中。用户们可能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i7-7820X,以及性能更加出色的i9-7890XE,不过现在对未来的市场状况下结论明显为时过早,因为AMD的ThreadRipper也正蓄势待发,我们有理由相信,下半年DIY市场的变化将会更加精彩。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ied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前言嗯,之前因为老黄核弹众测征文的缘故写了一篇显卡的超频教程也如愿凭借总热度排名第二最终拿...
前言嗯,之前因为老黄核弹众测征文的缘故写了一篇显卡的超频教程&&也如愿凭借总热度排名第二最终拿到了一块1070小核弹正好现在众测报告也可以打赏了,顺手放出来骗一波金币&&&但是对于DIY玩家来说,CPU、内存和显卡这三大件的超频可说是缺一不可,而且与受众仅限于游戏玩家的显卡超频不一样,CPU和内存的超频是可以让每一个电脑用户都受益的&虽然当时因为征文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详细写写CPU、内存的超频,但是傲娇的个性就是既然开了个头就一定要有个漂亮的收尾&于是在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小系列的第二弹——CPU及内存超频教程终于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啦和上一弹的显卡超频教程一样,在最开始的时候,傲娇还是要提醒各位,小超怡情,大超炸机,特别现在还算在夏天里,大家量力而行就好,或者收藏打赏之后留待冬天再动手&CPU及内存超频的一些基本概念关于超频的一些基本概念,在上一贴的开篇里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关于CPU和内存超频的一些特有概念还是要先说一说,接下来的两部分会有大量的文字,读下来可能会很枯燥,实在读不下去的话也可以直接跳转到后面的实战案例部分&关于CPU超频你需要知道的:我们所知道的CPU频率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由两个频率相乘得到,其中一个叫外频,另一个叫倍频,最终的CPU频率自然就等于外频x倍频。这套频率系统虽然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外频最开始是FSB,现在则变成了BCLK——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想要得到更高的频率,要么从提高外频下手,要么从提高倍频下手,要么两者同时下手&但是外频和倍频的意义还是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具体的原理可以不用理解的太清楚,只用了解“倍频只作用于CPU而对系统其他部分没有影响,但外频可能会同时影响到其他部件(比如内存硬盘显卡等等)”即可记得最开始玩MMX166的时候,外频和倍频都可以通过主板上面的开关直接调节,比如默认166主频就是由66的外频乘以2.5的倍频而来,如果把倍频调成3,那么就得到了一块MMX200。而且当时还有一些主板可以把外频调成75甚至是83——比如火爆一时的华硕TX97——从而得到225(75x3)甚至是250(83x3)频率的奔腾MMX。但是当时CPU外频和系统内部PCI/IDE总线频率之间还还没有出现后来比较完善的分频机制,CPU外频的提高会连带将系统总线的频率也提高,这样一来对于其他板卡和硬盘来说也相当于是超频了,性能当然是会有提高,但同时对于稳定性的考验也更大了进入到奔2/赛扬时代之后,外频和系统总线频率之间的分频已经比较完善了,调节CPU的外频也不会对系统总线频率有什么影响,所以那段时间的CPU超频基本都是以调节外频为主,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全民超频的赛扬300A,就是通过把66的外频提高到100,从而得到450的频率。包括之后的775扣肉时代,也基本都是以超外频为主,比如火爆一时的奔腾E2140和扣肉E,再之后被图吧带起来的771志强玩法也都是把外频从333拉到400甚至更高来得到比肩一代i5的性能然而从2代i7开始,超外频的玩法一夜之间就被intel给ban掉了,从此以后,想玩超频只能乖乖的买K系处理器和Z系主板,然后守着100的外频一点点的调倍频吧,当然给土豪的K/X系处理器和X系主板还是可以超超外频玩的&所以总结一下,对于1代i7及以前的CPU的来说,超频一般是提高外频来达成;而对于2代i7及以后的CPU来说,超频一般是提高倍频来达成OK,基本概念弄明白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说说电压的问题了,这关系到超频之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大家应该都知道想要让CPU工作在超频之后的频率上,提高电压几乎可说是必须的,因为电压越高,CPU工作的越稳定。