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倾向是怎么计算的? 现在计算上海市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倾向

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止落微升
&& 12:52:27&&&&
:2011年8月,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该指数为2009年3月以来的次低点,但仍继续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并结束了连续四个月回落的走势,表明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仍处于增长态势。2011年8月,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类指数两升两降一平。生产指数为52.3%,仅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为2009年3月以来的次低点,但仍连续三十一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量仍处于增长态势,增速在连续四个月放缓后,本月止落微升。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行业生产量与上月相比显著增长;木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及家具制造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企业生产不甚景气。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中型企业生产量增速自6月以来呈逐月回落态势;小型企业生产指数连续三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下,8月为47.6%,比7月有所回升,表明小型企业生产量降幅有所收窄。新订单指数为51.1%,与上月持平,连续三十一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但仅高于临界点1.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新订单数量继续呈小幅增长态势,市场需求略有提升。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等行业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也是带动制造业新订单增长的主要动力;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其中纺织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偏冷,发展前景堪忧。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来自客户的订货量继续呈增长势头,小型企业连续五个月减少,但降速放缓。调查显示,出口订单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2.1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表明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以及外需不振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国外订单量减少,出口面临挑战。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8%,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继续减少,但降幅收窄。从行业情况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及家具制造业等行业主要原材料库存增长明显;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等行业主要原材料库存显著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50.4%,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劳动力需求继续保持小幅上升势态。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企业用工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9%,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本月有92.0%的企业认为供应商交货时间与上月相比差别不大。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7.2%,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该指数在连续三个月回落后,本月再呈升势,表明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有所加大。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购进价格指数位于60%以上的高位;造纸及印刷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用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解;纺织业原材料价格继续回落。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制造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采取&款到发货&的经销策略;二是原材料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加之劳动力、物流成本不断加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三是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性原材料供应紧张。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说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从全国制造业企业中抽取820家样本企业,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中制造业的28个行业大类,每个行业按其规模比重分配样本企业。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量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来自:中国统计信息网
投稿联系:陈女士 &&&新闻投稿咨询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电力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7% 连续下滑后再度回升_新闻中心_新浪网
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7% 连续下滑后再度回升
  中新网9月1日电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PMI为51.7%,在连续三个月下滑后再度回升,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2010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呈现平稳略升基本态势。同上月相比,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达到10.1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其中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幅度为3.0个百分点,其余指数回落幅度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本月20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达到50%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纺织业等行业低于50%。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均高于50%,在50.3%-52.6%之间。从产品类型看,原材料与能源、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高于50%,中间品类企业略低于50%。
