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小镇的建议怎么打造最好

特色小镇要打造独特的产业生态|小镇|特色|产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原标题:特色小镇要打造独特的产业生态
  △ 河北大厂影视小镇。
  ? 浙江嘉善人才创业小镇。(资料图片)
  建设特色小镇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成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带动力量,成为释放巨大需求潜力的重要改革举措,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
  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坚持创新的基本原则。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而产业特色又是其重中之重。建设特色小镇在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圈的同时,也要在“一镇一风格”中提升吸引力和生命力
  11月4日,全国首个以PPP模式建设的特色小镇——南京空港会展小镇正式签约并落户南京溧水区,这也是继河北大厂影视小镇、香河小镇、浙江嘉善人才创业小镇之后,开发运营的第四个特色产业小镇。
  “我们将把已有PPP模式的经验引入到特色小镇上,坚持产业精准发力、全流程推动产业发展,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PPP模式。”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叶珺说。
  作为中国特色小镇全国性推广“元年”,今年以来,一系列有关特色小镇的重磅文件密集出台——7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14日,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发布;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经济新常态下,特色小镇建设被认为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钥匙。”在当天举办的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表示,发展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和有效尝试,“但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建镇,谨防一哄而上、‘东施效颦’”。
  “特色小镇”应科学规划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的迅速升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小镇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比如有的地方认为“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有的地方缺乏科学规划,为了特色而特色,带来了不必要的生态破坏等。
  “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因为特色小(城)镇正是城市体系里最基层的短板。事实上,特色小镇并不完全等同于特色小城镇。”陈亚军强调指出,要放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来理性思考、准确定位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问题。
  所谓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而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作为特色小镇浙江模式的实践者之一,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管委会副主任周坚对此体会深刻。他认为,发展特色小镇不能就小镇而小镇,而是把各种创新资源创新要素整合起来,营建一个创业的生态。
  “对于特色小镇的解读,应把握好三个视角,即产业经济视角、文创旅游视角和精准治理视角。”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闵学勤表示,特色小镇强调产业导向和文化创意与人文生活相结合,而精准治理视角更多是指运营的视角,很多特色小镇的产业导向是茶叶、丝绸、竹子等传统产业,如果不进行互联网的嫁接和现代化的改造,这样的特色小镇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认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特色小镇并不是镇,而是新的治理单元,真正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化、生态区化和经济区化,形成未来的创新共同体。”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锐说。
  特色小镇要“特”起来
  因地制宜、坚持创新,是特色小镇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如何避免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照搬照抄等误区,是摆在特色小镇建设面前的现实问题。
  “此次与南京溧水区政府、法国智奥会展集团联手打造南京空港会展小镇,是华夏幸福特色小镇产品的升级版。”叶珺表示,将以南京空港会展小镇为新起点,瞄准亚洲空港专业会展中心的目标,以成熟的PPP运作机制,力争实现“一年产业有看头,两年创新有势头,三年小镇成龙头”。
  在陈亚军看来,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又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长成的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如果离开了特色产业,都去搞大拆大建、搞房地产开发,那么肯定会出现空镇鬼镇这种现象”。
  “特色小镇的特,在于人群特、功能特、产业特、位置特。发展特色小镇,就是将它们融合起来形成新的聚合力,发挥它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陈锐表示,在这个“特”起来的过程中,要把文化底蕴、管理自治、身份认同、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打破地域文化的局限性,真正变成“地球村”,对于推进未来城市化发展具有更高质量的先端效应。
  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而产业特色又是其重中之重。对此,叶珺认为,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秉持“做实一个产业,缔造一种风情,高品质可持续运营”的理念,在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构建产业生态圈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利用和挖掘小镇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民俗风情,在“一镇一风格”中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强调政府引导而非主导
  “从杭州梦想小镇的建设实践来看,找准定位非常重要。”周坚坦言,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政府承担的角色太重要了,“我们强调,政府要做店小二,跟着创业者共同成长,是放下身子做服务,而不是让企业围着政府转”。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坚持市场主导”被列为五大原则之一。“在我看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否则政府就又大包大揽了。”陈亚军表示,浙江模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
  既然明确了市场主导的原则,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让成本和受益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特别是在PPP模式下,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模式来实现成本与受益的匹配?