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超频时首先会把电压设定为一个比较安全的最高值,然后根据系统超频之后的稳定性来逐步调节频率和电压,直到最后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平衡。而每一代CPU的耐压能力其实都有区别,比如最新的skylake就公认的比较吃电压,1.4v-1.5v甚至1.6v可能都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之前的几代可能1.4v就比较危险了。我的做法是先行把CPU电压设定为1.35v-1.4v再开始调节频率,这个数值算是一个99%安全的电压,当然前提是散热要做好,满载温度最好不要超过95度其次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调节哪些电压,大家都知道和CPU最直接相关的电压是核心电压,一般称为Vcore,这个也是上一段提到的电压。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与CPU超频有很大关系的电压,一个叫做VCCSA,另一个叫做VCCIO这两个电压到底有什么用也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具体可以参考overclock.net一个帖子里的说法简而言之,VCCSA和VCCIO,一个是系统总线电压,对BCLK的超频有影响;另一个则是之前的VTT/QPI电压,对内存的超频有影响,但是到底哪个管哪个,似乎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定论。一般更主流的说法还是VCCIO管内存,VCCSA管BCLK,所以一般内存频率上不去的时候都推荐加一点VCCIO电压,外频超不上去的时候则推荐加一点点VCCSA电压,大家也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主板,在内存默认状态下和内存开启XMP超频状态下,这两个电压肯定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VCCIO不要加的太高,1.1-1.15v足以应对一般程度的超频,如果想把内存超到很高的频率,比如DDR3 2400以上或者DDR4 3200以上,还是推荐加到1.2-1.25v左右,再高就有些危险了;而VCCSA即使不超外频,在VCCIO提高的同时也应该同步提高一些数值,但是也不宜超过1.2v,当然对于skylake平台进行非k处理器BCLK超频的情况,则可以考虑把VCCSA提高到1.25v甚至1.3v除了Vcore、VCCIO、VCCSA这三个与超频最直接相关的电压之外,有些时候VCCIN电压——也就是总的CPU输入电压——也会对超频之后的稳定性有影响,按照网上的说法,这个电压理想状况下要维持在Vcore+0.4v的水平,不过大幅超频之后加到2v甚至2.1v都是可以接受的那么现在可以总结一下CPU超频部分了,简而言之,就是一开始把Vcore、VCCIO、VCCSA和VCCIN这四个电压——如果在主板bios里都可调节的话——设定为1.35v、1.2v、1.2v和1.9v,然后尝试出这个电压组合下最高能达到的频率,如果可以轻松达成基本盘4.5g的成就,那么就再逐一降低这四个电压,直到最后得到一个能维持4.5g频率的最低电压组合;如果你很不幸摸到一颗大雷CPU,这个电压都无法达到4.5g的话,那么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给Vcore加压直到能稳定4.5g,不过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压不住超频之后的满载温度;另一种就是能超多少是多少了,所谓4.5g是超4.1g也是超&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点要指出来,从haswell(k)这一代开始,CPU内部一二三级缓存的频率和CPU主频分开了,所以对于这一代包括目前的skylake新一代CPU的超频都引入了一个双超的概念——就是CPU主频和缓存频率(又被称为RING频率)同时超频,理论上来说当然两者频率同步更好,比如双超4.5g——CPU主频和缓存频率都超到4.5g。