  针对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8月份PMI指数的小幅回升预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深度回调。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出现回落,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产生了普遍担心。从支持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看,今年以来外贸出口强劲恢复,消费增长大体平稳,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长水平仍然在20%以上,受这些因素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未来不会大幅度回落。8月份PMI指数变化支持这一判断。需要关注购进价格指数的大幅提高,可能对企业成本形成较大压力。”
  新订单指数回升。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行业高于5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纺织业低于50%。
  生产指数平稳略升。本月生产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达到50%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行业低于50%。
  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行业高于50%。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低于50%。
  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下降,降幅扩大。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9%,比上月回落3.0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高于50%;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位于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均低于50%。
  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反弹。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0.5%,比上月上升10.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只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低于50%,其余行业均高于50%,其中有11个行业达到60%以上。分产品类型来看,中间品和生活消费品类企业均达到60%以上;原材料与能源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稍低,分别为59.1%和57.2%。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说明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从全国制造业企业中抽取820家样本企业,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中制造业的28个行业大类,每个行业按其规模比重分配样本企业。
  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量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
  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南京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比较与思考
2003162006
20064568.1297.3%932.2495.8%20064592.3697.4%389.3195.4%205.6497.4%
2006182996.8%363081008113762.3%
20063309.7893.0%1.810.0710543.0%2171.5765.6%5-10372.0%257.767.8%1-524813.6%490.3814.8%
24613.4%311.7%18
20061829128170.0%22712.4%32117.6%579105229361394.3%5.7%1.2%51.2%7.6%
200653.4095.6%
500086.5412.2%31000-50006914.9227.9%500-10001248.6516.2%
541-5105000-1850008
20063309.7816263.209407.385138.025032.114658.7961658679.755.6%
200653.40262.76237.62157.97110.82110.6085.3175.0969.4164.9356.3411
20064568.1274840.666.1%17820.9212314.997020.996584.935773.3723.8%16.5%9.4%8.8%7.7%
2006165850.77389.316.7%0.61665.47759.36553.79487.31478.7528.5%13.0%9.5%8.3%8.2%
200611.7614.9913.9011.824161.79
1620063.85/3.94/161.30/
locationquotientLQ
LQijijLijijn=(123......16) m=(123......30)
LQLQLQLQ&1jLQ1jLQ&1LQ&0
20065LQ2.972.82.721.371.21LQ
LQLQ0.160.110.06
LQLQ22.150.652.972.72LQ24.112.831.140.111.371.21LQ2.052.430.681.22
51615LQ111711
LQ301 465LQ307820066.7%LQ0.550.54
20063135.3068.6%56.8%63.5%56.5%45.9%47.5%20022006
2006959.2121.0%16
2006510.5911.2%9.7301136.7%您的当前位置: >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中美贸易为例
摘要:本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估算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及其细分的14个行业向美国的出口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中,中国制造业获得的贸易利益体现在出口贸易增加值逐年增加的趋势上;剔除出口扩张数量效应后的贸易增加值率基本稳定在[40%,50%]区间内,短时期内很难快速提高出口增加值率。在贸易利益影响因素的协整检验和VEC计量模型中,长期中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到美国的增加值的影响高于其它变量(样本期间,垂直专业化程度每增加1%,会引起出口增加值增加0.886%),其余依次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制造业的规模经济;然而在短期内变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与长期的恰好相反。
关键词:增加值;制造业;贸易利益
Estimation&and&Factor&Analysis&of&Export&Trade&Interest&in&China's&Manufacture&Industries
---&Based&on&the&sino-us&trade&as&an&example
Abstract:&In&this&paper,&under&the&background&of&the&global&value&chains&specialization,&estimating&the&added&value&in&exports&of&China's&overall&manufacturing&industry&and&its&subdivision&of&14&industries&to&the&United&States&by&using&of&input-output&table&of&China&from&1995&to&2011&in&the&database&world.&The&results&showed&that&the&trade&interests&what’s&the&China's&manufacturing&industry&get&reflects&on&the&growth&of&the&added&value&of&export&in&Sino-U.&S.&trade&year&by&year.&Excluding&export&expansion&effect,&we&conclude&that&the&rate&of&added&value&in&export&has&been&in&the&[40%,50%]&and&it&is&difficult&to&rapidly&increase&in&the&short&term.&And&then&examines&the&variables&affecting&China's&export
trade&interest,&in&the&long&run&we&find&that&the&effect&degree&of&variable&vertical&specialization&is&much&higher&than&that&of&other&variables,&The&rest&is&in&turn:&the&labor&productivity&and&economies&of&scale&in&manufacturing&industry.&However,&the&contrary&is&the&case&in&the&short&run.