  “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把政府和市场关系理顺。”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相伟表示,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存在成本过高或收益过低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政府管得太多了,政府用一些不专业的手段来做了很多事情,导致特色小镇的建设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很多特色小镇由于规模有限,很多经营活动达不到规模经营的门槛,导致收益偏低。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相伟认为,要把政府从过多的活动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企业以专业化的视角和手段来负责小镇的运营管理,同时要加快智慧小镇的建设步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来改变特色小镇规模不大的状态。
  对于刚刚启动建设的南京空港会展小镇,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以安表示,将进一步创新运行机制,加大引进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机制推动小镇建设,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图片看中国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浙江省突出政府引导 三大做法打造特色小镇成为全国样板
当前位置:
&&&&&&&&&&&&
浙江省突出政府引导 三大做法打造特色小镇成为全国样板
日期:日&&&&&
浙江省科技厅
&&& 从201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分别调研,谋划发展以来,浙江省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风起云涌,成为全国众创空间建设样板和“领头羊”。它们正深刻改变着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据统计,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现已集聚各类创业者近万个、创业团队1900多个,入驻企业达3300家,其中21家为新引进的500强企业。&&& 浙江省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是小镇成功的一大因素。主要做法有:&&& 一是创新机制体制,打造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平台&&& 浙江特色小镇不同于行政区划上的小镇,也不同于高新园区,它实际上是一个创新平台,是一种全新的机制和制度创新,同时每一个小镇的建设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不同的机制创新和激励政策。&&& 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就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梦想小镇是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的一个创业平台,让有梦想的人去追梦。通过建设“众创空间”、O2O服务体系、“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帮助大学生“梦想变成财富”;云栖小镇重在催化已经成形的企业,是发酵已经成熟的技术、产品和业态,引领产业的发展。小镇以阿里云为基础,全力扶持云上创业创新团队,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 从创建的体制看,梦想小镇着重于创业,是政府推进的模式;云栖小镇着力于创新,是政府主导,名企运作的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使得特色小镇百花齐放,自2011年建设以来,已经云集了阿里云、富土康、银杏谷、数梦工厂、猪八戒网等200多家企业,其中更多是由高校系、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海外系等团队创办的新型企业。&&& 二是突出高端引领,彰显产业、生态和人文特色&&& 特色小镇在浙江迅速崛起,还得益于小镇特色发展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突出高端引领,紧扣七大万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找准自身定位,彰显产业特色、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特色,是浙江特色小镇迅速崛的重要原因。&&& 在梦想小镇,80后创客虞洋拿到了梦想小镇第一届创业先锋营选拔赛的金钥匙,“拎包入住”仅半年,他的3D打印公司在创业圈里就已经小有名气。如今,梦想小镇已吸引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在云栖小镇,阿里巴巴与园区合作共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双方决定在于3年内投资共同打造云栖小镇超级孵化器,引进云计算产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企业20家以上,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云栖小镇的可贵还在于,政府和企业不是分工,而是叠加作用。&&& 依托特色小镇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发展到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这是特色小镇的发展之本。&&& 一个特色小镇,一个特色的生态系统,这是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云栖小镇,云产业与世界前沿科技息息相关、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青山绿水已经与全球资本市场紧密连结,屏幕上滚动的全球资本市场信息……特色小镇在发展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的同时,青瓷、黄酒、丝绸、根雕、茶叶、中药这些带有鲜明浙江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产业,也紧盯“特色”,特色产品随着特色小镇一起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以小镇为载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是加强政府引导服务,打造更有激情的创业创新系统&&& 在浙江,政府主要是通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制度供给等来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首先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是根本。湖州丝绸小镇启动建设以来,政府只做两件事:研究规划和选择投资主体。其次是创新政策扶持方式,有两大创新:有关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方式、期权式财政奖励方式。第三是积极引入创新要素。萧山机器人小镇在引入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的同时,引入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和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使机器人小镇具有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两大核心功能。&& 浙江建设一系列特色小镇的目的是打造更有激情的创业创新系统,希望若干年以后在这里诞生下一个马云,下一个阿里巴巴。这,又成为浙江对特色小镇新的期盼。TA的最新馆藏特色小镇是什么?--浙江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创建综述(上)