但是双超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压会比单超来的更高,而且新加入的Vring电压也要同步调节举个例子,假设单把主频拉到4.5g只需要1.2v的Vcore电压,Vring不用管,auto就行;但如果想双超4.5g的话不仅需要把Vcore从1.2v加到1.25v,同时还要把Vring加到1.25v甚至1.3v这样,而此时因为ring频率提高带来的性能提升很可能对于同时大幅升高的温度来说并不值得,所以我对于双超的看法的是能有最好,实在电压温度控制不住还是单超算了关于内存超频你需要知道的:内存超频相比CPU来说就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因素要考虑了——如果你只考虑频率和电压的话当然大多数人的做法更简单粗暴——直接进bios开启XMP一键超频就好了嘛&而且之前对于内存超频,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超频与否只对跑分有影响,实际应用的话只要内存总量达到一个数值之后——比如16g——频率高低就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了这一个老旧的观点应该说在进入DDR4时代之后已经被很多测试证明是完全错误的了,特别如果你是游戏玩家的话——而且我相信目前国内的电脑用户,特别是还愿意折腾超频的用户,大部分都是游戏玩家吧——高频DDR4已经被证明能给同一套配置在同一个游戏里带来10帧甚至更高的提升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测试视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测试了Grand Theft Auto 5,The Witcher 3,Assassin's Creed Unity,Far Cry 4,Crysis 3,Call of Duty: Advanced Warfare,Battlefield 4,Middle-earth: Shadow of Mordor这么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游戏,而结论足以说明高频率对于DDR4的重要性,虽然DDR3平台好像没有类似的测试视频,但是结论应该是相仿的,DDR3 2400如果和DDR3 1333的游戏帧率一样,那开发商真是神优化了这里顺手贴上这段视频,大家可以自行观看,原版youtube链接在此,请自备梯子,下面是我找到的一段youku转帖的视频截取其中一张巫师3测试快结束时的截图来说明,i5 6500频率默认的情况下,DDR4 2133和DDR4 之间的平均帧数差异是85比100这么个水平,而瞬时帧数的差距甚至在截图的这个画面达到了73比100这个水平,这是一个什么水准呢,要知道这两块显卡默认频率下的性能差距也只有25%-30%左右,而仅仅一个内存频率的高低就能带来类似比例的性能差距,你觉得你是该多花2k多软妹币升级一下显卡呢,还是花点时间和精力把自己手头的DDR4内存小小超频一下呢&更不用说在i5 6500超频之后,内存频率带来的差异就更大了,DDR4 2632和DDR4 3196之间的平均帧数差异是97比110这样ok,如果你现在对内存超频已经有些心动了的话,我们就可以开始讲讲一些需要理解的基本概念了首先当然还是和CPU及显卡超频一样必须谈到的频率和电压,对于内存来说,这两者并没有很复杂,频率就是越高越好,电压就是越低越好,当然想获得更高的频率适当的加压还是必须的真正让频率和电压复杂化的是内存的代差造成的,虽然不知道各位值友在用的内存是几代,但我想现在还在用初代SDRAM和一代DDR平台的应该已经没有了(虽然我还各保留了一套平台准备日后闲下来专门玩老游戏) 那么现在还比较有生命力的内存平台就是DDR2(这个也奄奄一息快彻底淘汰了)、DDR3和最新的DDR4了,而这三代内存各自的频率和电压范围都不一样,具体来说DDR2的主流默认频率在DDR2-800,超频到1066或者1200就算很不错的成绩了;而默认电压一般在1.8v-1.9v这个样子,超频的话提升到2v-2.2v基本都是可接受的DDR3的主流默认频率在DDR3-1600,超频到2133或者2400就算很不错的成绩了,当然也有超至2800甚至3000以上的大神;默认电压方面,标准的DDR3内存是1.5v,低压的DDR3L内存是1.35v,超频的话提升到1.65v甚至1.75v都是可以接受的DDR4目前的主流默认频率还是DDR4-2400,当然现在3000左右频率条子的价格也不是特别贵,不想折腾的话一步到位即可。超频方面,目前市面主流品牌的DDR4-2133或者DDR4-2400的条基本都可以超到3000这个基本盘,好的甚至可以达到3200乃至更高,极限频率目前在4133左右。