Keywords:&&&value&&&Chinese&&&trade&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失衡的规模随着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不断扩大。美国认为中国使用不公平竞争手段,导致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贸易利益严重受损。中方则认为自己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获得实际利益很少,并且商品出口中包含大量“高能耗”产品,因此认为美国是中国“生态逆差”的主要受益者。近年来围绕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不断,并且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分配使得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更加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
以中国出口一部Iphone手机为例,2010年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富士康公司只从其中获利6.5美元,但仍按照单价178.96美元计入中国的出口贸易中。从这个典型的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的真实贸易利益与其利用贸易总额所反映的贸易利益相差甚远。那么我国的真实贸易利益是多少呢?同时影响贸易利益大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当今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并且逐渐从产业层面深入到产品层面。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被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或工序,散布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形成了全球生产共享的垂直专业化链条。一国出口商品的价值由不同国家的不同生产模块产生,直接导致传统的属地通关统计无法正确反映各国在国际产品价值链中实际创造的价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正确的测度中美贸易利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文献综述
如何改进和完善传统的属地通关贸易统计方法,真实反映一国在全球化生产中的实际贸易利益,一些中外学者从增加值贸易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构想。Feenstra(1999)等人指出,在全球化分工的世界贸易格局下,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夸大了中美加工贸易品贸易顺差。Hummels、Ishii和Yi(2001)把投入产出技术引入到全球产业链分析中,提出了HIY方法来测算一国的垂直专业化比例和出口增加值,为增加值贸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Koopman、Wang&和Wei(2012)提出了区分加工贸易和一般用途(一般出口和国内销售)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推导出一国出口品中国内外增加值核算的一般公式,并以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中国为例,对我国2002年和2007年出口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分企业所有制类型、分行业、分贸易伙伴的多角度核算,认为传统的HIY方法倾向于低估一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值部分;刘遵义等(2007)在考虑加工贸易的情况下,利用非竞争(进口)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分析中美两国出口对各自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国内增加值角度衡量,2002年我国对美国出口货值仅为美国对我国出口的两倍,而不是海关统计的四倍,同时,我国向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国内就业的拉动效应显著;李咏华(2013)利用年的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和中美贸易规模进行了增加值测算。发现与传统的总量贸易统计方法相比,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下的我国制造业出口规模和中美贸易失衡程度均大幅减小,我国的中高和高技术行业因缺乏核心技术而在国际价值链中处于劣势,中低技术行业比较优势明显。曾峥和张璐璐(2008)通过运用传统顺差指标和贸易价格指标以及贸易附加值指标,对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美贸易利得进行界定,指出中国制造业对美贸易的附加绝对价值逐年增长,但附加值比重却没有实质改善。韦倩青(2013)利用增加值统计方法测算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附加值和贸易附加值率,中国仍旧在逆差中获得了一定的贸易利益;贸易利益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扩张实现的,如果出口数量扩张受到阻碍,中国将会出现贸易利益漏损。
由于增加值统计方法的不断发展,在研究制造业整体贸易利得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研究制造业各行业的具体的贸易利得,但是不同的学者对行业进行了不同划分。林玲,余娟娟(2012)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10个行业在年间出口贸易附加值比率均值为32.98%,但是在细分行业中,加工贸易特征明显,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刘建江,杨细珍(2011)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协整计量模型对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的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
这些研究从理论和方法上为国际贸易核算指明了新方向,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10年起,世贸组织就已经着手进行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研究。日,经合组织宣布,为更好地了解贸易和各国的真实贡献,了解全球供应链发展情况和贸易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重要性,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提出一项联合协议,将共同统计全球贸易增加值,统计各国出口产品和服务在本国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工资、税收和利润方式增加的价值。日,OECD和WTO首次发布了增加值贸易数据库,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现状。
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为正确认识我国的国际分工利益和优势,理性分析我国贸易发展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虽然目前不少学者使用贸易增加值来衡量贸易利益,但是由于贸易增加值核算起步较晚,研究视角和方法各有差异,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的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
2&贸易增加值指标的优势