  新华社杭州2月28日电 题:特色小镇是什么?--浙江全面推进特色小镇创建综述(上)
  新华社记者常晓华、屈凌燕、王政
  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形态各异、特色鲜明,成为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的新亮点、新律动,被看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探索,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模式,引发全国关注。
  特色小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创建的理念和做法哪些方面值得借鉴?新春伊始,记者走访浙江特色小镇创建一线,探究特色小镇的历史渊源、运行机制、发展理念,感受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块状经济”的升级版
  张焱是杭州铜米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在他的印象里,办企业有纷繁复杂的手续。但是入驻梦想小镇后,他感受到了巨大变化,各种手续都有绿色通道,每个公司还有专人对接辅导。“法律事务、工商手续、劳务招聘、场地租赁……就连‘老大难’的融资,都变得简单了。”张焱说。
  新型的众创空间、创业青年的梦想社区、巨型的孵化器……在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刚刚建成一年的梦想小镇拥有神奇的魔力,让年轻创客、投资大咖趋之若鹜。
  位于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内的“古堰画乡小镇”,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自然风光和艺术氛围,大量画家和摄影爱好者来此写生、创作,随之而来的住宿和餐饮需求促使当地村民发展出高端民宿经济。
  自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创建特色小镇战略一年多来,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镇如同漫天繁星散落在浙江大地上,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引发全国关注。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与记者座谈时强调,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他认为,特色小镇在浙江出现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首先是“八八战略”中的浙江优势论,民营经济发达,创业创新勃发,山水资源充沛;其次是市场经济“浙江实践”,积累了诸多民间资本、市场主体发展经验。
  当这些条件遇到国外特色小镇实践的“催化”,“浙江版本”的特色小镇创建破茧而出。
  “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说。
  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
  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特色小镇扑面来。浙江省省长李强说:“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历史传承、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实际的重大决策和行政创新。”
  小镇创建坚持市场主导,杜绝“千镇一面”
  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浙江特色小镇持续良性运行的保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特色小镇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
  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坚持“达标了才命名,给财税和土地等政策,不达标不命名,不给政策。”有奖有罚,扶持政策灵活有力,避免以往经济开发区“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
  从目前已经创建的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来看,运作良好的都是市场化操作较好的小镇。如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镇、常山的赏石小镇,依托企业投资,形成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
  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
  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比如,云栖小镇、梦想小镇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云栖小镇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而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于新东认为,找准特色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舍近求远、崇洋媚外和生搬硬套,没有产业基础,硬招商引资;二是选择性“失明”,以为当地无特色可寻、可挖掘。“属于小镇自己的山水风光、风俗人情、土特产品、镇街小巷、独特经济、个性产业、人文历史皆可为特色。”
  “产城人文”一体,江南韵味十足
  浙江特色小镇的形态“小而美”,是城乡之间的诗意联结,是“产城人文”一体的复合载体。
  “骨架小”--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其中旅游类特色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
  龙泉青瓷小镇建筑低密度、低容积率,小镇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基础上,让回归自然、田园生活不再遥远。大唐袜艺小镇现代感十足,以天然石材为主基调的小镇简洁现代,建筑物由一条名叫“美丽街”的沥青小道联接为有机整体。
  特色小镇是改革创新的产物,也是承接、推进改革的平台。浙江省明确,特色小镇的定位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
  特色小镇既承载历史,又面向未来,是产业的文化传承平台。文化是每个特色小镇的“内核”,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
  传承历史的小镇并不是被动发展或是纯粹的“博物馆”,如茶叶、丝绸、黄酒等小镇,既挖掘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传承工艺文化精髓,又引领该产业创新发展,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加快创建一批特色小镇,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探索,使得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再次喷涌而出。据统计,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80亿元,新入驻企业3300家。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造人才特色小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