DDR4的默认电压是1.2v,一般通过XMP一键超频的话会提升到1.35v,想超更高的话加到1.5v以内都可以认为是安全的,极限超频时甚至可以达到2v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随着内存技术的进步,默认频率一直在提升而默认电压则一直在下降,所以新装机的同学还是建议直接购入DDR4平台一步到位。而且DDR4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在于有很多XMP频率很高的产品,这种已经是基本盘,而且价格比较友好,购买无压力;这种高频的也不少见,价格虽有些高也不至于完全买不起;芝奇甚至还有这样目前极限频率的产品推出。所以就算你不会超频,只要你够壕,照样可以直接买到最顶级的内存。而反观DDR3那边,虽然2400频率的产品遍地都是,但是想直接买到3000这种极限频率的产品还是不可能,而且随着厂商重心进一步向DDR4转移,这个平台基本也马上要步DDR2的后尘了。所以DDR4无论是对于不想折腾的一般用户还是不折腾会死的玩家来说都是目前最佳的选择明白了各种内存的频率和电压范围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内存超频中特有的参数——时序。时序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大概就类似汽车零部件的磨合程度吧,同频率的内存——比如说两条DDR4-2400的内存——就好像同型号的汽车一样,上高速都能跑到120没问题,但是跑120时的车况却会根据各自的磨合程度而有不同,时序调整的好,可能不小心能跑出125来,而时序调整的不好,可能费尽全力也只能跑到115,表现特别好才能摸到120。所以也经常会有测试表明相邻两档频率的内存——比如DDR4-3000和DDR4-3200——低频好时序是有可能比高频烂时序表现更好的;但对于频率相差较大的内存——比如DDR4-3000和DDR4-3866之间,性能的差异还是主要由频率来决定一般为大众所熟知的时序类似这样,比如京东内存商品的参数界面里,标注了“时序15-16-16-35”这四个数字加上CR(指令比率)实际上就构成了内存的第一时序而对于现在的DDR4内存来说,tRCD和tRP其实是一致的,所以类似“时序15-16-16-35”这样中间两个数字一定是一致的,在bios中可调节的项目也缩减为了4个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这5个第一时序的项目之外,CPUZ里内存页面还会加入tRFC这一小项,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内存超频时除了提高频率之外,顺便尝试优化这6个项目也就足够了然而如果你和我一样热爱折腾和做死,还有第二时序第三时序第四时序的诸多项目在等着呢&吃瓜群众看看下面这几张图就好了,然后珍爱生命不要碰这些,安静吃瓜就好了,我也好想再回到过去吃瓜的日子&而且更可怕的是一般的bios设置项都会有简短说明这个选项是干嘛的,唯有内存小参这里,简短说明就是把这个小参的缩写照抄一遍而已&所以再次提醒,轻易不要迈入第一时序以外的内存时序天坑&当然和我一样热爱做死的人肯定还是有,这个时候我也只能与你们共勉了,并希望你们不要和我一样掉里面爬不出来&那么对于我们这样非专业内存玩家却又想做死的非典型吃瓜群众来说,爬到大神的肩膀上就很有必要了,所幸我在坑底的时候就找到了这么一位大神,来自pceva神坛的内存大佬R大——royalk,这里也放出一篇关于时序的学习材料,各位入坑之前最好还是学习一下&&另外skylake作为intel第一代官方支持DDR4的桌面平台,目前研究仍在继续深入中,也贴出一篇R大翻译的学习材料给各位参考&&CPU及内存超频工具软件介绍和上一篇显卡超频教程一样,基础原理介绍完之后还是需要来介绍一下具体的超频工具,然而和显卡超频不同的是,CPU及内存超频这块最常用最流行的并不是软件超频,而仍然是传统的bios超频为什么会有这个区别,我个人认为历史方面的原因居多一些。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想要设定电压/频率来完成超频甚至都不是通过bios,而是直接通过主板上的硬件跳线/开关来完成,之后才开始可以在bios中直接完成电压/频率的设定,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bios超频相对这种硬件跳线/开关超频来说已经属于软件超频的范畴了而且bios作为整台电脑最底层最基础的一个系统,很多时候都要利用他来做一些设置——最常用的比如装系统时需要设定启动盘的顺序——可以说是一个利用率很高的系统,而且进入方法很简单,开机按del键就行。这样一个系统,里面又能很方面的直接设定CPU/内存相关的参数,没理由大家不利用起来。