贸易增加值是指出口产品中使用到的进口投入品(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经过国内加工、组装等产业间循环之后形成的价值增加。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立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垂直专业化的发展,既考虑了全球化生产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各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特性。在产品内分工日趋明确的经济环境下,生产要素可以跨国界流动,那么在一国的生产活动中,投入品一方面来源于生产国的国内,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国外。如果从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形成来看,生产国实际从事的是产品的某一个或多个生产环节的价值创造。即某国把来自国内外的投入品进行加工生产后,再销往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从中获取增值利润。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考虑了价值链中不同参与者之间贸易的具体情况。虽然传统贸易统计记录了跨境贸易的总额,但也会多次重复计算垂直贸易流,贸易增加值则计算商业流动在垂直贸易链条中每一步骤的净额。它考虑了全球价值链中包含的新商业模式的具体情况,是对传统贸易统计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这种统计方法不仅解决了进口中间产品价值重复计算问题,而且考虑到了进口投入品在国内的产业间循环效应,因此能够较全面的反映真实贸易利益。
一些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注意到在全球价值链下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属权贸易统计到垂直专业化测度,再到现在的增加值贸易统计,在区分一国出口中的国外成分上,执行的越来越彻底。总之我们可以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库,细分行业并且结合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来估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真实贸易利益。
3&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测算
对进口投入的处理不同,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中,由于部门内不能区分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和国外进口中间投入,因此该模型无法对各部门的中间投入进行衡量;相反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区分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和国外进口的中间投入,因此本文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3.1&出口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表3-1反映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结构:全部中间投入区分为国产中间投入和进口中间投入两部分,总产出和总进口一方面作为中间投入品用于生产消耗,一方面作为最终品被消耗。公式(1)、(2)反映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水平方向存在的平衡关系,公式(3)是在垂直方向按照价值来源所表示的总投入的价值形成。
其中,分别代表了各部门生产过程中的国产中间投入品和进口中间投入品的直接消耗系数,该系数反映了生产单位总产品所需要的中间产品量。分别表示国内产品和进口品的最终使用列向量;X和M分别表示国内总产出和进口的列向量。其中u为全部元素都是1的1*N矩阵,Av也是1*N矩阵,代表了各部门的价值增值率。由式(1)可得:。假设不考虑政府部门只考虑个人和企业两部门情况。由于&所以:
从而,出口(E)对总产出(X)的拉动作用为。
同理,现在考虑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拉动。国内增加值和总产出的关系有
其中,V为行业增加值向量,为以产出为对角元素其他元素为零的对角矩阵。则有:是出口为对角元素其他元素为零的对角矩阵。从而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拉动作用为:。那么我国出口品中所含的国内增加值可通过出口向量乘以上述系数得到。
&&&&&&&&&&&&&&&&&&&&&&&&(6)
其中是国内要素投入消耗系数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j&部门生产一单位产出需要i部门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等于投入产出表中的国内i部门的投入量除以j&部门的总产出;,矩阵中每个元素表示j部门的增加值率,等于j部门的增加值除以总产出;,是出口向量,其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中国对F国i部门的出口值。
在实际测算中经常使用贸易附加值率,它是贸易附加值占总出口值的比重。贸易附加值率剔除了出口规模的数量效应,有利于了解一国在不同时期的贸易附加值的变化,以及有利于国与国之间贸易附加值的比较。对F国的贸易附加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7)
其中是中国n个部门对F国的总出口。
表3-1&非竞争投入产出表
&&&&&&&&&&&&&&&&&&产出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n
国内总产出或总进口
国产中间投入1&2··n
进口中间投入1&2··n
3.2&数据处理
首先,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目前整理到2011年,因此本文选取年期间的数据进行测算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
其次,由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各产业数据是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修订版第三版(ISIC3.0)报告的,其中ISIC15-37为制造业部门,ISIC45-99为服务业部门,ISIC15-23,36-37界定为传统产业,ISIC24,29-33,35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ISIC30、32、33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因此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中ISIC15-37的数据对中美两国按照式(1)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和制造业14个行业的出口增加值。由于中国的产业数据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2002)报告的,两者在行业分类上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根据向铁梅和黄静波(2008)整理的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3.0)对照表,将其统一起来,见表2-1。此外,中国的文教体育用品(GB代码24)对外贸易量较少,故将其剔除。
表3-2&&&制造业行业分类
3.3&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本文计算了年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和增加值率。在计算中,制造业生产部门是按照上述14个行业,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得到进口要素投入系数矩阵Am,国内要素投入系数矩阵Ad。贸易附加值的计算结果见表3-3。
表3-3&&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增加值率
出口额(百万美元)
&&&&表3-3反映的是中国制造业对美国贸易的相关总量数据:中国制造业出口到美国的总额与贸易增加值总额(绝对值)。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由1995年的16303.92百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百万美元,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增加了7倍多。但是从相对指标角度来看,即剔除了出口规模效应后,出口增加值率不高,在[40%,50%]的区间内,均值为44.19%。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向美国的巨额出口中仅有44%左右的份额是中国的真实贸易利得。与出口贸易增加值的绝对值相比较,附加值比率剔除了要素投入和出口规模的数量效应,能够更好地反映贸易利益的增长水平及效率。以2007年为例,中国制造业向美国制造业的出口总额高达2331.4亿美元,在贸易附加值比例为39.75%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从出口中获得的实际贸易利益仅为926.7亿美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美国在制造业的贸易往来中,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上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出口贸易增加值率却面临着长期稳定水平,这就意味着我国制造业贸易利益的获取更多地是依靠数量的增长与规模的膨胀,而不是依靠获利水平及效益的提升。这种“量大利小”的收益格局主要是因为加工贸易在中国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在加工贸易盛行的中国,进口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然而设计等方面的高附加值部分却在国外,可见中国处在产品价值链分工的较低地位。在加工贸易占据中国贸易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率自然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
表3-4、表3-5、表3-6和表3-7显示的是中国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数据,为了便于进行行业间的比较,我们结合趋势图1和图2进行分析。在表3-4和表3-5行业出口增加值的排名中,电子、仪器、仪表设备制造行业的出口增加值(序号12)位居第一(图1),增加幅度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但是剔除出口的数量效应后,其出口增加值率在14个行业中排名居中(图2),说明此行业主要是靠出口量的扩大来实现贸易利益的,出口增值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从表面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出口的电子、仪器、仪表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从工序分工的角度来看,我国实际上从事的只是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加工、组装等环节,这些产品的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仍然是由发达国家分工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理解中国海关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高的同时其国内附加值比率却越来越低的现象了。所有制造业行业中出口增加值率最低的是焦炭、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的加工行业,维持在20%左右,需要亟待提高。有趣的是我国的交通运输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排名居中,但是增加值率排名第二,这说明我国近年来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方面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能够创造更多的增加值,获得相对较大的出口贸易利益。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的出口增加值(序号2)与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序号29)分别排列第二、第三,并且近两年两者均小幅上扬。总之,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出口增加值率基本稳定,集中在[40%,50%]的区间内。换言之,在短时期内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将面临巨大挑战。
表3-4&&中国制造业14个行业出口到美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百万美元)
表3-5&&中国制造业14个行业出口到美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百万美元)
图1&中国14个制造行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
表3-6&中国14个制造行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率%
1食品饮料及烟草加工
2纺织、服装业
5纸制品、出版印刷品
6焦炭、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的加工
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的制造
表3-7&中国14个制造行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率%
8橡胶及塑料制品的制造
9其他非金属的制造
10金属、金属制品的制造
11通用、专用设备的制造
12电子、仪器、仪表设备的制造
13交通运输设备的制造
14制造回收加工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9.
图2&中国14个制造行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率
4贸易增加值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影响双边贸易增加值的主要因素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贸易国具有的比较优势、贸易国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等。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影响因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和提炼(见图3)
4.1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1)垂直专业化水平
苗长青和李冬梅(2012)在中美产品内贸易的静态利益分配的研究中,实证检验出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两国的静态贸易利益分配存在正向的影响。衡量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并且考虑国内产业循环效应,可以用垂直专业化指数表示:
&&&&&&&&&&&&&&&&&&&&&&&&
其中,VSSf反映的是一国与f国之间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情况,是n个部门对f国的总出口,是出口向量,其中的每个元素表示i部门对f国的出口。本文垂直专业化水平用垂直专业化指数代替,用字母zyhl表示。数据来自于WIOD网站的中国投入产出表。
(2)比较优势因素
Deardorff(1998)及卢锋(2004)等人曾先后在传统的李嘉图框架下验证了比较优势及规模经济对产品内分工及当代贸易利益的影响。基于这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以下相关变量进行经验分析。
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指标(Ld)表示比较优势因素。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李嘉图框架下的比较优势的来源之一,也是影响贸易利益获取的重要变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指标计算公式为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年平均从业人数,制造业年平均从业人数的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其中2004年的数据来自于《2004年经济普查年鉴》;由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部分年份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缺失,因此本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来自于中国投入产出表。
(3)规模经济因素
不同产品价值链环节对有效规模的要求也不一样,这种有效规模的差异越大,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效率越高,贸易利益的获得也会越多。关于反映规模经济的变量,现有的研究多选择行业产出值(&彭支伟、刘钧霆,2008)、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臧新、李菡,2011&)&等代理。但是,不同的代理变量得出的系数符号会不同,因为它们反映的规模经济类型不同,比如行业产出值属于行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则属于国家层面的规模。本文运用制造业中每个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与行业的企业总数之比来表示规模经济,代理变量的系数符号应该为正。
根据上述分析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制造业贸易利益影响因素的变量含义、预期符号、数据来源见表4-1所示。