而且全民超频时代开始之后,各主板厂商都针对超频安全推出了很多bios特性,比如超频保护相关的功能,这样一来大家都习惯在bios里直接调节CPU内存相关的参数,而且调完之后一劳永逸,对于软件超频工具的需求自然就没有那么迫切了而显卡的bios不像主板的bios那样可以直接访问,厂商也没有针对bios开发一些超频特性,所以反而是软件确定超频频率之后想一劳永逸时才会用专门的工具修改bios来达到硬超频的目的ok,废话扯了这么多,还是回来继续介绍超频工具。除了传统的bios超频之外,近几年各种软件超频工具也是变得越来越流行了,软件超频最大的优点当然就是易用性强了,而且可以即时调节,不用每改个参数都要重启一次。而且在某些特殊场合——比如笔记本超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常用的工具首先有intel自家推出的XTU,对于K/X系处理器来说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超频工作,而且对于非K/X系处理器来说,也可以超超核显之类的小玩意&然后就是各主板厂商推出的自己旗下主板配套用的超频软件,比如我一直很喜欢的华擎,就有自己的超频软件,不过不得不吐槽的是华擎旗下的软件实在有点乱,不同系列主板之间的还不通用,顶级型号用的软件叫F-Stream Tuning Utility,一般型号用的叫ASRock A-Tuning Utility,还有某些型号——比如我买的Fatal1ty Z170 Gaming-ITX/ac——虽然用的软件名字是F-Stream不过版本号却是A-Tuning的,互相之间也不兼容&也难怪华擎在一般消费者心目中印象一般了另外的主板三大家——华硕技嘉微星当然也有各自的超频软件,功能啥的都大同小异,这里不再多说上面这些软件主要还是以CPU超频和调节电压为主,内存超频还有自己专门的软件,比较常用的有两款,一个是来自于华擎的TimingConfigurator,看到这茫茫多的调节项是不是已经疯掉了&这软件虽然理论上是华擎主板专用,但似乎只要芯片组相同的主板都可以通用,不过大家下载的时候注意要到自己主板芯片组对应的华擎主板界面去,Z77/Z87/Z97/Z170的分别找对应的华擎Z77/Z87/Z97/Z170主板另外一款则是来自于华硕的MemTweakIt,可调节的参数似乎没有华擎的软件多,但是可以很方便的在软件内给内存跑分,实时了解参数调整到底有没有效果除了这两个软件之外,内存超频还有一种玩法其实和显卡刷超频bios类似,那就是调整好合适的参数之后刷SPD。SPD就是内存内部存储频率时序信息的装置,可以理解为内存的bios。想要这么玩的话一般利用的工具是thaiphoon burner,有兴趣的值友可以自行了解不过我并不是特别推荐这种方式,一来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来最近的芯片组都人为屏蔽掉了刷写内存SPD的功能,而且主板bios内调整之后已经达到了硬超的效果,没有必要再去追求通过刷SPD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实在要尝试,可以先参考thaiphoon burner网站内的这两篇帖子破解掉被芯片组所限制的SPD刷写的功能8系/9系芯片组看这里100系芯片组看这里&如何利用BIOS进行CPU/内存的超频上一段首先把目前比较主流的超频软件介绍了一下,但就像我说的,最常用的CPU/内存超频方式还是通过最传统的BIOS,所以这一节我们就来好好看看很多人眼中神秘莫测的BIOS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BIOS来进行CPU/内存的超频按照维基百科上的定义不过简单来说,BIOS就是一台计算机最底层的可以直接访问的系统,而且其中可以设定一些很基础的系统参数。我们以之前一篇帖子里出现过的微星Z97 PC Mate主板的BIOS为例进行讲解&大家对BIOS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原来这么个印象,大量的英文选项让人无从下手然而从几年前开始BIOS就逐步图形化了,应该说图形化之后的BIOS已经没有多少原来神秘的色彩了,反而更像一个应用程序上方的功能区域可以调节BIOS界面的语言,不过虽然现在大多数厂商都提供的中文界面我也并不推荐,一来中文界面的翻译质量比较堪忧,比机翻只强那么一点点,而且关键选项的注释根本不会翻译;二来用英文界面的话可以凭借关键词很方便的找到相关讨论帖,毕竟鬼佬玩超频的大神更多一些另外还可以在这里设定最常用的界面放到收藏夹里,系统信息下方那一条启动项还可以很方便的拖动调节右上角的两个快捷按钮则可以直接开启一键超频或者是内存的XMP下方的主体设置区域一共有6大功能,分别是一般设置超频设置U盘更新BIOS直接选择U盘里的更新文件就ok了存储超频预设,用来存储/读取不同