表4-1&&贸易附加值影响因素的变量相关信息
4.2&协整检验
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序列,我们把这种组合后的平稳序列称为协整方程,并且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中是多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因此使用Johanson协整检验方法。由于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的对数都是I(2)序列(见表4-2),满足Johansen&和Juselius&于1990年一起提出的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回归系数的多变量协整检验的条件(同阶单整变量),综合AIC和SC等信息选择滞后2期,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3。根据检验结果及特征值轨迹检验表明,LY与LLD、LGM和LZYHL之间存在4个协整向量。
表4-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ADF检验)
注:(1)D代表变量的一阶差分项;(2)c&代表截距项,t&代表趋势项,n&代表自回归滞后阶数。
表4-3&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
一般而言,第一个协整向量具有较强的经济解释能力。对该协整向量关于LY进行正规化后,得标准化的协整向量(见表4-4)和协整方程:
Lny&=0.450lnld&+0.327lngm+0.886lnzyhl
根据上式可知,变量出口增加值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制造业规模经济、垂直专业化率的系数都显著的进入了协整方程,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从各变量的系数看出,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到美国的增加值的影响高于其它自变量(样本期间,&垂直专业化程度每增加1%,会引出口增加值增加0.886%),其余依次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并且各系数的符号也符合经济意义。
表4-4&标准化协整向量
4.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由协整方程可知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这些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如何?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误差修正模型等式右边的变量是一阶差分的滞后项,所有作为解释变量的差分项的系数反映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对作为解释变量的短期变化的影响。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结合起来建立的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可以由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导出误差修正模型,在VAR模型中各个方程都是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因此,可以认为VEC模型是含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可应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
从所确定的VEC模型(见表4-5)看出,对数似然值为90.55,AIC和SC值较小,分别为-8.34和-7.02,说明模型的整体解释能力较强。此外,LGM(-1)、LLD(-1)和LZYHL(-1)的系数绝对值也按此顺序由大到小,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增加值影响因素的短期影响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
表4-5&&VEC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利用出口贸易附加值模型估算了我国制造业及其细分的14个行业在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和VEC模型识别和验证了我国贸易利益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对制造业总体出口贸易增加值和增加值率的测算,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近十多年间我国制造业总出口增加值率长期锁定在[40%,50%]的区间内,均值为44.19%。在细分行业中,那些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行业如焦炭、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的加工行业,贸易增加值率最低,维持在20%左右,需要亟待提高。我国出口的电子、仪器、仪表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从工序分工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从事的只是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加工、组装等环节,这些产品的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仍然是由发达国家分工完成。近年来我国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方面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能够创造更多的增加值,获得相对较大的出口贸易利益。
其次,在对贸易利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我们发现长期中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到美国的增加值的影响高于其它变量,其余依次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制造业的规模经济;然而短期影响程度由高到底依次却是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和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影响因素变量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程度恰好相反。
[1]&Paul.&A.&Samuelson.&Where&Ricardo&and&Mill&Rebut&and&Con2firm&Arguments&of&Mainstream&Economists&Supporting&Globalization,&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35-146.
[2]&曾峥,张璐璐.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基于制造业贸易附加值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1):36-43.
[3]&郭其友,王春雷.中美贸易的利益分配--基于产出与消费视角的理论与经验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11(4):34-42.
[4]&林玲,段世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4):1-6.
[5]&林玲,余娟娟.全球要素分工与中国出口贸易利益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36-45.
[6]&林玲,余娟娟.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利益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81-89.
[7]&刘光溪.中美贸易失衡的最大得益者:美国企业和消费者[J].国际贸易,2006(7):4-9.
[8]&刘建江,杨细珍.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中国贸易利益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8)&:68-79.&
[9]&吕婕.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107.
[10]&苗长青,李冬梅.中美产品内贸易与静态利益分配研究——基于制造业五位数数据的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0-97.
[11]&王泓莹.浅析中美贸易顺差的利益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8):10-11.
[12]&韦倩青.中国与欧盟工业制成品贸易附加值测算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13(9):84-91.
[13]&尹翔硕.进入新经济时期的美国贸易逆差——兼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2001&(2):26-31.
[14]&Deardorff&A&V.&Fragmentation&in&simple&trade&models&[J].Research&Seminar&in&International&Economics,&Discussion&Paper,&No.422,1998.
[15]&张咏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垂直专业化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增值角度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61-68.
&1、点击快速论文发表网络平台编辑部在线投稿按钮或直接发送到编辑部在线投稿论文快速发表邮箱发送邮件以快速发表论文。
&2、请认真填写各项投稿信息,确保论文快速投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标记部分为必填项目,请您认真填写,填写完毕以后请点击提交稿件,如输入信息有误,请点击重置信息重新提交。提交完毕我们会受到您的论文投稿稿件。
&3.通过编辑部在线投稿论文快速发表邮箱投稿必须写明如下项目: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只写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姓名,正文内容不限)、联系电话(只要求填写通讯作者电话)、通讯地址(准确的通讯地址将帮助您能及时收到我们寄出的期刊)、电子信箱(如您的论文的到录用,我们将第一时间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您。
&4、收到期刊杂志社的论文投稿录用通知(盖具杂志社公章)后,向您及时转达。
&5、出版后向作者(或作者指定的收件人)邮发期刊样刊。
6、审核通过的投稿论文稿件会在收到稿件一个星期之内投递到推荐杂志社,杂志社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通过审核并发稿件录用通知。论文发表周期一般为一个月以内。
7.如果仍然不清楚如何发表论文或如何快速发表论文请发发邮件到编辑部在线投稿邮箱咨询。
①见刊时间通常为稿件录用通知书发出后1-3个月。
②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的成员单位均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同时具有CN刊号和ISSN刊号公开出版的期刊,我们会将您的文稿推荐给最合适的期刊以满足您的要求。
1、出版时间
1.1 一般情况下,2个月内即可通知作者稿件是否被录用。评审通过的稿件3~10个月内(自稿件收到之日算起)刊出。
2 投稿要求
2.1 来稿应具先进性、新颖性和科学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 严谨,文字通顺、精炼,标点符号准确。
2.2 一般不超过4000字。
2.3 作者单位应对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确认无署名纠纷、无一稿两投或多投。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需注明基金中英文名称及编号。
2.4 文稿应隔行打印,一式两份并注意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注等。
2.5 接到回执后2个月未收到任何处理意见,说明稿件仍在审理当中;欲另投他刊请务必与本部联系,切忌一稿两投。
2.6 根据著作权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3个月不返回本部者视自动退稿。
2.7稿件决定刊用后根据所占版面收取版面费,刊出后酌致稿酬,来稿请自留底稿,不拟刊用的稿件将退还作者。
2.8 稿件接受后,所有作者须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对授权文章具有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
3、 作品内容
3.1投稿作品必须出自原创,并且在中国期刊采编联盟首发,不得作假,一经发现,将取消作者的投稿资格,情节严重者,将在首页进行公布。
3.2投稿者若有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或者稿件内容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人格权的,由投稿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概不负责。
3.3作品发表要求: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网站保留审稿、退稿和修改稿件的一切权力。
4 撰稿要求
4.1 题名(篇名) 题名应选用恰当、简洁的短语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尽量不设副题名。
4.2 署名 署名作者只限于参与研究课题设计、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发表的书面材料。注明通信作者(用#标注),并在篇首页脚注注明其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及E-mail地址。外单位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及城市名。
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城市名及邮政编码。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China”。
4.3 内容应具独立性和自明性,具有与正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结果部分要求有具体数据、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可信区间等实质内容。中文摘要不超过300个汉字,英文摘要可详细些。述评和综述采用报道性摘要。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下方。
4.4 关键词 根据论文所讨论的重点内容标出3~8个关键词,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4.5 中图号 按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标引论文分类号。作者可根据论文所涉及的学科范畴标引1~3个分类号。
4.6 脚注 在篇首页用短横线与正文分开,说明:
4.6.1 论文所受资助的课题基金来源(中英文)及编号;
4.6.2 合作者的单位、城市名与邮政编码(英文);
4.6.3 通信作者及其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英文)。
5.版权要求
5.1、所有作品无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5.2、所有投稿作品中国期刊采编联盟及其相关合作机构(包括网站、出版物、移动网络等),享有有使用权。
6.稿件推荐