的频率方案硬件状态监测,还可以设定风扇的转速方案主板浏览器,用于查看各插槽的使用情况一般设置里面还有一些子菜单,分别是系统状态、高级设置、启动顺序和安全设置,基本上全默认就ok,与超频并没有太大关系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我们来好好仔细看看BIOS中的超频选项,微星这款主板BIOS默认的超频界面是Simple简单模式,不过可设置的项目已经是非常的多了:最上面的一项是调节简单/高级模式的开关下面3个选项分别是设置CPU、RING缓存和核显频率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CPU和RING的频率是按照这里填的数字乘以100得到,而核显的频率是按这里填的数字乘以50得到再来就是外频BCLK的调节,不过Z97芯片组几乎没有超外频的能力之后的一坨挨的选项是内存相关的,可以直接设定频率和XMP开关,而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则可以进入内存时序小参调整的界面ok,接下来我们把这一页拉到底先,可以看到这里有比较完整的电压调节选项了虽然名称不大一样,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从上到下依次是VCCIN、Vcore、Vring、核显电压、VCCSA、VCCIO和内存电压的调节,而下面的CPU features子菜单里则可以开关CPU的节能选项,超频时最好先统统关闭比较好如果你觉得这些设置项目还不够多,没关系,还有高级超频菜单在等着你,设置项相比简单模式来说更多了而随着芯片组不一样,可设置的项目也会变得不一样,比如下图是我从网上找的另一张微星主板的BIOS界面,里面除了选项名字会有不同之外,设置项的多少也会有区别,比如这块主板甚至可以分别设定两组内存电压,AB通道和CD通道虽然选项茫茫多,但其实和超频有关的只有频率和电压相关的选项,熟悉了之后还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就像我之前说过的,整个的超频过程就是先把电压调高然后慢慢的摸索最高频率,之后再微调即可,并没有太复杂的技术含量。所以我们还是马上进入实战环节来通过实际的测试来看看超频的方法和效果吧CPU/内存超频实战案例1——G3258+Z97+镁光黄马甲这个组合应该算是我这段时间开始折腾台式机超频的一个起点,而且不得不说3258作为20周年情怀款奔腾简直直击我的内心,发布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玩一块。无奈微星这块Z97的板子实在不给力,只能上到4.5g。镁光黄马甲不多说了,1600频率的低压条,超频能力强,2133就是基本盘,大概率能上2400因为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窗期,熟悉各种超频新概念还是花了我相当多的时间,而且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新出现的双超特性,虽然网上说没有必要过分追求CPU和RING的频率相同,我还是决定自己做个实验首先我测试了CPU@4.5g/RING@4g时的缓存及内存成绩然后我测试了CPU/RING@4.5g的缓存及内存成绩从成绩上来说,只能说双4.5g相比4.5g/4g来说确实有一定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稳定通过测试的电压也相差了0.4v,对于这细微的成绩提升来说,我宁愿低0.4v电压换来更好看更安全的温度然后我用firestrike的cpu test来测试了一下超频前后及RING频率对成绩的影响首先是全默认3.2g时的成绩,cpu分数3335然后是主频4.5g,ring默认3.2g,cpu分数4609主频4.5g,ring3.6g,cpu分数4639主频4.5g,ring4g,cpu分数4667主频4.5g,ring4.5g,cpu分数4692可以看到cpu主频对于性能的提升是最直接最暴力的,而ring频率提高带来的性能提升,说实话幅度太小,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实验误差了,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双超导致稳定工作的电压过高、远远超过单超所需的稳定工作电压,那么还是放弃双超吧,带来的性能提升(至少是玩游戏这块)远远不能值回电压/温度的提升幅度应该说3258的超频还是很好玩的,特别是多年没有在台式机平台玩过超频的我经过这次折腾简直焕发了第二春,也熟悉了现在玩超频的一些新概念,特别是各种电压的作用和之间的区别,还有上面具体测试过的双超的效果。