6.1、本站可将各位作者投交的稿件及联络方式放在作者投稿库,供众多合作刊及杂志社选择,如刊社编辑看中某位作者的稿件将直接联络该作者;作者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让该刊社使用,使用条件由作者和刊社商议后自行决定。本站不负任何责任,也不会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代刊社或者作者转款。
6.2、作者如想经过本站将稿件推荐给各个刊社,请提供首发作品并注明作者联系方式。
7.本网用稿
本站有权在本站及合作的网络平台免费使用作者投交的稿件而不需事先通知作者。如作者对本站使用稿件有限制条件请在来稿时注明。
8.投稿方式
目前我站仅开设网上邮箱投稿以及在线投稿。
邮件投稿请参照以下格式:
主 题:请注明投稿和题目,如:投稿-《市场经济形成的核心条件分析》
正 文:请以word文档作为附件投稿。
附属信息:作者希望投稿的杂志社。如:中外医疗、中国卫生产业、中国科技博览、经济师杂志。
另请附上个人简介
本须知解释权属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所有。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以法律法规为准。本须知如有修改,中国期刊采编联盟将在《投稿须知》的醒目位置发布告示,恕难一一通知。
9、论文发表网络平台开通互动论坛,您有相关问题如关于快速论文发表网络平台、学术期刊投稿、编辑部在线投稿、职称论文发表、快速发表论文、论文快速发表、论文发表网、如何发表论文、论文投稿、学术投稿、期刊投稿、在线投稿等任何问题不明确,均可以通过论坛在线咨询,我们将热忱的回复您如何发表论文、论文投稿方式以及快速发表论文的难题。
本须知解释权属本平台所有。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以法律法规为准。本须知如有修改,本平台将在《投稿须知》的醒目位置发布告示,恕难一一通知。
1、除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中国期刊采编联盟()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函或来电告知,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3、由于与本网站链接的其它网站所造成之个人资料泄露及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网站均得免责。
4、由于用户将个人密码告知他人或与他人共享注册帐户,由此导致的任何个人资料泄露,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5、 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个人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个人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本网站均得免责。
6、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的一切相关规定。
7、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公司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
8、 任何由于计算机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等影响网络正常经营的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窜改等,本网站均得免责。
9、本网站使用者因为违反本声明的规定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一切后果自己负责,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10、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11、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用户承诺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规法、行政规章,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任何法律法规禁止的有害信息。
12、本网站之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网站所有。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是国内最大的期刊采编组织.拥有国内最强大的编辑联盟内部期刊资源,国内最专业的审稿/编辑团队,集合国内最优秀的期刊资源,是快速发表职称论文的网络平台,也是是国内最大的期刊采编组织。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的宗旨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行规行约;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团结全国期刊工作者,努力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刊事业;发挥党和政府与刊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期刊社及社会各界、国内外广大读者、论文发表者的联系;促进会员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促进学术期刊水平提高,扩大国际交流;在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和政府有关期刊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向有关方面反映本行业的情况、问题和要求;推动期刊界坚持正确办刊方针,开展期刊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按照党和政府部门关于出版改革的思路和方针,为期刊业深化改革,开发期刊产业做好支持、服务工作;促进期刊不断提高质量;协助期刊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业规划、协调工作,维护期刊出版的正常秩序,促进会员单位之间及本会有关行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培养和训练期刊工作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开展期刊编辑内部交流,提高期刊采编质量,维护学术期刊的科学与严肃性;开展论文交流,提高学术论文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发表论文;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合作和业务交流,促进中国期刊走向国际市场。
&& 中国期刊采编联盟成立以来,团结业界同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开展调查研究,传递政策信息,增进相互沟通,促进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开展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行业的改革发展做了不懈的努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市装备制造业2016 的文章

 

随机推荐