而且我发现随着现在CPU集成度越来越高,很多因素都会影响CPU最终的超频结果,比如集成的内存控制器IMC,直接决定了内存工作在某一频率时CPU稳定工作所需的电压,而且还能决定同一条内存配合不同CPU所能达到的频率上限。对于镁光黄马甲来说,几乎每一条都能稳定在1.5v电压下工作在2133c9的水准,但是我发现强行拉到这个频率的话这块3258完全无法稳定工作,会随机蓝屏,即使把CPU电压加到1.4v/内存电压加到1.65v也依然如此,降到2000频率之后则一切正常,而且CPU电压也能降下来不过这台机器终究不是给自己配的,也没那么多时间慢慢细调,所以最后达成了4.5g/4g的CPU/RING频率和2000c9的内存频率之后就交货了,算是有一定的遗憾吧&好在马上我就发现了更好玩的skylake非K超频&下面就详细来说说这个案例2——G+芝奇Ripjaws VZ170的非K超频其实是我这大半年来一直在折腾的,倒不是说没考虑过直接上6700k毕业算了,而是知道了这种极具DIY精神的玩法之后很难抗拒它的吸引力&之前已经发过一篇原创粗略的介绍了一下超频的成果&不过在这里我会更加详细的说明超频的方法和这段时间折腾出来的新成果&首先我们还是来看看如何得到非K处理器超频这个intel的隐藏福利吧,以高调的华擎主板为例,甚至专门给非K超频功能起了一个名字叫sky oc,开启方法也很简单,在出现下图画面时按X键即可我们暂时不开启,而是进入bios看看默认的各项电压和频率,在初始的简易界面里我们可以看到此时CPU的默认频率在3.3g而内存工作在2133上进入高级界面之后,茫茫多的选项又回来了而默认电压情况下,VCCIO和VCCSA分别只有0.95v和1.05v,VCC PLL则是1.2v而开启sky oc之后,启动的logo也会发生变化,ASrock中间的oc两个字母会被点亮,这个细节比较赞此时进入bios界面可以发现BCLK外频已经从默认的100超频10%来到了110,cpu主频也随之提升到了3.63g。内存频率因为BCLK的变化变成了很奇怪的2052,猜测是取的2133以内的最大值而电压方面也发生了变化,pch的电压从1v提升到了1.1v,VCCIO从0.95v提升到了1.1v,VCCSA从1.05v提升到了1.2v,VCC PLL从1.2v提升到1.3v,这也可以看成是华擎官方设定的非K超频安全电压范围,有很好的参考意义而大家在尝试超频的时候可以像下图一样把CPU电压先调到1.4v,防掉压等级开到2级,然后再开始慢慢的上调频率和下调电压从上图可以看到skylake非K超频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因为非K处理器默认是不能超频的,自然也无法调整RING频率,所以一旦通过超外频的方式超频,缓存频率会同步提升,也就是说只要超频就是双超,对于CPU的体质要求就更高了。但是双超到4.5g之后的性能提升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放一张内存/缓存的成绩图,配合同时超到3100的内存性能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电压也下探到了1.248v而CPUZ内建的简易跑分显示超至4.5g的奔腾已经比4g的6700k单核跑分更高了下面放出几组超频前后的对比成绩,应该能很直接反映非K超频将一块Gg超到4.5g的性能提升aida64的cpu queen,从15281分提高到20980分象棋,从5085提高到了7017CPUZ跑分,从提升到了而和显卡超频一样,CPU/内存超频之后也需要进行压力测试以验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常见的P95/Linx/aida64/撸大湿等压力测试不同,我摸索出了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同时开N个memtest同时运行,既可以考验内存的稳定性,也可以让CPU全速运转以考验CPU的稳定性。不过此方法似乎只能对i5及以下等级的处理器使用,因为我发现在4核8线程的处理器上使用这种方法只能让CPU达到90%左右的负载这块G4400被我最高在1.392v电压下以4.7g的频率跑完了200%多的memtest,而且因为开盖换过液金的缘故,温度被控制在了72度,还算一个日常使用可以接受的温度而1.248v下跑4.5g的话温度就能好看很多,跑完100%多一点的memtest才62度,足足低了10度。而且截图可以看出CPU的缓存频率确实和主频一样同步超到了4.5g和之前3258超频时我主要考察了双超和单超的区别一样,这次4400的超频我也考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存频率对超频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首先还是上两张古墓9跑分截图,第一张是CPU主频4.5内存跑在2100左右的帧数,第二张则是CPU4.5g内存3100的帧数,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最低帧足足从84提高到了98,最高帧虽然提升幅度不大,也从170提高到了176,虽然平均帧数因为古墓9对CPU性能并不敏感的关系只从133.2提高到了135.6,但是最低帧提高的幅度绝对可以带来更流畅的游戏体验,也验证了前文中对于高频DDR4的结论不过内存频率的提高虽然对于性能有极大的提升,却也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我试过把CPU保持在默频,同样的内存是可以超到3200并通过memtest的,而如果把CPU超至4.5之后,同参数下能3200过memtest的内存就直接不能开机了,必须得降到3100才能通过测试。而且我也试过CPU4.5g时,内存跑在时能稳定通过memtest时的CPU电压是不同的,3100的内存需要1.248的CPU电压才能稳定跑完测试,而2100的内存只需要1.212的CPU电压就能稳定跑完测试。所以现在的台式机超频与其说是单独超CPU或者单独超内存,不如说是综合考验CPU体质、CPU内建内存控制器体质、CPU缓存体质和内存条体质这四者的混合体,而且这四者共同决定了CPU和内存在一起能以多高的频率组合稳定运行案例3——不那么常见的笔记本超频台式机超频玩家虽然也少,但肯定没有笔记本超频玩家那么少,而笔记本超频玩家里玩CPU/内存超频的又是少上加少,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少bios和软件的支持,实在想超频的话也只有很少数几个采用了K/X系移动CPU的机型然而好消息是这世界上从不缺少热爱折腾的大神,比如蓝天准系统就有这么一个prema大神在折腾改版bios,网址在这里通过刷写修改后的bios,我们在笔记本上也可以获得超频CPU/内存的能力首先进入advanced菜单,选择performance tuning然后就可以看到包括CPU和内存超频在内的多种超频功能CPU超频菜单里可以设置正常非睿频状态下的倍频数,因为我是一颗4700MQ,所以默认就是2.4g,但是下面还能设定分别使用1234个核心时的最大睿频倍数,这就很好玩了,我这里的数值比默认值调高了2(最多也只能调高这么多了),算是4代移动处理器的两倍频小福利,也就是4核满载频率从默认的3.2g提高到了现在的3.4g,小超0.2g之后的内存和核显超频菜单也是非常强大,不仅可以设定内存的频率,居然还能设定一些时序小参,这里可以看到我的内存上不去1866,只能从1600小超到1800而已,而且很遗憾的因为没有提供电压调节选项,也无法加压来尝试更高频率了。核显的超频选项很简单,就是设定倍数而已,实际频率等于倍数x50后面则是一些电压的设定,我为了节能都在原基础上减了25-30mv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可以设定RING频率和电压,不过同样只有两倍频的福利而已,从34到36,多了没有应该说笔记本通过修改版bios的刷入也可以获得CPU及内存的超频能力,而且还做的有板有眼,该有的功能都有,配合不锁频的K/X系移动CPU相信也能获得很高的可玩性,不过一定要注意散热就是了,毕竟笔记本不可能像台式机那样简单的更换性能更强的散热器结语超频作为一项既危险又让人兴奋的活动,在如今这个大喊性能过剩的时代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价值。然而对于热爱折腾的人来说,追求更高的频率除了带来实实在在的性能提升之外,还能有一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过程中的精神满足感,这大概也是让我一直沉迷的原因吧&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大神,玩超频也只是个人爱好而已,这篇帖子肯定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超频之后CPU电压到底设置成offset模式好还是fixed模式好这个问题我就基本没有讨论。写出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炸出真正的大神带来更好更深入更专业的文章&另外我真的好想要一枚pceva论坛的邀请码啊&那么这次就是这样,我们下次搞机再见,泄泻&
扫描关注沙发管家微信
“扫一扫”微信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卡超频电源功率不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